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09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共8篇)

篇1: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题目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

樊 田 涛

工作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小寨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15929310182

电子邮件 ftt 1978 @126.com 证书编号 CN-ZG-NO: 012-12-0401058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媒体,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有效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信息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通过这种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便显示出了它作为教学媒体,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介绍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以及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字】 信息技术 语文 农村教学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新教学理论,新的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所转变,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媒体对于促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信息技术逐步走进了中小学课程,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工作的有效媒体。正确认识并使用教学媒体,合理的设计选择教学媒体,是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

信息技术在支持现有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对自然、社会有着独特的兴趣,凭借着好奇,他们希望自己成为探究者、研究者,更希望通过切身实践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利用这个动机,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获取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探索,善于钻研,乐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死板,缺乏新理念支持。一直影响着学生素质和学校质量。而现在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它以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以超容量,多内容的特点,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大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适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大大缩短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会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他们的名言高度凝练的概括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的无穷动力,是引导他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主动与老师一道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去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去感悟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去体验获得成功的欣喜。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音乐及灵活多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课《竹影》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演示: 首先,我问学生们喜欢猜谜吗?然后他们看到一段投影展示: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墨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在设计这一导语时,是完全按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念安排的。猜谜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形式,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走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借助于猜谜的展示,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使得学习变得愉快轻松,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转换过程,以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农村初中生年龄小,好奇心重,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缺乏认识,还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也是获得新知的开始。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学习,才能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无形为有形的优势充分显现,使教学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必须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应用色彩鲜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学习兴趣,将实际引入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它的提出,符合现今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是学生建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学过程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探究语文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初中农村语文教学耗时低效,忽视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造成语言贫乏、语感不强、语文能力低下的顽症。为了达到扩大阅读,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需要探索在课堂上体现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学习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意识,主动学习。

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生长在北方,与桂林相隔甚远,从来没见过桂林山水,农村孩子缺乏对桂林山水的感性认识,没有形象的认识,就难以深层的感受桂林山水的奇、秀、险,体会不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从而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从美的享受中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美的情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视频资料“桂林山水”: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竹筏小舟„„桂林的奇山异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图片、视频、文字介绍,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中,面对鬼斧神工的画面,惊叹不已。将文本、图片、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略到桂林的神奇美丽后,再去读课文中的词句时,感情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心中有了景,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发挥、感受,反复品味,涵泳咀嚼,沉浸其中,教学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更直观了,阅读更生动形象了。语文学习便到了最佳境界。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创设了一个可以生动形象的逼真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学习的主人。

三、发挥优势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班额过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所以,大班额的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如死啃课本,大量的课外作业抄写,缺乏感情色彩和趣味性,效率低下,学生不堪重负,导致某些学生对作业消极应对,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课件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简单而又妙趣横生的练习环境,为我们的练习题带来一个多彩的世界,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譬如选择题的设计可以配合声响,学生每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将这个答案用鼠标拖到题干中,如果正确,则出现“真棒”的声音,如果错误,则出现“加油啊“的声音。这们设计,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大大激发学生复习巩固的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另外,在语文的中考复习,引进信息技术可以起到“减负增效”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复习知识的多种链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特别在做课堂练习时,过去我们老师要收起作业本一本本地批改,而现在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这样省时增效,一举两得。同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观看到做题同学的答题经过和了解到解题的思路,因为有些错误是带有普遍性的,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不但增大了复习、练习课的知识容量,而且大大提升了复习、练习课的效率。

总上所述,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①《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②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令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的问题,出现了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不谐调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顺应历史潮流,语文教育处于转型时期,全国上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这股春风的吹拂下,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并且在现行教改的浪潮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也责无旁贷地卷入了这次浪潮中,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运用网络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节成功的课必须由每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组成,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这堂课的阅读,岂有不成功之理?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大凡记人记事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情节。在记人叙事的课文中,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行政管理相识相交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形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中国人民铮铮骨气的文天祥;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于一身的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毫无民族偏见和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事先,制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如:教《岳阳楼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范读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断,插入切合课文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映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例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等,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欣赏,反复体会语言的特点。通过统计对比,使用多媒体比不使用多媒体的学生体会感情高出46%。

4、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制作特征。但是学生,甚至教师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课本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于是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们终于得出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教读一首诗歌时,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可以说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表现出了它独到的作用。它信息量大,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转换师生角色,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它辅助备课,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它锻炼着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能力。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让我感到很困惑:

1、束缚思维,扼杀想象

从实用角度看,学校条件有限,不是上每一节课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个学期只有几次机会,。即使可以用,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新的课堂模式的单一与生硬。它信息量大,可能会培养部分老师的惰性,上课前缺少对文章的充分阅读与理解,只需要点击鼠标,随手拿来就上课,抹杀了老师个人的主观创造性。有时画面太多,闪得太快,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2、长此以往,失去活力

从心理角度看,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让人们产生好奇,从而激起了强烈的了解欲望,学生也是如此。学生接受着信息动技术的教育,表现得很积极,课堂气氛也热闹,学生没去关注学习的效果。可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它了解了、熟知了,然后开始厌倦起来,语文教学重新失去活力,教学效率会不会再次走入低谷?

3.走入误区,抹杀个性,违背初衷.从文学接受角度看,阅读过程发生在读者与作品之间,是一个互渗互动的关系.作品一旦与读者发生关系,便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作品的意义,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加上读者心灵层次,社会经历,语文能力,对作品背景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读者读了作品,经过思考转换之后,而内化为个人认知的一部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就有了因人而异的诠释。德国的伽达默尔曾说过:“凡有理解,就有不同”。所以,阅读,作为一种审美再造的艺术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时,一部作品,总能给不同一人和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濡染。可是现在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通常把作品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而呈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牵着学生的思维走,从而表现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漠视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对作品,特别是作品主题作出多元的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带上学生自身体悟经验的色彩,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成为学生永久性的智力成果。

篇3: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为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 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地接受新知识, 前提必须是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英语, 取决于他们对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教学方式是使用多媒体电教化教学手段, 它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 能一下子抓住所有学生的心理。它可以把抽象的、小学生无法理解的东西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具体的事物, 把枯燥无趣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看得见、听得见的有趣的动感内容,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想象思维, 不同的动感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多个兴奋点, 整节课都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下面以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6 Let’s Go by Taxi为例, 来展示一下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电教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课时主要谈论人们的出行方式, 以及各种不同场所英语的不同表达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朋友要来我们城市观光游览, 作为主人公的我们要能够用英语描述城市的各个场所, 以及要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这些场所。但是, 笔者所教的农村小学生, 对于大城市的布局很陌生, 在对话时会无从下手, 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熟悉城市, 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城市情境, 多媒体课件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在开课前打开多媒体课件, 在屏幕上出示几个中国的大城市的布局, 其间伴随英文歌曲, 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优美的画面的同时, 把学生带入快乐的英语世界。学生在感受城市生活的同时积极投入课堂,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并且通过观察城市与我们农村的不同, 发现城市之美。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城市不同的建筑, 如师生对话T:Look!Where is it?S1:Is this a...?/It is a zoo/park/shop.T:Look carefully.Yes, it is./No, it isn’t.It is a park.声形结合是多媒体教学具备的优势, 让学生通过感官的接触不但巩固了单词, 活跃了英语课堂氛围, 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情境, 让他们在自然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活动, 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训练的空间得以扩展, 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增强他们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从丰富教学资源入手, 为教学提供获取多种信息的渠道

我们生活在网络信息的时代, 信息来源具备多样性特征, 课本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素材, 单一陈旧的文字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同样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1. 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助手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备课, 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最佳的教学方法。要想做好这些, 教师就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 除了教学参考书和现行教材之外, 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思路, 完善教学内容,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现以牛津小学版6B Unit 7A Letter to a Pen Friend为例, 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生成知识情感能力。“写信”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 学生在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单元已经认识了外国朋友,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伸。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用书信的形式学会正确书写描述自己近况, 询问他人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善于交友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中国、英国两种不同的两个信封, 为了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呈放方式要采用特效, 可以从斜上方慢慢飘进来, 然后分别逐渐展开书信的内容, 通过配音方式展示书信内容, 让学生比较一下两国封信的异同。这种动画般的呈现方式比单纯的展示实物要生动形象, 而且更加有效。多媒体手段不但给学生展示了真实情境, 而且演示配音体现了其视听功能, 集视听说为一体, 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2.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素材

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人们的信息意识逐步增强, 学生的网络使用度正逐步加大, 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 尤其是在学校的局域网资源库里, 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到他们学习所需要的素材, 信息技术正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二年级英语Unit 9 Merry Christmas时, 小学生只模糊地知道国外有个圣诞节, 但是在什么时候过?怎样过?人们有什么习惯?与我们过的春节一样吗?这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单凭教师的讲解, 根本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 于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鼓励学生自己上网去查,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国外的圣诞节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书上出现的人物———圣诞老人也不陌生了, 对于本课的重点句型“Merry Christmas!”“Put on/Take off...”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很有成就感, 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 整节课学生都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状态。

3.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延伸课堂学习

集中授课制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但是信息时代的信息变化太快, 单纯的课内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师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 把英语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通过对网络知识的了解, 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 训练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他们收集知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是以译林版小学二年级英语Unit 9 Merry Christmas为例, 在课上学生对外国的节日———圣诞节有了充分的了解, 完成了学习任务, 那么对于英语国家还有什么特别的节日, 教师可就此布置课外任务,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询信息, 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课堂学习的延伸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体现。英语作业通常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 多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话题, 有时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有时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 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写书本上的知识, 学生往往会感到乏味无聊, 失去学习兴趣。但是当学生的作业与信息技术相连, 学生肯定会兴趣大增。例如我们在学完Unit 7 A Busy Day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自己的一天。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单词的掌握, 学习在网络上如何使用表格, 设计统计图这些网络操作知识, 而且也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乐趣。

三、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 为教学创设多样性的现代化手段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学习生长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 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方式再加上教师的言语表情, 会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精神饱满, 轻松愉快地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直接兴趣对学习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他们喜欢看动画影片, 这可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并且他们的模仿动画人物的能力也很强, 因此教师可以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 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 了解人物的交际语言, 对角色进行模仿表演。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的同时,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 A busy day, 主要讲述主人公忙碌的一天, Sam这个人物可能不为学生熟知, 我们可以设置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喜羊羊作为本节课的主人公, 学生边看Xiyangyang’s day的卡通动画片, 边听、边读、边说, 在对话中了解英语中时间的表达法、动词短语的使用, 最后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表格, 训练学生听和写的技能。在多媒体课件里整节课的内容、难点和重点得到了诠释, 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教学活动达到了目标, 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在做事情中掌握英语语言的技能。

篇4: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教学;应用

一、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观念的更新以及认识

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认识到两种观念:(1)对于学生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自主性。(2)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念要进行改变,抛弃传统老旧的封闭观念,用一些新型的观念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够用最新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中真正得到收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贪玩,不能够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事物,这是学生的固有缺点,但这些缺点教师不能够完全进行否决,而是要进行适当的利用。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还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无限提升,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小学生都存在着好动的特点,他们对于活动的认知以及参与都是在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下知识与智能,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要将学生的这些特点考虑在内,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教学特点,有效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以丰富多彩的图文或者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

三、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关于人类获取知识来源与记忆持久性的有关实验,实践的结果证明,在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长久记忆知识。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一般都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基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抽象性强或者逻辑性强的知识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引进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情况。由此可见,在正常的教学当中,将一些难点以及复杂的知识进行综合并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顺利地理解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知识的推理过程更好地分辨鉴别容易混淆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之下,对于数学抽象难懂的概念知识可以进行分解简化,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也能够很好地进行突破。

四、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可以在小学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要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要时刻掌握好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辅助作用,它只是能够帮助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工具,不能够在课堂上充当主导地位的作用,更不能够代替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影响知识传授的真正意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够让信息技术代替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实行走马观花看动画,一味追求音响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削弱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降低教师的课堂主导性,对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也非常不利,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能够认清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以及弊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局限性要尽量避免,尽量做到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将教学效果调整到最佳。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的教师而言,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使其成为最好的辅助工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生特点,对于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正确认识教学设备的优缺点,将教学设备的优点发挥到最佳。虽然目前在农村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只要教师进行不懈的钻研实践,就一定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新课改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5: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枯燥、呆板的讲课很难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主人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教学障碍、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对于那些刚离开幼儿园,背上书包踏进小学门坎的孩子们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比幼儿园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一种紧张、有规则的学习生活。他们将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以语文、数学为主的各门功课。而如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摆在当前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然而他们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进行阅读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地位勿容置疑。那么怎样让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学好拼音,并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们的知识面窄,很多家长都不能像城里的家长那样辅导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更是必须要向课堂要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质量。那这个“质量”从何而来?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学好拼音,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在众多的方法手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帮了我的大忙,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拼音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成了我们问课堂要质量的关键。我在教学在教学第1课“ą o e ”时,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播放了一个动画视频,一天清早,一只大公鸡飞就来到河边,张开嘴巴就“喔喔喔”地叫了起来,小红听到勤劳的大公鸡的叫声,也来到河边欢快地“”。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的看着屏幕,特别是看到公鸡叫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a、a、a地唱起歌来,大白鹅听到了也赶到凑热闹就“e、e、e”地叫起来,孩子们觉得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大公鸡在干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声说大公鸡在叫,我问大公鸡怎么叫的呀?学生就说是喔喔喔地叫,这时我又问:“那小红呢?”她在唱歌,她唱什么呢?孩子们就张大嘴巴“a、a、a”地唱地来,大白鹅也不甘示弱呢!也跑来凑热闹了,它是怎么叫的呢?孩子们不甘示弱,嘴里吐出“e”这个字母,课堂气氛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整堂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踏进课堂的紧张感。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促进他们学习深入、持久的进行。

二、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受地方语言的影响,有些语音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这也为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造成很大的障碍,孩子们学习起来总是十分拗口,常常发音不准。如学习“z”与“zh”,一个是平舌音,一个是翘舌间,学生发音时总是分不清,有的甚至不会发音,怎么办?我充分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的组成部分,然后在学习“z”与“zh”时出它们发音部位的直观图,及动画发音效果。孩子们就能很清楚明白地看到发“z”发音时是舌尖伸平,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流从窄缝中冲出,发zh的音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放松,让气流从缝中挤出。另外,在汉语拼音教学时,我让学生跟着课件中的音频来朗读,这样他们的发音也就很标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多媒体,扫除拼音教学中的障碍

在拼音教学中,一些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及一些拼写规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则有利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教学“ j、q、x”与ü相拼时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戴着小墨镜的小鱼和三个带着“ j、q、x”头饰的小动物交朋友,它们握手的时候,小鱼觉得戴着小墨镜很没礼貌,所以它把小墨镜摘了,从而引出U和“ j、q、x”交朋友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时,也要把“小墨镜”摘掉。让书本上静止的图画动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规则。在进行“b、d、p、q”辨析中,我又是这样设计的:两只猴子,一只拿一根小棒,另一只拿一个竖着的半圆,他们先拼出b,再问学生还可以拼出什么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得出换个方向可以拼出d、p、q。以游戏加动画的形式,使学生能较好的辨析,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巩固拼音教学效果

教学完声母后,我安排了按声母表顺序连线的游戏。我在画面上设计了一只海豚,并以海豚为支点,在每个支点上各有一个声母,配画外音:“小朋友,你想和我成为好朋友吗?请你连一连,让我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海豚吧!”学生每连对一次都会听到“你真棒!接着做!”的表扬。如果连错了,就会有“别灰心,再想一想!”的鼓励。当整只海豚都顺利连完后,这只海豚就会仰着头,高兴地说:“你真了不起!我们是好朋友啦!”

再譬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即使学生把标调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到了给ui和 iu标调时却总搞错。有了多媒体的帮助,笔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从中渗透了德育,可以这样设计ɑi ei ui的教学,当学完复韵母ɑi ei ui的读音和字形后,在读带调复韵母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图片编了一个故事: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上,好热啊!瞧,拼音王国都被晒得变白了!江老师准备了三顶帽子,到底先给谁戴呢?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这首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儿歌:“单韵母,六兄弟,ɑ o e是老大,i uü是小弟。”同学们,帽子是老大先戴还是小弟先戴呢?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接着就利用多媒体把帽子戴在了ɑ跟o的头上。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小i的委屈:“为什么我跟大哥ɑ和e玩老是站在后面,帽子老是轮不到我戴呢?”接着多媒体展示u和i的对话:“我把帽子让给你戴吧,不过我们能不能约好,这次你站在后面,帽子给你戴,下次我站在后面,帽子就给我戴,好吗?”动画强调小i站在u的后面,帽子就从天而降戴在了小i的头上。就这样,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笔者不但突破了这节课给ɑi ei ui标调的难点,还为下节课学习ɑo ou iu给iu标调做好了铺垫。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教师善于寻找规律,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巨大功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抓住学龄儿童特征,把学习拼音与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轻松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保证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孩子们为以后学习各种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篇6: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农村教学已逐渐脱离一支粉笔、一根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农村小学教学中,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能否适时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获取新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方式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人观点如下: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创学习情境,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而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是他们课上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对活动的东西,他们却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时就有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让新鲜事物吸引他,让故事情节引领他……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传达了教学内容,改变了陈旧的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伴随着自己的求知欲望,穿行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模拟情景教学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特别有效,因为多媒体如同动画片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它可以变静为动,花复杂为简单,以具体代替抽象,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有效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老师难以讲清、无法表达的内容瞬间迎刃而解,既减轻了师生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实效,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直观化,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农村小学生的接触面窄,知识面普遍不如城里孩子广阔,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集抽象、概括、推理于一体的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这恰恰有悖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多媒体的适时出现把抽象事物直观化,使学生易于观察,乐于探究,从而便捷的归纳、概括,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达到了快乐学习。

受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他们狭隘的社会实践决定小学生无法通过一些生硬的文字描述来理解那些枯燥的数学概念。这时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自然就能有效地降低思维的难度,便于学生轻易的理解概念。比如在教学圆锥的高时,虽然 课本上也提供了圆锥的纸质模型,但在实际教学时,圆锥的高并不如圆柱的高那么容易描述。许多学生把圆锥的母线当作它的高,这样不仅歪曲了圆锥高的定义,而且还会误推出圆锥的高并不止一条。如果单纯用模型比划,因为圆锥的侧面不透明,而且圆锥的高并不易把握,所以演示效果就不能尽如人意。但运用多媒体,从直观图上用一条彩线自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徐徐连接,就能形象的演示出圆锥的高,并能简易的测量出它的高度。通过演示学生轻易地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圆锥高的概念,比老师枯燥、费力的讲解、比划提高了何止几倍的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化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态化,它能将呆板的、生硬的书本知识活性化,让其形神兼备、有声有色,多方面调动学生感官,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拓展学习范围,加强知识更新的进程。给学生在意识、思维能力上的创新提供动力,有力地促进创新灵感的产生,使学生有迸发独特观点和理念的欲望。

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如果单纯的口述,把大船改成小船,把蝴蝶假想成蜻蜓,学生只在脑海中想象理解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借助图形的变换,化静为动,让船体发生变化,人员加以变换;让蝴蝶的翅膀进行增添。动态的画面立即抓住学生的眼球,增添了课堂的活泼气氛,形象地把替换的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演示。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举一反三,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边看边想,及时反馈,既愉悦了身心,又能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而又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什么学生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只会在试卷上解一些约定俗成的套题,而生活中存在着数学,他们为什么视而不见?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老师把数学这门学科神圣化了,完全把它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本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最终到了孩子们手中却不能回归于社会,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教者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一些看似高深的、脱离生活的纯粹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见、可懂的实物,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才能引起他们探究数学,探究生活的兴趣。比如结冰时由水到冰体积的变化、赛场上单场淘汰制、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只要制成课件,平时看似束手无策的问题,由于多媒体的呈现,2 这些困难就会统统迎刃而解。

篇7: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在广大农村小学因为观念落后、师资差、条件简陋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低下。要改变此状况,首先要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尤其要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其次要熟悉英语的学科特点,做好多种媒体的整合,突出实用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学科整合

伴随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必将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同时也必将有更多的外国人走进我们的国门,英语正大步走近我们的生活并影响我们的生活,英语的重要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掌握英语成为提升个人品位,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迫切需要强化其基础地位,突出交际性与实用性。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观念、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英语课的开设很不理想,最重要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英语交际情景与氛围的缺失,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彻底丧失学习信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更不利于教师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何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尽快走出低谷,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不可能等到观念、师资、软硬件一切具备的时候再来搞英语的教学,那么,我们就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掘传统教学精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产出率。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现状

农村小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大都按标准配齐了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但受学校资金的限制,大量设备因超负荷使用,粗放管理,加之没有得力的维护人员和过硬的维修技术,致使设备年久失修而大量报废。2005年,湖北省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各农村学校都新添了DVD、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等信息设备。

但新设备在给人们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后,却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先进设备的使用者成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短板,受观念、经费、资源、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DVD、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系统的使用率很低,录音机仍旧在英语教学中唱主角。一边是基本束之高阁的先进信息设备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一边是急需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师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与相应的能力培训。小学生爱玩且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大动力,可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基本上只能教师的日常运用,学生对电脑的喜爱使得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大群孩子在电脑室外驻足观望。亲手摸一摸电脑,哪怕只是看看显示屏也会让他们很满足。孩子们居然能无师自通地说出很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之效。

二、信息技术运用的准备工作

要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功能真正发挥实效,必须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1、心理准备

要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有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战的心理准备,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成为一种自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惰性与惯性,积极去探索新事物,破解新难题,从而促使教师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2、能力准备

教师首先要有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如:利用动作演示激发兴趣、创设有趣的外语教学情景激发兴趣、利用简笔画激发兴趣、利用实物激发兴趣、设计比赛性游戏激发兴趣、角色扮演激发兴趣、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兴趣等。其次,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技巧需要教师具备如下知识能力结构。一是自我认识,即善于自知和自我评价的知识;二是普遍知识,即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的了解和掌握;四是教育科学知识,即现实教育实践最优化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复合型知识结构后,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地获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应用能力、利用远程资源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3、物质准备

教师在做教学准备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装备,不能在信息技术上贪大求洋而忽略装备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做好信息技术装备的配套工作,如装备的摆放布局、机器的调试运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准备等。

三、怎样做好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关键不取决于设备而应取决于人,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前提是使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只有当使用者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并在主观上产生强烈的运用意愿后,信息技术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信息技术便成了哗众取宠的道具。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遵循信息技术的运用原则

(1)熟悉英语的学科特点,准确介入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交际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其交际性与实用性正是该语言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英语的学科特点,因此英语教学过程必须紧紧围绕双向或多向交流来展开,否则语言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想象当语言学习伴随枯燥的机械训练时语言还能有什么魅力,孩子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英语的学习,而学习的过程又会给他们以怎样的感受,他们还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吗?

(2)把握信息技术的使用频度,选好时机

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充分条件,但并非是必要条件,不顾教学实际需要,滥用信息技术往往会适得其反,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缺少认真的思考研究,就会沦为信息技术的附庸,信息技术装备也就成了仅仅部分替代人力的工具而非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知识的有效载体。信息技术装备运用的时机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画蛇添足。

(3)做好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循序渐进

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化组合对教学的效果起决定作用。在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时应采取立体教学,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完全适应,也不能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降低而懈怠,更不能过分依赖电教手段。

2、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优势(1)营造浓厚氛围,优化学习环境 有位叫杰斯帕森的教育家曾说过:“学习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中,并感到得其所在,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这一平台反复播放英文歌曲,播放简短的日常口语,让纯正的英语在校园响起来,传唱开来;利用DVD机播放配中文字幕的原版英文碟片,供师生共同观看,充实师生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欣赏精彩影片的同时享用英语口语大餐;在课余辅导时,我运用读书机辅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听的同时记住相应的词句,避免了小和尚念经,会读会背不会认的尴尬,并轮流由某个人负责操作,这样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课堂上播放教学磁带、播放英语教学CD,让学生在收听、观看教学片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就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有限的寥寥数语,而是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学生潜入水中游泳”。

(2)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一可弥补个人能力之不足,二可提供真实直观的场景、音效等,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教学,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让师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与双向、多向交流的训练上。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减轻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意愿并激发出顽强的毅力,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让学生听纯正的语音、语调,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结合、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空中英语课堂资源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会立刻高涨,特别是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动画中的情景手舞足蹈,并且能很快惟妙惟肖地模仿其中的夸张有趣的简短语句,反复播放后学生便无意中记住了许多词句,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营造信息技术的运用氛围

利用各种媒体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英语学习情景与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地听、说、读、写、看纯正地道的英语,训练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模仿,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极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子和任务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四、纠正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偏差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的整体去把握媒体资源技术的整合、优化。因此,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时,我们必须纠正对信息技术的如下错误或片面认识。

1、技术的应用就是媒体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它不仅仅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且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传播需要媒体,教育技术也将会永远关注媒体。但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使用媒体。

2、信息技术应用的媒体越现代化越好

不可否认,先进的媒体确实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官刺激和享受,也确实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一些语言难以描述的抽象事物,但过分的热闹与花哨吸引的只是学生的眼球,往往忽略的恰恰是学习内容本身。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表现形式但更应关注教学内容,必须明白信息技术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和表现形式,而非教学活动的全部。

参考文献:

[1]许蔚红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现代英语教学改革.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2006年第4期 10-11。

[2]罗晓燕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年第1期 35-36。

[3]李兰花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新课程实验与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114-117。[4]袁兆军 刘芳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走进校本教研,武汉:长江出版社,2006,345-348。[5]李传刚 谈电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第二辑下),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93。

[6]陈林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几点误区.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第二辑下),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73。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八里庄完全小学 联系地址:河北省昌黎县八里庄完全小学 邮编:066600 电话: ***

电子邮箱: ningjingsummer@126.com

自信的我

全心投入

篇8: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学生基础较差,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 物理单科教学成绩一直较差。基于物理是实验学科, 在教学中自然、和谐地引入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结合成功, 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 变被动的“等吃”为主动的“想吃”。对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谈谈本人浅显的看法。

一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 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 也可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 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传递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 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信息, 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从而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集中注意力, 激发表达欲望, 与教师形成互动, 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 利用Flash课件, 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 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带动水轮机转动来发电, 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水电站的运转过程, 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 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 也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理解。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 是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信息技术中的图文并茂, 知识的多种展示形式, 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所带来的不足, 克服教学中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文字说明的抽象性、物理实验过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突破时空的限制,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学要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个顺序, 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的眼前, 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 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它可以把空间放大, 也可以缩小, 例如:“光的传播”一节, 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 雨过天晴的彩虹、树叶中透过的阳光是“直”的, 晚上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以及手影游戏等。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大信息量的感性材料, 逼真地模拟现实情景, 提供极丰富的信息资源, 构成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学生不仅可以收集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充分体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转向学生以生活为中心, 进而发展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实验探究、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按顺序连贯地组成的。而信息技术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融为一体。例如:“电流的方向”一节, 就可以运用电脑动画表示导体中的正负电荷, 当通电以后, 正电荷就开始定向移动, 此时电流的方向就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分子热运动”一节, 也可以用电脑动画来形象地表现, 把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 拿掉玻璃片后, 两种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若是温度升高, 这两种气体的分子就会运动得越快。这样使教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观察, 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四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控制教学节奏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 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 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 不可能每个实验都必做, 一是需要很多的实验室都要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 效果不明显, 教学秩序不易控制。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 牛顿第一定律, 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 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 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进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 使教学过程能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 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时, 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 这时, 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 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再者, 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 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 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 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 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 使教学时间能够合理地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 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与德育教育进行无缝融合

德育教育应该自始至终穿插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随着教育课程理念的更新, 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的说教模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一方面就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 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展示, 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 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 且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也是我非常向往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在我们这类农村学校, 不是每节课都可以这样上, 我只能利用学校会议室或实验室的多媒体上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的课程, 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在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 在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

第一, 硬件设施落后。在农村尤为突出, 大多数农村中学现已配置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 但信息的来源缺乏, 还有一部分学校未能联网。还存在设备不能用的现象、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二, 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这一点, 在农村学校很突出, 在老教师中表现更为突出。他们不太愿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担心失败没了面子又影响学生的成绩。或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理解为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植”到网络上去, 由“人灌”变成“机灌”, 或将课程整合仅仅理解为课件制作和课堂上的演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 只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观念的滞后不仅影响到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 而且必将对新课程改革形成障碍。

第三, 教师的课程整合的技术不高。就农村目前的状况而言, 教师的信息素养制约着整合的进程, 不解决好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就不会落实好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学生也就不能真正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个认知工具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手段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对各学科的学习中去。因此, 农村学校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加速课程整合的进程很有益处, 这将关系到即将全面推进的新课程改革。

我认为, 多媒体制作的使用不应该是作秀, 最主要的功效是实用, 是改进教学效果, 改变当前教学模式,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结合。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Flash等技术要求较高的课件, 而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 这样才是切合实际的。

其实多媒体教学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 教什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学什么, 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 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是关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其主体是课程, 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特别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 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工具,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 要做多媒体技术的主人, 而不是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奴隶”。

[责任编辑:庞远燕]

本刊启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规定, 结合本刊实际, 特此声明:来稿一律不查、不退, 请自留底稿, 亦请勿在稿内夹寄邮资。本刊不接受包裹寄稿。两个月内未接到本刊用稿通知, 即可另投他刊, 其间请勿一稿两投。投寄本刊之作品, 文责自负, 本刊概不承担侵权及其所引发的任何连带责任。本刊为扩大作品影响范围, 决定实现期刊数字化网络传播。向本刊投稿, 即同时视为同意将作品的数字化处理权、网络传播权、电子发行权授予本刊, 并同意本刊将以上权利转授予与本刊合作的第三方且不限于网络公司使用。来稿一经采用, 本刊即自动获得上述授权。本刊刊用稿件的付酬标准由本刊自定, 作者如有特别要求, 请来稿时说明, 以便本刊决定是否采用。本刊所发作品, 编辑有删改权, 不同意删改者, 请来稿时声明。

凡向本刊投稿而未在投稿中作特别声明者, 均视为遵守以上约定。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优点有: (1)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 (2) 突破时空的限制,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3) 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 (4)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控制教学节奏; (5) 与德育教育进行无缝融合。在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硬件设施落后;二是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三是教师的课程整合的技术不高。

上一篇:浅谈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下一篇:打造铁军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