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

2024-05-07

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精选5篇)

篇1: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

新航道三名师指导四六级最后冲刺实录(4)

网友:请问赵老师,六级作文阅卷老师是不是很重视,句子要多一些长句?

赵乐:六级的作文在句型,句式的复杂程度上的确是要比四级更高的,但也不一定是只强调写长句。一般我们讲作文当中我们比较提倡句子长短结合,但是在你的语言功底允许的情况下,也要通过一些方法把句子扩长,比如说使用从句,使用非谓语动词以及一些过渡词的,这样可以把句子拉长。

李传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这个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把一篇文章的句子量化,全文总共要写多少句话,句子可长可短,有一些长句和难句就可以了,如果刻意追求难句长句,使得句不达意,这样反而不好。

网友:有人说提前一个星期就会公布当年考试的题型这是不是真的?

李传伟:题型不需要公布,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题型以及题的特点会沿袭过去的,如果出现重大的改变,一般至少会提前半年以上通知。

网友:请问三位老师,四级和六级之间差多少,差的是能力还是技巧?

李传伟:我刚才说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四、六级的差别,就阅读方面而言。第一,词汇量的差别,四级到目前为止要求的词汇量是4200词,而六级要求5500词。其次,文章的长度,四级的文章在250-300词左右,而六级的文章是在300-400词左右。第三点,句子的难度。六级文章中的句子比较长,难度也比较大,至于阅读的做题思路差不多。

谭慧:首先第一就是词汇量的差别,六级听力方面的词汇量比四级的`词汇量要大;第二是语速的差别,六级比四级听力的语速要快,除了语速,还有语音方面的差别,目前四、六级都出现了美音和英音都会同时出现,而且六级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第三点,短文听力方面的区别,如果考的是短文听力的话,那么四级的短文故事体裁和叙述体裁偏多,六级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偏多。

赵乐:写作方面,我刚才已经强调过了,六级比四级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是在用词和句式的难度上。因为在结构上,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别,都是要有最基本的准确的英文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结构。在词汇和句式的使用上,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四级当中可以出现这样的句型,如果我们谈关注一件事情,在四级中我们会用Pay attention to sth,但在六级里同学们就更倾向使用focus on sth/concentrate on sth。另外一个更加明显的差别,就是短文的字数差别。六级比四级要求多写30个词左右。我们要求大家四级作文10-12句话完成,六级一般是15句话可以完成,这点请同学们注意。

网友:感觉脑子里边有东西,但是却写不出来,这是不是因为词汇量太少了,有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的能力?

赵乐: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你词汇量薄弱。我建议大家多练习写作。这是一个练习的问题。实际上写作强调的就是,第一要有思路,第二要以英文表达中文意思,第三,句子的准确性,把错误的句子,包括中式英语改成标准的英语,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真题的练习,加强范文的背诵。在思路扩展,中文翻译成英文这两个方面下工夫。如果有错句或者病句,自己不确定的用法,你同样可以登陆新航道的网站,我们会给你答复。

网友:请问赵老师,如果作文里的单词出现比较多,是不是会影响得分?

赵乐:会有这种影响。举一个例子,我们说什么什么事情是很重要的,大家都会用一个词important,但问题是重复强调重要时同学们就就会重复用important,甚至在前面加very,这个时候我们建议大家从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角度多做替换,比如说我们可以用essential,critical等,当然如果同学们用attach importance to就更好了。相信大家利用自己的工具书可以达到同义词替换的目的。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的句式的单调,我们也建议大家不要在每一段都采取同样的句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通过完型填空,甚至是听力的原文来扩展自己的句式应用能力。

网友:四级听力谭慧老师能不能说出几个重点来?

谭慧:不同的题型要不同的对待,对于小对话,重点在于总结场景,历年的考题里边已经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场景,你可以把历年考过的题目来归类,比如分成医院场景,学校场景等等。在每一个场景里边,把历年经常考到的词语,规律,句子找出来,这样对待任何一个新的题目你应该都有把握了。对于短文部分,重点就是出题的人经常考到一些考点,一篇短文不会任何一个地方都考到,有些地方是重点,如数字,时间,原因,转折,这些东西都是考试的重点,建议在听短文的时候,精听一两遍,把中间的一些考点划出来。

网友:请问,因为四级考试当中包含两个主观题型

篇2: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

网友CC:各位老师好,是一个上班族,也要考六级了,现在时间不多了,能不能帮我安排一下时间?

李传伟:我建议在最后阶段多投入一些时间。每天可以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练习一下听力,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练习一下阅读,词汇方面每天可以用一个小时做题和记忆,写作方面要把比较新的题都写一遍。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网友都是在询问关于四、六级最后几天的时间安排,我想刚才李老师的回答应该可以满足一大批网友。

网友风信子:如何能做好六级考试中三选一的题?

李传伟:对于六级中三选一的题,不同的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例如,简答题有简答题的规律,通常以细节题为主,先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然后找到原文相应的地方,最后看问题的要求。看是要求你回答问题,还是要求你补充句子,按照这个要求把答案写下来,这个方面不用做特别多的练习,因为分值不是很高,真要把历年考过的几套题做一下就可以了。

网友纷纷:请问这次六级考试的题型能不能请几位老师预测一下?

李传伟:六级考试的题型跟四级一样,也是跟上一次的考试基本上一样。

网友:请问我每次四级都差一分或两分就没过,好多好多次了,我能不能自己查卷子呢?是我的原因,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李传伟:我觉得四级考试从试卷而言,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而阅卷也是统一进行比较规范。所以我觉得这个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远远突破这个60分的瓶颈。刚才赵乐老师有一点说得很好,比方说有的同学可能别的方面强一些,但是写作比较差,我觉得这方面就可以提高好几分,因为有的同学写作被倒扣。写作如果提高两三分,总分一下就上去了。当然也可能别的方面弱一些,除了写作之外还找一个弱点,这两个弱点在最后时刻突破一下很有成效。 李传伟:一般查卷子的这种情况比较少。

网友:请问三位老师,我每次做做过的精听后我都很明白,但是下次做题的时候还是听不懂。

谭慧:你在听第一次的时候最好不要翻后面的文字材料来看,应该是首先拿到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听一遍,主要是抓大意,如果听到第三遍还是听不懂,就可以一句一句的听写。很有可能整个句子听完了以后,发现中间还有很多句子或者是单词没有写出来,那么这样的逐句听写可以重复两三遍,实在听不出来再去翻材料对照。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次精听完了,下次还是听不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分析出来这次是为什么没有听懂,到底是因为单词,还是句子,所以应该每一次听完精听以后都要去分析一下,最好是能够跟着磁带大声的`朗读一下没有听出来的单词和句子,纠正自己的发音,因为听力的基础是发音。发音如果清楚了,下次遇到新的句子的时候才有可能听清楚。

网友:请问做阅读的时候我总是不够仔细,丢了很多分,考试的时候怎么克服这个毛病呢?

李传伟:我觉得仔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意识,既然一种意识,在短期内就可以建立起来。做阅读的仔细主要体现在:第一,审题的时候要仔细,问题中一些标志性的东西要注意,比如说年代、人物,就是说看题的时候要仔细;还有一个仔细,就是找到所对应的原文之后,要仔细地读,因为阅读的答案一般出现在本句和上下句,有的同学只看本句就得出答案,这是不对的。正确的答案常常是对原文一个词做一个同义替换,或者说原文是先有条件再有结果,命题人的思路一般是把问题设成一个结果,而选项当中要选的是这个条件本身,所以和原文对答案的时候,你四个选项都要看完,还要在选项中找到一个替换原文的同义词,这样才比较有把握。 网友:我是一个四级的考生,今年是否考复合式听写?

谭慧:这个问题不好预测,复合式听写和短文的出现没有规律,大家最好是对这两种题型都提前熟悉,清楚考点。对于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猜测,这样做没有意义。

网友:对于一个基础较差的人,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水平?

李传伟:不知道这位同学说的是什么方面的应试水平,我觉得如果是四、六级方面的考试,可以直接到位于农科院的北京新航道学校去听课,感受一下四、六级的考试思路,这是短期内迅速提高自己四、六级水平的一个捷径,大家也可以上新航道学校的网站www.newchannel.org了解有关方面的信息。

网友:请问,除了听力以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作文问题,可否在法律允许条件下,预测作文类型,或者给出指导?

篇3: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

师:讲课前, 请大家欣赏一幅中国古画。 (师在黑板上画图, 牧童骑黄牛, 头上顶荷叶, 柳条倾斜) 这幅画有一米八高, 除了下部画着这些内容, 上面是一片空白。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幅名画。你们能根据画面内容, 给这幅画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吗?

生:牧童。

师:古画的名字都有一个特点, 后面加一个“图”字, 比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 那么, 你取的名字应该叫“牧童图”。

生:牧童骑牛图。

生:牧童柳下骑牛图!

师: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 下一个名字就该叫“牧童头顶荷叶柳下骑牛图”啦!取出这样的名字来, 只能说大家有一双眼睛, 看到了画家已经画出来的内容, 但还没有眼力, 看不到画家没画出来的东西。

生:我看到了, 柳条倾斜得很严重, 正在刮风!

师:好, 这才叫有“眼力”呢!风是无形的, 于是, 聪明的画家用柳条的姿态告诉你风来了。

生:我还看到雨啦!牧童头顶荷叶, 是用来挡雨的。

师:哈哈, 这才叫与画家心灵相通了呢!这幅画的名字叫做“风雨牧归图”。外国的油画要用油彩把画布全都涂满, 不留一点空隙;中国的水墨画只是在雪白的宣纸上稍加点染, 就能创造出奇妙的意境, 这种方法叫做“留白”——留出空白让观众去联想。好画有留白, 好文章也有留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灰雀》, 就是一篇有着精彩留白的好文章, 它正等待我们展开联想, 填补空白呢!

第一课时:透过对话, 领略爱心的魅力

师:这篇课文的主角是列宁。列宁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杰出的政治家。他口才好, 还是著名的演讲家。但是, 今天我们学习《灰雀》这篇文章, 大家会知道, 列宁不仅是政治家、演讲家, 还是……还是什么家呢?老师也给大家留个白, 读完了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里有很多话都没说透, 等着我们为它补白。比如列宁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文中没有直接回答, 现在, 我请大家来回答, 灰雀到底去哪里了?

生: (思考) 被小男孩抓走了吧?

师:对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文章的倒数第三自然段:“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 低着头。”

师:你找得对。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因为他低着头, 他不好意思了。

师:不好意思就说明他抓走了灰雀吗?一个大人面对重回枝头、获得自由的灰雀都能那么开心, 何况是一个孩子呢!但小男孩却不看灰雀, 只是低着头, 这因为他……

生: (恍然大悟) 惭愧!

师:为什么男孩会惭愧?

生:男孩喜欢灰雀, 他把灰雀抓走了, 灰雀失去了自由, 他对不起可爱的灰雀。

师:你怎么看出男孩喜欢鸟呀?

生:他选了一只胸脯是深红色的鸟, 是最漂亮的。他抓走灰雀, 并没有伤害它。

师:你可真细心!另外两只灰雀的胸脯是粉红色的, 只有这一只的胸脯是深红色的, 颜色越深越艳丽。小男孩喜欢灰雀, 把它抓走了, 列宁也喜欢灰雀, 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 (纷纷回答) 列宁每天都来观赏灰雀;列宁给灰雀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丢失了一只灰雀时, 列宁特别着急, 找遍了整个树林。

师:列宁这么喜爱灰雀, 却没有抓走它, 而是让它在大自然里歌唱, 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的美丽。可是, 同样喜欢灰雀的小男孩却把它抓回自己家, 当成自己的宠物了, 这个小男孩多么——

生: (纷纷回答) 淘气!不爱护动物!自私!……

师:“自私”一词更准确。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 低着头, 心中很惭愧, 他不仅愧对灰雀, 也愧对像列宁这样喜爱灰雀的所有人。

师: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是写得最精彩的部分, 通过对话, 我们也可以看出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 你们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了!先说自己没看见鸟, 又说鸟还活着。

师:这叫“自相矛盾”, 能看出小男孩慌张的心理。课文里, 对小男孩抓灰雀的事一字未提, 但我们却能看出是小男孩抓走的。在读书时, 要学会思考。我通过读这篇课文, 发现列宁好厉害, 他在和小男孩说话时, 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下面,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充满智慧的列宁是怎么设下“圈套”, 让小男孩认识了错误, 并且改正错误的。请同学们看列宁与男孩的第一句对话。当列宁第一次对小男孩提问时, 他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抓走了吗?

生:不知道, 就是随口一问。

师:列宁是什么时候察觉到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

生:在男孩回答列宁的问题时, 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师:为什么列宁通过这句话就知道是男孩抓走了灰雀呢?

生:因为他说话不自然, “没”的后面有个省略号。

师: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害怕了, 说话有点儿结巴。

师:一般人回答这样的问题, 只会说三个字:“没看见。”可小男孩说完“没”, 有些犹豫, 又特意强调了“我”。这句话之间, 虽然只有省略号, 却隐藏着丰富的内容, 省略号的每一个“点”, 都是小男孩冒出的冷汗。你们觉得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最恰当呢?谁来试试?

生:没……没看见, 我……我……我没看见。

师:哈哈, 你的语气是对的, 可是你不能给文章随便加字呀!

生:没……我没看见。

师:读得很好, 男孩在说这句话时, 一定是用一种很慌张的语气。小男孩这样一说, 列宁立刻就会猜到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要是一般人看到孩子这么慌张, 肯定会立刻责问孩子, 列宁是怎么做的呢?

生:列宁说:“灰雀一定是飞走了, 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 它怕冷。”

师:这就是列宁的智慧, 他怕吓着本来已经很慌张的小男孩, 所以假装没看出破绽, 而是猜测起灰雀的命运来了。这叫“装傻”。装傻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小男孩别害怕。

师:那你们说, 列宁在说这句话时, 眼睛是看着小男孩, 还是看着树上的灰雀呢?

生:看着灰雀。如果看着小男孩说话, 他会紧张的。

师:对。列宁说这句话时, 为了让小男孩确定自己没有怀疑他, 他用了一个很重要的词。有了这个词, 小男孩对列宁的戒备心就会消除。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 (争先恐后) 是“一定”。

师:你们真有眼力, 就是这个词!列宁这样肯定地说, 都让男孩着急了, 几乎要把真相告诉列宁了, 可是他还是不敢。列宁见男孩没有说话, 就自言自语起来。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很富有情感, 你们知道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吗?

生: (纷纷回答) 惋惜、遗憾, 失落, 沉重……

师:你们说的都对。那谁来读一读?

生: (有感情地) 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我认为这句话还应该在一个词之间点个逗号, 你们能读出来吗?

生: (有感情地) 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 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真聪明!有了“可惜”后面的停顿, 就增强了心情沉重的感觉。我想, 列宁在说这句话时, 一定是眼里含着泪水。因为, 小男孩马上安慰起列宁来了:“会飞回来的, 一定会飞回来的。”说完这句话, 男孩还补充道, “它还活着”。男孩说的这句话里, 也有一个关键词, 你们能找到吗?

生: (毫不犹豫) 是“一定”!

师:对, 男孩如此肯定地回答, 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 改正错误, 放回灰雀。男孩这样说完, 列宁又追问了一句:“会飞回来?”结果呀, 男孩彻底掉入了列宁的“圈套”, 再一次肯定地回答:“一定会飞回来的!”第二天, 灰雀果然回来了, 看来真是男孩抓走了灰雀。

师:我们分析完这段对话后, 我想请同学们说一说, 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纷纷回答) 他很聪明, 喜爱灰雀, 有爱心!……

师:有爱心?你怎么知道呢?

生:他经常给灰雀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他尊重小男孩, 没有拆穿他的谎言。

师:那你说一说, 列宁这么好的人, 除了是伟大的领袖, 是政治家、思想家, 还是什么家?

生:慈善家。

师:它爱灰雀, 爱孩子, 爱大自然, 的确是一位慈善家。

生:教育家。他让小男孩改正了错误, 不再自私了。

生:我觉得列宁还是心理学家, 他把小男孩的内心看得一清二楚。

师:你们总结得太好了!一位教育家, 首先应该是慈善家, 是心理学家, 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如果老师或家长在教育我们的时候, 也能像列宁这样温和, 这样有智慧, 一定要比厉声呵斥有效果。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的一个很有名气的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家陶行知在当校长时, 有一天看到一个男孩欺负同学, 他上前制止, 并让男孩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 男孩来到校长室, 等待着一顿严厉的训斥, 可是, 陶行知却递给他一块糖, 说:“这是奖给你的, 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 你是个信守诺言的好孩子。”男孩忐忑不安地接过了糖。随后,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塞进他手里, 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欺负同学, 你立即住手了, 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男孩一脸羞愧。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 说:“我调查过了, 你和同学打架, 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 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正直善良, 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当。”男孩听到这里, 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保证以后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你们说, 列宁和陶行知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他们都不批评犯错误的孩子。

师:但是, 却能让孩子——

生: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师: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爱。有了爱, 才会有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 是在土里埋下一颗种子, 精心呵护, 让它长成绚丽的花朵。

第二课时:通过书信, 填补课文的留白

师:刚才, 我们在分析《灰雀》这篇课文时, 我提到这篇文章里有很多留白, 我认为, 最大的留白, 就是小男孩的心里话。现在, 就请大家把小男孩想说又不敢当面说的话写出来吧。 (板书:致列宁的信) 你可以写小男孩致列宁的信, 也可以写灰雀致列宁的信。如果是小男孩写的信, 你们知道这是一封什么信吗?

生:小男孩致列宁的道歉信。

师:因为他把灰雀占为己有, 又没有当着列宁的面承认错误, 所以他要道歉。

生:他夺走了灰雀的自由, 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 这封信也可以叫做忏悔信。

师:如果是灰雀给列宁写信, 是一封什么样的信?

生:感谢信。

师:对。既然这是一封书信, 就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板书:师在黑板上写清书信的格式并讲解) 第一行写称呼, 小男孩应该怎样称呼列宁呢?

生:尊敬的列宁爷爷。

师:列宁是国家领袖, 在郊外养病是秘密的, 当时又没有电视, 小男孩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是列宁, 所以, 称列宁为“尊敬的老爷爷”更恰当。如果是灰雀写信, 也这样称呼列宁可以吗? (生争论) 灰雀应该管谁叫老爷爷呀? (生答:老灰雀) 不是同类, 称呼也是不同的。列宁是灰雀的救命恩人, 所以, 它应该称列宁为“尊敬的好心人”。

师:你们知道结尾处的时间应该写什么时候吗?

生:随便写, 哪天都行。

师:哈哈, 随便写是没问题, 可是在月份安排上, 是不是要注意呀?文章的一开头就说是冬季的一天, 你安排在七月份, 是不是太热了呀?所以, 同学们一定要细心, 要围绕这篇文章来思考。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两种信中任选其一, 开始为课文补白吧。

(生写作, 师巡视、指导, 三十分钟后)

师:先请写忏悔信的同学来读一读吧。

王靖元:尊敬的老爷爷, 我是那天您在公园遇到的小男孩。我真诚地向您说一声:对不起。自从那次遇到您后, 我觉得我真的很自私, 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我很喜欢这只灰雀, 听着它的歌声, 我很愉快。所以, 我趁它休息时, 用布网一把捉住了灰雀, 塞进阳台的一个笼子里。但自从这只灰雀来到我家后, 它不吃不喝, 一声也不叫。从那时起, 我已经有一些后悔了。当我看到您因为找不到灰雀而着急时, 我更是后悔不已。我知道, 您才是真正地爱它们, 您给它们带可口的食物, 常来看它们, 却从不曾抓走它们, 而我却剥夺了这个小生灵的自由, 也让您受到了伤害。看着您失望的眼神, 我才知道自己犯下一个多么大的错误。灰雀, 它爱的是大自然, 爱的是蓝天。我放走灰雀后, 您幽默地问灰雀去了哪里, 我听到这句话, 脸上一阵阵发热, 原来您早就知道是我抓走了灰雀。老爷爷, 真的很抱歉, 谢谢您没有当面拆穿我的谎言, 谢谢您给我了我一次承认错误的机会。请让我再说一声:对不起!祝您天天来看鸟, 天天听鸟歌唱。

师:你写出了男孩的忏悔之心, 写得很好。尤其是结尾的祝福, 很特别呀!小男孩知道列宁喜爱灰雀, 所以送这个祝福,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想, 当列宁看到灰雀重返大自然的时候, 就已经原谅了小男孩, 他要是再读到这封信, 一定会更喜欢这个小男孩的。 (其他书信略)

师:今天, 我们通过对《灰雀》这篇课文的学习, 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作家笔下的文章, 不会只是我们表面看到的浅显内容而已, 我们要认真思考, 想一想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要把作者没说的话, 把文章里的留白, 运用自己的联想补充出来, 这样做, 才是真正的读书, 才会把一篇短短的文章读成长长的文章, 把一本薄薄的书读成厚厚的书。有了这个本领, 你也会成为像列宁一样充满智慧的人。

备课笔记

万花筒的启示

老式万花筒, 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玻璃碎片, 利用三棱镜的折射作用, 让我们看到了千变万化的景象。童年的我, 第一次举起万花筒, 激动的小手轻轻转动, 伴随着“哗啦”“哗啦”的响声,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了。

眼睛与画面的距离, 只有一个巴掌那么远, 这个小小世界里的奇幻景象就已经足以让一个孩子心醉神迷了。

最近, 我又在玩具店里见到了新式万花筒。镜头上安装的不是涂了水银的镜子, 而是一个透明的多棱的凸透镜, 你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了。即使是一只普通的手伸到镜头前, 也会变成各式各样的花朵, 而且那花朵的样式是你在生活中绝对未曾见过的。我把它瞄准吸顶灯, 眼前立刻繁星满天;轻轻地转动它, 繁星组成了各式奇妙的图案。哦, 这简直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魔法万花筒。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回到家就瞄准我的书架, 花花绿绿的书脊立刻绽放出千万朵鲜花。

由此, 我想到一则小故事。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 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 对他说:“向外看, 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有钱人说。然后, 哲学家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 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我自己。”他回答。“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 分别只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哲学家说, “但是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见不到别人了。”

金钱能够蒙蔽人们的双眼, 读书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 只不过蒙蔽我们双眼的不是金钱, 而是文章表层的内容。我们常说“要把文章读透”, 可是, 怎样才算读“透”了呢?当然是不能满足于眼睛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那只是一个巴掌远的距离, 是老式万花筒所能提供的有限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剔除涂在镜子上的那层水银, 把它变成透明的凸透镜, 看到镜头之外的广阔世界。

这种把文章读透的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拥有的, 它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历练。我刚刚读到三年级的课文《灰雀》时, 只把它当成了普通的名人故事, 但是, 当我读到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时, 语言的简洁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简洁不是简单。简洁是一块透明的玻璃, 它越是洁净, 你越能看见更多的风景;简单是一面呆板的镜子, 你把什么摆在它面前, 它就映出什么画面。小男孩面对列宁的询问与感叹, 他本来有很多话要说, 但他不敢说, 所以他的语言是极其节俭的。透过寥寥数语, 我隐约看到他翻江倒海一般的内心世界;透过低垂的头, 我分明看到他羞于启齿的惭愧和改过自新的决心。充满智慧、怀揣爱心的列宁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 始终没有直白地揭开灰雀失踪的谜底, 然而, 一切尽在不言中。

篇4: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

(学生整体读文自学第二自然段后)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谁能说说文中的“我”想怎么做?

生:“我”想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上桥,把水洒下来,浇在山上的田地里。

师:哦,原来小女孩是想浇田地。那么,文中哪些语句是写“我”想怎么做的呢?画一画,再读一读。(学生读后,教师将句子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找得真准,想一想,小女孩这样做时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和同桌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师:发现读得好的同学了吗?推荐一个给我们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生:我推荐王明,因为她在朗读的时候声音很轻快。

师:为什么声音轻快就好呢? 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生1:因为帮助爸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生2:因为小女孩帮助爸爸做事很快乐。

师:掌声欢迎王明为大家范读。(生王明范读)

生:我推荐李丽,她在读的时候,感觉很幸福。如果我是爸爸,我一定很高兴。

师:掌声欢迎李丽为大家范读。(生李丽范读)

师:文中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呢?你们知道吗?能把描写“我”为什么这样做的句子画一画,再和小组同学读一读吗?(接下来在教师点拨中展开汇报交流)

赏析:

在本环节设计中,教师以“‘我’想怎么做”和“小女孩这样做时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和同桌读出你此时的感受”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互读互补,并在推荐朗读中将学生对人物语气和心情的理解引向深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点火器”,学生亲历阅读体验的这一过程成为“导火线”,最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的理解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焰火”。

篇5:三年级名师作文课实录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

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上一篇:传统佳节春节作文下一篇:师范类实习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