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典型材料

2024-05-08

教育科研典型材料(共6篇)

篇1:教育科研典型材料

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班主任 xxx 家庭背景:六年级有个学生叫xxx,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我的包扶对象之一。他聪明,但是不上进,性格内向,自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爸爸三年内出了两次车祸,至今残疾,外公外婆带着他,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

一、帮扶措施:

1.常谈话,倾注爱心,建立信任

在刚开始的阶段,我利用课间,放学后的时间找他谈话,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与其平等对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上课时多关注他,课堂上优先提问,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谈话与辅导。

2. 倾注信心,培养意志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他的学习基础,专门为他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和训练题,使他在课堂中有表现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如果答不上来,就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婉转的提示。在他回答上来以后,又针对性地大力表扬,这样做,一是给予了他学习的自信心,让他明白,老师没有抛弃他。二是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专心听课。

3.思想激励,引领进步

我认为生活贫困并不重要,心理贫困才可怕。一个人只要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所以我经常找到他和他交流,希望他不要自卑,要有自信,和他讲了许多名人的奋斗史,还有他们的起点有的很低的,但是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的。经过几次交流后,发现这个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变得开朗了,而且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积极踊跃的发言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家校合力,塑造未来

每一次扶贫家访都是和家长、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能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家庭生活,更能读懂孩子的心,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缩短家校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为此我愿意做得更多一些。

二、帮扶成效

1.思想上已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作业能很好的认真完成,对于作业中的难题也能积极钻研,遇到难题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课堂中能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问题不是很到位,所解的练习题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是他有勇气去面对,不再和以前一样放弃,而是继续进行钻研,或与同学讨论,直到获取正确的结果。

三、帮扶体会

我的感受就是,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他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怀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他人的心灵,只要我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只要我有坚定的信心,他不再是贫困学生,他的家庭终将脱离贫困,他定会走出大山,过上优质的生活,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篇2:教育科研典型材料

形式多样的“三生教育”系列活动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全面 发展。现代教育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提升人的“生命”与“生活”的品质。实施“三生教育”让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家人、他人和集体,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院自2008年下学期开展“三生教育”以来,把“三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在新生中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十分注重“三生教育”的实践环节,实践活动涵盖全院所有学生。寓“三生教育”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校园活动中。积极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全院性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

1、“三生教育”主题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以《大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观》为调查问卷,以我院08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10份,回收1111份。具体从五方面对所填写的问卷内容进行分析:

1、危机意识及对突发灾害相关知识的了解;

2、火灾、地震、崩塌事故相关知识;

3、校园人际交往;

4、课余参加活动情况;

5、参与者的意见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介绍了灾害逃生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灾害、突发事故的应对意识;在交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2、“三生教育”主题演讲比赛

2008年11月至今,每年十一月,举办“三生教育”主题演讲比赛,总参赛学生近400人次,获奖学生共计20名。演讲比赛,旨在启迪学生以身边自强的生动实例,精辟地阐述了 “三生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诠释生命、生存、生活的真正意义。

3、“创优争先,紧跟时代”主题“一帮一”系列活动

2008年至今,一直不间断的开展到孤儿院助扶志愿活动。在丽江市福利院建立“一帮一”助扶活动基地,每周组织志愿者到福利院进行“一帮一”助扶志愿服务。并将“一帮一”主题活动从各个方面渗透到校内:(1)、在学生中建立帮带对子,通过每周定期的学习辅导,把好的学习方法推广到每一位学生中,带动了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2)、在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方面:通过承办各类活动的团体对帮带者进行帮助。例如:引导贫困生勤工助学,帮助宿舍园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3)、就业方面:以就业辅助帮带对子等形式,协助学院就业工作。

4、“三生教育”主题小品相声大赛

2008年12月,举办了“三生教育”主题小品相声大赛。比赛在快乐、温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生命的真谛。对丰富校园生活发挥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并且引领广大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例如:小品:《珍爱生命》以上海商学院失火事件为案例,以警戒的方式告诫广大师生要如何珍爱生命。小品:《不屈的生命》通过讲述一位身患绝症的女大学生的动人故事,鼓励大家要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珍惜生活;相声:《学电台》通过声音的各种模仿,表现了在校大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并展现了大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小品:《爱可以代替一切》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发生过什么,只要懂得去爱,学会去爱,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生活中就会充满阳光;双簧:《英雄》通过大学生对不同英雄形象的诠释,发现世界之大,自己的渺小,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学习与生活。

5、“三生教育”主题摄影展

2008年12月征集到600多幅作品,展出优秀摄影作品200幅,参观师生6000多人次。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靠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用心挖掘生活中真、善、美的精彩瞬间,这些作品折射出的是五彩斑斓的人生和对“三生”的感悟。例如:一等奖作品:《5.12默哀》,为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默哀;二等奖作品:《进藏路上》、《沉睡》,使人从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生命历程的艰难,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三等奖作品:《山的那边是家》、《孩子的食物》、《火热的春天》;最佳构思奖:《起源》,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的重要;最佳光影效果奖:《栖息之源》表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最佳色彩奖:《自然》反映出多彩的生活的本质。

6、“三生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

2008年12月组织开展了“三生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共征集作品60多幅,并展出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通过手绘海报的形式,以《三生》为主题,反映同学们对生命,生存,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7、“三生教育”与社会实践——交通协管活动

此项活动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一直坚持不断地开展。每年10月25日,是“全国重大交通事故百日宣传活动日”,我们都邀请丽江市交警到学院,为我们做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并于当日由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丽江市交警支队城市交警大队合作,开展以“关爱生命,平安和谐”为主题的交通协管活动。志愿者们以积极高昂的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到交通协管中,受到交警大队和丽江市民的高度赞赏。

交通协管活动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许多学生从一个交通法盲转变成可以帮助身边同学讲解交通安全规则和协助交通管理的志愿者,体会到关爱生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从学校走向社会,主动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丽江这座美丽的城市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践行“三生教育”——养老院爱心行动

2009年至今不间断地到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组织志愿者到养老院为老人们志愿服务,把“三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关爱弱势群体,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三生教育”之“心灵手巧”大赛

2009年11月开展了“心灵手巧”大赛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比赛的形式,以美观性、实用性、创新性、环保性等为目标,把“三生教育”融入到趣味性的生活技能培养的活动之中。

10、“三生教育”之金钥匙〃伊纳姿杯厨艺大赛

2010年4月组织了金钥匙〃伊纳姿杯厨艺大赛,以“绿色、健康、养生、节约”的宗旨。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倡导了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11、尊老敬老义诊活动

2010年10月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助丽江市友好医院在下寨后上村为村民义诊。协助医院为村民登记、搀扶老人就诊、维护秩序多项常规检查等。关爱他人、珍爱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生”的内涵。

12、国际消防日系列活动

2010年11月,以第十七个国际消防日为契机,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学院保卫科与丽江古城区消防二中队合作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演练。此项活动对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3、“三生教育”之禁毒防艾、法制宣传系列活动

2010年12月1日分别以图片展、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三生教育”之禁毒防艾、法制宣传系列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民的防艾意识。

篇3:教育科研典型材料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 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做法法一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 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 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 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 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 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 从30%到60%、70%, 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从695人到580人、550人, 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 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 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 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做法法二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 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 (现代中学生) ”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富有思想, 充满活力, 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 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三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 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 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 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 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做法法三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 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 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 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 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 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 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 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 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 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 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 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 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 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 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 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 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 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 西岗区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 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 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 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 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 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 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 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 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 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 作为校长, 我们很欣慰, 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 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 纵向上, 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 打破了学科界限, 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 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 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 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 实施片区管理以后, 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 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 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 带领工作室成员, 借鉴音乐考级方式, 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 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 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 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 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 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使她忙得焦头烂额, 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 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 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 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 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 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 看似“影随”和“观察”, 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 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 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 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 同时, 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 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 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 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 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 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在“片长”的带动下, 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 学生小学毕业后, 进入片区中学, 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 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 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 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 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 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试点校, 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 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 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校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 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 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 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 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 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 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 他们说:青——青春, 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 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 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 青、泽, 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 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 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 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 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 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 性格内向, 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 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 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个学期后, 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可以说, 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 获得了自信, 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和于海泉不同, 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 特长鲜明, 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 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 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 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 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 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 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 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 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 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 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 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 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和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 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 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 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 按照时间顺序呈现, 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 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由学生做主学生做, 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 智慧在这里升华, “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 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 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在优质控择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 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 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 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 我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 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 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 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 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 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 但是, 差距之大, 谈何容易!然而,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这年夏季, 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 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 之后, 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 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的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 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 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 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 师傅不知疲倦, 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 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 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 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 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 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 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切磋, 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 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 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 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 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 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 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 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 我们也在与别的师徒团队的较量与合作中获得提高。现在, 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 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 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 而且, 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 都有学科带头人, 都有学科专家组, 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 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 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 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 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 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 于是, 一年里, 我尽全力, 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 点亮学生的心灵, 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 我先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被交流到三所薄弱学校。如果说, 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地看待“过去的我”, 正视“现在的我”, 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 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 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诚和激情, 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1中学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我儿子叫应明豪, 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 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 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 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 还有三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 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 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 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 趣事啦, 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四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 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 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 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也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 爱吃早饭了, 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科代表, 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 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 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 我们给他培养的并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 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 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 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 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 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 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 他课堂里用心, 自习课用心, “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 可是现在, 他天天做预习, 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 那份感激, 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 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 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 我们觉得报就报吧, 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 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 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 因为71中的学生, 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 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 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 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说实话, 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和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 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 我老婆说:“不用, 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 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 如果你到我们学校, 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 那里有一大幅墙板, 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 分组展示, 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 从甘肃到福建, 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 真的, 站在那幅大地图下, 爸爸, 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 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 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 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 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 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 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 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 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 但我有足够的理由, 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 是我们孩子, 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 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 我也非常纠结, 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 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 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上。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 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 (就是我) , 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 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 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说, 学校有自己的食堂, 孩子们吃得饱, 吃得好。就这样, 出于综合条件考虑, 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 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 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人在单位, 心却在学校, 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 入学以来,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 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 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 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 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 学校的饭菜真好吃, 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 孩子快乐, 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 能和同学友善相处, 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 孩子在成长, 我更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 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 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 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 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 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 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 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 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 在孩子入学前, 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 但是现在, 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 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 钢琴、舞蹈、乒乓球, 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 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 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 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 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 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 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 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篇4:典型材料,直探本质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摹拟价值」

这是邹韬奋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同时写到了父亲和母亲,两者形象恰成对比,一个严厉,一个慈爱。重点刻画的是母亲,她虽然从感性角度疼爱儿子,舍不得儿子,但从理性角度又认同丈夫的“不打不成材”。母亲“唏唏嘘嘘”哭泣的细节尤让人感动。

亲子之爱,祖孙之爱,是同学们常写的作文主题,但不少同学一写到此,就落入俗套,下雨天送伞、半夜上医院之类的滥俗故事自不待言,即使从自己的生活里选取真实的故事来写,也往往由于选材不够典型,表现力平平,导致中心很难突出。

仔细揣摩这个片段,必能增进我们对于如何“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理解和实践。

「范本分析」

这个片段,写母亲对孩子的爱。作者设置了一个儿子挨打的场景,突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见儿子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于是忍不住断断续续地呜咽;可是她又知道丈夫是在教育孩子,是为了儿子上进,这是必要之狠心,于是即使心疼,也只能压低声音呜咽,还要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此处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表现出了母爱的丰富性。

「摹拟要求」

1. 围绕“亲子之爱”的主题,从自身情感经历中选取素材。

2.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既凝聚共性,又闪耀个性。

3. 追求细节的生动、传神。

「摹拟习作」

片段一

摹拟指数:★★

二年级时,妈妈只给我很少的零花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电视机柜上放着50元钱。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欣喜若狂,想都没想便拿了钱去商店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车。妈妈知道后火冒三丈,“咣当”一下,把玩具车摔得粉碎。我被妈妈吓着了,“哇”的一声哭起来。妈妈的眼圈也红了,她的脸色缓和下来,爱怜地看着我,嘴唇抖了几抖,但终究没来安慰我。我记得她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了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便去做饭了。第二天,我发现书桌上多了一辆崭新的玩具车。(张士煜)

点评 张士煜的这个片段也是写母爱,写“理智与情感”纠缠的母爱,而且同样抓住了母亲的矛盾心理来刻画。不足之处在于“很像”,没有与原作拉开距离。

片段二

摹拟指数:★★★

老爸很了解我,正如我很了解他。我的很多习惯都随老爸,比如说吃菜吧,他爱吃的,我也几乎都爱吃。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吃苋菜,紫红的汤汁儿,红里透绿的菜叶儿,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我们一家都喜欢吃,往往苋菜一上桌,所有的筷子就几乎同时伸了过来。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吃菜叶,不爱吃菜茎。老爸也是。有一次,一阵瓜分之后,盘子里只剩下一点点苋菜了。老爸刚伸出筷子夹了去,突然看到了我可怜巴巴的眼神,于是,他的筷子顿在了半空。晃了几晃后,他把那点苋菜夹回盘子里,只挑了一根长茎短叶的“意思了下”。(朱亚诺)

点评 该片段抓住老爸夹菜的瞬间,连用几个动词,细腻地刻画了人物。语言还可以再精练,素材的选取也可以再推敲。

片段三

摹拟指数:★★★

“亚鹏,快过来洗澡,妈妈洗好了。”

“好吧。不过为什么我总是第二个洗?明天我要第一个洗。”

“这有什么好争的?明天还是妈妈先洗,你第二个洗。”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洗!”

“怎么这么不听话?”

“为什么不让我第一个洗?你总要说个理由吧?”

“你这孩子……”

“妈妈先洗,浴室里就会暖和一些,这样你洗的时候,就能舒服一些。”爸爸在一旁插话了。

“可是,也暖和不了多少啊。”我虽然还嘴硬,但略微有些感动了。

“确实暖和不了多少,但一两度总有吧。暖和一点是一点。”妈妈好像在解释,又好像在自我安慰。

“暖和一点是一点”,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我咀嚼着妈妈的话,心里竟暖烘烘的。

(薛亚鹏)

点评 这个片段,主要借助语言描写来展开,层次感强,富有生活气息,三个人物的形象也比较鲜明。

片段四

摹拟指数:★★★★

每到假日,我就不吃早饭,暑假里就更不用说了。早上起床后,我就躺在沙发上懒洋洋地看电视,直到中午。

八月,暑热正盛,老爸休假在家。他休假的第一个早晨,就早早地起床为我张罗早饭。而我呢,起床后照例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剧,完全忘了老爸正在为我忙活。

“吃饭咯!”老爸从厨房里出来,一手端着一个碗,轻轻地走到茶几前,轻轻地将碗放下。一只碗里是蛋炒饭,蛋炒得白里透黄,椭圆形的饭粒上滚着金黄的豆油,饭粒间还夹着青青的葱叶、酱红的火腿。另一个碗里是豆浆,乳白乳白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老爸一手叉着腰,一手忙着擦汗。油烟呛得他满脸通红。

我瞅了瞅饭,撇了撇嘴,继续看电视。老爸问:“怎么不吃?”我不吭声。他似乎有点上火:“快吃!我自己都没吃,就给你做!”我皱皱眉,满心不耐烦,依旧沉默。老爸彻底被我激怒了,走过去关掉了电视,又拔掉了插头,严厉地对我说:“你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快吃!不吃早饭,落下胃病,后悔就晚了!”

我恍然想到:老爸就是因为年轻时经常不吃早饭,才落下的慢性胃病,他是不想我也……

(孙欣)

篇5:教育扶贫典型材料

【篇一】

xx 市教育局始终把教育 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重点抓,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根本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扶贫活动,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和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为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贫宣传活动全面铺开 为了营造教育扶贫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的队伍中来,我局将宣传活动全面铺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讲教育扶贫政策、推介我市教育扶贫成效、分享受助学生成长故事等。各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活动、大队活动、主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熟知扶贫政策,了解我市扶贫助学典型事例,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将教育扶贫素材编排成小品、情景剧、朗诵等在学校、乡镇的舞台上进行表演,让大家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加深对教育扶贫的认识。我市金石镇的教师学生们自编自演“教育扶贫顺口溜”,以快板的形式在“乡村大舞台”等活动中表演,得到群众的好评与推广。我市各校积极开展“校园扶贫”专题广播节目,向老师、学生介绍我市最新扶贫动态,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及申请困难助学补助流程等内容,分享困难学生受助后的感受与心得,同时播出鼓励贫困学生战胜困难的励志诗、文,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点燃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帮扶走访活动深入亲民

我局持续开展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走访活动。各学校给每一名困难学生都 安排了一位教师对其进行帮扶,帮扶责任教师每月对自己的帮扶学生上门走访或是与学谈心一次。教师们利用下午放学后的休息时间或是双休日,结伴对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

教师与家长亲切交谈、开心合影,了解家庭困难情况,鼓励他们正视困难,依靠勤劳的双手改善生活条件。辅导学生做好家庭作业,教育他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好本领,将来一定能走上致富之路。

老师们在走访中向困难学生家长及周围群众进行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发放宣传单,让群众熟知教育扶贫政策。帮扶走访活动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教师们的举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扶贫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募捐助学活动帮困暖心 为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学子,充分利用 2019 年“扶贫日”积极开展募捐助学活动。在全市发出倡议,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贫困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扶贫日”到来之际,全市各学校(幼儿园)在不同的地点开展着同一主题——“爱心点燃希望,助学传递温暖”的募捐助学活动。各单位募捐现场非常正式、隆重,教师们纷纷慷慨解囊,带头捐款。学生们也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出来帮助困难学生。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捐赠资金,公平公正的捐赠给了本校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本次“扶贫日”募捐活动,全市共筹得善款 42.8 万元,共资助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 2119人。xx 教育人不断探索扶贫新举措,用自己的爱心、真心、痴心做好做实教育脱

贫攻坚工作,在奔小康的路上奉献着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在付出的同时,收获着贫困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人民群众满满的信赖这一串串的幸福。

【篇二】

一年来,xx 县教育和体育局坚持把学生资助和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通过抓责任、建机制、抓执行等办法,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助推教育脱贫工作。

——抓合力,推动责任落实 针对资助和控辍保学工作,以抓合力促落实,以责任促成效,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组长,扶贫办、教体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为成员的教育脱贫的工作领导小组,教体局成立了以学生资助中心和基础教育股牵头的工作小组,各校相应成立资助机构和学籍管理机构,职责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设立了专门办公室,明确了专抓人,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层面。

——抓机制,完善保障制度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教育脱贫工作长效机制和运行机制,制定了《xx县教育脱贫方案》,在资助工作中,建立了“奖、贷、助、免、补”的扶贫助学体系和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就业的系列教育帮扶机制,建立了双线保障机制,即“县教体局→学校→班级→教师”“县扶贫办、民政和残联→镇扶贫办→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保障机制,确保资助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控辍保学中,制定了《xx 县大班额化解方案》《xx 县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方案》和《xx 县控辍保学方案》,建立了联控联保机制,对辍学情况实施动态监测、专项督办,严格落实省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

——抓执行,强化工作实效 坚持实字为先、效字以求,建立定期研究资助工作和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多次召开相关专门会议,对其工作进行研究和调度。在资助工作中,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个学段全覆盖、公民办学校(园)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做到了入学前不愁、入学时不愁、入学后不愁,有序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实现应助尽助,在 xx 州率先实施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扶贫资助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县减免和发放资助资金共计 1337 余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2.1万余人次。在控辍保学上,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六长”与“三帮一”责任制,围绕“一个不少”的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其纳入中小学校工作考核体系,先后 3 次组织全县千余名教师进村入户开展控辍保学大走访活动,并通过“三帮一”和“送教上门”活动,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目前,开展“三帮一”劝学活动 138 人次,完成送教上门 177 人次,全县没有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辍学。

——抓督查,规范整改落实 对资助和控辍保学工作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利剑”高悬,实行“月调度、季通报”量化问责制度,坚持失责必查、失位必究,在上半年,开展了两项工作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要求学校围绕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保障病残适龄未成年人享受教育权利、贫困生精准资助、贫困生资助全覆盖工作的四个方面,认真剖析,寻找差距,举一反三。局领导先后 10 余次带资助中心和基教股沉入一线,查阅数据、现场摸排,对于出现的问题学校,提出严厉批评,摆查出来的 1046

条信息,目前逐一销号清零,全部整改到位,教育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得到彻底整治。

【篇三】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州作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深刻领悟习总书记有关教育扶贫的论述,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16 方针,切实履行教育扶贫责任,不断完善教育扶贫措施,突出抓好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效显著。国家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教育精准扶贫的“xx 路径”》为题对我州教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了报道推介。现将我州 2014 年以来的教育扶贫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落实政治责任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xx 州委高度重视教育,勇于担当政治责任,办教育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深知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一)强化了思想政治领导。xx 州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全州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自觉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7年 xx 州委成立了教育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州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理顺了中小学校党建管理体制。加强了党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行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员校长同时担任党组织书记基本

调整到位。大力推进中小学党支部“五化”建设,广泛开展教师党员培训和党性教育活动,夯实党组织基层基础。加强学校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党联系师生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全员扶贫大格局。

(二)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近年来,我州着力优化育人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突出教育评价导向改革,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教书育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标准。2017 年以来,我州在全州中小学深入开展“四育两进”(感恩教育、扶贫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进校园、进家庭)、“小手拉大手、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三)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形成共识。我州将教育发展脱贫工程列入全州精准脱贫“十项工程”的第五大工程。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意见》《xx 自治州教育发展脱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教育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州人民政府成立了教育发展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精准、细致、详实的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细则,强化了对基层的指导服务,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各县市区按照“州里统揽、县市主体、乡镇配合、部门联村、干部结对、责任到人”的要求,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形成合力。二是加大投入。落实教育投入的政府主

体责任,切实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要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整合各方面资金打捆使用,并在规划、审批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优化教育经费分配机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牢牢把握 xx 州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 xx 州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xx 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优势,把西部开发政策、武陵山片区政策、民族政策、省政府对 xx 专项资金切块政策、精准扶贫政策等争取到位、用好用足。三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我州把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作为教师培养和引进的主渠道。从 2006 年起,开始实施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州级计划。州本级财政每年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经费达 1200 万元。2014 年以来,全州州本级定向培养教师 1995 人。其中,农村小学教师 999 人、幼儿园教师 756 人、初中教师 240人。

二、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惠民政策 (一)资助政策执行因地制宜。《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州发〔2016〕1 号)明确提出,从 2016 年起,在全州范围内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实行 15 年免费教育:按每人每年 1500 元标准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按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特色实验高中每人每年 2000 元、一般普通高中每人每年 1600 元标准免除高中学杂费;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城乡低保户子女按学前、小学、中学、中职学段每生每年分别给予不低于 1000 元、1500 元、2000 元、2500 元的生活补助;对所有考取本科、专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分别一次性资助 5000元、3000 元以上。xx 县率先落实了学生资助全覆盖政策,xx 县将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对象扩展至所有农村学生,龙山县、凤凰县提高了贫困大学生资助标准,保

靖县对提前脱贫户子女提高资助标准。泸溪县潭溪镇大陂流村 4 组向建民的爷爷由衷感慨:儿子早逝,媳妇外嫁,三孙儿全由我一个人抚养。不要说读好书,就是能吃饱饭都困难。好在现在国家政策好,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三孙儿都能享受免学费和生活补助,解决了我家天大的困难。2014 年以来,全州共发放资助全覆盖资金14亿余元,其中,2018年全州发放各类贫困学生资助资金4.68万元,惠及 18.46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 14.62 万人。

(二)营养改善计划深入推进。我州 7 县为国家试点县,吉首市为地方试点县,中央财政给予 50%的资金支持(吉首市列为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县,中央财政、省财政分别给予 50%的资金支持)。我州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各级各类学校1034 所,受益学生 177358 名,每人每天(全年按 200 天计算)享受 4 元生活补助。2013 年实事助学基金会课间营养餐项目(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份点心”的课间营养餐)在我州吉首市丹青中学等 5 所学校启动,得到了 xx 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并予以推广。全州 8 县市共 20 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实施间营养餐,惠及 7035 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户子女 3110 名。2018 年 10 月,全国实事助学基金会课间营养餐项目推进会在我州召开,湖北、福建等 200 余人来我州现场观摩。

(三)乡村教师待遇切实提高。州委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对农村基层教育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实施意见》(州发〔2014〕3 号),明确设立农村教师人才津贴,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增设“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具有初级以上职称(含初级)的在编在岗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期间,按学校设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县城关镇)三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 700 元、500 元、300 元人才津贴。各县市在此基础上自筹资金提高边远农

村教师津贴,全州所有边远山区教学点人才津贴均达到 1200 元/人/月。同时,所有乡村教师均按月享受 100 至 500 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

三、坚持对标对表,落实工作机制 (一)控辍保学坚持“六个到位”,确保“一个不失”。

一是学籍核对到位。州内在校就读学生都必须有学籍,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后半个月内都要核对学籍,确保无一遗漏。二是数据比对到位。每月与民政、残联、扶贫办等部门联系进行一次数据比对,主要对未入学和未享受资助的疑似对象进行再次核对。同时,充分利用我省研发的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做到不漏一人。三是“三帮一”劝返到位。督促县市落实“双线三级”和“六长”(县市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保学控辍责任制。对于未能如期上学的学生实行(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的)“三帮一”劝返复学,有台账、有记载,做到全覆盖。四是“送教上门”到位。采取特殊学校就读、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儿童福利(康复)机构特教班就读等方式要求入校就读;对于有一定学习能力而又未能入校就读的 284 名残疾儿童采取“送教上门”,让其接受教育。全州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 94.93%。五是控辍情况报告到位。每期开学后半个月内,各乡镇都须听取辖区内中小学校长的入学情况报告,全面知晓控辍保学情况,共同研究制订“三帮一”劝返措施。六是依法督导到位。对劝返无效,无正当理由不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建档立卡户,由学校报告当地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采取批评教育、暂缓扶贫优惠政策,或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入学(复学)等措施,督促家长履行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

泸溪县就有2名贫困生辍学后又返校就读。如该县兴隆场镇岩坡村的向某某,就读于泸溪三中初三年级,因上网成瘾厌学而辍学一个学期,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劝学未果,最后该县兴隆场镇政府下函准备起诉家长时,该生于去年 11 月又返校就读。

(二)贫困生资助做到“四个明白”,确保“一个不漏”。一是底子明白。与扶贫、残联、民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开展相关信息的对比工作,认真清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低保户家庭学生和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信息,建立困难学生数据库及“一共享两清理三比对”的资助信息标准化管理流程,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做到资助底子明明白白。二是政策明白。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政策,实行贫困生 15 年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及贫困大学生资助,实现“助前”、“助后”公开、公示,确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程序明白。我州改进贫困学生认定、资助程序,将由原来以学生申请为主的“自下而上”方式改进为“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线上比对,线下核实”,学生无需申请就能享受资助。首先县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扶贫、民政、残联部门获取全县市贫困学生名单,下发至各学校;各学校将其与本校学籍信息比对后形成拟受助名单;然后拟受助对象填写家庭基本情况信息表,各学校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后形成最终拟受助学生名单。县财政根据受助学生名册将资助资金发放于学生家庭惠民卡。四是群众明白。首先统一制作展板,张贴、悬挂在学校、乡镇、县城的醒目处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其次上好“两课”、发放“两封信”、制作“两张卡”强化宣传。“两课”即开学时给学生上一节资助政策宣传课,毕业时为学生上一节下学段资助政策宣传课;“两封信”即下发《致初、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的一封信》;“两卡”即向建档立卡学生和家长发放“xx 州建档立卡

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受助情况明白卡”。政策“明白卡”随新生入学通知书发放。待资金发放后,学校将发放名单导入程序,即可批量打印全校学生受助情况明白卡,让家长一目了然。

(三)东西部教育协作坚持“三个常态化”,确保帮扶到位。一是教师互派常态化。2018 年共开展 26 次互访活动。州本级选派了 58 名优秀农村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赴 xx 开展为期 1 周的学习培训。选派 6 名州直学校骨干教师赴济跟岗学习1 个月。xx 选派了 9 名市直学校骨干教师来我州支教指导 1 个月。另外,7个县区交流培训全面开展,赴济半月以上跟岗学习135 人,xx 来我州支教指导241 人。二是教研互通常态化。我州 172 所学校与 xx142 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59 名贫困学子到 xx 蓝翔技师学院免费就读,并每月享受 200 元生活费补贴。183 名 xx、凤凰籍学员参加了 xx 组织的挖掘机技术免费培训,一年后年薪达 10 万元,辐射带动建档立卡户 111 户 450 余人脱贫致富。三是学校互帮常态化。2018 年各类援建捐赠物资及资金 1000 余万元。其中,xx 省 xx 商会为我州捐赠 300 万元教学仪器。xx 市蓝翔技师学院与 xx 县职高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成立了 xx 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在揭牌仪式现场,xx 蓝翔技师学院捐赠了价值 210 万元的沃尔沃大型挖掘机 2 台。历城区将在 4 年内为保靖县(历城)职教中心项目投入 2400 万元。

四、坚持追梦精神,落实目标任务 (一)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办学水平明显提高。2018 年 1 月,州人民政府印发了《xx 自治州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实施“八大计划”、完善“六项机制”,全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一是立德树人成效明显。举办了全州中小学“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首届少年儿童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比赛等系列赛事活动。二是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在 2018 年全国高考中,全州应届生一本上线人数 1915 人,上线率14.93%,分别较上年增加 587 人、3.75 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人数 3665 人,上线率 28.58%,分别较上年增加 352 人、0.69 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4.2%,较上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84.58%,较上年提高1.95 个百分点。三是各类竞赛硕果累累。2018 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州选送的“区域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荣获二等奖。选送 6 件作品参加全省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比赛,均获奖。

(二)实施四大工程,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从 2015 年起,我州实施教育“四大工程”即城镇班额均衡化工程、农村学校标准化工程、城乡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三年来,教育“四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 44.72亿元,新建、改扩建城镇学校 68 所;维修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校舍实施面积 58.4万㎡,全面消除了农村学校 D 级危房,基本达到国家“20 条底线”要求,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建“名师工作室”100 个,招聘特岗教师 862名,引进部属高校免费师范生 74 名,评选州级学科带头人 100 名、县级学科带头人 260 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专任教师 25110 人,教师素质大幅提升;全州投资 6.12 亿元完成了中心完小以上学校的“三通工程”建设及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提前 4 年达到教育部等五部委提出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以信息化手段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xx 县磨老村教学点几十年来一直是 xx、xx 两省联合办学,是 xx 边城完小的一个教学延伸点。2015 年边城完小“1+2”网络共享课堂投入使用,在完小上音乐课,通过网络共享,磨老村、小寨村 2 个教学点师生均可同时分享。磨老村教学点负责人龙林刚坦言:2015

年前,我只能上好语文、数学课,不懂音乐,上不了音乐课。现在大变样了,通过网络共享课堂,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补齐了教学点的课程短板。像边城小学这样以“以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校”的网络共享课堂我州还有 26 个。《中国教育报》《xx 教育》等媒体专题报道,xx 省教育厅将 xx教育“四大工程”列为市州特色项目。

(三)抓实民生实事,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州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城乡学校建设深入推进。2018 年完成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 118 个,项目 774个;全力推进芙蓉学校建设项目,全州累计投入资金 3.03 亿元,开工建设校舍面积 8.14 万㎡;完成中小学“厕所革命”项目 158 座,全面实现“上好学”。二是学前教育“入园难”有效缓解。2018 年开工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 35 所,项目 72 个,全州累计投入资金 4174 万元,新建、维修改造园舍建筑面积 65058 ㎡,有效缓解“入园难”。三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新突破。组建了 xx 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共投入资金 18737 万元,建设校舍 34960 ㎡。2018年推行了农技特岗生招生,州内 284 名农技特岗生进入 xx 职院学习,毕业后直接进编,补充乡镇农村专业技术队伍,助力精准脱贫。四是“上学挤”有效破解。各县市区整合校内外资源,采取校内扩班分流、租赁邻近场地分流、成建制向新建学校分流、联合城郊学校分流等措施,分类施策分流超员学生。全州投入 13.2亿元,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新增学位 3.41 万个,共消除 66 人以上超大班额班级 835 个,有效破解了“上学挤”。五是教育行业不正之风整治深入人心。针对部分教师师德师风滑坡现象,抽样考核评估学校 94 所,教师 470名,下发考核评估通报 2 期,向县市交办问题 180 余条,共查处师德师风和“四

风”问题 36 件,处理 36 人。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共组织召开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会议 49 次,摸排校外培训机构 632 家,下发停办通知书 14 份,自动停办 35 家,完成整改 91 家。六是“千名教师下村支教活动”惠及贫困村。全州共 719 名城镇公办教师下村支教,其中在教学点支教 323 人,特别是 99 名公办教师深入深度贫困村教学点支教,实现了我州 49 个深度贫困乡镇 101 个深度贫困村 102 个村教学点公办教师执教的全覆盖,3273 名边远山区贫困学子直接受益。

【篇四】

xx 是 xx 革命根据地 6 个核心县之一,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属于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范围。全县 90%的面积是山区,大多数贫困学生居所偏僻零散,且多为留守儿童,给教育扶贫的政策宣传和精准施策增加了很大难度。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该县教育系统紧扣 “一提高两降低”目标,出实招、下实功。2017 年开始,该县持续开展“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发动全县 1100 名教师,进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核准贫困学生信息,落实教育各项资助,实施结对帮扶和控辍保学,总体上实现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无遗漏,没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讲实策”,宣讲资助政策 该县水西村贫困户 xx 老人一拿到明白卡,就插上老花镜认真地看起来,“没想到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都七十多岁的人,还没见过国家这么关心贫困家庭。”就读于霞阳中学的肖慧敏,因毛细血管瘤致左腿残疾,父亲肖友林也因残疾而许多重农活都不能干,母亲一人挑着家的重担。看过 “明白卡”,细想着自己一家享受的资助,肖友林夫妇便逢人就讲:“要不是是国家政策好,像我们家这情况,慧敏肯定读不了书。”为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该县结合大走访活动,先后印制 21000 份《教育扶贫惠民政策明白卡》分发到每位学生及家长手中;印制 200 张《xx 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张贴画,广泛张贴在各乡镇圩场、村组、学校及幼儿园;印制 7000 份《教育脱贫政策主要内容》宣传单,分发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户资料袋中。走访教师透彻宣讲各学段扶贫资助的政策、项目、标准和生源地信用贷款政策等,广大家长纷纷感慨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好。

教师深入贫困户宣传讲解教育扶贫政策 “访真贫”,精准帮扶对象 xx 县“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实施地毯式逐户上门摸排。走访教师与走访对象深入交流,核准走访对象家庭成员信息,认真填写帮扶手册,对帮扶对象的问题、想法、建议等进行详细记录,全面摸清从学前到大学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孤残学生、贫困残疾人子女、离异家庭子女、遭遇突发重大疾病或自然灾害家庭子女等基本信息,核准其就学和享受资助情况,实现了精准识别 “一个不少”。为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对象,走访教师都无私无畏、艰辛付出,足迹遍布全县 120 个行政村落,很多还远涉县外。有身怀六甲并伴有妊娠低血压,但依然坚持大走访的校领导;有不惧偏远闭塞,三天徒步走访六户建档

立卡家庭的柔弱女子;有发现帮扶户电话停机了,就主动为他充值的热血小伙;有牺牲闲暇时间,连续深入三个村落核查并准确汇总出清查表格的资助专干;有假期已回家,接到走访任务又千里迢迢赶回学校参加走访的外县籍教师 ……吃闭门羹了,热脸贴上冷屁股了,脚磨破了,声音嘶哑了,但老师们没有怨言,没有敷衍,坚持耐心走访、热心帮扶,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随着大走访的一次次深入,该县教育扶贫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夯实。

一是完善了一套信息台账。根据动态管理要求,完成了比对和识别,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台账,确保了工作有底有数。二是完善了一套汇总表。分学段、分项目对各类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汇总,确保了基础数据准确。

三是完善了一套政策落实明细表。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了具体到享受资助的项目、时间和资助发放银行卡号的明细表,确保基础资料和档案规范完善。2019 年春季,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3569 人。

教师一对一走访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 “帮真困”,落实各项资助 该县“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还紧紧围绕“应助尽助”的宗旨,核准和落实 “助、免、奖、贷、补”政策,确保精准资助“一个不漏”。一是落实政策性资助。2013 年以来,全县共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47407 人次享受政策性资助4151.3 万元,保障了政策性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不断提高了政策性资助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覆盖面。

二是落实免费政策。免费政策共 458182 人次 9454.24 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各项免费政策全覆盖。三是大力争取社会资助。落实“同心工程”“雨露计划”,推动“炎帝生物”“泛海助学”等社会公益项目落地,不断提高社会公益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惠及面。2013 年以来,共争取各项社会公益项目资助 1564.71 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9713人次。

四是落实奖、贷、补政策。奖,就是落实好高中阶段奖学金政策。贷,就是大力实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补,就是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寄宿生生活补助和非寄宿生补助。

大走访教师人手一册的《教育扶贫结对手册》 “出实招”,有效控辍保学 xx 县“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 ”坚持出实招,有效控辍保学。该县通过大走访,进一步精准学生基本信息及学籍异动情况,推进控辍保学责任和“三帮一”劝返工作的落实,实施“一对一”帮学、留守儿童关爱和送教上门等行动,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的入园、入学保障。2013-2018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64.32%、67.14%、67.79%、80.27%、88.17%和 89%;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均为 100%,巩固率分别达到99.2%、98.9%、99.3%、99.1%、99.2%和 99%;全县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 97.4%、99.2%、100%、100%、98.7%,全县没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一是落实联动控辍。通过大走访,全面落实乡镇、村组和学校控辍保学“双线”主体责任,逐一落实适龄儿童入学问题。二是落实管理控辍。通过大走访,精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信息,核准转入、转出、休学、复学、辍学等相关信息,全面掌握义务教育对象的就学动向和受教育情况。

三是落实重点控辍。通过大走访,落实“三帮一”劝返,实施“一对一”帮学、送教上门和情感关爱。走访中,重点关注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子女,按照 “零拒绝全覆盖”要求,落实关爱服务行动。该县教师为重度残疾孩子建立送教上门流动教室,在孩子家里设立固定黑板和教具,制定 “一人一案”“一人一策”差异化方案,为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教会他们简单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对行动不便的孩子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培养基本生活能力。其中,有位 14 岁的重度智残女孩小艳红,对例假都不知所措,弄脏裤子被褥,都要奶奶来处理。奶奶急得直哭:“要是我这把老骨头死了,这孩子怎么过?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安排女生辅导老师实施结对帮扶,教她怎样使用卫生巾、怎样注意经期个人卫生等简单常识。两年来,小艳红改变了许多,开朗了许多。四是落实情感控辍。

针对留守儿童多的特点,该县印发《xx 县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大走访开展“代理父母”“爱心妈妈 ”“同伴互助”等结对关爱援助行动等,让留守儿童学得好、留得住。

“重扶志 ”,掐断贫困根子

受教育程度低是贫困的重要原因,摆脱贫困教育是根本。该县在“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中发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中,大多贫困学生读完初中就步入社会。为此,每学期一次以上的 “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中,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进行集中走访慰问,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细心询问家长目前最主要的困难和需求,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用心用智用力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学生和家长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志扶智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比如,每位教师结对帮扶 1 到 2 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切实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每次单元测验后,结对老师必对帮扶孩子进行谈心,引导贫困学生明确 “贫困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志气。现在家穷,不是你们的错。等你们自己当家了,家里还穷,就是你的错”......不断增强贫困学生立志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

流动教室▪结对教师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下实功”,确保活动实效 为确保“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实效,提升精准资助和帮扶质量,该县制定了《xx 县教育局“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方案》,按照“四到位”要求,发动全县千余名教师深入 120 个村开展大走访活动。一是领导到位,全员参与。教育局把大走访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核重点,自教育局到各学校均成立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以党员教师为骨干,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家庭状况,宣讲资助政策,落实精准资助、控辍保学和结对帮学。

二是措施到位,全面覆盖。按照定点入户、定人结对、定时帮扶的原则,各学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式走访帮扶网络。做到村组社区全覆盖、住户家庭全覆盖、适龄学生全覆盖。走访中,突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及孤残子女等进行重点帮扶。

三是责任到位,全面排查。由学生资助中心牵头,按照问题导向、突出困难、全面排查的思路,重点关注漏补、错补对象,要求和指导各学校对大走访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建档和汇总,确保全面排查一个不漏。

四是督促到位,全面保障。教育局结合大走访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成立专项督办小组,对大走访活动落实进行专项督办和通报,保证了活动成效。

xx 县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开创了家校真情联动、贫困生应扶尽扶的大好局面,推动了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落地、落细、落实,发挥了扶贫扶志助成长的重要作用。

【篇五】

“感谢爱心人士的资助,以后我不要为生活费发愁了”,10 月 11 日,xx 县贫困学生 xx 高兴地说。xx 今年读大二,自幼没有父母,跟随年迈多病的爷爷生活,家庭特别贫困,xx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把她列为爱心资助对象,联系惠州xx 同乡会每年资助她 1 万元生活费,帮助她完成学业。近年来,xx 省 xx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助力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不断完善资助体系,严把资助政策,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目标。

健全机构,资助工作常态化。xx 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为资助中心共配足了 6 名工作人员,办公场地宽敞,设备齐全,资助宣传、系统管理、档

案管理、大学生源地贷款、高中、职中、幼儿入园补助的发放均有专人负责。县委县政府领导和该局班子成员利用各种机会,为贫困学生寻求资助方。局党委把资助工作纳入下属单位年终双文明目标考核范畴,不定期召开班子会议专门研究决策学生资助工作重点、难点。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总结上年资助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培训资助业务。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均设有资助专干,xx 一中、xx 二中、七江、高平、山界等中心学校专门建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全县上下形成了“贫困学生有人爱、助学工作有人抓、助学活动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迈上了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强化宣传,资助工作阳光化。资助中心通过会议、文件、宣传专栏、QQ 群、校园广播、班会等渠道,把国家资助政策、社会助学信息及时贯彻到学校、班级,及时在各学校张贴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公布资助标准、工作流程、受助名单等。同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助学活动,积极报道捐资助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激发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慈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大力弘扬社会助学之风。2017 年来共公开举行各级各类助学金发放仪式 21 次,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xx 日报、xx 学生资助、科教新报、xx 工人报、xx 教育杂志、xx 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学生资助新闻稿件 100 余篇,产生了良好的爱心效应、诚信效应。

严格把关,资助工作精准化。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xx县制定了《xx 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明确认定原则和认定标准,通过本人申请、准确摸底,公示评审、逐级申报,及时打卡发放,使各项助学资金真正落实到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身上。为确保资金安全,资助中心在各学校专门设立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资助中心会同财政、监察部门定期深入各学校

明察暗访,核实贫困学生人数,督促学校及时打卡发放助学金,严防虚报贫困学生人数,杜绝截留、挪用助学金等违规现象。全县学生资助档案按分类整理成册,有据可查。国家助学资金一分不少都及时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投诉率为零。

热情服务,资助工作人性化。xx 县资助中心坚持应贷尽贷原则,近三年来共为 6500 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资料输入差错率为零,到期还款率达 100%。该县按照省、市的助学贷款宣传要求,制作了 KD 展板、贷款公告、宣传横幅,落实到每个高中、职中和乡镇,另外还专门建立了助学贷款 QQ 群,在群里发布相关信息,跟踪贷款学生思想动态。办理贷款期间,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中午都没有回家,在办公室吃盒饭,为学生和家长节省时间。一边办理贷款手续一边开展诚信教育,贷款学生绝大多数都能按时或提前还清贷款。对确实暂时有困难的个别毕业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摸底后,就先帮学生垫付。

爱心助学,资助工作社会化。资助中心在做好国家助学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联富商、找老乡”等形式,主动为贫困学生牵线搭桥,争取社会爱心机构、爱心人士的资助。先后联合“海臣教育基金会”、“惠州老乡会”、xx 农商银行等爱心机构及社会爱心人士结成爱心联盟,采取“网上助学”、“结对助学”、“春蕾爱心班”、“贫困留守孩子班”等新型社会救助形式,为贫困学子点亮求学路。2017 年来,资助中心组织和指导社会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共捐赠钱物近2200 万元,惠及家庭贫困中小学生 15000 余人次。资助中心还通过捐赠仪式、见面会、QQ 群、书信等形式,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爱心人士对贫困学子不仅在经济上予以帮扶,而且在生活、学习、情感上也给予关爱,面对面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灵活多样的社会爱心

助学方式不仅改变了贫困学生的经济状况,更强大了他们的精神、智力和内心。目前,每个月都有爱心人士来 xx 资助中心联系资助事宜,社会爱心资助活动在xx 县已蔚然成风。

【篇六】

当 xx 因为家境贫困无法提供任何证明来为儿子 xx 申请教育补助而伤心叹气时,同兴路小学扶贫专干兼二年级班主任刘香情经过走访,发现学生 xx 一家 4口挤在不到 40平米的老旧房子里,2018 年一个冬天到现在,还是只有一件旧的羽绒衣穿在身上,母亲 xx45 岁,身体羸弱多病,父亲因早年过度劳累落下一身病,暂做保安养家糊口。刘老师与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董丽华和 xx 区扶贫办汇报情况,为 xx 争取到了 500 元的教育补助,同时,同兴路小学校长宁忠燕在春节前送去价值 500 元的米油,帮助他们过上一个好年。

这,只是 xx 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扶贫一线所做的众多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 年以来,在局长谢炜同志的领导和安排下,xx 区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户 100%资助,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 100%入学,确保不会因贫而辍学失学。2018 年 xx 区教育扶贫在义务教育阶段发放了贫困生生活补助金 73.75 万元,惠及幼儿入园补助 51.48 万元,发放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 238 万元。xx 区教育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为准则,将脱贫攻坚同教育扶志、扶智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措施和教育脱贫行动计划,着力从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等工作入手,不断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

效实施教育扶贫工作,把握教育脉动,夯实扶贫底线,谱写了一曲曲教育扶贫、一心为学的动人赞歌。

2018 年以来,xx 小学制定了《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教育扶贫工作逐步规范化;同时,学校扶贫主任唐俊玲组织教育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开展全体教师和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贫困生的科任老师每个月做学困帮扶,扶贫必扶智,各班班主任每个月做心理帮扶,帮助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为做到精准识别,不漏下一个教育扶贫对象。2018 年 9 月,学校 19 名教师走进贫困生家中,调查具体情况,扶贫专干刘香情认真核对信息材料,为精准识别教育扶贫对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 年春季,春雨下了足足 2 个月,去贫困生家中的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路面泥泞不堪,车子根本不能通过,教师们徒步入户,有时候一走就要走上差不多 1 个小时。有些学生家长期盼老师走访,会问:“老师,我早就在家里等着盼着呢!下这么大雨,辛苦你们还来关心我们!” 该校贫困儿童林欣竹的父亲患上胃癌,母亲患有肺结核。面黄肌瘦的她品学兼优,2018 年秋季获得 xx 区短跑二等奖,获得 xx 市“阅读之星”二等奖,在班上也是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得特别多的荣誉。家里墙上的奖状满满,为母亲蜡黄的皮肤增加了一丝血色。这样的学生让老师很是心疼又很心酸,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却异常乖巧懂事,学习从不让父母操心,生活中不仅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父母。

经过走访发现,学校 21 名贫困生或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有胃癌、肝癌、肺结核、尿毒症、糖尿病等,有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身体残疾等。面容娇美的陈康舒品学兼优,她父亲陈记强势以为残疾军人,因公致残七级,已经 51 岁,还在打临工挣钱,为女儿的未来着想,他说,活着就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学校在教育扶贫上,全体教师为贫困生做学困帮扶和心理帮扶,塑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送上价值 500 元的爱心温暖包,里面有羽绒服、帽子、手套、文具等,在寒冷的冬天送去太阳般的温暖;为特困生送去价值 500元的米和油,在快乐的春节送去春天般的温暖…… 全国扶贫攻坚战开展得热火 xx,教育扶贫要求教师加入队伍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导致一部分教师身心俱疲,疲于奔波。但在全校教师真正走近学生、走入学生家中后发现,教育扶贫不仅仅在三尺讲台上,还要走进学生心中,了解他们,拥抱他们,关心他们,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篇6:教育扶贫典型材料

“xx这次高考考了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xx县xx镇长江村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这个贫困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近日,面对xx县纪委监委教育扶贫专项督查组的来访,xx详细介绍了近几年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情况。这是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以有力监督助推教育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智。xx县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县之一,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三个重点,梳理确定了包含送教上门、“雨露计划”等在内的5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内容,并按照监督清单内容,抽调精干人员6名,组成3个专项监督检查“小分队”,紧盯教育扶贫项目执行落实、扶贫资助精准发放等环节,重点检查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子女资助“不错不漏”。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今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下,共发现全县教育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各类教育助学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金按时发放1237.6万元,受助学生19391人次,受惠建档立卡学生13769人次。“我们将严格对照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聚焦教育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做到监督一项、落实一项、巩固一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篇二】

投入9890.39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136.45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招聘169名教师充实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新干县2018年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活写照。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落实资助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成效,得到国家媒体高度关注,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分别作了报道。

改善条件,让乡村学校“美起来”

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靓丽的塑胶操场、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这些过去城里学校才有的“高大上”教育教学设施,如今也被“搬”该县乡村学校里。

去年以来,该县打出大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大手笔城区扩容增位、“大数据”提升教育水平“组合拳”,共投入校建资金8734.39万元。改造了xx等12所农村薄弱学校;

新建的三湖镇中心小学、xx乡中心小学2所学校于去年秋季交付使用;

完成了xx中心幼儿园、xx乡中心幼儿园所有校建工程,圆满地实现了“一乡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该县积极化解大班额“瓶颈”,大手笔实施城区扩容增位工程,新建的华城门小学于去年秋季顺利开学,新干中学、职业中专、新干三中、新干三中二部、金川小学、城北小学等6所学校正在扩建当中,并启动了城东学校、洋峰学校新校建设基础工程。与此同时,该县“大数据”提升教学应用水平,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去年以来,共投入1156万元为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班班通”、计算机、实验教学仪器、音体美卫器材等教学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优化结构,让教师队伍“强起来”

“学校办学条件变好了,跟城里没有什么区别,近年来还调进了许多年轻的优秀教师,我把孩子从外地转回来上学,非常放心。”今年春季开学时,看到崭新的xx乡中心小学,该乡xx村徐大爷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该县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三定向”培养、三支一扶、高学历人才自主招聘、新干籍在外教师选调、特岗计划等措施,共补充教师219名,其中169名新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为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升农村学校育人质量,该县加强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农村小学教师走教制度,坚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三笔字”基本功训练、聆听名家讲座、开展读书活动、培养教学新秀、锻造名师队伍、专业知识测试、“百校千课”竞赛、校本教研探讨、城区跟班学习、培训学习交流“十一”工程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精准资助,让贫困学生“乐起来”

精准助学,兜住底线,不落下一个贫困学生,是教育扶贫的保障。该县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核实贫困学生信息,健全贫困学生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构建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和管理机制。去年以来,该县共发放各类助学资金2136.45万元,惠11479名贫困学生,其中:发放普惠性幼儿助学金38.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补助金665.86万元、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280.9万元、新考取大学贫困生助学金94.5万元、中职学校贫困生补助金18.3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生免除学费19.57万元,为中职学校贫困生免除学费62.47万元,提供新考取大学贫困生路费1.55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54.7万元。

此外,该县巧打“老区牌”、“家乡牌”、“校友牌”,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捐资助学,通过开展“圆梦助学”、“科瑞助学”、“关爱助学”、“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共为各类贫困学生捐款55.6万元,形成了政府与社会互补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使贫困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教育阳光雨露。

【篇三】

老师跋山涉水来到贫困学生家里,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宣讲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学生家长听了身心舒畅通透,脸上乐开了花……近日,笔者来到衙前中心小学看到该校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自备矿泉水和干粮翻山越岭,走访贫困学生了解其家庭详情,而这样的画面在xx县各乡镇学校已成为常态。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xxxx县教育扶贫工作正在行动。

制定大方案确保“四个一”

“有了这方案,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xx二中党员教师郭明生说,该县印发了《教育扶贫攻坚大排查大走访大数据大宣传大帮扶大巡查活动方案》,在方案中详细解说了教育扶贫的具体做法,对他们基层教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要把教育扶贫作为头等民生工程来抓。”该县教体局长xx介绍,教育扶贫工作必须做到“四个一”,即:一个不漏(资助不漏一人),一人不辍(没有一人辍学),一分不少(资助足额到位),一户不缺(政策家喻户晓),确保教育扶贫的精准性。

该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筑牢工作基础,集中力量狠抓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促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有序推进全县教育扶贫攻坚战。

抓数据精准促宣传到位

坐落在歌曲《十送红军》唱的“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的五斗江中学校长李泳华介绍,一定要有一套精准的数据,这是进行教育扶贫的基础。为营造浓厚的教育扶贫宣传氛围,他们学校还制作了横幅、宣传牌等。

该县通过“大排查”“大走访”建立学校教育扶贫“大数据”。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完善辖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就学情况花名册及统计表,要统计好“在本乡镇(片)就读”等情况花名册,并制成表格,在填写表格中有分工和合作,最后落实每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教师,建立各校教育扶贫工作责任一览表,并将电子稿和纸质稿上报教育扶贫办公室,以便建立全县教师教育扶贫信息库,责任教师必须如实填写责任一览表中信息,并张贴在贫困户家中。

同时,各校在校园内外悬挂宣传横幅和永久性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张贴xx贫困户奖补歌,同时在村委会醒目位置处装贴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发放宣传资料,向建档立卡户发放《xx县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单、《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扶贫资助政策宣传年画、填写并张贴《xx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联系卡》;

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

校长、班主任,老师通过手机短信、学校班级微信群、qq群等每周将中央、省、市、县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及时上传下达;

各中小学利用会议、广播、班会、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强大气场。

孩子盼读书,政府来资助

“本来我以为再也跟大学无缘了,心中无比绝望……”家住xx乡贫困学生xx说,他高考以576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因意外造成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爷爷中风偏瘫五六年,对上大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当政府、学校知道她家的情况后,圆她大学梦,为她享受政府资助金8000元和入学路费1000元;

还联系xx县江南汽运公司资助她四年大学期间生活费(1200元/月),共57600元;

xx农商银行的5000元助学资金和助学贷款也已办妥。

“我的大学梦饱含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我一定会迎难而上,实现梦想,报效社会……”她眼里闪着泪花说道。

以教育为支点,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共享教育扶贫的雨露,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该县教体局长xx说,“我们会为每一个心怀梦想的贫困学子助力正能量。”

该县各乡镇(片)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大排查”工作后,了解到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乡(镇)、村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其扶贫部门建立联动排查机制,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进行“大排查”,教师深入“大走访”活动中,对辖区内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进一步核实。全面掌握本乡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和受资助情况。

目前,该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建立从学前到大学全程教育精准资助体系,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该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郭中华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以来共为3.04万人次在县内就读贫困生发放各类教育补助6042万元,2018全年面向98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309万元,针对3469人次县外就读未落实政策的贫困学生,落实各项资助345.38万元。确保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全覆盖,做到“一个不漏,一分不少”。

帮扶暖人心,为党得民心

“我非常满意,今天又有老师到我家来,我相信有这样的老师,xx的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xx县xx中学的xx是建档立卡贫困,她父亲李根发得知老师常到家里来,电话里激动地说,他长年在矿山打工,少有时间回家一趟,孩子在学校住校,学习和习惯怎么样,他都没时间去关心,全都靠老师教,因为住校,孩子每学年有1750元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现在,孩子更加懂事了,更自信了,学习也有了进步。他发自内心地说:“老师,您辛苦了!”

该县通过实行“大帮扶”活动,建立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机制,变“家长跑”为“教师跑”。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大帮扶”与“万师访万家”活动结合起来。送教上门工作,解决无行动能力的残疾学生上学难问题。开展好家长学生“互教”活动。用孩子的成长让家长尝到甜头、让家长看到盼头、让家长更有奔头,让孩子教育带动家长树立信心,主动寻求脱贫致富新出路,共同比干劲奔小康。

上一篇:辅导培训班招生宣传下一篇: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