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2024-05-13

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精选14篇)

篇1: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教育的目的》则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全书一共六个章节,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及其作用》,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应该说,他的教育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

观照当下的学校教育,正呈现出这样一种机械的、为人们所诟病的面目: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使学生在灌输中逐渐丧失了作为“人”的丰富性;以意识形态作为德育工作和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使教育难以脱离政治的巢臼而面临学生人文理想与创造智慧的枯竭;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教育发展理念,又使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潮中沦为商品经济的附庸,失去了教育自身的尊严与规律,而教育却在盛世的喧嚣中沾沾自喜,抱着教育产业化的噱头寻找着权力的寻租——教育,正使我们的心灵不断趋向失衡而不知所措。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是那样沉默寡言,毫无生气,可一旦下了课,他东奔西跑,能说能跳,是那样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这无拘无束的课间才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也许我们的课堂大多时候都只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在课堂上,学生不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现实活着,仿佛是为教材活着。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成了无源之水。学生认真听课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许只是为了博得老师的表扬,抑或是为了给苦口婆心的父母一个交代。在这样的课堂中,哪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哪会有快乐可言呢?

中国的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历来怀抱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传统,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将追求学识成就与国家的振兴联系在一起,并把这种理想融入自己的人格、信念、操守以及职业规范之中。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大潮下,这种信念与理想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教育这一“象牙之塔”面临着新的分化、蜕变,有的开始裂变甚至开始沉沦:那种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荣的道德操守日渐泛商业化,工作以能否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志。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大脑当作无生命的工具,当作一种僵死的物质,一种感受器,一种储存器,学生只是消极地接收知识,被动地接收知识,于是,任何知识、任何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为呆滞的、凝固的、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一种储存。学生也就没有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活生生的生命思维。

怀特海指出:“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生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当下的教育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受那种急功近利、简单化的影响,很多教师仅仅靠一次讲座,一堂观摩课,“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作出高明的概括。”这不是教育进展的方式。这种看似热闹的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呆滞的思想”的体现。这种表演式的教学是一种作假,一种作秀,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卖弄学问的人”,是分裂人格的人。

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的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在这个社会发展多元化,知识、技术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应该承担起人类文明、人类智慧、人类先进文化的薪火传递者这一角色,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树立起为人类文明已经所证明了的全新的价值理念和终极关怀意识,以全新的姿态投入社会实践生活,关注现实问题,并以自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了解、参与,播撒民主的种子和自由创造之果,在未来建设者的心灵深处锻铸起理性与智慧之火,为我们这个民族培养更多的具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这是一个比传授知识更加伟大、因而也更有重要意义的目的。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智慧。不掌握某些知识就不可能有智慧,但人们也可能很容易地获得知识却仍没有智慧。何谓智慧?在怀特海看来,智慧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或掌握知识的方式。显然,智慧高于知识,是人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现代教育把知识和智慧对立起来,只注重知识灌输,忽视智慧的启迪,必然导致大量的书呆子和空泛无益、微不足道、缺乏创新的死板知识,甚至根本无知识可言。当着我们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笔记本、忘记了为了考试而背得滚瓜滥熟的细节知识的时候,换言之,当着我们不是成为知识的奴隶,而学会了积极地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时候,我们才最终拥有了智慧。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提倡的“带着智慧进课堂”的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过去的知识惟其有价值,就在于它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面对现在。”“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界的刺激,对刺激作出反应。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即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

作为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他认为过程在本质上是创造的,一切过程都面向了无数的可能性,都具有一种更为根本的新质。要实现这种新质,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超越过去,因为现在不完全是由过去决定的,它总是面向未来的。过程哲学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过程教育哲学必然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哲学,即一种超越了现代教育之僵化观念的学说。

在教育发展史上,特别是在现代教育史上,除了少数知识蓬勃发展的时期以外,过去的教育几乎完全受着各种僵化观念的可怕束缚,这种僵化观念在现代发展到了极致。僵化的观念是一种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的观念;简言之,是一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的观念。囿于这种观念的教育消极被动,没有节奏,满足于传授陈腐的知识,脱离了活生生的生活和实践,割裂了学科间的内在关联,扼杀了人之天才的创造活力,是一种毫无价值、极其有害的教育。怀特海认为,使知识充满活力而不是使之僵化,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人类走向伟大和崇高的每一次革命,无不是对各种僵化观念的反动。教育要承担起服务人类、增进自由的重任,就必须超越以被动的方式

接受他人的思想,就必须超越现代教育的僵化观念,就必须加强首创精神(包括思想上的首创精神和行动中的首创精神)。他指出:“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在过程教育哲学中,创造、历险、享受和自由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创造性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历险、增进享受和获得自由的过程。在怀特海看来,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决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它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要创造,就会有历险。教育的每一种创新都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现有教育秩序的突破,因而都是一种历险。现代教育的一大弊端正是受机械论的世界观所束缚,循规蹈矩,按步就班,把教学秩序固定化,长时间地使人按照固定的程序从事教学,从而使人的想像力变得迟钝不堪。怀特海认为,秩序和创新并不矛盾,秩序是一种变化和发展着的秩序,即一种必然包含着新质的秩序。如果一种秩序不能迈向更高的秩序即不能实现新质,那么就应当变革这种秩序。因此,在教育中,不能没有秩序,但更不能没有创造和历险。这似乎是一个两难,但“进步的艺术就在于既维护旨在变革的秩序,又维护旨在秩序的变革。”正是在这种创新与守旧、变革与秩序、自由与纪律的互动中,教育向前发展了。他十分欣赏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屿》中的这样一句台词:“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生活”,认为教育也应该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在他看来,学生们知道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得到愉悦;创造的愉悦乃是成功之必不可少的前提,甚至某种纯粹休闲的愉悦也是必不可少的。

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教育是训练观察自然的艺术,侧重于逻辑思维(用脑);技术教育是训练生产物质产品的艺术,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动手)。人文教育则是通过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的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进而学会生活的艺术。但是,源于现代哲学之精神与躯体、思想与行动之二元对立的现代教育却割裂了三者的内在联系,或是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对立起来,或是把两者与人文教育对立起来,导致了狭隘的专门化,是一种“最糟糕的教育”。我们看到的大量眼高手低、高分低能或是虽有一定的科技修养、但又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就是这种现代教育的畸形产物。在怀特海特看来,只进行一种教育必然会有失偏颇,但三者的机械混合同样难以通达真理。关键是把握三者的必要张力,实现其最佳平衡。

现代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应试教育,支撑这种教育的是那种在精神上缺乏远见的、单调的物质主义的、现代机械论的世界观。这种教育割裂了学校和社会、认识与实践的联系,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只注重书本知识,是对学生的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扼杀。怀特海并不完全否认考试的作用和意义,认为考试是教育节奏之精确阶段的一个必要手段。但是,当着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和奴隶,当着考试成了教育的目的甚至唯一目的的时候,在理论上说,它就成了一种非人的教育。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布鲁姆鲍格在《怀特海、过程哲学和教育》一书中指出:“在怀特海看来,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旨趣的具体存在。”应试教育这种非人教育不仅在理论上误导了教育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大量的悲剧。这种教育虽然培养了大批会考试的学生,但社会需要的却是创造性的人才。它的悲哀恰恰在于,它对解决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贡献甚少。

怀特海出身于一个教育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曾长期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他本人也曾在英美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哈佛大学这些顶级大学里担任过包括教授、系主任、教务委员会主任、理事会主席在内的多个不同职务,对教育有着极大的兴趣。这种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使得他对现代工业文明中教育的理念、制度和实践(特别是其中的弊端,如保守的观念、狭隘的偏见、僵化的体制)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见解,因而他所提出的各种富有创造性变革意义的后现代教育理念也更具有针对性、启示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可以说,怀特海所揭示的现代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在今天的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

(特别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双重的任务:既发展现代性,继续为教育的现代化而不懈努力;又反思现代性,力图克服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迈向新的更高的后现代教育。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所提供的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远见,为我们超越西方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后现代教育路径,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篇2: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启迪学生拥有爱心,学会关爱。

教学重点:

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的积累读书名言

一、激情导入

1、师述: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爱”,那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理解爱,付出爱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那就是——《爱的教育》。(板书书名)

2、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学生介绍对书的了解)

教师小结:《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书,亚米契斯能将生活中的爱心故事记录下来,装订成册,那是一部很感人的书。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感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读一这本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爱的教育》。

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二、介绍书名及作者(出示幻灯片,指名读)《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

三、介绍推荐理由

1、作者的话(请学生读)

“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2、译者的话(老师介绍)

夏丏尊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成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3、作品影响。(全班齐读)

《爱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四、品读《病中的老师》

1、出示“阅读提示”:(1)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写批注。(3)这个故事让你感受到怎样的“爱”?

师小结:作者以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板:师生之情)

2、小结:(出示目录,激发阅读兴趣)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五、指导读书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选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在以下的日子,你准备怎样读这本书呢?(学生谈自己的阅读计划)

2、老师的提示(出示幻灯片):

(1)用心阅读,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读一部分;

(2)重视积累,及时摘抄精彩的语句,写下阅读的心得。

六、总结升华。

《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3:名著推荐与阅读教育的思索

怎么能把名著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搭好 ? 为此我就名著阅读的模式展开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 下面就把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汇报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激趣 , 唤醒对文本阅读的渴望

1. 影视播放。与其要求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前,可先通过经典名著的影视播放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组织观看他们感兴趣的《西游记》《水浒》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来唤醒他们对阅读文本最原始的渴望。

2. 写推荐词。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名著或作者写一篇推荐词。如《繁星·春水》,读这本诗集必须有对生活、对生命的深刻体味才能顺利地解读,而现在的孩子对生活的了解不是太多,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太深,所以这诗集很多孩子不喜欢,也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了。于是我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了一段推荐词:冰心,在你“零碎的思想”中,有对大自然的歌咏,有对母爱的歌颂,有对人们的激励,你总是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着我,你很多诗的语言虽不优美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动,于是,我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请你也读读《繁星·春水》,相信那份“爱”也一定会撞击着你的心灵!老师的推荐从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意义,于是班内同学掀起了读《繁星·春水》的热潮,也写出了其他一篇篇精彩的推荐词……

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1. 循序、切实地利用教材中的“名著推读与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读与阅读”包括对“推读·阅读”“思考·交流”“写作·活动”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安排得很合理,要有序、有效地引导同学们阅读名著,尤其是“精彩节选”部分,为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地提纲挈领的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对“写作·活动”的完成,开展交流,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一举多得,提高阅读效率。

2. 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主要采取“精读为主,泛读为辅”的阅读法。阅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名、作者、前言,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概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及能反映文章的内容的句、段落;最后是精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3. 勤做读书摘记。“读书不动笔,非读也”。阅读中,可动笔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美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等,这些对我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运用语言都有很大的益处,也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审美能力。另外也可写些摘要、做些批注、列些提纲、制作卡片、画些图表、写写心得等,当然实施中也要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因时间而异。

三、设置名著阅读的分步过程

在名著阅读中,我将学生的阅读过程设置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写故事梗概。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清晰,内容完备、准确。

第二步 : 师生共参与 ,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巩固阅读成果,强化阅读深度。

1. 举办朗诵会。如《繁星·春水》诗歌朗诵会,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上,我一方面要对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些介绍,为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欣赏冰心的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读《繁星·春水》,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课外反复训练朗读。有条件的同学为自己朗诵的作品配乐。朗读可分个人读、组合读(可二人、三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朗诵)。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朗诵内容的选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学生的朗读方法也可给予必要的指导。

2. 讲故事精彩片断、情节接龙、课本剧表演等。很多名著故事性较强,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等小说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情节接龙等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走向纵深。如把《骆驼祥子》中的片断排演成话剧,可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目的的深层次理解。而每次活动学生总是会安排我表演一个角色,我也总是乐于接受,尽量表演好,老师的参与确实是对学生的最好的鼓励和帮助。

第三步 : 适时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当阅读走向深入之后,学生便有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这时我们可适时地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比如在讨论《水浒传》时,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讨论的气氛是相当热烈。从他们激烈的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其实在对人物评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第四步: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式样,是我们学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名著阅读的后期过程中,我让学生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再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讨论、上交优秀作品,并适时举办几期专题板报在全校展览。

篇4:名著推荐与阅读教育的思索

【关键词】名著推荐;阅读教育;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名著,作为浩瀚如海的书籍的统帅,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中学生一生不可不看的必读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初中生每学年应该阅读两到三部名著,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师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上均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老师有计划的指导不够,就导致了很多孩子都远离了经典名著。

怎么能把名著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搭好?为此我就名著阅读的模式展开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下面就把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汇报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激趣,唤醒对文本阅读的渴望

1.影视播放。与其要求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前,可先通过经典名著的影视播放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组织观看他们感兴趣的《西游记》《水浒》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来唤醒他们对阅读文本最原始的渴望。

2.写推荐词。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名著或作者写一篇推荐词。如《繁星·春水》,读这本诗集必须有对生活、对生命的深刻体味才能顺利地解读,而现在的孩子对生活的了解不是太多,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太深,所以这诗集很多孩子不喜欢,也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了。于是我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了一段推荐词:冰心,在你“零碎的思想”中,有对大自然的歌咏,有对母爱的歌颂,有对人们的激励,你总是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着我,你很多诗的语言虽不优美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动,于是,我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请你也读读《繁星·春水》,相信那份“爱” 也一定会撞击着你的心灵!老师的推荐从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意义,于是班内同学掀起了读《繁星·春水》的热潮,也写出了其他一篇篇精彩的推荐词……

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1.循序、切实地利用教材中的“名著推读与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读与阅读”包括对“推读·阅读”“思考·交流”“写作·活动”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安排得很合理,要有序、有效地引导同学们阅读名著,尤其是“精彩节选”部分,为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地提纲挈领的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对“写作·活动”的完成,开展交流,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一举多得,提高阅读效率。

2.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主要采取“精读为主,泛读为辅”的阅读法。阅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名、作者、前言,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概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及能反映文章的内容的句、段落;最后是精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3.勤做读书摘记。“读书不动笔,非读也”。阅读中,可动笔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美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等,这些对我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运用语言都有很大的益处,也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审美能力。另外也可写些摘要、做些批注、列些提纲、制作卡片、画些图表、写写心得等,当然实施中也要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因时间而异。

三、设置名著阅读的分步过程

在名著阅读中,我将学生的阅读过程设置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写故事梗概。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清晰,内容完备、准确。

第二步:师生共参与,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巩固阅读成果,强化阅读深度。

1.举办朗诵会。如《繁星·春水》诗歌朗诵会,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上,我一方面要对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些介绍,为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欣赏冰心的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读《繁星·春水》,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课外反复训练朗读。有条件的同学为自己朗诵的作品配乐。朗读可分个人读、组合读(可二人、三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朗诵)。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朗诵内容的选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学生的朗读方法也可给予必要的指导。

2.讲故事精彩片断、情节接龙、课本剧表演等。很多名著故事性较强,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等小说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情节接龙等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走向纵深。如把《骆驼祥子》中的片断排演成话剧,可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目的的深层次理解。而每次活动学生总是会安排我表演一个角色,我也总是乐于接受,尽量表演好,老师的参与确实是对学生的最好的鼓励和帮助。

第三步: 适时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当阅读走向深入之后,学生便有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这时我们可适时地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比如在讨论《水浒传》时,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讨论的气氛是相当热烈。从他们激烈的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其实在对人物评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第四步: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式样,是我们学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名著阅读的后期过程中,我让学生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再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讨论、上交优秀作品,并适时举办几期专题板报在全校展览。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是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上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而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究之路还才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继续寻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最佳教学设计与安排,以期让孩子别远离了经典名著,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名著阅读的惬意!

篇5:中国教育报推荐小学生阅读书籍

1.《窗边的小豆豆》【日本】 黑柳彻子著南海出版公司

推荐理由: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2.《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法】 蒂皮.德格雷著 云南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小蒂皮10岁回到巴黎后所写的她与非洲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同时编入她父母——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现场拍下的130多幅极为难得的图片,不仅可亲可赏,而且能唤起人们保护自然野生动物的意识。

3.《月亮忘记了》几米著 海豚出版社

推荐理由:温柔的月亮和小男孩的故事,在每个不同的时刻,依然默默地提供着光亮。这个充满创意与奇想的故事,却精准地描绘了现实,贴近人心。几米之所以为几米,《月亮忘记了》作了最佳的诠释。

4.《视觉之旅》【美】西奥多.格雷人民邮电出版社

推荐理由:小孩子看完这本书,就能对化学元素讲的头头是道了,书里图片很多,又专业,又有趣,又好看,还适合儿童的书,确实太少了。

5.《夏洛的网》【美】怀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夏洛的网》是一再被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口碑好。这本童话位居“美国十佳儿童文学名著”中的首位,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故事好们看,温暖催泪,有改编的电影。

6.《麦兜.微小小说》 谢立文 编著 麦家碧插画 接力出版社

推荐理由:“麦兜麦唛”这两个快乐的小猪,是香港一对夫妇创造的形象,两个小猪虽然笨笨,但却有很多普通人的梦想,遇到失败,也能自嘲和解脱。这个列有漫画和动画电影。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喜羊羊之外的选择。

7.《绝对小孩》朱德庸 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推荐书目:《绝对小孩》是朱德庸的漫画作品,描绘出独树一格、令人喷饭的“娃娃看天下”,讽刺成人世界,反思教养问题,以及孩童世界的天真、顽皮与任性。这本书是全图,文字部分都是对话,适合小学各年级的孩子。

8.《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扬松 福建少儿出版社

推荐理由:《魔法师的帽子》是托芙·杨松最出色的童话作品,创作于1948年。作者以生活在自由天地里的矮子精“木民”为主人公,创作了一系列的童话,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正是这部童话,使扬松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童话作家之一。

9.《普希金童话》【俄】普希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理由:普希金的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的,它读来是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但又深富哲理,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它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从故事里懂得爱祖国、爱人民;懂得为人要勤劳、勇敢、忠诚。他的作品鞭笞了假恶丑,歌颂了真善美。10.《海的女儿》【丹麦】安徒生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理由:《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广为流传。也被译为《人鱼公主》。该童话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木偶剧、儿童剧。

11.《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长江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12.《吹牛大王历险记》【德】戈·毕尔格译林出版社

推荐理由:《吹牛大王历险记》是敏豪生男爵讲述他本人冒险经历的故事合集,充满了夸张与幽默。通过种种妙趣横生、匪夷所思的惊险事件,敏豪生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但实际上被人们嘲笑为“吹牛大王”。拔头发救自己出沼泽、眼冒火星打野鸭、鹿头上长出樱桃树、断成两截儿的马、月球旅行、火星漫步……敏豪生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吹牛大王”,难怪他的故事会风靡全球、畅销不衰。

13.《水陆两栖人》【俄】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四川美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完善人类”,使人具有更多更强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作者将深奥的医学知识、大胆的科学想象、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朴实淳美的语言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讴歌了正义和善良,也剖析了复杂的人性,具有震撼人心的苡术和道德力量。

14.《万物简史》(少年彩绘版)【英】 布莱森 接力出版社

推荐理由:《万物简史》曾是畅销的科普书,作者布莱森擅长讲故事,文笔很幽默,彩绘版是经过改编配图的,适合有一点点科学知识基础的小学高年级看。

15.《男孩的冒险书》【英】 依古尔登兄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荐理由:如果这本书上的男孩子长大,那他一定是非常有魅力的,像007一样,万能而优雅的绅士。当然是理想状态,不过这本书,图文并茂,很好看。而且书里也不完全是讲怎么培养肌肉的,也有识星象的基本生存知识等等。适合小学高年级男生看。

16.《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美】 辛格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原名《给孩子们的故事》,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出,此书是专门为小孩子专门写的,收录了辛格几乎所有为孩子们创作的故事,故事大多是提供正能量的。适合小学高年级孩子读。

17.《窥视印度》【日】 妹尾河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妹尾河童本是舞台设计师,他特别精细的画他“窥视”到的东西,像一个孩童一样好奇,语言也很轻松好玩,心态很可爱,专业技能很可敬。他到了异邦,看到什么都觉得有趣,但又不是走马观花的那种,看看他是怎么发现,怎么记录的吧。

18.《向着明亮那方》【日】 金子美玲著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金子美玲有着传奇的一生,短短一生写下了500多首诗歌,被大量传播,并选入日本的小学课本。对于买错了诗歌,或者并没有读到过真正好的“儿童诗”的学生来说,可以买下来慢慢看。

19.《撒哈拉的沙漠》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记录了三毛婚后定居西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是她所有作品中,轻松好看,读起来一点也不吃力的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

20.《安房直子幻想小说系列》【日】安房直子著少年儿童出版社

篇6: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一)建章立制保障校园安全

教育局局长综治工作述职报告为了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_学校”活动的实施方案》(_教[20__]_号)、《关于全面加强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改的通知》、《__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_教[20__]_号)。通过这些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制度,为确保校园安全提供了文件依据。

(二)、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

1、举办“_校园”暨校园周边整治活动

教育局局长综治工作述职报告为进一步使_执法方式、工作理念与学校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与辖区学校建立长效联动机制,使_法深入学校、更好地走近在校师生,教育局联合_举行了“_校园活动”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_校行动,3月25日。通过这次活动,一是加强宣传,全面了解城市管理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从而让全社会了解城市管理工作,理解城市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文明素质;二是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为活动贡献力量。教育师生要身体力行,积极投入,集中整治校内外环境卫生秩序,同时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规守法的文明人,以实际行动为活动开展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打造干净、和谐、文明、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三是加强协作,配合_门顺利推进活动开展。把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法律法规带进学校,把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学校环境管理上,共同打造安全环境,创建文明校园。

2、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在全县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出行“6+1”活动,共发放宣传单15万余份,响应家长达60万余人,有效提升全民文明交通出行,抵制了交通陋习,维护了全县交通安全。

3、组织开展了“安全教育日”和“防灾减灾日”活动

县教育局以安全教育日和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防灾减灾书籍、观看一部防灾减灾影视作品、分享一次防灾减灾避险经历、举办一次防灾减灾知识讲座、进行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自查”等活动,应急演练达386场次,征集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优秀作品达600余篇,有效提升了全县师生应急避险的能力。

4、织开展了“打非治违”知识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活动成果,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开展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打非治违”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全县中小学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全县中小学共上缴130000余份试卷,规范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行为方式,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活动

县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安全教育实验区”的建设工作,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通班级2869个、参与教师达2970人、开通学生账号108563人,目前累计学习人次达106万次,在全市综合考核,位于全市第一名,此项工作得到市局领导充分肯定和嘉奖。

(三)、开展各项督查活动

1、做好夜间安全值班突击督查工作

由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股室人员,分九个组,按照排定学校事先不打招呼进行督查。督查内容主要是全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体现在学校门卫是否在岗、安保器材是否齐全、教师教干值班表是否上墙,校长、带班领导、教师是否在岗以及学校宿舍安全管理等十个方面。共督查了全县49所中小学校,查处隐患113处。促进了我县中小学校园安全稳定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2、开展专项督查活动

县教育局成立专项督查组,自3月15日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采取校校到的督查形式,对全县中小学校的安全保卫、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消防、隐患排查整改、校舍安全、食品安全7个方面149所学校进行督查,共排查整改隐患329处。

3、对校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由教育局分管领导带队不定期对校车各站点学生上下车情况、校车的设施设备、校车的行车线路、车速等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加强了校车安安全运行。

4、用电安全专项督查

县教育局按照县供电公司《关于__20__年中小学校电力用户供电安全隐患备案的报告》(丰供电营[]23号)精神要求,我局立即通过OA系统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各学校积极联系当地供电部门对校园内的电气安装、线路、配电室等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加大安保人员和基础设施投入

1、配足配齐安保人员

教育局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各学校严格对照标准配备安保人员。同时建立学校领导及教师值班制度。要求各学校在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安排人员在学校门前值班,确保学生安全。切实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和保卫。按照市局配备标准,我县现共有中小学144所,职特教2所,公办幼儿园28所,需要保安人数为463人。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当前全县各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少数学校从县保安公司聘请专职保安62名;聘请附近社会人员78名;校内教职工轮流门口值班286人,有效整合了我县学校的安保力量。

2、技防设施的配备与维护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配备钢叉、盾牌、钢盔等防卫器材305套;维护与更新技防设施113处,坚决杜绝技防设施带病工作。

3、校舍新建、改造工程

全县共新、改建工程18项总面积_平方米(其中新建、改建校舍_项、_平方米;维修校舍及设施_项、_平方米),共投入_万元。

篇7: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各位英雄好汉抵抗官府和富人对他们和家人及朋友的迫害,落草为寇,一并雄起;各江湖人士聚首梁山,在忠义堂清点108位好汉,反抗朝廷镇压;招安归顺朝廷,镇压方腊起义军,最后悲惨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退的退。

《水浒传》描写的梁山好汉,有的武艺高超,比如豹子头林冲、打虎英雄武松等;有的足智多谋,比如智多星吴用;有的侠肝义胆,比如黑旋风李逵,他们神通广大、各领风骚。但在所有好汉中,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位:公孙胜和李逵。

公孙胜是一名有呼风唤雨之力的道士,在一些小战役中,他只是在一旁作为辅助,负责增长火势等等。他的主要功绩是与高廉的斗法。此人也精通道术,他变出大军,毒虫猛兽与飞沙走石,使梁山泊军队大乱,最终打败了高廉。在梁山泊中,能有这样一位法师一样的人物对战斗是有很大增益的。

而李逵,他手持双板斧杀在战场一线。当宋江要被砍头时,是他第一个带动好汉们救出戴宗和宋江;当母亲被老虎吃掉时,是他用两把朴刀杀了那几只虎,随后下葬老母亲;他当县令有人贿赂他时,他依然公正判案。这个集义、孝、公为一体的人物让我极其佩服。

读过这本巨著,我既为英雄好汉们喝彩,也为他们悲哀。他们展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坚强,无不令人叹服。可惜他们生不逢时,昏君当政,奸佞横行,无法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篇8:教育的目的

开本:S开

定价••20.00元

出臛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 (英) «特海著庄S平王立中译注

■的DN••9700丨7丨01-4061061^16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由怀特海所著。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学生智力的教育, 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 始终贯穿这样一个主题, 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 就是一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本书断然反对教师灌输生硬的知识, 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本书除了第四章外, 都是作者在一些教育和科学团体的演讲, 它们都是有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 或是教育实践后的反思, 还有一些对该主题的批判。

精彩《摘jingcaishuzhai

篇9:“活教育”的目的

要晓得这一句话就是我们终身致学的目的。我们虽生而为人,生而在中国,生而在现代中国,可是有哪几个真正知道做“人”呢?有哪几个真正知道做“中国人”呢?更有哪几个真正知道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呢?你要做一个“现代中国人”,起码要具备几个条件。哪几个条件呢?

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健全的身体。身体的好坏,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有绝大的影响。我们有了健全的身体,才能应付现代中国艰巨的事业,这是毫无疑义的。

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建设的能力。有人说:“有破坏然后有建设。”这句话或许有一部分的正确性,可是我们中国却向来破坏多于建设,结果呢?弄得凡百俱废,如偶有人努力于建设事业,反会被人嫉妒,指为好出风头,这真不是好的现象,我们现在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就学校来说,学生在校园里应当训练他们从事种种建设工作,大一点的,如开辟校园农场、设立工厂图书馆,小一点的,如修筑道路、整理桌椅、粉刷墙壁、布置环境,学校里面的一切东西有破坏,就要学生自己去修好,一有缺点,就要学生自己去补救,过去学生的建设能力往往太薄弱,现在我们要把它培养起来,以适应国家的需要。

第三个条件就是要有创造的能力。中国人的创造能力本来是很强的,不论是文化抑或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很好,只因近数百年来因循苟且不知创造,及至科学一兴,思想就格外受到束缚,一般文人学士,摇笔呐喊的能力本领虽有余,而创造能力则不足。时至今日,我们亟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的能力。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善为启发,可以事半而功倍。

第四种条件就是要能够合作。我们中国人个性很强,喜欢各自为政,在团体活动中,常常缺乏合作能力。外国人则不然,对于团体工作(Team Work)极其注重,常能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这种合作精神,着实值得我们钦佩。对于小朋友,从小就要训练他们能合作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新中国的主人。

第五个条件就是要服务。总理曾经指示我们:“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悉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完全无意义。人原是利己的动物,如何制止这种劣性而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使人与动物所区别的方法。如果人人自私自利,那么民族的生存就极堪忧虑,国家的前途也就万分危险。

上面所说种种,可见要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非常不易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儿童做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中国人”,做这样的“现代中国人”。

篇10: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时,我心有感慨万千,我被震撼到了!他居然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能一个人在孤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他真是厉害呀!我心中不由燃起对鲁滨孙的敬佩!

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生活是我不能经历的,他一个人在岛上漂流要,没有人帮助他,很孤独。而我们整天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没有烦恼,无忧无虑,更没有野外的生存能力,整天待在家里看书,做作业,家人们不会让我们出去疯玩。但是鲁滨孙靠自己的能力造了房子,还把食物的问题也给解决了,依靠打猎物种植为生,他还真是不怕困难,真聪明。鲁滨孙超凡的力量来自于坚定的信念,来自于踏实的努力,来自于自身的勇敢,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我不由得更钦佩他了!

我心中萦绕着一个问号:如果我是鲁滨孙,我会怎样?

如果我是鲁滨孙,当我一个人在孤岛上时,没有一个人,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会自暴自弃,不会像他那样镇定自若,面对突如的灾难,我更不可能像他那样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这种野外生存能力。

如果我是鲁滨孙,当我看见野人正在开宴会,我肯定会找到个地方躲起来,而且要躲得远远的,不要让野人发现我。而鲁滨孙却救下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鲁滨孙救野人可能有一点私心,为了保护自己,可我却没有这股勇气杀掉野人。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胆小与懦弱,自从我呱呱坠地后,有家人的呵护,一步步踏入学习的道路,没有挫折,我很幸福,在我幸福的同时鲁滨孙正在煎熬着,想办法回到英国,所以他又是不幸的。

篇1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教育目的反映出来基本精神之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德,指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对待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具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品质、道德追求、人格修养、人生信念等,是对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及其行为品质的总称。智,指人在生活、事业中,在认识自然、社会并作用于自然和社会中所具有的学识、才能、智慧等。体,指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身体活动机能、能量、体质和体力等。美,具体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几方面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德、智、体、美四方面。这是促进人的个性丰富发展所必需,有利于个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发挥展现创造性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使人生存发展充满内在活力。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全面发展教育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现在并无统一意见。不过,从实际来看,多数人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它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家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等。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其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体育的基本任务包括:知道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身体运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行为,使它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教育,即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先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篇12:论杜威教育目的教育

“教育即生长。生长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地生长。教育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的教育。”“教育于自身之外无目的。”

杜威也谈到教育没有终极的、固定的目的。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远非仅用“教育无目的论”所囊括。

那么,杜威是基于什么而提出“教育目的论”呢?在早期,杜威偏重于强调儿童的心理方面,因此根据这一心理学的预先假设来建构他早期的教育目的:“近代心理观念,主要把心理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生长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现在我们相信心理是不断成长的东西,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着,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兴趣的形态” “教育和心理学在这一点上的一致性,不管怎样讲,也不会讲过头。”杜威从教育和心理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契合点和一致性,得出他的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指的是教育没有一个终极的、固定的、永恒的、一般的目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展,并且这种生长和发展的方向要有助于继续生长和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简言之,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含两个层面,一是主张教育无目的――无教育过程外的由社会所制约的目的;二是同时又明确承认教育有过程内的目的――生长。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特征

杜威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应有三个特征。具体如下: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篇13:教育阅读推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目的,素质教育,关系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不仅反映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 还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应该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 并且要努力把满足两者的需要结合起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在各个时期略有不同, 从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1986年提出教育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 再到我国现阶段贯彻执行的199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中表述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这些表述都反映出我国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一直以来, 我们都在根据这些要求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和改革, 特别是素质教育提出后, 我们的教育改革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 也由此产生了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 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 没有实际意义, 称作“同义说”;第二种观点认为, 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 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 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 称作“排斥说”;第三种观点认为, 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既不是同义反复, 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 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称作“具体化说”。因此, 在教育研究中搞清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只有把握和确定素质教育的位置, 才能更好地实施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更好地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分析

在教育活动中, 教育目的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以及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身心素质。我国从科举考试产生以来, 教育的目的被单纯地看作是获得功名利禄, 为应付考试对知识的传授尤为重视。令人遗憾的是, 朝代更迭, 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这种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当中, 背离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真正内涵。为实现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很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1. 邓小平教育思想中“三个面向”的提出。

“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它是在对我国国情准确的分析和对未来世界的科学预测下提出的, 具有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时代特色, 对我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进行了深入探索。

2.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也相应地经历了2个阶段, 标志分别是1985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前者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而后者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增强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 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教育体制的变革举起了进行素质教育的大旗, 我们所进行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 而要达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最终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 至此以后, 我国所进行的教育目的的探索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3. 以人为本, 强调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的内涵。

在教育目的的实践中要求既要努力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同时也强调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尊重学习者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风格, 以素质提高为目的尽可能发现每个学习者的天赋和潜力, 因势利导, 为每一位有着不同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 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4. 努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的提出打破了教育的局限性, 把教育范围从学校中解放出来, 把教育对象扩大为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 使教育时间涵盖人生命的整个过程, 其基本设想是实现人发展的终身性、全面性和自由性, 使教育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需要, 并且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3)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情况

1.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由上述可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 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所谓应试教育, 是指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际存在的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 围绕应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片面的淘汰式教育。 (4) 二十多年来, 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归纳起来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为应试教育的“取代说”, 认为应试教育严重困扰和束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它与素质教育是完全对立的, 必须用素质教育取代它, 而另一种观点为应试教育的“转变说”, (5) 认为应试教育只是作为教育的一种模式和方法, 它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 我们在素质教育中仍然需要考试制度。因此, 教育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消灭应试教育, 而是应该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但无论是坚持哪一种观点, 我们都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最突出的是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其次, 教育中重视智育的获得, 忽略了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学习, 没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 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的是单一的传授和灌输式, 使学生更为被动地接受知识, 挫伤了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坚持应试教育的“取代说”还是“转变说”, 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都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用以消灭我们在教育中长久以来存在的弊病,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产生兴起, 90年代后半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到2005年11月23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至今已开展了二十多年。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学术界由于学者不同的角度有很多表述, 最一般的说法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培养人们先天特点与后天品质的教育。大而言之, 就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小而言之, 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6)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它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倾向, 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素质教育的内容上看, 它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主要包括:第一, 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追求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发展;第二, 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 要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 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三、我国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两者的关系

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不难看到,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内容过于概括和抽象, 在实际操作中又逐级被分解成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种层次, 其价值判断难于转化为事实判断, 在贯彻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容易出现混乱和误解。因此, 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体化, 富有实际操作性。素质教育是这种具体化的体现形式, 是引导我国教育在向21世纪迈进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想。首先, 教育目的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 规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全面发展本身就内含着人的素质结构, 正是提供素质教育必要性之根本所在, 素质教育所要努力构造的人的素质结构, 也正是教育目的中所要深入研究的人的素质结构。 (7) 素质教育在构成上涵盖了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多种素质教育, 并对如何达到这些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全面发展方面对德、智、体作出了具体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 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另外, 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对担负培养责任的教师素质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

2.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我国的教育目的富有活力。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过程当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致使教育目的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基于这一现实基础, 面对迎接21世纪经济和科技的挑战,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和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们倡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了搞活教育, 实现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拓宽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 首先, 在以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改革中, 各省市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教育改革实验, 如“自主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实验”、“和谐教育”、“激励教育”、“挫折教育”等。这些实验虽然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进行的, 但从根本上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出了贡献, 要求尊重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这些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而这些教育改革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探索, 其方式、方法之新无疑为探索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和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次, 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要重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不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的灌输,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完善实施终身教育的体系, 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 不断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让教育更加生机勃勃。

3.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教育目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国家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的, 二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单纯追求知识以应试为目的, 三是以克服应试教育的片面发展而确立的提高全民族素质。 (8) 我国教育目的所要达到的是既满足个人的全面发展, 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如上述可知,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到素质教育的提出与重视阶段, 才使我们对教育目的的认识趋于合理化: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新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巨大进步, 也是我们在实践探索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得出的。因此,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演进, 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则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活动的任务所在。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4]郑若玲.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7.

[5]孙金胜.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 (3) .

[6]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7]杜秀花.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之我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篇14:活教育的目的等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种教育应该遵守—个原则,那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王见他自己的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张伯苓

“你们也许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舷中社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蔡元培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林格伦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上一篇:正能量晚安语录励志语录下一篇:2016国培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