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缺点

2024-05-08

中国英语教育缺点(通用9篇)

篇1:中国英语教育缺点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而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6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篇2:中国英语教育缺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因此,其饮食文化也历史悠久。饮食民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国内外旅游者所叹服。

纵观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我觉得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在不同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形成了几大菜系,主要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徽菜、湘菜、浙菜、闽菜、京菜等等菜系。这些菜系到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善,品种风味蔚为大观,并各自成体系和特色。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第六,独特的酒俗与茶俗。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酿酒饮酒历史,其酒蔚为大观,神韵迷人。酒有三大类--白酒、黄酒、果酒,在此基础上又产生多种的药酒。茶的历史悠久,至少唐朝已有饮茶习惯了。宋以后用水烹茶而饮,直至现在。一般南方人喜饮绿茶和红茶,北方人爱饮花茶,华南地区多饮乌龙茶,西南地区尚饮沱茶;蒙、满、哈萨克等族饮奶茶――由羊奶、奶油、盐、茶熬制而成;藏族饮酥油茶――由酥油、糌巴、盐和熬好的茶冲调而成。中国饮食习惯优点:

1、中国人每天进食的新鲜蔬菜要比西方人多得多,不仅能够大量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肠胃吸入大量纤维素,消化功能提高,降低了消化系统的患病率以及患癌率。

2、中国人喜食粗粮,而粗粮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许多能量。

3、中国人爱吃植物油,然而动物油含有

较高的胆固醇,相对来说,植物油是比较健康的。减少动物油的摄入可以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患病率。

4、中国城乡居民都喜食吃豆制品,比如:豆浆、豆腐、豆芽等等,而豆制品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5、中国人在饭后或者迎客时都有沏一杯热茶的习惯,喝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6、饭后,中国人通常爱吃点瓜果,而瓜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

7、中国人吃饭时用的餐具是筷子,用筷子需要动用数十条肌肉和十余个关节,有利于活动筋骨,可以称之为“健身活动”。

8、中国人炒菜时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能起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但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好的饮食精华,也有不好的饮食习俗。综合国内外营养专家的意见,我国的饮食习俗主要存在着以下九大缺点。

1、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

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5.中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如: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但制做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或暴饮暴食,或烟酒同时来,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诱发多种。

篇3:中国英语教育缺点

1 双语教学的优点

1.1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就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其语言能力以及外语交际能力比一味接受全英文授课或是全中文授课的学生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种特殊语言气氛, 学生大脑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交换使用两种语言, 语言学习速度也就更快了。在本人所任教的国际商务系基础英语课程中, 由于英语属本专业基础课程,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只停留在高考要求的书本范围内, 实际应用率较低。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在初高中学习时, 教师只用中文解释词汇和课文重难点。学生的惯性思维仍然处在中文翻译阶段。全英文授课学生反应听不懂, 跟不上, 反之全中文授课学生觉得没意思, 很枯燥。我尝试使用双语进行教学, 以英语为主, 中文辅助。以词汇学习为例, 将所需要学习的词汇先英文解释并造句, 再用中文解释一遍。学生在了解中文意思的基础上更容易记住了英文词汇。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使用英语指令, 将学生生活中能碰到的一切中文物体标示出英文, 学生走到哪学到哪。通过设定不同类型的听说环境, 渐渐地英文已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 他们能够自如地将两种语言在脑中切换, 先用一种语言思考, 再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做到“一脑二用”。

1.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能够胜任双语教学, 教师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程度的了解与掌控。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富有感染力地多说多练很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向老师看齐, 保持住学习的热度, 不断练习。为了能够带动课堂气氛,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图文并茂展示教学知识点。教师同样也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应变能力, 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喜好表现作出正确判断, 随机应变, 做到师生充分融合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点,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提高。

1.3 多一种思维方式, 与世界接轨。

学习用英语交流也许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最好的途径。例如, 当我们能够获得其它人不能得到的信息时, 是不是会觉得很有趣?当我们能与各国人用语言或者书信交流时, 是不是会觉得乐在其中?当我们一开口就使用流利外语时让周围的人一脸惊讶, 是不是有成就感?而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掌握英语。全世界90%的先进技术是以英语为传播方式的。对于我的学生, 尤其是国际商务系的学生, 将来她们很大程度上需要与他国人沟通贸易。互相了解, 多种思维是她们的必学一课。在我的课堂上, 我经常将学生非常熟悉的当下最热门的时事以及词汇用英语讲述给学生听, 学生大都知道老师所讲述事件的中文版, 抱着很大的兴趣去猜教师在讲哪件时事。猜中之后, 教师请学生用英语再复述出来。在之前英文以及中文的基础上, 学生既学会了用两种语言表达又了解了他国人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

2 双语教学的缺点以及解决方法

2.1 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学生与时俱进, 掌握更多知识。但如果学生对英语理解能力有限, 反正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双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主要采用听说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为辅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进行听与说的练习。学生也就自然会出现接受程度快慢的问题。学生慢慢向两个极端发展, 一部分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表现活跃, 热爱接受新事物, 一部分更趋向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沉入书面以及单一的课本学习中。在我现任教的国际商务系中, 由于是分层次教学, 大部分同学英语程度处在同一水平上。但也有个别同学, 由于基础不够牢固, 刚入大学也无法适应新教师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骤, 就频繁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开小差现象。因此, 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真实英语水平的情况下, 教学步骤轻缓恰当, 不要不断地塞知识给学生, 也不要一味地调整教学进度来适应学生。为学生创造练习英语的环境及机会, 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前提下有效地接受所学知识。

2.2 教师教学方法误区。

双语教学不仅是对现行教育模式的改良, 也是对教师、学生、课程以及教材的四重挑战。在现行的非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何协调两种语言在课堂上的合理使用也是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个问题。于是教师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例如, 教师将一门课程变成了翻译课。双语教学课堂上, 语言只是辅助交流工具。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的使用或者是中英文同时使用, 教师会不自觉的侧重在两种语言如何正确使用如何融会贯通而忘记了原本要着重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应该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是只顾着两种语言是否都表达清楚, 意思明确。

2.3 教材选择不当。

教材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我国, 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本几十年如一日, 从不更换。不同专业所用英语教材全部一致。我所任教的学校之前也是这种做法。以前, 我经常听到计算机系学生抱怨教材好难, 很多地方看不懂。然而国际商务系的学生又觉得教材过于简单, 知识点不够, 课本连基本四级词汇都没有包含。

在教材的选择上, 高校始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当然, 这里的材, 指的是学生们不同的英语层次。教, 也就是教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应该是不同的。比如我所任教的学校, 经过教改, 系里决定由于国际商务系的学生相较其它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水平略高, 所学专业也要求英文的灵活使用, 全系改为与英语系相同的英文教材。但毕竟英文水平无法达到英语系一样的水平, 无法采用全英文授课。英语与汉语在课堂上的同时出现也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总之, 尽管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与汉语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但不可否认,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 是需要学生努力掌握的。为了培养出国际性的专业人才, 双语教育性质的英语学习势必要一直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 2001, 10.[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 2001, 10.

[2]陈小红.审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J].当代教育论, 2004, 6.[2]陈小红.审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J].当代教育论, 2004, 6.

篇4:中国教育综合了美国和日本的缺点

美国教育的体系,叫做“拼爹模式”。千万不要对美国有太多的幻想,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全世界最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它不是看你的学习能力,而是看你的爸妈有没有钱。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你出生家庭的财富决定了你能够上什么样的学校。

按照2012年的升学比例来看,全美32所好的高中,其中31所都是私立的,只有一家,排在第9位的亨特学院是免费的公立学校。顶级私立学校占美国高中的4%,是真正培养美国精英的学校,学费一年3万至4万美元,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必须有钱,否则交不起学费。学校用这些钱聘请最好的老师,买最好的设备,建最好的环境,来培养美国最好的学生。当然,这些顶级私立学校的升学率比一般的公立高中多出20%。

除了这4%的顶级私立学校,还有一类是名牌公立高中,占高中总数的5%。这些名牌公立高中怎么来的呢?基本上地方政府收的房产税50%以上都投到了教育里,高的能达到70%。

所以很简单,如果是富人居住的高档社区,房价就高,房产税自然也高,因此学校的经费就特别充足。富人区能收的房产税肯定多过中产阶级社区,中产阶级社区能收到的房产税又高于城市的贫民窟,教育的差别就产生了。因此,这5%的名牌公立高中往往是在富人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读的。

可以说,美国的教育制度就是以财富为基础的制度,父母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子女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社会的权力基础是金钱。美国总统要竞选,州长要竞选,议员要竞选,人人可以参选,很公平对不对?但你如果要参加竞选,就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教育也是一样,美国人人都能享受免费教育,但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教育,想上4%的顶级私立学校,那么你必须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

我当然不建议我国学习这样的美国。而与美国相对的是,日本教育是另外一个极端,即“公平模式”。

日本的教育制度有两个政策,第一硬件标准化;第二师资标准化。硬件标准化在日本一百年前就已经兴起了。全国每个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宿舍、运动场都是一样的,连午饭吃什么菜都一样,每个学校像是克隆出来的。而且请你记住,全部是由国家财政补贴。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师资标准化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市区学校的条件好,农村学校的条件差,所以农村老师都想往城市挤,城里老师打死也不去农村学校教书。日本却不是这样。日本的小学、初中的老师薪水最高,其次是幼儿园老师,再次是高中老师,大学老师最低。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日本的小学、初中基础教育的老师必须轮岗,六年一次,在市区的老师每六年就得从这个区转到另外一个区,甚至还要到农村去,因此必须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为了激励中小学老师,不但薪水高,还要把他们纳入日本的公务员体系,给编制。这就叫师资标准化,我可以说,全世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是凤毛麟角,但日本做到了。

所以,硬件标准化和师资标准化,塑造了一个公平的日本教育制度。日本的高考制度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高考制度非常奇怪,各地有各自的考卷,而日本是全国统考,同一张考卷,你考得上你就念东京大学,你考不上也不会抱怨,因为它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制度。

我在这里谈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是因为我国这几年非常辛苦地学了日本模式,也学了美国模式,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学的都不是优点,而是缺点,然后还加以发扬光大,就成了我们更加奇怪的教育模式。

我们学习日本的教育公平制度,看起来很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我们也用国家财政的钱补贴各个学校,这个好像是对的,但我们既没有硬件标准化,也没有师资标准化,到最后才发现,我们拿着国家财政的钱去学习美国模式,拿很大一部分比例去搞了重点学校、重点班。更巧合的是,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比例刚好就是5%,和美国的顶级私立学校比例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拿老百姓纳税的钱去补贴给这5%的重点学校。

大家一定知道名牌学校有多么重要吧。2010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省招生,考上的学生98.9%来自于陕西省五所名牌重点高中,其他高中就是三个字,“没希望”。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利用权力、金钱,用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些重点学校。

那么,谁去念重点学校呢?我们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的重点学校有个潜在体系叫“三三制”:1/3的学生是这些学校自己培养的“占坑班”的学生,或者是成绩好的,或者是奥数好的,这些凭成绩进来的占1/3;学区房(户籍标准)的学生占1/3;另外,靠领导批条子进来的“条子生”占1/3。所以,你发现有2/3的学生是靠着金钱和权力进入了所谓的重点学校。

问题就在这里,用全体老百姓的钱,来学习美国的教育模式,来建设这5%的重点学校,公平吗?美国老百姓对所谓的顶级私立学校没什么好抱怨的,人家是学生家长自己出钱去读。那我们的重点学校呢?不是学生自己出钱,是国家财政出钱,也就是全体老百姓出钱。凭什么全体老百姓出钱培养少数人的子女?所以,这才是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我们学日本的公平制没学会,学美国的财富制也没学好,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区域歧视,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权制,这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改革要搞明白的问题。

博主简介:经济学家

篇5:美国教育优点与缺点

说到教育,我们首先应该初步的了解和明确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是塑造一种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它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

明白了这两点之后,我们组对美国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一,美国教育的特色是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变得更有创造力、动手能力;强调要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享有实现其自身潜能的机会,而不仅仅把精力放在成绩上。换而言之,美国模式是对能力的绝对评估。与中国“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完全相反。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大会的金奖几乎被美国人独占,这就是美国模式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并且,美国用科技创新制造的财富,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这也是美国教育下产生的结果。第二,正由于美国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学生的课程难度较轻。这也就导致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美国的教育水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的美国人随处可见。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美国对其教育水平的低下已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为此,确定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增加学习内容,实施试卷考试的改革方案提了出来。这些参照了中国模式的改革,虽然遭到了不少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将毁灭美国特色的创造性教育。但是,增加灌输式教学和熟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美国社会舆论的支持来看已势在必行了。

篇6:英语听课评语优缺点

2、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李 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句型what do you do at Easter?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提前为各组准备了一乒乓球(当作蛋)和大量彩笔,让学生一起合作画出自己的巧克力蛋,各组把画好的巧克力蛋交给老师。

3、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4、老师在语言表达,语调控制,课堂组织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跟着教学思路,学到了东西。由于x老师与学生没有时间接触,学生对软件操作生疏,再有时间的原因,人工智能尝试的环节未能深入,我想这部分内容可以缩减,作为课后尝试。

篇7:传统教育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2)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3)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4)在讲授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提高学习效率(5)投资成本低,比较经济。

缺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以板书讲授为主,费时、费力、信息容量小,信息显示形式比较单调、呆板。传统教学的缺点包括:

(1)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教学的手段单一,很少涉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师的素质相对要求较低,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不利的。

(2)不利于开阔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传统教学接触不到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各种音像设备等,因此就会使教师与学生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对外面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以及日益更新的知识缺乏了解。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单一。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

(4)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很多需要现场演示或需要试验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教师没有办法让学生看到或听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交流,教学效率低。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多媒体教学能改善课堂环境,强化教学效果,增加教学信息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丰富题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颖化、知识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各门课程的教学课件,能充分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多媒体教学更灵活,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学生也认为,有了多媒体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及挂图,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世界,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使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有效扩充单位时间内信息传递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增多,而学时却在逐渐压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求教师按时把课程讲完,又要保证学生全面理解,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极大的考验。使用多媒体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图形和程序较多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具优势。

(三)形象直观,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再强、肢体语言再丰富,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比如,在/数据结构0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如果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需要在黑板上画多个图形,写多个算法,不但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也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如果借助计算机开展教学,既形象,又生动直观,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多媒体教学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教育网站的建立,很多电子图书、数字期刊、CAI课件、教学成果、教学经验都逐步成为共享的教育资源,一个新的教学成果、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会为广大教师的知识体系注入新鲜成份。很多成形的课件、电子文档、图片、框图等可供教师备课参考,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也节省了教师备课时间。由于所有的教学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可以随时回放和重播,并且关键点明显,重点、难点突出,所以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忆教师的授课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环境清新、优雅

多媒体教学大大减少了粉笔的使用,使得整个教室干净、无尘,这不仅保护了教室的环境,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减少教师职业病的产生,体现了对广大教师的人文关怀。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有关概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信息技术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一)课堂教学容易主次不分。

一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常常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旨在体现内容的丰富、功能的强大、表现手法的不凡,使得学生上课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学生们面对声像俱佳的课件都很兴奋,可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界面虽然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有的画面甚至成为影响教学的累赘。

(二)课件制作不规范,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课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意志和喜好,没有统一的规范。有时同一个页面中使用的字体过多、颜色过多,教师本意是突出强调重点内容,但由于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所以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当教师在同一个页面里使用的文字过多时,字体就会过小,学生看起来就会吃力,再加上多媒体教室里光线暗,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倦怠,既影响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视力下降。

(三)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长期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如果遇到突然停电、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等意外情况时,会显得手足无措,影响正常的教学。

(四)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互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教师的思想不深。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缺少情感的互动,过分依赖电脑,只会阻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另外,一味增加授课内容,速度过快,导致学生难以消化,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大屏幕教材,学生只能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记录课堂笔记,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

(五)教师教学才能的发挥受限 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肢体语言的使用,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教师的应变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对教材处理的深度、广度以及板书设计等都难以体现。有些教师如果不用多媒体授课可能教学效果很好,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由于受微机操作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的限制,会变得缩手缩脚,无法施展教学才能,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课堂上有时教师会有突发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精华,是课堂教学中的闪亮点,但因受制于课件,不能临场发挥,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降低了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人为因素会影响多媒体设备使用寿命

目前,各高校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及设备,但是如果教师不负责任,不按规程操作,会导致多媒体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

(七)资源利用不合理

有的学校由于教室紧张,有时会将多媒体教室作为普通教室使用。这样,大量的粉笔灰尘也会影响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寿命。另外,为了防止设备丢失、损坏,多媒体教室没课时是关闭的,于是学生少了许多可以上自习的场所,造成资源浪费。

(八)教师优美的、富有个性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和审美,这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九)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是程序化的,定型的,一旦制作完成,在课堂上就难以更改。而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教师课前制作的课件,并不可能完全预测到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与实际教学过程并不完全吻合。另外,不同的班级就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同一课件不可能符合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这方面,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篇8:中国英语教育缺点

●优点

通过长期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笔者认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项优点。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变换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下降。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成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刺激,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而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容生动、富有表现力, 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联想、思维、记忆。再者, 课件中交互的跟读、模仿, 有利于认知和思维的训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信息传输量

传统的依靠黑板的教学方法, 讲课速度慢, 范围窄, 同时还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 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多媒体教学, 不仅节省了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特别是画图等所不必要消耗的大量时间, 讲课速度快, 传递的信息量大, 而且通过展示教师精心组织和制作的幻灯片, 给予学生丰富和最新的知识, 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 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寓教于乐的练习, 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教学轻松化、高效化的目的。

3. 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教案的质量与使用频率, 减轻了教师上课板书的压力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往的教案都是写在备课本上的, 即使是教同一门课程, 每年也必须重写一个备课本, 这无疑是重复劳动。在采用多媒体之后, 教师可以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每年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学需求, 对课件加以修改补充, 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 同时也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英语课堂中, 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以板书的形式对知识点、语言点进行讲解, 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少, 教学效率低。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部分板书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 避免了教师重复上课, 重复板书的压力。

●缺点

然而,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多媒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在看到它的优点的同时,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很大、转换快, 容易造成“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 甚至会造成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填鸭式”的“电脑灌”, 学生变成了观光者, 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不深。这样一来, 只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华丽外表下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 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整合和存储, 易于造成学生大脑的疲劳, 这必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 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师主导性, 过分依赖和滥用多媒体课件, 对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都有局限性, 忽视了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 一旦授课时出现问题, 教师的主导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电脑出现问题, 课件不能正常播放, 有的教师就会无法继续课堂教学。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教师未能摆正多媒体的位置,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 不是老师, 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 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 思想就会越来越懒惰, 越来越不会教课了。

第三, 在多媒体教学中, 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教师的板书、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也相应地减少, 课件演示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活动, 教师往往根据教案, 把课件设计成线性结构, 上课的时候只要按一个键, 课件就会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一来, 电脑大屏幕成了“电子黑板”,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程式化地演示课件, 教师由讲台之前隐身于电脑之后, 成为“课件放映员”。教师的注意力就不能全放在学生身上, 无法准确、快速地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结果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多媒体技术所阻隔。

篇9:中国英语教育缺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生态系统 生存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05-02

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活动主要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中及存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又有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运动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主要就是由老师、学生和教学设施组成,这些组成因素对教学的成果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分析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的时候,对体育生态化的缺点进行系统的分析,主要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顾忌到每个学生的经济条件,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没有全面的体现和了解。

1.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点

1.1体育教学教师的能力

对于之前的教学都是有老师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老师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领导,所以教学成绩的考核主要就是由老师进行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就想得平淡无味,这样的教学也就没有质量。在2013年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调查的结果,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虽然是这样,大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也没有很好地安排时间学习,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没有上课,在最后考核的时候都是通过应付,没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都是大学体育老师的要求不严格,给大学体育教学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又是因为学生和环境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体育教师资格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人来做体育老师。首先体育老师要有体育竞技的能力,还要对老师的人文素质进行考评,这样也就可以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主要就是注重体育教学中人文修养的教育,这也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措施。

1.2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校园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也就是国家的栋梁,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加艰苦,因此教育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这也就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任务最重的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比较大,都希望学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学习,对于体育教学也就没有加以重视,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甚至没有开设体育课程,在学校随处都是看到学生苦读的身影,这样也就导致学生的体育素质十分差,到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体育也就远远的落后。近几年,大学校园进行的军训中,很多时候都出现了晕倒现象,这也就是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体育课的重要性,大学体育课才能更加充满生态化的活力,才能平衡互动的发展。

1.3教育环境和教学工具

大学体育教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提高,很多学生的体育教学设施得到了保障,但是体育教学生态化主要就是强调工具的作用,也就是说每一项体育教学都是要依靠相应的硬件才能开展。在中国的校园更多的就是强调团队精神和无私奉献,这与大学体育教学的理念也就发生了冲突,根据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调查,有80%的学生没有掌握健身的方法,有60%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也就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满足学生毕业以后进行体育活动的需要,这就意味着把培养学生体育文化和体育习惯放在了首位,完成培养学生兴趣、能力、习惯的终身体育的目标。

2.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解决方法

2.1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与整个社会环境密切联系,我们只有提高体育文化的宣传才能带动大学体育的发展,对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之后我们应该大力的宣传体育教学,把这些优点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增加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作为当代的年轻的大学生他们希望能够被社会认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我们也就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在学校开展媒体广播大力宣传体育文化,以学生作为宣传的主体,主要以大学的体育传播为己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个人价值加以突破,获得学生群体的关注和认可。

2.2加强大学体育俱乐部建设延续体育教学生态化

在大学这个五彩缤纷的舞台,学校的社团也就是这个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全面的人才,主要就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思想素质,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追求精神。这也就是我们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做到以学生为主,按照学生的兴趣自己选择体育项目,体现自身价值。在俱乐部里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发展。由于课程的安排以及专业体育教师的有限,体育教学在大三、大四开设的体育课程多为选修,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样也是大学教育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学生因子的缺陷,使得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严重,而普及体育俱乐部却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

2.3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的模式上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以老师的教授为主,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没有重视,也就造成了教学的脱节,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具体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我们应该抛弃以往大学体育教学中偏重体育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理论修养的教授、偏重统一标准考核而忽视不同学生的动态发展、偏重基本技能的广泛教授而忽视体育项目教授的延续性等缺点。

大学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共生性、动态平衡性的特点,在对人才的培养的时候是全面的发展,这也就是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更加高,目前大学体育生态化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并探索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之路。我们只有积极地改革体育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大力提倡终身体育的观念,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任凯.分析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点和反思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41.

[2]吴明深.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2013(3):22.

[3]田忠.关于我国部分普通院校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绩效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1).

上一篇:教师代表开学发言稿下一篇:软件著作权侵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