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活动

2024-04-15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活动(精选15篇)

篇1: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活动

1、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此乃卯月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六口气,冥想一团青气从头顶百会穴下行至丹田,充满脏腑,整团青气包裹全身,然后步行向正东方走百步。

这时路上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财气旺气。此为第一吉。

2、剃龙头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岀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3、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晩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4、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诞生日。

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在这天敬奉文昌神,让文昌神保佑孩子学业有成,科举高中。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

7、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8、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有些地区盛行在二月二这一天“引钱龙”,当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古钱或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有的则用铜钱拉红线回家置于瓮中;有的则以煤灰为引钱。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龙”指的天际苍龙七宿之星象,每年农历二月二号时龙角星就会冉冉升起,这边是龙抬头由来。“龙抬头”,也意味着春耕的到来,南方部分地区还有不少相关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又被称为春耕节、青龙节等,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的农耕文化长河中,龙抬头寓意着阳气上涨、春雷滚滚,雨水渐多,自古便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这天起,万物萌生,大地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耕也就此拉开序幕。

从古至今,民间都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运势亨通。在众多风俗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剪头发,预示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篇2: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活动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古代的“中和节”,俗称青龙节。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这天的许多风俗都与龙有关。然而在古代,这一天还盛行着一些与龙无关的风俗。这些风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们从一些古诗中,还可以觅到它们的影子。

踏青

二月二在唐代也称“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在唐代诗歌中,有两首同题为《二月二日》的传世佳作,一首为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一首为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前者抒写踏青见闻,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后者托物寄情,以踏青时的江边春色,反衬出自己的身世沉沦和凄苦心境。另外,宋代王庭也是一位热衷于踏青的诗人,并写下了:“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的诗句。

挑菜

二月二在宋代又称“挑菜节”,人们纷纷到郊外挖野菜或采摘时令蔬菜,趁鲜生食或做成可口菜肴。这种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民间习俗,既可以让人们尝到鲜美的时令菜食,又能讨一个好彩头(“菜”同“财”),甚至还一度传入了宫廷。苏门学士张耒尤为喜欢“挑菜”,以至于在一个大雨瓢泼的二月二,无奈地写道:“久将松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青菜来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彿又听到引来春水轱辘的流动声音。

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吃糕

清人蔡云曰:“二月二日春正晓,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此诗写的是:二月二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劳作。至于如何制作,在《吴中竹枝词》中可以一探究竟:“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原来,就是把过年时余下的年糕切成短条状,入油锅煎成嫩黄色即可,农耕年代的妇女同样是强劳力,也非得腰圆臂粗了才行。

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也传之久远。所谓“撑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减肥细腰的女子,这种糕却不能多吃。

迎富

“迎富日”之说,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据《岁华纪丽》记载:有巢氏时,有人在二月二,收养了一个小孩儿,从此家中大富。以后人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蓬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经过正月底的晦日送穷,人们对“迎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庆祝场面往往特别隆重。南宋学者魏了翁,对此俗却颇不以为然,他写道:“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篇3: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的传说

传说一:相传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自立为帝。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传说二:话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再要一个公主,儿女双全。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怀孕了。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后来龙公主下凡与青年相恋离开了家,龙母天天都想念女儿,只好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浮出海面,拾起头来对着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

传说三: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留下许多风俗。

传说四:相传有一个女人,在河边喝水时,怀了胎,十月之后生了一个男孩儿,身上却有一个见不得人的尾巴。那男孩儿一日一日地长大,一顿能喝一缸水。有一天,男孩趁着母亲不在家,自个儿跑到河边去喝水,喝饱水,又在河里玩起来,一下就被发现了。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那条河里出了一条怪物。

从此,男孩儿被当做妖孽,整日不许出门,母亲也每日遭人白眼。终于有一天,男孩儿受不了憋屈,趁人不注意从窗户跑出去,飞往天上去了。男孩儿的娘在地上哭着追,男孩儿在天空哭着往下看。他娘每喊他一声,他都回头看一眼,每看一眼,地面上就现出一汪滩。那些滩,后被人称做“望娘滩”。

男孩儿说:“娘啊娘,你莫哭,以后每年二月二,我都会回来看你的。”说完头一摆,男孩儿化为一条龙消失在空中。从此每年二月二,那条龙都回来看亲娘。而他娘也会炒上一些豆,让他吃饱回天庭。他们住的那个村,也从此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因为龙来时总会挟来一阵小雨,“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这些都是美丽的民间传说而已,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农历二月初二恰好在“惊蛰”前后,这时候我国北方的大地开始解冻复苏,天气也逐渐转暖,农民告别了农闲季节,开始下地劳作了。

二月二的习俗

剃龙头

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谓之“剃龙头”,一直到今天,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二月二日剃头,一方面是因为俗信“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变长;另一方面是取龙抬头之吉意,祝愿儿童长大以后有出息。

引龙回

二月初二的风俗。最流行的是“引龙回”,亦名“引钱龙”。就是取灶灰从户外水井边撒起。一路逶迤步入宅厨,旋绕水缸,成一弯弯曲曲的灰龙。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曰引龙回。”

接宝贝

按民间的说法,二月二这一天是龙交尾的时间,在路上姑娘也能感受到生育的“神力”。迎接出嫁的女儿回家过二月二是相当普遍的做法。各地流传着相应的民谣:“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话猴。”

另外,在“二月二”那天。妇女忌讳动针线。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

二月二的食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连在一起的。春节自不必说,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自然是月饼了,到了冬至要吃饺子,年节最后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而清明节活着的人不改善生活,死去的人则要享用大餐。

民俗研究专家提到,二月二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龙鳞、龙须

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这天的民俗吃食多带个“龙”字,如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天津人这天的节令吃食“独一份”,讲究吃“煎焖子”。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食用时搭配“合菜”。

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挑龙头”,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龙角”、“按龙眼”等。

吃猪头肉

每逢重大节日,古人就会进行相应的祭祀活动,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经过不断演变,也就有了二月初二吃猪头的说法。

吃芥菜饭

据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

“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吃太阳糕、驴打滚

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日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炒豆

按照民间的习俗,这天人们要吃炒豆和棋子。这炒豆和炒棋子原本只是炒玉米种子,象征着“金豆开花”,龙王上天,带来新年的好收成,保佑一年都风调雨顺。

民俗是约定成俗,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满了想象,也有现实。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梦想。

篇4: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传说二

传说有一年民间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没法下种子。老百姓纷纷上街祈福求雨,请求龙神赐雨。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过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连连,来年定要忍饥挨饿。

篇5: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

相传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叫做“龙头节”,是我国农村传统节日一。古时候,人们认为龙冬天在地下睡眠,从春分到秋分,在天上行云步雨。农历的二月二日,正是春分前后,冬天里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民间纪念这一天,是盼望风调雨顺的好收成。

在我的家乡,有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在龙头节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院子里画仓子。这件事由长辈进行,有的用灶灰,有的用谷糠,一把一把往院子里撒(画),先画出尖尖的仓顶,再画个鼓鼓的仓肚,最后画仓门,有的还在仓门外用灰撒成梯子形状,整个仓子的大小约一市尺左右。画好后抓些五谷杂粮放在仓子里,最后在上边盖上木板,以防鸡、鸟来食。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祷告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这是我家的二月二习俗,你们那里呢?

篇6: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

①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虫都躲起来,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有益。

②晋西北地区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置圈内,牵线回家,用容器盖住即成。

③还有地区在这天清早,人们从井里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谁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钱龙,这年财运就会非常好,所以经常出现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2.敲龙头

敲龙头唤龙醒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4.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5.吃猪头肉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6.芥菜饭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同时芥菜饭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饭。因为芥菜味苦,用来闷饭代表年已经过完了,大家过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新的一年奋斗的用意。芥菜爽口好吃,含有大量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

7.爆米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

8.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9.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10.祭 社

篇7:二月二龙抬头等

现在薯片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商店免费以1包薯片与顾客交换8个包装袋。玛丽立刻行动起来,找到了71个薯片的包装袋。那么她最多可以换到多少包薯片呢?

三只桶的交易

有一个农夫用一个大桶装了12公斤油到市场上去卖,恰巧市场上两个家庭主妇分别只带了5公斤和9公斤的两个小桶,但她们买走了6公斤的油,其中一个矮个子家庭主妇买了1公斤,一个高个子家庭主妇买了5公斤,更为惊奇的是她们之间的交易没有用任何计量的工具。你知道她们是怎么分的吗?

切马蹄

你能否只用两刀就将这个马蹄形切成6块?

糗事一号

小时候,老妈骑车带我上幼儿园,每次都要说:“腿抬高点儿,别夹到我的车轮里了。”

有一次,我把腿抬得很高、很高、很高。

结果,我的腿被夹在别人的车轮里了。

糗事二号

记得那天历史课,我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同桌就撞了我一下,我立刻清醒了。接着就听到老师提问:“你们说,是谁领导了黄巾军起义?”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生怕老师会点自己回答。老师许久看不到有人举手回答,更加火冒三丈:“谁?到底是谁?”说着,还盯着我看,我一着急,就站起来说:“不是我。”

宠物有多少只

东东养的宠物满足以下条件:

除去2只,剩下的都是小狗,

除去2只,剩下的都是小猫,

除去2只,剩下的都是小兔。

那么,東东到底养了多少只宠物?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移起来。因此,这天就叫“备龙节”。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六雨,玉带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任一座六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螺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好让龙王和玉南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篇8: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

我顾不了这些了,撒腿就跑,若不是我在班里跑步挺快,我那包豆子,早就成它的“盘中餐”了!我以短跑冠军的水平,鸟儿飞翔一样的速度,飞速前进,终于在一个路口,甩开了这个“疯狂的劫匪”!虽然我没买豆子,但我还是吃上了豆子。

一进教室门,浓浓的香喷喷的`炒豆味儿,扑鼻而来,让我垂涎三尺,汹涌澎湃的口水从嘴角欲流不流。我人缘就是好嘛!东一把西一把,我“封杀”了一把把香喷喷的炒豆,可算治好了我的新病——馋病。我同桌,给了我第一把豆子,先让我的嘴热了热身,接着,另外一个同学的豆子让我的嘴应接不暇。哈哈~~我补回来了,把今天没吃的豆子补回来了~~哈哈!!

篇9:广西二月二龙抬头习俗民俗

赶歌圩

邓龙屯壮族歌圩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初二,远近群众汇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壮族歌圩节,赛唱壮族山歌。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节目精彩纷呈,吸引四邻八方众多群众到场观看,热闹非凡。

看斗牛

上林县木山乡庙会形成于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庙会上,人们可以兴味盎然地观看斗牛、斗鸡、山歌对唱、狮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赛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还可品尝各种美食小吃,欣赏民俗节目演出。

逛庙会

农历二月初二,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庙会,祭社游行、舞龙舞狮、赏花灯、唱大戏等活动相继上演。村民则杀鸡宰鸭、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谐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地节

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居住的村边都修建有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他们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到村边土地庙祭供,场面肃穆,以求土地神庇护,得以安居乐业(王建同:《广西客家研究综论》第一辑)。

饮社酒(治聋酒)。传说社日酒可以治耳聋,因此人们称社日酒为治聋酒。宋代陆游《社日》诗:“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又作注曰:“古谓社酒治聋。”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春分后戊日,村之民赛土神,置酒聚饮,曰:‘酒治聋。’”此外,在广西也有此俗记载。民国《来宾县志》载:“盖古者社日饮治聋酒,因以是恐村妇之溺爱耳。”民国《榴江县志》也载有春秋“社日”饮治聋酒的习俗。

广西贺州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接社。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儿归宁。早在宋代,妇女在社日一般不参加祭社活动,而出现妇女于是日“归宁”的习俗。民国广西《桂平县志》《全县志》都载有此俗。

抢花炮

抢花炮的“花炮”是铁制圆环,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然后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燃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按民间传统,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则万事吉祥如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历经千百年的抢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拓展:各地习俗

一、山东

撒灰引龙、打灰囤:

中国山东部分地区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

实际上,撒灰除了象征意义,在实际中也是有用的,在农村,旧式的农家房屋为土木建筑,房舍墙体或由土墼垒砌,寒冬里,墙缝、炕缝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虫蛰伏之处。惊蛰以后,这些毒虫伺机出动,危害人身。二月二当天,村民便在炕墙下面及房屋墙根底下撒上点草木灰,也有熏虫辟邪的作用。临沂一些地方这一天举办土地会,农户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爷保佑有个好收成。

二、北京

吃春饼: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吃春饼。

吃“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喜欢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照房梁、驱虫:

在北京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二月二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如用棍棒、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等,以避蛇蝎、蚰蜒、老鼠等虫物。通常还要念吟唱歌谣,如“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天津)。”

三、晋西北

在晋西北地区,人们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篇10: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

民俗专家表示,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青岛人还常吃炒豆子、炒面棋。

篇11:“二月二龙抬头”从何来等

二月二龙抬头是元明以后才有的节日,与唐代的中和节有关。唐德宗贞元五年时规定每年的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天,老百姓常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的种子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还酿造宜春酒,祭祀勾芒神,祈求丰年。这些与农耕有关的习俗后来移到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又称春龙节、春耕节等,传说在这天,安眠了一冬的龙会从沉睡中苏醒,掌管新一年的雨水。自此,农民也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家,风调雨顺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二月二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提到,当时的人们“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这天人们吃的食物也与龙有关,吃面条叫“挑龙头”,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炸油糕叫“吃龙胆”,吃爆玉米花也有好彩头:“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吃猪头肉更是必不可少的。古时,猪头是上等贡品,主管降雨的龙王关系到一年的生计,所以人们要把最好的祭品供奉给龙王,以求丰收。当然,祭祀之后的猪头肉也可以让人们享受一顿美食。

二月二是北方春耕的开始,因此皇帝也会在这天带领百官到御田去耕地,以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帝开始,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扶犁耕田。民谣里还形象地描述了皇帝耕田的场景:“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宁静)

我国第一位提倡晚婚的医学家

晚婚对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早有论述。远在公元4世纪,即南北朝时,著名医学家褚澄就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阐明过早婚的害处,并提出了晚婚的具体年龄。他指出:“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生殖之精)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充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今未笄(未成年)之女,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此所以无子也。”

褚氏强调,《内经》虽然认为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就已经具备了生儿育女的能力,但事实上并未达到真正适合生育的年龄。如果要做到“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必须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使“阴阳充实”,所以说“合男女必当其年”,男婚女嫁必须在身体发育成熟后方可。

褚澄首先提出晚婚理论,是我国第一位提倡晚婚的医学家。

篇12: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吃什么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篇1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篇14: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习俗2022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龙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当然日期是不太准的。但是大概取那个意思吧二月二十农历时间,一般在公历三月多。这个时候,晚上东方的青龙七宿,刚刚露出地面,渐渐的过几个月后,龙身完全露出。

所以开始只是露出角的时候,叫做龙抬头。

龙抬头的寓意二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篇15: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活动

在河南淮阳,万众瞩目的庚寅年公祭人文始祖太吴伏羲氏大典隆重举行。海内外华人代表数千人喜聚盛典,拜谒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吴伏羲氏。淮阳太吴陵为历朝历代全国太吴伏羲专祀地,从古到今香火不断,绵延数千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本次公祭活动主题为“千年古庙会:万姓拜羲皇”。羲皇故都的热情乡亲,他们用盘鼓、狮子舞、高跷、担经挑、抬花轿、大头偶、响锣等欢迎海内外的羲皇子孙“回家”拜祖。

在万里长城的入海处——老龙头,首届“山海关·中华龙抬头文化节”也于农历二月二隆重开幕。“二月二,龙抬头,游龙头”是山海关地区多年来流传和盛行的民间习俗。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龙”的象征和化身,“龙”首就是山海关老龙头。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将这一传统民俗和关城独特的“龙”文化资源相融合,在长城入海处老龙头上演一场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大戏。活动中集中展示了传统武术、民俗商品、传统文化等。

在海南三亚南山大小洞天风景区里,农历二月二当天,锣鼓声声,龙王旗飞扬,人们抬着“龙王”牌位,手举龙旗等组成逾百米的祭祀队伍来到“南海龙王别院”前。以庄严的道教仪式祭祀南海与南海龙王。海面上,300多艘当地的渔船也汇聚在一起参与祭祀。在海南,祭海活动有千年的传统,各个沿海村落都建有龙王庙,渔民出海生产之前,要举行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表达对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介绍,我国有着悠久的“龙崇拜”历史,“二月二”就是很好的体现。“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天上星宿位置的变化,来判定时节,进行农业生产。在农历二月初,形似龙角的‘角宿’星,会在黄昏时分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这被人们看作是巨龙苏醒,由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而这一天也被称作‘龙头节’、‘青龙节’。”

IBM计划将更多业务转到中国

由于IBM计划将更多业务转移到中国和印度,IBM将在澳大利亚裁员800人。

澳大利亚工会组织——澳大利亚服务联盟表示,他们接到通知称,除了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服务的员工外,其他服务岗位将被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国和印度。裁员通知也将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发出。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具体的裁员岗位,但IBM员工已经从字里行间中读懂了高层的声明,并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

IBM发言人Matt Mollett称,IBM任何的重组计划都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平衡技术发展,他们今年还将继续招聘,今年结束时的员工人数将超过年初。其中,IBM将在中国招聘665人,在印度招聘601人。

澳大利亚服务联盟试图就裁员问题与IBM进行谈判,但是IBM拒绝与其商谈。为促成谈判,服务联盟打算将此事提交给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

新版中国护照办理周期延长美华报吁返华早安排

据美国《侨报》报道,由于新版中国护照办理周期延长,一般需要4-6个星期。如有近期回国打算,应该尽早申请办理。

据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证件组组长叶秀薇领事介绍,自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开始实施后,护照有效期即将届满的,应当依法予以换发或者补发护照,不再办理延期。

目前为中国公民颁发的因私护照有两种:一种是5年有效的,颁发给未满16周岁者:一种是10年有效的,颁发给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者。因公普通护照的有效期仍维持现行做法,根据实际需要办理换、补发。

另外,新版护照需邮寄至纽约护照制证中心印制,办理周期较前延长,故无法受理加急申请。申请人如有旅行或绿卡面试等计划,应尽早安排申请,以免延误。如有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换照或补照者,可为其办理旅行证作为临时措施来解决当事人的困难。一般情况下,因私护照正常换发需时4个星期,补发需时6个星期(遇节假日顺延)。

因公护照换(补)发因私护照及其他特殊换照或颁照申请,因需要向国内有关部门报核,故取证时间不能确定,需另行通知申请人。

因私护照换发正常换发费用是每本55美元,若护照过期6个月以上、破损或涂改等申请非正常换领护照,费用是每本105美元。

马来西亚50名华裔男女穿汉服看影片《孔子》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青运总会近日为了复兴华夏民族服务,发起号召公众穿起汉服,观赏至圣先师电影《孔子》结果有50多名热爱中华文化的华裔男女穿起汉服,到Pavilion观赏这部影片。

他们在观赏电影前,在新闻、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芝和青运全国总会长黄振隆的见证下,以华夏正孔——献礼祭拜孔子。

仪式于3月3日晚上8时在Pavilion戏院前进行,50余名穿着汉服的男女,在主祭人的主持下,男左女右地分列排开,开始传统祭孔最重要的三献礼仪式。

积极推动华夏文化的马来西亚青运总会,通过青运大城堡分会在推动了两届的“华夏生活营”后,再接再厉,在3日配合宣导至圣先师孔子学说的《孔子》影片上映,发起穿汉服看孔子的运动,以期带动穿汉服,复兴华夏文化的使命。

负责这项运动的马青中委马国俊表示,经过两次的华夏生活营,全国各地约有150名营员已拥有本身的汉服,这项进展振奋人心。

新闻、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芝赞扬青运及青年男女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推广。她说,在处于西方流行文化无孔不入的年代,要弘扬传统文化观及艺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她希望通过推动穿汉服运动,进而向我们的社会推介传统礼仪,以逐步启蒙群众,让大家有机会一窥传统礼仪的优美,解除青年把传统文化视为僵硬无趣的偏见。

好莱坞星光大道半世纪中国元素增加

据美国《侨报》报道,好莱坞星光大道从1960年2月正式破土兴建至今整整50年。半世纪以来,星光大道上镶嵌的星星已达2400余颗,逐渐成为好莱坞的地标,每年为洛杉矶带来上千万游客。自星光大道修建以来,中国元素不断增加,获得中国游客青睐。

星光大道上的星星越来越多,让矗立在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大剧院有了众星捧月之感。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建于1927年,是好莱坞最早的中国元素之一。

中国大剧院前的星光大道上,一年四季游客不断,人们可在此欣赏各位明星的“星座”。在中国大剧院广场的水泥地上,有玛丽莲·梦露、西尔威斯特·史泰龙等238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著名电影演员的手印和脚印。在中国大剧院广场最接近星光大道的正中,是华裔大导演吴宇森的中文签名和手印。

从中国大剧院起,好莱坞大道两侧的星光大道上,镌刻着当代著名演员、导演的名字,其中包括饰演《罗马假日》乖口《百万富翁》的电影巨星格里高里·派克、

硬派明星施瓦辛格、流行歌曲天王迈克·杰克逊、中国香港武打明星李小龙和成龙、著名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等。

好莱坞大导演迈克·麦德沃的星星设在柯达剧院前,其众多作品脍炙人口。麦德沃1941年生于上海,1957年随家人移民美国。5年前,在麦德沃“星座”揭幕仪式上,他激动地说:“我是上海人。”

星光大道旁的杜莎蜡像馆,今年元月起连续两个月以庆贺中国新年为主题,先后为成龙和李小龙蜡像揭幕,成龙及李小龙的女儿李凝香亲自出席揭幕仪式,掀起一波好莱坞中国热潮。温哥华华人在冬奥中成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期17天的2010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已于2月28日胜利闭幕。对于居住在赛事举办地的华人们来说,置身于冬奥热烈欢腾的氛围中,感受着加国民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这种经历与体验亦是别具意义。

中国文化促进会会长李琦表示,冬奥的举行对卑诗省和温哥华特别有利,华人在迎冬奥庆冬奥的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华人的意见建议,主流社会已经不容忽视。他举例说,冬奥开幕式后,他本人接受了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加拿大是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而冬奥主办地温哥华又是华裔聚居的城市,开幕式没有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现,显然是一个缺憾。还有其他不少团体和公众人士均持有这种看法。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闭幕式就增加了相关方面的内容。可见主流社会已经看到了华人社区的力量,已经在接受和承认本地华人的影响。

李琦说,以这样的形式参与到冬奥庆祝活动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说,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参与主流社会庆冬奥重头戏的成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华人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真正融入到主流社会中去,必须迈出门槛,走出华裔社区自身相对狭小的圈子”,李琦这样总结道。联想二度进军互联网

最近联想发布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推送”创意进军移动互联市场。进军互联网,这是第二次。当年在网站FM365上市时,联想满怀梦想却无疾而终:而今,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联想有了全新战略:在业界继iPad竞掀平板电脑热潮时,联想已将触角伸向平板电脑与普通笔记本的结合体。

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移动互联网战略是左右拳战略的延续,但不是全部。”眼下,iPhone(手机上网)在中国市场进程缓慢,新浪、腾讯、凤凰、盛大等公司都愿意与联想合作,向其提供无线终端的内容服务,这对在内容与增值服务方面毫无经验的联想是机遇还是挑战?

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是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联想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中,除了在PC和移动互联网终端间具有过渡意义的双模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联想还定义了两类全新的产品,即智能手机(乐phone)和智能本(Skylight),可被视作传统PC向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延伸与应用定制。

业内人士看来,以乐Phone、sKvlight和ideapad u1组成的联想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可算作联想历史上最上乘的设计产品。据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乐Phone的自主创新之处在于推送,自动把用户最需要的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例如邮件、新闻、视频等)。在U1和Skylight等更大屏幕的终端上,联想同样希望推送策略得到大量应用。同时,联想还会预装一些会有大量用户需求的热门互联网应用。

2

美国《福布斯》日前评选了十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其中有两位是来自中国的年轻富豪,他们是杨惠妍和李兆会。28岁的杨惠妍名列第三,资产净值34亿美元。28岁的李兆会名列第九,资产净值10亿美元。

5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表示中国过去几年已增持了400多吨黄金,目前黄金储备总量达到1054吨,世界排名第五。中国是全球产金第一大国,年黄金产量300多吨,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黄金消费第二大国,仅次于印度,年消费黄金400多吨。

2

如今,学习中文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时尚,美国一些学校主动向学生提供中文课程。据来自中国驻美使馆的消息,现在中文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语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文学习软件《快学》的开发者诺曼·马特洛夫最近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很自然,随着中国在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崛起,现在美国人对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大。

82

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3月8日在洛杉矶柯达剧院精彩举行,小成本的伊战影片《拆弹部队》战胜大制作《阿凡达》成为本届奥斯卡的太赢家,以6项大奖横扫奥斯卡,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效合成,最佳原创剧本6个大奖。

103

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10日揭晓2010年度富豪排行榜,娃哈哈总裁宗庆后以70亿美元资产排名103位,成为大陆首富:香港首富则依然为李嘉诚,他以210亿美元排名第14位:台湾首富为郭台铭,以55亿美元排名136位。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上榜富豪人数达89人。

28%

新世纪以来,我国派出留学人员已超过100万,其中自费留学生占出国留学人数90%以上。迄今我国归国留学人员为39万,回国总比例为28%。相比之下,公派留学人员的回归率最高。

“‘富二代’们不能为富不仁”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盼盼安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召善认为,与所有的“80后”、“90后”一样,“富二代”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时代的一些烙印。而根据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这些”富二代”大部分未来是要接班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成为中国家族企业的掌舵人,他们手中将掌握中国大部分民间财富及社会资源。韩召善认为,“富一代”应多教育“富二代”不能为富不仁,对国家、对社会和公众要常怀感恩之心,使他们不仅成为社会的优秀公民、企业的合格接班人,也成为企业做强做大的开拓者。

“有球迷的支持,足球才会有希望。”

邓亚萍近日就如何看待近期中国足球丑闻事件发表意见说:“足球走向市场化过程中遇到了巨大困难,现在已经发现了问题,并且正在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这个项目抱以信心。有球迷的支持,足球才会有希望。”

“香港应在国家公共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吕新华日前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在国际上“人脉”关系非常广,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有一个更优越的辐射平台,且有一定的中央授权的外事外交权利,应该在今后的国家公共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吕新华说,香港要在国家外交中有所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不仅有助于巩固香港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

助于提升国家整体形象。“驰名商标认定过滥,应尽快修订商标法”

在2010年两会中,房价、收入分配、个税起征点等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宗庆后代表的议案指出,目前存在驰名商标认定过滥、《商标法》多强调被动保护等问题,他建议及早修订《商标法》,加强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力度。

“不要把刘翔年得很特殊,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政协委员。对于年轻人、,我们不要苛求他”

告假缺席余下全国政协会议的刘翔,将前往卡塔尔多哈参加12日至14日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

临别之际,全国政协体育界小组召集人胡家燕总结了“翔委员”在“两会”上的表现。“刘翔提前一天就来报到,来了之后就交了提案,尽自己所能参加了部分会议,积极发言。在北京的几天时间里,刘翔还保椿训练备战。现在,刘翔就要出国参加比赛了。我觉得,刘翔表现得挺好。”

朱民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顾问

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在华盛顿宣布,任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为总裁特别顾问,预计将于今年5月3日赴任。

中国人民银行随即发布声明,称这一任命是改善IMF治理结构的重要步骤。据熟悉IMF运作的人则称,这一任命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09年“十一”长假之后,坊间即传出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调任央行副行长的消息,并有望在IMF担任较高职务。随后的10月22日,央行网站出现了朱民的简历,他被委任为央行副行长,分管国际事务、政策研究和征信工作。

知情人士当时即称,央行属意让朱民去竞选IMF高层职位,盖因时任IMF副总裁的一位日本籍官员任期即将结束,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隆,恰是寻求突破的契机。

2月24日,卡恩亦表示,朱民将为IMF带来“丰富的政府和金融部门的经验”,作为特别顾问,他将与卡恩及其管理团队,共同应对全体成员国今后面临的挑战,以及更广泛地加强IMF对亚洲和新兴市场的认识。

“特别顾问相当于总裁助理,这一位置对于中国今后在IMF的发言权有着重要影响。”一位供职于IMF的内部人士称,比如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特别顾问是可以站出来发言的。

上述人士同时认为,中国此前在iMF的影响还不如印度,最高职位只是副局长,今后则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

陈恰娜陈永栽之女进军政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菲律宾华人向来鲜少参政,但今年5月菲律宾将有一名华人女性企业家兼教育工作者竞选国会众议员。她是菲律宾第二富豪陈永栽的女儿陈怡娜(vivienne Tan)。

和一向远离政治的父亲不同,41岁的陈怡娜从小就梦想进入政坛。“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想,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以后要做什么。我要做的就是为民众服务。”陈怡娜说,现在的政治家没有以帮助人民为己任,她想改变政界这一“恶习”。近一段时间来,她一直在马尼拉的郊区奔走,那里主要居住的是贫民和蓝领工人,她在向他们宣传竞选纲领。

陈怡娜坦言,父亲并不支持她从政,她的家庭也不理解她为何要这样做。“父亲认为我如果想帮忙的话,应该留在商界。”陈怡娜曾在美国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目前已经在菲律宾开办了两所商校。

有人认为她从政是存有“私心”,陈怡娜予以否认。她说参政不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等到我真正进到国会里,人们就知道我将怎样做了。”陈怡娜曾在家族旗下的菲律宾航空公司工作,现在和家族生意没有太多联系。

尽管陈怡娜表现得信心十足,但专家认为,她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陈怡娜的竞争对手是国会议员维森特·克里索罗哥,他来自政治世家,以暴力竞选手段而闻名。马尼拉德拉萨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卡特罗斯说,陈怡娜获胜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其对手不仅经验丰富,在马尼拉贫困地区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谭晶身赴北美进行慰问华侨演出

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北美新春文艺巡演年后在美国演出,来自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30多位演员为海外华人华侨呈献了一台又一台精彩的文化盛宴。洛杉矶、费城、波士顿……所到之处,一票难求。春节期间,谭晶、阎维文、雷佳……众多的实力派歌唱家用精彩的演出为远在海外的同胞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多次到国外演出的谭晶在大年三十参加了春晚后,也随团来到美国。“去年春节期间我也曾在这里演出,今年有机会再次来到美国,用歌声给海外的同胞们拜年,非常开心。”据悉,此次巡演行程非常紧张,除了横跨美国东西两岸,还要前往加拿大,“过来后时差一直没能倒好,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演出很紧凑,基本上是两天一个地方,感觉挺累的。不过看到海外华侨华人看节目时的感动和热情,我们也觉得非常有意义。每次唱四五首歌都下不来《龙文》、《青藏高原》、《乔家大院》、《天空》、《祖国万岁》……”

自出道始,谭晶就以“唱响和谐之声,传播中华文明”为使命,多次参与国内外重大演出,在演唱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称赞和喜爱。在美国的演出过程中,谭晶就遇到了不少狂热歌迷。“因为我们巡演的城市有限,有些歌迷从挺远的地方专程赶来观看我们的演出。可能觉得这样的机会很少吧,平时只能借助音像资料。在费城的时候,有一位小姑娘说是我的粉丝,还带来她妈妈自己制作的花束,很精致,我想我会把它带回家的。”

高欲生旅日华人古琴演奏家传递高雅文化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高欲生是旅日华人中屈指可数的古琴演奏家,也是中国政府认定的高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在东京品川新高轮王子饭店内,高欲生开设并主持着一家名为“春风秋月”的中国茶俱乐部。她将琴声和茶香合二为一,传递出一种让人心向往之的高格调、高品位的纯正的文化境界。

来自广州的高欲生1986年毕业于广州音乐学院古琴专业,1989年留学日本,是近20年来活跃在日本的真正的古琴专家。中国的古琴从平安时代传入日本,《源氏物语》中有过详细描述,更早的《宇津保物语》就是专门讲述古琴的专著。高欲生在日演奏古琴,参加《源氏物语》音乐会,把那些只见记载却未闻其声的古琴曲按照曲牌记录来还原给日本人听,受到广泛欢迎。她也致力于传播琴文化,为许多日本的古典文化研究者和学者传授古琴,受到尊敬。2003年11月,古琴在中国和日本都引起了新的文化风潮,也让高欲生更加如鱼得水。

高欲生学习、演奏古琴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她认为古琴不止于音乐,更是文化,演奏古琴就是文化积累和个人修养的综合。中国古典文化提倡“琴棋书画”,以有声的“琴”字打头,因为琴声可以直接反映心情,表达思绪。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后,高欲生体会到真正的“琴棋书画”必须加上茶和酒,没有茶和酒,“琴棋书画”就转不起来。中国的茶事,就是三五知己,或小酌,或斗茶,包含了生活

的艺术。传说有人喝茶喝掉了一座城一平淡茶事,却是奢侈的世界。

吴伟强加拿大华裔泳将获选残奥火炬手

据加拿大《世界日报》报道,加拿大残奥筹委会3日公布25名将代表该会参加残奥圣火长跑的火炬手名单。他们大多是曾代表加国,在残奥委会中获得卓越成就的选手,其中华裔游泳好手吴伟强再度获邀,将在温哥华接棒。

今年37岁的吴伟强天生弱视,自小有体育天分并在游泳项目崭露头角的他决定不被轻易打倒,进军残奥和世界杯残障游泳赛。

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到2004年雅典奥运退役之前,他总共拿下了14面奖牌,包括八金四银二铜,其中的一金二银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之后在同一年隐退。

吴伟强曾经两度打破世界纪录,两度刷新国际残奥弱视程度$13游泳项目的历史纪录,先后名列加拿大最杰出残障运动员、更成为Terry Fox名人堂首位华裔杰出人士。

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荣膺世界杰出华人奖

近日,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因其多年来在国际艺术界的巨大贡献和杰出成就,荣膺“第十二届世界杰出华人奖”。

为表彰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及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创办了“世界杰出华人奖”,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以此团结和鼓励更多华人热爱祖国,并继往开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历届获奖者由会员、社团、媒体及各界专业人士推荐,由“世界杰出华人奖评选委员会”评选,包括政界、商界、科学界、教育界、传媒界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知名人士。

上一篇:八上文言文专项练习下一篇:2018年语文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