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教育的教育公平

2022-09-12

农村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的难点、重点。农村教育的薄弱和艰难,集中了我国教育公平的所有重要问题。影响教育不平等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据权威研究有如下11类来源:个体能力的遗传差异,个体所处社会地位的差异;政府、社会、个体提供和获得教育方面的政治权力;国家和私人为教育提供的资源;各阶段教育之间的资源分配;在各地区配置的和向各社会全体提供的教育机构的差异;教育机构与其他群体之间在资源、能力成就方面的差异;教师能力方面的差异;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同教育阶段的选拔;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这些分析为我们思考影响我国农村教育公平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框架。可见,教育不公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体能力、社会地位、社会文化资本等差异,也有教育资源的提供和配置、学校制度、选拔制度等社会历史形成的城乡、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平衡发展造成的;也有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深层次影响造成的;还有影响农村教育公平的制度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乡教育差距是制约农村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

制约农村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因素,二是教育自身的制度因素。从社会制度层面看,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高度集中中计划的资源配置模式。农村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和工业化积累资金和资源,农村的发展是缺乏重要性的。这种城乡分治的二元格局,最突出的制度弊端是它制定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城市与农村的边界,成为凝固、扩大城乡教育差距和教育不公平的基本制度。这种社会经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导致教育制度的种种设置与安排,主要从城市的需求与利益出发的“城市中心取向”,尤其是优先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倾向,形成的这种制度文化至今还影响着教育公共政策,其次从教育自身的教育制度层面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实际上也存在城乡分割,在教育制度上存在教育机会的认可与分配上的不公平。在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的优质教育资源“城市优先”的倾向,再加上农村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和各类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严重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还有一些制度上的倾斜,如重点学校制度和高考招生制度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导致地区之间、区域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这是一种变为的差距制造,“造就”了一大批基础薄弱学校,但又以农村薄弱学校居多。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差距的扩大。一是实施缴费上大学制度使一部分农村家庭学生降低了上大学的期望,二是高校现行的招生录取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所以,现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从制度层面影响着农村教育公平的实现与扩大。

二、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

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是影响农村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各类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力,不少地方依然是农业、科技和教育是各自为政,在为“三农”服务上难以形成合力。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配置低效,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与失效是我国当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现实。教育管理体制是影响教育资源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造即获取教育资源的行为是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农村教育资源的获取还存在非制度化的方式,即获取教育资源的行为过程所依照的被其行为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不公开认可、倡导以及所公开承认的。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资源动作方式,权力时有发生失落、错位、缺位与越位,将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低效甚或无效,是最终促使农村教育的失序或无序的诱因,影响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严重影响农村教育公平

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是师资质量水平高低的差距。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地理位置、经济待遇、社会关注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原因,难以吸引优秀高质量人才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甚至有些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差异原因,难以吸引优秀高质量人才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甚至有些农村学校连基本的缺额补员都难以做到,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影响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和机会,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在结构、素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与不足,难以适应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队伍城乡差别很大,分布失衡。在教师数量上,城镇教师,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存在普遍过剩现象,而广大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师资短缺,尤其是在一些条件艰苦、区域教育质量的差距呈日益拉大的趋势。(2)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社会、经济待遇普遍偏低,生活艰苦,有的地区甚至教师工资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致使教师流失严重。都是由边远、贫困的农村向乡镇,乡镇向县城,县城向城市,中西部向东南沿海的无序、单边流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严峻事实。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加剧了农村师资的严重短缺。大多数地区教师流失严重,但供给和补充极为困难,甚至在有些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代课教师支撑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质量的低下致使农村教育质量面临严重威胁,农村学校失学率、辍学率反弹上升,居高不下。其主要是教师生存状态的恶劣导致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3)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差距,再加上各方面现实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培训的边缘化现象,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专业发展水平难以知识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还有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单向流动和单一行政化的教师资源配置,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甚至面临断层现象。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水平的差距,不断产生薄弱学校造成教师资源的隐性浪费和形成事实上受教育的不公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上一篇:论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缺失下一篇: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论法官释明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