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专项练习

2024-04-15

八上文言文专项练习(精选4篇)

篇1:八上文言文专项练习

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三语文文言文讲义

实词

闻 婴闻之

听,听见

晏子将使楚

出使 ..楚王闻之

听,听见

习辞者

熟练

言辞 ...闻水声

听,听见

谓左右曰

对……说

近侍 ....欲 吾欲辱之

想要

今方来

将要 ..解衣欲睡

想要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请允许我做某事 ..何坐

犯罪

吏二缚一人诣王

到(尊长那里去)..酒酣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王子猷、子敬倶病笃

病重 ...坐盗

偷窃

王视晏子曰

看着 ..齐人固善盗乎

本来

善于,擅长

缚者曷为者也

同“何”什么 ...晏子避席对曰

离开座位,表示尊重

叶徒相似

只 ...其实味不同 果实

所以然者何

……的原因 ...得无楚之水土

莫非

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嬉”,开玩笑 ...寡人反取病焉

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 ..何 何以也?什么(办法)疑问代词

语时了不悲

说话

完全 ...何坐?

什么

疑问代词

便索舆来奔丧

轿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疑问代词

什么

子敬素好琴

向来,一向

弹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

什么

便径入坐灵床上

直往 ..弦既不调

已经,协调

掷地云

扔,投掷 ...因恸绝良久

于是,就

痛哭,极度悲哀

气息中止

很 ....月余亦卒

从小丘西行

向西 ..隔篁竹

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

玉制的装饰品 .....乐 心乐之

以…为乐

青树翠蔓

翠绿的茎蔓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蒙络摇缀

覆盖

缠绕

摇动

连结 .....念无与乐者

游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约数 “上下、左右” ..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在空中 ..

下 下见小潭

向下

影布石上

映照 ..日光下彻

向下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俶尔远逝

忽然 ...明灭可见

可以,能够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不可知其源

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

或现或隐 ...不可久居

可以,能够

四面竹树环合围绕,包围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可以,能够

寂寥无人

空虚,寂静 ..而后事可举也

可以,能够

凄神寒骨

使…凄

使…寒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

表一方对另一方,指游者 ...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

以其境过清

凄清

冷清 ...其岸势犬牙差互

形状

像狗的牙齿那样

互相交错

不可久居

停留 ......悄怆幽邃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乃记之而去

于是 离开 .....月色入户

堂屋的门

念无与乐者

想,思考 ..相与步与中庭

共同一起

散步

怀民亦未寝

睡 ....既不可执一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随意

势有曲直

河流的形势 ...非相度不得其情

观察和测量

真实情况

昔海忠介治河

从前,过去 ....非咨询不穷其致

访问,征求意见

追究到底

事理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必须,一定

亲自

如好逸而恶劳

如果 ....亲劳胼胝

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活用成动词

..布袍缓带

穿着轻便服装,即轻装便服,名词活用或动词(缓带:宽束衣带)....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

曾经

横行勒索

不扣一厘

克扣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像这样

办事成功

远嫌避怨

远离

抱怨 .....计利而忘义

盘算,考虑

私利

公益,正义 ...事不举则水利不兴矣

兴起,建立 .泥于掌故

拘泥

古代的典章、制度

...

虚词

之 楚王闻之

代晏子将出使楚国这个消息

则 入楚则盗

就 ..齐之习辞者也

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就 ..吾欲辱之

他代晏子

事不举则水利不兴矣

那么 ..婴闻之 代这样的事指下文“橘生…不同”

生于淮北则为枳

在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的 相与步于中庭

在 ..心乐之

代水声

泥于掌故

对,对于 ..乃记之而去

代小石潭的景物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在 ..治水之法的 然

所以然者何

这样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的欣然起行

…的样子 ..寡人反取病焉

语气助词

吾欲辱之,何以也

用 ..遂至承于寺

于是就

全石以为底

用 ..盖 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表承接 ..盖地有高低

发语词,相当于“就因为”

以其境过清

因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而已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因为 ...为

为其来也

相当于“于”

其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 ..何为者也

为其来也

他,指晏子 ..缚者曷为者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 ..橘生淮南则为橘

以其境过清

这或那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变为,变成不可知其源

它的指溪水的 ..为坻为屿

成为

非咨询不穷其致

它的 ..金石以为底

作为

非相度不得其情

它的 ..而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表顺承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

表并列 ..而子敬先亡

表顺承

乃记之而去

表顺承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表顺承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表并列

则事不举而水利兴矣

表顺承 ....翻译句子: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译文: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人琴俱亡》)

译文: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人琴俱亡》)译文: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5.因恸绝良久。(《人琴俱亡》)

译文: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6.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译文:(小潭)由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1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译文: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译文: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15.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6.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

范围:八(上)命题:任晓蓉 审核:李伟 2013.12.30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 实词

婴闻之

().楚王闻之

().

何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以都不闻消息

().

俱病笃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语时了不悲

()()..闻.水声

()晏子将使.楚()习辞..者

()(谓左右...曰

()(今方.来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欲 吾欲.辱之

()解衣欲.睡

()坐 何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酒酣.

()坐盗.

()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避席..对曰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得无..楚之水土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何.以也?

()何.坐?

())))便索舆...

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掷.

地云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从小丘西.行

()虚词

之 楚王闻之.

()齐之.习辞者也

()吾欲辱之.

()婴闻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治水之.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寡人反取病焉.

()遂.至承于寺

()盖 盖.

竹柏影也

()盖.地有高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则 入楚则.盗

()橘生淮南则.

为橘

()))())))

事不举则水利不兴矣

().于 生于淮北则为枳

().相与步于中庭

().泥于掌故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金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请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者

齐之习辞者

().为

为.其来也

()何为.者也

()缚者曷为.者也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坻为.屿

()金石以为.底

()为其.来也

()其

其.实味不同

()其.岸势犬牙差牙

()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非相度不得其.情

()非咨询不穷其.致

()然

所以然.者何

()欣然.起行

()而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而.子敬先亡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则事不举,而.水利兴矣

()以

吾欲辱之,何以.也

())

何为者.也

()缚者曷为者.也

()念无与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八年级上册重点默写内容梳理

(范围:八(上)命题:任晓蓉 审核:李伟 2013.12.30

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8.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9.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现代文部分

1.《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理解性默写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曲笔,表面上斥责歌女,其实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利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已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描写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1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比喻手法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已的政古诗词部分

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6.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3.战国时刺客荆轲《易水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使人联想起《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14.业精于勤,荒于嬉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4.山雨欲来风满楼

2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7.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2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言文部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绘小石潭周围的树木。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结合,既写了鱼,又写了水;明写了鱼,暗写了水。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忧伤感觉。

4.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八年级上册古代名句选读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言必信,行必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八年级上册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3.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月光下彻,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8.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9.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1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15.《过零丁洋》一诗中利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战国时刺客荆轲《易水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使人联想起《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 17.《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变化写早春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19.千里之堤,_______________。

20.毛泽东在《长征·七律》中记载“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两件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望岳》中,写凝望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2.《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战

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24.花鸟本是娱人之物,而杜甫在《春望》中因感时恨别,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过零丁洋》一诗中以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来表达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已亥杂诗》中诗人龚自珍移情于物,表达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退而结网。31.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3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33.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前波让后波。3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35.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36.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39.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40.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字音、字形、成语

范围:八(上)命题:任晓蓉 审核:李伟 2013.12.30

一.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mín()山

压qián()境

雪áiái()

diào()虎离山

千chuí()百炼

苛juān()杂税

围追堵jié()

gū lu()

hān()然入梦

quá()n起来

点zhuì()

泥zhān()

呜yè()

péngpài()

chéng()饭

jǔjué()

打zhàn()

chù()立

là()得很远

惊huáng()

guàn()输

焦zhuó()

liàng qiàng()niān()巴

tú()手

yùn()怒

抽yē()

sàsà()

duānxiáng()

湿lūlū()火liáo()

cù()然

huīhuī()

páo()地

万lài()俱寂

piān piān()起舞

è()然

gōu()火

急zhòu()

姹紫 yān()红

yīn()切

qīqiāo()

qiā()指一算

故弄xuán()虚

风zhú()残年

玛nǎo()

国 jí()

xié()着

hqídǎo()

mù()集

ào()悔

áo()游

摇lán()

wūmiè()xuàn()门

据lǐ()力争

liào()望

烽hòu()

燃suì()

dié()楼

临táo()

ē páng()宫

fānlí()

延mào()

měng()懂

绵gèn()

无与lún()比

bìlě(i)森严

fù()闲

狼jí()

sù()

chóuchú()

pánshān()

tuí()唐

suǒ()屑

shì()干

举zhù()投笔

参cī()不齐

diàn()记

情yù()于中

àn()淡

人影chōngchōng()

niè()手()脚

wěi()动听

歉jiù()

气势xiōngxiōng()

见yūn xuàn()

吸shǔn()

失魂落pò()

如数fèng()还

jiǎoróu()造作

夺kuàng()而出

xīngsōng()

xīxū()

chóu()谢

风mǐ()

kān()称

山lán()

红guì()

浓chóu()

雄jù()

鳞次zhì()比

xuānxiè()

池zhǎo()

línxún()

lòu()空

自出心cá(i)

zhēnzhuó()

围jiǎo()

重峦叠zhàng()

shuò()大

老guā()

sì()无忌dàn()

tíhú()

退bì()三舍

司空见guàn()

huāngdàn()

liàn yàn()

wè(i)集

wānyán()

chóuchàng()

qiú()干

万hú()闲愁

毛骨sǒng()然

愚méng()

月白风qīng()

lín lín()总总

喧xiāo()

bèi()论

温xīn()

ní()虹

jūn()裂

shū()然 如火如tú()

受益fěi()浅

编zhuàn()

无xiá

()顾及

pēi()胎

悲喜交jí()

繁yǎn()

jī()旅

责无旁dài()

xián()熟

深ān()

kuàizhì()人口

xièdú()

梦mèi()以求

ǎosǒu()

chà()异

gěng()咽

字tiè()

一bǎo()眼福

热泪yíngkuàng()

zhǎnzhuǎn()反侧

xún xún()善诱

饮qì()吞声

无yuán()无故

piē()

篇2:八上文言文专项练习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三峡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三峡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陋室铭

1.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主谓词组不能断开)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爱莲说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3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答谢中书书

1、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核舟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3.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4.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5.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6.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大道之行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加点词:于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A.选贤与能 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观潮

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

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玉城雪岭迹天而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以此夸能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湖心亭看雪

1、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焉

B.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宋无罪而攻之 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 C.是

D.其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如土石何

3.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篇3:八年级上文言文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7、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0、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13、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1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鸟声也都消失了。

15、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1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17、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8、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会有这样的人?”

19、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你痴迷,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 2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2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7、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应当就很多了

2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30、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31、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3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3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3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3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

3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3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4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4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4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

4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4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激荡,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5、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46、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47、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篇4:八上文言文专项练习

1、《桃花源记》中桃花林景色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桃花源记》的主旨是什么?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图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9、《桃花源记》的线索是: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具体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桃花源开——再寻桃花源。本文的顺序是:时间顺序

10、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渔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11、作者虚构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12、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1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几个?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14、从本文的主题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古义和今意分别是什么?

世外桃源 古义 指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今义 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 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6、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社会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7、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陋室铭》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陋室铭》中主旨句(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惟吾德馨。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陋室铭》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何陋之有?

7、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采用了 借物抒情 的的写法

8、陋室主人与 《爱莲说》中“隐逸者”和“花之君子者”有什么异同?答:他们都品行高洁,不慕荣利。陋室主人同“花之君子者”都远离世俗,都是隐者。“花之君子者”则身在世俗又高于世俗。

9、文章前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运用了类比的写法;目的是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1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表达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11、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俗务缠身。

12、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都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贤自比,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4、《陋室铭》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话,突出了“惟吾德馨”的主旨。

《爱莲说》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爱莲说》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爱莲说》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爱莲说》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10、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 象征————不趋炎附势的人。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端正;不拘繁文苟礼,美名远扬,独立自主,不可亵渎。

1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写陶渊明爱菊和写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喜欢莲花,写写陶渊明爱菊是正面衬托,写世人爱牡丹是反面衬托,都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13、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14、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爱菊”的隐士极少。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的,其目的在于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作者 “爱莲”意在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核舟记》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鲁直”是他的好友即诗人黄庭坚。

2、本文采用 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是第①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

第二部分是第②——⑤段,详述核舟之“奇巧”。(这部分按照空间

顺序说明的)

第三部分是第⑥段 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

3、核舟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体积小(2)所刻内容多(3)构思巧 ⑷刀法精

4、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3)三人位臵东坡居中

4、《核舟记》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

6、《核舟记》中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表明核舟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是: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核舟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最能反映雕刻者技艺精湛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7、《核舟记》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

8、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体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 暗示了是苏轼在泛舟赤壁,以此体现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9、《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意图相同。两文的结尾都用了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10、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

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大道之行也》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的著作。

是儒家经典之一。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大道之行也》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 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理想社会。“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都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在阶级社会里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纲领)是什么?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答: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本文是从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联系?

①“世外桃源”是在“大同社会”的理想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②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③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讲信修睦”一致。

《三峡》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三峡》中正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

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本文写春冬之景,用清、荣、峻、茂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10、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是: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11、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①进一步表现了三峡山高、岭连、水长的地理特征:②渲染出三峡秋景凄凉的气氛。

12、作者先写夏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三峡水夏季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13、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4、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答谢中书书》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答谢中书书》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有仰有俯;景物形象:由大到小;景物状态:动静结合;时间交代:从早到晚。使山川景物和谐统一。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全文以 “月光”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

清冷皎洁 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旷达 的心境。

3、“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4、从“念无与为乐者”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因为作者正在被贬期间,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5、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7、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或者怎样赏析本句?)

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积水空明”比喻月光,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的特点,“藻荇交横”比喻月影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的特点。全句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旷达的胸怀、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各种复杂的感情情尽在其中。

10、“闲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时,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 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观潮》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观潮》 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南宋人。

2、《观潮》第一段中首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3、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 形、色、声、势 四个方面进行描绘的①写“形“的句子是: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写“色”的句子是: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写“声”的句子是: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④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在这对潮水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仅如银线”“玉城雪岭”是比喻;“声如雷霆”“吞天沃日”是夸张)

4、《观潮》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有什么作用?

①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②照应前文“天下之伟观”一句

③为下文写军事训练和民俗表演作了铺势。

5、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精彩之处在于 ①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 ②演习阵势变化多样 ③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④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 ⑤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6、作者写水军演习采用了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动静相衬的方法,演习时声势浩荡,结束时转瞬即逝,起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7、描写吴中健儿形象的句子是:“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突出吴中健儿高超本领的句子是:“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8、《观潮》最后一段主要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写了观潮的人之多,其作用是 :从侧面表现了潮水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湖心亭看雪》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从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明思宗朱由检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用意吗?表现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写出了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 的意境。作用: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 天空、云层,山峦湖水 茫茫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6、《湖心亭看雪》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这样写是否矛盾? 这样写并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自已与舟子等一般人的志趣不同,反衬自己 清高与孤傲 的情怀。

7、“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拉”表现了客人的喜悦心情。

8、结尾的“痴”有何含义和作用?(结尾舟子的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痴”的含义是“痴迷”“着迷”,为西湖的雪景而迷,为故国的山河而迷,也为知音难觅而迷。起到了 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的作用。

9、“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情怀?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 超然脱俗的性格和清高与孤傲的情怀。

10、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或者 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不多余。写湖心亭巧遇两人的情节有以下作用:

① 使文章富有波澜,给沉寂浑茫的雪景增添一分生气和一分暖色。② 借他人之口抒发作者自己知已难逢的惆怅。

上一篇:分层次教学方法初探下一篇: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