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2024-05-1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精选8篇)

篇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2课时

口算乘法(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42页例2及“做一做”,第44~45页练习九第5~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算理,并能找到规律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3×4

130×4

12×4 43×2

33×3

11×7 2.说一说13×4、130×4、43×2的口算方法。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新课讲授】

1.快乐体验,探索新知。(1)谈话引入。

水果商店里还有其他的水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2)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2的插图。思考: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出示例题2(1):

(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6×1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10×6=60 ②6×1=6

6×10=60 ③6×9=54

54+6=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时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2(2):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汇报: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4.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讲评时提问:31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12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游戏:夺红旗。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8题。学生分组比赛,然后表扬又快又准的小组。3.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12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口算乘法(2)

例2:(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6×1=6

6×10=60 6×9=54

54+6=60(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扎实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经历探索、熟练运用乘法口算方法。教师通过主动构建知识,精心设计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洋溢着生活与时代气息。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体验成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篇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2、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处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计算的正确率以及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逐步的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轻松地获得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乘法,自己总结并发现了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了不起。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您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够用语言描

出来吗?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问题:

每箱有24瓶矿泉水,9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老师注意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就说明学生能够把感性的数学理解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本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更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练习,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

老师:通过同学们自己解决以上问题,你觉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汇报完后老师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为了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计算中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老师: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我很佩服大家。老师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题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出示题目: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解答完成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可以请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质疑。)

老师最后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解决,可能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存在困难,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可以在其他学生独立解决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方法与应用

1、列竖式计算(基础练习)12×8 13×7 36×7 48×6 247×6 765×7

2、解决问题我最棒(变式练习)每个方阵128人,一共多少人?

3、拓展练习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3、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答案:

1、84 208 3808(注意进位)2、96 672 2016 3、185×7=1295(米)

课堂检测B

1、计算我最棒。

36×7 48×6 59×8 247×6 832×4 681×8

2、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3、找规律,用规律。99×1=99 99×2=198 99×3=297 ……

99×6 99×8 不计算,你能说出下面两道算式的积各是多少吗? 答案:

1、252 288 472 1482 3328 5448 2、18+17=35(人)35×3=105(人)3、99×6=594 99×8=792

(六)、布置作业

篇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情景导入】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两个图形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

(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教师肯定同学们爱动脑,积极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的做法。3.提问: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

使学生感到:用单位面积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用单位面积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

【新课讲授】

1.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2.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②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并记录。③出示教材第66页例4(1)学生摆小正方形的图,得出面积是15cm2。

④思考讨论: a.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b.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排。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活动反馈。

四个小组测量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 每排摆的个数×排数=面积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课堂作业】 1.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面积是()

A.32平方分米

B.32分米

C.24平方分米(2)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10厘米,面积是()

A.100厘米

B.40平方分米

C.100平方厘米(3)长方形长1米,宽3分米,面积是()

A.30平方分米

B.3平方米

C.3平方分米 2.计算操场的面积。操场长50米,宽30米,面积是多少? 3.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

要求:计算数学书本封面的面积。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

师问:你首先做了什么?(要求长方形面积必须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数学书本长约()厘米,宽约()厘米,面积约是()平方厘米。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感受是什么?(发现的感受、失败的感受、成功的感受、探究的感受)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篇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30页例9和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除法估算,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3.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并体会在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2.复习乘法估算11×18。

3.变换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估算。

(1)每排摆11张椅子,摆了18排,最多能坐多少人?(2)每支圆珠笔11元,买18支大约要准备多少元? 小结:在利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新课讲授】

1.估算223÷4的商在哪两个数之间。

20与30、30与40、40与50、50与60、60与70、70与80 引导学生利用口诀方便地估算出结果: 可以把223看作200:223÷4≈50 可以把223看作240:223÷4≈60

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通过口诀估算出近似的结果,我们就很快地知道商在50和60之间。

2.教学教材第30页例9。(1)出示第30页例9情景图。18个箱子够装吗?

(2)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够装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交流。(3)分析与解答。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学生独立尝试,讨论交流、汇报。(4)汇报方法。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5)回顾与反思。

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来估算,除了要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外,还要注意选择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更精确。

【课堂作业】 1.估算下面各题。

83÷9≈

178÷8≈

178÷6≈

质疑:后两题的被除数都是178,为什么有时看作160,有时看作180?

小结:在除法估算时,要根据除数确定把被除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1)小明4分钟跳绳282下,小英6分钟跳绳357下,平均每分钟谁跳得多?

(2)229位老师参加一日游,现在安排了4辆客车接送,平均每辆车大约要载多少位老师?

小结: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估算(2)

例9: 问题18个箱子够装吗?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教学反思:

篇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解决问题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72页例

8、“做一做”及第73~75页练习十六第4~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填空。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平方米=()平方分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情景引入】

小明家装修,要贴地砖,你会根据这个情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72页例8。1.出示例8情景图。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客厅是一个长方形及长6米和宽3米,而地砖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要求用多少块地砖?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

先求出客厅的面积,列式为:6×3=18(平方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再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列式为:3×3=9(平方分米); 最后求出要用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方法二:

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地砖:

长6米=60分米,铺地砖块数:60÷3=20(块)宽3米=30分米,铺地砖块数:30÷3=10(块)再求一共铺的地砖块数:20×10=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2)学生讨论、交流。(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9×200=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结果与客厅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小结:要求数量,可以用总面积除以每一块地砖的面积。在计算时,注意要将单位统一。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

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2.完成教材第73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的解题思路,进行验算。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4~75页“练习十六”第5~11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例8: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方法一:

先求出客厅的面积,列式为:6×3=18(平方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再求出每块地砖的面积,列式为:3×3=9(平方分米); 最后求出要用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方法二:

先分别求出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地砖:

长6米=60分米,铺地砖块数:60÷3=20(块)宽3米=30分米,铺地砖块数:30÷3=10(块)再求一共铺的地砖块数:20×10=200(块)答: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验算:9×200=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结果与客厅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小结:要求数量,可以用总面积除以每一块地砖的面积。在计算时,注意要将单位统一。

教学反思:

篇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和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4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56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列式为“256÷6”。师:先估算一下“256÷6≈”。

生:256≈240,240÷6=40,还多16张。

生:想

(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5”,所以256÷6≈43。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在本子上试算。【新课讲授】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像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5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4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5除以6,等于4,4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四六二十四”算出商4个十乘除数6等于24个十,写在25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5个十减去24个十等于1个十,1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1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放下来,和余数1个十合起来是16个一。

⑦除:用6除16,等于2。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6.列竖式计算。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7.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师:计算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生:验算。师:该怎样验算呢? 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板书验算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8.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8题。注意商的位数和验算的方法。【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例4: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56÷6=42(页)……4(张)

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

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篇7: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0页例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归纳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笔算乘法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

播放课件:口算(说出想法)

20X3= 20X5= 800X7= 3000X3=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计算,希望同学们今天学的更好。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索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出示例1情境图

说明: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通过你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把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表述一遍。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板书:3×12 或12×3)师: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吗?请同学们先独立的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算法多?

[设计意图]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既能够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研究

(2)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3)学生汇报:

(1)可以利用摆小棒的方法。(2)利用画图的方法。(3)连加的方法。(4)口算的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学过的内容这本身就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体会数学题做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评价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回答给出不同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优化算法:

(1)小组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小组汇报:

4、共同学习乘法竖式。

(1)老师: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各种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地方:分别算出个位和十位,再把他们加起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减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0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2)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写一写。(3)然后师生共同板书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写边说明。重点强调在以后的练习中要用竖式进行计算。(先板书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板书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乘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既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老师再给与适当的讲解,能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任务二:探索笔算乘法的算理。

播放小练笔:(加深理解,体会乘的顺序)

3

1 2 2 1× 2 × 3 × 2 × 4

1、观察:笔算乘法应该注意什么?

(1)一般情况下:位数多的因数写在第一行,位数少的因数写在第二行。(2)相同数位要对齐;(3)从个位乘起;

(4)乘到那一位就把积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三、检测导结:

1、出示检测题:

(1)、我会改错

21×4=25 132×3=396 312×2=24

132

312

× 4

× 3

× 2 25

396

(2)、我会笔算

12×4= 211×4=(3)、我会解决问题 得星:

一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2人,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篇8: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7=9×400=700×8=

500×3=6×60=5×600=

问题: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问题:1.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2.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算式?

3.为什么用乘法来解决呢?

4.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问题: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还可以怎样想?

3.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4.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寻找共性,加深理解

12×4=4821×8=8423×2=46

问题:1.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2.这两道题又该怎样算呢?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59第6题

问题:(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管乐团有男生32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

女生有多少人?

问题:(1)谁来读一读这道题?

(2)你知道了什么?

(3)“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3倍”你是怎样理解的?

(4)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列个算式?

(5)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二,第4题、第5题。

第59页练习十二,第7题、第9题。

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12×3=36

12+12+12=3610×3=30

2×3=6

上一篇:如何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下一篇:祭扫烈士墓3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