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2024-05-15

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共13篇)

篇1: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以前感觉教学古诗文很简单,能让学生熟读成诵,读出古诗文的韵味,能简单的理解古诗文的诗意,体会作者蕴含在古诗文里的情感就可以了。其实教学古诗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在王崧舟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后,他对自己的课自我点评时就指出:读诗要读出节奏,读书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书情绪来。教学古诗文至少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思考和实践,第一个层面是文字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文化的层面。相比自己,没有对教学古诗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怎么可能教好古诗文呢?

3、教学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不足。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教学中经常产生以下几个教学误区: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平时教学古诗文时,感觉字词很简单,篇幅也短小,容易读通顺。但是文言文又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字面意思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有很多该学生做的工作,我都给包办了。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自己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去领悟的机会。领略了名家教学古诗文的课堂,我深深地感觉自己在教学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上还应该下大力气去学习。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读出古诗文的感觉和情绪,让学生既没有感觉到累,又能把古诗文读好。如何引导学生去联想,体会古诗文里展现出来的意境美。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一书,我感觉到了自己有很大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如何才能教好古诗文我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体会。我感觉要想教好古诗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平时多研读古诗文,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

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4.启发想象,人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5.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古诗文是提升自己内心素养的一剂良药,是随感而发的,是内心情感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阅读完每一位名家的课堂实录,仿佛亲临授课,言传身教,让我总能找到新的发现,给我以许多教学闪光点的启示,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成为我研讨古诗文新的动力支持。今后,我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2: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拜读了王崧舟老师《亲情测试》作文教学课堂实录。读后我的心灵得到震撼,感到这是一堂看了让人沉重的课,但也给人以启示的课。课堂教学的流程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第二部分:划,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第三部分: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第四部分:悟,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课堂的流程之间环环紧扣,挖掘内心世界步步提升,整堂课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孩子们真实的心灵之声,老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之声,习作真正写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毫不掩饰的心声。正如王崧舟老师说得:“„爱‟就一个字。但是,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是一种圣洁的爱,这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为之流下最真挚的泪水的爱,这是一种叫做„天堂‟的爱,这是一种能够把我们带向天堂、能够给我们以无限力量的爱。今天,在这样的爱的面前,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经历了一番抉择,都感受了一番抉择,也都思考了这一番抉择。我很高兴,我也很感动。最让我高兴,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你们写下的文字,而是你们流下的泪水。因为,你们真的长大了。”只有当文字真实地记录我们的感受时,才赋予了文字生命,而当我们把真实的感受付与文字时,我们也学会了写作。作文与做人是连在一起的,这堂课给了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启示。

看过于永正老师演绎的《歇后语编故事》录像课,印象深刻,就迫不及待想看看他的文字的课堂实录,边回忆当时的情景边阅读,反复阅读了好几遍,被深深的吸引。感受到于老师真的是在播撒趣味因子、收获性灵文字啊!他的开场白是:一连串的夸人的歇后语 “哑巴开会——没说的”,“雨后春笋——个个拔尖”,“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使人如春风拂面,孩子们全都乐了,在兴趣盎然中开始了学习。而后于老师引领孩子们在歇后语王国畅游了一番,他让孩子们选择一条喜欢的歇后语来编一个故事,并且以编演故事为媒介,激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编演歇后语的故事,孩子们表演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以及《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我想: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可能感觉不到这是在上课,更多的是觉得太好玩啦!兴趣完全给激发起来啦,他们便“文思泉涌,笔走如飞”啦!看来,在作文课上真的要少一些包办、多一些自主;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啊!

当然还有窦桂梅老师、武凤霞老师、虞大明老师、张祖庆老师等的课堂实录也让我受益匪浅。读了《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我借鉴名师那充满魅力的课堂,学习名师作文教学经验,同时也回顾自己的作文教学,缺少的就是学生习作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把写作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上,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就程式化了,语言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本书中的老师不约而同地都采取了放胆习作,自由书写。如何把握“收”与“放„的平衡呢?名师们采取了直接点评、学生互评、范文引路等方法。在组织学生习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指出学生语言或表达方式上的不妥之处,为其他学生如何桂发语言提供了参照。学生在评议同伴的习作过程中始终以相互欣赏的心态参与,分享同伴的经验成为一种好习惯。

课堂,才是展示老师教学艺术的最大舞台,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好好经营的地方。我们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赢在课堂,赢得有意义的人生。

篇3: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一、实录举例

笔者将古诗分为“抒情”“叙事”“寓理”三类,并选取三位名师的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进行“诵读”分类教学的说明。

(一)抒情类

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程翔老师的《将进酒》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诗是乐府歌行体,加之李白的浪漫个性,因而具有抒情之“诵读”价值。

片段一:

师: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谁来讲?……师:好,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同学们。

教师直接切至作者作品、风格等,简洁导入;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初次朗读。

片段二:

师:……这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语调,要舒缓,速度放慢一点,同学门读得太快了。好,重新来,将进酒,一二……师:好,注意这,还有一个字的读音,千金散尽还复来,读hái还是huán,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强化字音,抽问指导,开始从“音读”迈向“诵读”。

片段三:

师:……请同学考虑一个问题啊,李白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这首诗的?……师:……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呢,就要做一点技术上的处理,比如哪一个字我要重读,注意啦,哪一个字我要重读……再就是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呢,可以把它排得密一点……有的时候呢,要慢一点……

教师启发学生关注文本情感,还原作者的写作情境,并指导“诵读”要领,进行范读,理论结合实践。

(二)寓理诗

笔者选取了江西新余一中黄富忠老师的《短歌行》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诗寓理于情,可从“人生几何”出发,对学生进行生命哲理教育。

片段一:

师:同学们可曾喝过酒……师:……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教师以核心词“酒”导入,唤醒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快速接近文本。

片段二:

师:……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师:……“譬如”的“譬”读错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教师设置“诵读”疑惑,再以齐读、范读的方式,疏通字词,营造“诵读”情境。

片段三:

师:不同人对待死亡的做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下发习作:《酒的遐想》《等死》;教师读完,学生掌声)师:其实,说到死,人们总是比较忌讳的……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

教师再次回归诗歌中的哲理,以讲读方式进行总结,并朗读相关习作,加深学生的哲理体验。

(三)叙事类

笔者选取了余映潮老师的《木兰诗》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文叙写了花木兰征战故事,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诵读”可体味其语言精练等特点。

片段一:

(开课:生齐读课文)师:……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师:……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

教师让学生读材料,初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及语言特色,再齐读字词,营造起“诵读”情境。

片段二:

师:……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

教师举例“诵读”,示范揣摩诗句情感,学生尝试。

片段三:

师:……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么呢?

教师让学生段梳理意,把握全诗叙事脉络。

二、经验启发

“诵读”是根植于文本的,教师应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抒情类因其强烈的情感,更易被处理为整堂“诵读”;寓理诗是情感与哲理的融合,有“诵读”+“讲解”特点;叙事诗因其故事性质,“诵读”会瞄准于语言、人物等。

因此,“诵读”要找准根、点和法。教师不仅需明确“何处读”“读什么”“怎么读”,据此“选点”设计,还要掌握基本的“诵读”指导方法,既可亲自领读、范读,又可借助音频样读。

摘要:“诵读”是一种经典教学方法,但其在古诗教学中常被弃之不用。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举措;而以名师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启发。

关键词:诵读,古诗,分类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董鹏.《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J].中学语文,2008(4).

篇4: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一、初读感悟

名师就是名师啊,最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真是受益匪浅啊。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这群名家老师所具有的语文素养,我的感受是:

1、他们的视野是开阔的,绝对不会死盯课文;

2、他们的思维是深刻的,绝对不会人云亦云;

3、他们的兴趣是广泛的,绝对不会只读书本。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为《大夏书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丛书中的一册,该套丛书从最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或以案例、或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示名师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直接吸收。

这本书它不光向我们展示了王崧舟、窦桂梅、闫学、武凤霞、刘发建、郭初阳等这些我们普通语文老师心中的偶像的经典课堂实录,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层次的专家、老师对这些课的客观评价的声音。“书中附有或褒或贬的评课文章,其针对性、理论性、建设性,无论对名师本人,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都是极富启迪的。”

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阅读他们的思想,我们不难感悟到他们的努力与魅力。他们大都高举远慕,立意要在方寸之间耕耘出奇葩异果。他们或剑走偏锋,或单骑突进,或长驱直入,但决不愿耽溺于“不冷不热,不明不白,不生不死”的中间地带。因为,千百年来千百万人恪守的所谓“中庸”已经蜕化、沦落成一种令人麻木的“平庸”及毫无意味的“庸俗”。也许,他们的努力开创的课堂生活有诸多的“过”与“不及”,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中流贯的是奇崛的思性的锋芒,闪耀的是深厚的诗意的光泽,萦绕的是晶润的人性的气息。

二、细读品味

读了两遍这本书,我又反复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和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二节课堂实录,他们虽然在教学风格和对教材的处理不一样,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充分地运用短暂的课堂40分钟,高效率对学生进行学习广度和深度的挖掘。

1、课堂的拓展

窦老师除了上《晏子使楚》这课,能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拓展,牵涉到的有《墨梅》、《晏子春秋》、《胯下受辱》、《狼和小羊》等。郭老师也同样依借《珍珠鸟》进行广度的开发,为学生引出了《囚鸟》、《鸟儿中的理想主义》、《群鸟》、《绞型架下的报告:二六七号牢房》、《象棋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放鹦鹉》的课外知识、并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从两位老师的课中,看似简简单单的一节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对比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单薄、枯燥来形容。

2、课例的分析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的《宴子使楚》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主题:尊重

步骤:对宴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的尊重的思考。

窦老师这节课属于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课,且具有层次鲜明的课堂教学艺术。窦老师把“尊重”作为课堂的落脚点,然后从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由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由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这层层推进,让学生思维感觉一定程度的深度,使课堂产生了思想的张力,学生为了应对思想的挑战,必须凝神专注,全力以赴奔向思想高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这是这堂课的最大价值。

(2)郭初阳老师在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①找出最喜欢的一句话

②思考小鸟是否真的离开了笼子

③比较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冯骥才《珍珠鸟》有何不同

④思考希区柯克《群鸟》中人与鸟谁更有力量 ⑤思考小鸟为什么不会飞出去 ⑥了解冯骥才这类知识分子的特点

《珍珠鸟》这一课例,显示了郭老师与众不同的问题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总是费尽心思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引领让学生的思考更让人拍手叫绝。郭老师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构”,通过互文性阅读(用筱敏的《鸟儿中的理想 主义》、影片《群鸟》和古诗词中的鸟等与《珍珠鸟》原文构成相互解释的文本群),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所希望寄寓的上面所述的表层意义,还深刻地指出:“《珍珠鸟》中作者的沾沾自喜与津津乐道,实有‘欣赏囚禁’的嫌疑”,“《珍珠鸟》一文,实是研究中国作家自由缺失的下意识表现的最好案例。”这样,便从狭隘的就文解文,上升到了在文化的乃至普世价值的高度上来对一个文本进行观照了。

窦老师和郭老师以及众多的名师,他们都属于质量型、智慧型、研究型、示范型和个性化很强的教师。他们的课堂以读代讲,奏响了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都是抓住细节教学,力求课堂生动丰满。这样的课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堂中编者-作者-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找准方向

篇5: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

师:说个题目给大家听。前几天一个朋友说给我听的,可有意思啦。想听吗?

生:想。

师:拿起笔,打开本子,记:如果1=5,2=25,3=125,4=625,问:5=?

生:(拿起笔计算。)

师:好了吗?谁来回答?

生:5=3125

师:算得特别准。都是这样吗?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生思考)

师:看看第一行:1=5,读读看,倒过来再读读,5=?

生:5=1

师:你明白了什么?

生:看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入手。

生:有时候,不要只按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生:思考问题,要敢于创新。

师:一个小小的题目,让你们明白了这么多。1=5,5=1,是运用了我们的什么能力?

生:观察能力。

(师板书:观察)

师:然后还要经过大脑的――

生:思考。

(师板书:思考)

师:你现在对王老师有没有疑惑?

生:你明明是语文老师,为什么要讲数学知识?

师:数学课有没有语文?有没有作文?

生:有。

师:让我们带着观察,带着思考,走进今天的课堂。

师:上课!(师生问好)

课堂指导

(师出示三个三角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三个三角形,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说得很清楚。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思考)

师:比如说颜色?

生:我看到了三个三角形,是粉红色的。

师:你怎么说,才能把你看到的三角形的颜色,数量,形状等讲清楚?

生:老师拿出了三个粉红色的三角形,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还有一个是锐角三角形。

师: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这就是表达。(板书:表达)

(收起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它的一个角,你猜是什么三角形。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开始了?

(生点头)

师:(故作神秘状)我真的开始了?

(生纷纷偷笑)

师:此时此刻,你什么心情?

生:我很疑惑,不知道老师卖什么关子。

生:我很激动。

生:我很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猜对。

师:同学们的表情都不一样啊。你注意到了吗?

生: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托着腮帮子。

师:观察得真仔细了。这次我真的开始了,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听,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什么三角形?

生齐:直角三角形。

师:(又拿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

师:老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你们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同学们什么表情?

生:老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一起喊:“直角三角形!”有的同学还很兴奋。

师:我可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么快就能准确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师:也就是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生:就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师:我明白了,直角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点。钝角是钝角三角形的本质特点。那么,你似乎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这个事物的特点。

生:我们看任何事物,不能盲目,要抓住关键,这样才能把事物看清楚。

师:拿起笔来,记下这个小游戏的过程中,你最想记下的东西。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动笔写)

师:你记下了什么?

生:我们看待事物,要抓住特点,才能看清楚,看得全面。

生:我记下一个词:特点。

师:看到一个角,你就真的能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吗?我再来试试,相信自己吗?

(师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

师:为什么举起的小手犹犹豫豫?

生:不敢确定。

师: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议论)

师:你确定一个。

生:我猜是锐角三角形。

生:我觉得应该是直角三角形。

师:揭秘的时候到了。(慢慢拿出直角三角形)

你注意到同学们的表现了吗?

生:猜对的同学兴高采烈,猜错的同学垂头丧气。

师:这一次,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去看。只看一个角,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假如你回去告诉别人你的收获,你想说什么?一个游戏?一堂课?一个人?一个结论?

生交流

师: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你怎么拟?

生:一个道理

生:一节有趣的作文课

生:游戏中的一节课

师:拿起笔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期待你的作文哟!

(生动笔写作,师巡视)

指名读文,师相机点评。

拓展指导

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一个弥补的机会。(只露出一个锐角)猜猜这次会是什么图形?

(生纷纷猜测)

师:揭晓谜底的时刻到了。(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及各种图形。)

(生吃惊)

师: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丰富的。我们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把你的生活,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与人交流,这样,你会觉得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篇6:读《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感谢雷玲老师主编了这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是她让我得以坐在家中便能够沐浴在名师的阳光下,徜徉在名师的风采中。

雷玲老师在这本朴素无华的书中,为读者介绍了八位小学语文界的名师。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于永正的“艺术人生”,孙双金的“情智课堂”,王崧舟的“诗意课堂”,赵景瑞的作文课堂魅力,闫学的语文之道,吉春亚的浓浓语文味的课堂,盛新凤的“和美语文”,周益民的诗化语文教学。八位名师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的教育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阅读此书,我充满激动、感慨、钦佩,同时更有深深的自责。

当读到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的情景对话时,我激动不已。【附教学片断】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两“小儿”要求学生在老师引读后只是忠实地读好课文中对话的语句,不要添加任何词语。

师:“好,剑拔弩张,开始辩斗。(念读课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甲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

乙组:“我以日初出远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部位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教师适当添加提示语,但要求学生仍然只是读课文的内容)

师:一儿不服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争辩曰——、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儿扯着嗓子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以教跺地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儿以手相指曰——

甲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不甘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乙组:“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学生身心投入,辩斗渐次激烈,全场掌声响起)

教师开始时读课文的提示语,进而又逐渐地设置新的提示语,不断地反复引读层层递升。在老师的不断“挑拨”下,两大组的“小儿”们辩斗的越加火热激烈,最后发展到指手跺脚、互不相让。场面激烈,效果斐然。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当读到于永正老师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写下《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时,我感慨万千。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佩的人民教师啊!“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读了这20条建议,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老教师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仿佛看到了于老师那满怀期待的眼神。这可是老先生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啊!我幸运的学到了可能一辈子也悟不到的教育细节,顿时觉得如于老师的女儿一样幸福。

当读到赵景瑞老师的累累硕果:„„在全国教育报报刊公开发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400多篇约70万字。我充满钦佩。同样作为长期伏案的教师,我深知这些成果是花费了无数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结晶。

篇7: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观看名师们的课堂,我们往往被他们的课堂所吸引,为他们魅力而折服。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细致地走近了他们的身边,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探寻他们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为我的教学添砖加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更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指引的方向。

阅读这本书,它最大的特点是向我们展示了当今语文界存在的几种突出的教学理念:感悟式教学、情趣教学、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发展性教学、生本教学、拓展教学等。每种教学以某位名师为媒介,从他的教学观念,课堂实录、名课解读、方法指导等方面,全面而详细地向我们解读。让我们在层层分析中,了解、认识这种教学理念,进而对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理论进行梳理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的课堂,注重对儿童心灵的启发。他通过富有活力的教学设计与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语感和文感教育,让学生体验理解文本、作者情感以及文中人物的思想上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学习体验拓展到生活中。他的人教版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他设计了七个环节,层层递进,在激发学生体验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体验。第一:巧读课题,准备体验;第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第三,全文感知,整体体验;第四,角色表演,置身体验;第五,自读自悟,置身体验;第六,对话交流,丰盈体验;第七,总结提升,拓展体验。

体验学习是一种情境性学习,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式教学所要求的积极体验,不可能也绝不应该通过“满堂灌”或“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需要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导和培育。“体验的情境愈独特,愈真实,愈能引发人深刻的体验,乃至高峰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正向的情绪体验,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关注学生体验的教学,必然要重视能够引发情感体验的情境。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聚合大量的信息,成为知识建构的源泉,成为开启心灵的钥匙,转变态度的诱因,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而刘云生的几个经典案例,又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体验式教学,从他的实施方法中,让我们去借鉴学习。又如著名特级教师杨屹老师的课堂,洋溢着丰富的情趣。在课堂中,杨屹善用亲切、稚趣的语言,配以可爱、生动的图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通过与学生对话、讨论、协作等方式沟通感情,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步步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他的二年级下册《狼和小羊》一课,有浓浓的情趣在飞扬,以“画”激趣。他很善于利用教材图,展现形象的“画”;相机利用简笔画,设计有趣的“画”,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精妙的“画”。

情趣教学有三种形式:一是“情趣交融,兴满课堂”;二是“以说激情,以读悟情”;三是“以画激趣,以演动情”;杨屹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洋溢着丰富的情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美丽的绽放,达到相互交融,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在课堂中,杨屹善用亲切实、稚趣的语言,配以可爱生动的图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通过与学生对话、讨论、协作等方式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再巧妙地设计各种学习活动,一步步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篇8: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 李镇西老师讲《祝福》 李镇西:我教《沁园春 长沙》 李镇西: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李镇西:再别康桥

李镇西:《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 李镇西上作文评讲课(课堂实录)

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完整版)李镇西作文课堂实录

李镇西专栏(包括:在烈日和暴雨下 冬天 提醒幸福 我教《孔已己》等)

李镇西上《给女儿的信》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韩军系列

韩军:我教鲁迅的《药》 韩军:我教李商隐的《隋宫》 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 韩军:大堰河,我的保姆 《登高》课堂实录(韩军)

韩军:心灵的拜访——《紫藤萝瀑布》教后记 韩军《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致大雁(韩军在新教育实验北京会议上的语文课)程少堂系列

程少堂老师《你是我的同类》教学实录 程少堂《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 程少堂老师《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程翔系列

程翔《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 程翔《散步》课堂实录 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 赵谦翔系列

赵谦翔课题汇报课实录

赵谦翔《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 程红兵系列

程红兵: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程红兵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 程红兵《雨霖铃》的教学实录 于漪系列 于漪专栏 含: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春》教学实录 宁鸿彬系列 宁鸿彬专栏 含: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变色龙》教学实录 《石壕吏》教学实录

钱梦龙系列

钱梦龙课堂教学专栏 含:

《死海不死》实录 《谈骨气》实录 《雁》实录

《论雷峰塔的倒掉》实录 《故乡》实录 《岳阳楼记》设计 钱梦龙老师讲《睡美人》 余映潮系列 余映潮专栏 含: 《律诗二首》实录

《纪念白求恩》实录

《夏天也是好天气》实录 《鹤群翔空》实录 “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教学实录 余映潮评点《<老王>教学设计》 许序修系列 许序修专栏 含: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 许序修:《登高》教学实录 胡明道系列 《狼》胡明道执教 胡明道《老王》教学实录 魏书生系列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

魏书生《统筹的方法》(实录)

其他

干国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课堂实录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篇9: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独上西楼,走上幽幽教改路;衣带渐宽,求索漫漫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痛并乐;蓦然回首,道上山花已烂漫”很多话语令我感动,也给我以很大鼓励。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惶恐是懦夫的同义语,而困惑则常常成为懒汉的托词。我于是拼命啃,拼命赶,学习能找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我开始向学生咨询,走路问,开会问,问哪节课你领会最透彻,哪节课你上得最快乐……备课时想,休息时也想,甚至睡觉、走路也念念有词。”(达到了忘我境地,这才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郭新)

“生活的色彩永远是丰富的,挫折与机遇并存,失落与鲜花同在。我也曾有过不该进教门的懊悔,我也曾有过失意的痛苦、冷寂的孤独……”(对生活真谛的把握,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才能够使一个奋进的人保持坚定的信心,认准目标,毅然前行――郭新)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如果说,今天我还能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点贡献,真得感谢当年的这些学生,是他们,促使我对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进行探索。可以说,我在他们的成长中发展,他们在我的发展中成长。”(感谢学生!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从内心深处感谢学生,感谢学生带给自己的成长。怀有此心,与学生的关系如何能不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使学生的成绩提不高?――郭新)

“忆起20多年前的这些碎片,我重新领悟了‘第一’这个序数词的含义,它可以等于‘一’,也可以等于‘十’‘百’以至更多。耳旁经常听到‘没碰到机遇’的抱怨声,我想,如果能将每个‘第一’的来临都当作‘机遇’,来前积极地等待,来时热情地拥抱,认真把握好每个‘一’,它不就可以变成‘十’‘百’了吗?反之,它当然就只能是‘一’了。”(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每一次在别人看来是苦差使,都不愿做,胡老师热情地去做。由此为起点,她走向了成功。每一次机会来临,她都认真把握,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其中。这更促使她快速成功!机遇与努力,很多人摆不正关系。‘聪明的人’一味地偷懒,想让机遇来临时再努力,‘愚笨的人’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先努力,机遇来临时才能够抓住。人生,很多时候还是做一做‘愚笨之人’吧!――郭新)

“实践中的困惑给了我挑‘新担’的勇气”:“湖北省教育学院研究班”开课时,省教研室中语科主任让胡老师挑选专题报告目录。“课堂心理”。很偏!但她挑选了。(这就体现了一种成功者的素质:敢于深入到陌生的知识领域,给自己压力,促自己进步。)

她找来了《课堂教育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等大量书籍,进行了专题阅读,做了大量笔记。这一段时间,她几乎每天下午都在教室里,学生们上课、上自习,她也“上课、上自习”。(选准目标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目标中,大量学习,大量实践。)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调查研究,她大胆对传统心理学中有关“青少年有少年的SHA勇,他们更顾及成年人的认可。”等结论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她总结了调节课堂心理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她完成了论文和《揿动课堂的旋钮》,在中语会年会上发言,得到了广泛好评,获得一等奖。(有自己的思想,有充分的实践与调查。)

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成功?从胡明道,从余映潮,从洪镇涛……哪一个不是耐得一番寂寞,不是用努力抓住机遇,不是任劳任怨地对待每一次任务?

篇10: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板书课题)。注意“捞”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捞铁牛。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分为了四段,老师请四名同学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到的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捞它们呢

师:好,这几个同学读得都非常认真,谁先来说一说铁牛是做什么用的

生:铁牛是拴浮桥用的。

师:那为什么要捞铁牛呢

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铁牛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浮桥需要重修,所以人们要捞铁牛。(板书:陷进淤泥)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知道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下面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甲: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丙: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生:(大声读这一段)

师:现在先请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

生:(同位同学练习)

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们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准备工作做好了”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师: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真好!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着眼于言之有序,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明确,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篇11: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有感

杨清清

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让我对名师精彩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名师课堂的精彩来源于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细节。

什么是细节?荀子《劝学篇》有言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想,这也应算作是古代贤士对细节问题的理解和诠释吧。

什么是课堂的细节?细节是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如细小的教学语言、环节等。课堂细节很微妙,少了这个环节,听课者可能觉察不到,有了这个细节,使人为之一叹!一位教育专家曾坦言:“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一书从八个方面介绍了名师们注重细节的实录: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生成、课堂智慧拓展、课堂精彩评价、课堂精彩结课。这些经典细节充分展示了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魅力,呈现出名师处理课堂细节的高超的能力。

课堂中的细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在细节发生的瞬间,有的老师能敏锐地捕捉到,有的却不能,我想这就是名师和我的区别。名师能对于捕捉到的细节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有时候甚至能加以应变,从一细节出发,引导孩子思考、讨论,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一变应万变。仔细研读这本书,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能够想到这么做,而我却不能?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的确,多听多看是一种有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所以我觉得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对于一线的教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尽管我不可能学得很像,但至少我能从中明白:今后我的课堂我一定要关注细节,从学生的一个细小动作、一闪而过的表情、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味学生内心的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美。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篇12: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胜利中学

张淑坤

读了《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这本书后,我忽然感觉自己这么多年来做的太不够了。书里所提及的一些细节,好像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下面简单的说与大家共勉,也许你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1、用心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每个教师都经历过接新班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在接班的第二天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学生被你喊名字时,心里一定很高兴,感觉老师很重视他,从而也为我们顺利接班奠定了基础。

2、课堂要立规矩。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产生了困惑,因为我看到在许多公开课上,教师高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旗帜”,课堂上丝毫不顾课堂常规,学生想说就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我觉着这样的课堂恐怕也很难高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不仅在生活中适用,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所以我们教学时,不但要精心备课,而且还要设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提前做好准备,给课堂一个必要的规定,以确保成功而有效地教学。

3、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教学过程中,宽容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处理问题要有余地,但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教师对有过错的学生应因势利导,要用宽容的心教育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学生因自控力缺乏而犯错误,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在这个错误改正的过程中,宽容学生是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表现。因为宽容,给了学生足够的面子,足够的尊重,更给了学生一个反省和改过的机会。所以教师的包容是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的保护伞,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4、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而且正处于自尊心强、感情脆弱的年龄,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给予适时的批评即可,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学生,机智灵活的变换批评的方式方法,能收到更好更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课堂的突发事件,要控制自己“情绪失控”,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师要学会冷静的处理问题,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

5、帮助学生赢得信心。自信来自成功,成功来自自信,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首先应使学生有一个自我肯定的心态,而不是自我否定的心态。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反馈,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6、用心对待“个别生”。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有的老师眼里只有优等生,对后进生的态度冷漠,甚至任意伤害、打骂学生。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过去陈旧的一套或对未来理想的一套要求学生,而不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事实上,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是考试成绩优秀还是不理想,无论有过失还是没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教师必须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教师要平等的对待一切学生,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从各方面真心实意的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聪明才智,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7、教师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工作的重点。在对待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一般说来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积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教师要树立长期意识和全局意识,只要有慧心、恒心和耐心,后进生就会同样的茁壮成长。

篇13: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做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也有精彩,有时也有遗憾!

有幸读到蕾铃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徐斌、林良富、钱守旺、夏青峰、田立莉、八位小学数学大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课堂教学艺术的解读、对其经典课例的评析、他们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等。看了之后感触颇深,爱不释手,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范例。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 1

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上一篇:幸福作文1100字下一篇: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