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2024-04-13

幼儿文学课程标准(精选8篇)

篇1: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课程标准

一、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课开设的必要性

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国内外作者都已达成共识。国外学者Collie&Slater(1987)在《文学在语言课堂》(Literatur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一书中对为什么要学习文学做出了论述,书中指出:“其中主要的一条理由就是文学提供了大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书面材料,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谈论人类的基本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和文化同另一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直接交谈。”同时学习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因为对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方式,除了收音机节目、电影、电视等形式以外,阅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当然,小说和戏剧中的“世界”是虚构的世界。但它为来自各种不同社会背景中的人物捉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生活场景。读者能够发现他们的思想、感觉、风俗习惯以及情感。可以说文学是学习该国语言的学生扩大视野的一种材料补充。

文学及电影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我们喜欢电影所带来的娱乐,但很少会思索它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品位文学,但很难去探讨它对现实的影响与指导。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探索电影文化中的文学思想及电影中所反映的现当代人们对文学名著新的诠释

大学阶段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的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里着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这是完全符合新世纪外语教学的实际的。目前在我国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英语语法和一定的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基础。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已经比较扎实,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他们应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有必要开设—些选修课。

二、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英美文学名著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权威的语言材料。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界限,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同时由于文学作品涉及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虚构的人物,但又是生活中的人物,学习他们的语言又是学习活生生的语言,我们的语言知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诚然,由于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学习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困难,但从一些经过改编的文学名著电影入手,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开设欣赏课在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学习,学会欣赏的方法,从而提高进一步学习英语作品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策略

在电影中欣赏。由于电影和文学的诸多相似性,使得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这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美作品的兴趣。通过电影可以使学

生直接了解到国外当今以及历史上的语言的发展,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的社会状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全面真实的情况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场面感染着英语学习者,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探索电影文化中的文学思想及电影中所反映的现当代人们对文学名著新的诠释,从而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补充学习课本教学所难于教授的英语知识。

2.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文化。

3.培养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对生活英语、实用英语的兴趣。

五、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的课程内容(总课时30)

英国部分:

Jane Austen简奥斯丁

《Becoming Jane》(成为简奥斯丁)

《Jane’s Regret》(简的遗憾)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

《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

《Oliver Twist》(雾都孤儿)

The Bronte Sisters 勃朗特姐妹

《Jane Eyre》(简爱)

Herbert George Wells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Time Machine》 时间机器

美国部分:

Margret Mitchell 玛格丽特·米切尔

《Gone with the wind》飘

Henry James 亨利·詹姆斯

《The Portrait of a Lady》贵妇的画像

F.Scott Fitzgerald菲茨杰拉德

《The Great Gatsby》伟大的盖兹比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本杰明·巴顿奇事 Amy Tan 谭恩美

《The Joy Luck Club》喜福会

Virginia Wolf弗吉尼亚·伍尔芙

《The Hours》岁月如歌

六、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的教学版块

1.作者及名著简介

2.影片欣赏

3.经典片段与名著摘录的分析比较(小组合作性研究课题)

4.经典对白的配音练习

5.经典段落的戏剧改编

七、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的教学组织形式

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评析

八、英美文学名著电影赏析的教学评价方式

1.评价方式:论文、配音表演及戏剧改编(自由选择)

2.评价内容:教学名著影片的评析和个人、小组创作

篇2: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2005学年第二学期适用

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幼儿文学常用体裁(幼儿诗歌、故事、散文、戏剧)的特点、创作要求及教育应用等,中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与学,使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一定量的幼儿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掌握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各常用体裁的基本知识,使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完成向幼儿输送幼儿文学,讲授幼儿文学的任务,肩负起寓教于乐,对幼儿进行智育、德育和美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崇高使命。

教材:

《幼儿文学》,华东七省市、四川省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协作编写委员会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文学》

第二节

《幼儿文学》教学的具体任务

第三节

怎样学好《幼儿文学》 第二章

幼儿文学概述

——4

第一节

什么是幼儿文学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

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

第四节

幼儿文学的分类

第五节

我国幼儿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

幼儿诗歌

——8

第一节

儿歌

第二节

幼儿谜语诗

第三节

幼儿诗

第四章

幼儿故事

——12

百度文库

第一节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第二节

寓言故事

第三节

幼儿童话故事

第四节

幼儿生活故事

第五节

幼儿图画故事

第五章

幼儿散文

——4

第六章

幼儿戏剧

——4

学期教学总结、学科结业复习

——2

注:

各章节内容以后面的练习为重点;

具体课时的安排可视教学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对于中专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时,1、有关幼儿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应以相应的作品为基础;

2、以课后的练习为基本掌握的标准;

2006年3月

篇3:《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关键词:教学方法,处理教材,快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文学》是幼师专业高三时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幼儿文学课的教学目的, 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初步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改编创作能力,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文学修养, 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多年来, 我一直从事《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把握全局, 正确处理教材

从2002年开始, 我校《幼儿文学》课程采用了新教材。新教科书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介绍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下篇介绍幼儿文学文体知识, 并在每章的后面, 分别按体裁安排作品选读和写作练习。新教材按大纲要求应是每周开设3课时, 总课时为96课时, 其中基础知识教学30课时, 作品选读教学45课时, 写作教学21课时。但实际上我校每周只开设2课时, 总课时40课时, 达不到标准课时的半数。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 把握大局, 认真分析处理教材。上篇“幼儿文学基本理论”理论性强, 条条框框多, 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我用了2课时就完成上篇第一章至第七章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做一般的了解就可以了, 如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特征、功能、分类、鉴赏等等, 而把重点放在下篇“幼儿文学文体论”上。其中下篇第一章儿歌6课时;第二章幼儿诗6课时;第三章幼儿童话8课时;第四章幼儿故事8课时;第五章幼儿图画故事2课时;第六章幼儿散文3课时;第七章幼儿戏剧4课时;机动1课时。教学中我注意处理好基础知识、作品选读和写作三者的关系, 做到把握知识要点, 注重实例, 与阅读紧密配合, 让学生多思考, 多练习, 帮助学生及时消化, 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让学生快乐起来

幼儿文学是愉悦的文学, 它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们幼师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 必须熟悉幼儿文学, 懂得幼儿文学。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时, 我要求学生调整心态, 打破成人固有的思维定式, 唤起自己对幼儿生活的体验, “以儿童的耳朵去听, 以儿童的眼睛去看, 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教学中我更多地运用“移情想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自己设想为一个天真烂漫的幼儿, 进入幼儿文学的艺术天堂中, 感受绚丽多彩的万千世界, 倾听千百年前的神话传说, 分析寓言的精辟教训, 体会童话神奇魔幻的变幻无穷, 享受儿歌童谣的节奏美, 抒发幼儿诗自然率真的情感, 朗读意境优美的幼儿散文……学生像小孩一样可以从中听到鸟语, 闻到花香, 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妙, 从而愉悦身心, 快乐精神, 可以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之中, 求知的欲望不断得到满足, 并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在成功中体验快乐。课堂上我做到以自身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乐学的情感, 引发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会、会学, 在参与中激活思维, 在成功中建立信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根据实际, 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走入作品

幼儿文学是有趣的文学, 幼儿文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如果教师平铺直叙, 就缺乏幼儿文学的趣味性, 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根据需要, 组织部分学生对幼儿文学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有时即兴分角色朗读;有时把角色扮演练习当成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预先把角色分配给学生, 让他们在做作业时分析角色特点, 熟悉角色台词, 在课堂上作示范表演;有时我也扮演某个角色, 参与到剧情的演出中, 辅助学生感受情景, 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 使课堂生动有趣, 气氛活跃, 表现积极。

四、适当开展幼儿文学模拟教学活动

在幼儿文学这门课程中, 应该鲜明地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幼儿文学教学活动能力这个具有专业性质的特定任务和目标。另外,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看, 学生有一种参与幼儿文学教学活动的热烈愿望。学生本来就有着幼儿文学表演的天赋和欲望, 这是我们必须利用的宝贵的课程资源。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们就会演出十分精彩。我着重进行三个方面的模拟教学训练:1.儿歌模拟教学活动训练。2.故事模拟教学活动训练。3.幼儿戏剧模拟教学活动训练。因为是模拟教学活动训练, 就不是一般的要求学生读儿歌、讲故事、演戏剧, 而是要求学生以幼儿为活动主体,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 让幼儿在模拟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让每个幼儿都能“动”起来, 都能享受到参与活动的喜悦。这里说的“幼儿”, 也是由班上的学生充当的。一名学生充当教师, 其他学生就充当幼儿。每名学生都有轮流充当教师的机会, 也都有更多充当幼儿的机会。这就要求每个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幼儿文学模拟教学活动由组织教学活动的学生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组成。双方都处在模拟角色的地位。担任教者角色的学生必须自觉体验幼儿的情感, 揣摩幼儿的接受心理, 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 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 吸引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担任幼儿角色的学生也必须体验幼儿心理和表现方式, 在教者的组织指导下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使双方契合为一个互动的和谐整体。在各轮活动中, 每个学生无论是担任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或组织者, 都受到独立的实实在在的锻炼。

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发展, 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开放性、创造性、探索性, 重视培养人的能力。《幼儿文学》课堂上, 我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学生良好的记忆、想象、思维和条件,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积极思考, 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随教学内容层层展开, 步步深入, 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 注意《幼儿文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如文学知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各科教学法等专业学科有关知识, 要求学生多朗读、多欣赏、多感受、多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欣赏能力、创作能力。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多见习, 参与幼儿园的组织活动, 特别是语言、常识活动,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加深了知识的掌握,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4: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第一学段(1~2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5.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四学段(7~9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5.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6.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二、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对文学教学目标则是分总目标和年级目标表述[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在总目标中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表述为培养“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3]。

美国一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推荐读物,幼儿园至8年级》说明了学生所需阅读材料的特点与复杂程度。除了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外,到4年级时,学生每年要阅读50万词左右,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报纸、杂志、联机信息)。

信息材料的结构特点

1.能看懂只含一个步骤的说明书。

2.能联系上下文确定歧义词句的含义。

3.通过确定关键词来证实对文章中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测。

文学反应与分析

4.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区分文章的结构特点与文学术语或要素(如:主题、情节、背景、角色等)。

对适合本年级的文章进行叙述性分析

5.识别并描述一个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它的情节、背景和人物。

美国三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1.用书名、目录、章节标题、词汇和索引寻找文中的信息。

2.区分说明文中的主要思想和支持性细节。

3.看懂含有多个步骤的说明书(如怎样按步骤安装一个产品或如何下棋)。

文学反应与分析

(同一年级)

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

1.区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非小说文学作品)。

对适合本年级的文章做叙述性分析

2.理解来自世界各国的经典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传奇和寓言的基本情节。

3.通过作品中人物所说或所做以及作者或插图作者描述的方式来决定人物的性格。

4.决定小说和非小说作品中隐含的主题或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美国五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推荐读物,幼儿园至8年级》说明了学生所需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复杂程度。此外,到8年级时学生自己每年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说明性的评论

区分文中的事实、支持性的理论和观点。

文学反应与分析

学生阅读历史上或文化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并作出反应,他开始寻找方法澄清观点和在文学作品之间进行联系。

文学的结构特点

1.确认并分析诗、戏剧、小说、散文作品的特征,解释作者为特定目的而选择的文学体裁的合适程度。

2.确认情节的主要问题或冲突并解释是如何解决它们的。

3.对比小说中的行为、动机(如忠实、自私、良心)和人物的外表,讨论这些对比对情节或主题的重要性。

4.要理解的主题是指一段选文中的意义或寓意;能识别范文中的主题(不管是暗示的还是直陈的)。

5.描述普通文学手法(如想象、暗喻、象征主义)的功能和效果。

文学批评

6.能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推测在神话与传说中发现的古体字和符号的意思。

7.评价作者为影响读者的看法而使用的各种技巧(如图画书里人物的吸引力,情节和背景的逻辑性和可信度,修辞手法的使用)。

美国八年级的文学教学目标:

《文学作品推荐读物,幼儿园至8年级》说明了学生所需阅读材料的基本特点和复杂程度。此外,学生每年还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理解与分析本年级适宜文章

1.比较原文与摘要并判断摘要是否准确地抓住了主要思想(包括重要的细节)和表达了隐含的意思。

2.遵照技术说明书来理解和解释复杂机械的使用。

说明性的评论

评价文章的统一性、连贯性、逻辑性、内部一致性和文章的结构模式。

文学反应与分析

学生阅读历史上或文化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并作出反应,这些作品反映并促进他们对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学习。他们能澄清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其他文学作品联系。

文学的结构特点

决定并清楚地表述不同形式的诗歌的目的和特点之间的关系(如歌谣、抒情诗、史诗、挽歌、十四行诗、双行诗)。

叙述性分析本年级适宜文章

1.评价情节的结构要素(如衬托情节、平行情节、高潮)、情节发展及冲突是怎样表述和解决的。

2.比较与对照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学人物碰到同样类似情境与冲突时的动机和反应。

3.分析背景(如地点、时间、风俗习惯)与文章情绪、语气、意义的联系。

4.识别与分析传统和当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如善与恶)。

5.识别体现一个作者的风格的文学手法(如暗喻、方言、讽刺)并用之解释作品。

文学批评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显示它如何反映文化遗产、传统、态度和作者的信仰。

三、分析与启示

1.中美文学教学目标的相似点

(1)都对文学作品阅读目标提出了数量上的明确要求

中国文学教学总目标提出九年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也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同时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美国一年级要求除了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外,到4年级时,学生每年要阅读50万词左右,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报纸、杂志、联机信息)。一年级里学生开始向此目标迈进。三年级则进一步要求在三年级里,学生在达到这一目标上应取得巨大的进步。五年级要求到8年级时学生自己每年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5年级里,学生朝这一目标迈进。八年级要求学生每年要阅读100万词,包括一篇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升学生文学品位的有力工具和陶冶学生情操的良师益友,中美两国的文学教学都很重视课外阅读,并明确规定了具体的量化要求。

(2)中美文学教学方法相同或相似

比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分组学习法等方法都是相同或相近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文学教学自身规律所致,二是因为中国主动学习美国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致,如讨论法、探究法、分组学习法等。又如美国的探究法又叫“发现法”,是布鲁纳倡导的;中国的探究法是在借鉴美国的“发现法”的基础上另赋新意的教学方法。

中美两国的文学教学方法都强调联系上下文来自主理解文学作品。比如中国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要求“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美国一年级文学教学也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确定歧义词句的含义”。

此外,中美两国都提到了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和利用互联网(联机网络)来获取信息。比如中国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和第四学段提到“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美国不仅明确提出阅读的字数要求,还要求每个年级都要阅读“适合本年级水平的优秀叙述文和说明文(如经典文学、当代文学、杂志、报纸、联机信息)”。

2.中美文学教学目标的不同点

(1)中国文学教学要求较为笼统和抽象,美国文学教学要求则较为具体

中国文学教学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中国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又如中国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等。

美国文学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比如美国文学教学目标的表述用到“识别”“描述”“区分”“比较”“找出”“分析”“看懂”等较为具体的动词。此外,还针对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别对文学作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美国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分为阅读理解和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两个板块。对信息类文章的解读,目的是为获得信息和理解而读,统称为阅读理解;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则需要进行“文学反应”和“文学分析”[4]。

(2)中国文学教学要求注重熏陶和感悟,美国文学教学要求则崇尚实用。

中国文学教学注重美读。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朗读、诵读、默读、分角色读等等。中国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的语文教科书选入了较多的古代诗词、曲赋、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等,而这些课文最适宜应用美读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加之传承文化的需要、教学传承的需要、教学传统的习惯,中国对美读法情有独钟。

美国语文课标的要求则注重实用。比如一年级要求能看懂只含一个步骤的说明书。三年级要求能看懂含有多个步骤的说明书(如怎样按步骤安装一个产品或如何下棋)。八年级要求遵照技术说明书来理解和解释复杂机械的使用。而中国的美读法、情境教学法、摘记法、提要法是美国所没有或不常用的。

3.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的优劣也有衡量的标准。美国一家学术研究机构——太平洋研究所对比研究了美国国内各州州级和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综合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一套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具有什么属性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他们认为一套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具有九大特性,并以此为标准区分好的课程标准和差的课程标准。这九大特性具体是严谨性、明晰性、可测性、具体性、全面性、学术性、均衡性、可控性、累积性[5]。

总体来看,中美语文课标关于文学教学的要求在严谨性、具体性、全面性、均衡性、可控性等五个方面都无可挑剔,然而在明晰性、可测性、学术性和累积性方面却不尽相同。下面我们看明晰性、可测性、学术性和累积性四个标准。

(1)可测性。为了使课程标准能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标准必须是可测的。制订的标准必须要求学生做出可以测量的学习成果,因此“标准中必须使用有强烈动作意味的动词,如分析、比较、描述、评价、解释、说明、确定、做到、查寻、使用等”,从而“指向可评价的行为”。中国文学教学要求多使用“体味”“体验”“体会”“感受”“粗知”“领悟”“欣赏”“推敲”“了解”等动词,都比较空泛,难以测评。而美国的“识别”“描述”“区分”“比较”“找出”“分析”“看懂”等动词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2)学术性。学术性是对课程标准性质的定位,强调主要围绕某门学科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来设立标准,着眼于使学生提高该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美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读写听说能力,因此其根本目标是培养“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其基本结构是按读写听说本身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循序渐进地设置相应的标准,学术性和科学性比较强。而中国的语文课标常常会附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求,似乎要求文学教学要承担更多道德教化的任务,这和学术性的标准和要求略有疏离。

(3)明晰性。即标准的语言表述明确清晰。“一是词语和句子本身必须易于理解,在语意上没有模棱两可之处,也没有多余的专门术语;二是所用的语言从学科和教学上讲是确切的,无论是内涵和外延都无疑义,对师生的要求也无疑义”。不难发现,中美语文课程标准都缺少一份概念术语表。为了使概念术语被教师和学生确知和无疑义,一份概念术语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美国语文课标文学教学要求中的“文学体裁”“联机信息”“叙述文”“支持性细节”“结构模式”等概念和中国语文课标文学教学要求中的“朗读”“默读”“诵读”“欣赏品位”“情感体验”“描写”“议论”等概念也都需要做权威性的科学解读。

(4)累积性。学习是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低年级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在随后高年级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中国的文学教学传统一直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学段都有类似的要求。而美国文学教学要求却鲜有提到“积累”二字。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文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秋千,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1-151.

[3]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EB/OL].(1997-10-14)[2010-1-22].www.lib.ynnu.edu.cn/e_resource/gdsj.html,vi~vii.

[4] 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方彤.浅议美国学校课程标准的标准——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课程标准》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4).

篇5:太原市幼儿园新课程标准

2010年7月12日到7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太原市幼教处组织的新课标下乡培训活动,7月的天气虽然烈日炎炎,但没能阻挡住我学习的脚步,7天中,分别由太原市各大幼儿园教学骨干以及教学园长对五大领域的目标和环境创设、体育活动、教玩具的制作进行精彩细致的讲解,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在听了各位教师利用精心制作的课件讲座后,感触很深,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可以说,在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园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经过教师们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新课程的大致内容。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教师们所提醒的在对幼儿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3、尤其是太远附属幼儿园教师王林讲的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环境的颜色、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情趣,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情绪,乃至于关系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因此幼儿教育将环境创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是非常必要的。瑞吉欧曾经说过“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使我体会到环境不仅仅是一面墙,一个活动区的问题,是要利用一切有用的资源,如:利用天花板、空间的吊挂物、镜子、衣柜等环境的改变、利用使之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教育贯穿于孩子生活空间的方方面面。而且它不是自然地表现

为教育因素,而是只有进入孩子的认知世界,并被作为教育对象或材料后,才能成为教育要素。她根据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解决了我们工作中的困惑。还有教玩具的制作成品展示,使我们大开眼界。这些我们平常都见过,但却想不到能做成许多的玩具,废物利用居然如此神奇,可见老师们东了多大脑筋,我们以后也要像她们学习。

篇6:幼儿文学课程标准

2.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3.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有哪些?

4.如何实施幼儿的美育?

5.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6.幼儿德育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7.幼儿美感的特点有哪些?

8.幼儿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9.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都有哪些?

10.试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

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12.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13.“幼教优先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4.日托中心的出现主要受哪两个因素的影响?

15、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

16.游戏具有哪些特征?

17.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18.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有什么意义?

19.论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20.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21.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什么?

22.什么是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2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24.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25.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26.对幼儿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把握哪些要点?

27.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应掌握哪些要领?

28.比较成型玩具和未成形玩具。

29.简述学前教育的任务与功能。

30.简述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早期教育的贡献。

31.家园合作的必要性有哪些?

32.幼儿园环境的意义是什么?

33.学前教育学的特点有哪些?

34.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的意义?

35.学前儿童智育工作的基本原则都有哪些?

36.创设儿童游戏场地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37.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哪些?

38.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39.简述埃里克森的理论对早期教育的贡献。

40.浅谈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2.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43.学前教育学的性质是什么?

44.什么是学前教育?

45.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46.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47.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关系是什么?

48.简述智力游戏的构成。

49.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阶段有什么不同? 50.简述现代幼儿环境教育观。

5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2.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53.我国现代的教育观有哪些? 54.幼儿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55.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有哪些?

56.结构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57.教师应该如何指导玩沙游戏?

58.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有哪些?

59.说明影响儿童的基本因素间的作用及联系

60.幼儿德育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61.户外环境的作用有哪些?

62.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63.托儿所与日托中心的异同是什么?

64.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中所经历的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6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66.角色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67.各年龄班应学会的结构知识与技能包括哪些内容?

68.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关系是什么?

69.简述教育中的活动理论。

70.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71.在布置幼儿园的

墙面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72.考虑幼儿园户内环境的结构要注意哪些问题?

73.教育的生态环境的层次包括哪些?

74..儿童生理的发展都包括哪些方面?

75.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什么?

76.表演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77.教师如何指导智力游戏?

78.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79.现代的游戏理论有哪些?

80.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

81.早期儿童教育基本理论的原则有哪些?

82.幼儿园制度生活制度的依据有哪些?

83.指导学前儿童体育工作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85.学前儿童都有哪些心理需要?

86.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表演游戏?

87.简述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88.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89.简述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

90.论家庭诸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91、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有什么不同?

9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93、结构良好的户内环境的标准。

94、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原则。

95、简介听觉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96.试述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要点有那些?

97、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98.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从哪些方面尊重和满足了幼儿的基本需要?请举例说明。

99、试分析玩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0、幼儿教师备课工作包括的内容。

101.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是指哪些理论?你比较同意哪种理论?为什么?

102.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103.情景: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在逛街,迎面过来一位留着长发的叔叔,女儿害怕的告诉妈妈说:

“妈妈,那个人肯定是个坏人,咱们小心点儿。”看了这个片段后请你完成下面内容:

104.实践操作题:请为下面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105.简介《母育学校》的主要学说是什么?

106.简要介绍儿童观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是什么?

107、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与特点有哪些?

108、请结合图介绍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109.用学前教育理论及原则分析下列情景:

110、实践操作题:请为下面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111.简要说明幼儿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有那些?

112.道德和品德有什么区别?

113.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是什么?

114.用学前教育理论及原则分析下列情景:

115、实践操作题:请为下面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116.我国革命根据地的幼儿社会教育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117.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118.简述视觉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19、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有哪些?

120.用学前教育理论及原则分析下列情景:

篇7: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从所有的教科书上归纳一下,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美学和历史标准;二是思想标准;三是艺术标准。

先说美学和历史标准。所谓美学标准,就是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作品成败得失。什么叫美?美就是和谐。对作品来说,看形式和内容是否和谐?主题和表现手法是否和谐?字词句段是否和谐?所谓历史标准,是指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即是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凡是反映了历史真实和生活本质的作品,肯定是美的。所以,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别林斯基指出出:“不涉及美学的历史批评,以及不涉及历史的美学批评,都将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当然,历史不等于文学,而文学则必定反映了历史。过去对于未来,就是历史,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文学家反映历史,不是象历史学家那样,机械地记述下来,不容许虚构,要求客观而公正。文学作品反映历史,也要求客观公正,但要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通过形象塑造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它反映生活更本质的东西。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思想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有无哲学价值的尺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家处在什么时代,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时代思想的影响,也就是主流思想的影响。有人说,我搞文学就是要与时代思想唱反调,要远离政治,唯有远离政治才能创作出传之后世的作品。不错,文学史上,有好多作品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不受欢迎的,若干年下去,反而成了人民欢迎的好作品。这是因为作家富于远见,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虽然不与世俗思想合拍,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先进的思想。所以,批评家要善于辩别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区别,既要充分肯定反映时代主流思想的好作品,又要善于发现代表未来先进思想的好作品。果戈里的《死魂灵》发表后,不少人贬低甚至于辱骂它,认为是琐屑无聊之作。而别林斯基针锋相对地指出:“果戈里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死魂灵》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后来也证明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批评家的慧眼识珠很重要。思想性标准实际上就是真理性标准,即实践是检验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标准。不管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还是非统治阶级的思想,只要是作品代表了时代潮流和历史的本质,就应该说是思想性好的作品。我这样讲,与传统的教科书不太一样,但我认为文学创作有它自身特别的规律,批评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思想性标准第一要求是真实性;第二要求是考查作品与时代的先进思想相联系的紧密程度;第三个要求是考查作品的内容对读者的道德和精神境界是有益还是有害?第四是衡量作品的内容是否体现了人民的意愿?

最后再谈谈艺术标准。第一要看作品中的意象和形象是否逼真,鲜明,生动,也就是说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凡是在读者中取得共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典型化做得好的作品。所谓典型,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就是集成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兴趣。第二要看作品是否富于情感的表现力。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以情感人,如果作品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别人?第三要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统一,和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再好,如没有一定的形式也不能表达出来。体裁,结构,情节,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好作品。第四要看作品是否具有艺术的独创性?一切雷同化,公式化,概念化的都是艺术创新的大敌。你写出的作品,谁也模仿不了,就是独创性。第五要看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作品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个性化是基本要求。第六要看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形式,民族的欣赏习惯等,都应该是作家追求的目标。有了民族性,也就有了读者。为什么一些跑到国外的艺术家,非得要回国内来发展?就因为艺术若没有民族性,就没了根。这个道理很浅显。

篇8:对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幼儿文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潜在优势

一、幼儿文学的课程性质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语文教学向专业教学的延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故此,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必然要设计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讲读文本、引导理解、尝试创造等教育行为。而设置幼儿文学课程用意在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为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程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来定位。我们清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幼儿,今后的教育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幼儿文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设置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在语言、道德情感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将来幼儿的任教者就不该仅仅局限于“文学”视野,而应该将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结合起来,“打通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汲取丰富的学习给养,在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通过学习幼儿文学作品来充实自己的教师技能。

二、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课程教学的解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集中注意的时间段力,自控能力差,学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是种启蒙教育,学前教师有必要掌握人文、自然、科学等知识,决定了学前教师是“在音体美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有必要遵从以下几点教学理念:

1.理论与实践同行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任教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的组织者,有效学习的评价者,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在创作和欣赏的应用范式。在教学的同时,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学习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又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较高质量的作品。

2.用作品提高技能

陈世明教授等编撰的教材《幼儿文学教程》,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阅读欣赏,再到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的。其分为基础理论卷和实践教育卷两本教材,它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创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知识很好地教予学生幼儿文学的文体知识及规律特征,实践卷收纳幼儿文学具体教学的众多典型性案例,充分地恰当地将理论知识体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体现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这门专业课的特色。

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在教学教材中大量幼儿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任教者不能仅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以学生的实用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作品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技能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例如,在教学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选择在适当的场合,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身临其境”地讲述几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并进行同学之间有效的互相评价和学习;在学习幼儿戏剧和影视文学时候,指导学生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戏剧编排、改编,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等等。通过这些技能训练,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3.练习和实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去完成教材案例的训练,且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以边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前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当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课程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这些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实例中,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用创新的视角创设优质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练习和实用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充分利用到幼儿园进行日见习、周见习、月实习的机会,观察示范园幼儿的语言运用方法和习惯,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示范园幼儿教师的执教意图,自己尝试对作品进行创作和改编,并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请幼儿听、赏、观、看,参与活动,待带班老师和幼儿反馈之后再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从而较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提升自己的教师技能。

只有把练习和实用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社会实用性。

三、三大教学理念的潜在优势

1.有助于构建学前教师的儿童本位精神

当下逼仄的现实生活,让许多成年人再也无法重拾童真,甚至失去对童年的美好记忆。而让高职师范学前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作品的锻炼,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内容,从而唤回自己童年的那份童真,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当下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和规律,完善作为一名学前教师该有的同理心,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而做最充分的准备,构建起学前教师的儿童本位精神。

2.有助于丰富学前教师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

遵循三大教学理念,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二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去,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3.有助于提升学前教师的道德与人文情怀

上一篇: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下一篇:疫情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