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2024-05-16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共10篇)

篇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295,国级,国内范围发行,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05年11月16日第3版上刊登。】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我们知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研究青少年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对象的兴趣和活动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各门功课的选材都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受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中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因此,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与材料,是各门功课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厂主题的资料。同样向学生布置分组作业,也应因地制宜,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项目指定他们去完成。各种练习材料,其具体的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编排。循序渐进的原则非常重要,因为重复练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智力生活的敏感性。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为学生提供的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尝试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厂从而及时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以及有些什么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恐怕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远离生活而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困难。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价值,将这些技能做一番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于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至于态度、兴趣和接受能力等,虽然也有通则,但这方面的研究很难提供有益的通用标准素质清单。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作为课程组织成分之一的素质标准。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与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

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它们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了。工作日志、录音带或录像带

以及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等自我总结的方法和策略,不仅可以使教师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作长期的跟踪,还可以对自己的进步作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其他方法和技巧包括对初执教鞭的教师进行有组织安排的和无组织安排的同事观摩、研讨、辅导和帮助,教师还要有机会组织研究小组或者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加入各种专业活动网络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使自己成为教学知识的生产源。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篇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可能涉及课程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突出其在课程中的特殊功能,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培养目标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基础提出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社会背景和变化本身都是课程资源,所以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依赖于课程资源,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必须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提高教育资源的纯度和教育品位,增强其对于某一教育目的可利用价值。如面对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我们强调创新的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按创新的要求来提炼课程资源,发掘课程资源中的创新因素。在提炼的课程资源中所蕴含的创新因素越丰富,它的品位就越高。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在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前,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少,规范要求也相对的少,所以教育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存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基本标准,因而各地的教育可比性不强。只有积极应对,潜心研究,合理开发,不断积累各种课程资源素材,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课程资源体系,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和我的同事们积极进行资源共享,建立了错题资源库、课件库等。

篇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1.大力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教学

教师本身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让广大体育教师对新教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岗前培训、学历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作用, 在培训在职教师的同时, 也把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

2.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把体育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让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活动中当体育委员、小辅导员, 让他们协助辅导、带操、组织活动。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典范作用, 协助体育教师做好课堂组织与管理工作。对这些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和贡献要给予认可和质评。

3.发挥校内外其他人力资源的合力作用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主任和家长帮助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让班主任和家长帮助、配合并支持。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健身, 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让家长与学生通过打羽毛球、散步、慢跑、远足、骑自行车郊游、游泳等丰富多彩的互动体育活动, 共同促进和发展体育运动。

二、有效开发和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资源

1.多途径开发和利用场地器材

开发利用场地器材的途径主要有:发挥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经济不发达的学校可制作简易器材, 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设施和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体育教师应对学校的具体情况, 不同的体育项目, 进行不同的开发和改造, 设计出符合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体育器材。

2.积极筹措体育经费, 保障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各地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国家制订的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逐步配齐, 改善原有的基本设施, 而这些都需要有体育经费作保证, 经费上的保障将更好地调动教师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的积极性。

三、立足学生的兴趣特长, 努力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

1.把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新兴项目的引进有机结合

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可以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 注重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乐趣,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能力来确定身体接触的程度和合理对抗程度并以此修订和简化传统规则, 使其更适合在学校现有的场地上开展。

2.大力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 突出地域特色

江苏省沛县地处华北,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 应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形成本地特色的体育课程,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我们要有选择性地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对一些内容进行改造, 使它们适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

四、内外结合, 让课外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彰显功能

学校内外的自然资源都是非常丰富且有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 要大力开发利用。从早操、课间操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进行开发利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增加学生喜欢的健身活动和游戏等内容。体育教师要积极协助和指导学生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俱乐部活动以及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 培养体育干部和班级裁判员, 积极推动和发展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计划性, 要以科学性作为衡量和判断的基准, 根据体育课程资源其基本特点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必须遵循针对性、开放性、适用性、地域性以及量与质并重的原则, 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立足学生的兴趣特长, 探讨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资源, 让课外和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彰显功能, 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体育,资源,利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资源 英语教科书 其他途径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资源明确定义为“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最主要途径——英语教科书

现在高中阶段正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是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编写的,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课程体系,更好地发挥了“教科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工具”的功能。英语教科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首先,新教科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新教科书大量增加了有关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材料。突出了英语教科书的丰富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并精选了大量的图片及各类表格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科书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动起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构建的,而非靠他人传递的。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新教科书更加注重体现现代教育新理念,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体验的活动。如译林出版社的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以下的例子均出自本书),力图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模块都安排了让学生互动、讨论式的学习方式“Welcome to the unit”,让学生用发现、归纳的方法来学习“Grammar”,还安排了“Task”任务型学习方式等。

3.新教科书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2004年党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体现思想道德培养。英语教科书很好地响应了这一指示精神,力图做到“寓素质教育于外语教材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贯彻道德品质的教育。如通过M2U3 Amazing people的学习,可促使学生对世界伟人的敬佩之情,及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新教科书介绍丰富详实的文化背景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一种民族语言,就是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的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科书每一模块都借助于篇章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

5.新教科书采用模块化教学,更加科学化。过去我们编教材是按线性组织课程内容的,现在是模块教学。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样一个模块有一个主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教学,内容集中,词汇复现率高,贴近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

二、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其他途径

1.英语报刊杂志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英语学家许国璋说:“只有通过读,你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的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形成语感。因此,要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各种英语报刊杂志是主要途径。如《中学生21世纪报》、《英语周报》、《学英语报》、《学习园地》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英语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等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M2U2 Wish you were here为例,本模块的话题是“Adventure and travel”。教师可借助网络,找出非洲及各大城市的位置、名胜古迹及有关的文化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坐在教室到非洲“旅游”的同时,就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3.适当补充广播影视节目。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方面。听和读一样,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有意识的训练机会,并做好课外泛听指导。

4.合理使用图书馆。各种英语图书是英语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尤其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5.社会生活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来源。社会生活是最贴近学生的创新教学资源。近年来,我们可从许多产品上学到英语,如“飘柔”洗发露英语为“Rejoice”,楼梯出口写着“Exit”,各种产品说明书等都有英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英语。教师还可就当天国内或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利用课上前几分钟与学生简单讨论一下。这不仅帮学生增加了词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田竞荣,田荔,柳庆厚.外语教学研究[M].济南出版社,2003.

[2]山东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出版社,2005.

篇5: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除数学课本、教参内容以外的数学课程资源,使得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充实数学课堂。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从校内出发,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不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2、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

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认识”,适当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还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让学生们把自己头脑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体的表象回忆、表达与交流。或者部分学生也可根据“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板、流动红旗等。同样,对“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类似环节也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强化知识的学习,促进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有一定数量

关系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作为学生的数学试题。如:小华今年a岁,哥哥比他大b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几岁?

3、开发科学课中的数学资源

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例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关于四季交替变化的挂图或课件,让学生感知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循环交替出现,为学生新课学习作好铺垫。再如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竹竿的高度、影长以及一幢楼的影长,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求解楼的高度。当然,也可把科学中的知识或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让学生解答。例: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也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华氏度,沸点是212华氏度,算一算,平均1摄氏度相当于多少华氏度?另外,“山谷回音”、“天平称物”、“计算池塘含磷情况并提出建议”等问题都能很好地加强和沟通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4、开发语文课中的数学资源

语文是和数学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同样,它也藏有很多可以被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讲讲“1的故事”,暑假里的一天,小强在家做作业,突然来了一群小伙伴叫他去钓鱼,他们准备了一罐蚯蚓出发了,钓了一下午,约摸钓了1千克鲫鱼。①请你找出上述含有“1”的词;②你还会举出几个这样的“1”的例子来吗?③请你说说“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让学生初步感知“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或一群物体,为难点的教学与突破埋下伏笔。又如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出示练习题,你会说出下面每个成语所表示的百分数吗?“百里挑

一、百发百中、半信半疑、一箭双雕。”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先通过“吞——吴、由——甲、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等语文汉字及诗句的颠倒来帮助认识和理解倒数。

5、开发信息技术课中的数学资源

《课标》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微机显示小熊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一高一低、上下颠簸的画面,以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的情景,使学生从观察比较中产生问题,为什么小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而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不平稳呢?同样,当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困难时,利用微机辅助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课件的演示可将图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直观中感受新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利用家庭资源,充实课程资源

1、把日常生活体验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例:一位教师在教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周“家务小能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然后举行一次以“谁能与时间赛跑”的数学活动课,提出“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煮饭、洗菜、洗衣、拖地等家务,谁就是今天的冠军!”话音刚落,活动室热闹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争先发言。正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学生才有言可发,正是由于课堂知识,教会学生要节省时间,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父母。实现日常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互补。

2、让信息资源丰富课程

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孩子们在家里也不断看到:电磁炉、消毒柜、微波炉、电冰箱等各种各样的新电器,也盼来了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工具。农村的信息不再是封闭的,通过报刊、电话、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例如各种数据表格;各种商品打折、赠送的促销广告;各种文章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各种商标;一些蕴藏着数学资源的画面;等等。此外,购物发票、手机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这些在生活中随处看到、随时用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

三、发掘当地农村特色,丰满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正面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开发负面影响的反面教材,同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例:在现时的农村当中,还进行着非法的“地下六合彩” 赌博活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毒”害了许多人,祸害了不少家庭,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人参与。他们认为1︰40,回报率高。针对这种现象,有一位教师把“地下六合彩”引入课堂,利用“可能性”的概率知识,跟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同学们不但认清了地下六合彩的真面目,认识了其操纵者的阴谋,还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

篇6: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发者。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以下几点进行了摸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二、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三、开发利用生活、,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我们教师只用用心去想用心去做,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体育课堂也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程资源

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感体育课程资源的缺乏。课堂教学不是照书请客,就是放任自流,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逐渐减退,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觉得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以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实施《课标》提供了可能。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发者之一。体育教师不仅决定了体育教学资源的鉴别、利用、积累和开发,更是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资源。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首位,通过对体育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在体育课程资源中,无论是其他人力资源的优化、体育实施资源的创新、课程内容资源的改造和创编,还是课外校外资源、民间民族项目资源、自然地理资源、现代信息资源的利用、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工作,需要体育教师更高的素质。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那些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体育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资源拓展的几点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

1、适用小学生特点,能体现课标理念的部分传统教学内容就延用。

2、对基本的跑、跳、投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简化其方法、规则,降低难度要求,使之适合儿童特点。如足球扩大球门,篮球降低篮板高度,跳远按实丈量成绩等。

3、将正规化的动作进行变形,将简单的游戏变复杂,变得更有趣。如:变队形、速度、距离、高度、远度、个数、信号、动作、场地、器材、个人与集体、胜负标准等。

同时,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活动,如:春季开展春游、远足等;夏季开展游泳;秋季开展郊游越野跑等;冬季开展堆雪人、打雪仗等。所以,我们应当在组织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的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但教师在组织与实施这类体育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操作方案,更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或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实践活动;对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比赛的信息和根据需要,及时提供给学生,重要赛事传播及时观看或录像、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览室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取体育与健康的信息,使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对条件相对差的学校,通过橱窗张贴报纸获取有关信息,也可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画等,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整理、筛选、利用信息,为自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或借鉴资料。

2、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没有联想,就没有发现和创造。鲁班发明锯子是从树叶的形状联想到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地联想到的;而体育科学是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就不一样,它是以求异思维为主的,联想动作变化,创编新的方法。一是要联想到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转换一下视角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常用器材的多功能一物多用,根据器材的特点确定其多种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方法。如:跳绳可以做踩龙尾、斗智拉绳、绳投掷、二人三足跑,、跳移动绳等。小皮球可以做球操、踢足球、打保龄球、打篮球、头上胯下传球接力、叫号接力等。栏架可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障碍。垒球可以做掷远、投准、打保龄球。橡皮筋可以做跳高横杆、捕鱼网、带人跑、两人拔河。跳高架可以做上步摸高、障碍跑、球门等等。只要教师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联想。如跳高中直线助跑、斜线助跑、弧线助跑;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联想动物形态模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跑的动作联想到跑的方式;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知识,迁移、运用、体检,如掷纸飞机等。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3、开发利用生活、民间传统体育内容;

民间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滚铁环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改编后再运用;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中再回归社会。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课桌凳、自行车废旧轮胎、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的内容。如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用,装上五颜六色的水可以做标志物用,旧报纸可以做成纸棒、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利用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流行和时尚的街舞、芭啦芭啦舞、独轮车、滑板、跳舞毯、攀岩、短式网球、定向运动、三门球、健美操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引进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当然引进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为了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也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量选择。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的学习生活体验,这些体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关心和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教室里的课桌,学生背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还有生活中的报纸、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都能成为教学的奇器材。在杂志上看见某校某老师曾利用报纸上了一堂精彩的体育课,我们同样能用书包、泡沫板等进行课堂教学。看:我们的小战士身背“背包:(书包)出发了(走跑交替练习)我们跋山涉水(跳书包、跨书包游戏)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举“包”欢庆(负重练习)在暮色中安营扎寨(调整、放松);泡沫板围绕教学“趣”字教学;有趣的立体拼图(拼房子、正方体等,作障碍物或投击的目标)。学生在趣中找到了乐,又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大家动手又动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如我们组老师上了一堂名为《美化校园》创新课就是通过学生在创建绿色学校的环保活动中得到启发设计的融合环保意识的轻物投掷课。这堂课围绕报纸这种简便易操作的器材开发出轻物投掷(纸飞机)和胸前放纸等游戏活动,巧妙地将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这三个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课后普遍反映比较喜欢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投掷技术,感觉不像以前学起来这么枯燥。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生活经验、项目特点,发动学生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废旧物、生活用品、生活实施等制作简易器材,既可以解决体育器材匮乏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用废旧的足球、篮球、棉纱和沙子制作实心球,用饮料罐、茶叶罐制成简易高跷,进行踩高跷比才、走独木桥、穿过小树林、跳过障碍,用废旧的报纸自制成纸球、折成飞机、甩炮、利用废汽车内胎制作短绳、胶带、农村木材丰富,用杂木做体操棒与武术棍等,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民族体育运动的魅力。

篇7: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的高低的问题。英语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目标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我个人倾向与后一观点。据此,可将英语课程资源定义为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学习者本人、英语学习者同伴群体、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挂图、录音录象资料、工具书、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电脑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

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

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

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哪一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既要面向全体

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个体。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

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

种。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

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与

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

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通过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等因素能

够归纳出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来帮助学生尽快达

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

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

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因此,掌握学生现有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

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素材,是英语课程选材的必要依据。

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编制一段对话,或讲个故事

或播段新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现在完成时语法教学后,有意识地收

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的资料,如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短暂性动词如何与since, for连用等内

容,设计和整理成现在完成时的核查表,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一知识。

4. 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安排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

恰如其分地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有

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如在课后学唱一些英文歌曲,组织英语书法演讲比

赛,开设英语角等,并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

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的一干二净,整个教学效

果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

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

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作为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

加英语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

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

小组、同伴互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

平。

6、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怎样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

伐,针对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

2.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

如在教牛津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

我们常把check out 作为对grammar的检测提前教学。而有时为了扫除reading里生词的障碍,会提前教vocabulary。有时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

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将教材内容与

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

中秋节到来时,我提前教学Festivals,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比较,对中外习俗,饮食文化有更

深的理解。

3、拓展学用渠道,补充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

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教师可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或

是访问英语学习网页,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来补充或充实教材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所以教师要

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补充背景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生

活是语言教学不竭的源泉。教师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应关注课堂环境和生

活环境,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自主开发语用渠道。教师通过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材料和工具。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本,让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面对不断

变化的资源更新,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惟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资料: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3、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篇8: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一、重组教材,合理拓展,让教学更具实用性

新教材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驾驭使用教材的空间。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即“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善于对教材进行取舍、扩展,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素材。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进、补充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努力使自己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去重组教材,超越教材,真正实现在教学中“做课程”的理想目标。

二、整合学科资源,实现共享,让教学更具丰富性

品德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学要拓宽教学时空,深入生活实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方能显示勃勃生机。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要实现资源共享,做到学科整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的资源,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的优势,为品德课堂教学服务,丰富品德的内涵,达到资源共享,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三、结合活动优化设计,让教学更具探究性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活动型课程,《课程标准》主张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倡导探究、体验、感悟等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只有精心设计、组织和指导活动,学生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形成道德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主题活动的形式有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讨论、讲故事等。这些活动形式的实施必然要求师生从书内走向书外,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活动中开发、生成课程资源,在胜于说教的无形的德育场中使学生快乐地受到思维的启迪和道德的熏陶。教学时,可以将品社的教学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实验证明,这样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四、挖掘人才,合理启用,让教学更具开放性

《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按照“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的。随着儿童生活领域的扩大,特别是社区、家乡、祖国、世界这些生活领域,教室这个空间已经很难承载学习任务了,而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人力资源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很多建议开展的活动必须借助社区和家长等资源来达成目标,如采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分工和职责,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甘苦,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利用网络,拓展空间,让教学更具自主性

篇9: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是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专家学者的事。而事实上,历史教师是整个历史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设计者、执行者,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水平。

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优秀的历史教师往往可以在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地创造性地开发出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有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无事生非”,充分挖掘自身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效发挥历史课程资源的应有价值,实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虽然目前中学历史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如何开发、怎样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无论如何,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以大纲、教材为本”,向“以课标为共性,以学生实际为个性”的资源选择方式转变,形成把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等纳入课程资源的大资源观。其实,历史课程就蕴藏在教师的身边,教师的知识、阅历,以及学生的体验都能融入历史课程中。在坚持历史教材基础地位的前提下,中学历史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丰富教学情境创设,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视野与边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

中学历史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故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历史课程资源只有适应学生学习特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才具有真正的课程意义。因此,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时,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以使课程资源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

从宏观上讲,教师不仅要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关注其技能与素质的提升,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使之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在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等习惯和方法,并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微观角度看,历史课程资源应该服务于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每一种课程资源对于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多样性,同一课程资源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吃透所教的历史主题和内容,知道哪些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哪些问题是本课要涉及的,从而设计好教学目标系统。

教师只有认真分析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性质和特点,才能保证自己运用的资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另外,教师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不仅要以学生的共性、学情为出发点,还要立足于个别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为特定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历史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已有的素质条件、知识储备、认知特点等。只有如此,历史课程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课程资源的观念与意识,提升其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能力与水平。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地图、教辅资料等,使其学会和养成有效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三、因地制宜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波逐流。其开发和使用都要结合历史教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到课程资源使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也就是说,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的课程资源与教育内容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可行性。其开发与运用都必须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到省时、省力、高效。

课程资源包括众多的种类,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广,对于其开发与利用,教师不应只追求数量,而应该从实际出发,以本校和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依据,尽可能就地取材,不要好高骛远;尽可能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城市学校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农村学校则可以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结合学生生活世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事实上,每所学校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历史课程资源库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从操作方式上看,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从信息内容上看,大量的网络课程、公开课等,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这些资源无疑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微课等,使“陈年旧事”变为鲜活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还可以为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资料。

事实证明,教师通过网络技术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使学生更为快捷、直观、真实地认识历史;教师通过网络还可以访问各种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源库、网上图书馆等,使历史课程资源“无限延展”,突破学校、历史教科书的限制。

例如,中国历史课程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初中历史资源(天河部落)等一系列历史课程资源网站都可以为教师所用。但教师对于资源的选择要注意典型性,即围绕历史教学核心问题来选择课程资源;同时还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选取课程资源。当然,教师也要加强对网络历史课程资源的辨别,不能拿来就用,也不能让其喧宾夺主,更不能只追求美观、新颖而忽视实际运用效果。

总之,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资源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历史资源,使用好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推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效果。

篇10: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摘 要】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研究课题。对此,本文试图立足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文化资源、现场资源四大视界维度,依循研读文本结构、变换呈现方式、重现生活场景、激活生活经验、链接社会文化、引入历史典故、智对课堂意外、善待错误生成八条实践策略来构建有效度、有信度、有深度和有厚度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数学教学

在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方式维度展开思考和研究。而事实上,正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课堂的构筑过程如果缺少了蕴涵活力的内容资源,那么一切方式层面的教学行为便会因失去赖以依托的原始肢体而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课程资源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动摇。那么,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纳入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视界又有哪些元素呢?数学教师又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创生的实践行为?对此,笔者试图通过本篇论文进行如下几点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性思考。

一、精用教材资源,构建有效度的数学课堂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而对于需要经过艰难曲折的思维过程才能获得的结论,教材往往以很简单的过程予以呈现,或以“容易看出”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教材是静态的,而课堂是流动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作为教材的开发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思维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精用教材,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怎样精用教材资源,才能实现其最优化的价值功能,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研读文本意图,体现数学学科的严密性 的严密性。走进教材,我们发现编者非常注意从相关的数学问题中,揭示丰富的数学知识,进而归纳完善的数学规律,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尝试练习来解释数学规律、完善知识体系。这样的编排体系,符合了数学教学循序渐进、逐渐累积、逐步抽象的原则性理念。作为课程资源的创生者,数学教师应深入研读数学教材的“文本结构”,并在教学实践中尽力重现其“问题——事实——规律——应用”的编写意图,以真正彰显数学教学的严密本色。

《植树问题》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出示例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数学事实;然后,图示揭露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得出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雏形;最后,尝试练习,完善形成“两端都种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的数学规律,整个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呈现事实——尝试验证——应用规律”这一知识形成的“严密逻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力求凸显教材编写的“严密逻辑”性,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与教材内容相呼应的是,先呈现“数学事实”,且数学事实在操作活动中产生、在联想延伸中丰富;接着归纳“数学模型”,且数学模型在独立探究中得出、在合作交流中概括;最后形成“数学规律”,且数学规律在质疑验证中肯定、在字眼补充中完善……可以说,教材资源固有的严密特性,在课堂现场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践体现。

(二)变换呈现方式,增强数学学科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教学中信息的呈现重在提供给学生适量的信息,而不一定是完整的题目,促使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分析,建构联系,得出某种结论或提出某些问题,信息的呈现不一定是教师一步到位的呈现,可分步呈现,或让学生自主呈现,应该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提供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等信息为主动地提供、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小数加减法》时,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请你任写几个小数,如1.4,2.37,4.89,15.3,21.325,并把他们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可以组成1.4+2.37,4.89-1.4,15.3+2.37,21.325-4.89,然后试着研究一下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这些材料由于条件的不确定,学生自主选择、获取自己喜欢的信息,进行相关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灵活,所得结论也灵活多样,培养了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可以说,教材资源的价值功能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深层的发掘体现。

二、提炼生活资源,构建有信度的数学课堂

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数学教学也可以采用“借代”手法,借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这些真实生动的材料取代原有例题或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亲切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学会用具体的生活经验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提炼生活资源,丰富课堂资讯,可以有效增添数学学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重现生活场景,突出数学学科的现实性

“生活场景”是数学知识客观存在的原始温床。在课堂教学的恰当时机,巧妙介入“生活场景”,能有效建立起“抽象知识”与“数学原型”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原有距离缩短,促进知识客体的认知建构和情感被学生主体所接纳,同时也能通过侧面闪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注意,进入课堂的“生活场景”必须紧扣知识本身,借此展开的教学活动也必须围绕数学本质,保证在“生活化对话”中能突出“数学化思考”,不能牵强和虚假。

在教学《有趣的搭配》时,教师由“今天课堂上,一共有48位小朋友,如果老师想和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握一下手,为了保证和每一位小朋友都握一次手,你觉得我们握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引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不能漏掉

”、“不能重复握”“要一排一排地握”。师生很自然地得出本节课的关键,握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才能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本节课让学生在握手、衣服搭配和早餐搭配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搭配问题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场景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也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

(二)激活生活经验,彰显数学学科的体验性

数学学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积极作用而逐步走向深入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知识基础”对新知建构的支撑性作用,而恰恰容易忽略“生活经验”对知识意义领悟的促进性作用。笔者认为,对于身处纷繁复杂世界的学生主体而言,其逐步积累起的“生活经验”毋庸置疑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学习空间,创设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具体现实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发挥生活经验、自觉启动主体思维,对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作出个性化的有效回应。

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时,例题“一共有21人要坐船,每辆船限坐4人,需要租几辆船?”学习之后,知道至少要租6条船。然后进行了拓展,教师问学生:你们会怎么分配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前面5条船每条坐4人,最后一条船1人”,此学生一说完就有学生有意见了:“我觉得不好,最后一条船只有一个人,游玩时一个人也太孤单了”。其他学生听了都表示有同感。“那怎么办呢?”教师追问到,学生说:“我觉得应该尽量分布均匀一点,这样大家都有伴!”这时有个学生却说道“还不如再租一条船,全部三人一船,这样更公平。”这个学生一说完,引起“公愤”了,“那也太浪费了,一条船可以坐4人,为什么才坐三人,题目

“至少”,也就是说只要人能全部坐下就可以了,再租一条船就有很多空位了,太浪费。”……

本环节是这节课中学生最投入的环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本节课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已学的数学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这里的“合理解决问题”即余数的合理应用,学生设计方案后反思自己的方案,得出更好的方案,可以说在互相辩论中每个孩子都心服口服,真正地做到了“合理应用”,而且学得非常开心。很明显,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体验过程。

三、接纳文化资源,构建有厚度的数学课堂

多少年来,数学课堂一直都是“定理”、“法则”、“运算”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逐步形成,与数学教学一味注重知识传递、技能训练,而无情漠视“数学”依托的丰厚社会背景、“数学”蕴涵的鲜活文化背景、“数学”发展变革过程中人类探索发现的精神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是分不开的。因此,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挖掘关联数学知识的厚重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教学“科学求真”与“人文熏陶”的视界融合。

(一)链接社会文化,浓郁数学学科的时代性

用数学思想来解读社会现象,这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作为立足新理念精神、依附新时期背景的数学教学,理应带着博大包容的人文姿态,去全心眷注时代特质下的社会现实,并精心选择那些蕴涵数学意义、富有思辨价值的社会现象以恰如其分的合理方式呈现于课堂现场,以便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适度透析社会现实,从中既增长知识、锤炼思维,还能感悟数学的文化内涵,体味现象的社会根源。《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结尾,教师出示了一则信息 “小学生的近视率是2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其折射的社会背景中描述百分数的意义、说说自己的感想。学生说道“这里的“22%”应该是把小学生总人数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约22份的小学生患了近视眼,而不是说每100人中一定有22人患近视眼。”教师给予了大

“我们现在的同学平时看电视或是玩电脑的时间太长了”,有学生说“还有可能是现在同学们的作业负担比较重,让同学们忙于学习,使眼睛过于疲劳”,还有学生说“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并随时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视力,从现在做起”!

此时,“百分数”赋予了社会生命!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它更成为了一扇透视社会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学生准确领悟了百分数的情境意义,还以此为起点理性分析了造成小学生视力下降的多维根源,促使学生对今后的社会生活现象产生了更为深层的内心启发和自我约束。而这些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都应归功于教师独智慧的资源创生!

(二)引入历史典故,诠释数学学科的人文性

数学的科学内涵无疑是严谨刚性的,但其间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却是浪漫柔性的。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更多关注数学知识历史背景的挖掘追索,那么,定然能为数学教学“脱去僵硬外衣、显露蓬勃生机”提供更为丰富的可能性。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理应把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传闻”或“科学趣事”等一并纳入资源组合的广阔视野,力求以丰厚深邃的课堂信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改变了教材的呈现顺序,直接出示例题教学。课堂上在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例题之后,教师进行了背景资料介绍: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一类重要数学问题,也是历史有名的数学趣题,在中国古代1500多年以前,数学书《孙子算经》里,就记载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就是最早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介绍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感叹:“我们的古人真是聪明极了,能在1500年以前就想出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钻研探究的精神!”

“鸡兔同笼问题”的课堂探究仿佛已经进入了科学再创造。不难想象,当学生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内容竟然是“历史名题”时、自己的“探究方法”曾与诸多知名数学家的“发明历程”如此接近时,学生数学学习的“文化滋养”该是怎样地“昭然若揭”但又“润物无声”呀?

四、捕捉现场资源,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决定了课堂现场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师生对话,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是“旁逸斜出”且“不可预约”的。对此,数学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知识本质的核心凸显。

(一)智对课堂意外,正视数学学科的生成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作用的过程。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经常产生许多预想不到的意外。教师要善于从这些意外中学会分析,并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角的度量》教学时,本人讲解完角的度量方法后,便让学生开始练习量角。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量角正确率很高,基本上人人都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学生说“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 ” 这时我迟疑了一下“大家看,×××同学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 ”很快就有学生说“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了”另外有个学生说“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坏了量角器的学生说“可是我还没量的是个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用呀!”我说“那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请同学们合作商量一下,帮×××同学想想办法。”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议论开了,组1说“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再把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原

”组2说“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相加。”组3说“可先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角的度数,再用180°相减就行了。” 量角器断了,在意料之外,这种突如其来的课堂尴尬往往会使数学教师手足无措、或草率处理。而巧妙的采用“求助学生”的谦和方式,却引发了其余学生充满创新意味的策略观点。因此,工具虽断,但思维敞亮;学习暂停,但个性张扬,教学现场荡漾着一种浓郁的生命张力!

(二)善待错误生成,强化数学学科的建构性

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错误”在所难免。由于“错误”折射了认知主体丰富的观念信息,所以纠正错误对于转变数学认识、促进知识建构意义深远。因此,“错误”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面对“错误”,教师应以“错”为媒,慧眼捕捉,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反驳评价、补充完善等学习途径来发掘错误根源、生成新意思维,使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刻”!

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道题:在五年级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我班24名女生平均每人捐款48元,30名男生平均每人捐款5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当教师正在就(48×24+54×30)÷(24+30)这种方法讨论解题思路时,一名学生急着补充他的简便方法:(48+54)÷2=51(元),并且振振有词说:“全班学生分成男生、女生两部分,我就把一名男生捐的钱加上一名女生捐的钱,再除以2。”这时,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该生的方法,而是及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辩论,有学生继续说到“这样非常简便,能很容易算出男女生的平均数”,但等这一学生一说完,就有很多学生表示不赞成,因为男女生的人数是不相同的,不能直接相加除以二,如果男女生相同则可以这样。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对平均数本质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机智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时机,让学生的偶发错误成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数学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只要我们教师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积极地从教和学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好课内外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必将会是一个风采迷人、朝气蓬勃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长春出版社.2009(5)

[2] 林良富主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宁波出版社.2008(6)

[3] 庞维国著.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4] 陈惠芳著.触摸教育的风景.长春出版社.2006(8)[5] 郑金洲主编.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上一篇:施工合同中英文版下一篇:2022年护士实习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