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享受痛苦与快乐中前行

2024-04-23

人生在享受痛苦与快乐中前行(通用9篇)

篇1:人生在享受痛苦与快乐中前行

人生感悟作文:痛苦中享受重生

寒冷的夜万籁俱寂,此时唯一能听见的除了自己的呼吸声便是心跳声。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无法入眠,到不是因为冷空气混入房间所造成,是因思绪所致,一定是……我说不上来,也找不到答案;我动着脑筋,越动越乱,近一个小时我竟无法将自己说服,依然和复杂的思绪打着持久战。并不宽敞的屋子被我走了一圈又一圈,踱步靠近窗户拉开窗帘,望见一两颗星星在寒夜里颤抖,月亮也蒙上了一层昏暗。

任思绪蔓延吧!我必须给自己一个答案,我知道只有我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将自己放生。只是挥舞在手中的笔再也写不出关于你的记忆,突然间很无奈。

黄昏的时候,我无意中走过那条街,熟悉的商铺、熟悉的商品、熟悉的你的.影子似乎还在人群中穿行;熟悉的林荫小道和街边老宅笼罩在冬日的雾臈里,映衬着夕阳的余晖,远远望去彷如滚滚红尘,给这并不漂亮的街增添了几道神秘感;令人遗憾的是小道两旁的树早已由原来的翠绿变成了枯枝残叶,现在在我看来如一排排死人的骨骼,处处透露着狰狞。

是的,我并不想责怪自己会赋予它这样一个可怕的比喻,因为这正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我更不愿意用优美的句子来描绘这样一个场景,去告诉别人残花依旧美,或者残景意更深,那些都是谎话,我不想成为骗子。

我一直假装自己很坚强,可毕竟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演员,当那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向我宣战时,我竟毫无斗志;顷刻间我对这人生突然感到了厌倦,我曾憧憬的美丽的日子竟然是骗局,我不知道究竟是生活欺骗了我,还是我不够理解生活,我渴望脱离这种生活!我为重生做了一次祷告,这祷告又似乎被驱散融入了寒风之中。我放弃了这种祷告,设想了一个更谦卑的祈求,祈求变化、祈求刺激、祈求选择性失忆,而这简单的祈求也被现实摧残了,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因为眼泪是最大的笑柄。

我还能祈求什么?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愚蠢的想法、或许有人会说是我太过于天真、或许还有人会说只会祈求的人终究是弱者,不管结论是什么,于我而言都应该是智理名言,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微笑吧!我对自己说,或许我需要的只是时间;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以此来打消想哭的念头,纵然生活不偏爱我,我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咒骂上帝是傻子的作风,造物主是公平的,我不能因为生活的不顺而诋毁于他,尽管我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埋怨也是徒劳无功,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天开始下雪了,放眼望去---天地之间茫茫一片白,银装又素裹,街边的死人骨骼也慢慢变成了晶莹的树挂冰花,我抱起我的毛毛熊一同躲进被窝,闭上眼睛开始找寻梦中人。

别人看见的

我看不见

你无理偿还

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

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雪和太阳的光芒

同样刺眼

无形之中已被你灼伤

天已黑下着雪

我在天涯的另一边

给你写信

绵远而浩繁的事

总也写不完

你倦了

带着我的风筝

飞远了

篇2:人生在享受痛苦与快乐中前行

1 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内涵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年做的中小学生体质调查情况, 发现我国的中、小学生体质比前几年要下降很多, 肺活量、身体素质、视力等都有明显下降。所以2007年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共同决定要在亿万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主要是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开展体育运动, 增强体质。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人才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要具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 学生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健康、阳光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实施阳光体育正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所谓阳光体育就是指让学生在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 沐浴阳光, 享受自然带来的一切,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康的新时期的有用人才。所谓大课间是基于原有的课间操活动, 是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时间较长, 课间活动的内容较丰富, 保证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 有效调整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兴趣, 为学生日后自发、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2 利用校园文化渲染阳光体育

有人说小学阶段要有个好老师;初中阶段要有个好班级;高中阶段要有个好学校。这一观点就说明学校的文化氛围对高中学生学习的影响。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同样需要学校文化的支持, 同时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也在一定层面上强化和繁荣了学校的文化。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增强体质的场所和条件。强化阳光体育的校园文化, 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围墙、宣传橱窗、走廊、教室墙壁等多种渠道, 利用图画、文字等形式, 宣传阳光体育的意义, 宣传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在全校范围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人人喜欢阳光体育的良好氛围, 为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提供舆论支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的体育锻炼氛围。享受阳光、快乐体育, 培养更多阳光、向上、积极的爱好体育的学生,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填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加油,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3 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 顾名思义是和其它体育活动一样, 享受室外有氧运动的乐趣。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众多的体育爱好, 形成更强的体育运动的能力。在大课间活动中, 可以为学生选择如山羊、跳箱、平梯、跨栏、轮滑等多种体育运动的形式。利用学校充分的体育场地优势开展, 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室外体育运动。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室外体育活动, 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体育互动中, 学生能够掌握技能、学到技巧、提高素质、兼具优良的道德品质。学生通过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等形成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个性品质和思想品质。

4 实施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策略

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 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凸显校风校貌,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特别是大课间活动范围广、人员多, 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 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协调沟通的人际关系能力。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操活动是丰富学校体育运动形式的又一个渠道, 也是校园文化展示的窗口。对于缓解高中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内容具有很大的作用, 怎样有效实施, 才能保证其高效性和实效性。

4.1 以人为本从兴趣出发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确定, 是有效实行大课间活动的保证。所以, 确定的大课间活动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实施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打破以往一套广播体操全校做、一段音乐反复听的局面。可以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模式, 中央模式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等内容;地区 (方) 统编内容可以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内容创编地方校本的体育运动内容。比如标牌式的新疆舞蹈、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跳绳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其它文化内容以及学生很感兴趣的各种趣味游戏等。可以发挥学校校本师资的作用, 结合学生的特点, 编排富有学校特色的韵律操、健身操、校操、特色操等运动形式。这些内容的安排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4.2 科学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有效的活动形式是保证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同其它任课体育教师一起合作, 科学确定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学情特点的活动形式,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以及课间操的时间等因素确定自己的校本大课间活动形式。下课铃响学生走出教室, 自由活动一会之后进行自由体操锻炼, 这种活动要分班、分组进行学校自编自创的校操、校舞、韵律操、特色操、武术操等国颁操的演练和活动, 之后整理队形回班级上课。分开活动、归队整形的形式成为高中体育大课间的基本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 学校规定每周3天时间, 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 集体组织学生进行室外体育活动。具体形式可以按照班级为单位的形式, 或者以学生兴趣小组为单位的形式, 在校内的操场上活动和到校外的自然环境中活动为主, 可以长跑、登山、各种球类活动、各种体育活动竞赛等形式, 然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5 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

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都是全体学生参与的, 所以在组织和开展中要注意为教学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保证活动的有效、有序。所选择的活动应该以调整学生学习情绪为主, 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

5.1 与新课改的理念密切结合

新课改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已经很长时间了, 其主要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一部分, 大课间活动应该和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仅仅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 形式、内容都要配合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 特别是要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展示学校的教改风貌, 更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5.2 与学生的能力提高相结合

新课改大力提倡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才的概念再也不是读书匠的一个标准, 而是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可以在意志品格、拼搏奋斗、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 与学生未来的发展相结合。提倡学生的全面参与、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提高。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 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为上一级学校书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

新疆地区处在边疆, 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 所以在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 要结合体育课程的内容改革进行,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 课业负担沉重, 学生承受的压力空前大, 而且体育课程的时间有限, 教师要善于挖掘校内的课程资源, 结合体育教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已成为体育课程重要内容组成。体育活动受场地和器材因素的制约, 所以根据学校的设备配置情况, 根据校园周边的自然情况, 确定阳光体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 确保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高效、实效、时效。

摘要:阳光体育就是指让学生在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 沐浴阳光, 享受自然带来的一切, 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大课间是基于原有的课间操活动, 有效调整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兴趣。本文从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内涵入手, 从阳光体育的形式、内容、已经开展的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教学效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开明出版社, 2003.

[2]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2) .

[3]富嘉贞.关于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与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3) .

篇3:让音乐教学在和谐与快乐中前行

一、自主体验,创设和谐氛围

新课程改革更是强调课堂气氛的和谐、快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兴趣点,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构建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师生在快乐、和谐的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听赏《雪花飞舞》这首乐曲时,在律动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体验雪花由慢到快再到慢的飞舞过程,而有一位学生竟能够将中间一个欢快的乐段描述为冬天在厚厚的雪地上踩雪的情形。其他的小朋友觉得有道理,也跟着附和起来。看着他诚恳的眼神,我知道他不是信口开河,因此没有纠正他,而是对大家说:“小朋友们,你们把落在地上的雪花给踩疼啦!看,它们又从地上箭一般地飞起来了。”面对这么一个美丽的“小童话”,学生们便不由自主地律动起来。从那以后,我发现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发言踊跃的学生逐渐增多了。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而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都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最后,在这节音乐课上,学生不仅很快并且饶有兴趣地学会了唱这首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主体性得到了尊重与发扬。

二、开放互动,体验和谐氛围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全面、综合的世界。我们千万不要让学生的眼光停留在狭小的课堂中,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近各种现实的音乐环境,接触各种视听材料,参与各种音乐艺术活动,使教学的时空尽可能地开放。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注重帮助学生设计课题,拓展教学的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在教唱歌曲《大树妈妈》时,学生虽然能够理解歌曲内容,但是没有体验过母亲角色的他们唱出来的歌声是枯燥的。“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演唱中要表达歌曲的感情,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结合融入进歌曲。于是,我在示范演唱的同时,在抒情的音乐背景下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大树妈妈”的故事。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往往有很大的吸引力。我让每个学生动手做“小摇篮”,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感觉自己就是“大树妈妈”,而小鸟宝宝就躺在自己的怀抱中,然后跟着音乐轻轻摇晃。随着音乐的飘扬,他们的歌声也随之飞扬。再加上一系列如轻轻摇动、手臂左右摇摆的动作,歌曲唱得真切而感人,这不仅对于我,而且在座的每一个学生都被这样的歌声感动着……

“互动”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三、宽容合作,享受和谐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前提和保证。新课程改革更是强调课堂气氛的和谐、快乐。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兴趣点,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构建赏识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师生在快乐、和谐的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一年级的《亚克西,巴郎》一课中,学生唱会歌曲后,我让他们分小组创编舞蹈。于是,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纷纷展现出活泼的舞姿。但是等到跟录音跳的时候,刚才跳得很好的学生却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只有两个调皮的学生扭动着脖子,在前面做着很滑稽的动作,还时不时地向同学们做鬼脸,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看到井然有序的教室里忽然乱了起来,我顿时火冒三丈,很想制止他们,但我还是冷静了下来:发火是不明智的。我仔细一看,他们的动作挺像跳新疆舞的样子,于是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两个表演得很好,但是动作不太规范,老师帮你们纠正一下。”我帮他们纠正完动作后,又对大家说:“让这两位同学带着大家跳好不好?”这样一来,刚才很尴尬的场面变得活跃起来,这两个学生表演得更起劲了,同学们也纷纷跟着他们跳起来。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我心里无比自豪。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的宽容,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比疾风骤雨更见效。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音乐的课堂离不开旋律,而“和谐”就是音乐课堂上最美妙的旋律。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契合并达到一定和谐时,属于音乐课堂的最美的旋律才能奏响!构建这样的音乐课堂会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富有张力。

篇4:在数学应用中享受快乐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数学应用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它是基于对数学的广泛性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每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就会产生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加以解决的冲动,并迅速寻找一个很好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体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具体来说,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当面临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会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和实用价值.第三,主动用数学眼光看世界,并且用敏锐的直觉洞察其中的数学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建议

1. 数学知识:知其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数学知识的产生主要来之于两个需要:第一,实际的需要.第二,数学内部的需要.高中知识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如高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计算最值,线性规划,高三的概率统计等.这些知识应该让学生实践和体验,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使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对数学知识,知其来龙去脉.

2. 数学现象: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可以用数学语言清晰、简明、准确地描述,让学生养成用数学语言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在实践中,要有能力本位的意识,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是处处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现象呢?

(1) 阅读:阅读和理解的介绍材料,找出未知量,并进一步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2) 建模:主体的数量、关系、用数理式子、方程或方程组来描述,就是“文字语言”转为“数学的语言”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求解:编织算法程序,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出数学问题的解.

(4) 评价:把数学问题的解,放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给出符合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合理的评价.要强调数学的应用,可以通过建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应用问题,强调如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抽象出数学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是最重要的应用数学问题,如方程,函数,不等式,统计等.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运用.

3. 算法问题:学会建模

新教材要求会用科学计算器处理计算数值,所以有的练习中给出的数据很复杂,但从实战及高考看,高中数学应用题的重点还是数学建模,算法、算理应该占据主流,一味地追求“实用”,出现了很多复杂的数据反而会冲淡主要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每一节只要一两个实际数据,另可选用特殊的数据或简单地用字母表示,不仅可以突出算理,并加强应用问题的分析过程,节省时间,体现了字母代数的优势.

当然,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只有最终回到生活,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它可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有很大的必要性.例如,易拉罐的设计,运营商考虑成本最低,其他的费用是相同的情况下总想使用最少的材料.罐是由金属制成,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制作最大的圆柱体,这是厂家要研究的.怎么做?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易拉罐可能不是等边圆柱形的,有的显得长些或短些,那是因为考虑到做上下底面和侧面所用材料的价格不同.若设上下底面单位面积的价格为k1,侧面的价格为k2 (k1≠k2) ,则做成一个罐所需材料的价格为k22πrh+k1×πr2×2,从而取等号的条件为k2rh=2k1r2,即h=2k1r/k2.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身边的事物和很多数学有直接的联系.仔细分析可以使用课本知识回答,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泼生动.

总之,我们必须尊重课本,开拓课本,学数学用数学,培养具有很强的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这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掌握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教学,学以致用,在数学应用中享受快乐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追求.

摘要:高中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 而且还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接着提出了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建议:1.数学知识:知其来龙去脉2.数学现象: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3算法问题:学会建模.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徐跃平.从思维引导的角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23) .

篇5:在阅读中快乐前行

一位同龄的女同事常常抱怨自己成了学校里被人遗忘的角色:人老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因为学校的大事、小事与自己挂不上钩、沾不上边,领导不安排其做班主任,各类竞赛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参加,评选先进的机会都让给了年轻人。

我开导她: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学校的各类活动不也都是我们的份?当年,中老年同事有的也只是羡慕。知足常乐,因为我们早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安慰她:我们不也曾经辉煌过?是该到了让位给年轻人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由台前退到幕后。年龄不应该成为我们中老年教师自暴自弃的理由。

我告诉她: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和我们是同龄人,她活泼可爱、爱说爱笑,有几个小朋友不痴迷于《大风车》?出生于上世纪初期的斯霞老师从教70余载,她总是那么乐观,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嫌弃她了?2009年,我应邀出席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其间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靖江市幼儿教师代表卢素芳老师,她对家乡幼教事业那份似火般的热情,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也是我们同龄女性的楷模……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而应该自己保持坦然的心态。我们无法拽住青春的尾巴,但我们与年轻教师相比,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多了。何必悲观失望呢?青春已逝,让知识不断更新,时刻拥有一颗平常心,学会调适自己,才是硬道理!

每当此时,朋友都会欣慰一笑,她说幸亏有了我的心灵拯救,不然早就不知怎么来度过后半辈子的教学生涯了。

人到中年,学会做人与生活,工作上的事决不带回家,生活中的琐事不往心里放。

可能是天生喜欢安静的缘故吧,上网淘宝、广场跳舞、逛街购物都不是我的爱好。闲暇时,在同事们聊天时,我喜欢在电脑的键盘上敲敲打打,或总结工作上的成败得失,或抒写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或进行教学设计、课件的制作。回家后,吃完饭,拿出当天的报纸翻阅一番,或拿出本月的《读者》《教学设计》等杂志读上几篇,那也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我的床头柜上总喜欢放上几本爱看的书,斯霞的《我的教育生涯》,郑毓信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余光中的《乡愁》……与书为伴真好,它可以消除忙碌一天的疲劳,把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但更多的是从书中汲取到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我从事17年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取得了成效,得到同事和家长的认可。我执教数学这几年来,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刚开始教数学的时候,说实在的,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为了不辜负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及家长的期望,百倍努力,虽然班级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还可以,但总感觉自己充其量是一个典型的教书匠,是一个三流的数学教师。平时加班加点地培优补差,课堂上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能顺利完成。我教得很累,学生学得疲惫。我常常想:我是不是不会教数学?我把数学教学当成语文课的阅读理解了?我常常羡慕那些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老师,评课滔滔不绝的专家。我困惑了:为什么我从不偷懒,还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局外人呢?

后来,我尝试着从自身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熟悉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阅读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以及数学教育刊物,认真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借助于网络平台欣赏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我与自己约法三章,坚决不搞“题海战”。我经常让学生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青春虽逝,但在教育教学中拥有年轻的心态,把学生当朋友,课堂上,偶尔引用几个热词,吟诵几句诗词,介绍几点课外知识。每当此时,学生眼里写满钦佩,此时的我感到是最幸福的。

我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原来,我刚开始虽算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数学教育专业知识缺乏,教学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总是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让教科书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现在,我也能用教育教学理论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高屋建瓴,从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组织教学,精心磨课,课堂上注意举例、提问、比较与优化。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始步入正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正积极营造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而我只是在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耕耘总有收获的时候。当我的教学设计和说课获得市级一等奖时,同事们送来了声声的祝贺;当我的一篇篇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区级奖项时,我心里是满满的高兴;当我制作的微视频获奖并在网站上展出时,我真的是无比激动;当我申报的课题获批立项时,我认为我真的还可以和年轻人媲美……

曾记得办公室一女同事对我说:“陈老师,我原以为自己三十多岁就老了,但看到比我年长十多岁的你时,我感觉自己还很年轻。”

是的,年龄不是问题,对年轻人多一些包容、呵护,给予他们榜样引领,让他们尽快成为教育教学骨干,才是我们中年教师应有的大度。

篇6:让学生在感悟中享受快乐

关键词:感悟,魅力,文化

语文课, 我们既要浓浓的情, 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 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 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无论是诗意的课堂, 还是文化的课堂, 都是为了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努力创建快乐而扎实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感悟中享受快乐。

一、让学生成为感悟的主体

感悟, 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活动中产生的, 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那么, 怎样将诸如正义、爱心等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呢?我们应该遵循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 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例如, 在教《长城和运河》一课时,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假想坐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在飞机上透过云层看到在山岭间蜿蜒盘旋的长城 (播放由空中拍摄的长城录像) ,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雄伟的长城时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 想到些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不朽的诗篇”的含义。在学习运河的部分时, 可以让学生边看录像边想象漫步古运河的所见、所思、所感, 再启发学生说说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最后, 让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背全诗。这就使学生在沉浸于美妙意境的同时, 心中自然而然地升腾起爱国之情。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应使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 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成为有根的教育。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 那么, 他将来就会成为一只永远立不起来的空袋子。

二、让学生经历感悟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应该说, 阅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本方式, 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感悟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是体现在对课文感悟的过程中。

在教《水上飞机》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担当小海鸥的角色, 说说飞到大海上时看到的海面的景象, 再出示水上飞机的图片, 让“小海鸥”描述其样子并与其对话。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奇遇告诉“海鸥妈妈”, 以此来练习复述。作业则可安排学生想象水上飞机救那艘遇难船只的经过, 写一篇《水上飞机救险记》。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交往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学生智慧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智慧的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潜能, 让其喷涌而出, 使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三、让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

语言是民族的根,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 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 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 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

教学中,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 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 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 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 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如教古诗《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中的“含”字, 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诗人是从哪儿看到终年积雪的西岭的, 根据学生从窗口远望时所见的回答, 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代表窗口, 让学生在里面画上“西岭”。这就使学生懂得了“含”就是衔着、包含的意思。然后, 让学生将“含”换成其他的字, 如“有”、“嵌”等等, 让学生将这些字放入诗中进行比较, 从而领会“含”字的妙处就在于将这幅画写活了, 写出了动态之美。

总而言之, 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阅读, 阅读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感悟是一种阅读行为的实施过程, 又是一种阅读行为的实施结果, 是感悟有所得后的结晶。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感悟, 那么, 阅读教学将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更加精彩和更有成效。

四、让学生感受文化的浸润

语文课堂应有其独特的语文味, 但课堂教学中的书卷气、翰墨香不是“教教材”者能为之的。例如, 一位教师教学著名作家孙友田写的叙事散文《月光启蒙》时,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的聪颖、善良、慈祥之后, 又出示了《月光母亲》原文开头片段, 揭示母亲满头白发、额上刻着深深皱纹而又失去记忆的形象, 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饱含深情的对比朗读把学生的情感波澜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也感受到了普天下的母亲给予孩子的爱是那么的博大而深沉。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 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 更是一种精神的成长和丰满。在这样的课堂里, 我们与其说被文本感动, 不如说被自己征服。阅读从单一走向丰富, 从封闭走向自由, 心灵在弥漫着文化气息的空间散步, 享受着自由的生命之旅。

篇7:人生要在不断进步中前行

2013年1月26日上午,我们一行数人前往南京采访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

一路上,我们的脑海里不断想象着:张教授长得什么样?他是不是很和气?尽管很好奇,但这些答案只能等到下午才会揭晓。

中午,带队老师告诉我们,张教授将和我们一起用餐。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马上就可以见到南大的教授了,紧张的是不知道该如何跟大学教授交流。

餐桌上,我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张教授的到来,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终于,张教授进来了!他年纪不大,慈眉善目,为人随和。落座后,他一边吃饭,一边和我们拉家常,问了我们许多问题,倒像是他在采访我们。张教授说话的声音很柔和,我们的紧张感瞬间烟消云散。

下午,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会议室里,我们正式开始采访张教授。

一坐下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问张教授:您学习与研究的动力是什么?

张教授说,这与他的兴趣有关。“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候跟你们现在不一样,你们现在可以读的书太多,挑花了眼。我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书可以读。每学期刚开学,一拿到新的语文课本,我就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将它通读完。这也是我当时最大的快乐。”看着我们难以置信的眼神,张教授哈哈笑道:“你们现在作业多,压力大,所以总想着玩。我小时候没有什么作业,玩的时间很多,反而很想看书学习。”由于喜欢学习,所以张教授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既然喜欢读书,为什么没有选择做一个文学家,而是从事出版方面的研究呢?面对这个问题,张教授思考了一会儿,面带微笑地说:“我做出版研究是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知识通过书籍传承下去。我希望社会上的人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书。”

那么张教授现在的兴趣是什么呢?答案是:出版转型研究。张教授说,以往我们大家要背很重的书包去上学,因为里面全是纸质书。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书包了,学生上学只要带个iPad就行了,但电子书包也有很多问题。例如纸质书可以随意翻看,别人想看也可以借给他们;而电子书就存在“共享”不便的问题,即便你花钱购买了某些资源,可是离开你自己的电脑就看不了。还有,现在免费电子书大行其道,但在下载时我们又要担心病毒、错字、漏字等问题。而且如果每个人都希望看免费的电子书,将来还会有人做书吗?没人做就意味着倒退,那电子技术的发展岂不是作茧自缚吗?看纸质书时读者会更专心,电子书则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比如电子书里提到了哈佛大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顺手点了哈佛大学的词条链接,知道它在波士顿。波士顿是个什么城市?再轻轻一点鼠标,波士顿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城市。再一点,新英格兰地区又出来了。这个时候,读者看到的东西已经与最初想要阅读的内容越来越远了。好处是能了解到大量相关知识,坏处是容易分散注意力。张教授认为,这些都是电子书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张教授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和那些一路“读上来”的学者不一样的是,他很早就参加了工作,工作中也深受单位领导的器重。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张教授放下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去读研究生呢?

张教授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当时人们都觉得读书没什么用,随便找点事做做就挺好的。我虽然很想继续学习,但家人反对,这让我很迷茫。幸好我当时的老师说了一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人生要不断地进步,要一步一步走向上面的台阶。就像看风景一样,登高才能望远。’这句话帮我下了最后的决心,于是我考到南京大学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又树立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到别的国家去看看,了解那里的人们在做什么。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两次分别为期一年的哈佛大学之行。”

张教授告诉我们,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在一起,交流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差异很大,思维碰撞很激烈。而思想的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碰撞中被激发出来。张教授说,人接触的范围越广,了解的东西越多,离成功就越近。他问我们:“你们相信自己可以跟美国总统奥巴马联系上吗?”看着一个劲摇头的我们,张教授说:“这是完全可能的。我在哈佛大学有很多好朋友,他们当中有的就是奥巴马的智囊团成员。你们因为今天的采访结识了我这个朋友;通过我,就可以联系上哈佛大学的教授;再通过他们,你们就有可能跟奥巴马交流了。你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采访的最后,张教授给了我们一些忠告。首先,人要有上进心。人生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其中可以有起伏有坎坷有失败,但每当经历完一个阶段,回首过往时,我们看到的应该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上面的台阶。其次,不要放过任何获取知识的机会。每天读一点儿书,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但日积月累,我们将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次,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从他人处学习,保持“见贤思齐”的热忱,榜样能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标杆,还有不知疲倦的动力和一如既往的恒心。“当然,在学习之余,不能忘记勤于锻炼,要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张教授笑着提醒我们。

张教授劝我们多读些名人传记,他对自己读过的《徐悲鸿传》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印象颇深。他说:“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你知道那些名人伟人是怎么面对类似困难的,你就不会显得迷茫,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它们。”

小记者采访感言:

陈遒、戴舒馨、赵姝欣、谢浩(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时间飞逝,3个小时的采访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次采访收获颇丰,结束时,张教授还为我们每个人都签名留念。回家的路上,我们虽然有些累,但能与南大教授面对面交流,我们又感到很幸运。我们彼此约定,高考结束后,南大再见!

篇8:在享受习作的快乐中创新

一、结合学生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想简单, 生活阅历和实践不多, 不了解人情世故, 所以在写作或者创作中更多的是参考、模仿和想象, 以自己的思想去写作。最好激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表达自己所想的情感。以往的小学作文教学大多是格式化的千篇一律式的复制性教学, 毫不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 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写作个性。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思想, 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事情, 倡导“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写作观念, 尊重小学生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让他们敢于写作, 敢于创新, 敢于尝试。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有利于背诵,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在生活中寻找、充实作文素材

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是学生认识生活, 并参与生活和体验生活。教师一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 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孩子走进家庭, 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行为, 爸爸妈妈的关系, 等等。二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与家务劳动等。三要给学生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 收获真实生活, 引发习作的动机。如把小白兔带进课堂,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 触摸观察体验, 激发写作灵感。四是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通过相互交流, 增加信息量, 提高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 发掘学生潜能

目前,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制度下, 许多小学生在写作前还离不了作文选或者其他作文参考资料。要想实现创新教学, 必须在作文课上革新教学思想,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一味模仿参考的写作误区, 要让学生明白, 写好作文不是以优秀作文为参考, 以评判模版为基准就能够实现的, 真正优秀的作文往往是那些来自于作者内心的,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要写好作文, 首先要有东西可写。要有东西可写, 就要对生活仔细观察, 充实生活。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出什么文字。”因此,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 还要多参加课外活动, 充实生活, 培养观察能力, 积累写作素材。除了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外, 小学生还要扩大阅读量, 只有阅读, 才能扩大视野,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四、创新作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创造一种学生可以自由倾诉的课堂教与学的氛围, 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与学的互动。课堂上让学生有话便说, 有事便叙, 有情便抒, 有感便发;写文章时长短不拘, 格式不限, 久而久之, 作文课堂便进入了儿童的生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 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 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 这是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我们不断给予评价和激励, 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 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 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提高写作兴趣, 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表现欲, 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五、注重基础知识, 厚积薄发

首先要强化小学生作文的书写训练, 每天练字, 训练学生写字规范, 让学生书写规范、整洁,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针对小学生错别字多和词不达意的现状, 要求他们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 努力消灭错别字, 同时丰富词汇, 使语言使用规范化。进行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活动, 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实现“我手写我心”, 增加词汇量, 提高写作质量。在日常生活中, 可进行语文学习的场所是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的, 特别是字词的学习, 更加容易获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媒介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识字兴趣。词汇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 学生的写作自然会得心应手。

六、采取激励措施, 提倡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我心, 并给予成功激励, 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通过多种实践, 摘取成功的果实, 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不仅要注意拔尖的个体, 还要注意非拔尖的群体, 不仅要肯定一篇文章的整体美, 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 并适时给予褒扬, 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倘若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而是要求他们像大作家那样创造风格, 就会小看甚至无视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严重挫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甚至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也可以编印刊物、成立文学社、建立学生论坛等方式, 让学生发表文章, 交流思想, 学习他人经验, 借助这些平台,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激发创新热情, 创出新成果。

总之,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中, 要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同时让学生广泛阅读, 积累语言词汇理解, 把日常阅读的内容融入学生的习作。要信任每个学生, 与他们交朋友, 走进他们的生活, 与他们一起享受习作的快乐, 感受习作成功的欢乐。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和体察生活”。

摘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和小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小学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授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小学作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能力, 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直接反映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质量。针对小学生对作文学习失去兴趣的现状, 作文教学必须革新思想,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有效性。

篇9:享受快乐 品味人生

姜守垣作品追求古朴、自然,以书法入画法,重笔墨、重气韵、重章法、重意境,师古人尤师造化,坚持传统,广采博取,以求诗书画的完美合一。

我在幼年时受家庭熏陶就有了一个书画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更名为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花鸟专业,师从俞致贞和高冠华先生。另外,京城花鸟画名家郭味蕖、王雪涛、李苦禅、田世光等先生也亲临授课。期间我学习勤奋、废寝忘食。教师学识渊博授课有方,令我们大开眼界,受益终生。他们不仅传授技法还让我们注重尊重传统,不仅重画品还要重人品,这为我们奠定了学习花鸟画的坚实基础。

女画家俞致贞先生像慈母那样关爱着每个学生,她教学严谨细微,经常带我们到公园写生,亲自示范,每个同学的画稿她都要把关修改。高冠华先生手不释卷,课上不停的给我们作示范,唯恐你不会。田世光先生风趣幽默,课上时时发出阵阵笑声。郭味蕖先生一派学者风度,谦和儒雅,作起画来挥洒自如,讲课出口成章,精辟深刻,令人敬佩。王雪涛先生才华横溢,作画令人目不暇接,至今我还保存一幅先生在课上示范画的玉兰,寥寥数笔,神采生动,叹为观止。2001年值先生诞辰百年之际赋得小诗题于画上:“四十年前墨犹新,天香庭院课徒勤,花开花落纷纷去,独领风骚已百年。”李苦禅先生大巧如拙,豪爽风趣,讲课如拉家常,作起画来却沉稳有加,用笔雄浑老辣,绵里藏针,韵味无穷。

每每回忆起这段宝贵的时间,深感“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的内涵,这是终生收获的巨大财富,是终生难以割舍的情缘。今年又值俞致贞、高冠华二位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思念不已。

1991年我50岁之际,我供职的红旗大学为我在大千画廊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俞致贞、刘力上、高冠华、白雪石、戴林等先生前来祝贺并题词给予鼓励。张爱萍将军、钱伟长、闻家驷、周怀民等先生均题了字。同学好友刘炳森,郭怡孮、杨悦浦、李燕等均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对我在习画道路上的一次肯定和激励。

书画如影随形,相伴一生,使我沉浸在苦乐之中。我认为靠财富取得的快乐使人平庸,靠创造带来的快乐使人向上。习书作画令我每每有一种成就感,每当完成一幅作品悬于墙上,品茗观赏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愉悦,这恐怕就是自得其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乐”字就有了说不尽的情趣意味,书画之道要靠平日的研习,不断练笔,由生而熟,由熟而生巧,巧后再拙,由生到熟,由熟再生,才是一种境界,熟而生才有韵味,熟而再熟则俗。品味书画就像品味人生。

习书画之乐是由内心发出的愉悦,其美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习书画使人保持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常有一种表现自然美的欲望。一旦捕捉到美好瞬间,激情冲动,挥笔作画时产生的灵感,似乎上天有助,当反复失败一旦成功时那种喜悦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创作成功的快乐就像农民耕耘后的收获。正如郭味蕖先生所言:“学如耕稼到秋成”。那是画者自身能感悟到的,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是任何财富不可替代的。

我庆幸自己能为山川立传,为草木代言,我有一种使命感。书画不仅可自娱自乐,还可把乐传给社会大众,为大自然歌功颂德,留给后人。

虽然我已步入古稀但还能尽其所长,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也是一种快乐。

(2015年11月于静卉轩)

上一篇:清华大学保研信下一篇: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