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变化作文

2024-04-16

巨大的变化作文(精选11篇)

篇1:巨大的变化作文

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原本高高耸立的玉米秸秆瞬间便变成了碎片,远远望去整片大地像铺了一层毛茸茸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真舒服。原来,这就是国家最新研制的秸秆还田机。收完玉米后,直接就把玉米秸秆粉碎了。现在这种机器已经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广泛使用。

以前农民伯伯们因为玉米秸秆而犯难:烧了吧,既可惜又污染环境;不烧吧,既费力又没有多大用处。秸秆真如鸡肋,丢只可惜,食之无味。现在有了秸秆还田机,这一切的困扰都解决了,秸秆还田机“轰隆隆”的开进地里,随着“咔嚓,咔嚓”的响声农民伯伯们头疼的秸秆就这样变废为宝了。记得几年前一次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坐车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经过一片田地时,只见烟雾弥漫,一阵风吹过,车上的人都被呛的喘不过气来,我也被呛得眼泪直流,我们赶紧关上了车窗,司机也加大油门往前冲。

今年回老家,姥爷高兴的告诉我:“今年我们家用的是秸秆还田机,一颗秸秆也没烧。”听到这里,我心里猛然升起一种自豪感,自豪我家也为环保出了一份力,老爷还告诉我;“秸秆还田机非常好用,收完玉米后直接就把玉米秸秆粉碎了,粉碎后的秸秆翻到地下,还会使地变得更肥沃,更松软,相信明年的麦子一定会有更好的收成。”老爷高兴地笑着,脸上满是对明年大丰收的憧憬。

是啊!自从有了秸秆还田机,农民伯伯们不用再那么辛苦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伯伯醒悟了,特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了:环境用钱是买不来的。今年,秋收这段时间,已经不像往年时有那么多的烟雾了。

白天看着清澈的蓝天,晚上星星在天空中眨眼,原来环境的改变需要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出份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会变得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篇2:巨大的变化作文

奶奶和妈妈忙了一桌丰盛的大餐款待姑姑,有红烧带鱼、黄菜羊肉、黄瓜 、猪蹄等等,其中的蔬菜有的是从村边小店里买的,有的是自家地里种的。总之,各式菜肴摆了一桌子,爸爸拿出了洋河蓝瓷酒,一个劲的敬酒。我们高兴地和娃哈哈营养快线。姑姑感慨道:“以前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吃饱肚子,现在变化真大呀,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就连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爷爷奶奶也有感而发:“以前饭菜是很难吃到一块肉的,吃菜都吃怕了。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住的房子都是自己盖的小房子,走的路都是烂泥路,上学走路很困难,老了没有养老金,电话很少很少,娱乐没有活动场所……”。爸爸哈哈笑说:“我们这一代要幸运多了,赶上了小康生活呀!下一代的生活还会更好的!”

饭后,由爸爸开车带姑姑和我们参观我们现在的家乡。一路上,一排排的银杏树像守卫家乡的卫士,挺拔而威严;一棵棵香樟树似迎宾八方的少女,婀娜而多姿;一块块新绿犹如唱响家乡的音符,奔放而跳跃……平整的水泥路上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疾驰而过。看,一排排银色的西瓜棚里,早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铺地膜的瓜棚里,绿色的瓜藤整齐而有序地爬满了大地。在茂密的绿叶丛中,一朵朵娇黄的花瓣启开温馨的心窗,顶着晶莹的露珠向外看,就像绿地毯上洒满了金色的小星。西瓜并不是大棚的唯一住户,银色的大地里也住着韭菜、黄瓜、茄子、青椒等,说不定他们还在大棚里谈心呢。再向前走,路旁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鱼儿、虾儿在水中的痕迹纹丝可见。小河边有几位老人在那儿垂钓。

不知不觉来到了市区,宿迁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敞整洁的街道,四季常青的绿化随处可见。到了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大小游园里聚集着前来休闲的人们,他们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城市的繁华。现在的出行也变得非常的方便快捷,各种交通工具可以自由选择……

晚饭后,我们去农民公园散步,我们遇到了不少散步的老人、孩子。公园里还聚了一群老太太和妇女在跳街舞呢。

篇3:巨大的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的巨变

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创造了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的先发优势,三十年间,全省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一)经济发展由欠发达省份变为经济强省,实力明显增强,对国家贡献增大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在全国属于欠发达省份。1978年,全省GDP和财政收入低于当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慢于全国平均增幅。广东的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1965年超过江苏,1978年仅为江苏的75%和68% (1) 。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改革先行一步和学江苏,赶先进,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省GDP和源于广东财政总收入为31084.4亿元和7750.3亿元,分别占全国12.5%和15.1%,人均GDP高于全国七成多;1979年—2007年,全省GDP年平均递增13.8%,快于全国同期4.1个百分点,可谓世界走一步,中国走三步,广东跨四步 (2) ,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广东GDP和财政收入八十年代末赶上江苏,九十年代后期分别超过江苏一成和五成,至今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文化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开创新局面。

近三十年来,广东对国家财政净收入贡献大大增加。1995年至2007年,广东财政收入对全国的贡献率(两者增量之比)为15.5%。

(二)经济指导思想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观念也向现代市场新观念转变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到实践上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三十年来,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改革的大潮中逐步确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念、价值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等新观念;人们创业的主动性、进取性和开创性的意识获得社会认可;争时间、重效益、讲竞争、行合作的思想深入人心。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给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经济先行发展。

(三)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激励了富有商品经济意识的粤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冲破计划价格控制的束缚,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0年起,将统购派购的118种一、二类农产品和80多种工业品逐步减少,计划定价从调到放。1985年又在全国率先放开生猪等副食品价格。生产资料经过计划价、市场调节价“双轨制”过渡后,也并轨为市场价。1992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时,旧的计划经济已被冲破,基本形成市场调节的格局。消费品市场改革,促进了资金、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计划投资也为多渠道集资所代替,创造了“以桥养桥”,“以电养电”的新模式。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扰。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民营和“三资企业”快速发展的“增量效应”,也激励、带动国有经济的改革创新。国有经济经过“承包制”、“股份制”和1994年建立现代企业试点的艰苦探求与改革,增强了活力。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的GDP已占67%,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虽然比重下降,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中仍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多种经济成份发展,构筑了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础,又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宏观调控也从行政手段转为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市场体系的形成,市场基础的构建,市场主体的确立和政府职能转变,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

(四)经济格局由封闭型向外向型经济的方向转化

广东运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较早地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束缚,逐步形成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为“窗口”,以珠三角开放区为主体,从沿海到山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纵深地带——构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6340.35亿美元,贸易伙伴遍布世界各国。截至2007年底,累计合同外资额3234.79亿美元,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944.91亿美元,实有外商企业6.68万家。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力地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全面的发展。

(五)经济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劳动主导型向非农产业主导型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全省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高达73.7%,表明七成多的劳动力为“吃饭”而劳动,处于传统农业劳动主导型的落后状态下。1991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为50%(相当欧洲大多数国家十九世纪末水平),2007年全省三次产业比例为5.4∶51.3∶43.3,劳动力结构为29.4∶39∶31.6。广东劳动力结构变化比全国快二十年。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型模式”和有关参数进行分析,广东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由于产业产值和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偏离度过大(目前广东劳动力结构仅相当于欧洲二次大战前,日本60年代初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过小,对广东工业化评估不能过高。但不管怎样,广东产业结构这一历史性重大变化,标志着以传统农业劳动力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已向非农劳动力主导型的经济结构演变,这是广东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六)教育事业从动乱的摧残中迅速恢复发展并向教育大省方向发展

广东教育事业在十年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1981年初,广东省统计局选写的《我省教育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文指出1950年,广东省平均万人在校大学生、普通中学生、中师生、小学生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202%、124%和122%。1980年下降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4%、86.8%、72%和98.2%。“我省(教育)已从一个比较先进的省份,逐渐变成一个后进的省份。”时任省委书记任仲夷阅后批示:“……这份材料反映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应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发展广东教育事业。广东在经济上要先走一步,教育事业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 (3) 。

自八十年代以来全省先后作出了《关于普通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8年)、关于按除农业外国民收入的1%征收教育附加费的决定,(1993年)、《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决定》(1993年)。这些决定和措施,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促使教育事业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全省较早实现普九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教师质量也大大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78年38%,提高到83.6%;初中由6.42%上升到95.5%;小学由15.5%上升到99%。自2006年以来,先后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免收义务教育书本费。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尤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发展较快。2007年,全省共有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21.54万人,较1978年增加858.49万人,增长80.8%。其中高校学生由1978年3.07万人,增加到111.97万人,增长35.5倍;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由3.64万人,增加到90.76万人,增加24倍;普通中学由313.3万人,增加到655.38万人,增长一倍多;小学在校学生增长37%。教育结构也逐步优化。

(七)社会保障覆盖面由局部逐步向整体推进

改革开放初承袭了六十年代末形成的“企业保险制”——项目和标准由国家统一制订,支付核算和服务由企业各自负责。随着老企业严重亏损,企业的退休职工增多,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无法保障。

为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广东对此进行一系列改革探求。1983年将企业直接支付的保险费用改由社会统筹支付,1986年建立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0年试行固定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1993年颁发《广东省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实行境内所有单位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和给付。目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已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发展到外商企业、股份制、联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使不同所有制,不同用工形式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权益得到保护。2007年底止,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226.79万人和2022.2万人,此外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正在逐步扩大和健全。至2005年累计社会保险费结余1138亿元,为社会保险提供了资金支持。

(八)社会居民生活状况由贫困温饱型向小康及部分富裕小康型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广东居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7699.3元和5624元。1979-2007年,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递增7%和6.8%。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状况的恩格尔系数,2007年为35.3%和49.7%,分别比1978年下降30.3和12个百分点。目前,已出现一部分先致富的群体。据抽样调查,珠三角的深圳、顺德、东莞的城镇有10%家庭户年平均收入超过二十万元。城乡居民拥有各类耐用消费品的比率大幅度提高,居住状况也大大改善,平均居住面积增加3.6倍和2倍。

改革开放实践的启示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回眸过去的战斗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我们应当注意如下的启示。

(一)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差距与压力,把握发展的定位,形成传承滚动的发展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八十年代,全省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中,形成以打破闭关自守,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放权为改革发展的主线。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不断改革,苦炼内功,赶超江苏,加快发展。1978-1991年,全省GDP年平均递增13.1%,翻了两番多,解决了供给短缺问题,又赶上江苏,经济总量跃居全国首位,实现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次大解放的第一次大发展。

1992年至2002年,全省以打破计划经济桎梏,构建现代市场体制为改革发展的主线。先后作出了追赶亚洲“四小龙”,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定位和决策。十年间,全省GDP以年平均14.3%的速度持续大增长,又翻了两番多。2002年,全省总体步入小康,珠三角部分地区步入富裕小康,实现广东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第二次大发展。

2003年后的几年间,广东在总体步入小康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发展观总结、审视发展的经验和问题。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破解“先发思维定势”,开创性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改革发展主线。尽管当前,遇到从数量经济扩张向质量经济提升的磨合与挑战,遇到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制度创新转变的新挑战。但同时,我们已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良好开端。日前,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全省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正步入全面建设富裕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三次大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视差距,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有迎头赶上的劲头和举措,传承和滚动每一阶段发展任务,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持续领先的启示之一。

(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的主题,排除发展的干扰,化解发展的困难

改革开放的征途并不平坦,但不管遇到什么干扰困难,广东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中央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广东试办特区初期,有人把特区譬作昔日的“租界”,遭到不少非议。面对担心与责难,当时省委书记任仲夷及时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坚定不移”,要以执法更严、纪律更严、管理更严保证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坚定不移的走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之路。经过磨难进取,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区越办越好,广东也几年内赶超江苏,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5年,全国出现过“三超”(收入超分配、需求超供给、投资超实力)、四失控(投资、信贷、消费基金、外汇使用失控)的问题 (4) 。1989至1991年,又遇上经济过热和物价升幅过猛(1988、1989年全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30.2%和21%)。在两次治理整顿中一方面把握总量的“双紧”关闸,控制信贷、消费基金总需求,压缩投资增长过快。另一方面从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发展的主题,控制操作力度,增加农业投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防止过分紧缩带来滞胀的负效应,较好的处理整治、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5) 。使1985年和三年整治中全省经济总量仍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向前发展(全国1989-1990年,GDP分别增4.1%和3.8%),为广东迎来持续发展的机遇。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经济发展主题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启示之二。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一个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市场体制,形成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下,国家列名计划的产品、中央部、省计委和省主管厅局下达计划的产品约各占三分之一,生产的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由于统得过死,包得过多,造成市场主体(企业)与市场割裂开来,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经济运行失去活力,制约了经济发展。广大群众在多年生活实践中已深感旧体制的弊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鼓舞下,为冲破旧计划经济的束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广东对此作了艰辛、大胆的探求。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和“三有利”原则,进行了以塘鱼价格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和工业品计划收购调拔的做法,较早的全面开放各类商品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发展,较好的解决了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短缺供应的矛盾。较早的按市场运作规则开辟了多渠道筹资建设的新途径,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广东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力量迅速增强。较早形成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多年来,按照先调(调整价格、调减计划品种)后放(放开价格控制、取消计划任务),先易后难,先突破后扩展,先单一后整体(即体制转换)的路子进行。通过一系列改革改变国家统一下达生产任务,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定价,国家出钱投资和单一公有制的旧体制,形成企业自主,市场配置资源,公平竞争,富有活力的新体制。即使广东经济理论界在全国较早提出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探求遭到非议 (6) ,率先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受到批评,广东仍坚定不移的进行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目前仍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断探求。

广东以市场为取向的一系列改革,获得了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给经济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又为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提供物质保障(仅“十五”期间全省以千亿元用于低保补助资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国企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金,1000多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再改革创新—增长改革新优势,形成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之三。

(四)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发挥地缘人缘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运用中央给予的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发挥毗邻港澳的人缘、地缘和区位优势,不断拓展与世界各大洲的贸易往来。目前已与2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2007年,全省出口总值3692.39亿美元,占全国30.3%。其中工业品出口占全省工业总产值三成多。全省外贸出口依存度9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71.2亿美元,占全国22.9%,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20多亿美元(包对外借款)。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设备,使各部门经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造就了一批粤产名牌,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启示之四。

(五)必须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年代,要建一个电厂,造一条大桥,筑一条大堤,往往由于体制、资金的诸多问题,总是难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粤人冲破束缚,上下开拓创新,以集资造桥,收取过桥费返还投资的“以桥养桥”的模式,先后建起了2.6万座桥梁,包括不少具有创意的特大桥梁。使昔日珠三角河网纵横众多的轮渡,化为座座大桥凌空飞架,既缩短了区际间交往的时间,又改善了投资环境。为了解决“开四停三”的电力瓶颈的制约,开创了集资,合资,引进外商私人资本进行电力建设,形成以利润返还,以股分红的“以电养电”的模式,使全省增加电力装机容量近4000万千瓦,缓解了电力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山区到珠三角,也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例如梅州市的防洪大堤,长期由于体制和资金问题,无法建设。改革开放中,以新的思路,开创了引进社会资金与社会力量,把防洪堤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政府不花钱,筑起了12公里百年一遇的防洪大堤。既提高了防洪能力,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使梅州市区变成“一城山色,一城湖”。过去,一些田地丢荒,他们开创了引进经济实体和资金的新途径,办起了万亩果园和小庄园,山上造林,山腰办场,山下养鱼,形成了“立体农业”或旅游休闲农业基地,促进规模农业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珠三角的顺德、南海、中山、东莞同处珠三角腹地,在改革大潮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发挥各自创造力,探索出风格各异的发展之路,被视为从“农村工业革命”起步的四个典型,——珠三角的“四小虎”——即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遍地开花,从下而上,外源经济为起步动力的“东莞模式”;以乡镇企业、大集体企业、“大公司”、“大集团”为主体,从镇办工业中间突破带动工业发展的“四主一新”(一新指引进新技术)的“顺德模式”;以原有国企为龙头,企业集团为载体,名牌为商标的“中山舰队”发展之路的“中山模式”;以“六个轮子一起转(即县、镇、各区、经济社、联合体、私营经济)三大产业齐发展的”“南海模式”。“四小虎”近三十年来,以其独特模式,迅速发展,1979-2007年,GDP年平均递增分别是:顺德(16.8%)、南海(17.5%)、中山(14.9%)、东莞(16%);2007年人平GDP依次为64770元、59995元、49488元和46027元。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且超越亚洲“四小龙”同期速度,在全省率先步入富裕小康,成为珠三角发展模式的佼佼者,“四小虎”模式的核心价值是根据现实,适时求变求新的创新思维。“四小虎”发展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分依靠粗放外向型企业和环境污染处理滞后问题。目前和全省一样正面临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海啸的冲击。需要以世界眼光,审视自身发展,以睿智的新思路,新举措,争取新发展。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这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之五。

(六)必须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经济关系

三十年来,全省社会经济沿着高速发展的轨迹向前发展,但剖析发展过程,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中为我们留下不少值得深思和有待解决的问题。1978-2007年,全省GDP增加42.5倍,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2倍,电力弹力系数仅为0.52,今年电力预计最大缺口600万千瓦,反映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在教育建设方面,尽管有长足发展,但教育优势仍未恢复(1949年全省万人大学生仅次于中央三直辖市,居全国各省之首,为江苏的1.3倍),至今,万人在校大学生、十万人口大学学历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居全国18位和13位。人才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滞后和经济建设高级人才不足。在物价波动方面,八十年代两度出现经济发展过热,物价大幅度上升(1985年上升13.6%,1988、1989年上升30.2%和21%),给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并被迫进行整治,反映经济发展超越承载能力和农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今年CPI上升,除国际油价暴升,年初风雪灾害影响外,也反映了小农经济不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反映了工业化对农业产业化反哺不足。在工业发展方面,电子通讯为主导的IT产业的产值占全省26.6%,成为全省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其利税低于产值份额10个百分点,百元利润率、百元利税率均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反映这个支柱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城乡、地区发展方面,山区和东西两翼的人口占全省50.5%,财政收入仅占9.8%;城乡人均收入比从1978年的2.13∶1,变为2007年的3.15∶1,反映了区域与城乡差距扩大的矛盾。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占用劳动力过多。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5.5%,劳动力却占29.4%,仅相当于日本六十年代初和欧洲二次大战前水平,反映了农村生产要素过于固化,未能优化组合,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在收益分配方面,全省最终消费率、劳动报酬率由1990年的60.9%和55.4%下降为48.5%和38.8%;而企业盈利率则从19.5%上升为32.4%。全省两率低于世界中下等收入国家10多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幅也低于江、浙。

近三十年来发生的“三滞后一波动”(电力基础设施、教育事业和农业发展滞后,物价波动过大),“三低一高”(电子通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含量偏低、山区东西两翼和农村收益率偏低、消费率和劳动报酬率偏低、第一产业占用劳动力过高)的上述种种问题,说明社会经济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与可供资源和承载能力关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产业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要处理好发展一般工业与支柱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关系;处理好发展生产与改善民生关系。对此,省委、省政府已分别作出改革发展的相应决策,逐步加以解决。今后,我们还必须在民主、科学决策基础上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这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启示之五。

篇4: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巨大变化

1导师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

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学习的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发生联系。

3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

教师将承担在线专职信息查询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建构。

4协作者

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新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5课程的开发者

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考虑社会生活每一方面的剧烈变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把社会需要放在首位,改变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一些内容,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评价、完善新的课程体系。

6学生的学习顾问

为了适应和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帮助,作为学习顾问的教师将独自或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以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7研究者

当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

8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

篇5:对中国的巨大变化而感慨作文

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再到公元19清政府的崩溃,历年四五千年中华文化可以号称世界古老文明中保留最为完好的一个国家,我们也在为这些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改革开放后的近五十年以来,我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更在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僵硬化。我国封建社会虽然腐败,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没有现在那么的僵硬。而现在我不举那些特殊得例子,单只是普通人,有谁可以使劲拍着胸脯说自己与邻居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恐怕在整个中国能找到这样的人不会超过四位数。现代经济的建设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与邻居之间的一扇门成了一道无形的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紧张,最后导致那些不法商贩无视着大头婴儿的痛楚安然的数着自己的钱包;最后导致那些监管部门的推脱与不负责任使他们可以心安理得不顾他人安危的说声尽力了;最后导致那些跌倒在地不因跌倒而死亡只因时间的耽误而导致悲剧的发生;最后导致那些企业家可以无视他人的尊严将钱扔到他人的头上。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源于人类的“发展”有人曾说过桃花源是消极的,因为那是人类的退步,我却认为不然,桃花源中最起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果说人类的.发展建立在人性的泯灭上的话,那我觉得人类还不如在原始社会。

中国的变化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那些更为惊人的。举个例子,现在人们对金钱的崇拜程度并不亚于孩子们对奥特曼的崇拜程度。那些拜金女声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种对金钱狂热的程度实在令人汗颜。

中国真的是在进步么。若真的是在进步,那么我也只好这么说,有得有失,舍去了人们的情谊,而换来的,却不足以弥补失去的。由于“发展”,中国的珍稀保护鸟类几次险些消失,而这,就是“进步”由于“发展”,水泥马路取代了那巨树荫蔽的地方,而这,就是“进步”由于“发展”,黑心商贩对人们的呼吁声不屑一顾,而这,就是“进步”由于“发展”……

篇6: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在信阳,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的学校是平面板房,地上的垃圾遍地。桌椅破烂不堪,有的是三条腿的,有的是两条腿的,甚至没有腿。那时的学校没有灯,夜里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而且,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层。而现在,学校是五六层的高楼,教室内的墙壁洁白亮丽,桌椅都是钢铁制的,既大且干净。室内装上了点灯,夜里,教室在灯光的怀抱下显得无比明亮。

不仅如此,家乡的道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是泥路,而且又细又窄,现在的`是柏油路,又宽又平。

篇7:家乡巨大变化小学作文450字

如一颗古朴而又散发热力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以南,南京市郊。如果是以前,你一听到“高淳”,可能会想到那是一个交通闭塞,自给自足的郊县。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让我跟大家讲讲我的家乡——高淳近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以前的.高淳是一个路窄、车少的郊县,可是现在它已形成了以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使中外游客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同时,高淳陶瓷、武家嘴造船业等一大批企业也闻名中外。

高淳有一条十分著名的古街道,那就是高淳老街。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商品琳琅满目,高淳土特产和各种各样的竹制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种美食更是香飘四溢,令人垂涎三尺……每年的九、十月份,正是螃蟹黄多油之时,高淳便会举办一年一度闻名中外的“螃蟹节”,地点是固城湖沙滩浴场。开幕式当天,礼台上彩旗林立,台下的观众人山人海,不仅可以全方位观摩顶尖厨师的高级烹饪大赛,还可以一饱口福。通过举办“螃蟹节”,让高淳的螃蟹知名度越来越高,销往了世界各地。

高淳还有国际动漫城、游子山风景区等一大批著名景点,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我的家乡——高淳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发展,未来将是一座越来越美的旅游之城,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作客哦。

篇8:公益项目的巨大能量

什么才是企业社会责任呢?各种说法、各种理论有很多。我比较赞同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定义。

他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应型的, 一类是战略型的。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又分两种形式:做良好的企业公民, 比如进行公益性捐助, 减轻企业价值链活动对社会造成的损害。战略型社会责任, 则是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

目光长远

对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来说, 完成好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 就已是不错的作为。但对一个行业领导性企业、对一个有策略有远见的企业来说, 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成显然是不足够的。

我们需要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 这既是企业的责任, 也回答了我们很多人, 尤其是从事和关心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人, 一直在问的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做公益?

有人说, 企业做公益,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 改善政府关系、公众关系, 开拓市场, 建立企业文化, 凝聚员工等。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 来创造一个友好的社会环境, 赢得自身发展。

这没有错。关键是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眼光、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视野上来看待企业的发展。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要做一个百年老店, 要做一个真正在各地扎根、融入当地的企业, 那么你就不会将眼光拘于一个关系网内, 看到的只是与自身、与利益相关者关联的社会领域, 将公益事业局限于一时且狭窄的范围内。你必须将自己视为你所在社会的肌理, 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企业与整个社会共存共赢的道理。

这个道理, 用中西医的差别来比喻, 比较好理解。人们常说西医容易囿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 而中医更善于将人视为一个统一完整的机体, 基于此来解决问题, 达成健康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 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有的企业既致力于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熟悉的领域内开展公益活动, 比如巴斯夫的“小小化学家”互动教育活动;同时又致力于一些看起来与企业优势资源毫不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

比如诺基亚的“手牵手”计划。这是一项专注于0—6岁农村儿童早期养育与教育的公益项目, 诺基亚要为这个看起来与自身业务毫不相关的公益项目投入6000万, 目标让24个县的2038万农村儿童受益。

诺基亚为什么会想到投入“手牵手”计划?著名的美国佩里学前教育计划证明, 在儿童早期发展与养育阶段所投入的每一美元, 最终在四十年后按可比价格产生了对社会12.9美元的回报。而且, 全体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对一个社会产生的良性影响, 可能远非数字可以说明。由此可见, 早期教育与养育对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何等重要。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出台来看, 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学前教育, 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但目前的情况还不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学前义务教育。

诺基亚“手牵手”计划早于前述纲要3年提出。这是一种真正的战略眼光, 是企业在以一种更为成熟而有远见的方式, 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 一家期望基业长青的企业, 需要运营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并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益。为此, 它需要尽己所能, 回应这个社会的切肤需要, 包括农村儿童早期教育与养育这样一些重要但非紧急的需要。

关爱社会

“手牵手”还有一个颇具启发意义的尝试——即用理性的精神、企业的方式方法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提升公益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 让公益事业的运作本身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这个社会。

我们来看看“手牵手”的运作流程。这不是诺基亚一家的游戏行为, 而是由诺基亚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汇集了政府、社区、企业、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力量, 各方各司所长, 形成一个“手牵手”生态系统。

例如, 在准备与动员期, 诺基亚采取了网上公开招标的方式, 有意做儿童早教的政府可以自由应征。这种开放的方式避免了自己盲目选择的不确定性, 确保了参与这个项目的地方政府就是有儿童早教意识的政府, 从而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就项目的资金而言, 诺基亚也并非惟一的出资方。资金中, 诺基亚投入大部分, 其余由当地政府筹措。这种共同出资模式是出于对公益项目有效实施的考虑。企业的优势体现在财力上, 然而在地方, 尤其是贫困县, 政府所能发挥的作用更大。政府在项目中出资, 自然更有能动性, 对项目投入更多的关注。有了当地政府在地方的调控, 项目的执行与资金的利用就能更加有效与深入。

项目的具体执行又遵循了“取之于当地、还之于当地”的策略。诺基亚积极延揽北师大、儿研所等地的专家, 对与当地儿童成长有关的各方面人员, 包括教师、保育保健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家长、政府官员等, 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培训。项目的具体执行者便是接受培训的这个群体。

他们是农村儿童身边的人, 了解当地孩子的成长环境, 是最适合的执行人选。接受培训的这群人, 有一部分会发展为一个专门的培训团队, 服务当地, 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用当地的方言, 以最快的速度与最低的成本为当地提供可持续的培训。这样可以确保, 即使专家们或者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企业志愿者离开受助村县, “手牵手”项目也不会中断。

一句话, 在公益项目的可持续运作中, 像诺基亚这样的企业, 有很多管理经验与资源可以分享。

比尔·盖茨说, 在人的本性中, 蕴含着两个巨大的力量, 一是自立, 一个是关爱他人。某种程度上, 我们打造一个企业的品牌, 打造一个企业的个性, 是在将企业视作一个人来塑造。那么, 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企业, 也蕴含着两个巨大的力量, 一是自立, 一是关爱社会。先自立, 然后关爱社会, 一个企业, 应该秉承一个社会大理想。

篇9:涨价引发企业巨大变化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乃至2008年以后仍然将持续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动态,就是原材料涨价,在众多行业领域,涨价都已经潜流暗涌。

在制糖行业,糖蜜价格在2005年就上涨了80%,到2006年,糖蜜价格更是大涨100%以上,到了2007年,在物价整体看涨的情况下,更是引起了行业性恐慌,有着中国股市算命大师雅号的国际商品投资大师罗杰斯断言:到了2008年,糖价还要再涨300%。

在家电行业,2007年上半年,液晶面板价格普遍上涨了5%~10%。其中,32寸液晶面板的价格较4月份大涨20美元,37寸的也上涨了10美元左右。到2008年,价格将继续增长,面板价格上涨直接提高了彩电制造商的制造成本。按显示屏占液晶彩电70%成本计算,面板价格提高5%,将提高彩电整机3.5%的成本。

更为严重的是,通涨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上月,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和燃油费开征,媒体传出80家民营石油企业集体打包欲出售的消息,其本来逼仄是生存空间已经荡然无存;由于可赚取的加工费的减少和材料涨价的两端压力,一些冶铜厂商将停产关闭;原料普涨10%与出口退税的减少,使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家具、纺织行业大批企业倒闭;近一年来,上海商铺租金上涨30%,广州增长10%,核心城市租金的猛涨,使本土品牌被挤出核心商圈。

在普遍的压力下,很多企业开始寻找出路。

早在此轮通涨前,家电行业即先期遇到了上游金属材料涨价的考验,无论是美的的成本领先,还是格力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努力,或者是创维的组织变革,都为当下的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借鉴;在一些高端产业,如压缩机的普遍的技术改造,通过提高技术含量达到整体更新,从而缓解涨价的压力,技术升级和突破,也客观上为很多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普遍的涨价,使员工的收入增加成为必然,而国民收入增加从长远意义上必然使消费市场发生质的变化,未来的中国必然完成从外销拉动向内需拉动的转变,进入内需时代后的中国商业社会,必然发生普遍的消费升级;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宏大的循环图景:由于涨价,使企业积累相当利润,于是具备产业升级能力,也有能力给员工加薪;升级后的企业具备更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员工的普遍加薪,不仅有利于增强整体素质,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并由此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依托于强大的国内消费能力,中国企业也将普遍完成群体性崛起,于是,企业的发展又可以进行下一轮产业升级和加薪计划——又一个轮回开始。

业之峰装饰董事长张钧:现在所有的人对于涨价都已经熟视无睹,各种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在涨价,所以家装行业涨价势在必行。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消除压力‘绝不是通过简单涨价’来完成,这样做只是简单地把压力转给了消费者。而降低成本有两个渠道可望解决,一是企业内部挖潜,二是在设计上,用能和结构匹配的新好材料来代替。

篇10:形容变化巨大的句子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远洋船舶等,都出现在了生活中。

2、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在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3、真象翻天覆地的变动就快要临头了。

4、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

5、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7、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篇11: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的巨大变化

6月11日,新华社吉林分社党组书记、社长朱海黎率领由分社各部主任和骨干记者共8人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深入我市采访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科学发展、加快振兴的生动实践。

上午,市委书记张晓霈接受了采访团的采访。他向采访团简要介绍了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步伐的举措和成就,介绍了我市“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努力推动发展上水平;紧紧围绕第一目标,全面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采访团对我市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朱海黎说:“我曾经在吉林市工作过,后来多次到过吉林市。但是,这次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听了市委书记张晓霈的介绍,我更是感到惊喜。吉林市的经济逆风上行,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环保、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亮点频出,„一下四送‟活动务实有效……”朱海黎表示,吉林市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有太多的经验、做法、典型,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为他们提供了生动的新闻素材,丰富了他们的新闻实践。

我可爱的家乡吉林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因为我是个农村的孩子,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来说说我的感受吧。听爷爷奶奶说,我们家的房子在他们闯关东过来的时候是个很简陋的草房,每次生火做饭都生怕有火星把房子点燃了。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房子里,生活条件可想而知。爸爸、姑姑们小学去上学,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村子里每当下雨了,路都泥泞不堪,即使穿着雨靴也一样难走,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的时候才得到改善。当然房子变成砖瓦的时候,是在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在那之后,家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生活就一点一点的变的好了起来。

其实最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我们的吃穿住上,从价格来看,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再接着是交通,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上一篇:龙鼓舞的主持稿开场下一篇:用傲骨撑起中国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