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2024-04-08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共10篇)

篇1: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十九

探究可溶性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一、实验目的:1.熟悉可溶性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2.能正确使用试管、胶头滴管等仪器。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200mm)2支、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蒸馏水(盛于烧杯中,洗胶头滴管)、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 值 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1分

2、用一支试管取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硫酸铜溶液。A、启开试剂瓶,瓶塞倒放于桌面上(0.5分),倾倒药品方法正确(0.5分),取用完毕马上盖好瓶塞(0.5分)。

B、持拿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有排空气的挤压动作,药品无洒落。(1.5分)3分

3、用一支试管取约2ml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加浓碳酸钠溶液 A、启开试剂瓶,瓶塞倒放于桌面上(0.5分),倾倒药品方法正确(0.5分),取用完毕马上盖好瓶塞(0.5分)。

B、持拿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有排空气的挤压动作,药品无洒落。(1.5分)3分

4、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1分),并得出正确结论(1分)2分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篇2: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一、实验目的:利用石蕊、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二、实验用品:试管(Ф15mm×150mm)5支、试管架、待鉴别溶液A、B、C(其中1:4稀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均装于细口瓶中,三者随机标示A、B、C)、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分装于滴瓶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 值 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1分

2、待鉴别溶液的取样:用三支试管分别取约2ml A、B、C三种溶液。A、正确启开细口瓶,并将瓶塞倒放于桌面上。倾倒完毕马上盖好瓶塞。(0.5分)

B、倾倒液体时,持拿试管、细口瓶操作正确。(1分)

C、倾倒液体操作正确,无液体洒落。倒入药液2mL左右。将装有待鉴液的试管依次放置于试管架上。(1.5分)3分

3、向装有A、B、C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鉴别出1种溶液。再另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倒入尚待鉴别的另两种溶液约2ml,并分别滴入1-2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别。向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A、滴管提离液面,挤压后再取液,取液量合适。(1分)

B、滴管转移和滴加过程中无洒管外,悬空滴加。(1分)

C、振荡动作正确。(0.5分)

D、第二次取液、滴液操作正确无误。(0.5分)

E、实验现象及结论正确。(2分)5分

4、清洗仪器,整理复位。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篇3:创新化学学科教学加强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化学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象现, 正确处理实验结果。对实验效果不好, 甚至于失败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分析, 应用所学的知识或学生易接爱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改进实验, 找出实验成败的原因, 再实验。让学生在失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励学生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善于探索创新的好品质。如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时, 当温度加热至170℃左右时燃烧火焰的黄色非常明亮, 当继续加热至180℃以上时火焰就变成了淡蓝色。通过对此实验的指导分析既能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还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种创新的意识。

2 创新化学教育, 必须加强化学实验室建设

2.1 要有学生操作的场地、仪器、试剂

按现行化学实验的配备, 仅能满足学生完成所编教科书中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内容, 且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 可以改进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有许多的演示实验也有可改进的成份。学生实验也存在很多的憋病, 几乎是照方抓药。要改变化学教学现状, 推进创新教学, 就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能力,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 这对化学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一个实验的实施可能有许多种方案, 需要各种不同的仪器、试剂, 如果实验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要求, 一些基本的试剂, 仪器都没有, 学生的方案就得不到实施, 设想、猜想都变成了空想, 化学教育就得不到拓展和提高, 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甲烷的制取性质实验效果一直较差, 有关资料提供了其他的实验方法, 实验室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而无法进行。因此, 化学实验室不应按某教材配置, 应以某教材为主线, 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文化层次) , 生活环境, 适当的拓宽仪器、试剂的配置。使学生能想到的大部分实验都能实施, 让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

2.2 学生的学, 需要教师的导, 应加强实验教师队伍

现在许多学校的化学实验员只是文化水平相当低的工人,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实验员, 化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仅仅是传授知识, 化学实验仅是化学教学的调味品。比如说, 有这样一个学校, 由于许多人认为化学试剂管理危险大、毒害大、仪器管理又繁琐, 没有任何人愿意去化学实验室工作, 结果学校领导指定了一个仅小学文化层度, 对化学一无所知的工人为化学实验员, 仪器的名称都说不上, 更谈不上能科学管理, 他又怎能承担学生的实验指导呢?这类学校的化学实验就可想而知。而现代化学教学, 既要学生敢想, 更要求学生敢做, 化学实验室应定期为学生开放。由于化学实验也有很多的危险因素, 试剂、仪器也要求生学能合理使用, 这不仅要求学生能有时间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 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 也要求教师做重点的指导, 以避免试剂不必要的浪费, 仪器不必要的损坏, 甚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正确辅导, 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让学生做到有目的实验, 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在实验中, 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创新精神和成就感, 这就要求化学实验员不仅能熟悉教材、熟悉仪器, 做到周密、细致、耐心的管理实验试剂、仪器, 能按教材准备实验, 还应该有较深的学科知识, 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验能力, 能独立指导实验, 把精力投入到实验研究上, 攻克难点实验, 填补空白实验。这就要求增加化学实验员, 提高化学实验员的素质, 有关部门应加强实验员队伍的培训。

2.3 化学实验室不仅应配备较宽领域的仪器, 试剂, 还应配备有关专业资料

学生的知识层次比较低, 思维面比较窄, 考虑的问题比较单纯, 设计的实验比较片面, 且实验操作也比较差, 仪器、试剂的性能、性质掌握得也不全, 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往往比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 为学生提供借鉴的资料, 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查阅资料、教师用资料中的依据指导学生等手段, 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到有据可依, 有据可查, 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 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实验专业资料对于绝大部分地方来说很难买到, 而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 这方面知识虽然接触不少, 了解也很多, 但作为实验的专业人员, 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是欠缺, 理论也了解不是很透彻。要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并适应现代的化学教育, 就必须进行系统的, 整体的自学, 这就需要书籍、资料, 有关部门不仅要重视仪器、试剂、设备的配置, 也应加强有关书籍资料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彭钢, 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潘鸿章, 姜淦萍, 孔令鹏, 等.化学研究性学习[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则恰恰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中之重。曾有著名学者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建不仅是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探索的一项课题,同时也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探究,继而感受化学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而在传统的课堂中,受到时间、设备、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基于这个现状,本校开设了基础实验化学这门选修课,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参与实验,并在学生中引起了好评。

在学习了专题2和专题3之后,虽然学生对大多数离子的检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依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短板。比如:四氯化碳萃取的是碘离子还是碘单质等。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将全体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设计了一道平日常见的问题供他们讨论。之后,再由两组各选代表到讲台上讲解、操作。适度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致力于考查学生对离子检验知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流程

流程1:课前学生根据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方案

流程2:小组分别选取代表,且每个小组有7分钟的实验时间

流程3:第一组展示由教师点评,以后由其他小组评价展示组的实验方案。

流程4: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进行总评。

三、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课前讨论:小组设计方案。

已知某溶液中已经存在K+、Na+,还可能存在NH4+、Fe3+、Fe2+、I-、SO42-、CO32-,根据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检验实验,确定溶液中各离子存在与否。

实验试剂: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稀盐酸、淀粉溶液、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双氧水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溶液(150ml)、蒸馏水、硫氰化钾溶液。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若干支、试管夹、火柴、洗瓶、胶头滴管、试管架、镊子。

附:待测溶液(学生事先未知):碘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铵的混和溶液150ml。

要求: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将实验方案以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小组确定方案后,当实验完成后再由小组进行统计,归纳所含离子。每个小组有7分钟的展示时间。

附:待测溶液(学生事先未知):碘化钾、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铵的混合溶液150ml。

由于学生事先并不知道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所以本次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为探究性实验,其中隐含的未知因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探究点】这里的离子检验存在很多干扰,①若直接滴加硝酸银,产生的硫酸银、碳酸银会干扰碘离子的检验,而亚铁离子的浅绿色在浓度较稀的时候颜色不容易分辨;②若直接滴加氯化钡,则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均会产生白色沉淀;③在检验I-的时候,一般会采取先用一种氧化剂氧化,将I-氧化为I2,这个时候可以用四氯化碳和淀粉溶液来检验。可是当离子浓度较小时,萃取途中不易看出颜色变化,而如何排除离子的干扰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展示及评价】

学生展示方案一:

(1)观察颜色,若溶液呈无色,可判断不含有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而未见到淡黄色沉淀,则证明存在SO42-、CO32-,而不存在I-。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最终结论:溶液中含有SO42-、CO32-、NH4+;不含有I-、Fe2+和Fe3+。

教师点评:此方法说明了学生对于离子检验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在(2)中加入稀盐酸引入了Cl-杂质,当这个问题在笔试中作为一个判断题时,学生能很快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在学生互评环节,同学也可以指出这个错误。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自行设计时,这个问题便会立即显现出来,这是其一;其二,若I-浓度较小时,即使没有Cl-的干扰,白色浑浊中夹杂的黄色AgI也不容易被观察到。由此可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并将两者结合,这是当前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亟需提高的一项能力。

学生展示方案二:

(1)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可判断无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且沉淀未见溶解,则判断溶液中无CO32-,而存在SO42-。

(3)另取少量待測液体,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4)另取少量的待测液体,加入稀盐酸和过氧化氢,振荡,滴加淀粉溶液变蓝,则证明有I-。

最终结论:溶液中存在SO42-、NH4+、I-;不存在其他离子。

学生点评:此结论与实际情况不同。在理论上该方案存在可操作性,实际上在第(2)步的操作中,加入氯化钡之后,溶液变浑浊,而此时滴加稀盐酸,由于溶液浑浊,肉眼无法观察到是否有气泡产生,而在浑浊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沉淀是否出现部分消失也很难观察到,因此,所下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相悖,正确的操作步骤则是先让浑浊的溶液沉淀下来,然后再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体,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O32-。

学生展示方案三:

(1)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可暂定不含有Fe2+和Fe3+。

(2)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O32-。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

(3)另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NaOH,无明显现象,则确定溶液中不存在Fe2+和Fe3+,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NH4+。

(4)另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加稀盐酸和过氧化氢,再加入CCl4,振荡,下层显浅紫色,则证明存在I-。

最终结论:溶液中存在SO42-、CO32-、I-;不存在其他离子。

学生点评:在观看前面两组同学操作的同时,第三组同学也迅速作出了调整。调整的时候,第三组学生对干扰例子的排除的因素以及其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确保本组检测步骤符合要求。

教师总评:这个离子检验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干扰性,三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都经过了认真思考,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总体来看还算达标。实际的操作和理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偏差,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把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更需要在实验中运用起来。例如,Fe2+在浓度较小的时候浅绿色并不明显,不容易被看出来,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颜色来判断,因此,在滴加NaOH的过程中需要额外强调。

检验试剂的选择也需要注意灵敏度。例如在I-检验过程中,当第三组同学完成萃取时,由于振荡不充分,发现浅红色不是很明显。而且由于I-浓度本身较低,氧化后得到的碘单质不多,本身萃取的时候就不容易观察,因此萃取过程一定要振荡充分,否则分层现象将不明显。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点评:

若得到含碘单质的水溶液后,换用淀粉溶液来检验,则蓝色非常明显,淀粉溶液在检验灵敏度上比四氯化碳要强,因此在选择试剂的时候要注意灵敏度的把握。例如,如果你想再次确认Fe3+不存在,就可以用靈敏度更高的KSCN溶液来检验,如果溶液没有呈血红色,则Fe3+就可以确认不存在。

演示:取待测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看到部分同学直接用CCl4来萃取I-、检验I-的存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CCl4萃取的是碘单质,只有将I-氧化为碘单质后才能被萃取,这也是很多同学的误区。

演示:向碘化钾溶液中直接加入CCl4,无明显现象。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某道离子检验题作为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自行参与、自行操作,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一次考验。而有趣的是,在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操作环节中还设有“同学互评”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互评,继而加深学生对离子检验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间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实验步骤。

化学需要实践,只有良好的实践与体会,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避免“纸上谈兵”,必须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过,有些实验在理论中可以轻松完成,但挪到现实中时却存在许多的限制因素,从而发生预想之外的情况。这时,必须指导学生及时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良。这样,便间接培养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此外,学生天性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而对未知溶液的探究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他们产生“这里会出现什么?生成什么?产生什么?”的疑问心理。而正如某位英国学者所言:“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怀疑任何事情。”在这种好奇心和疑问的驱使下,试问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化学呢?

此外,选修课的评价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笔试上,还可以适当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他们的操作熟练度以及个体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让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而正如上述所言,这堂课不仅仅考查了学生对离子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为最终选修课考核提供了宝贵依据。

篇5: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一、实验目的: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用品:试管2支、试管架、滴管2支(贴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标签)、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盛放滴管的烧杯2个、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 值 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1分

2、从试剂瓶中取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A、持拿试管正确。(0.5分)

B、瓶塞倒放,持拿试剂瓶正确,倾倒无洒落,且无明显超量。(1.5分)2分

3、向试管中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1-2滴酚酞试液、振荡 A、持拿滴管正确(0.5分),悬空滴加1~2滴酚酞试液。(1分)

B、振荡动作正确。(0.5分)2分

4、向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红色刚好褪去 A、持拿滴管正确,悬空滴加稀盐酸。(1分)

B、边滴边振荡,振荡动作正确,稀盐酸不过量。(1分)2分

5、向监考教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1分),并得出正确结论(1分)2分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篇6: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检查气密性时用力紧握而不是双手握试管,受热面积较小。(2)装入药品时,药匙没有把药品送到底部,试管不直立。(3)装入药品后忘记棉花团。(4)先固定后塞橡皮塞。(5)铁架夹在试管中部或中下部。(6)试管口不是略向下倾斜(管口向上或向下倾斜过大)。(7)不是用外焰加热(用内焰或离火焰较高)。(8)不会调节试管高度。(9)先加热后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导致药品量少时收不满一瓶氧气)。(10)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11)拆卸装置时,先取橡皮塞后取下试管。

2.易失分点:

(1)检查气密性时没有气泡或忘记检查。(2)装入药品时,药匙没有把药品送到底部,试管不直立,导致试管壁上沾有高锰酸钾。(3)装入药品后忘记棉花团。(4)铁架夹在试管中部或中下部。(5)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6)没有用外焰加热。(7)集气瓶中装满水时有气泡。(8)拆卸装置不合理。(9)废物乱放。(10)试管不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错误率较高:(1)镊子或药匙不擦(2)未将石灰石放在管口(3)将木条伸到瓶中

(4)石灰石未洗涤就回收

2.错误率较低:(1)不查气密性。(2)稀盐酸加得过多。(3)收集时导管未伸到瓶底。(4)石灰石未回收。(5)未收集满。

3.还应设计的考查点:(1)石灰石掉在桌上。(2)加石灰石时试管未横放。(3)加稀盐酸时试管未倾斜。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本实验应该先计算出试题上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再做实验,但可能学生对这个实验太熟了,大多数都是做完了实验后再完成试题上的题。(2)游码不归零就进行调试。(3)药匙使用前后没有擦拭。(4)加药品时不用手轻拍手腕,导致加入药品过多。

(5)天平使用完后游码不归零,托盘不归到一边。(6)滴管使用时,未先挤压,未悬空,未垂直。(7)使用量筒观察时,凹液面的最低处与眼睛不水平,液体倒不干净,分两次量水。(8)玻璃棒用后未用水冲洗。(9)部分学生未用细口瓶中的水,而是用洗涤用水或自取水龙头里的水。(10)配制好的溶液不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标签上不注明“6%”。(11)使用完仪器不洗涤,剩余的固体没有放入指定的容器。

(四)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未检查仪器直接做实验。(2)取一药匙粗盐:未擦药匙;粗盐用量过多或过少、粗盐洒落;剩余药品未处理。(3)量10毫升水:未用量筒量水而直接倒入水;未用蒸馏水用了洗涤用水;未用滴管直接倒入;滴管使用不正确;不会正确读数。(4)溶解:未搅拌或搅拌时间过短(只搅拌2-3圈);玻璃棒不擦拭或不洗涤。(5)过滤:①制过滤器:未赶气泡或赶不彻底、捅破滤纸、未用水润湿或润湿不彻底、玻璃棒未洗涤。②过滤:玻璃棒未斜靠或未斜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未紧靠在烧杯内壁、玻璃棒未洗涤、液体不完全过滤。(6)蒸发:倒入滤液太多;蒸发时不一直搅拌;未搅拌;停止加热过早或过晚;先停止搅拌后停止加热;蒸发皿未放在石棉网上。(7)洗涤整理:剩余滤液未倒入指定容器;废液倒入滤液回收容器;未洗涤仪器。

2.其他方面:

(1)所用时间过长: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情况,部分操作熟练的能够刚好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最后一步。费时较多的步骤:溶解过程(3-5分钟)、过滤过程(3-5分钟)、加热蒸发过程(3-5分钟),如果再加上量取10ml水和制作过滤器的时间,如果操作不熟练,基本完不成。

(2)较多学生不看步骤要求:量取10ml蒸馏水,部分学生直接用烧杯倒入自来水或者蒸馏水;倒入部分滤液进行蒸发,很多学生全部倒入;部分步骤学生做的不统一,比如滤纸的润湿,有的用烧杯直接倒入水润湿,有的用胶头滴管润湿,有的用玻璃棒蘸水润湿(耗时很长且做不好),有的直接放在水龙头下灌满水润湿等等,没有统一的标准。

(五)酸的化学性质

1.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1)未检查仪器直接做实验。(2)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胶头滴管斜持或伸入试管内;向试管中加酸和酸碱指示剂的顺序颠倒;向酸中滴加指示剂后不振荡试管;只取一种指示剂

实验;滴管未保持悬空、竖直,吸入液体前不挤压、倒置、平放现象严重,更有甚者在一次实验中多次接触试管内壁。(3)与生锈的铁钉的反应:镊子未擦;手心没有握着标签;液体洒落;加酸和铁钉的顺序颠倒;向试管中加的酸过多。(4)中和滴定: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太多,导致中和滴定时间过长而影响后面的实验操作;选用石蕊指示剂;直接倒盐酸,而不是滴定;滴管使用不正确;未边滴加边振荡。(5)蒸发:倒入滤液太多,导致蒸发时间过长而影响后面的实验操作;玻璃棒不擦拭或不洗涤;蒸发时一直未搅拌;停止加热的时间不当;未用外焰加热;热蒸发皿未放在石棉网上。(6)洗涤整理:剩余溶液或废液未倒入指定容器;铁钉没有洗涤就回收;铁钉没有放入指定的容器;时间紧张很多学生未洗涤仪器;洗涮试管不当且缓慢。(7)没有处理好实验操作与现象记录,很多同学忘记答题或者没有时间答完。(8)没有正确审题,导致实验步骤拉漏。(9)试卷上的错误主要是:生锈铁钉的两个反应位置颠倒,或者方程式不会写。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填写不准确。

2.评分标准中的疑义:

(1)任取一种酸,分别与指示剂的反应,应该是向试管中倒入少量酸,个别同学用滴管滴入,而这个地方无扣分点。(2)盐酸与生锈铁钉的反应,个别同学先倒入盐酸后放铁钉,无扣分点。个别同学放入铁钉后滴加盐酸,无扣分点。(3)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个别同学倒入盐酸,没有用到滴管,无扣分点。(4)清洗与整理,个别同学试剂、仪器未归位,无扣分点。

(六)金属的化学性质

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篇7: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试题四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2.学会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掌握药品取用、搅拌等化

学实验基本操作。

二、实验用品(10分)

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50mL)、滤纸、胶头

滴管、蒸馏水、固体氯化钠、试剂瓶。

2.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80分)

1.计算:需氯化钠g,水mL;

2.称量(量取):(1)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要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所需要的蒸馏水。

3.溶解:将量取的蒸馏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

钠完全溶解。

4.装入试剂瓶: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指定的试剂瓶。

四、整理实验用品(10分)

篇8:浅析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验操作技能是由在大脑指挥下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所构成, 是通过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而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技能, 它是受人的意识支配、调节并服从于培养目标要求的。我认为,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 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层次或阶段。

一、掌握实验的单项操作阶段

学生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的操作, 主要是以其手指动作的基本功为依托的。由于小脑不能很快协调与平衡手指的动作, 学生多有不灵活和笨拙的感觉。因此, 教师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给以示范性的操作指导, 并要有必要的重复, 如指导学生手执试管的“三指法”, 振荡试管的“抖腕法”, 使用滴管时的“悬滴法”等。要使学生认真学好每一个分解的局部动作并严格遵守操作的规范。这一阶段不可要求过高, 过于苛刻和严厉只能增加学生的紧张心理而无助于操作技能的掌握。本阶段的主要培养方法是典型示范与反复练习。

多数操作单靠演示并不能奏效, 如液体的倾倒, 学会倾倒比重大于水的液体一般会比较顺利, 但要求初学者第一次倾倒乙醚时就能非常顺利,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原理是可以解释的, 但倾倒时需掌握的手法却只有让初学者本人在多次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基本操作的熟练需经多次练习, 但是这种练习比较单调而且枯燥,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增加操作的趣味性, 学生对如比赛法、交叉练习法、相互纠正法等等。当然, 主要技能的形成还是靠后续实验中的操作实践。

二、初步掌握联合操作阶段

单项基本操作经反复练习后就可以进入联合操作练习。如物质提纯实验 (溶解、过滤、蒸发系列) , 当然这些连贯操作在开始时, 学生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不协调现象, 但这并不足为怪, 反复练习后这种现象可以自然消失。

单项操作和联合操作都还属于模仿操作, 同属于操作技能中的低层次。在教学中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操作是不够的, 还必须让他们懂得操作原理, 还应该让学生模仿这种思维去推论或研讨另一种操作的道理。操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应以动手为主, 但一定不能离开动脑, 否则, 充其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实验室的熟练工, 而不能使他们学会驾驭实验的能力。

三、自我协调、自我完善阶段

篇9: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有感

一、比赛前——高处不胜寒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经常不能开齐开全。在比赛前,听到许多教师议论:化学实验过程中碰到教材中没有的实验怎么办?万一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玻璃仪器怎么办?教师在比赛前的那种紧张,反映了教师的底气不足,可见平时缺少实践操作经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比赛中——书到用时方恨少

1.专业知识的苍白无力

比赛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们通常选用红磷,如果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选用木炭进行实验,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是一道常见题,许多教师都认为可以,因为在平时的化学练习、训练中答案就是这么给的,教师也是这么讲的,而忽略了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这个因素。我们许多教师的知识水平只停留在能做对中考试卷,能将学生不会的题目讲会。这样的知识水平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想要给学生富含生命营养的长流水,教师的学识就要如同澎湃的长江水。

2.实验操作时纸上谈兵

(1)知识水平的欠缺

如按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少数教师竟然不知道摩尔和质量之间该怎样换算;

按要求配制100mL的酚酞试液,许多教师不知道酚酞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实验是很难成功的。

(2)缺少创新精神

如,在验证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性质实验中,由于实验中故意设置了实验障碍,所给的集气瓶容积小,当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高矮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时,发现蜡烛都不能熄灭。创设的问题是:这个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你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实验成功?有的教师根本就想不到从二氧化碳的量或烛芯的长短这些影响因素去考虑。

三、比赛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要增进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理解

新课程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但少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读、记,效果更显著。因此少数教师不是“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不去研究、改进、创新实验,长此以往,教师的实验能力将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要做好演示

实验,演示操作必须规范,要能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教师平时也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必做实验,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设计出气体制取装置,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

3.要落实化学实验考查的方案

中考是指挥棒,它指向哪儿,教师就会教到哪儿。几年前,泰州市各校在中考前对学生进行化

学实验操作考查,并将考查分数计入中考总分。那段时间,各校的实验教学都能正常开展,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确实有了提高。后来取消了化学实验考查,落实到化学中考试卷中考查。但我个人觉得落实还不到位,力度不够,无法体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不足以让师生引起重视,因此出现了重文考轻实验技能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大考核力度,让学校、师生共同重视化学实验,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动”起来。

4.教育部门要多开展化学实验培训活动

许多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实验教学的意识不够,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培训活动,如实验课的观摩、实验教具的改进、实验的创新、实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化学教师的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让化学教师拥有过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化学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认真做好,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使化学素质教育能良性发展。

篇10: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

CH-1

实验题目:准确量取20毫升蒸馏水

实验要求:

1、从细口瓶中取用蒸馏水。

2、量取完毕,不需倒掉量筒中的蒸馏水。

实验器材:量筒(25毫升)、胶头滴管、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

评分要点:

1、往量筒中倾倒蒸馏水。(4分)

2、至接近20毫升为止。(2分)

3、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20毫升刻度线。(2分)

4、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蒸馏水的体积20毫升。(2分)

明: 考生量取的蒸馏水的体积在19.8—20.2毫升之间,不扣分。

CH-2

实验题目:用己调整平衡的托盘天平准确称量2克食盐

实验要求:

1、称量完毕,将游码整理复位。

2、食盐称好后不需处理。

3、剩余食盐倒入废液缸中。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镊子、方纸片(两张)、食盐(盛在广口瓶中)、药匙。

评分要点:

1、在天平两盘各放一张方纸片。(2分)

2、用镊子将游码移至2克处。(2分)

3、盛食盐的瓶塞倒放。(2分)

4、用药匙往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2分)

5、将游码拨回“0”位(2分)

明: 剩余食盐未倒入废液缸中,不扣分。

CH-3

实验题目:用已制好的过滤器过滤10毫升粗食盐水

实验要求:

1、铁架台上铁圈的高度已调整合适。

2、实验完毕,滤液留在小烧杯中,漏斗中滤纸不需取出。

3、不需洗涤实验仪器。

4、实验完毕,将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已制好的过滤器、玻璃棒、小烧杯2个(其中一个盛10毫升粗食盐水)。

评分要点:

1、把过滤器放在铁圈上。(2分)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分)

3、使玻璃棒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边。(2分)

4、烧杯嘴紧靠玻璃捧,使粗食盐水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2分)

5、将仪器整理复位。(2分)说

明:

1、若漏斗下端管口没靠在烧杯内壁上,扣2分。

2、若玻璃棒戳破滤纸,扣2分。

3、粗食盐水倾倒在过滤器外,扣2分。

4、监考教师应提醒学生:滤液留在烧杯中,滤纸不需取出,仪器不需洗刷。

CH-4 实验题目:将蒸馏水倒入试管中,并加热至沸腾 实验要求:

1、注意安全。

2、取用干燥试管,并向试管中倾倒蒸馏水2毫升左右。

3、加热后不需取下试管夹,不需洗涤试管。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φ15*150mm)、试管夹、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

评分要点:

1、向试管中倾倒蒸馏水(4分)

2、用酒精灯将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6分)CH-5

实验题目:试验稀盐酸与少量氢氧化钙粉末的反应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粉末,后倾倒适量稀盐酸。

2、取用氢氧化钙粉末的量不越过三分之一药匙。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实验器材:氢氧化钙粉末(盛在广口瓶中)、稀盐酸(盛在细口瓶中,1:2)、试管、药匙、纸槽、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放入试管中。(4分)

2、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稀盐酸。(4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

明: 若—、二两步颠倒扣2分。

CH-6

实验题目:组装一套合格的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

实验要求:

1、注意安全。

2、反应容器用大试管。

3、先连接胶皮管与玻璃导管,后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

4、安装好仪器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5、仪器不需拆卸复位。

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塞(与试管配套、并已装好90o玻璃导管)、胶皮管(约150mm)、烧杯(盛半杯水)、60o弯导管。

评分要点:

1、将弯导管与胶皮管连接。(2分)

2、将玻璃导管与胶皮管连接。(2分)

3、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2分)

4、将导气管伸入水中。(2分)

5、两手握试管外壁。(2分)

明:

1、导管与胶皮管及橡皮塞与试管口连接时,左右手颠倒不扣分。

2、一、二两步颠倒不扣分。

3、先做第三步的扣2分。

4、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效果不理想的不扣分。CH-7

实验题目:试验石灰石与少量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加入三小块石灰石。

2、再倾倒少量稀盐酸。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实验器材:石灰石(盛在广口瓶中)、稀盐酸(盛在细口瓶中,1:2)、蒸馏 水(盛在细口瓶中)、试管(φ15*150mm)、镊子、试管架、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向试管中加入三小块石灰石。(4分)

2、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稀盐酸。(4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

明: 一、二两步颠倒扣2分。

CH-8

实验题目:向盛有石灰石的广口瓶中添加少量稀盐酸,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

实验要求:

1、从长颈漏斗向广口瓶中倾倒稀盐酸,液面封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3、用燃着的火柴验满。

4、反应完毕后,不需整理和洗涤广口瓶中的残余物。

实验器材:广口瓶(盛有石灰石、塞有带导气管和长颈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60毫升)、玻璃片、火柴、稀盐酸(盛在细口瓶中,1:2)。

评分要点:

1、向长颈漏斗中倾倒少量稀盐酸。(4分)

2、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2分)

3、瓶口盖上玻璃片。(2分)

4、将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处验满。(2分)

明:

1、火柴明显伸到集气瓶内,扣2分。

2、验满效果不理想的不扣分。

3、监考教师应提醒学生不需整理和洗涤广口瓶中的残余物。

CH-9

实验题目:试验稀盐酸与少量碳酸钠粉末的反应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后倾倒适量稀盐酸。

2、取用碳酸钠粉末的量不超过三分之一药匙。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实验器材:碳酸钠粉末(盛在广口瓶中)、稀盐酸(盛在细口瓶中)、试管、药匙、纸槽、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4分)

2、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稀盐酸。(4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

明:

1、若取用碳酸钠稍多,未反应完,不扣分。

2、一、二两步颠倒只扣2分。CH-10

实验题目:试验锌粒与少量稀硫酸的反应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后倾倒少量稀硫酸。

2、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3、锌粒回收,放在指定的回收物品容器内。

实验器材:锌粒(盛在广口瓶中,以片状为好)、稀硫酸(盛在细口瓶中,1:4)、试管(φ15*150mm)、试管架、镊子或药匙、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取少量的锌粒放入试管中。(4分)

2、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稀硫酸。(4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说

明:

一、二两步颠倒只扣2分

CH-11 实验题目:试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硫酸铜溶液,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约5滴氢氧化钠溶液。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盛在细口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盛在细口瓶中)、胶头滴管、试管(φ15* 150mm)、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硫酸铜溶液。(4分)

2、向试管中滴加约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2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

4、完成实验记录。(2分)说

明:

1、一、二两步颠倒只扣2分,三、四两步颠倒不扣分。

2、实验记录应填写为:“生成蓝色沉淀”。只写“篮色”或“沉淀”的扣2分,“蓝色’’写为“兰色”的不扣分。

CH-12 实验题目: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反应,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倾倒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实验器材: 氢氧化钠溶液(盛在细口瓶中)、无色酚酞试液(盛在滴瓶中)、试管(φ15*150mm)、废液缸、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评分要点:

1、向试管中倾倒少量氢氧化钠溶液。(4分)

2、向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2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

4、完成实验记录。(2分)说

明:

1、一、二两步颠倒2分,三、四两步颠倒不扣分。

2、实验记录应填写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有“红色”字眼的不扣分。

CH-13 实验题目:组装一套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实验要求:

1、注意安全。

2、反应容器用大试管。

3、先连接胶皮管与玻璃导管,后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

4、安装好仪器后,再固定在铁架上。

5、仪器不需拆卸复位。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φ25* 200mm)、单孔橡皮塞(与试管配套、并己安装好120o或90o玻璃导管)、弯嘴导管、胶皮管(约150mm)、烧杯(盛半杯水)。

评分要点:

1、将弯嘴导管一端用水润湿,与胶皮管连接。(2分)

2、将胶皮管与导管连接。(2分)

3、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2分)

4、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并固定在铁架台上。(2分)

5、试管口应稍低于试管底部。(2分)说

明:

1、—、二两步颠倒不扣分。

2、铁夹夹在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扣2分。

3、试管口未低于试管底部,扣2分。

4、其余不扣分。

CH-14

实验题目:将蒸发皿内的饱和食盐水(约2毫升)加热,蒸发至开始有食盐晶体析出

实验要求:.

1、用手直接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2、蒸发完毕,不需从铁圈上取下蒸发皿。

实验器材:蒸发皿(己盛有2毫升的饱和食盐水)、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评分要点:

1、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2分)

2、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2分)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被蒸发的饱和食盐水。(2分)

4、加热到开始有少量食盐晶体析出。(2分)。

5、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2分)说

明:

1、考生可用手直接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2、监考教师应提醒学生:蒸发完毕后,不需取下蒸发皿。

CH-15 实验题目:用PH试纸测定待测液的pH值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倾倒少量待测液。

2、用玻璃棒蘸取试管中的待测液,测PH值。

3、洗涤试管和玻璃捧。

实验器材:待测液(稀酸溶液、盛在细口瓶中)、玻璃棒、pH试纸、比色卡、试管、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先向试管中倾倒少量待测液。(4分)

2、用玻璃棒蘸取—滴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2分)

3、与比色卡比较判断pH值。(2分)

4、洗涤试管。(2分)说

明:

1、用玻璃捧直接从细口瓶内蘸取待测液,扣4分。

2、将pH试纸直接伸入试剂瓶中蘸取待测液,扣6分。

3、将pH试纸直接伸入试管中蘸取待侧液,扣2分。

CH-16 实验题目:配制少量食盐溶液

实验要求:

1、先取少量食盐,再倒入适量蒸馏水。

2、食盐取用量不超过三分之一药匙。

3、蒸馏水从细口瓶中倾倒。

4、配制好的食盐溶液留在小烧杯中即可。

实验器材: 药匙、烧杯、玻璃棒(一端套一段胶皮管)、食盐(盛在广口瓶中)、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评分要点:

1、取少量食盐放在烧杯中。(4分)

2、烧杯中倾倒适量蒸馏水。(4分)

3、用玻璃捧搅拌,使食盐溶解。(2分)说

明:搅拌时,玻璃棒碰到烧杯内壁,不扣分。若碰破烧杯,扣2分。

CH-17 实验题目:用稀硫酸将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

实验要求:

1、先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做指示剂。

2,、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稀硫酸,同时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

3、洗涤反应后的烧杯及玻璃棒。

实验器材:稀硫酸,(盛在细口瓶中)、氢氧化钠溶液(2%,20毫升,盛在小烧杯中)、无色酚酞试液(盛在滴瓶中)、胶头滴管、玻璃捧(一端套—段胶皮管)、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2分)

2、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稀硫酸。(2分)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分)

4、滴加稀硫酸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2分)

5、洗涤反应后的烧杯及玻璃捧。(2分)说

明:

1、不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硫酸,而是直接倾倒,扣2分。

2、不用玻璃棒搅拌,扣2分。

3、玻璃棒碰到烧杯内壁,不扣分。

4、未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指示剂,扣4分。

5、酚酞试液红色未消失即停止滴加稀硫酸,扣2分。

·

CH-18 实验题目:试验稀硫酸与盛在试管中的少量氧化铜的反应 实验要求:

1、反应过程需进行加热。

2、实验完毕,不需取下试管夹,不需洗涤试管。

实验器材:试管(内盛少量氧化铜)、稀硫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试管架。评分要点:

1、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倾倒稀硫酸。(4分)

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6分)说

明: 监考老师应在加热至溶液变为篮色时,提醒考生停止加热。

CH-19

实验题目:试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要求:

1、先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稀硫酸,后滴加约5滴氯化钡溶液。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实验器材:稀硫酸(盛在细口瓶中)、氯化钡溶液(盛在滴瓶中)、试管、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向试管中倾倒少量稀硫酸。(4分)

2、向试管中滴加约5滴氯化钡溶液。(2分)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2分)

4、完成实验记录。(2分)说

明:

1、—、二两步颠倒扣2分,三、四两步颠倒不扣分。

2、实验记录应填写为:“生成白色沉淀”。只写“白色”或“沉淀”的扣2分。

CH-20

实验题目:向盛有石灰石的广口瓶中添加少量稀盐酸,试验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的反应

实验要求:

1、从长颈漏斗向广口瓶中倾倒稀盐酸,液面封住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2、向己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约5滴紫色石蕊试液。

3、洗涤反应后的试管。

4、反应完毕后,不需整理和洗涤广口瓶中的残余物。

实验器材:广口瓶(盛有石灰石、塞有带导气管和长颈漏斗的双孔塞)、稀盐酸(盛在细口瓶中,1:2)、试管(φ5*150mm,盛有2毫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盛在滴瓶中)、试管架、蒸馏水(盛在细口瓶中)、废液缸。

评分要点:

1、向长颈漏斗中倾倒少量稀盐酸。(4分)

2、向盛水的试管中滴加约5滴石蕊试液。(2分)

3、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2分)

4、实验完毕,洗涤试管。(2分)说

明:

1、一、二两步颠倒不扣分。

上一篇:五金模问题点下一篇: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