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15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篇1: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上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价值,实践

引言: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物理新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但是多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了智力因素,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显然与新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迎合新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当务之急。为此如何激发学习动机成为当今教育界研究的热点[1]。归根结底,任何学习动机的激发都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努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本文以“兴趣”这一重要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教育教学、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展开实践研究,整合教学环节,完善学习兴趣的培养,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物理教学中的“兴趣”理念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真理和规律。物理学是在众多好奇心极强的物理奇才、众多对物理学痴迷的物理学家的毕生努力下,发展、壮大、再创新、再服务于世界。由此可见,学好物理学,学科兴趣是一个重要、必要因素。只有对物理学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才可能全方位调动心智,去磨砺、仿制物理学真谛的发现、发展过程,从而取得非凡的成就。因此,很多明智的教师采用“以物说理”的教学方法来讲授物理课。[2]“兴趣”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即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旦学生对物理学习发生了兴趣,他会自然而然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这些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由此水到渠成地展开教学是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现代教师追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物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兴趣教学法”的价值体现

(一)“兴趣教学法”使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延拓和引申,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对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限于肤浅的了解,其中的定性分析和计算、物理现象的本质,对物质世界的解析,才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例如:初中物理涉及了《光的折射》一章,但是大纲要求:学生要认识到“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一般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折角”这一规律。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会应用折射率公式,即对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进行计算。即实现从定性了解到定量计算的 1 实质性过度。

再比如:对于电场、磁场,初中的教学目的只是“建立‘场’的观念”,即某些物理概念的建立。

如果教师肯用心钻研教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些物理概念和感性认识,从已知的现象引导对现象的追踪,用有趣的故事导出神秘的“物理世界”,充分调动年轻人的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3]。“兴趣”教学法的引用让学生从麻木被动的“被告知”到快乐积极的“主动探究”,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教学效果。

(二)“兴趣教学法”使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我国的教育一贯倡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方针。何谓“高素质人才”?从某个角度讲,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理论功底,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全面迅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物理学科的特点恰好具备培养以上诸素质的学科优势:强理论性、重动手能力、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那么,高中物理教学势必应该担起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重担,育才更育人,授之以渔。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懂得应该怎样学习的人”;中学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而“会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借助学科优势,利用、用好“兴趣教学法”。以物理教学为载体、以新课程建设为契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兴趣教学法”会使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兴趣教学法”是推进教育体制转变进程的途径之一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体现在教育目标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整合要求、高考、中考试题类型和考试模式的变化等等。但是历史的积淀、现实的问题都使得这种教育体制的转变过程需要时间,也许很长时间。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去,以其为己任,应有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推进教育体制转变进程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学生,尤其高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加之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较难,学生极容易陷入应试的误区,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将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面临现状教师的主观努力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教学效果、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因为教师把握了教学方向。那么“兴趣教学法”摒弃应试的教学方向,以其明确的目标去调动学生潜意识中的兴奋点和能动性,教学效果自然不同。从这个角度讲,“兴趣教学法”的教学出发点无形中推动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三“兴趣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情境——“兴趣教学法”的背景

教学情境的合理建立是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的前提。将“兴趣教学法”的实践情景分为“问题情境”、“媒体情境”和“生活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将物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问题情境”实践案例: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提问:“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按钮时,屏幕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此时,学生为了了解电视机的潜在的某些内部“零件”所起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新课内容,从而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新知识”的迫切的心理。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媒体的作用直观,作为教学导入方式很适合。

“媒体情境”实践案例:讲授《浮力》,教师运用多媒体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中央七套《军事天地》节目介绍航母战舰,航母战舰甲板长200多米,宽4O多米可搭载2O多架各型直升机和垂直短距飞机等,舰上配备“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改进海麻雀”舰空导弹、“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和97式鱼雷,还携载4挺12.7毫米重机枪等。在画面上鸣笛徐徐驶来时,把同学们带到海上航母战舰境界中,欢呼之余,问同学们它与本节有什么关系呢?至此不少同学已在纷纷

议论:这么大的船,这样重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而不沉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呢?⋯⋯

此外,物理教师要尽量向学生介绍所学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而不仅仅是书本空洞乏味的理论、教条。如能够向学生找到这些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是最好不过的。不少学生厌学物理是因为觉得学了没有用,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还有些学生虽然学得很刻苦,但因为理解不了而学不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尽量贴近生活,把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溶入到抽象的物理知识中来。

“生活情景”教学实践案例:“摩擦力”一节,教师提问:泥鳅不易抓住,但是把灰撒到泥鳅身上,再去抓就容易了,为什么?等等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符合人类需要和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切不可认为应用举例会耽误正课的时间而少举例,更不能认为应用举例,考试不考而不举例,这样做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当然“兴趣”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的同时也给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应用举例来说,它要求物理教师有丰富的常识,要广闻博览,举出的例子要准确无误,因此,它无疑也是对物理老师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

(二)课堂实验——“兴趣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尽量以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物理理论都来源于物理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现今的高中物理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可以说是不十分地重视,老师上新课一般不做演示实验而直接进入理论的讲解,只有到了每章章节结束才让学生做学生实验。

实验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现今的物理教学方法使学生动手能力严重削弱,学生的想象力遭到了无情的扼杀,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尽快改变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让物理实验重新回到课堂。强化实验环节教学案例:复习“大气压强”,让每桌同学拿出事前准备好的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在其由上至下用细钉分别钉三个小孔,要求学生分别做:(1)将矿泉水瓶盖拧紧,观察三个小孔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2)将矿泉水瓶盖拧开,观察三个小孔又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样既复习了大气压强的问题,又复习了液体压强的问题,同时亦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但是教师在实验教学的同时,应严格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从旁指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学生的学是主体的教育规律。

实践证明,课堂物理实验是以最简单,现象最明显,实验最容易成功为最佳。[4]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同时还能节约时间。以惯性现象为例,老师只需要一张小纸条,一个笔套即可加以演示。

(三)授课风格——“兴趣教学法”的贯彻保证

风趣、多变的教学风格是“兴趣教学法”得以贯彻的保证。[5]可以想象一个教学呆板的教师何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个不能感动自己的课堂,怎么感动学生?”

实践案例1:讲解绪论时,首先和学生聊聊“神五”火箭成功发射的壮举,讲讲踢足球时足 3 力的合理运用,自然推出这里面的物理知识。

实践案例2:讲大气压时,做一个魔瓶,做一些有魔力的实验,把学生带入魔法的世界.再用哈里波特的魔法学校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想象。当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以后,导入课程。

(四)教学形式——“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学生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教师如果忽视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像“小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的听讲,结果会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小老头”,失去了“童心”。我们讲课时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游戏性。

实践案例1:讲授“力的合力”,可让两个学生抬一个学生和单独让一个学生背刚刚被抬的学生,两种不同的方法抬起同一个学生来回走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发掘出学生用力的不同点及相同点在哪里。

实践案例2:讲“转动和平动”这二个概念,教师让两个学生各自表演单脚旋舞蹈动作中的平行移动来突出这二个概念的区别之处。

实践证明,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心处理,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物理知识,充分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回馈机制——“兴趣教学法”的实施保障

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并且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以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身。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中要时刻抓住学生的成功给予适时的鼓励,如巧妙的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以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独有见解”等语言,对已获得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用“你还有其他方法吗?”等。这样既使全体学生的兴趣高昂,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切忌反复否定、指责学生,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刺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久。

结论:物理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适时地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这正是新课改的初衷和目标。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难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篇2: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实验法、口决法、拟人法等。

古今中外,不少学者对“兴趣教学”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将永远胜过责任感。”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你所教的物理学科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几点做法。

一、用实验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无论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还是物理理论的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实验的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容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比如:在探究摩擦力产生条件时,我让学生们讨论: 黑板擦A的毛面与黑板面C接触,且接触面粗糙,(如图1所示)黑板擦在黑板上滑行时,C对A有没有摩擦力?

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是个难点,怎样化解这个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我让学生们讨论并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大约有七成的同学认为没有摩擦力,另外三成则认为有摩擦力。我提示他们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个同学提出,在与A黑板擦等高的水平线上,放另一黑板擦B,且A与B同时释放,看谁先落地。(如图2)实验结果,两物体同时着地,同学们得出结论:C对A没有摩擦力。这个实验真实又直观,持反对意见的同学也心服口服。同时学生也得出了产生摩擦力还必须具备第四个条件:相互挤压。

二、用形象化口诀化解学习的难度

物理学科抽象、严谨、深奥,仔细揣摩,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精彩、美妙和趣味,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中,我发现一些形象化的口诀可以有效地化解学习难度。

例如,利用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解题时,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3)所示,光滑固定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于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

这道题我是这样讲解的:闭合电路总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闭合电路做不到的,这样,很多同学就可以快速选出A、D为正确答案。

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实际,可避免学生的畏惧心理

篇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然而,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抽象性强,并涉及较多的数学公式和复杂的习题,所以,历来的学生都感到难学,从而厌学、恐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

1 引入化学史实

实践证明,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采用合理的讲授内容和方式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在物理化学讲授中引入化学史实是笔者多年的成功经验,证明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效果。

另外,物理化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化学发展史几乎是伴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相当部分的化学史实都与物理化学有关。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实是可行的,拥有充足的素材。

因此,课堂讲授中引入化学史实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举例如下:

1.1 科学家生平

每一个科学家的生平和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激情。例如,焦耳,一个葡萄酒酿酒厂主的儿子,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完全依靠自学,发现了焦耳-楞次定律,穷其40年测量热功当量[3,3]。开尔文,原名汤姆逊,一生成果颇丰,创立了热力学温标、热力学第二定律、发现了焦耳-汤姆逊效应(气体通过多孔塞温度改变)和汤姆逊效应(温差电效应),发明了电像法,在电学、地球物理、电工学等方面也有重大贡献;由于在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项目中有功,英国政府在1866年授予汤姆逊爵士,1892年又封其为开尔文男爵,随后即改名为开尔文[3,3]。玻尔兹曼,奥地利物理学家,1866年、22岁时即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格拉茨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教授。他是统计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发展了麦克斯韦的分子运动类学说,把物理体系的熵和概率联系起来,阐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质,并引出能量均分理论(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定律);但是,玻尔兹曼是一个自负与自卑的典型结合体,经常与人激烈争论,导致自己生理和心理俱受损伤,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墓碑上镌刻着公式S=klnΩ,这是玻尔兹曼一生最有名的成就[3,3]。

1.2 重要发现与发明

当年,金属铝刚刚被制备出来后,身价高于黄金,拿破仑宴请大臣时,为了体现皇室的尊贵,自己用铝制餐具,而大臣们则依然用黄金餐具;今天,铝大规模生产后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充分说明了物以稀为贵,科技改变了其价值[3,3]。

金刚石代表尊贵和真情,从来价值不菲,当穆瓦桑用自己发明的高温电炉,在高温高压下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后,金刚石的价格一落千丈。如今,人工合成金刚石早已商品化,但是色泽比天然金刚石要差。但是,焉知有一天人工合成金刚石不能胜过天然金刚石[3,3]?

哈伯通过20000多次试验,筛选出锇为合成氨的最佳催化剂,并成功应用于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日产30吨的合成氨生产线。德国皇帝认为有了合成氨技术,粮食供应就有了保证,军队后勤供给就没问题,所以提前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催化剂被改为铁,并逐步发展,如今,合成氨工业基本成熟,成为化肥工业的支柱。哈伯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3,3]。

通过这些化学史实的讲解,学生对化学发展的曲折道路有了充分认识,也对化学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威力有了初步了解,增强了其专业信心和学习兴趣。

2 引入案例

物理化学理论的抽象性强,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所以,如何采用较为轻松的、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手段将相关理论引出无疑是物理化学讲课成功的最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逐渐被采用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在医学、法律等学科得到成功的应用。该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地,实施步骤可设定为设计案例、剖析案例、解决案例和推广及升华案例四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剖析案例[4]。也有采用顺序和逻辑多案例讲述、结合提出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笔者结合教学要求、教学实践和前人经验,总结出直接导入案例教学法,其实施步骤归纳如下式:

该步骤示例如下:首先引出案例,例如提到农民锄地的原因,答案是松土?不对,应是保墒,因为土壤中有很多气孔,类似于毛细管,由于附加压力的作用,导致水分和养料丧失,锄地可以破坏毛细管,起到保留水分和养料流失的目的;接下来分析该案例,提出涉及的原理和知识点,即毛细管的附加压力及其产生原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土地水分丧失联想到毛细管产生附加压力,再到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从生活化的案例到理论知识的轻松理解和掌握。

3 选择性讲解习题

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化学难学的重要一点还在于解答习题的难度较高,这与该课程理论性强和抽象性强固然有根本联系,但与课堂习题讲解的方式也不无关系。同时,当前考研学生比例较大,并且准备较早,对物理化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应多做题,手持两三本辅导习题集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精髓、学会灵活运用是授课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显然,如何运用课堂习题讲解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2]。笔者的经验如下:

(1)讲课时点明本章的典型计算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章重点。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计算题型有简单PVT变化求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绝热过程的温度变化和功的计算、复杂PVT变化求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如PT=常数);电化学的综合计算题有电解质溶液(电导池常数计算、反求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池(电极和电池反应书写、电动势计算、反求热力学函数和溶液浓度或pH值)、根据电极电势判断电解析出产物的先后顺序。

(2)讲解习题时要有所侧重。

首先,在上课时对一些涉及基本概念和公式运用的简单题目可随堂讲解,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和公式。其次,习题课则主要讲解上述的综合计算题。因为这些题目能够最大程度地涵盖课本中的知识点。并且给学生以启发性总结。比如,关于功的几种求法、绝热过程计算中终温求算的重要性。同时,上习题课还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由教师讲解示范性题目,也可以先由学生解题,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经过这些措施,学生基本掌握了习题的主要类型和解题方法,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和公式,起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从而不必去做太多题,以免重复浪费时间和精力。

4 结 语

经过近年来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学生在思维和能力方面的提高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上课轻松,作业题的解法也逐渐掌握,增强了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2)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更加有针对性。

采用了上述改革,每章重点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

此外,近4年来,本教研组在物理化学教学中采用上述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3年的考研录取率分别达到43%、53%和50%,就业率超过80%。这些实际成效显然与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摘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改善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引入化学史实、引入案例和选择性讲解习题三个方面入手改革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而达到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化学,兴趣性,化学史实,案例,习题

参考文献

[1]那立艳,张树彪,华瑞年,等.以特色教学全面提升物理化学教学质量[J].化学世界,2008(9):574-576.

[2]张予辉,叶天旭,张在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9(3):60-63.

[3]陆鼎一.化学故事新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篇4: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要奇——兴趣性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课堂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在讲《摩擦力》这节课时,向同学们仔细观察过壁虎在墙壁上爬行吗?它靠什么力量使其能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上并能运动自如?如果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上抹上一层油,再将壁虎放在上面,它还能像原来那样在上面爬行吗?……把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来,这样设疑激趣,学生的求知欲倍增。

二、运用幽默的语言,营造生动风趣的课堂气氛

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最为密切。如果教师与学生谈话或讲解教材时平铺直叙、单调乏味,就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贩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这时再说:“某某同学,你头顶上的电风扇掉下来会怎么样呢?”先快说,制造紧张气氛后,再说明物理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学生必须深刻印象。这样使学生情绪高昂,印象深刻,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求知欲自然加强。

三、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和成绩降低,除了你学的学科多了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分化转移等因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上的意志不够坚强,缺少毅力。激励,能令人心情舒畅,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待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对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1/3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自卑心理致使他们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这些学生,我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力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在课外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

四、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选用情感因素,努力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根据物理科的知识特点,用幽默语言加以包装,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高尚的情操。例如在讲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我在做完演示实验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老师和班上大个子A同学的质量一样,我们在一起跑步时A同学的速度快,则谁的动能大?(2)老师又和班上小个子B同学以同样的速度跑步,则谁的动能大?这样学生觉得很亲切,都很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效率很高。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不再是至高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魁力等云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

五、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与时俱进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老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像柯受良飞越黄河、流星雨、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是较好的物理素材。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篇5: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通过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加大学习效率,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别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都能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一、实施的原则

迄今为止,在高中阶段的众多科目当中,物理属于比较难接受且难掌握的学科,无论是从这门学科的实质性学习来说,还是从这门学科的操作性目标来看,都是相对抽象且难以理解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古至今流传着一条教学法则:因材施教。意思是说,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接受程度来制定与其相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即将“以人为本”为首要原则。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学生水平相差悬殊,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备课难题,还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和调节内部矛盾的能力。作为学校来说,按照比例相对匀称的原则将学生整体划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这种方案利弊皆有,从根本上说解决了一部分教师的教学难题,但是终究治标不治本。这种现象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智能差异的存在,可见,采取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将“以人为本”作为分层教学的根本原则,是因为其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素养,挖掘学生的内在能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终极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个人价值,都能展现自我,发展综合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其通过自我渗透和发展而理解的知识层面,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现在试举一例:

如图所示,现在有一个斜面A,它的倾角是α,该斜面以固定的形式安排在水平面之上,再以线将其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利用滑轮同木块B相连接,B保持静止状态。另外,滑轮右边线和斜面相平行,左边线处在水平状态,且A与B同等质量。在去掉固定A装置后,A和B均处在直线运动的状态,如果剔除摩擦因素,则在A处于固定状态之际,A对B的支持力为多少?在A处在滑动状态之际,B位移、速度同A的关系是怎样的?

本题两问均有一定难度,尤其第二小问难度更大,其中包括了位移与速度的不同理论知识,为了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分层教学模式得到落实,教师应当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运动情境认识不清晰,让本题所具有的竞赛意味得到突显,从而让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下解决该问题。最为合理也最常见的做法是从力的角度出发,对题目里面所呈现的不同部分加速度进行分析,并借助隔离手段给予处理,保证不同学生能从不同思路出发,实现对问题的真正处理。

二、实施条件和具体模式

在对高中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实施条件。首先,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差异性的,无论是对教师讲解的专业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是认知结构都是参差不齐的。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也不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其主动性发挥的程度。其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物理学科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对基本现象的了解水平。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弱点寻求相应的方案,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构造出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学习模式,在有了一定收获后,还能够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双赢的目标。

在作业检测过程中,为了落实“不同纬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2m、m的三个小球A、B、C,用两根长为L的轻绳相连,置于倾角为30?紫、高为L的固定光滑斜面上,A球恰能从斜面顶端外竖直落下,弧形挡板使小球只能竖直向下运动,小球落地后均不再反弹。由静止开始释放它们,不计所有摩擦,求:

(1)A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C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丰富和完善教学环境,就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对高中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首先,应该使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实践与思考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课内知识,教师要适当地加入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其次,可以将物理教学与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结合。最后,将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成社会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三、实施过程

要想实现教学水平质的提升,就应该遵循先提问、后探究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一无二的特点进行基本划分,使每名学生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在确定教学理念之后就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而是应该通过“问题―探究”的进一步实施对教学理念进行升华,进一步加深影响,寻求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力学和物理学”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来进行进一步论证,首先应该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比如在力学中,如何评价省力杠杆的利用价值,如何区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都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过渡,从而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知识。之后再过提出问题再探究的途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又如,当学习到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时,对其进行验证是必然的选择。教师可以基于“问题―探究”原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觉体会到分层教学模式的精髓。教师要求学生各自准备一个空易拉罐,再加上一段细线,把空易拉罐的上部位置开口,并在易拉罐的底部钻出5个小孔,使其沿同一方向下压,然后在上部边缘打出3个小孔,用细线穿到小孔里面,把它悬挂起来,在易拉罐里面注满水并将其放到水桶之上。接下来,学生便可以观察到水在不同小孔里面喷洒的过程,会同时看到易拉罐向反方向旋转。在教师不同程度的提示之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先后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易拉罐初装满水时,处在静止状态,其总动量为零,由于压力作用造成小孔喷水……在符合分层教学原理的基础上,纷纷得到动量守恒结论。

在进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这一主体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分层,作为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这是决定分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和内在条件。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上课提问、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其次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例如,在“光学”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丁达尔效应的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神奇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基本原理,再进一步延伸。这一步不仅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完成,还对课堂效率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可以从根本上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6: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步骤和习惯,让学生既能学会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物理学科和学生特点对“尝试教学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学生从“被动学”变成“自主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针对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分析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尝试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尝试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分析问题、探究知识规律、解决问题。高中生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能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尝试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让学生“先自己试学,之后教师引导,尝试着学”。(2)尝试教学法适应物理知识特点。高中物理知识有很强的顺序性,前面的知识通常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我在实践中借鉴了尝试教学法的优点,根据物理知识特点让学生分别进行课前的预备练习、课上的基础尝试练习和拓展练习,从学过的知识逐渐向新知识过渡,将物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一个个小的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的优化程序

为了让尝试教学法更好地服务物理教学,就要针对物理学科和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对尝试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实施的流程分成以下几个小环节:课前预备练习――展示尝试问题――自主学习――进行尝试练习――师生互动讨论――要点讲评――拓展试练。

篇7: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很显然,要做到这一要求,有些教师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以前的物理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即便是成绩好一些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一节课也很难集中精力,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巩固,而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课堂上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动脑、动口、动手。这种课堂模式造成差生队伍不断壮大,结果到了高三,能跟上老师教学步伐者更是寥寥无几,课堂上真的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物理;应用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跃性,我在教法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角色上我做了重要的转变: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探索,在成功中获取学习的动力。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搞好小组教学分组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分组的原则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之间,各成员在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组内各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分好小组后,由组内确立或教师指派本组的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监督员负责组内工作。

充分发挥组内各成员的作用是搞好小组教学的关键,比如,我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学生能想到: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我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每个成员为了完成好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对于教师的指导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实验过程中由协调员分工,谁负责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数据处理等任务,监督员督促本组成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过程,并能准确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后由小组长公布本组的实验结果,以供全班交流。当学生看到各小组用不同的数据能归纳出同

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

应该说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不能儿戏。

其实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防止个别学生出现偷懒“搭便车”的情况。

近年来,小组合作逐渐走入了物理课堂,但是也越来越听到这样的抱怨,课时显得不够,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可实际效果不佳,本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已变得毫无激情,最终小组合作不了了之,传统教学又占据了课堂。

是因为高中物理太难不适合小组合作,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上需要做一些反思呢?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问题的设定要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个人独立自学就能完成的,教师开展全班教学即可。像知识密集的内容,除了小组合作外,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另外,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传统评分的弊端只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通过分数排名来比强弱胜负,这种各自独立的学习和排位,不仅使学生间相互疏远,还会使成绩差的学生因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对学习毫无兴趣,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整体评价的。先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为参考标准,期初开始每次月考后,排出全班名次与标准参照对比。以学生的名次在全班的升降来计算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如,组内某位成员标准参考是30名,这次月考25名,就计为+5分,下个月32名就记为-2分,计算出组内每位同学的得分,再计算出平均分,前五个小组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这种评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评分对优生的肯定和鼓励,又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尽量做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传统的个人竞争转移为组间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的新格局。

又如,我在教授学生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时,总有一些学生已经掌握而一些学生尚未理解,我就让已经理解的学生教会全组的其他成员,最后教师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哪个学生还没能答对,这组将不能加分。为了小组荣誉,每个成员都会竭尽全力,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调地重复强很多倍。

以上就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合作就会产生竞争,课堂的良性竞争,必将活跃课堂气氛,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坚定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总能找到一些解放学生、轻松自己的新思路。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篇8: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是门具有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学科,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都体现着科学探究的思想。

1.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不科学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围绕教师“指挥棒”进行, 经学生培养成应试能手, 在教学过程中由物理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规划课堂、设定题目联系, 而这种教学过程违背了学生解题技巧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宗旨。

1.2 教学手段单一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多采用黑板板书教学, 近几年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宰者, 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存在较大的问题, 无法有效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极易造成学生视觉、听觉疲劳, 容易走神, 教学效率存在一定的问题,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1.3 扼杀自主学习培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 使学生具有理性的思维头脑是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 受升学指标的压迫, 采用针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手段采取填鸭式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2. 探究教学理念的优点

2.1 探究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科学探究课的教学流程是指学生同绕一定命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 通实践得到结果, 解决问题, 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学生主体性教学活动, 探究教学包括的提出问题、拟定猜想、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讨论、评估、交流合作等七个要素。

2.2 探究教学的过程

探究教学可以分为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两种, 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个人完成, 复杂的问题可组织小组活动或者班级性活动完成。

3.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构建

3.1 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物理探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十分重要, 通过创设具有困扰性、迷惑性、新异性、矛盾性等特点的问题, 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困惑、矛盾的心理, 激起学生探求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动机, 并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 最终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3.2 发挥高中物理的实验优势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高中物理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 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操作, 更是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让学生亲自经历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整个物理实验。

3.3 引导学生对探究教学结果进行总结

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是不仅能巩固学习成果, 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精神, 在教授重力加速度的内容时,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验进行拓展。

3.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 也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在高中物理的探究教学中, 应当发挥物理学科性质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首先在发现问题和构建方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法, 各抒己见, 并说明理由, 再在探究过程中各成员承担各自角色。

4. 探究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误区

4.1 切勿将探究教学模式理想化

高中物理的探究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部分教师将探究教学理想化, 试图将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到总结推论的得出全交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习得正确的物理知识, 当学生越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2 切勿将探究形式化

首先是探究性教学采用实验为主要载体, 部分教师过分热衷分组实验, 不能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进行调整。其次是教师以问代讲,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随口即能回答问题, 或者在课堂中提出过多问题, 以提问来贯穿整个教学, 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的思维不能集中, 过于发散,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3 切勿将探究教学万能化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但不能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全部, 高中物理是以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关系, 如果过于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理论的强化, 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仅是跟着实验方案完成操作, 缺乏对概念、原理的了解, 不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缺少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

小结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虽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 但是也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力, 也不能培养学生动手、自主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而探究式教学能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弊端, 将探究教学引入物理课堂, 是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罗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策略转变探讨[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10 (02) .

[2]徐振国.对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物理, 20l1 (03) .

篇9: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问题教学法 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课程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深感头疼的一门课程,高中生对于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较差,不能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网络结构,现今提出了问题化的教学模式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进步,改变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

1.按照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设计。

首先老师必须从学生角度进行问题设计,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高中生日常的物理学习书籍和内容进行了解,这是问题教学法开展的前提要素,老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学生水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及时总结,了解学生。

老师可以适当地和高中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聊天,通过考试结果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问题要进行再次讲解和分析。

3.平等地对待学生。

老师在和同学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给学生和蔼可亲的感觉,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平等地对待学生,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手法。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特点,设立具体的问题情境。

老师在进行问题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根据高中物理课本和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进行相关设计和引导,设计后实际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系统体系。例如,在学习静电现象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出现过哪些现象与静电有关,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自然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会发现冬天穿衣服的时候总是会有啪啪的声音,如果是在黑暗的情况下,还会看见相应的火花点,或者女同学在梳头的时候出现头发丝互相排斥的现象,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感到疑惑,进一步就想要知道原因是什么。这些现象都是经过了摩擦之后产生的放电,就是所谓的放电现象,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学生加深了记忆,并且减轻了学习压力。问题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其帮助学生和老师形成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中心思想,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挖掘出自身潜能,优化了原有知识结构。

2.创设好的发问情境,使学生敢于提问。

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和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被激发起来,就会自觉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了教材知识点。老师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惑之处表达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进步。为了营造这种良好的氛围,老师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老师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相关教材书籍,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书本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问题设立要紧抓知识核心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加深学生印象,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积极追问,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反问学生,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整理,复习以往的知识点,结合新的内容自我梳理分析,这样更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

3.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书本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现新的领域和内容,物理知识体系本身比较复杂,很多理论知识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够深入了解。高中生课业繁忙,个性张扬,其本身的好奇心强烈,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自己年龄段所特有的性格特征,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实验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开阔自己的眼界,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对于物理世界感到新奇,自己愿意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实质的步骤进行,一步一步地分析物理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同时培养能力,两方面同步进行,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质量、力和加速度三者关系这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在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地进行分组,保证小组水平总体一致,以便学生都能参与到物理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加速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应用传感器和相关的设备器材,对于实验现象积极地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然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经过对于问题的解答和分析,学生最终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应用原理,进一步发现力、质量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的因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实验后进行解答,对于实验完成比较好,问题解答准确完整的学生进行恰当鼓励;对于实验能力水平相对较弱,问题解答能力不高的学生给予积极支持。实验过后,老师可以进行总结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问题教学理念可以提高学生关注度,降低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老师积极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特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创造好的基础,使学生敢于提问,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2]艾新锋,包梅梅.问题教学法极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

篇10: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鼓励高中生自主搜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和信息,高中物理知识涉及方面广泛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要激励学生中主动寻求各种工具的帮助,提高搜集有用资料的能力,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高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团结协作成组解决,小组协作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成员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基礎与知识储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此时就需要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电磁场的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各小组长在统计过程中了解组内每位成员的具体问题,由此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果组长无法解决,可在组内讨论,一起攻克学习难关。此外,组内还可进行一对一训练,将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方法在组内总结出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小组的划分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差异为基础,那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小组协作教学模式中小组划分时,教师应准确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与物理知识基础,如此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能进行均衡划分,就像教师面对学生差异时做到因材施教,在小组划分时,高中物理老师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对每位学生的综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这些依据来确定每组人数以及每组中有哪些人员组成,做到合理适当划分学习小组,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学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准备材料、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人。教师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时要能够从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发挥小组内学生不同的特点。

(三)完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

每一节课程都有其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只有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才不会落后,而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定,因此高中物理老师要统筹完善课堂教育目标,在明确自己教学内容的同时留一些学生自己本身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组协作讨论,提高自己学习物理的信心,促进自己物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也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上一篇:石中之箭作文下一篇:和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