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2024-04-30

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精选8篇)

篇1: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强力整合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昔阳县教育局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最大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城乡孩子共享一片蓝天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昔阳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致力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性发展,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规划教育发展,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教师培养和扶贫助困“四大工程”,学校布局趋于合理,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为山区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雨绸缪 大决策推进大发展

昔阳县属太行山革命老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县。由于受历史原因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严重制约着昔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拥有“金牌教育”的昔阳人没有在教育连年高位运行的大好形势下停滞不前,改变这种城镇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滞后的状态,扶正城乡教育强弱不均的天平,让城乡孩子同享一片蓝天,成为了昔阳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思路决定出路。昔阳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要因地制宜地逐步解决教育不均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就必须改变思

23456-

篇2: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整合资源 规范管理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0年7月22日)扶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田民生

近年来,扶沟县坚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作继“普九”达标之后,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按照“统筹资源、调整布局、提升质量、高位均衡”的指导思想,不断促进学校硬件改善、内涵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乡际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三点工作:

一、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统筹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校级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200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拿出专项经费,相继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初中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以及图书仪器、课桌凳更新配置和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中小学校布点多、布局散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07年以来,为了把中小学校布局调优、规模

教服务期制度,每年选派3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一年。二是政治待遇上倾斜。教师节评先,80%的表彰指标投放到农村学校,每年都有400多名坚守岗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农村教师,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从去年开始,教师中高级职务晋升指标直接分配到乡镇,分解到学校,农村教师职务晋升的比率和机会超过了城区学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级以上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城区学校在总体比例上的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经济待遇上倾斜。为使广大农村教师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县解决了农村教师工资的历史陈久问题;比照公务员标准,落实了农村教师生活津贴和医疗保险;建立了教师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将农村学校退休或死亡教师的“四费一金”由乡镇发放变为县级财政统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多元筹资,建设教师公寓。四是培养机制上倾斜。我们将公用经费的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村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骨干教师培训和新课改、新技术培训。建立了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认真抓好校本培训。投资180多万元,组建了扶沟教育网站,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教育资源信息平台,使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目前,全县80%的农村中学教师和40%以上的小学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

三、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线,严格教学管理,促进城乡之

学管理和质量上与城区学校差距不大,“择校”现象明显减少。

尽管我们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是教师绩效工资、住房保障以及学校图书、仪器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化”现象;二是教师编制不足、学科结构性短缺和年龄老化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小学教师将迎来退休高峰,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出现农村教师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三是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布局调整需要整合土地、扩大面积。而土地问题一方面牵涉村民组之间的协调,一方面涉及国家土地政策的“红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比较困难。

篇3: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 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做法法一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 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 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 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 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 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 从30%到60%、70%, 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从695人到580人、550人, 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 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 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 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做法法二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 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 (现代中学生) ”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富有思想, 充满活力, 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 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三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 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 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 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 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做法法三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 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 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 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 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 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 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 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 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 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 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 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 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 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 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 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 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 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 西岗区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 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 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 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 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 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 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 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 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 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 作为校长, 我们很欣慰, 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 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 纵向上, 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 打破了学科界限, 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 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 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 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 实施片区管理以后, 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 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 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 带领工作室成员, 借鉴音乐考级方式, 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 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 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 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 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 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使她忙得焦头烂额, 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 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 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 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 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 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 看似“影随”和“观察”, 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 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 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 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 同时, 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 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 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 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 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 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在“片长”的带动下, 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 学生小学毕业后, 进入片区中学, 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 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 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 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 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 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试点校, 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 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 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校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 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 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 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 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 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 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 他们说:青——青春, 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 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 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 青、泽, 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 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 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 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 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 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 性格内向, 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 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 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个学期后, 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可以说, 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 获得了自信, 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和于海泉不同, 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 特长鲜明, 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 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 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 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 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 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 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 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 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 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 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 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 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和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 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 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 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 按照时间顺序呈现, 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 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由学生做主学生做, 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 智慧在这里升华, “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 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 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在优质控择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 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 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 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 我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 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 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 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 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 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 但是, 差距之大, 谈何容易!然而,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这年夏季, 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 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 之后, 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 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的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 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 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 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 师傅不知疲倦, 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 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 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 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 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 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 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切磋, 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 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 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 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 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 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 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 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 我们也在与别的师徒团队的较量与合作中获得提高。现在, 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 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 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 而且, 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 都有学科带头人, 都有学科专家组, 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 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 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 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 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 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 于是, 一年里, 我尽全力, 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 点亮学生的心灵, 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 我先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被交流到三所薄弱学校。如果说, 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地看待“过去的我”, 正视“现在的我”, 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 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 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诚和激情, 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1中学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我儿子叫应明豪, 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 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 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 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 还有三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 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 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 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 趣事啦, 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四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 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 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 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也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 爱吃早饭了, 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科代表, 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 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 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 我们给他培养的并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 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 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 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 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 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 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 他课堂里用心, 自习课用心, “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 可是现在, 他天天做预习, 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 那份感激, 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 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 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 我们觉得报就报吧, 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 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 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 因为71中的学生, 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 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 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 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说实话, 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和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 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 我老婆说:“不用, 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 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 如果你到我们学校, 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 那里有一大幅墙板, 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 分组展示, 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 从甘肃到福建, 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 真的, 站在那幅大地图下, 爸爸, 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 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 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 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 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 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 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 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 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 但我有足够的理由, 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 是我们孩子, 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 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 我也非常纠结, 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 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 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上。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 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 (就是我) , 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 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 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说, 学校有自己的食堂, 孩子们吃得饱, 吃得好。就这样, 出于综合条件考虑, 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 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 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人在单位, 心却在学校, 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 入学以来,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 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 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 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 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 学校的饭菜真好吃, 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 孩子快乐, 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 能和同学友善相处, 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 孩子在成长, 我更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 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 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 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 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 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 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 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 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 在孩子入学前, 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 但是现在, 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 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 钢琴、舞蹈、乒乓球, 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 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 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 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 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 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 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 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篇4: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关键词:优质;义务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01-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近几年,一批专家学者也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别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原因、目标、途径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这些法律条文和专家的研究为义务教育的深入开展指引了发展的方向。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外因的角度展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的,笔者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内外因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即既要通过外部向学校输入资源,更要通过内部的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即是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的有效结合,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的方式来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其实质就是通过学校的优质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这一过程也无形中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它无疑走的是一条均衡的优质,优质的均衡的道路。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将优质与均衡对立起来,结果使均衡发展也陷入僵局。笔者认为,就现阶段我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可以将追求优质的过程与追求均衡的过程统一起来。

二、优质均衡的内涵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是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县区范围内的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其最关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薄弱学校。

要使全国或全省范围的学校达到均衡是不现实的,需要先实现区域范围,即县区内的均衡,然后逐步扩大到更大范围。我国新《义务教育法》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为县区范围的均衡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

因此,文中所说的优质均衡是指在县区范围内实现同类学校之间的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发展。均衡地优质,从而也实现了优质的均衡。

三、优质均衡的原因

(一)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来看

《国教育报》编审翟博博士认为,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按照戴维·伊斯顿的观点,任何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都是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每一位学生获得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学生获得的利益是社会系统或教育系统内的利益分配到学生所在学校,再由学校分配给学生个人的。因此,要想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利益,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每所学校,提升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即优质。

(二)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看

劳凯声教授认为,每个学习者或其家长都将变被动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他们是这场贸易的消费者,因而有权选择和获得满意的教育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者或其家长自己来规划真正适合和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消费类别、水平和品味,从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有效的教育服务。而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则应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的服务质量和品味,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目前,已有研究者发现了与之类似的现象,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大量农村家长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到城市读书,二是城市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重点学校读书,三是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可见,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教育所应背负的现实重任。

翟博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换句话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即提高每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即是优质的途径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均衡地优质,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从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

2000年,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了低水平的均衡阶段。翟博认为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与条件来看,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进入了第二三阶段,即主要以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目的与追求教育质量均等的阶段。但是,笔者认为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绝不是要等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之后再去追求质量的提高,而是应同时追求二者,因为,教育质量的追求始终应是学校的首要目标,教育资源的补充只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优质是每所学校发展的目标,通过这种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消灭薄弱学校,从而最终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要优质地均衡。

(四)从不均衡产生的历史原因来看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除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外,还有深层的历史原因。它是我国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导向下应运而生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然而在今天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它也成为滋生众多教育问题的源头。一方面有的学校人满为患、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有的学校门可罗雀,资源浪费。择校、教育乱收费等问题与学校问的不均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追求一种不均衡的优质,使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优质必与均衡矛盾的思维定势也长久存在着。笔者认为,没有均衡的优质

是难以长久的;没有优质的均衡只是空洞的自欺欺人。

四、优质均衡的举措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在学校优质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是要对已经存在的每一所学校都投A--定的人力、物力来予以发展,而是应根据各县区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各校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撤、并、扩、带等方式来科学规划县区内的学校布局,合理设置教学点,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无效使用,又可以相对集中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山东寿光市可谓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典型。他们遵循“整体规划、适当集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方针,开创了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齐头并进的均衡发展的局面。据笔者所见,A市B区将实力相当的四所重点学校分置该区的东南西北四方,并与各方的薄弱学校合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亦有学者提出,县镇布局应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建制镇为中心,以小集镇为外围的县域小城镇网络体系,而教育的布局设点要与城镇布局设点相照应。

(二)制定标准,核实指标

笔者认为国家应制定全国学校生均经费、教师学历与职称、学校教学设施、教师工资待遇的标准,各省、地级市、县应根据这一标准核实各县区需设学校的各项指标的情况,估算所需教育经费。需要指出的是,标准的设立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应追求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同时,有研究者建议应取消中心学校的特权地位,学校之间只有设置地点的不同,而没有级别之分。换句话说,县区范围内各校各项指标的标准应是一致的。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说,“要从教育开支上求得更大的收获,财政资源的总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许多方面,如何分配财源的方式更为重要。”

(三)逐县核实财力,根据各县、省财力确定中央转移支付的比例。

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01%,尽管还未达到4%的目标,但是从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这一指标来看,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15%,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英、法、德、日、意等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36%。换句话说,尽管我国GDP大幅增长,但是国家可以支配的财政总收入并不是极大丰富。因此,试图全部依靠中央财力来发展优质化义务教育的做法有待商榷。而完全依靠县级政府的财力也难以完全达到上述目标。在张志勇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他们调查的5个县中,至少有2个县的财力难以承担中央要求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换句话说有3个县可以达到国家的要求。因此,综合专家建议,笔者认为应逐县核实财力,制定各县财政所应承担的教育支出的比例,所差部分再根据各省的财力确定省的支出比例,仍差部分由中央予以补充。公共财政应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促进教师均衡流动。增强教师培训实效

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老师认为,“结构工资”现存的差距不仅成了实施教师合理流动的障碍,而且对教师流动产生了负面的导向作用。它导致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或称优秀教师)从薄弱学校向重点学校的流动。农村的骨干教师往城镇流动,城镇的骨干教师往城里流动。教师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的流动,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重点学校流动;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重点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工作在重点学校的教师不仅待遇高,由于学校经济实力雄厚。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多,进修、外出交流、出国的机会多,职称评定、评优评特的名额也多。这样一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与重点学校相比)越来越弱。虽然中央启动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与教师交流办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人认为是岗位津贴与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之间没有很好的契合。笔者认为应将岗位津贴与进修、外出交流、出国、职称评定、评优、子女成长环境等结合起来,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从而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

从某种程度来说,义务教育学校的优质化仅仅依靠个别教师的优秀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依靠广大普普通通的教师们。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

(五)学校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走内涵发展之路

无论是科学设置教学点,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还是师资的补充,都只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外在的支持;真正要促进学校的发展,还需学校综合利用这些资源,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正如陈小娅副部长所说,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所学校可以实施一系列改革,大力提倡科研,促进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和教学质量。深圳宝安中学通过建立“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以年级工作领导小组为脊梁、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团队与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为翅膀,极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均衡,但只有促进每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即均衡地优质,才能满足老百姓的迫切需求;而在此实践过程中,教育将收获优质的均衡。无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弱势群体的教育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直面的内容的分类,只是从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的视角进行的分类,其实质是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县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差距问题,使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实现均衡的优质,从而最终使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参考文献

[1][5][7]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1):3-9

[2]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10):45-49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2):3-11

[4]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教育研究,2002,(2):3-7,30

[6]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教育研究,2002,(2):8-20

[8]李振村梁伟国,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人民教育,2002,(3):8-31

[9]余益中,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2,(6):60-62,76

[10][13]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9,165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9

[12]王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需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人民教育,2008,(9):2-5

[14]王晋堂,教育均衡发展重在规范教师工资待遇,人民教育。2008,(2):26-29

[15]陈小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人民教育,2008,(13、14):2-6

[16]彭锻华,激发成就动机打造团队精神,人民教育,2008,(5):21-22

篇5:昔阳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

孟楼镇黄老营小学自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规划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通知》(河政督[2013]2号)和《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件精神,组织专班认真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自查整改,各项建设和整改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宣传,进一步做好满意度调查工作

按照老河口市督导室和孟楼镇中心学校督学对我校提出整改要求,及时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教师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安排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制定、实施宣传工作方案,及时设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宣传教育法规,推进均衡发展”。为了深入开展全覆盖宣传工作,确保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知晓率达到100%,教师包村到户,学校领导包组到村,向学生分发均衡发展宣传单到家长,宣传期间,专门召开了行政会议,召开了教师会、班主任会、学生家长座谈会,具体介绍老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黄老营小学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同时征求教师和家长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出了一次主题黑板报;给每位学生发放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学校教学楼悬挂了宣传横幅。

二、加强自评工作程序完善评估指标

按照《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通知》(河政督[2013]2号)要求,市政府和孟楼镇都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黄老营小学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张德吉为组长,熊万金、周玉林、孔明为副组长等教师、学生家长为成员的自评和档案建设工作评估小组。村书记自2013年4月1日至4月30日对照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监测指标》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标准,完善自评工作程序学校接到督导评估通知后,根据学校部门分工,结合评估指标建立专项评估组,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多渠道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按要求填写《督导指标自评表》与《自评结论量化表》,在此基础上写出专项小组自评分报告。报告包括成绩、经验、问题与对策。综合分析报告阶段,学校自评领导小组汇集“专项小组自评分报告”及有关资料,根据《评估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综合、评定,补充C级指标自评的定性意见,调整C级指标的评估满意度,写出学校自评报告初稿,由学校督导自评和教职工会议集体审议通过。

三、规范档案建设、分类明确

为按时完成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黄老营小学及时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建设专班,校长任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教师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建设共有A级指标5项,B级指标12项,C级指标28项,校长张德吉负责收集和整理C1、C2、C3内容,熊万金负责收集和整理C19、C21、C24、C28内容。黄应保负责收集和整理C4、C9、C17、C27内容。孟广年负责收集和整理C10、C11、C18内容。甘艳负责收集和整理C12、C13、C14内容。赵社礼负责收集和整理C15、C16、C20、C23内容。孔明负责收集和整理C25、C26内容。周玉林负责收集和整理C22内容。现收集整理10本,归盒5盒;A2学校标准化建设,现收集整理5本,归盒2盒;A3教师队伍建设,现收集整理12本,归盒7盒;A4教育教学质量,现收集整理18本,归盒6盒,A5义务教育关爱,现收集整理8本,归盒4盒。

四、加强办学条件基础数据核对、确保数据一致

学校依据老河口市督导室提供数据,我校对办学条件基础数据进行了储项核对,写出整改和完善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数据》,各室器材配备情况,班级学生数额均衡情况,(一、二年级班额人数多,超出标准,秋季严格按照45人的班额标准招收新生);生均校舍面积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体育活动场所适当进行增加。

五、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力争均衡发展达标

均衡教育以来,我们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本校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抓教学常规管理,抓教学六认真落实,坚持课改创新,开展教育科研,突出课堂教学特色,切实执行市教委提出的“减负”要求,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及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和读一本书活动。并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

我们加强了教学基层教研组管理,形成了教研组例会制度,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管理功能,提倡资源共享,拓展了他们自主活动的空间,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获得更大收益的还是我们的学生。每月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六认真”的抽查和考评,我们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具体整改措施。这样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室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近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黄老营小学

篇6:教育均衡发展部分材料

芦笙,是我们苗族重要的簧管乐器。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我们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是我们苗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节日。(长:2.63米;高:0.79米)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我们黔东南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13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现在改为持续3年。“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长:3.35米;高0.79米)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我们黔东南苗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长:2.72米;高:0.79米)

斗牛

斗牛我们黔东南苗族最喜爱活动,一是为了娱乐,让人们过个快乐节日;二是看谁饲养的牛身肥体壮;三是祈讨吉祥,如果牛肯打,打得凶,预兆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般在爬坡节、吃新节、苗年节等节日都举行隆重的斗牛活动。

(长:1.55米;高:0.79米)

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是我们黔东南苗族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长:2.63米;高:0.79米)

苗年节 我们苗族的祖先是中华三祖(炎、黄、蚩尤)之一蚩尤。苗年节,是我们黔东南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长:2.63米;高:0.79米)

苗族服饰是我们苗族最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它的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棉为主,丝绸、麻布较少。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区别,而且有盛装、中装与平装之分,更有地区性的差别,特别是妇女服饰,极为绚丽多姿,多达100多种。

(长:2.63米;高:0.79米)

苗族舞蹈,是我们苗族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我们苗族是歌舞富有的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篇7: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材料清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及绿化面积

(1)土地使用证复印件;(2)校园平面图;

(3)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占地面积情况一览表;(4)校园规划图;

(5)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6)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校舍面积统计表(按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办公用房分类统计的国报表);(7)校舍平面图;(8)校舍建筑相关图片;(9)学校绿化规划图;(10)学校绿化面积统计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2)、生均运动场地面积

(1)学校体育场所情况登记表;

(2)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学校体育场所面积统计表;(3)学校体育场所平面图(分布示意图);(4)运动场地使用情况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3)、生均图书册数

(1)图书目录清单及配发清单;

(2)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图书情况一览表;(3)管理制度;(4)管理员岗位职责;(5)促进借阅措施;(6)借阅情况登记表;(7)学生读书心得;(8)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4)、生机比

(1)采购(配发)清单,计算机室财产登记册;(2)计算机室管理制度;(3)计算机室管理员岗位职责;(4)学生上机守则;(5)教学用机情况一览表;(6)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部分图片;(7)计算机室的使用记载表;(8)计算机室课程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5)、互联网接入带宽

(1)学校接入互联网带宽情况;(2)相关佐证材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6)、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

(1)学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登记表;(2)开通汇总表;

(3)教育局通报网络空间开通应用率方面材料;(4)学校关于网络空间开通应用率方面会议录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5)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登陆界面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7)、实验室配备

(1)理化生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清单和各功能室财产登记册;(2)各功能室管理制度;(3)各功能室管理员岗位职责;(4)各功能室学生实验守则;

(5)各功能室台账、明细账、存橱卡;(6)各功能室使用记录;(7)实验课开出率统计表;(8)各功能室财产报损登记表;(9)各功能室财产借用登记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10)相关图片。

A1(8)、专任教师情况

(1)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专任教师情况一览表;(2)编办、教育局下发的有关编制文件;(3)本学年编制配备落实情况;(4)专任教师学历证书复印件;

(5)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教职工情况一览表;(6)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7)教师职称证书(复印件);(8)校长培训证书(复印件);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9)其它相关证书、聘书(复印件)。

A1(9)、多媒体教室(班班通)

(1)多媒体室财产登记册;(2)多媒体室管理制度;(3)多媒体室管理员岗位职责;(4)多媒体室的使用记载表;(5)班班通管理员培训材料;(6)班班通设备维护记录;(7)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10)、课程方案实施情况

(1)教育局下发的实施课程方案文件及学校实施课程方案方面相关材料;(2)课程标准;(3)学校总课表;(4)各年级课表;(5)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1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统计表;(2)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1(12)、教学仪器设备值

(1)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表;(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佐证材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1)、“两个为主”情况

(1)关于“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方面教育局和学校出台的文件和制度、措施;(2)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读书登记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3)相关图片。

A2(2)、留守儿童情况

(1)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2)关爱留守儿童协调领导小组;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3)留守儿童之家设备台账;(4)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汇总表;(5)学校留守儿童统计表;

(6)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总结;(7)亲情电话记录;(8)兴趣小组名单;

(9)结对帮扶材料、留守儿童走访记录;(10)学生活动记录及图片。

A2(3)、残疾儿童受教育情况

(1)学校残疾儿童受教育情况统计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2)残疾儿童受教育实施方案;

(3)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等相关活动情况材料;(4)相关图片。

A2(4)、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1)教育局及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文件、制度等相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关材料;

(2)学校民主理财方面材料;(3)公用经费开支情况统计表;(4)相关会议录复印件及图片。

A2(5)、绩效工资制度情况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1)教育局及学校绩效考核文件、制度等相关材料;(2)学校绩效工资发放表册;(3)教师考核考评材料。

A2(6)、小学科教师配备情况: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1)教师配备情况一览表;(2)教师学历证书复印件;(3)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4)教师职称证书(复印件)。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7)、教师校长交流情况

(1)教育局及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方面文件、制度等相关材料;(2)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统计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8)、教师培训经费及参加培训情况

(1)学校教师培训情况统计表;

(2)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开支情况统计表;(3)教师培训经费相关支出凭证的复印件;(4)学校教师培训计划;(5)校本培训记录;(6)教师教研活动材料;

(7)教师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证书复印件;(8)相关图片资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9)、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情况

(1)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情况相关统计表格;

(2)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测试活动安排相关材料;(3)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10)、学生择校情况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规范办学行为、禁止学生择校方面的文件;

(2)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禁止学生择校方面采取措施的会议录复印件;

(3)证明没有学生择校情况的相关材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11)、学生课业负担情况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和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制度、措施;(2)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方面材料;(3)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4)相关会议录复印件及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12)、学生安全工作

(1)安全工作组织及网络;

(2)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应急预案;(3)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及措施;(4)工作计划、总结及措施;

(5)安全宣传、教育资料方面材料料。(6)各项活动开展方面资料;(7)相关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13)、重点班情况: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规范办学行为、禁止办重点班方面的文件;(2)学校招生办法;(3)学校分班方案;(4)会议录复印件。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3(1)、学校办学思想方面材料

(1)学校简介;

(2)办学理念和目标、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3)学校荣誉;

(4)上级文件和学校制度汇编;(5)学校三年滚动发展计划;

(6)学校工作、德育工作、教总两处和党团工作计划和总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结;

(7)教职工考勤登记表;

(8)学校固定资产清理情况统计表;(9)学校党团建设资料;(10)学校党团活动及图片。

A3(2)、组织领导

(1)上级有关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文件 ;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2)学校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3)责任分工 ;(4)专题会议记录;

(5)学校配备各功能室专(兼)职管理员的决定;(6)自查、督查、整改材料。

A3(3)、学校主要工作及特色

(1)学校开展特色活动的材料及图片 ;(2)学校简报;(3)板报文化材料;(4)广播站材料。

(5)红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材料及图片(6)社会助学材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7)创建零犯罪学校材料(8)反邪教宣传教育材料(9)家长会活动记录及图片(10)关工材料(11)中职招生承若书

A4(1)、音乐室、美术室

(1)管理制度;(2)管理员岗位职责;

(3)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清单和财产登记册;(4)财产借用登记表;(5)财产报损登记表;(6)活动记录及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4(2)、体育器材室

(1)管理制度;(2)管理员岗位职责;

(3)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清单和财产登记册;(4)财产借用登记表;(5)财产报损登记表;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6)活动记录及图片。

A4(3)、心理咨询室材料

(1)管理制度;(2)管理员岗位职责;(3)财产登记册;(4)活动记录及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党团建设资料

(1)党团工作计划和总结;(2)党团活动材料:(3)党团活动图片;(4)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2(13)-

1、在校生花名册 1、2014-2015学 2、2015-2016学 3、2016-2017学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3(1)-

9、党团建设材料

1、党支部工作计划和总结

2、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

3、党建活动材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4、团支部工作情况

5、党团活动图片

A2(11)-

1、中考成绩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3(2)、中考成绩 学校均衡发展工作组织领导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1、上级政策文件汇编;

2、专题会议记录和宣传材料;

3、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和责任分工;

4、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5、自查、督查和整改材料。

A3(2)-

1、上级政策文件汇编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3(2)-

2、上级政策文件汇编 专题会议记录和宣传材料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1、会议记录;

2、宣传册;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问答;

4、活动图片。

A3(2)-

3、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和责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任分工

1、县、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2、县、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3、刘畈乡中心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

4、刘畈初级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

5、刘畈初级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分工。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3(2)-

4、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1、数据摸底情况;

2、均衡发展学校建设方案;

3、均衡发展学校建设细化方案;

4、功能室调整情况;

5、建设任务倒排工期表;

6、创建工作台帐;

7、活动图片。

太湖县刘畈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材料目录

A3(2)-

5、自查、督查和整改材料

1、会议记录;

2、自查报告和记录;

3、各级调度、调研和督查;

篇8:昔阳农田墒情监测现状及发展对策

1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现状

农田水情和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已经成为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科技应用和生产管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昔阳县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开始于2006年, 于2013年有幸成为国家级土壤墒情监测县, 定期传输数据和发布旱情预报。经过多年的努力, 监测点已经发展成覆盖全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2个乡 (镇) , 335个行政村, 2.67×104hm2的行政区域, 初步形成了全县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体系网络。

1.1 水资源情况

昔阳县年平均降雨量571.9 mm左右, 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水资源总量在13 660×104 m3左右, 是全省严重缺水县份之一, 而且降水区域分布不均, 月与月之间差异很大, 其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 降雨量最多达349.2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55%。冬季 (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份) 降雨量最少为14.4 mm, 仅占全年的2%。地区间降雨量差异迥然, 旱灾和洪涝灾害频繁, 经常是旱时没有必要的水分供应, 涝时不能保证充分的水分蓄积, 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1.2 农业区划

昔阳县属太行山系, 为典型的中低山土石山区地貌, 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 (其中土石山区占70%, 黄土丘陵区占24%, 河川谷地占6%) 。根据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耕地、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条件, 将全县分为东部土石山区、中部黄土丘陵区、西部土石山区三大区域。

东部土石山区, 沟谷深切、山石矗立、基石裸露, 年均降雨量500 mm左右, 春旱十分严重, 并时有伏旱、秋旱发生;中部黄土丘陵区, 切割较浅、山势缓和, 粗骨土、岩石半分化物、黄土覆盖地表, 年均降雨量600~700 mm, 是该县主要产粮区, 但降雨季节分布不均, 春旱、冬春连旱较重;西部土石山区, 水力条件较好, 年均降雨量600 mm左右, 地势高寒、气候冷暖多变, 土壤肥力较高。

1.3 监测点分布情况

1.3.1 县域内布点

根据省布点要求 (各县平均每0.67×104 hm2耕地设立1个农田监测点) , 全县共设立农田土壤墒情监测点4个, 其中中部黄土丘陵区是该县主要产粮区, 设立2个监测点, 分布在皋落镇和闫庄乡;东部土石山区设立1个监测点, 分布在界都乡;西部土石山区设立1个监测点, 分布在乐平镇 (原巴州乡) 。

1.3.2 乡 (镇) 域内布点

各乡 (镇) 在具有代表性的农田面积不小于0.2 hm2的监测地块上建立1个监测点, 并进行GPS定位。代表性地块指以粮食作物为主导, 兼顾大田经济作物, 旱地和水浇地, 以及种植制度、种植结构、技术措施基本一致的地块。

土样在作物根系分布层0~20cm, 20~40cm的深度上进行采集。长方形地块采用“S”法采样, 近似正方形田块采用“X”法或棋盘形采样法, 确定5个以上数据采集点, 求平均值。

1.4 墒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1.4.1 数据采集及信息报告

监测点每年从土壤解冻开始到秋收后, 即3月—11月, 每月10日和25日进行2次数据采集。土壤墒情监测的标准分析方法为烘干法, 如时间紧, 也可采用酒精燃烧法, 但必须在同一个监测点做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对比测定, 求出校对系数, 以消除方法间的系统误差。烘干法测定的土壤含水量必须转化为体积含水量, 统一到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便携式监测仪器测试数据为体积含水量。同时, 将作物长相、长势, 降水、灌排情况, 农事措施等调查数据于当天录入“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在播种期、作物生长关键期和旱情严重时适当加密监测次数。

根据土壤水分测定结果、土壤性状、土壤最大持水量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特征, 给出土壤墒情评价等级, 并针对土壤墒情监测信息, 结合气象、土壤、作物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按时发布土壤墒情监测简报, 对于农田抗旱保墒和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等生产提出指导意见, 并将简报上报给有关部门和领导, 使监测信息及时服务于农业生产。

1.4.2 指标体系应用情况

按照《山西省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全县实际情况, 把实验室烘干法和墒情测试仪速测法有机结合起来, 互相印证、校验数据。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全县玉米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体系, 确立了较好的墒情监测方法, 进一步快速准确地监测全县的土壤墒情与旱情, 确保监测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为评价旱情提供了参考依据。

1.4.3 宣传及培训情况

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土壤墒情监测信息和节水农业技术宣传, 充分发挥其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 每年累计下乡宣传培训4次, 受训人员达2 000多人。通过科技下乡、示范观摩、印发资料和现场培训等形式, 指导农民科学用水、及时排灌和农田节水等技术的应用, 促进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水资源。将县、乡两级每个监测周期的墒情监测报告放在上级领导桌前, 发布在网上, 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工作, 了解这项工作, 应用这项工作的数据。同时, 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积极参加了山西省土肥站举办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技术培训班》的学习, 并聘请市土肥站有关专家, 对仪器操作、技术规程、监测方法、监测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 所有监测点的监测员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 并能准时上报数据和发布监测报告。

1.4.4 技术指导及工作成效

为了使昔阳县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更加规范, 县土肥站按照省土肥站2014年1月下发的《山西省土壤墒情监测工作要求》, 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并规范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信息发布方式等, 为进一步落实这一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对获得数据的分析, 进行旱情预报, 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以2014年为例, 全县2月5日之前近100 d无有效降水;2月5日—8日普降小雪, 但降水量仅7.5 mm;2月9日—3月10日连续30 d无有效降水, 且气温一直比往年偏高。3月10日测得该县0~20 cm耕层和20~4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东部土石山区10.6%和9.24%;中部黄土丘陵区13.2%、11.7%和11.76%、10.06%;西部土石山区12.4%和10.15%。墒情评价为全县中旱, 发生了冬春连旱。之后至3月25日连续45 d无有效降水, 3月28日、31日和4月2日普降小雨, 但降雨量仅1.7 mm, 气温持续攀升, 蒸发量加大, 致使旱情加重。至4月10日墒情监测结果显示, 全县呈重度干旱。4月11日之后, 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 墒情逐渐提升。5月中旬—6月上旬降雨偏少, 监测结果再次显示重度干旱。6月10日—10月10日, 全县平均降雨量为485.8 mm, 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基本持平, 此时测得该县0~20 cm耕层和20~4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分别为:东部土石山区13.03%、16.39%;中部黄土丘陵区13.31%、17.44%和14.41%、16.4%;西部土石山区18.85%和17.41%, 基本满足作物各生育期所需的土壤水分, 全县墒情均属适宜, 不需灌溉。这些信息的发布, 为提早抗旱、有效抗旱、科学抗旱、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土壤水分烘干法工作量大、时间长, 测试手段和设备比较落后;便携式土壤速测仪测定值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大, 且探头较短, 不能满足要求监测的深度, 工作起来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2 监测点缺乏全面性

目前, 昔阳县监测点设立较少, 布局不够全面, 墒情监测乡域覆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还不到50%, 使编写的土壤墒情监测报告缺乏全面性、精准性和权威性, 减弱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2.3 监测工作缺乏固定的经费渠道

土壤监测技术人员较少, 监测设备陈旧老化, 服务经费不足, 给测墒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3 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发展对策

3.1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农业部已将土壤墒情监测费用纳入中央财政预算, 各地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多方筹措资金, 把推进农田墒情监测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 以保障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快全县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配置自动化监测设备, 及时更新运行多年且老化损坏的仪器设备, 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 扩大网络覆盖面积, 提高墒情监测的时效性、全局性和预见性。

3.3 建立健全监测工作制度

积极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 严格布点、监测、汇总、分析、评价等工作程序, 建立农田土壤监测信息发布机制, 做到统一格式, 简报“五有” (有数据、有对比、有分析、有判断、有措施) , 推行体系网络化、建设标准化、监测自动化、结果可视化、工作制度化, 逐步实现墒情监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

3.4 培养专业技术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专人负责墒情监测工作。保持监测人员相对稳定, 确保工作开展的连续性, 并要定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 不断探索墒情监测工作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 提高土壤墒情的监测能力。

3.5 加强指导服务

上一篇:表示愉悦的心情成语下一篇:高中生早读旷课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