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论文

2022-04-18

摘要: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构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被摆到了教育根本位置上来。英美文学教育课程作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其教育内容完美地契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加深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论文 篇1:

对比与反思——MIT的文学课程设置对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重要意义不仅仅限于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美国理工科院校文学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点:课程形式丰富多样、涵盖面广、受众数量多。从借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应该从观念、课程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院校 英美文学课程设置 麻省理工学院 课程体系改革

1 前言

早在1999年2月,国家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2007年党的17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规格提出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文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我国,文学教育具有悠久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古代中国,文学发挥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在近现代,文学更是被看成是“救国良方”,发挥着启蒙思想的作用。在当代社会,文学教育的意义尤为重大。首先,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可信的阅读文本,最美的语言大都存在于文学文本之中。文学学习本身能够极好地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其次,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锻炼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审美情趣和培养艺术修养的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最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美文学作品直观地折射出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学生得以了解异域文化,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宽容精神,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的优势,英美文学课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平台。

如何在兼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改变目前文学类课程遭受冷遇的现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英语专业。笔者拟从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文学课程设置入手,探讨适合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现状的英美文学课程体系。

2 麻省理工学院文学课程设置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网站(MIT OPEN CPOURSEWARE)的介绍,25年来,超过75%的本科生选修了文学类的课程,这无疑是符合美国大学通识人才培养目标的。为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MIT的文学课程体系提供了从入门级到中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课程:基础类课程基本涵盖所有的文学门类,并且也把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入门级课程包括“小说入门”、“传媒研究入门”、“戏剧入门”、“诗歌研究:诗歌重要吗?”、“文学理论入门”等。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专题研究被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使学生掌握的文学基础能够在具体应用中得到发挥与提高。MIT的授课多以小班形式进行,最大程度地为学生们提供机会了解文学,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写作、会话与翻译的能力。

MIT文学课程设置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体现在课程种类繁多,涵盖面广。既有综合概论类课程,如“西方文化基础”系列:如“从荷马到但丁”、“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等。同时也有断代史研究,如“中世纪文学:中世纪女性作家”、“二十世纪戏剧”等。此外,还有特定作家的专题研究,如“莎士比亚研究”、主要作家:麦尔维尔与莫里森”、“主要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与‘90年代’”等。基于文类的不同,MIT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喜剧”、“悲剧”、“小说入门”、“现代诗歌”、“英美民间音乐介绍”等。为了适应当下的理论大潮,MIT的开放课程也出现了“文学与伦理价值”、“西方叙事文的形式”、“文学理论入门”、互动与非线性叙事: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MIT虽然是一所理工科院校,但是它为学生们提供了积极丰富的文学类课程,并且在课程安排上煞费苦心,既有概论性的课程,介绍基本的文学形式和流派,也有较为深入的专题式课程,供学生进一步了解某些作家或某个文学时代。所有的课程均具有开放性,供全体学生自由选修。

3 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现状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划分,英美文学课属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见,英美文学类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要,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潮和弥漫社会的功利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外语专业纷纷开设了许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方向,有些院校还在外国语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外贸英语等复合型专业。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们更加青睐实用性课程而忽视文学类课程。以笔者所在的长春工业大学为例,自2003年开设经貿英语与语言文学方向以来,每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语言文学方向的课程。笔者对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及长春工程学院等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目前这些外语院系中,一般在第五学期开始设置文学类课程,开设的课程比较单一,一般包括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有的院校将这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个别院校在选修课中开设了“短篇小说欣赏”、“诗歌赏析”等课程,但普遍课时比较少。例如,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文学类课程仅面向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英美文学史(I、II)、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短篇小说欣赏等4门课程,课时仅有180学时,占总学时的6%。同样,在大连理工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从第五学期开始开设英国文学(I、II)、英美短篇小说、美国文学(I、II)等科目,其学时总量为152学时,仅为其总学时的5%。

另一方面,教师及研究人员将教学及研究重点转向语言应用、翻译研究、语言与文化等方面,导致了英美文学课程的边缘化。根据鲁吉所撰写的《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中所收录的16200余条外语语言学(主要是英语)和外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论文中,有关文学及文学教学的文章仅有329篇,占2%。而在国内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2000-2001年间发表的文学及文学教学类论文也仅占3.8%。(鲁吉,2003:10)

4 比较研究后的反思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对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的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剖析:

首先,对地方理工科院校中的英语专业而言,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局势都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深入洞悉西方文化、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专业本质上是人文学科,英语专业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重要的人文素质培养,是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英才。英美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但是,目前学生们真正喜欢文学类课程的不多,不少学生对英美文学教育认识肤浅,不了解此类课程的意义与作用;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英美文学功底相当薄弱,学起来比较吃力;另外,考级、考研、就业的压力也使学生不得不远离阳春白雪的文学,重语言技能、轻文学素养。在教师方面,我国部分理工科院校外语院系文学类课程师资匮乏,教师常年处于课时多、压力大的状态之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因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应努力尝试在培养计划中增加文学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拓展学生人文素质。

其次,对地方理工科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世界正在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时代呼唤着引领文化潮流的高等教育,由以科技教育为主向人文与科技教育相融合的转变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英美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劝善,宣扬同情、人文、关怀”,(张维又,2003:145)能够陶冶情操,塑造品行,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理工科院校之中,英美文学教育仍未走出外语院系。要改变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改变观念,整合现有的公共课程体系,像推进“两课”一样,以行政手段促进文学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提高分量,增设文学类公共基础课。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工科院院校也应给与外语等人文学科充分的重视,加强对英美文学师资的培养。

第三,鼓励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开设跨学科公共选修课,扩大知识的受众范围。

第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大图书馆的文学类藏书量,促进人文环境的形成。

5 结语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从原始结合状态到分离再到现在的有机结合状态,充分证明了加强人文教育符合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最佳平臺,英美文学课程如何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改革,使之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

[2] web.mit.edu/lit.

[3] 鲁吉.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4] 刘意青,张维又,刘象愚等.文学与语言学怎样相处—2002年外国文学年会座谈纪要[J].外语教育与研究,2003,(2).

[5] 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作者:王海云 金万锋

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论文 篇2:

谈英美文学教育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作用

摘要: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构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被摆到了教育根本位置上来。英美文学教育课程作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其教育内容完美地契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加深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英美文学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而后分析开展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育人层面发挥的的重要性,最后讨论英美文学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举措。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校英语;立德树人

引言:文学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构成,于2018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高校的外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具体要求,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与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合作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这与高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英美文学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及人文内涵,其在德育和开拓认识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一、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开展现状

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初期,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如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多、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观念落后等等。尽管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教育的选修课程,但绝大多数英美文学教育课程教学都存在忽视人文思想与文学素养教育的状况,使得英美文学教育课程完全服务于翻译及语言的学习方面,使得英美文学教育课程过于凸显实用性及功利性。在新时期,如何发挥英美文学教育在思想教育上立德树人的作用,适应新时期下高校德育教育的需求,已然成为了高校教师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外界思潮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巨大,而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事风格。高校学生能够学习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充分发挥出文学经典对于价值观的塑造及引导作用。目前来看,多数的高校英美文学教育课程为了适应课堂需要都会对文学素材进行删减处理,导致文学作品失去韵味。此外部分的高校教师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以词汇与语法知识的讲解为主,使得文学作品被分割的四分五裂,文学作品的德育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最后,许多的高校教师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教授采用逐句分析的方式,使得学生意识不到文章的整体形貌,也就更不要谈语言特色、艺术美感等深层次的文学理解了。

二、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1、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大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诸多争议,有的人认为,大学期间的的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大学生应当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满足。有的人认为大学教育教学应当是艰苦的,大学生应当在艰苦奋斗学习环境中磨砺成长。在高校教育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观点,各类的教育改革声音普遍存在,尽管不同观点之间有摩擦和碰撞,但始终被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改革观点都认为大学的教育应当以人为本,通过充分感知大学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管是夏洛蒂的《简爱》又或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些优质的教育性著作都能够帮助引导大学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现实困境,让处在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时期的答学生能够用解决的心态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為学生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这对于以立德树人为目的的高校教育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如何实现高校课程与英美文学作品的有机联系是当前高校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2、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英美文学不单是英语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西方特色文化的独特显现,其中蕴含着十分巨大的教育价值以及文学价值。因此,在高校普遍注重德育教育观念的大背景下,实现高校语言教学与英美文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时代下,人们获得更为短平快的信息,然而对于真正具有价值的文学巨著却知之甚少,英美文学名著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同时带着问题进入思考的状态,如学生通过了解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透过这一角色的人生境遇,能够产生对个人人生状态、目标、价值的反思,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全新的自我定位,有力促进学生的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的塑造。

三、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施行策略

1、转变价值理念,注重德育价值

教育需要关注到个人的情感、智力、人格及审美发展,需要注重到个人的精神层面的提高。而传统高校教学模式下,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已然背离了教育的原本目的,具体到英美文学教育课程上来说,英美文学课程本身应当需要拥有德育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课堂上,文学与德育价值丰富的英美文学作品更多只是作为提供语言教学的素材。

对于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文本是其在今后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学习对象。而教师作为高校英美文学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到经典文本的教育价值,鼓励学生不仅仅拘泥于语言上的学习,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鼓励学生深入到文学读物之中,分析文学角色的内心活动,理解人性的本质,帮助启迪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根据学生实际学情,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

对绝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极大限制了学生对于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且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先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是较为简短的或是简易版本的英美小说,如牛津“书虫”系列,亦或是可以大大降低阅读难度的中文译本,以此打消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学习的顾虑,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作品的学习热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拥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教师便可以选择一些未经简略处理的原版作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通过查阅词典等方式进行学习。具体来说,这类作品的选择可以是经典动画、电影改编的短篇小说,也可以是语言优美的童话故事,比如说众所周知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彼得潘》、《怦然心动》等等。这类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历久弥新,书中内容保留了真实的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背景、宗教等内容,让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提升了对于英美文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人文思想。此外,一些学生在感受到英美文学图书有趣的同时还会去寻找经过改编的戏剧及电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及阅读能力。

3、实现英美文学思想与高校教材的有机结合

英美文学是大学教育教学可以充分借助的优质教学资源,而在课堂中巧妙结合英美文学思想也是有效利用英美文学的重要方式。基于此,高校学科教育中,将学科教育和英美文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拓展在教材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英美文学的育人价值。

其一,高校教师需要擅于发现课堂内容与英美文学的关联,从而能够对教学内容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实现串联,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文学思想与人文气息。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到“Love without Limitations”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广为传唱的诗歌“当你老了”,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入这一诗歌,让学生能够对其进行赏析,从而对其的爱情观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许多的学生都被优雅的诗歌內容所吸引,对经典的诗词进行摘抄与跟读,课堂的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学生对于与之相关的本节课主题内容也更加具备兴趣。

其二,除了应用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适时的补充讲解以外,适度的介绍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比如说,当涉及到孤独主题的课题讲解时,许多教师就可以联想到梭罗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但是在带领学生分析《瓦尔登湖》中的段落中的情感思想以外,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对作者的性格、生活进行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作品产生全面的赏析,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思想的渗透,影响着学生的思考方式,提升学生的智慧。

4、课后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适当延申,营造良好的人文学习环境

除了在英美文学课堂上发挥英美文学的教育作用以后,高校教师也需要注意到课后英美文学教育的延申,从而帮助进一步发挥文学作品的德育作用,营造高校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除了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大量的优质作品,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与人文思想的内化以外,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以此让学生能够对不同流派、类型的英美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奠定高校就读期间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基础。此外,高校教师也要在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学习之外,开展一些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英美文学课程的参与热情。比如说,组织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经过改编的英美文学题材的影视作品或是音乐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并且以观后感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收获。在校园中加强英美文学教育的影响活动很多,比如是“英美文学作品朗读”活动,或者“英美诗词鉴赏”比赛,都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的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英语文学作品的浓厚魅力和独特价值,实现大学德育教育的创新。

5、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长时间来英美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便是缺乏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估系统。在教学中往往将最终的语言知识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估的最主要指标,导致英美文学教育的德育价值无法得到发挥。当前高校有必要构建一套规范系统的文学教学评估体系,实现对学生综合、科学、合理的全方位评估。具体来说,除了语言知识的测试以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估中添加文学阅读部分,设计一些和文学相关的多样活动,以此在文学教育课程中建立起长效阅读机制,帮助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估。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经典的名著选段进行改编、续写并且以配音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深度培育学生的人文加深,实现文学作品的德育目的。

结束语

文学是历久弥新的文化精华,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洞悉生命应用,培养人文情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美文学著作当中保存着大量的英美特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带来了浓厚的文学意境。而借助对英美文学作品进一步对英美文化产生深入的了解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新时代下,大学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核心人物,而英美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应用显然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应当注意到英美问这些作品的育人价值,将其合理地在大学教育中运用,发挥英美文学作品在高校的价值观引导作用,以此凸显英美文学作品宝贵的应用价值,带领学生感悟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文化成果,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金.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教学的结合[J].英语广场,2017(04):106-108.

[2]高巍.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思想的渗透[J].青春岁月,2018,000(026):219.

[3]张芳芳.试分析英美文学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J].丝路视野,2018,000(031):116,118.

[4]薛向颖.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价值分析[J].英语广场,2020(30):107-109.

[5]刘亚波.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人文思想的渗透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0(10):6-7.

作者:耿猛

英美文学课程设置论文 篇3:

浅析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

摘 要:英语专业作为当前许多高校的最基础性学科,英美文学课程也成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应用能力。但在当前高校开展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都较差,所以需要教师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针对课程内容庞杂的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授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教育中更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文学课程的比例不断增大,这对于学生自身修养及关注人文、热爱生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英语专业对于学生英美文学的学习也较为重视,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学生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可能更好地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从而为自己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高校学生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在阅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对自身所养的不良英语使用习惯进行纠正。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为高校开展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的了解,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到政治经济,从而为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也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失去了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真正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模式不够完善,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方式比较古板,因循守旧,毫无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导致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在僵硬的教学模式下,有些学生认为以后不会从事英美文学的研究工作,所以对英美文学的学习自然不感兴趣,只是单纯地挑选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来学。而部分为了以后的学业考虑的学生,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美文学,但是由于学习的出发点以及教师授课方式限制,在英美文学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应付考试的方式来学习,主要是对作家作品的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地了解英美文学的内涵。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制约了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急需改进英美文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完善教学模式,为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采用以自主讲解为主、教材为辅的授课方式

各高校英语专业所采用的英美文学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教材,基本都是由文学史和文学选读构成,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与实际授课时间之间存在冲突,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时间不够及分析不足等问题。在实际的课程讲解过程中,由于教材设置的内容过多,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全部讲完,更不用说将知识点讲透。所以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大部分内容都是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不仅学生无法理解,并且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文学史和文学选读二者之间本身就是互相映衬的关系,通过文学史的讲解,为学生了解英美文学打下理论基础,而通过文学选读可以加深对文学史的理解。但是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授课方式或者授课时间的限制,却将二者分开来讲,导致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出来,失去了教材布置的合理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对英美文学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自主讲解为主,教材为辅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熟悉其中的知识点,然后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针对英美文学各个时期的特点整理出清晰的脉络,然后有重点、有层次、有目的向学生进行英美文学知识的介绍。而针对授课时间不充足的问题,可以对时间分布进行调节,将文学成就较高及影响更大的文学时期重点讲解,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对一些成就不突出的时期则可以简要介绍或是不讲。在英美文学的课程安排中,因为英国文学比美国文学的研究更加细致,研究内容以及时间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可以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多分配一些时间在英国文学的讲解中。对授课内容进行精简,做好取舍,将重点突出出来。

三、设计艺术的文学课堂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译文版的英美文学小说,但这对于研究英美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学时代的划分及文本的含义都具有庞杂及枯燥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记忆的难度,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师系统和深刻的对文学知识进行讲授时需要对文学课堂进行设计,使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一)打破单一教师的授课模式

英美文学课程内容较为庞杂,授课任务量较大,教师由于受制于课时的限制,很难深入、全面地进行讲解。而且在课前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课堂的互动环节进行设计,所以在英美文学课程授课过程中较为单调,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对传统的一个教师一授到底的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将英美文学课程由多名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来进行分担授课,根据各教师自己所擅长的内容来分别讲解不同的时间和不同风格的文学特点,这样教师不仅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前备课,课堂上讲解的深度也能够进一步深入,同时还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较强的新鲜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加大“文学选读”的分量

正如在上文提到的,英美文学课程是“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的结合。但这两方面却不可能完全对等。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史”轻“选读”,教师侧重于对文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只留下极少的时间带领学生浏览文本。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讲解中记忆文学和文本的特点,没有时间在具体的文本中求得证实,所以笔者提倡相反的重“文本”轻“史”的方式。根据现在教材的编排方式,文学史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自主提炼某一特定时期文学作品所具备的共同特点,但让学生自己阅读具体文本是相当有难度。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加大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选读”的分量,扫除学生在理解文本语句上的困难,并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欣赏独特的表达方式,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然地加入文学术语的讲解,将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在给本科生讲授英美文学课程时,适当地引入简单的文学批评理论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刻地理解文本。通过加大“文本选读”的分量,可以让学生透过文本看到活生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每个文学时期的特点,有益于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三)适当加入比较文学的学习方法

文学现象多种多样,互文现象时而有之。比较文学是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对某一个文本的记忆可能很单薄,但通过与另外一个文本的对比学习就会加深印象。学生可能对英美文学文本很陌生,但却对中国文学相对熟悉,因而可以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方法将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对应比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通过这种对比,能够拉近学生和陌生文本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

四、巩固教学效果,着重课后反馈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就是准确找到教学活动的切入口,而最好的学习活动切入口往往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迅速、恰当地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当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反馈的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学进度及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个人认为可以通过写读书心得和自我创作的方式进行反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一)要求学生写文学鉴赏心得体会

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作家的遣词造句,诗歌的格律、压韵与体式;可以联系作家的生活背景,研究作家的写作思路和小说的整体结构;或者对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或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甚至还可以指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暴露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好地贯彻“批判地继承”的精神。总之,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而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

(二)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艺术与个性的结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受大师们语言艺术的熏陶,进行自我创作,把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至极。这是学习文学课程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以致用的最佳体现。当然这要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水平与兴趣爱好,所以这里只是提倡与鼓励,并不严格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

五、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授课方式之一,通过多媒体课程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同样如此。有很多英美文学作品已经改编成了电影,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播放电影,通过电影这种直观感受,能够更加深刻感受英美文学的历史和文化。电影的播放不仅能够从视觉上对英美文学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语调发声等提高英语听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英美文学背景下的画作,通过直观观察,能够更好地诠释教材中的概念性问题。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从而为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结束语

在当前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新形势下,高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具有必要性,所以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作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需要从授课方式和课堂氛围入手,带领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英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强化自身的语言感知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卫娜.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2013(6).

[2]贾丹阳.谈英美文学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5(1).

[3]陈康.探析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措施[J].科教文汇,2015(1).

作者:盛明佳

上一篇:林业物理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化学化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