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2024-04-21

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精选12篇)

篇1: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小 视 频 大 视 角

--东湖镇致力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典型事迹

一、基本情况

致力村位于镇西北面,距镇政府6公里,6个村民组,党员 34人。自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以来,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在设施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两方面力求突破,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以茴香、棉花为主导的特色农副产业,并大力发展暖棚养殖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主要做法

一是“致富”有远教,增收致富才可靠。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该村把致富放在第一位,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富”字做文章,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致富路子,实现增产增收。

二是“学习”上有远教帮,学习培训更有效。梁家村将农民学习培训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在“学”字上,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学习内容的优势,坚持每月组织党员和农民群众学习三次,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党的理论和农业实用技术方面进行,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农民群众参与学习自觉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三是“娱乐”有远教,群众文化生活才美妙。致力村在抓好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培训,播放有实用的科教片的同时,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寓教于乐。通过远程教育播放点既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娱乐活动,又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适用技术以及远程教育等

起到了宣传作用,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美”上有远教,规划设计好辅导。致力村在新农村创建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房屋改造、道路修建、公共设施等技术性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该村就是运用远程教育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如该村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对如何规划布局才合理不清楚,于是在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借鉴一些成功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远程教育与农村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党员干部培训相结合。致力村党支部在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同时,把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内容丰富、手段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寻找到了新的方式。

二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红城村为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发展了种植、养殖大户,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强调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开通后,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对远程教育学习室等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新添了桌椅。因此,该村远程电教室也成了该村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实行了“三室合一”。村党总支部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把远程教育站办成信息的发散点,技术的传播点,让农村党员学到了一定的致富本领,在农村发

挥了“双带”作用,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四、主要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在远程教育开通以前,村干部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主是读书、看报,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辅导和讲解,因此对很多政策理解起来很费力。但自从远程教育开通以后,村干部学会了利用远教站点帮助自己学,他们感慨地说:“只要打开远程教育网,就能看到、听到专家的讲座,而且特别形象和生动,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特有兴趣”。

二是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远程网络,就能做到“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三是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致力村利用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和群众学种植、养殖技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强了致富本领。

四是增强了村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了让远程教育向农户延伸,该村选择一些思想活跃的党员干部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自觉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提高致富本领,引导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篇2: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海子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明显。

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海子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镇远教办的指导下,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坚持村支部书记负总责,亲自抓,村两委具体抓的工作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学用结合,方法灵活。结合村实际,采取平时自学和集中授课相结合,每次培训都由操作员演示操作过程和现场指导,将适用技术送到干部眼前。再次,我们加强推广和应用,要求受训党员群众把学到的技能付诸实践,真正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

篇3: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井源村位于大桥集镇北部约7.5公里处,是该镇最边远的行政村之一。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4亩,其中水田1230亩、旱地464亩;山林面积12343亩,其中林地6271亩、荒山秃岭6072亩。11个自然村庄分布在大桥河两边,全村有村民423户,17个村民小组,2014口人。由于土地贫脊、水土流失严重、山上林木稀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5年井源村人均产粮不到400斤,人均年收入不到700元,全村有92户453人没有摆脱贫困,有53户247人属于贫困边缘户。该镇一直以来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女莫嫁井源村,半年辛苦半年贫。”村民也戏谑地调侃:“都是这条积沙漏底的大桥河,带走了金银珠宝,留下了穷困贫瘠。”

2006年,井源村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这一契机,整合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全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按照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整合财政扶贫、部门帮扶、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各类资金693.5万元,按照“抓基础建设,抓产业发展,抓村庄整改”工作思路,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比2005年翻了两番,彻底摆脱了贫困。

制定规划,勾画发展蓝图

2006年初,井源村在省委党校、县政府办公室和县教育局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人口状况、劳动力资源、家庭收入等基础信息,实地考察全村的地形地貌、山林耕地、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和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了实施山、水、田、路、电综合治理,整村推进,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总体扶贫工作思路。具体工作目标是大力实施“十项工程”,即修好一条乡村公路和五条村组公路,加固一座小(一)型水库,修建一条灌溉水渠,新建一个村部,新建一栋村级小学综合办公楼,新建一栋村卫生所,架设一座移动通信基站,为每个自然村建一口水井和10至15座沼气池,打造一个油茶基地,每年培训100名科技明白人。为确保“十项工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井源村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健全了各种组织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办法。先后制定《井源村“十一五”发展规划》、《井源村2006~2010年村建规划》和《委、办、局2006年~2010年包村挂乡工作职责》。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兵、青、妇组织,计生协会,群众代表议事会,党员群众监督小组,民主理财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确定村“两委”干部联系户、党员联系户、重点帮扶联系户和“双百”活动联系户等各种一帮一联系制度。美好的蓝图、健全的机制充分激发了广大干群发家致富的热情,克服了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强化了干、拼、搏的进取意识,极大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豪气和干劲。

完善设施,夯实发展基础“要致富,先修路”。投资163万余元,将集镇至井源村的3米宽的沙石路变成一条5米宽的乡村水泥硬化公路,结束村内无水泥路的历史,解决了村民运输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难题;投资120余万元修通并硬化5条共5.3公里组级公路,在全镇最早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投资32万余元修建大小桥梁13座,架起一座座发家致富的“彩虹”。1组村民徐正国离集镇9公里,以前经过沙石路到集镇一趟光步行时间就要4个小时,如今修通了水泥路,坐车方便了,到集镇一个来回只要1个小时。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将多年失修的池塘堰圳和灌溉水渠进行加固维修,累计新修水渠3000米,充分发挥了中心水库的灌溉功能,确保下游800亩稻田用水无忧。据了解,以前由于水源少、水渠没有疏通,村里经常出现因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村民为了引水到田里通常是彻夜难眠。如今,水渠修通了,水源充足了,村里再也没有发生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村民种田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前村里只有一所简陋的村级小学, 房子危旧,面积狭小,既无法容纳全村学生就读,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家长无奈之下,将孩子送到外地就读,导致大量生源流失在外, 教师教学心灰意冷,教学成绩急剧下降。2007年,村里投资45万元新建一栋占地12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大楼,添置课桌椅350套,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目前,不仅本村学生全部回归学校,还吸引本镇坳田村、李源村和石坳乡余源村的部分学生“加盟”,学生由以前的160余名增加到300多名。如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校的教学成绩均大大提升,每次评比总是位列全镇前茅。

改善村部和卫生所条件,为村民提供便利。投资22万元新建一栋占地160平方米的两层村部办公楼,改善村两委班子的办公条件,结束了村两委班子长期租赁民房办公的历史。投资27.5万元新建一栋占地80平方米村级卫生所,并对所内设施全面配套,满足了村民就近就医的需求,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

建设新村,打造宜居环境

结合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几年来共整合资金175万元,在殿下、黄泥丘、塘下、石塘下和李家垅5个自然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工作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三清七改五普及”基本要求,全力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环境。共折除破旧房屋1200平方米,改水130户,改厕102处,铺设水泥路1.5公里,新建沼气池150座,有98户安装电话,新架设一座移动通信基站。新村点全部实现“五通”:即通路、通邮、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井源村塘下自然村就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年轻人在新建的篮球场激烈比赛,旁边站满了观众,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几个中年人挥舞着手上的乒乓球拍,俨然一副“国手”的潇洒姿态;几个老人正在健身,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这分明只是城市里的生活画面,现在也成为井源村五个新村点最平常的生活场景。

发展产业,共奔富裕之路

没有产业支撑,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壮大传统产业,鼓励村民养猪、养牛、养羊和养鸡,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共有生猪养殖大户12户,养牛大户5户,养羊大户13户,养鸡大户3户;成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入社群众30户,规划面积500亩,种粮实现耕作机械化、防控绿色化和良种良法先进化。大力培植农业特色产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从外地引进嫁接油菜、吊瓜和玉竹三个农业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户创办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一大四小”等优惠政策,栽种嫁接油菜1150亩,培植玉竹、吊瓜50亩的专业户各一户。4组村民彭瑞峰栽种油茶50亩,他高兴地说:“三年挂果、五年受益,到时一年挣个10来万不成问题,这可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啊。”

篇4:凤山镇武卫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以来,凤山镇武卫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以提高党员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群众就业创业技能为抓手,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努力打造高标准的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在全村营造了党员干部了解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关心远程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武卫村位于凤山镇北部,距县城30多公里,与云心、龙城两村接壤。下辖4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60户,总人口7708人,党员76人。武卫村村自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远程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以远程教育促使新农村建设创建再上新台阶,以新农村创建助推远程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是“致富”有远教,增收致富才可靠。在新农村创建活动中,该村把致富放在第一位,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富”字做文章,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致富路子,实现增产增收。如该村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各种农民致富的的方法,村党支部经过实地调研,认真思考,根据本村的区域优势,调整了主攻方向,组织带领党员和村民通过种植超级水稻,冬种马铃薯,发展养殖业,走上了农业产业、科技兴农的新路子。全村连片种植优质谷1000多亩,其中超级水稻400多亩,建立了超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大力发展优质谷种植,平均亩产达1500市斤;建成了博白县冬种马铃薯基地,该基地种植冬种脱毒马铃薯1000多亩,仅马铃薯一项农民年纯收入达60多万元;抓好瘦肉型生猪基地建设,现在全村有16户上规模瘦肉型猪场,生猪存栏达到3800多头;发动村民饲养“三鸟”25000多羽,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学习”上有远教帮,学习培训更有效。武卫村将农民学习培训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武卫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在“学”字上,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学习内容的优势,坚持每月组织党员和农民群众学习一次,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党的理论和农业实用技术方面进行,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理论水平,又增强了农民群众参与学习自觉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是“娱乐”有远教,群众文化生活才美妙。武卫村在抓好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培训,播放有实用的科教片的同时,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寓教于乐。通过远程教育播放点既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娱乐活动,又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适用技术以及远程教育等起到了宣传作用,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美”上有远教,规划设计好辅导。武卫村在新农村创建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房屋改造、道路修建、公共设施等技术性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该村就是运用远程教育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如该村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中,对如何规划布局才合理不清楚,于是在村远程教育站点的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借鉴一些成功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远程教育与农村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党员干部培训相结合。武卫村党支部在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的同时,把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内容丰富、手段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学率,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寻找到了新的方式。

二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武卫村党支部为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发展了10户种植、养殖大户,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强调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开通后,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对远程教育学习室等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新添了桌椅。因此,该村远程电教室也成了该村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实行了“三室合一”。村党支部通过1年来的工作,把远程教育站办成信息的发散点,技术的传播点,让农村党员学到了一定的致富本领,在农村发挥了“双带”作用,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四、主要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在远程教育开通以前,村干部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主是读书、看报,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辅导和讲解,因此对很多政策理解起来很费力。但自从远程教育开通以后,村干部学会了利用远教站点帮助自己学,他们感慨地说:“只要打开远程教育网,就能看到、听到专家的讲座,而且特别形象和生动,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特有兴趣”。

二是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远程网络,就能做到“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该村自开通远程教育以后,5户科技示范户,组成一个学习培训班,每月能确保受到1次的培训外,还可以随时来远程教育站查找信息、下载资料。

三是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武卫村利用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和群众学种植、养殖技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强了致富本领。

四是增强了村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了让远程教育向农户延伸,该村在站点上建立了播放点,选择5户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等专业大户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自觉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提高致富本领,引导他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篇5: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远程教育示范典型材料

山脚村位于八步镇南面,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378户1440人,耕地面积725亩,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几年前,该村还有38户村民在温饱线下挣扎。自1998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八步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村民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终于使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八步镇的首富村和文明村寨。

一、村“两委”班子的素质建设是推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山脚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几年来,村领导集体团结协作,从未出现过扯皮闹矛盾等现象,“农民富不富,先看党支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抓好村委工作的同时,也同样没有放松自己家庭的建设,他们各自办副业,以此带动全村各项产业的发展,如村支部书记黄海斌酿酒养猪,年均纯收入近万元;村党支部委员干起了水泥砖制作等等。通过村领导集体成员的带动,截止目前,全村兴办第三副业的农户有187户,其中酿酒养猪的96户,磨坊豆腐制作13户,加工3户,运输29户,建材18户,个体工商户28户。以上产业全村年均收入约83万元。由于工作出色,村支部和村委会几年来曾多次受到地委组织部、县委、县委组织部、八步镇党委、八步镇人民政府的表彰。

二、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为此,该村在上级单位的帮助下,每一年的春播工作严格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栽种方法,如种植绿肥、选取良种、单株定向种植、起垄地膜覆盖等。科学的种植,使山脚村年年产量大丰收,全村采用旱育稀植水稻、营养驼假植移栽玉米和农业良种的普及率达98%,100%的农户都种上了绿肥,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加了农民农业收入。

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山脚村过去的村级集体经济可谓一穷二白,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村两委班子人员穷则思变,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在镇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修建了一幢200多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实现了办公阵地化,为随时、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全村人口素质

山脚村有村级完全小学一所,距县直中学——八步中学仅1.5公里,因此全村适龄儿童少年具备接受学校教育的良好条件,而且家长的意识觉悟也高,纷纷送其子女入学,近几年来,全村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均在95%以上,初中入学率也超过95%。该村拥有初中毕业人员3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70人,拥有科技人员2人。相对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推广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保证,提高山脚村人使用科学技术的普及率,因而近年来全村的农业良种推广率均超过98%;其次,村建有精神文明活动室和广播室,还有60户自己出资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82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沟通了与外地的联系,拓宽了农户的就业渠道。在家无业的富余人员还通过亲戚联系、邻居帮助等外出务工,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五、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大力提倡“少生优生,致富一生”

几十年来,计划生育一直是制约山脚村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2003年7月八步镇实行村级事务承包责任制以来,村委抓住这一机会,以计划生育为突破口,检查每月一次的群众会议制度和“工资量化到组,工作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妇检率保持100%,孕情追踪保持100%,“四术”消化率做到100%,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步入正规化管理,其他各项工作也向正规化管理方向迈进。

六、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

织毕公路横穿整个山脚村,大部分村民建房在公路的两侧,加上各组均有马路与公路连通,从高处看,整个村寨公路马路纵横交错,可以说,每家每户都基本能通车到门前;其次,全村户户通电;程家河大沟环村而过,全村仅有一个组的部分农户未接通自来水。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山脚村人经商、运输生产物资、开办运输业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富足的水源和电力方便了全村农田灌溉,并促进了酿酒养猪、磨坊制作、建材生产、加工等副业的兴旺发展。

七、抓物质文明建设,促精神文明发展

过去,该村人均吃粮不到250公斤,纯收入不足700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人均吃粮328公斤,年均人收入达1800元,涌现万元户100多户,成为八步镇较富裕的村之一。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委利用春节、元旦、三.八、五.四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村委还采用标语、宣传专栏、广播等形式向村民介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适时进行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由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该村近三年来未出现重大的违法乱纪行为,村民和睦相处,正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毕节实验区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下,山脚村全体村民将团结在村“两委”班子的周围,践行“三个代表”,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创造山脚村美好的明天而更加努力。

篇6: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突出学用转化服务转型跨越

中共肃南县委组织部

(2012年8月)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北麓中段,河西走廊南部,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全县辖8个乡镇,101个行政村,总人口3.73万人,共有农牧村党支部95个,农牧民党员1634名。近年来,肃南县结合项目支撑、借助财政给力,加大牧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加强“流动远教”服务工作,使居住在偏远的牧民群众都能够及时收看到远程教育节目,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学习畜牧业科技知识,极大的丰富了牧区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抓投入强基础保运转

坚持把提升站点质量作为搞好远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确保远程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以创建示范站点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县109个远程教育站点全部达到了“五防、三到位”,58个接通了电信宽带,实现了“天地网合一”,建成市级示范乡镇1个、示范站点3个、标准化站点54个,县级“六好”示范站点24个。同时,以农牧村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机制,认真抓好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现已建成远程教育教

学资源库9个,存储量达到300G以上。制作完成了《党旗映耀新肃南》、《天地骄子--祁连玉》、《细毛羊穿衣技术》等各种类型专题片150多部。

抓制度建机制强管理

着眼建立站点管理长效机制,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强化目标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和工作会,协调解决问题,梳理学用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制定完善了《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工作检查制度》、《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联系会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制作下发远程教育工作“三簿一册”,建立设备管理和学习收看档案,切实确保学用工作有章可循。坚持做到“常督促”、“勤检查”,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管理台帐,坚持实行“月查季报”工作制度,对站点学用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情况通报。通过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确保了各站点的规范管理,有序运行。认真抓好远程教育“五支”队伍的技能培训,并通过培训远程教育队伍,积累培训工作经验,完善培训工作机制,积极鼓励操作员和管理员自主学习,自觉开展上机操作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强化选人、用人机制,重点抓好远程教育专职骨干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223名稳定、高效的远程教育工作专职骨干队伍。坚持突出实效,采取“明查”和“民查”相结合,掌握基础数据和农牧民群众需求,并接受群众的查访,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采取“随机走访”与“调阅记录”相结合,经常性检查各站点远程教育设备运行状况和学习收看情况,确保了各站点正常运行、发挥作用。

抓培训强技术求实效

针对部分农牧村地理位置偏远,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开展集中教育培训难的实际,坚持“三个结合”,突出“三个增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培训形式。

一是坚持集中授课与流动培训相结合,增强远程教育灵活性。针对农牧村生产生活特点和农牧村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的群体差异,灵活选择培训方式、时间和内容,推行按农牧民生产实际分组学习法,根据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成立学习小组,较好地解决了学习对象的差异性。特别是通过开展“双流动”活动,拉运电教设备到偏远的牧业点,把党的政策和实用技术送到牧户、送进帐篷,形成以流动党校为主、流动活动室为辅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丰富了培训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辟“网络课堂”的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17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是坚持培训需求与开发资源相结合,增强远程教育针对性。针对牧区畜牧业生产信息较少,网上资源满足不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需求的实际,积极整合科技、畜牧、农广校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乡土教材和课件,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针对大河乡红湾村牧民缺乏标准化养殖技术,细羊毛品质上不去,经济效益不够明显的情况,制作《细毛羔羊早期补饲技术》、《细毛羊穿衣技术》等课件发放到该村牧户进行技术指导,使该村细毛羊的养殖水平明显提高,效益逐年增加;针对康乐、白银两乡发展暖棚养畜、红提葡萄种植的实际,组织力量编写有关科学养畜、舍饲喂养和红提葡萄栽培的教材、课件和音像制品,发布在“肃南党建网站”,供党员干部和群众收看,使暖棚养畜和葡萄栽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年提升。

篇7: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ASTM国际标准组织所成立的第一个技术委员会就是A01钢、不锈钢和其他合金技术委员会, 它成立于1898年!今天, 115年后, ASTM多个技术委员会继续致力于满足钢铁行业的需求, 反应了新技术的实现以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此处举两个例子引以为证, ASTM A01和A06的标准工作。

精双相不锈钢是作为更为传统的双相不锈钢类型和标准奥氏体不锈钢的替代品产生的。这一不锈钢的新标准也刚刚发布, ASTM A1084, 检测精双相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有害相的标准试验方法, 由ASTM A01钢、不锈钢和其他合金技术委员会下属的A01.14腐蚀检测方法分会负责制修订。

从A S T M A01会员、奥托昆普 (Outokumpu) 公司全球市场开发副总裁Poul-Erik Arnvig处获悉, 标准双相不锈钢用户曾试图使用ASTM A923检测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材中有害金属间相的试验方法, 然而一些精双相不锈钢中少量钼元素的存在成就了A1084, 此标准对于此类材料更有针对性。

“ASTM A1084为用户和生产商提供了一种工具用以判断节约型双相合金制品在经过不当热处理后是否含有有害相。”Arnvig说, “ASTM A1084将为不含有害相材料的订购和交付提供现行标准之外的额外信息和支持, 如果有害相的含量大, 将会对材料的抗腐蚀性和韧性产生影响。”

ASTM A1084涵盖了两种合金材料的使用。Arnvig试图促使在A1084中涵盖更多合金材料的应用。

电工钢

ASTM A06磁性材料技术委员会近日制定了一项新标准, 新标准涉及的材料是薄钢片, 此类材料用于高效能发动机和发电机中提高能效, 包括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当代飞行器、发电机和军用系统。新标准A1086全加工型平轧晶粒取向硅铁电工钢标准规格, 由ASTM A06.02材料规范分委会制定。

ASTM A1086是针对极薄硅铁电工钢这类材料的规范, ASTM原来没有此类材料标准。从Steve Sprague, Proto Laminations Inc公司销售经理也是ASTMA06.02的会员处获悉, 新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功能: (1) 规范了基于目前商品名称的现有材料牌号; (2) 通过提供一个标准的材料牌号来提供可靠的材料性能, 因此增强使用者和消费者对新产品设计和创新的信心。

Sprague还表明A1086还对标准所规范的先进钢材料性能的共识、术语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手段。

“ASTM A1086将加速设计解决方案、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和应对供应链挑战, ”Sprague说, “整个电机行业将从A1086中获益。能够获得立竿见影收益的是钢生产商及其客户:发动机和发电机生产商和组件生产商, 还有就是从事新电机产品设计的个人和公司。”

除此之外, Sprague还说监管机构、学术界和政府研究机构也可使用A1086作为检测和分析的参考, 也可对材料性能或机械性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ASTM A01和A06的标准工作表明参与ASTM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个技术委员会的会员, 您可以确定新技术可以转移到市场、获得可以影响您所在公司和行业的科学知识、对标准制定施加影响。

欲了解更多此文中所提到的ASTMA923标准信息, 请联系:Poul-Erik Arnvig, (erik.arnvig@outokumpu.com) Outokumpu Stainless AB, Degerfors, Sweden (瑞典奥托昆普公司) 或者Kevin Shanahan, (kshanhan@astm.org) ASTM A1086, 请联系Steve Sprague (ssprague@protolam.com) , Proto Laminations, Inc.公司, 或者Kelly Paul (kpaul@astm.org) , ASTM国际标准组织。

篇8:贾庄村百村示范典型材料

勤廉为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平顺县东寺头乡虎窑村

按照市委、县委、乡纪检部门的部署安排,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通过开展“勤廉为民、百村示范”活动,切实增强了村党支部的责任意识和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组织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为构建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创造了条件,为我村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虎窑村是一个纯农型村,村民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主要依靠种植和临时外出务工为生,相比其他地区这里相对落后,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我们通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基固本,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创先争优、勤廉为民”实践活动维护全村持续稳定,逐步带领群众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下面就“勤廉为民,百村示范”活动进展情况做简要介绍:

一、虎窑村建立健全三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

度,保障村民的参与权;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

二、虎窑村将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和一课三会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六要六不要”,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三、虎窑村按照民主决策制度,实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并做好书面记录接受群众和上级监督。进一步完善“三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村级事务公开透明,村级管理运行良好;成立村民理财小组、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监督小组,完善监督机制,推行村干部廉政承诺、任前廉政谈话、任后离任审计等制度。

四、坚持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一项必须抓好的硬任务,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并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实行季报制度。有效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力。

篇9:古家沟村典型材料

石鸡坝乡古家沟村位于文县中路河中下游,与中寨镇马营村接壤,全村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123户467人,耕地面积472.5亩。2012年以前,古家沟村发展较为缓慢,村容村貌较为落后。双联行动两年来,在联村单位老干局的大力帮扶下,紧紧围绕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着眼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特色,突出重点,强化保障,靠实责任,狠抓落实,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努力为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双联行动以来,老干局为每户联系户发放慰问金200元,共计0.16万元;协调县水务局有效解决了古家沟村100户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积极帮助古家沟村完成新农村打造工作任务;在每年开展的春冬两季经济林管护过程中共捐资0.58万元,购买修剪工具、农药,对古家沟村的所有经济林进行了综合管护,举办培训班三次,累计培训260人,培养科技明白人20人; “六一”儿童节,为古家沟村每位小学生购书包一个,学习用品一套;干部职工捐资,为所联系贫困户每户购买花椒苗200株;为0-3岁婴幼儿捐赠营养包5份,价值500元。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协调县农办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积极协调农牧部门种植冬播马铃薯120亩。

二、取得变化:一是班子合力不断凝聚。通过对村两委班子

进行梳理,对村务财务机制进行规范,两委班子运转高效,管理民主。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三是农业特色经济实现长足发展。完成种植冬播马铃薯120亩,完成核桃、花椒等经济林管护面积1200亩,完成高接换优任务2000多株,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困难群体备受关注。通过对困难户进行帮扶,在全村得到了良好反响,带动村干部及富裕群众主动加入到救助困难群众的队伍中。五是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县老干局始终把“双联”工作做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局领导多次带领联户干部到古家沟村调研,和乡村两级深入沟通交流,指导联系村加强党建工作,共同协商谋划村组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帮助村委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院落绿化。同时走访联系农户,倾听他们在发展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增收致富计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主动发放连心卡;赠送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帮助联系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干部还经常以电话交流的形式和农户联系,倾听他们的致富意愿,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每次入户走访都是干部真心诚意,群众笑脸相迎。“双联”活动为干群之间搭建了“连心桥”,铺开了“致富路”,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篇10:整村推进项目典型材料

典型—金昌村

一、基本情况

金昌村共有9个社,307户,15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4户,1120人,占总人口的73%,有劳动力750人,其中女劳动力340人。耕地面积1449亩,人均0.94亩,人均占有粮180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贫困人口220户、1100人。现有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180名,教师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

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

县委、县政府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模式、创建联动机制,将全县财力和工作重点 “向农村倾斜、向山区倾斜、向民生倾斜”,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对中咀岭乡金昌村投入87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5万元,从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学校、村委会修建、畜牧养殖等10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

1、道路建设:投资465万元,按照路基宽4.5米、路面宽4米、四级标准硬化通村道路9.15公里;采取支持水泥,群众自备砂石料并投工投劳的办法,硬化村社巷道10.2公里。

2、村委会、卫生室建设:投资28.3万元,建成村委会、卫生室及农家书屋砖混结构两层楼一栋,建筑面积168.7平方米,并配套完成了围墙、大门及村篮球场地建设。在农家书屋配备了0.5万元的阅览设施和2.5万元的图书;在村卫生室配备了1.1万元的医疗设备。

3、学校维修:投资34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全面维修,翻修旧校舍4栋486平方米,新建厕所5间38平方米,扩建宿舍4间63平方米,砖砌操场围墙300米,硬化校园1400平方米。

4、畜牧业项目:投资20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建成暖棚30座,投放良种母羊150,每户5只。

5、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0户,其中特困户改造97户,五保户改造3户。新建房全部为红瓦、砖墙、瓷砖贴面的大五架,全村完成420间,改造户户均4.2间。

6、农村低保项目:新解决农村低保166人,其中倾斜照顾12人。

7、“两后生”和一般劳务技能培训转移项目:投资10.5万元,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5名,“两后生”培训和转移就业7人;向东南沿海企业输出务工人员117人;向兰州、新疆等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施工单位输出本村以及邻乡村务工人员465人。

8、“户户有电视”项目:投资15.2万元,对无电视的190户贫困户发放电视190台。

9、贫困大学生救助项目:共救助2名,每生每年救助2500元。

10、关爱妇女行动:组织县上的妇科大夫和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全村287名妇女进行了妇科常见病普查和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妇女健康档案220份,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保健手册》各275份。免费发放了价值160元的药品。

三、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搞建设,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激发了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群众既是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主体,也是项目受益的主体。

篇11:致力村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一、RTS项目设计目标

RTS项目帮助学生规划未来,通过专注于学业和学习关键技能来促进他们从青年到成年的角色转换。具体而言,这一项目就是要提高高中毕业率和中学后教育的入学率,促进青年的公民参与和职业成功。项目设计的目标是:(1)利用学生的某些兴趣,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2)帮助他们通过教育来获得这些职业;(3)为他们提供关键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技能。

RTS项目设计建立在对学生的广泛研究基础上,包括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青春期发展、差别指导、实验和项目学习、班级管理、教育指导和工作准备等。研究的结果都会反映在项目的设计中,如下表所示[1]:

最终的设计是一个6年连贯的项目,其中学生每年参与35个RTS的工作坊(workshop),初中和高中期间总计有200多个工作坊。它不会额外增加学校的教学负担,因为每周只有45分钟。[2]6年连贯的项目将学生每年的学习经历都记录下来,让学生意识到并内化为他们在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指导学生创建和实施他们的职业和教育计划,促进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中学后教育或工作的过渡。

二、RTS课程的核心特征及详细内容

RTS作为一个学校内部的指导计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缺乏对学生规划自己未来的系统化指导;年轻人未来成功与学校教育结合不够紧密。不像高中实施的一般的大学入学和指导项目,RTS是一个运行成本低、服务所有年级群体的基于“教室”(classroom)的项目,主要是通过培训的促进者来实施,其核心特征主要是:(1)综合、持续的大学和职业计划课程,包括覆盖就业、教育计划和教师/劳动技能的标准化课程;(2)灵活的教学策略,积极的班级策略、技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活动以及学生的绩效;(3)高剂量(High Dosage):连续6年(从7~12年级)、每周45分钟的课程时间。

RTS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了中学后教育和职业结果,主要途径有:了解未来的职业机会;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发展将来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早期的关注就业的计划通过保证让年轻人看到他们的教育如何与他们的未来职业建立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教育愿望。教育计划则将高中的课程与中学后教育以及早期的职业选择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联系起来。所有这些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在年级、学校以及劳动力市场之间转换和过渡。

RTS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具有充分的依据。首先,这一组织进行了基于职业和教育计划项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对大量的个人和组织进行了访谈来为这一具体的项目元素寻求建议。基于这一工作,RTS组织员工创立了一个广泛并连续的主题单元和课程计划(见下图)。为每一门课程制定纲要,然后再将其发送给专业的课程设计者,由他来完整地制定课程计划和相关的学生手册以及学习材料。在过去的4年,该项目吸收了课程专家、RTS咨询委员会和学区合作者的建议,课程的范围和顺序进行了多次修改。同时,也采纳了每次课程结束后来自RTS实施者以及在期中和期末RTS学生的定性和定量反馈的建议。

RTS的设计部分基于美国学校咨询委员会(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s Association,ASCA)的建议。同时RTS推动了学校咨询者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他们,它为学校提供了联系学生的职业和教育计划之间的手段,RTS使学校咨询者去关注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的任务,尤其是回应年轻人短期需要的个人指导、危机管理以及协商技能等。尽管ASCA的标准要求顾问制定基于班级的指导项目,但现实却是很多顾问,尤其是低收入学校的学校顾问没有时间这样做,而RTS则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一)综合、持续的大学和职业计划课程

ASCA要求学校的综合指导项目必须系统化,根据这项建议,RTS课程是标准化的、全面陈述性的6年连贯项目。如前所述,RTS课程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它还使用与项目内容相一致的学生手册、档案和每月的家长通讯。尽管内容因年级水平不同而有差异,但每年的RTS项目都包括就业、教育计划和教育/劳动技能这些基本的内容。为了保证RTS在所有地区的持续实施,全国的RTS员工认真培训和监督每所学校的RTS促进者,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每半年一次的检查。

与RTS相似的很多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特定群体的学生,而RTS则将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为学校中特定年级的所有学生服务;此外,它属于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这种设计可以保证项目延续下去。在课外、暑假或作为选修课的项目,有时候因为学生的不愿意参与而无法持续。RTS项目和课程设计都有意回避了这些问题,下面详细描述RTS干预课程的内容。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探索是RTS干预项目初期的最重要的部分,因为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制定他们的教育计划,发展合适的教育和劳动力技能。研究显示,不管是在初中还是高中,职业规划与学生的成就都有积极的联系。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进入中学后教育机构和职业成功的机会,需要在7到9年级激发他们的职业和教育热情。[4]

受到这些研究发现的启发,RTS项目在7年级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这一年学生开始考虑是否要读大学,其目标就是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前,通过发展职业热情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从7年级到9年级的内容包括兴趣目录、确定职业兴趣的特定课程、进入职业需要的教育以及大学教育的好处等。在后面的课程中,会提供一个额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一个11个等级的就业跟踪计划(job-shadowing project)。(1)

2. 教育计划。

那些想进入大学的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关于如何成功地寻找合适的学校并如何在它们之间作出选择的信息。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却缺乏这样的信息,一些人过高估计了大学的费用,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可以获得各种经济资助,而RTS项目则为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提供了这些信息。

虽然好的信息非常重要,但只有信息也是不够的。很多学生能够陈述他们的职业愿望,但却不知道怎么做可以使这些愿望变得可行,得到这些工作意味着什么,或者该采取什么行动使梦想成真,而弥补这些认知上的不足只通过咨询师为每个学生提供的15分钟的会议是远远不够的。RTS将规划的技能融入到了它的课程中,因为帮助学生计划他们的教育和职业对高中毕业率以及后来的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教育与劳动技能。

雇主逐渐意识到,美国的高中毕业生缺乏很多在劳动力市场和高度竞争的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的、非学术的技能。同样,教育者也感到很多大学生缺乏中学后教育成功的、必要的关键技能。RTS课程包含大量的非学术技能,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团队合作、呈现策略和财政管理等。

RTS初中项目包括短期的规划课程、学习技能、文献呈现、压力缓解和预算;7年级的职业规划教学生进行初步研究和公众演讲,8年级的PBL部分关注社区的发展问题,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工作,反思项目,并最终在一个长期项目中完成任务。

高中项目包括对中学后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课程的信息收集。通过访谈、网络工作和准备简历课程去提高自我展示技能。最后,经济能力活动包括计划中学后教育预算和学习财务、保险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课程。

RTS的初中和高中项目都涵盖了应试课程,尤其关于PSAT和SAT/ACT。单纯的应试教育可能不会有什么好处,因此,RTS项目将这一工作纳入到更广泛的一般推理技能、职业和教育规划中,帮助确保学生在发展这些技能时能够将应试技能纳入其中。考试技能的课程在非学术背景下也是需要的,例如雇佣速递员的测试或者电工的测试。课程设计主要是告知学生这些测试的存在和目标,使他们熟悉他们将要面对的问题类型,帮助他们利用各种资源来准备未来的考试,让他们熟悉SAT或ACT的注册程序,尤其强调进入中学后教育机构需要良好的数学和阅读成绩。

(二)RTS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学生学习到所有课程覆盖的主题,RTS利用教学策略来尽可能地使学生参与进来,包括利用行动教学法、教育技术、每年的PBL活动和学生绩效报告等。

1. 行动教学法。

研究显示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所教内容的时候,他们学习和记忆的都更多。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就鼓励学生参与。[5]一些证据还显示,当教师利用广泛的教学策略将不同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学习上,例如团队活动、长期计划、联合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课程以及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6]这意味着RTS的教学方法很少需要枯燥的说教。

2. 教育技术。

RTS利用教育技术来鼓励学生学习,主要通过网络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研究项目,例如职业导航(Career Cruising)。关于职业规划干预的一些证据显示,将个人的咨询与计算机程序联系起来比单独的个人咨询更有效率。

3. PBL教学模式。

实验证明参与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RTS中,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包括7年级的职业公平项目、8年级的社会改进项目、9年级的模拟工作坊项目。在10年级,学生会对大学进行访问;在11年级,他们会参与就业跟踪(job-shadowing experience);在12年级,学生会申请大学或工作。

4. 学生问责。

为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负责也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活动。在RTS中学生会收到自己表现等级的通报单,这些将被通报给他们的家长、学校或RTS组织。在很多情况下,在RTS中的表现将会被计算进非RTS课程中,或作为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RTS课程的高剂量

RTS是一个相对高剂量和长期的干预项目。它包括大约每年30个课程,每个课程45分钟,从7年级开始一直持续到12年级。相对比,很多职业相关的干预都是短期的,一些大学预备干预项目通常只关注很小的一个群体。这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帮助他们为时已晚,或者持续时间过短而没有什么效果。[7]

(四)RTS课程的可行性

RTS项目的实施并没有给日常的学校生活增添额外的负担。它占用的是正常的教学时间,且时间不是很长,只占每学年每个学生在学时间的2%,但它累积的时间却很长。这符合州的标准和联邦法律的要求,也就是不能分配太多的课堂时间给一些非课堂形式的指导活动。关于项目的花费,直接的花费包括促进者的补助、培训和资助以及学生的材料、班级供应和技术等,平均每个学生每年300美元,或者说,只占2006年公立学校每个学生9,000多美元的3%。[8]最重要的是,RTS满足了现有的一些资助流的要求,例如GEAR UP项目,因此,作为这一项目的标准化的一部分,RTS项目可以被纳入到目前和新的GEAR UP项目拨款中。

有很多证据也显示RTS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的可行性。自2005年,RTS已经开始在美国的纽约、宾夕法尼亚和西弗吉尼亚3个州的公立中学实施。到2008~2009学年,它在30个城市和农村的低收入学校实施,服务人数为4,000多人(在2007~2008学年这一数据为23所学校的3,500名学生)。[9]除了这一项目实施的地区和学校外,RTS组织也收集了网站实施的证据。在2007~2008学年,RTS组织从23所合作学校中收集了每年在每年级服务课程中RTS工作坊开展的数量,针对每年可能的30个课程,有23个试点平均实施了28.5个课程,只有1所学校汇报说低于27个课程(由于人手问题,直到2008年1月才开始实施这一项目)。[10]RTS组织也收集了参与每个课程活动的完成率方面的信息。RTS的促进者每周都会填写详细的关于每次课的参与率。通过23所试点学校的信息,每节课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91.5%,有86.8%的学生最终完成了这些课程。[11]利用这些数据,RTS职员根据促进者提供的一些建议,修改或压缩了一些参与率较低的课程。

三、RTS项目的评估模式

RTS和它的第三方评估者已经在2008年制定了长期项目评估框架。因为RTS是一个多年期计划,因此在同所学校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是不合适的。在2007~2008学年,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计划在半数实验学校的整个7年级开始评估这一计划,连续6年的研究将在2013年结束,剩余的一半学校是在2008~2009年开始这一连续6年的计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的长期和短期结果都可以测量,例如项目的长期影响可以通过高中毕业率、中学后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以及职业选择来评估,短期的效果可以通过课程出席率、课程选择、教育和职业热情、SAT/ACT参与率等来测量。目前,这一计划正在评估中,从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它部分实现了项目设立的原则和宗旨。

摘要:“成功之路”计划于2005年初推出,作为一项长期的初中和高中协助项目,它试图在学生的学校经历与成年后的职业意愿之间建立连结。作为学校内部的一个指导计划,这一项目通过制定6年连贯的课程以及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通过教育获得劳动技能并通过职业生涯与教育规划来提高贫困学校学生进入大学和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

关键词:美国教育,成功之路,职业规划,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2]Program Overview Introduction the Roads to Success Program[EB/OL].http://roadstosuccess.org/pdfs/RTSPro-gramOverview.pdf,2009-09-17.

[3][9][10][11]Rigorous Evaluation of Roads to Success:Design Report[EB/OL].https://www.policyarchive.org/bit-stream/handle/10207/17990/rigorouseval09.pdf?sequence=1,2009-09-20.

[4]Oliver,L.W.,Spokane.Career Intervention Outcomes:What Contributes to Client Gain.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8(35):447~462.

[5]Akey,T.M.School Context,Stud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n Exploratory Analysis[EB/OL].http://www.mdrc.org/publications/419/full.pdf,2010-02-24.

[6]Garcia-Reid,P.,R.Reid,N.A.Peterson.School Engage-ment Among Latino Youth in an Urban Middle School Con-text:Valuing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2005(37):257~275.

[7]Whiston,S.C.,T.L.Secton,D.L.Lasoff.Career-interven-tion Outcome: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Oliver and Spokane.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8(45):150~165.

篇12:村关工委典型材料

与时俱进创佳绩 ——xx乡xx关工委典型材料

xx乡xx村位于xx北侧,全村共有人口

xx人,xx户,耕地面积xx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xx人,村民收入以运输、运输信息服务、种植、务工为主。近年来,xx村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关工委组织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扎实工作,努力营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夯实基础、抓好活动、突出关爱、注重实效,为关爱全村下一代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领导重视,夯实关工委基础

多年来,村两委始终把关心下一代纳入议事日程,在村党支部的关怀下,调整了“xx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一批积极主动、充满“舔犊”深情的老同志吸收到关工组织中来。为了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五大优势,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了自身思想建设。为使关工组织长盛不衰,村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广泛宣传,把那些身体状况好、热爱关工工作、政治素质好的老同志吸收到组织中来。认真组织关工委成员和一批志愿加入的老同志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学习,明确了关 工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提高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掌握了开展关工委工作的理论政策和工作方法。

三、完善硬件设施,拓展帮扶阵地

为便于关工委工作,村“两委”安排了关工委办公室及必须的办公品,配备了电视机。为进一步营造青少年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村在活动阵地上动脑筋,不断巩固,完善和拓展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创建“青少年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书屋里有《儿童文学》《少儿文艺》等十多种书刊、各类图书万余册,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假期里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使他们度过愉快的假期,从而杜绝了溺水,打架闹事,交通事故等的发生。

四、密切关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一片丹心教后代,万朵鲜花向阳开。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村关工委密切关注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引导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基于这点认识,五老六员走进校园,给同学们上了一场生动且受益匪浅的政治、历史课。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感受新社会条件的来之不易,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通过辅导 和教育,青少年对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青少年怎样从小做人,立志成长。

2.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我村关工委积极配合派出所、司法所,到学校进行法律宣讲、交通安全讲座、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规,以生动事例教育学生守法,文明做人,教育青少年坚守法律底线,牢记道德防线,通过宣传这些活动,增强了全村尊重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意识。

五、发动老同志,搞好关工工作的主力军

一是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不仅要帮助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提高村民的素质,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二是积极开展“五老六员”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对本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助,让失去关爱的儿童有了温暖。三是加大安全监护,上、下学期间发动“五老”就地包干,确保学生路上安全。

上一篇:业户投诉处理标准作业规程下一篇:XX年乡镇纪检作风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