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的缺点

2024-04-28

华德福教育的缺点(通用6篇)

篇1:华德福教育的缺点

华德福教育的环境观

一、华德福教育的简介

华德福教育的创办者是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1861-1925),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90多年的发展,如今华德福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非宗教的独立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课程设置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

二、华德福的环境教育理论

(一)有生命感觉的美和自然环境

鲁道夫·斯坦纳主张:的万物息息相关,校舍周围充分的自然空间,使得生活中的儿童能够观察和感受自身和大自然的变化节奏引导他们体悟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是天地万物之一这是华德福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华德福教育十分重视人的感官发展,“感官全然开放”的儿童所感知的一切皆组成其生命经验,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教育的方式对应人类的生长历程,应充分提供的体验与探索的机会,以其“在实作中培养责任感,在大自然中工作,以内化和谐与平静的感受。

华德福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告诉我们要亲近自然,把人类放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尊重自然,在教育手段上也是要多注意运用自然的素材,活动安排上更加的与自然和谐统一。

另外还主张成人尽量为儿童提供并呈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将美好的一切呈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的心灵上种下美好的种子。随着儿童心里和生命力量的增大,能够综合自己内心的美好发现自己的不美好,并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成人在儿童成长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

成人要帮助儿童适应这个世界,关心和保护儿童,儿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形成之前,会模范成人,所以成人在儿童生活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

成人还必须为儿童准备一个可以供儿童发展的环境和跟儿童生命状态相适应的生活节律,儿童的生活节律需要成人用心灵对儿童进行心灵感应或者说在人智学指导下所获得。

(三)讲究自然、感受与内心相协调的环境

华德福的一大特色是人和自然的协调融洽,学校强调物质环境和精神的平衡和谐强调给儿童创造一个美丽、快乐和健康的环境。华德福提供的环境更有生命的感觉,更温暖,更柔和,在秩序结构上不太以数学逻辑的标准作为要求,而以生活的逻辑作为标准。

可以看出华德福教育是从人的心灵发展出发,为儿童准备了一个身心合一的发展,注重儿童身体与内在器官的成长,注重儿童自然的吸收天地气息,使物质的身体充满自然的力量。[1]

三、目标与理念

(一)办学目标

以学校为纽带,使学校建设参与者、志愿者、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形成有着共同理念的生活文化社区,成为一个共同学习,开放交流、互相帮助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平台。

通过华德福教育,帮助成人和孩子的身心灵健康地和平衡地成长,在学习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心灵情感,不断地探索人生以提升人文精神,成为精神意义上独立和自由的人。

(二)办学理念

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教育是基于对人的天性及本质全面观察和认识基础上,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动。每个人都是精神、心灵和身体结合的整体,华德福教育遵循人类发展的天性和规律,通过独特的方法和渠道,在深入的体验和审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学生的生命和本质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以学生的意志、感觉和思考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帮助学生的身体,心灵和精神平衡和谐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道德感和责任感的独立思维的人。

四、教育思想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

(一)第一个成长阶段

是指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乳牙之前。这个阶段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主要用于建设、健全和平衡生理身体的发展,建造灵魂在地球上的载体,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成长极其迅速。

(二)第二个成长阶段

七岁到青春期。在这个阶段里(一年级至八年级),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主要活跃在感觉的发展。理性化教育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徒劳无功的。这时人的发展是处于动物性的发展阶段,出自于内心深处的感觉和欲望等类似于动物的星芒体支配着人的整体,呈现出人的动物性本质。他有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意志,并通过感觉来表达和体验心灵中细腻的感受。

(三)第三个成长阶段

青春期到二十一岁。此时,人的生命组织构成力活跃在思想意识的发展上,儿童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这个世界已不再如他想象和艺术塑造的那样完美了,而是真实的了。同时,他形成个人的判断力、独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增强,甚至会很固执。他执着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这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希望在这个关于他自己的世界中,由人的活动来彰显出其真实和合理性。[2]

五、教育方式

(一)学校(幼儿园)农园

每一所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都有一个有机农园,不同的学校,条件不一样,农园的大小也各不同。在学校农园里,学生在园艺老师的带领下亲耕亲作,体验人类在地球上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农园是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季节、气候、环境与生态的绝佳场所。

(二)农园教室

和普通教室一样的是都有黑板、桌椅,不一样的是农园教室里还有厨具和餐具。园艺老师带领学生在此将农园的收获料理了摆上餐桌。园艺课许多时间都在户外进行,天冷或下雨不能在户外干活时就会在农园教室里做一些室内的工作,磨香草盐、将香草装袋,并设计制作产品的标签及说明。在冬天的园艺课上,老师还会教学生用树枝、树叶、干花、松果等做些圣诞节的装饰品。养了蜜蜂的学校农园也会在冬天用蜂蜡做些蜡烛出来。许多农园教育里都有一个可生木柴火的烤炉,一边干活,一边烤上饼干或蛋糕,甚是温馨。

(三)课程设置

华德福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儿童发展的内在秩序,方向和智慧为依据。具体呈现出如下特色:

在学校教育的早期,儿童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手,心,脑整体参与的学习,学术学习不被提倡。华德福幼儿园尽管有大量的技能培养,但没有学术内容。小学一年级的学术要求也降到最低。一二年级的课程谨慎的引入文字,直到二,三年级才教孩子们阅读。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没有诸如主流学校的教科书。学生所拥有的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被填满的练习簿。练习簿纪录了学生的经验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从本质上说,是儿童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教科书。而更高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也只在于补充他们课程的学习。

在主流学校中一些经常被认为是虚饰的活动在华德福学校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比如:艺术,音乐和园艺等。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像华德福学校那样把艺术置于核心地位的教育体系。在学生年龄较小的年级,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导入的。甚至是

数学学科也经由舞蹈,绘画和运动等艺术样式进行教学。比起枯燥的讲演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儿童对这类教学法能够做出积极的响应。

在小学(1-8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一个与自己共处的班主任。他们致力于创造真实,富有爱心的学习环境,运用艺术和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废除竞争性的测验和评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3]

五、教育准则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不可剥夺的价值与尊严,功名利禄之类的标准,绝非人之追求所在,在相间于生与死的时间之河上,人要做的是开拓自己生命的意义,达成完善的自我。当一个人懂得自己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他也就会尊重他人,尊重自身所在的世界,懂得感恩,懂得爱与分享。

华德福教育认为每个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并且以非常独特的方式成长,他们是发展的、逐渐成熟的人,充满潜能和希望,拥有天生各不相同的能力和技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同时也分享共同的社会关系。华德福倡导和培养灵活的思考,艺术的活动,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人类心灵的呵护和理解。

在华德福学校,传统教育中那些关于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不再有效,比如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试能力(分数)、对纪律与规范的服从等。华德福建立的是另一套评价体系,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任何相对于个体自身的细微进步,都会受到鼓励。

参考资料

[1]袁爱玲,《幼儿园环境创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浪网,华德福:以人为本的教育.

[3]豆瓣,华德福教育的整体课程观

篇2:华德福教育的缺点

第二个七年(7~14岁),孩子通过想象和感受来学习。在华德福学校,班主任从一年级带班到八年级,讲授主课。同时有不同的课任教师担任手工、音乐、韵律舞、外语、体育等教学。

第三个七年(14~21岁),青少年开始探索真理,体验思考的力量。当学生开始探索“我是谁”,“我如何面对和进入世界”等问题时,教学中就应注重寻求事物的意义。如:在研究数学法则的同时,要学习有关的诗歌和音乐;在欣赏达·芬奇的绘画时,要做光学的实验;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探索科学、音乐、艺术、哲学、宗教和人类发展的关系。

导读:仆人近期在研究华德福教育,了解越多,越欣赏这种充满人性化的教育,当然,华德福教育也有弊端,仆人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专门著文讨论。这篇文章是从网上看到的,非常精彩!说的是否有道理,家长看完后自己判断,里面的观点,基本上与国舜坚持的一致,所采取的举措,也有许多与国舜相同,建议家长认真看看,希望能得到启发。

你听说过华德福教育吗?

早读书、早识字符合孩子的成长时令吗?

电视、电脑给孩子带来的是利还是弊?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玩具?

孩子要自由,还要规矩吗?

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孩子还有意义吗?

吴蓓老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华德福教育的传播者。

华德福教育有哪些新观点、新看法,请看记者对吴蓓老师所做的访谈—— 点评:近期仆人看完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一书,还是受到很多启发的,吴蓓对华德福了解颇多,也做过众多考察,参观过许多华德福学校,在国内,算得上一位华德福教育专家,只是对她许多具体做法,颇有异议,觉得并不符合华德福理念,建议对早教感兴趣的家长认真看看此书,还是很值得的。

华德福(Waldorf)教育是一种已有80多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1919年,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从上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华德福教育的优势的确极为明显,国舜之所以在很多举措方面采纳华德福教育,原因在此,仆人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在中国大陆,德国人卢安克最先在广西农村推行华德福教育,曾赴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课程的吴蓓、黄晓星、张俐、李泽武等人,也在北京和成都等地开始了华德福教育的实践。

无论什么教育都应该适于其时

记 者:现在,年轻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投资。但是,教育投资不一定是你投多少就回报多少、你投得越多就回报越多那么简单的事——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注重全面发展的超前教育,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毁了孩子的童年幸福(所有爱孩子的家长都请反思这句话,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金钱、时间和精力等都投入极多,不但没有用,实际上是在迫害孩子)。华德福教育倡导“万物皆有时”,这对急于早期教育的家长有何启迪?

吴 蓓:华德福早期教育以自然和大地的韵律,以及生命的周期为核心,在这种教育里,不会有人去干扰孩子的游戏,更不会有家长、老师去给孩子增添额外的负担。华德福教育主张什么事情都应该适于其时。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3岁时就做3岁时该做的事,4岁时就做4岁时该做的事。——千真万确,如果家长能理解和认同,您是绝对不会把孩子送进当前广为存在的、以认字、识数、舞蹈、美术等以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养内容、缺乏起码的爱与自由的幼儿园的!国舜的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效的应用“教育要适于其时”的原则。

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各种器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器官——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孩子这时的健康,会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注意,身体的健康绝对是第一位的,但仆人要说,心理的健康更为重要,请想想为什么?)。国外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老年人的疾病,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他们童年所受的伤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孩子的身体要长好,就需要充足的运动量(这方面,国舜具有强大的优势,百花每天室外活动时间将超过4小时,将有大量的游戏和自主活动)。孩子与生俱来的活力是通过运动来表现的,他们本能地就需要不停地跑,不停地动,需要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健康,以活动促发展。——因此,一定要给孩子自由和活动的空间,主要是室外活动的空间。

儿童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坐在家里、教室里,跟着家长、老师读书才是学习,而到外面去玩沙、玩水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和幼儿园实在太多太多了。

然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精辟,千真万确)。家长们所谓的读书、识字、算数这样的智力学习,是孩子们到了适当的年龄才需要的;如果提前进行这样的智力学习,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这句话再明白的说明为什么当今主流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是以残害孩子为主要结果的,我们的孩子不是天生就笨,大量的孩子一毕业就失业、啃老、存在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其实就是教育的结果!若要细究原因,还得从6岁之前寻找。很多教育机构打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诱人口号让家长接受他们以教孩子大量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教育,害人匪浅。对大多数中国家长言,实际上一开始就输了,而且输得极惨。家长仅看本文可能无法深刻理解,感兴趣的话请看《为何加会伤人》,小巫等人的书,会有启发,更有探究精神的家长可以看看斯坦纳的原著,体会会更深。

试想,那么活泼灵动的孩子,你却让他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哪怕是学习10分钟的课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都是非常难受、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识字、算数是需要大脑理解、思考之后才能进行的学习。——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

本来需要用于长身体的能量,却用于大脑的智力学习,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真正需要的、更为重要的学习。所以,孩子的早期学习应该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对于他们,运动、发现、体验比什么都重要。——请家长务必深入理解这句话,几乎所有成年后有成就、活的精彩的人,看他们的童年,活动和探究是其主要生活内容!反观当今的社会,有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甚至津津乐道的,恰恰是孩子学了多少东西,可悲啊。

此外,超前教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使孩子损失开放、热情、灵活、想象力、创造力、朝气蓬勃、好奇好问这些做人的素质(不是吗,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仆人在家长会上讲过少年班的事,很多孩子,学了很多东西,但懦弱、任性,不会交往,真的很可悲,究其原因,难道不在家长身上吗?仆人之所以对士杰、多多等孩子给予厚望,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妈妈很早就把孩子送到了国舜,我们一直给予他们爱、自由和充分的体验,希望妈妈们能更多的配合,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更好)。如果在童年时代,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长大后弥补起来就会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再培养,那就更难了(仆人认为理论上可能,实际上基本不可能的)。所以说,童年是发生奇迹的时候,未来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实(这句话仆人本来想作为本文的题目的,太精彩了)。

越原始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诚哉此言)。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要提倡家长、孩子自己动手做家务,而不主张孩子早早地就学会按电钮?

吴 蓓:孩子的早期学习,除了通过感官体验在学习,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模仿在学习。孩子看着爸爸、妈妈做什么,就喜欢照着样子去模仿。特别是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妈妈在厨房择菜,他们也会跑到厨房来择菜;妈妈扫地,他们也会拿把扫帚学着扫地。再大一点的孩子,他们模仿父母的行为,虽不再像两三岁的孩子那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他们会把他们看到的事情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观点,国舜的家长一定不陌生,我们曾强力推行过,现在则是自愿,把重点放在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上。

所以,在家里,家长需多给孩子一些这样的可学习仿效的机会,孩子看得见,才会学着去模仿。如果家长都是在超市把速冻饺子买回家,往开水锅里一倒就完事了,孩子看不见和面、拌馅、包饺子的过程,就缺少了可模仿的原型。——注意,现实中这种情况还是很普遍的。

过去,我们都是用手洗衣服,孩子能看见妈妈怎么抹肥皂,怎么搓衣服,怎么清淘衣服;现在,我们把所有的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插上电源,摁一下摁钮就完事了。国外华德福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说国外的孩子按摁钮的机会太多,摁钮一按,机子就转起来了,一些孩子因此都患上了肌肉萎缩、各器官发育不良的毛病。

让孩子看到日常生活的过程,看到每件事是怎么做的,甚至看到家长做木工活、水暖活、种植活,不仅会给孩子提供模仿游戏的榜样,还会让孩子明白每件事是怎么做的,一步一步是怎么发展、完成的。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一摁摁钮就完事,就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认知空白。——是的,国舜在这方面怎么做,家长以前看到了,现在我们会做得更多。

记 者:为什么华德福教育要倡导孩子玩天然玩具、自己动手做的玩具,而不主张孩子玩电动玩具、塑料玩具?

吴 蓓:孩子的玩具最好是由纯天然材料做成的,树枝、圆木、树皮、树叶、果实、贝壳、泥沙可做玩具,碎布、棉花、麻线、纸盒也可做成玩具。越原始、越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千真万确)。一截圆木,时而可做一张桌子,时而可做一面鼓,时而可做方向盘,时而可做车轱辘……根据游戏的需要,孩子时刻都可变换手中玩具的名称和用途。

孩子在沙里、泥里的挖掘更是典型的发挥想象力的活动(孩子在国舜在这些方面会得到充分的满足):既挖了坑,修了渠道,垒了城堡,又锻炼了手工技能。孩子玩的游戏越多,想象力越丰富,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在遇到挑战时,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解释的非常到位,请家长认真思考是否有道理。但这样做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孩子会很脏。

如果你观察孩子捏黏土的情形,你会发现它有一种镇静的效果:孩子注意力集中,呼吸深沉、舒缓,捏出的东西充满想象力。而买的橡皮泥掺杂了油,释放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手摸上去也太黏,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就地取材,用泥土、面团就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器具,这用天然材料就能做的玩具会使孩子的身体更健康,行为更环保,何乐而不为呢?——注意了,很有道理啊。

大街上的芭比娃娃,眼睛那么大,睫毛那么长,似乎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娃娃,但华德福教育却认为,那样标准的、没有表情变化的娃娃,不能给孩子留下任何可想象的余地,不能算做真正的艺术品。孩子的大脑若局限在这样的思维模式里,会影响孩子对美的理解和塑造。——有些孩子成年后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原因在此。

华德福教育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娃娃,甚至鼓励家长、老师做些“未完成的”娃娃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比如,做一个没有五官表情的布娃娃,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会赋予布娃娃一个喜笑颜开的表情;孩子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又可以赋予布娃娃一个痛苦难受的表情。这样的布娃娃能跟孩子交流,能随着孩子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这点我们做的不够,注意改正)。流水线生产的千篇一律的芭比娃娃,任何时候都是那个模样,不能给孩子任何的启迪。其他流水线生产的塑料玩具也一样,没有可塑性,不能激发孩子去想象,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娃娃身上去,这就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力。

电动玩具集声光电于一体,一摁摁钮就跑起来、打起来、动起来了,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很刺激,但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利(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电动玩具都是别人给你设计好了的,你只需要按照别人的操作规程按电钮就行了。——怎么可能培养出创造力来,太糟糕了。

孩子被动地生活在别人的设计、构造里,不用自己动脑动手就能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会使孩子的脑功能一步一步走向退化。能促进孩子头脑发育的是那些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建造的玩具。——中国人成年后普遍失去创造力,原因在此,我们几乎一出生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了。

录音机里的歌比妈妈唱的好,但还是要听妈妈唱的(实际上,妈妈的声音对孩子言是最美、最悦耳的)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视家长、老师的榜样作用?

吴 蓓:孩子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的,我们的形象会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孩子不仅会模仿家长做事,还会模仿家长说话。孩子之所以会说话就是模仿家长说话的结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家长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千万注意啊。

不仅是你做什么、说什么对孩子有影响,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即使你没有说出来,你的心态、你的情绪同样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比成人敏感得多,大人的一点点情绪变化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化。——因此家长要始终乐观开朗,绝不把不开心的情绪带到家里来。

所以,华德福教育要求老师进教室前,要像脱掉一层外衣一样把自己不好的情绪留在教室外面,不允许老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班集体,传染给心灵纯洁的孩子。华德福教育强调,教师要做一个心地纯洁的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这方面,我们做的还可以,但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注意,务必努力做到)。孩子生活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成为健康愉快的人。

为使孩子学会交往,父母最好当着孩子的面,使用自然的语言、正确的词汇、句子进行交谈,并给予孩子参与交谈的机会。面对面的交谈能使孩子辨出声音的细微差别,听出“弦外之音”。因为,直接交谈是双向的、非常微妙的,不仅包括眼神、话语的停顿、语气的变化,还包括姿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人的很多信息都不是通过说话的内容,而是通过话外之音来表达的,所以,家长需多给孩子提供直接交谈的机会,而不应该让孩子跟着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学。——上面这段话太精辟了,我们强烈反对家长在孩子在家时没睡觉前家长看电视,理由在此,但还是有个别家庭做的很差,请务必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不主张学龄前的儿童听录音、看电视,而主张妈妈给孩子唱歌、讲故事?

吴 蓓:华德福教育希望妈妈给孩子唱歌,而不提倡孩子听录音机里的歌。即使录音机里的歌比妈妈唱的好听百倍,也要听妈妈唱的。因为,录音机里的歌、光盘里的歌,是通过机器发出的,机器对孩子不带感情,而妈妈的歌对孩子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孩子能通过歌声体会母爱。即使妈妈的歌再不好听,只要是妈妈唱的,孩子都是乐于听的。——这个观点非常好,我们以前没有强调,请家长注意。

“电视是感觉剥夺器”。不断地看电视,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对幼小的孩子尤其如此。电视干扰、取代了重要的口语、非语言和情绪的交流。不要给小孩子看电视,哪怕是动画片也不要给孩子看(够绝的,但仆人支持这样做,以后在国舜再见不到这样的情景了)。动画片——无论是声音、图像,还是颜色、画面——都制造得非常炫耀、刺激。儿童是慢慢地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强烈的灯光、色彩、声音会给孩子强烈的刺激,会引起孩子的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说的有道理,请家长思考。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躁动不安。追溯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们大都是习惯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机的孩子。等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再去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晚了: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可就麻烦了。——这个观点强调了很多遍,在很多幼儿园和家庭里,让孩子看动画片几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万请注意。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由老师或家长给孩子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由小朋友看动画片《 白雪公主 》。

两组孩子看完、听完白雪公主的故事后,要画白雪公主。看动画片这组孩子画的白雪公主都是他们看的动画片里的卡通形象的白雪公主,而听故事这组孩子,画的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并且,每个孩子画的白雪公主都各不相同。再隔一段时间,让他们再画白雪公主。看动画片的孩子,画的还是过去的卡通形象的白雪公主,而听故事的孩子,对白雪公主的形象又消化吸收了一些,画出的白雪公主与前面画的又有所不同。——很有道理。

电视“冻结”了孩子产生自己的“图画”的能力,他只能从电视节目中去摘取他所需要的形象,所以就成了懒于思考、探索的被动接收者。——事实如此。

听故事给孩子的想象力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是的,千真万确!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之一。如果先入为主地从外界接受了一个固定的形象,那么孩子心中就永远是那个形象,没有任何可发挥的余地了。特别是动画片里那些卡通人物,是把真实的东西扭曲变形了给人看,这种不自然、不真实的形象,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任何的启迪作用。卡通人物的商业价值远远大于他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孩子小的时候,直接接触那些真实的风景、人物,比学别人的什么都强。——请家长务必不要让孩子看了,有更多的亲子互动意义更大,这一点,对桐桐等孩子更为迫切,更有坚决执行的必要。

不让幼儿园的孩子看电视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接触战争、车祸、暴力、凶杀这些事情。那么早就把现实中不美的、残缺的、苦难的东西全盘呈现给他们,他们的心灵会承受不了,会觉得活着没意义。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纯洁,世界在他们眼里是那么美好,就让他们生活在童话王国里,健康地生活,幸福地成长吧。等他们的身体强壮了,心灵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再让他们去面对这复杂多变、充满苦难艰辛的世界,就不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那么大的伤害、打击了。——上面这段话太精辟了,说实话,仆人在这方面也犯了严重错误,一定全力以赴的修正。

电视、电脑等现代电器都是孩子的“感觉剥夺器”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不主张孩子过早地接触计算机?

吴 蓓:孩子过早、过多使用计算机,有毒物质的散发、电磁波的辐射,会造成身体伤害、眼睛疲劳,久坐计算机前还会导致肥胖症和其他负面影响,如孤僻、发育迟缓等。——这个说的有些过了,只要不是长时间如此,没什么负面作用。

信息技术破坏了孩子需要的人与人的接触,使孩子缺乏自律性和主动性,而孩子在感情上与群体关系疏远后,会增加他们产生孤僻心理的可能性。——这是事实。

计算机最坏的影响可能是电脑游戏。电脑游戏不要求身体的协调,只强化瞬间的头脑反应;长期玩游戏会使人产生只要按按键盘就能发生什么的幻觉。电脑视觉图像创造出来的感官幻觉,会影响、阻碍孩子对重力、平衡、协调和视觉秩序的正确理解与判断。孩子由于缺乏真实的经验,他们很难辨别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连续几个小时沉迷于杀人游戏的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的时候,会缺乏最起码的道德约束。——是的,事实如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儿童过早学习计算机还会导致他们的创造力缺乏。创造力涉及人的头脑中的原初形象,需要人把直接的感官经验和情绪反应综合起来,找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想法,并坚持不懈地实践它。计算机的图像是由别人制造出来的,使用者仅用鼠标点击就能出现,屏幕上图像的变换太容易,而真正的创造性的生活是需要时间的。忽略了孩子的原始积累、原始体验、原始创造力,就会使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越走越艰难。——事实如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句话。

丰富的感官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经验是人的各种才能的基础,孩子的阅历丰富了,对自然、社会的原始状态有了真实的了解和认识,这个时候再学计算机,会使孩子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的体验是国舜的三大理念之一,上面这段话非常精辟,请家长和老师注意。

记 者:华德福教育非常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而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是对孩子最有利的环境呢?

吴 蓓:家庭环境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家庭布置、家庭色彩、家庭声音等等。

首先说一说家庭布置。孩子都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孩子早期触摸到的东西对其影响最为持久。因此,家庭摆放的东西应该是安全的、质地优良的、纯天然的,最好是由丝绸、羊毛、木头、棉花做成的。这些物品有益于孩子通过触摸来提高辨别各种质地东西的能力。——注意,有道理。

其次是家庭色彩的选择。家庭墙面的颜色、每件陈列物的颜色对孩子的视觉和心灵都有影响。有的家庭喜欢把墙壁贴得花花绿绿的,想以强烈的色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华德福教育却不主张用强烈的色彩来刺激孩子的视觉,因为孩子对色彩的反应比成人强烈,每一种颜色产生一种内心的反应,会深入影响到孩子的整体感受。——有启发。

孩子接触的颜色要尽量纯正,孩子长时间逗留的房间应该是素净的、温暖的、色彩柔和的,而不应该是耀眼的、色彩明亮的、图形杂乱的。室内最好是自然的光线,烛光和灯笼的光能制造出友好的气氛,应鼓励孩子在自然的光线中应付自如,但不要让孩子处于完全的黑暗中。

最后是家庭声音的控制。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大声对孩子说话(当然应该这样)。因为强烈的声音对孩子的耳膜有损伤,孩子若习惯了成人大喊大叫的说话声,会养成对人大吵大闹的习惯。所以,平和的、自然的声音,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不能以嘈杂的、强烈的、电子的声音妨碍孩子正常的倾听和表达。

给孩子的生活强加节律是必要的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要强调孩子的生活一定得有规矩和节律?

吴 蓓:一些年轻的父母,错误地认为西方人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由,就不给孩子定规则,不给孩子行为限制。其实,西方人强调的自由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而不是无法无天。因为孩子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不能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行为准则。虽然,让孩子接受成人制定的行为准则有难度,但是,再难也要坚持让孩子去做。

很多中国家长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西方人的孩子会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上吃饭,而中国的孩子却要大人追着喂饭?谜底就是,世上本没有天然守规矩的孩子,守规矩的孩子是他们的父母长期培养的结果(这句话值得所有家长和老师借鉴,仆人认为符合事实,应该接纳)。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听不懂父母的话,不愿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吃饭,一坐到餐桌前就想跑开,这时家长会把他们抱回来。孩子跑一次,家长抱回来一次;孩子跑一百次,家长抱回来一百次,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在餐桌前吃饭的习惯。孩子长大一点后,就可以给他们讲道理了,从餐桌礼仪开始,教他们怎么做才能成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提供的解决方法还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效仿,不要追喂孩子,而是培养她在餐桌前自己吃饭的习惯。

孩子每天几点钟睡觉也是有规律的,不能让孩子玩到晚上10点还不睡觉。两三岁的孩子,晚8点以前一定要睡觉;四五岁的孩子,晚8点半也一定要睡觉。睡前,家长应有意营造睡觉的气氛,不看电视,不打电话,让家庭安静下来。孩子上床后,可给孩子哼点催眠曲,或者给孩子讲个睡前小故事。每天都是这样,晚上到点就进入梦乡,早晨到点就起床。有规律的生活,不仅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保证,还会使孩子感到这样的生活是安全的、可靠的。孩子养成了有节律的生活习惯,长大后也是不会随意打破这种节律的。——让孩子早睡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观点,有些家长做的好,有些就不太好,以上的描述应该给家长一些启示。

我翻译的《 解放孩子的潜能 》一书上写道:“无论父母做出怎样的牺牲,给孩子的生活强加节律都是必要的。节律会使他们身体健壮、精神健康,并具有康复能力,就像给了孩子一个可再生的能量源,使他们有能力应付生活中的变化。”——这句话有道理,但要落实不容易。

让文化和自然装点孩子的童年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会对传统的节日倍加重视?

吴 蓓: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孩子过节(国舜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并做好)。西方人有西方人的节日,东方人有东方人的节日。一些中国幼儿园,非常重视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却不重视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真的很愚蠢,这方面我们也做得不好,务必改过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跟孩子过节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些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诵与节日相关的诗词、童谣,让孩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自觉自愿地加入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洪流中。

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吃有关系,比如,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腊八节吃腊八粥……吃什么自己动手做会更增添节日的气氛。如果什么节日都是到餐馆去吃一顿,不仅会减少节日气氛,还会减少家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时间和机会。——是的,很有道理。

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季节有关系,注重过节,可帮助孩子知晓季节的变换。周而复始的节日本质上是一种循环。如果把一年看成一个圆圈,那么节日庆典就可以看成这个圆圈上的烽火台。每个节日都带孩子到“烽火台”上庆贺一番,可帮助孩子发现季节的影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以后一定要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并有所作为。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要鼓励家长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而不主张家长把孩子带到商场、超市中去?

吴 蓓:带孩子进商场、逛超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推销员的叫卖声,会不断诱惑孩子去购物,使孩子小小年纪就充满购物欲、享乐欲,这必然会冲淡孩子的情感、精神的需求。带孩子到商场逛一天和到公园逛一天,孩子回家的心情、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其实,带孩子去商场,孩子一定会什么都要吗?实际上,一些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自我控制力很强,不见得带孩子去就一定会出现文中所说的情况,关键还在于家长怎么教育。

首先,商场里的空气不好,充满各种各样的商品味、人气味,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其次,商场里花花绿绿的商品、嘈杂的声音对孩子有刺激、有污染,会影响孩子的心态平衡。当然,不是完全不带孩子逛街,而是尽量少带孩子逛街。带孩子到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体会自然的平静、和谐之美,对孩子的身心都有益。

自然的景物,看上去很柔美,听起来很舒心,闻起来很淡雅,摸起来很质朴。带孩子到自然中,体会不同时间空间变化的特点,看天空云聚云散,感受光线强弱的变化,不仅有利于孩子感官的发展,而且会使他们对自然的亲近超过对电子产品的亲近。头脑中有了自然的形状、味道和色彩,就能够把真实的体验带进未来的科学认知中。孩子早期获得的自然的、真实的经验越多,以后生活中合理判断的基础就越扎实。——带孩子去大自然却是应该经常做的事情,让孩子喜欢大自然是国舜八大目标之一,已详细说过,在此不再赘述。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才是学业问题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不主张孩子有过多的自我意识?

吴 蓓:华德福教育不主张有小孩子的家里摆放过大的镜子,不鼓励孩子天天照镜子,不赞成孩子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外表长相,也不希望他们过多、过早地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孩子生活在群体意识中,处于物我不分的状态是一种最佳状态。——说的有道理吗?未必!仆人不认同。

华德福教育也主张孩子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但不主张小孩子一个人登台表演,而主张家长、老师、孩子一起唱、一起跳。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孩子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不会有紧张、做不好、被人笑话的压力,反而会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集体活动中(这个观点肯定不对,个性在那里?孩子大胆、自信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来就容易给予他成就感,这是自信心的来源,什么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弊端太大,个性即创造力,让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成就越大的人,自我意识越强)。一位陶艺家就说过,孩子懵懵懂懂无意识保持的时间越长,孩子的艺术潜质发挥的时间会越长。孩子单独表演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会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破坏孩子的自然生长节律,起到揠苗助长的副作用。

记 者:华德福教育为什么会竭力鼓励孩子走进自然,而不主张孩子过早地追逐人工符号?

吴 蓓: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孩子过早地接触人工符号,是不想先入为主地干预孩子的思维(是的,这是对的)。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是孩子的思维源泉(事实如此)。人类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只是到了后来才产生了文字。文字表达的生活永远无法和真实的生活相媲美。生活中,孩子的所有器官都是敞开着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双向交流。“春天”这个词给孩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抽象的,而大自然的春天给孩子的感受却是无限的。

就让孩子天天都与猫狗、昆虫、蚂蚁、小花小草对话吧。孩子的童真时光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就错过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但当今的社会,童年不快乐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下文给了回答)。而文化知识的学习,到了上学年龄自然就会学。晚学两年的人未必就会输给早学两年的人(事实如此)。孩子的身体强壮了,体验、感受丰富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再学文化知识,不仅不会耽误孩子,还会使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快捷。

采访感言

如今,国内的早教市场可谓是“兴旺发达”“精彩纷呈”。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物质基础的年轻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为孩子投资。你看,商场里,婴幼儿的食品、饮料、玩具、服装、生活用品、床上用品应有尽有;书店里,婴幼儿早期读物、胎教早教的图书音像制品琳琅满目;城市里的托儿所、幼儿园更是一个比一个装修高档、费用昂贵——家长们都愿倾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本文的描述非常到位,事实确实如此,结果却正好与家长期望的相反。

然而,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盲目的没有主见的——以为花钱越多,所获得的教育就越好。其实,花钱多少与教育效果并不成正比。

有着80多年优良传统的华德福教育不崇尚现代奢华,却能给如今的年轻父母提供一些帮助和启迪。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有原则、有规律、有章法的,新玩意儿并非一定就是好玩意儿,老传统、老经验并非一定就会过时。华德福教育所倡导的那种质朴的、原始的、自然的、动脑动手的早期教育,对今天的年轻父母同样有意义。——意义巨大。

你也许还不认可它,你也许心里认可了但面子上还不愿承认,你也许觉得太麻烦——不如花钱买教育来得直接、来得痛快,你也许觉得它与中国的教育现实有距离,实施起来会影响孩子的小学入门……由于知识教育、符号教育、识字教育、外语教育、功利教育已在中国的早教市场占领了主阵地,所以华德福教育不主张孩子早识字、早算数、早用电脑、早看电视,就显得那么有悖潮流;华德福教育鼓励家长、老师、孩子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人的基本的生存状态,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却是人性化的、科学的主张。

华德福教育着眼于孩子的自然生命的均衡、协调、全面、持续发展,它不会立竿见影地见成效,不会马上被人接受认可,这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所有科学的教育,都是如此)。但是,华德福教育确实是自成体系的、有科学依据的、有长期实践保障的、值得我们推广学习的先进教育。我们可以暂时与它保持距离,却万万不可一下子将它拒之门外。对它多看一眼,多了解一点,在批判的基础上有主见地吸收一点,有何不好?

时间和实践都已证明:最原始的、最简单的、最自然的、最人性的教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历久弥新的永恒教育。

点评:本文对华德福的教育进行了较为精辟的阐述,几乎所有观点都是热点,太值得家长认真阅读和思考,国舜模式是否科学,事实会证明,很多孩子,能否被教育好,还取决于家长,希望家长能多用心,多学习,孩子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请务必在最关键的时期花费最大的努力。

篇3:简析华德福学校的儿童语言教育观

一、华德福学校的儿童语言教育实践

行走、说话和思考,是儿童发育的三个基本阶段。行走与说话构成了思考能力的基础,这种思考力直接依赖于儿童动作协调和语言结构的发展。儿童凭借直立行走,学会按意愿控制胳膊和腿;凭借语言,学会表达个人想法,为身边的事物命名,与他人交流,开辟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途径。正是由于语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华德福学校在实践中利用诸多措施加以培养。

在语言教育的选材方面,歌曲、故事、诗歌、手指游戏和韵律舞等在华德福学校占有突出地位。例如儿童会把经典的故事在舞台上进行创编演出,在提高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自信。这些活动把乐趣融入到语言学习中,从而为促进儿童口语和读写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在语言能力的训练方面,华德福学校把身体视为语言发展的基础。通过说话,儿童更精细的语言肌肉系统和表情系统得到训练。因此学校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以丰富语言感的灵敏度。如在一年级教“S”这个字母时,教师发出蛇“嘶嘶”的叫声,同时教师跑出S形,并介绍蛇的图片,让儿童的听觉、视觉和身体都积极投入学习。如此一来,儿童能完全消化,而不是填鸭式地把字母背诵下来。华德福教育还注重儿童的对话情境。如果儿童从成人那儿获得的是让灵魂感觉温暖的话语,那么这些话语会使儿童语言表达优美、逻辑清晰。在华德福学校里,教师特别注重雕塑个人话语,以说“真诚的话、温暖的话、简单的话、确信坚定的话、符合真理原则的话”作为教师语言表达的准则。此外华德福教育还延伸到家庭中,在家园共育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比如为支持儿童的语言学习,父母要使用自然的语言、正确的词汇和句子,提供给儿童参与交流的机会;认真倾听儿童语言,并给予适时反馈和纠正;和儿童一起朗读或者写诗,让儿童从中领会语言的节奏感等。

每个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轨迹都是独特的。发展过程始于出生之前,而后伴随着感觉器官的发展而取得进步。在华德福学校里,教师利用丰富的互动技能,为儿童语言发展提供最佳的练习时机;把语言学习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为儿童日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华德福学校的儿童语言教育观

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创造性的游戏、主动积极的对话能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因此华德福学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以童话故事为主要取材;在教育方法上,用富有艺术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育环境上,创设易于儿童模仿的语言环境;在对教育主体的要求上,强调培养儿童的语言感和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

(一)珍视童话的教育价值

童话故事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为最古老的故事类型,它揭示出最本质的原始意向,反映了诚实、勇敢、善良、聪慧、宽容、友善等普适价值观。华德福学校历来珍视童话故事的独特价值,把高度形象化的、内容简单的童话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素材。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中,意识就如童话故事所描述的那样,“从前,在城堡里或在森林里,住着……”,那时候的人类意识像3岁之前的儿童一样,活动没有可以考证的时间和地点,童话就是早期历史的课堂。[1]另一方面,“童话故事是童年的心理剧。想象的表面之下是真实的生活戏剧,它们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冲突”。[2]通过给儿童提供可以将内心冲突表现出来的情境,把其中包含的观念、象征意义和价值判断纳入他们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体系中,从而帮助儿童减轻生活焦虑,解决内心冲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注重语言教育的艺术性

“一节好课是一件艺术品。”[3]斯坦纳宣称:教育必须成为真正的艺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渗透着艺术元素。[4]韵律舞是由鲁道夫·斯坦纳首创的一种运动艺术,被称为“深入心灵的体操”。身体是表达丰富意义的工具。韵律舞能够把语言、音乐的规律及内在结构通过身体运动形式表现出来,既可展现语言、诗歌或童话的结构、意义、本质、感觉和意境,又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韵律、意念和情感,是具有治疗作用的活动。在华德福学校里,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韵律舞是所有儿童的必修课。对于年幼儿童,语言素材应采用音律和格律感都较强的简单诗歌,主要让儿童体会韵律舞的节奏感,并能以有规律的节奏完成跑动拍手的动作。长大以后,逐渐向韵律舞选用的诗歌意义上过渡,循序渐进地掌握格律、押韵和内容等。华德福学校利用歌曲、诗和游戏作为语言的声音、韵律和音调的载体,用“直接的”方法教授说话和会话,把语言教育的艺术性贯穿始终。

(三)创设易于儿童模仿的语言环境

儿童通过言语活动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参与社会交往、指导与评价自己的行动。语言的出现,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质的变化。那么儿童是如何获得语言的呢?鲁道夫·斯坦纳的回答是:模仿。在儿童一生中最初的七年,他的身体、心灵和灵性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时期,他会本能地模仿在周围看到的任何事物。可以说,他相信世界是合乎道德的,也是可以模仿的。父母或其他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要负责儿童的教育,使他适应社会,适应当时当地的文化。而这就意味着要为他提供一个值得模仿的环境。这种为让儿童模仿而进行的特别准备,以及他对周围事物的异常敏感性,将对他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幼儿时期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时期,华德福学校强调儿童显著的模仿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主要职责是布置一个允许儿童自己创造的空间和适合模仿的环境,给他们提供值得模仿的东西。[5]通过模仿,幼儿能学会他们生活中的语言,并能通过健康的方法使之得到综合,而这在智力学习中是学不会的。

(四)培养儿童的语言感

语言的发展不是单向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需要感知能力和肌肉的响应和反馈。其中语言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它揭示了对话结构的微妙性即在听和说的节奏间进行真实意义的交换。[6]华德福教育认为语言感使儿童把语言从许多声音中区别开来,能让儿童体会到说话的句子里有一定的词序和结构,让儿童能感受到说话者的情绪状态。针对语言感的培养,华德福学校把它建立在多种感觉的基础上。如讲故事,这是帮助生命感发展的方式之一。儿童专注地倾听故事,他们对故事中的痛苦、快乐和愿望产生反应,这样能增加儿童对身体反应和情绪状态的了解。另外理解他人说话含义的思想感,其发展需要用交流、对话、口述等方式进行,这也离不开语言感的有效参与。加之儿童通过听觉能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感受音乐和自然界微妙的声音,丰富个人学习经验,为更高层次的功能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语言感的培养离不开多种感觉的参与,各种感官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儿童有直接影响。斯坦纳对教师口语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如在语音方面,教师要注意发音,使长元音长,短元音短,辅音清楚;正确无误地倾听本身就是良好的训练,使儿童学会正确觉察,把注意力集中到细节上,还能使他们有较好的拼写和造句能力。在语调方面,教师不应以枯燥无味的语调讲话,应当向着音乐、诗歌般的发音努力,并注意到旋律和节奏的要素。[7]此外,当教师讲述故事时应尽可能地使语言清楚,甚至像音乐般地抑扬顿挫,但不要用夸张的姿势或过分的戏剧化。教师是传播知识和理解世界、词汇、清晰地说话、控制运动、想象、掌握聆听技巧、建立音韵意识等这些事件的源头,尽量不用“婴儿语言”和儿童谈话,这样能够在培养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教儿童学习思考。

三、对我国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传统故事在儿童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讲故事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所在。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中,一到夜晚,长辈经常讲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给孩子听,但现在讲故事的角色却被电子产品所取代。其实传统故事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汇集了民间语言的精华,通过口述代代相传,记载了最原始的文学形式。对于初学语言的儿童来说,是很好的语言教材。我们应该重视分享口头故事以及把日常发生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儿童培养思考、想象、描述、创作、表达思想等能力,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与此同时,故事以象征的方式呈现出儿童的无意识过程,对故事隐喻加以深入解读,能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人及事物的看法,从而为其健康成长提供适时帮助。

(二)注重语言与艺术教育的相互渗透

华德福学校倡导一切教育都应该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语言教育也不例外。它把语言和艺术进行有机融合,让儿童在大量接触优秀歌曲和诗歌的过程中,扩大词汇量,积累音乐语汇,同时增强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实质上,对于语言教育的艺术性,不只是简单的艺术培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从艺术领域汲取养分。歌曲、诗歌和童谣等作品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再配上适宜动作可以发展儿童语言、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使儿童在活跃的氛围中感受语言、音乐的乐趣。这些艺术形式为儿童语言学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体验,对人的性情有塑造作用。

(三)发挥规范语言的模仿示范作用

华德福教育认为,如果父母能用适当的语言和适当的方式跟儿童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这说明良好的榜样示范,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深刻的影响。当父母对不合语法的言语做出反应,重塑一个语法正确的、更为丰满的表达形式时,会唤起儿童注意,增加儿童关注成人言语中出现的新语法形式的可能性,使儿童较快地习得语法规则。伴随着儿童的成长,父母增加儿童指向言语的长度和复杂性,可以为儿童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理想环境。在此环境中,儿童能够不断接触新语义关系和语法规则,形成丰富的语言表达,为以后的书面语言习得奠定基础。

(四)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

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提到:“你们看看田间的百合花和天空中的鸟儿吧。上帝在培育和喂养它们;更何况作为上帝之子的人类,他会在何等程度上在生活的一切事情上给予关心呢?”现在儿童对周围的很多事物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他们的感官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内在生活显得寂寞冷清。“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目前迫切需要调动儿童感官,让儿童真正去感受自然与社会,并在交互中延伸内心友好的情感,使他们的语言包含鲜活的感受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元素。引导儿童利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自我感受,有意识地以一种生动的方式进入到语言的框架中,给语言赋予生机。

(五)加强教师的口语表达训练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语音准确、用词恰当、语句规范,为儿童做出良好的示范;多使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语言,以唤起儿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感知;在运用富有趣味化的语言与儿童进行真诚交流的同时,还可辅以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身体姿势,以渲染气氛;为符合儿童接受能力、认知水平,需多用浅显易懂的词汇、简洁短小的句子与儿童进行对话,以免引起幼儿的困惑;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话语,少用消极性语言,让儿童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以树立表达的自信心。总之,教师需加强自身口语训练,设计恰当的教育教学语言和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黄晓星.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希]卡丽娜·库拉柯洛.探秘童心深处:童话故事测验在发展、临床和跨文化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M].张建新,陈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德]鲁道夫·施泰纳教育友好协会.Waldorf教育[M].田达生,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德]斯坦纳.斯坦纳给教师的实践建议[M].温鹏,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

[5][7][英]吉尔伯特·蔡尔兹.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M].王荣亭,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篇4:接受“华德福”的教育理念

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估计以前国内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但是这个搞不清是德国人还是奥地利人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所创建的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已有了80多年的历史了,以其理论为指导的华德福学校目前在全球已经有900多所。婶婶给了我关于鲁道夫·斯坦纳写的书,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内容概念含义都太深。这华德福的教育理念,最后我是从老爹推荐的2011年9月24日的《新京报》上弄明白的:

如果有这样一个学校,从校园到教室,设计得和大地亲密无间,处处都能透出自然的气息;如果有这么一群老师,将会跟着孩子一起度过8年的时光,负责孩子们的所有主课教育,并且与他们互动、成长;如果有这么一群同学,他们每天晨起就做韵律操,经常会安排手工课,主课和艺术课融为一体,他们不用做作业,却要自己编写出自己的课本;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既是学校,也是家,它要求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教育,一起成长——如果有这么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吗?你愿意和孩子一起加入吗?

这教学理念,搁咱们中国人是不是有点“不靠谱”?华德福教育已经在中国悄然萌芽,200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华德福学校在成都开办。现在主要还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在试办当中,据说存在招生困难的现象。《新京报》最后一句话,问到了点上。我曾在网站上搜过华德福教育的内容,碰巧看到了一个帖子,楼主纠结的就是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华德福。跟帖的人给的建议大多都是反对,楼主最后的决定不说也能想到,怕的是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哪敢把孩子送到以“玩”为主的学校。

波特兰华德福学校就是充满华德福“童话”的一所学校。在我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一名中国的男生,人家高中已经毕业,在美国“多补”两年高中课,再上大学。还要来一名中国的女生,英语不怎样,只是听说,也没见人影。国际学生每星期都有指定的课,专门的老师会帮着辅导作业和英语。老师是美国人,叫普拉多,看上去还蛮年轻。我们经常在一块儿聊天,他来过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北京烤鸭和晚上去KTV嗨歌。国际学生还有一项活动,每周会和低年级的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帮低年级的老师做些事情,打扫院子搬东西之类的,这些占用的都是普通学生语言课的时间。其他同学的语言课除了英语,还学德语和西班牙语,学生自选,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学校教学和我过去接受的教育模式有天壤之别。比如有一门课叫“主要课程”,课程的内容和任课老师每三四个星期便会更换。每天早上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主要课程,同学要在门口排队,和任课老师握手问候之后才能进入课堂。这门课没有课本,需要学生自己去编写。平常没有什么作业,没有测验考试,倒是会根据课堂内容,经常外出活动。这节最重要的科目——在你我看来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身体器官、世界地理、戏剧等。别说在中国,就是在美国其他学校也不多见。我来美国上的第一个学校(哥伦比亚基督教学校)就是普通的基督教高中,课程很正常。相比之下,华德福真的太不一样了,我带着好奇,却又想不明白,只能接受。

初来乍到,我跟着零零散散地上过几节关于器官、舞台剧的主要课程,也就是当个旁听,先熟悉熟悉。从夏威夷回来,唯一完整上过的主要课程的内容是“革命”。光这“革命”主题我们和老师整整研究了三星期,法国革命、美国革命、俄罗斯革命⋯⋯中国革命更没落下。拿中国革命来说,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等老师都进行了概括,给我们讲述这些革命是哪年发生的,发生了什么,而且还得让我们揣摩当时人们是怎么想的。虽然有些内容和咱们的现实有点出入,但是大体也能明白,或者叫自圆其说。讨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老师叫我重点准备准备,说是给同学讲讲。我就从网上找了点当时有意思的照片和事件,又打电话到国内一个劲儿地问。课上,我翻译了一段毛主席的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同学们还挺有兴趣的,最后老师还说这对同学学习中国革命起到了帮助呢。

我们一星期在教室最多上四天课,每周四铁定外出活动。第一次,我迷迷糊糊就跟着上野外徒步,到了森林湖边。第二次,一块儿坐公共汽车进城,没想到误打误撞正好赶着他们去采访“占领波特兰”,和“占领华尔街”的性质一样。“占领华尔街”的行动,在全美起了带头作用,这边也有人响应。这些抗议者搭建帐篷睡在公园,我们从学校直接到那个公园广场。眼前只有一片乱七八糟的帐篷,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没去之前我并不知道是要采访这些抗议者,更不知道号称花园城市的波特兰市中心会有这样又脏又乱的地方。“占领波特兰”的抗议者还会在公园里自行分工,分为媒体、询问、医护等好几个区,而且每个区都有不同的工作人员。他们甚至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图书馆,供人阅读。在采访中,抗议者表示:“人民的声音比不上金钱的力量。”大多数抗议者都是年轻人,记得采访中有一个人说:“我们还年轻,什么都不怕。”后来,看到同学的采访总结:年轻人居多的原因,可能是年纪大一点的人对很多事情已经习惯或者麻木了。但是年轻人以后要长期面对一些问题,对于不满,马上就会采取行动。之后,有一次我们外出去美术博物馆,路过的时候,看到“占领波特兰”的人已经从公园撤走了。但是感恩节的夜晚,在市中心又看见这些人一边敲鼓一边呼喊地游行,听说最近已经把港口给封锁了。

除去“主要课程”,别的课也得唠唠。先说数学,美国学生数学学得简单,这大家都知道,但也不至于老“原地踏步”。我现在学的数学,就是解方程、分解因式这些内容,要在中国,也就是初一水平,以前最头痛的功课现在几乎不用学习了。另外,带点文艺范儿的课程没完没了,形体(舞蹈)课、手工画画课和音乐课,肯定是少不了的。形体课上,老师带着我们“转来转去,转去转来”,像我这种从小做广播体操长大的孩子,转几下便找不到北了。手工画画课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差事,虽说打小这素描班那美术班也没少上,但和其他同学一对比,还是比不上。除了画画,有时候课上还会刻点木头,搞个造型什么的,幸好我皮糙肉厚,划着手了也没什么大事。音乐课有很多分类,大多数是乐器,可以自己选择。我还属于“适应期”,各种分类都跟着上上,看最后哪个最适合自己,好在我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童子科班”出身。

最后要说的是我认为最特殊的一节课,标准的“华德福特色”。上这门课的专门教室里,还有其他年级做的一些东西,打出的木器活都很漂亮,还有些手工做的本子。在教室里最突出、最占地的就是好多台传统织布机,操作起来有点古代织布的感觉呢。每个年级的手工课都会分为两个小班,我这组学习编篮子。听起来挺容易,但实际动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编的第一个篮子是用树枝做的,每次动手至少会留下一两个被树枝剐破的小伤痕。我的第一个篮子完成后,怎么看都像是一个“鸟巢”,觉得还是蛮有特点的,放在家里是“后现代的艺术”,放在树上就能“筑巢引凤”。第二个要完成的作品是竹篮子,现在已经开始制作了,预感应该会比第一个好很多,也会更实用一点。

鲁道夫·斯坦纳,这位在欧美和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家,他的华德福教育虽然已经“生存”了快一个世纪,在中国很多人还不能接受。在美国以其理念办学的高中也不多,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得慢慢更深入地了解。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篇5:华德福教育理念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

华德福教育是提倡真、善、美的和谐教育。华德福学校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启发者,更是学生精神的向导者。他们注重学生的整体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循“万物应有时”的原则,并在艺术化的教学方式中重视游戏,鼓励模仿,强化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意识等。以此,促进孩子个体的身、心、灵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篇6:华德福教育的缺点

发布时间:2012-11-10 作者:陈海霞 单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幼儿教育课程是无疑是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已开始逐渐融入中国的主流幼儿教育中,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到部分人群的广泛赞誉,但也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三种课程模式的特点,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华,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关键字】:课程 蒙台梭利 瑞吉欧 华德福 比较

Abstract: In the world today, there are three most famous curriculums in preschool education.The Montessori curriculum has began to be involved in China’s mainstream education, while the Reggio curriculum and Waldorf curriculum are still in the first step.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and compare those three different curriculums to understand them deeply and direct our research or practice better.Key words: curriculum Montessori Reggio Waldorf compare

蒙台梭利教育、瑞吉欧教育和华德福教育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幼儿教育思想,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经过实践和发展,其教育思想已转化为具体的的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课程的构成中理念、内容及实施是核心要素,本文也主要从这些方面介绍比较这三种课程,并对其进行评价。

一、课程的缘起

每种课程的产生都包含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理念基础和创始人个人的努力,这三种也不例外。

(一)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1870—1952)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位幼儿教育家,出生于意大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96年毕业后,她从事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并逐步提出对于缺陷儿童,教育训练比医疗更有效的观点,否认当时流行的“智力预定论”。1901年,蒙台梭利开始致力于正常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在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阅读相关著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窟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制定一套教材、教具和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教育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引起世人关注,最终形成影响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蒙台梭利方法。

(二)瑞吉欧课程

瑞吉欧.艾米丽欧是坐落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人口约16万。这里是意大利艺术和建筑珍品的故乡,富有文艺复兴式的人文艺术气息。这里具有政治解放、民主独立的传统,居民有强烈的民主参与和公共社区观念,有着互助合作的良好传统。二战后,这个小城也满目疮痍,家长们变卖所有为孩子们建立了一所充满希望的幼儿学校,教育家马拉古奇闻讯赶去,为之惊奇,并同他们一起建立了第一所瑞吉欧学校。在马拉古奇的带领下,瑞吉欧学校逐步形成了强调合作民主、主张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华德福课程

华德福学校产生于一战后的德国,创办的初衷是华德福.阿斯托瑞尔烟草工厂的经理艾米尔.莫特,想为自己员工的子女建一所培养自由人的学校。欧洲著名的文化人物、人智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接受请托,建立了这所不受政府控制、倡导自由开放的十二年制华德福学校。学校办的很成功,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好评,被人们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其中的幼儿阶段课程也影响甚远。

二、课程的理念

(一)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的课程理念分为儿童观和教育观两方面。在儿童观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潜力”,儿童具有一种自觉的、且不为自己所意识的感受能力,能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一定选择地进行吸收,成为他的心理的一部分,这种心理称之为“吸收性心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各种“敏感期”,儿童会某一敏感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如感觉、动作、行走、语言等,学习时特别容易而迅速,这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此外,蒙台梭利害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相应的教育任务方法。在教育观上,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个体和人类社会的正向发展,同时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学校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没有成人直接干涉、能自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中的所有事物都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并且整洁有序。[1]

(二)瑞吉欧课程

瑞吉欧课程的理念在儿童观上认为儿童是社会的一分子,与成人一样是社会和文化的参与者,他们具有巨大的潜能和求知欲,拥有天生的艺术才能。在教育

观上,瑞吉欧课程认为知识是通过社会建构来形成的,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独传授知识信息或复制思想,而是促进幼儿思考;知识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应鼓励幼儿用“一百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计划、想法和理解,绘画、音乐、雕塑等皆可;同时瑞吉欧课程强调合作的理念,主张学校同社会联系,通过各种关系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此外教育要创造一个包含教育信息和资源的环境,促进、激发幼儿的学习。[2]

(三)华德福课程

华德福学校的发展深受斯坦纳个人思想的影响。斯坦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有身体、心灵和精神构成的整体,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他强调教育要从对儿童本性的认识出发。斯坦纳把人类0—21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七年一个周期,其中幼年时期即0—大约7岁。这一时段儿童成长呈现出植物性特征,主要诞生物理性自我,自然界的一切都应符合儿童的天性,适应提供“心”的教育,教育原则应是模仿和榜样。[3]

三种课程都注重社会、文化对幼儿的影响,都认为教育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都主张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都认为幼儿的知识都是在与他人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建构的。但每种课程的理论基础各异,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跨越多门学科,但主要是以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为主,强调推进儿童关键期的发展,带有某种“科学”色彩;瑞吉欧课程更受人文艺术、合作传统等影响,虽然也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但更富“人文”特色;华德福课程受到斯坦纳“人智学”的影响,宣扬人的精神、意识和灵性,“心”的教育自由、自主、开放的理念让人神往,但总归有些遥远,带着些“神秘”和“宗教”的意味。

三、课程的内容及实施

(一)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的课程分为五大类,每一类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如下:

1.社会性—品德教育课程

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道德、纪律和社会内聚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先天就具有良好的“道德种子”,道德的发展建立在品格的基础之上,如果儿童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的活动,那么他们的品格就能正常、顺利、迅速地发展。关于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纪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纪律,而不是静止不动、被动

和屈从的,如果儿童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守规则时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他就是守纪律的。儿童天生具有团结的倾向,但只有在自由和秩序的环境中,儿童才能自发运用这种倾向产生和发展内聚力。

为了促进这三种品种的形成,教育者必须对善与恶的事物进行恰当的区分,合理安排儿童的环境。如对“儿童之家”的活动材料进行数量的控制,使儿童养成尊重别人、轮流等待的习惯;教师不应过分干涉儿童之间的冲突,使他们不断练习如何适当处理人际关系等。在儿童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要贯彻“工作”的理念,因为工作能够锻炼儿童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意志力,还能促进其顺从行为的产生。这些都有利于儿童形成纪律、道德和群体秩序意识。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严格监督儿童,不让自由成为放任;废除说教、奖励和外在的惩罚。2.自然—感觉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大自然最伟大得自发性观察者,通过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使儿童的身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感觉教育又可细分为:一般感觉教育(触觉、热觉、压觉和立体感觉)、视觉教育、听觉教育、味觉教育和嗅觉教育,蒙台梭利通过一系列教具完成这些教育,并且大多采取触觉训练的方式。如通过观察触摸圆柱体组,形成高低、粗细、大小的概念;通过触摸温觉版,感受热、暖、冷、温;通过音筒感受杂音的强弱;通过味觉瓶感受酸、甜、苦、咸等。3.健康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关心儿童的身体健康,主张自由的体验活动、节奏练习和肌肉控制力练习,其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训练身体各部分功能而专门设计的正规训练上。她也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儿童心理歧变的原因和表现进行了阐释。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分为营养卫生以及身体锻炼—肌肉训练。营养卫生方面,蒙氏课程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合理膳食和适当的睡眠。身体锻炼—肌肉训练方面,采用上下肢各种运动、自由体操、教育体操和呼吸体操的方式进行。4.艺术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儿童与生俱来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展现,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美术和环境设计,音乐和美术主要采用让儿童亲学习操作的方法,环境设计则由教育者承担,通过创设整洁、美观的环境,并尽可能地通过富含艺术性的设备和装饰材料,唤起儿童的兴

趣和情感。5.语言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语言教育,内容包括写和读两部分,前者是口头语言教育,后者是书面语言教育,她认为书写主要是心理运动机制起作用,而阅读则纯粹是智力活动,书写能够为阅读做准备,因此书写先于阅读。书写部分,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练习,包括掌握和运用书写工具、建立字母符号视觉和拼字;阅读部分,采用游戏的形式,从读东西的名称开始,如在卡片上写下长句子“关上百叶窗,打开前门,然后等一会,再把窗户和前门恢复成原样”,要求孩子完成看句子完成这些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蒙台梭利的课程可以分为这五大领域,但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二)瑞吉欧课程

与蒙台梭利教育不同,瑞吉欧教育中没有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他们课程是在教学中生成的,课程内容可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幼儿和老师感兴趣的主题,这些主题一般由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聚焦而成。瑞吉欧课程的重点和亮点在于其独有的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为以下两种: 1.方案教学

方案教学作为瑞吉欧幼儿教育法的核心部分,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主张儿童从熟悉的生活中确立学习的内容或主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探究相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方案探究的一般程序如下:

第一,确定方案主题。通常方案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经验,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教师经验、院内外教育资源状况等,由师生共同决定。

第二,编制方案主题网络。主题网络是一种有许多与主题相关的子主题编织而成的放射状的图形,它把各种资料都纳入到主题下面的各子主题内。编制主题网络,可以明确探索的范围。

第三,进行方案。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在方案进行中,要强调团体学习,要求小组成员间进行积极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教师在与孩子们进行谈话与讨论的同时,要做好记录和分析。

第四,进行方案的制作。在方案的探究中,幼儿不断讨论、规划、并进行具体的方案制作。方案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儿童使用“一百种语言”。教师不会直接知道和干预儿童,而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家长在其中也应积极配合,帮助幼儿查找资料等,家长还是方案探究成果的评价者。

整个方案探究中,幼儿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又相互进行配合,在不断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等各方面能力。2.合作教育

合作是瑞吉欧小城的优良传统,合作教育也是瑞吉欧教育的重要特色,在瑞吉欧,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学校教育,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对幼儿的教育都负有一定的职责。合作包括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幼儿间的合作、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合作等等。

瑞吉欧幼儿学校中,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工作中他们密切合作、共同讨论,帮助建立属于儿童的文化;师生合作中,幼儿是积极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则充当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幼儿间的合作是最主要的部分,多以同龄的4~5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必须通过相互了解和协调进行合作学习;家长和社区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瑞吉欧学校中,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具体参与有关幼儿学校的政策、儿童发展、课程设计和评估的讨论;社区参与幼儿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建立咨询委员会,与其他教育部门合作,负责幼教事业的管理和发展。

(三)华德福课程

华德福教育认为生命的头七年,主要是身体的成长,在七岁之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儿童回模仿物和人,所以,要把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材料呈现给儿童,成人要向儿童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在幼儿期,主要通过四种手段完成这个教育任务:一是给儿童创造美好、善良、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将善的东西呈现在幼儿面前,而将丑陋、邪恶隐藏、隔离开来;二是给儿童树立榜样,成人的言谈举止要谨慎,同时成人也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三是开展常规感恩教育活动;四是将感恩、善良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文学、艺术活动中以善和美为永恒的中心主题。

华德福幼儿园中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都以节奏性、规律性和重复性为原则。一日、一周甚至一年生活中,教师交替使用收和放的策略来安排儿童的活动。收就是教师安排的、有组织的、以静为主的活动;放就是儿童自选的、自己开展的、以动为主的活动。通常周一老师会使用收的手段,周二至周四会使用放的手段,而周五又使用收的手段来管理幼儿的生活。春天教师多会放,而夏天老师又多会收,秋天则又改为放,冬天又变为收,依据季节特点,交替使用收放手段,使幼儿的生活富有节奏和韵律。把幼儿看作大自然的成分之一,使其充分地与自然和谐一致。[4]

可以看出,三种课程都从儿童出发,以自身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设定了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蒙台梭利课程对内容和教学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设计,把儿童课程内容分门别类,并制定了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制作了大量教具,有种“实验室”的感觉,人为设定的因素较多。瑞吉欧课程则从“社会人”的角度出发,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都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并尽可能地把幼儿教育中涉及的所有影响人群囊括在内,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华德福幼儿教育则注重“自然”和“心灵”,课程内容上反对一切人为因素,课程教学以接近自然、倡导真善美的活动为主。

四、对课程的评价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完美的课程。这三种著名的幼儿教育课程都有自己的贡献和不足。

(一)蒙台梭利课程 1.贡献

首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创立,引起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和实践,改变了之前学界“智力固定说”、“发展预定说”的主流观点,并用实践证明了教育对儿童医一生的重要影响。

其次,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进行了洞察,以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提出“敏感期”、“社会内聚力”等概念,并在“儿童之家”中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是对科学教育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引导和观察儿童在各课程领域的“工作”,蒙台梭利课程向世人展示了童年的秘密。2.不足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蒙台梭课程难免会由于时代的局限,表现出一些不足:

感觉教育课程方面,蒙式课程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孤立地训练各种感觉,缺乏对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考虑。训练的方法也带有机械化和形式化的色调,固定的程序和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儿童的自由。

艺术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更看重的是艺术的工具价值,而不是本体价值,不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语言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交流。另外,它过分强调了真实性,反对儿童讲神话故事,忽视了想象的价值。

社会性—品德教育课程方面,儿童的学习一般是独立进行的,缺乏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训练。

健康教育课程方面,让儿童完全随心所欲的睡眠有点过于自由,不利于良好作息习惯的养成。有些膳食安排也不够合理,如让小孩食用生鸡蛋、不可食用乳酪等。

(二)瑞吉欧课程 1.贡献

瑞吉欧幼儿教育萌发于二战后,人们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建立民主社会的思潮中。它

自由、开放、尊重幼儿发展潜能的教育方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课程中对“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的强调,有利于教师、儿童、家长等积极性的发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和途径。这种新型的幼教课程推动了世界幼儿教育思想和时间的发展。2.不足

瑞吉欧课程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虽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但具体教学情况容易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瑞吉欧课程主要适宜小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具备各种条件,还需要教师、家长等的密切配合。总之,瑞吉欧课程在实施有许多因素难以严格把握,使得教学效果产生不定性。

(三)华德福课程 1.贡献

华德福课程没有统一的教育纲要,只给出大概的教学目标,强调依照儿童的本性对其施以教育。这样的课程有利于儿童形成善良、感恩等美好品质,亲近自然、重视教育生命意义的教育方法,带着“爱”和“呵护”的意味,有利于幼儿

身体的发育和美好心灵的建设。

在实际生活中,与其他两种课程相比,华德福课程更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不需要过多的环境设置,自然就是它的教室,反对心智训练的做法也某种程度减少了教师的任务。2.不足

华德福课程带有些许“神圣”的色彩,不可否认,其美好的教育目标令人向往,但“心灵”、“和谐”、“生命”等语词放到具体的课程中总显得有点模糊,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中完全否认学业训练的做法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总之,华德福课程有点过分依赖斯坦纳的人智学理论。教育是复杂的,和社会背景等各种因素都有联系,纯粹用一种理念指导,不利于教育的有效实施,这也是华德福教育仍处于幼教界“非主流教育”的主要原因。

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都是代表儿童、关爱儿童的课程,虽然三者的理念、内容、实施等存在差异,但每种课程中都有伟大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客观评价其优缺,避免照搬照用。毕竟每种课程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产生,我们也归根结底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载《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 刘永凤:《瑞吉欧幼儿教育法述评》,载《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 陈园园:《华德福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载《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 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5]王洁、郭雨欣:《蒙台梭利课程与瑞吉哦课程中环境设置的比较》,载《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

[6]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载《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6年

[7]缪胤、房阳洋:《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之比较》,载《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5期

[8]王春华:《瑞吉欧幼教模式述评》,载《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9]徐慧:《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考察和借鉴》,载《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同等学历学位论文》

[10]李丽娥:《华德福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载《科教纵横》2009年第4期

[11]李雪飞、罗慧娟、王旻燕:《华德福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载《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

上一篇:比成功更宝贵作文600字下一篇:百灵中学突发疾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