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典型材料

2024-04-22

教育脱贫典型材料(精选6篇)

篇1:教育脱贫典型材料

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班主任 xxx 家庭背景:六年级有个学生叫xxx,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我的包扶对象之一。他聪明,但是不上进,性格内向,自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爸爸三年内出了两次车祸,至今残疾,外公外婆带着他,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

一、帮扶措施:

1.常谈话,倾注爱心,建立信任

在刚开始的阶段,我利用课间,放学后的时间找他谈话,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与其平等对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上课时多关注他,课堂上优先提问,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谈话与辅导。

2. 倾注信心,培养意志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他的学习基础,专门为他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和训练题,使他在课堂中有表现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如果答不上来,就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婉转的提示。在他回答上来以后,又针对性地大力表扬,这样做,一是给予了他学习的自信心,让他明白,老师没有抛弃他。二是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专心听课。

3.思想激励,引领进步

我认为生活贫困并不重要,心理贫困才可怕。一个人只要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所以我经常找到他和他交流,希望他不要自卑,要有自信,和他讲了许多名人的奋斗史,还有他们的起点有的很低的,但是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的。经过几次交流后,发现这个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变得开朗了,而且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积极踊跃的发言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家校合力,塑造未来

每一次扶贫家访都是和家长、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能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家庭生活,更能读懂孩子的心,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缩短家校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为此我愿意做得更多一些。

二、帮扶成效

1.思想上已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作业能很好的认真完成,对于作业中的难题也能积极钻研,遇到难题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课堂中能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问题不是很到位,所解的练习题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是他有勇气去面对,不再和以前一样放弃,而是继续进行钻研,或与同学讨论,直到获取正确的结果。

三、帮扶体会

我的感受就是,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他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怀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他人的心灵,只要我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心,他不再是贫困学生,他的家庭终将脱离贫困,他定会走出大山,过上优质的生活,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篇2:教育脱贫典型材料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盘州旅文投公司以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以景区投建、运营为抓手,深化旅游扶贫改革,实现一提升、两带动、三受益,全力助推盘州市脱贫攻坚工作。

一提升。景区项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xxx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依托景区建设在全市20余个乡镇投资30余亿元,启动三变街、保基小城镇、普古医疗中心工程等20余个项目建设,随着景区项目投入运营、景区亮化、绿化工程的建成,以及景区路网、水电等一大批配套附属设施的逐步完善,既美化了环境、也靓化了村容村貌,切切实实的提升了景区周边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群众带去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

两带动。景区务工带动就业。景区建设中,鼓励农户以劳力换工资,为周边农户带去建筑、工匠、泥水工等岗位,旅文投公司成立以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近十万余名农民工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数千人;景区运营后,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园林管理、驾驶、保洁、保安、服务人员等岗位,每年带动务工经营收入超过3万元。二次收益带动创业。随着景区运营步入正轨,游客增多,游客在景区公司以外的消费为农户带来了二次收益,旅文投公司出资补贴鼓励景区周边具备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旅馆、农家乐,不仅如此,为引导农户规范经营、有序创业,旅文投公司还出钱出力出政策,积极引导农户创业、就业,在乌蒙大草原景区,景区公司邀请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安监局、公安局的老师们对景区“马帮”的200余人,以理论讲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景区“马帮”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了收费混乱的现象发生,避免了景区生态环境破坏,随着乌蒙大草原景区的不断升温,附近的百姓也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马帮”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仅此一项,可实现农户年增收3000元。

三受益。农户入股分红受益。旅文投公司让利于民,将运营较好的项目与农户合股经营,农户在取得就业务工收入外,还可以按股比取得分红收益,旅文投公司以茶叶、油用牡丹、元宝枫为主导产业,完成种植30万亩,涉及合作社40个,产业覆盖20个乡(镇、街道)。村集体发展受益,公司利用项目及产业资源,加强与村集体合作,由村集体整合集体荒山、林木按三变模式入股景区建设,公司、村集体(支部)都是股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动力。群众素质提升受益。近段时间,旅文投公司结合“三送三促”工作的开展,找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妥乐、乌蒙等景区已结合“三送”主题日活动,在景区组织开了数期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随着政策宣讲的不断推进,景区周边群众的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下一步,xxx将践行国有企业为民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深化“三变”改革,全力推进旅游+扶贫攻坚,为盘州市决胜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篇3:教育脱贫典型材料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 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做法法一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 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 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 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 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 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 从30%到60%、70%, 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从695人到580人、550人, 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 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 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 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做法法二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 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 (现代中学生) ”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富有思想, 充满活力, 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 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三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 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 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 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 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做法法三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 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 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 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 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 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 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 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 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 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 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 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 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 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 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 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 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 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 西岗区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 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 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 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 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 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 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 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 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 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 作为校长, 我们很欣慰, 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 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 纵向上, 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 打破了学科界限, 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 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 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 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 实施片区管理以后, 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 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 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 带领工作室成员, 借鉴音乐考级方式, 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 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 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 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 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 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使她忙得焦头烂额, 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 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 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 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 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 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 看似“影随”和“观察”, 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 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 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 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 同时, 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 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 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 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 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 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在“片长”的带动下, 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 学生小学毕业后, 进入片区中学, 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 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 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 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 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 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试点校, 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 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 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校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 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 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 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 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 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 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 他们说:青——青春, 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 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 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 青、泽, 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 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 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 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 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 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 性格内向, 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 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 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个学期后, 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可以说, 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 获得了自信, 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和于海泉不同, 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 特长鲜明, 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 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 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 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 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 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 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 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 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 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 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 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 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和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 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 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 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 按照时间顺序呈现, 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 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由学生做主学生做, 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 智慧在这里升华, “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 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 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在优质控择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 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 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 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 我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 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 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 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 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 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 但是, 差距之大, 谈何容易!然而,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这年夏季, 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 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 之后, 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 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的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 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 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 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 师傅不知疲倦, 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 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 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 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 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 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 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切磋, 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 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 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 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 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 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 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 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 我们也在与别的师徒团队的较量与合作中获得提高。现在, 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 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 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 而且, 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 都有学科带头人, 都有学科专家组, 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 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 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 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 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 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 于是, 一年里, 我尽全力, 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 点亮学生的心灵, 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 我先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被交流到三所薄弱学校。如果说, 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地看待“过去的我”, 正视“现在的我”, 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 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 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诚和激情, 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1中学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我儿子叫应明豪, 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 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 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 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 还有三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 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 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 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 趣事啦, 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四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 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 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 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也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 爱吃早饭了, 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科代表, 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 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 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 我们给他培养的并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 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 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 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 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 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 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 他课堂里用心, 自习课用心, “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 可是现在, 他天天做预习, 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 那份感激, 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 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 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 我们觉得报就报吧, 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 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 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 因为71中的学生, 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 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 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 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说实话, 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和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 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 我老婆说:“不用, 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 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 如果你到我们学校, 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 那里有一大幅墙板, 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 分组展示, 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 从甘肃到福建, 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 真的, 站在那幅大地图下, 爸爸, 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 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 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 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 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 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 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 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 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 但我有足够的理由, 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 是我们孩子, 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 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 我也非常纠结, 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 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 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上。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 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 (就是我) , 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 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 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说, 学校有自己的食堂, 孩子们吃得饱, 吃得好。就这样, 出于综合条件考虑, 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 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 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人在单位, 心却在学校, 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 入学以来,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 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 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 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 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 学校的饭菜真好吃, 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 孩子快乐, 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 能和同学友善相处, 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 孩子在成长, 我更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 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 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 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 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 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 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 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 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 在孩子入学前, 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 但是现在, 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 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 钢琴、舞蹈、乒乓球, 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 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 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 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 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 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 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 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篇4:典型材料,直探本质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摹拟价值」

这是邹韬奋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同时写到了父亲和母亲,两者形象恰成对比,一个严厉,一个慈爱。重点刻画的是母亲,她虽然从感性角度疼爱儿子,舍不得儿子,但从理性角度又认同丈夫的“不打不成材”。母亲“唏唏嘘嘘”哭泣的细节尤让人感动。

亲子之爱,祖孙之爱,是同学们常写的作文主题,但不少同学一写到此,就落入俗套,下雨天送伞、半夜上医院之类的滥俗故事自不待言,即使从自己的生活里选取真实的故事来写,也往往由于选材不够典型,表现力平平,导致中心很难突出。

仔细揣摩这个片段,必能增进我们对于如何“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理解和实践。

「范本分析」

这个片段,写母亲对孩子的爱。作者设置了一个儿子挨打的场景,突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见儿子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于是忍不住断断续续地呜咽;可是她又知道丈夫是在教育孩子,是为了儿子上进,这是必要之狠心,于是即使心疼,也只能压低声音呜咽,还要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此处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表现出了母爱的丰富性。

「摹拟要求」

1. 围绕“亲子之爱”的主题,从自身情感经历中选取素材。

2.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既凝聚共性,又闪耀个性。

3. 追求细节的生动、传神。

「摹拟习作」

片段一

摹拟指数:★★

二年级时,妈妈只给我很少的零花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电视机柜上放着50元钱。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欣喜若狂,想都没想便拿了钱去商店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车。妈妈知道后火冒三丈,“咣当”一下,把玩具车摔得粉碎。我被妈妈吓着了,“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的眼圈也红了,她的脸色缓和下来,爱怜地看着我,嘴唇抖了几抖,但终究没来安慰我。我记得她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了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便去做饭了。第二天,我发现书桌上多了一辆崭新的玩具车。(张士煜)

点评 张士煜的这个片段也是写母爱,写“理智与情感”纠缠的母爱,而且同样抓住了母亲的矛盾心理来刻画。不足之处在于“很像”,没有与原作拉开距离。

片段二

摹拟指数:★★★

老爸很了解我,正如我很了解他。我的很多习惯都随老爸,比如说吃菜吧,他爱吃的,我也几乎都爱吃。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吃苋菜,紫红的汤汁儿,红里透绿的菜叶儿,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我们一家都喜欢吃,往往苋菜一上桌,所有的筷子就几乎同时伸了过来。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吃菜叶,不爱吃菜茎。老爸也是。有一次,一阵瓜分之后,盘子里只剩下一点点苋菜了。老爸刚伸出筷子夹了去,突然看到了我可怜巴巴的眼神,于是,他的筷子顿在了半空。晃了几晃后,他把那点苋菜夹回盘子里,只挑了一根长茎短叶的“意思了下”。(朱亚诺)

点评 该片段抓住老爸夹菜的瞬间,连用几个动词,细腻地刻画了人物。语言还可以再精练,素材的选取也可以再推敲。

片段三

摹拟指数:★★★

“亚鹏,快过来洗澡,妈妈洗好了。”

“好吧。不过为什么我总是第二个洗?明天我要第一个洗。”

“这有什么好争的?明天还是妈妈先洗,你第二个洗。”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洗!”

“怎么这么不听话?”

“为什么不让我第一个洗?你总要说个理由吧?”

“你这孩子……”

“妈妈先洗,浴室里就会暖和一些,这样你洗的时候,就能舒服一些。”爸爸在一旁插话了。

“可是,也暖和不了多少啊。”我虽然还嘴硬,但略微有些感动了。

“确实暖和不了多少,但一两度总有吧。暖和一点是一点。”妈妈好像在解释,又好像在自我安慰。

“暖和一点是一点”,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我咀嚼着妈妈的话,心里竟暖烘烘的。

(薛亚鹏)

点评 这个片段,主要借助语言描写来展开,层次感强,富有生活气息,三个人物的形象也比较鲜明。

片段四

摹拟指数:★★★★

每到假日,我就不吃早饭,暑假里就更不用说了。早上起床后,我就躺在沙发上懒洋洋地看电视,直到中午。

八月,暑热正盛,老爸休假在家。他休假的第一个早晨,就早早地起床为我张罗早饭。而我呢,起床后照例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完全忘了老爸正在为我忙活。

“吃饭咯!”老爸从厨房里出来,一手端着一个碗,轻轻地走到茶几前,轻轻地将碗放下。一只碗里是蛋炒饭,蛋炒得白里透黄,椭圆形的饭粒上滚着金黄的豆油,饭粒间还夹着青青的葱叶、酱红的火腿。另一个碗里是豆浆,乳白乳白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老爸一手叉着腰,一手忙着擦汗。油烟呛得他满脸通红。

我瞅了瞅饭,撇了撇嘴,继续看电视。老爸问:“怎么不吃?”我不吭声。他似乎有点上火:“快吃!我自己都没吃,就给你做!”我皱皱眉,满心不耐烦,依旧沉默。老爸彻底被我激怒了,走过去关掉了电视,又拔掉了插头,严厉地对我说:“你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快吃!不吃早饭,落下胃病,后悔就晚了!”

我恍然想到:老爸就是因为年轻时经常不吃早饭,才落下的慢性胃病,他是不想我也……

(孙欣)

篇5: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又到了蔬菜、果树和中药材生长的重要季节,_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也是贫困村农业技术服务专家的_,经常穿梭于他那熟悉不过的蔬菜田块、桃李果园和中药材生产基地,检查地头生长的植株是否感染疾病,是否遭受害虫,查看和记录植株的田间长势和经济性状数据。_说:“只有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病虫防止才能做到精准,管理施肥才能做到精准,产量品质才能提高,农户收益才能增加。”

多维度多方式开展服务工作,是_的工作内容之一。经过和村里合作,他把自己的姓名、头像、电话号码和擅长的服务领域做成公示牌,张贴到村公示栏里,同时还教农民学习使用电视“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查找农业专家,让有需求的农户随时可以联系到自己和其他专家。

“喂,喂,王老师你好,我地里面的辣椒总是不长,越长越缩,买了好多农药来打,还是不见好转,要再这样长下去,连成本都找不回来了,真是急死人了,你看有什么办法没有?”

“你不要急,慢慢说,你告诉我辣椒田块地点,我早上要在农业部蔬菜产销信息系统上填报蔬菜产销数据,下午我来你辣椒地里实地查看,现场诊断后再答复你。”

这是_村辣椒种植户李俊才和农业专家_的电话对话开头部分,时间是208月13日。

_早上完成手头的工作后下午就急冲冲的赶到_村李俊才的辣椒地里,经现场实地查看得知,地里的辣椒是感染了一种病毒病,这种病可由蚜虫吸食植株感染,辣椒得了这种病后,植株顶部生长点受阻,叶片颜色变淡卷缩黄化,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商品性。

李俊才打了几次农药都没有治好该病,是什么原因呢?经询问得知,李俊才看到辣椒植株生长异常后就到街上农药店买药,农药店主给他配了4种农药,但是没有一种是防治病毒病的,农药店主没有现场查看病症,对病症也不熟悉,下药只是隔山打牛,没有对症下药病情当然不会好,农户花了冤枉钱治不好病。

已经确定辣椒是感染病毒病后,_根据病毒病可由蚜虫吸食辣椒植株感染的原理,实行对症下药,给李俊才开出了2个药方,一个农药是吡虫啉,专门用来杀死蚜虫截断病毒病的传染源,另一个农药是克毒宝,专门用来防治病毒病。

辣椒种植户李俊根据农业专家_开出的农药配方,用药7天后辣椒植株明显恢复正常生长,枯萎黄叶片开始变绿枝条、开始分枝,一片生机盎然的辣椒景象又出现了。

李俊才一共种了25亩辣椒,今年共收获辣椒42.5吨,如果没有农业专家的帮助,辣椒病势蔓延没有得到遏制,25亩辣椒产量收成大概17.5吨,专家的出现为李俊才挽回了25吨的产量损失,按今年辣椒均价每公斤2.4元计算,25吨辣椒可卖60000元,专家为该户挽回了60000元的经济损失。

_说,“产业要发展,志智要双服,只有栽培技术精准了,作物产量才能提高,农户收入才能增加”。

根据实际情况,_专家还会利用微信、QQ等软件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现代电子科技手段开展工作服务,如果是一般常见病情虫情,农户只要用手机把作物病虫害照片发给_,他就能根据照片中的病虫特征判断病虫种类,从而对症开方,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展开精准服务。

他通过电话、微信和实地田间指导等方式服务脱贫产业的同时,发现大多数产业农户缺乏关键性的技术支撑,鉴于此,他给_村送去了几十本蔬菜果树栽培技术书籍,让有需要的农户前来领取学习。

篇6: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自驻村以来,_同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谨记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十六年军旅生涯延续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运用到为贫困群众服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的实践中。

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致富步伐

_村的“3+1”特色产业:官垌鱼、优质稻、八角鸡、八角(香料)。2018年刚驻村时,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只有80.5%。通过入户走访核查信息,从贫困户刘振华户了解到官垌鱼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销量小,销售渠道窄。养殖户辛辛苦苦三四年养出来的官垌鱼,要和收购老板搞关系、排队才可以卖出去,稍有不慎遇上每年的鱼病高发期还会血本无归。

_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每户都有类似的情况,听到这些让他为之一震,怎么样把官垌鱼卖出去,增加村民收入,成了_最关心的事。他先后通过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探讨和向后盾单位汇报请示,争取到了“兴业商城平台”电商下乡平台、南国早报、_新闻网、南宁日报、新浪网等六家媒体入村现场了解并宣传_特色产业,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通过_与驻村工作队两年的努力,不但全村特色产业覆盖率增加到了91.3%,而且群众的稳定收入也明显增加了。_和工作队还为_村争取到各类项目建设,那蒙田、水口田2个村道路硬化共计1.16公里;水口田、根竹坪、那辽肚、横田冲、天冲等村民小组屯内道路硬化共计0.895公里;新建六俄垌、花根塘村民小组2座人饮工程;完善木山坪、水口垌休闲广场建设;安装了佛子景、水口田等村民小组共18盏太阳能路灯;完善花根塘新村道路、排油烟管道、路灯等安装;建成跨石梯江的木头田、水口田2座桥梁;解决了_小学及_街污水排放管道;装修改善了村委围墙、戏台、线路、村委会议室、人大代表会议室、村委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一大批项目的完成让_村全村村民受益。

帮助村民办实事,激发群众内动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贫困户“内动力不足”和“发展自信不够”的问题,_同志结合_村特点,和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协调汇报,于2018年为贫困户争取到20万元的鱼苗购买资金,本次活动直接让66户贫困户平均每户至少获利2500元。8月为12户贫困户争取到镇政府扶贫资金购买发放鱼苗的名额;月争取到了后盾单位兴业南宁分行2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购买鱼苗,让17户贫困户直接获利1200余元。_同志由帮助贫困户“输血”改成帮助贫困户“造血”,激发了群众内动力,助推了扶贫质量。

_还结合中国春节、六一、七一、中秋等传统节日,积极协调后盾单位走访慰问贫困户,向贫困户赠送毛巾被、米、油、面条、书包、学习用具、学校体育器材等慰问品,给贫困群众送去了节日的慰问,给贫困村学校送去了温暖。_积极协调民政部门解决天冲张志英户的儿子宾能汉与黄群的结婚证办理;协助处理横田冲村与刘贻成宅基地纠纷;杨德成与杨德华坡地纠纷;杨德成与杨德杰坡地修路纠纷;宾祖生与庞甲振就宅基地发纠纷;黄宗崇与黄春明就宅基地纠纷等。

确保政策精准落实,高标准打赢攻坚战

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是确保高标准脱贫的保证。_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通过遍访全村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查找问题,分别建立走访台帐和问题清单,逐项逐条逐户加以解决。

广泛宣传“198”综合医保保障措施等健康脱贫政策,为33名患有慢性病的贫困户办理了“慢性病病历卡”;对全村82名贫困在校生组织再摸底,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其中享受职校教育“雨露计划”补助共计32人次,合计4.5万元;获得官垌商会奖励助学金9人,0.45万元;组织39多人次参加特色产业培训;为贫困户33户50人在县外务工和县内就业贫困人口申报“产业设施及劳务”补助奖励资金7.515万元;为20户次发展特色种养业家庭申报产业奖补5.548万元;为11户2018年脱贫户申请产业(就业)后续扶持资金共计2.2万元;对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带资入股”收益分红14户1.12万元;为7户贫困户小额信贷贴息6618.37元。对不符合贫困户条件,但家庭确实有困难,经走访认定为边缘户的5户,通过给予低保、社会救助等措施确保其“两不愁三保障”。

扶贫要“扶志+扶智”,帮扶儿童的“志和智”更加重要。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也是_村的未来。_同志了解到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要开展一次团委活动,举办地是分行扶贫点的文化村,他坐不住了,因为他深知这次活动对_村的小学生扶“志”工作非常重要。他马上联系并登门汇报,争取到了南宁分行各个负责领导和团委唐思思书记的同意,力争把团委活动举办地改成_村小学。功夫不忘初心人,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各级领导,敲定了把这次活动安排在_小学举办。

“我们真的觉得你对扶贫的事比对自己的事还用心,尤其是对_小学生的扶志教育,我们真的被你打动了。”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团委委员黄玲妃对_说道。

2018年5月4日,_村如期举办“大手拉小手,共筑中国梦”的活动,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不但给_村带来一大批礼物,还带来一场热闹非凡、意义深远的互动课。看到_小学老师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_又一次开心的笑了,他说只要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驻村那一刻起,_同志一直默默的为贫困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用真心、用真情帮贫困群众解难事促增收。因地制宜铸造_村全面发展和互相连接的最合适的“桥”,修好惠及到更多贫困人口的“路”,是_对贫困群众做的最多的事,也是最乐此不疲的事。他对待贫困户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让贫困群众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上一篇:保康一中学籍异动管理补充之规定下一篇:蒋军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