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论文

2022-04-18

[摘要]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对2006-2009年间被SCI、SSCI、A&HCI、CPCI-S、CPCI-SSH等国际著名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的数量、著者、机构、来源、主题及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论文 篇1:

化学工程新的增长点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工程学科在近代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正在经历着急剧的变革和变化。新能源、新资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日新月异,有取代传统产业的趋势,化学工程如何面对变化的时代已成为化学工程学科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通过学科交叉,可以为新产业形成更好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中不断发展本学科的理论。现在已经派生出材料化学工程、环境化学工程、资源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为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产生与意义;工程理论;发展方向

一、材料化学工程的产生与意义

化学工程学科百年历史经历了形成、发展、拓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形成阶段,其典型特征是以单元操作为核心内容。随着对这些单元过程的共性规律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在更高层次上对化工过程的本质进行探讨与研究,化学工程学科也随之派生出新的二级学科,如化工热力学、传质与分离、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等,化学工程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发展,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传统的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和煤化工。

另一方面,过程工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工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解决我国长期供给短缺的问题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过程工业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有效解决我国过程工业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瓶颈问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要求。

首先,材料工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这一现实导致不可再生的矿石资源消耗极大。用化学工程技术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流程和生态产业链优化设计和综合研究,发展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无疑是缓解我国过程工业的资源、能源、环境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必将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制定的“到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作出贡献。

其次,化学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材料加工需要化学工程,而化学工程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化学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分离与反应及过程装备技术,新材料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以新材料如膜材料、新型吸附材料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分离等,在分离过程中一般不产生相的变化,因此具有节约能源的特征,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分离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新型催化材料为基础的反应技术正在改变着化工与石油化工的面貌,如分子筛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晶态合金等。可见,依托新材料发展分离与反应过程是提高我国过程工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基于化学工程理论与方法的材料制备技术

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成为基础原材料绿色制备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商品,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化学工程的系统分析与优化的方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系统优化理论为基础,从流程整体优化的高度出发,可以达到使物质获得率最大化、能源效率最佳化和制造过程时间最小化的综合效果,而不是简单地从单元工序、单个装备改造出发再简单相加。在此基础上组成若干区域性的兼顾社会整体节能、降低社会环境负荷、协同优化的钢铁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比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泥的需求量仍将有大幅度的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水泥的年需求量将达12亿吨以上,水泥生产年耗电975亿千瓦时、煤11700万吨、石灰石8.3亿吨,排放C02 6.6亿吨、s02和NO等有害气体270万吨,数量扩张型的水泥工业发展模式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水泥工业同样需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发展。

三、材料化学工程的科学问题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在于研究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与制备(生产)之间的关系,其关键的科学问题是: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材料结构与制备的关系以及应用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尽管化学工程理论与方法是实现材料制备从经验为主向定量控制转变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材料制备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化工过程(传统的化学工程通常将过程系统处理为均相或几个均相加上相际传递),这一领域的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最为典型的是,复杂材料一般具有介观层次的微相结构,而传统的化学工程理论主要建立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即以传递理论为主的宏观分析方法和分子水平上的微观分析方法,发展介观层次下的化学工程理论与方法将成为材料化学工程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材料在宏观系统中的行为(功能)与材料的微结构关系是过程与材料优化设计的基础。尽管对于材料微结构中的传递与反应过程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通过材料微结构传递和反应的物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这种作用规律与宏观环境的变化关系;分子模拟技术如何与实际过程的耦合;介观尺度范围内的传递理论等,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材料化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材料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材料工业的进步,也为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但材料化学工程作为一个的新交叉学科需进一步凝炼科学问题,奠定其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对材料设计与制备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通过分子模拟、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在分子与介观尺度范围揭示材料微结构、性能与制备的关系,构建面向应用过程的材料微结构设计和材料生产流程模拟的方法与技术平台,夯实材料化学工程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应用技术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缓解我国过程工业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瓶颈壓力,为人类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静海,胡英,袁权等.展望21世纪的化学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徐南平,时钧.化工学报,2003,54(4):423~4265

[3]朱宇,陆小华,丁皓等.化工学报,2004,55(8):1213~12238

作者:王佳 郝鹏 冯柳旭 李智雯 王慧 王钧慕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论文 篇2:

纺织特色工科院校被国际著名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产出分析

[摘要] 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对2006-2009年间被SCI、SSCI、A&HCI、CPCI-S、CPCI-SSH等国际著名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的数量、著者、机构、来源、主题及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工程大学被SCI、CPCI-S、CPCI-SSH收录的论文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的热点领域多集中于物理、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的纺织品、聚合物及多学科方向。通过与陕西地方同类院校和全国部分纺织高校的收录数据对比,发现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学科发展还不平衡。

[关键词] 检索工具 论文统计 评价指标 纺织特色 工科院校

1 引 言

高校教职工论著的产出,是学校教学科研阶段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其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尤其是被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其数量和质量更是衡量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 & Human Citation Index,A&HCI)、科技会议录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CPCI-S原IST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原ISSHP)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检索工具,收录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文献类型的学术成果。这些数据库不仅具有文献检索和情报研究功能, 同时也具有对科研绩效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等功能。在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课题查新、基金资助、项目评估、成果申报、晋级考评、人才选拔、学科评价等多方面作为权威文献检索工具获得了广泛应用[2]。

本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上述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希望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决策能够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国际著名检索工具介绍

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创办并编辑出版,覆盖数、理、化、工、农、林、医及生物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SCI数据库主要反映基础学科的研究状况,SCI的引文索引具有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2]。

SSCI、A&HCI均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与SCI基于同一个Web of Science 的检索平台,收录的论文覆盖人文、社科、艺术领域,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显的今天,对SSCI、A&HCI论文的统计分析对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也是很有意义的[3]。

EI创办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目前基于EV2的平台可检索EI、INSPEC、NTIS。EI数据库较全面地覆盖了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领域[3]。

CPCI-S也是由ISI出版,1978年创办,报道世界上每年召开的科技会议的会议论文。CPCI-S(ISTP)数据库汇集了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每年全世界出版的会议文献的80-90%[3]; CPCI-SSH数据库汇集了人文社科领域的国际会议文献。 目前CPCI-S、CPCI-SSH两大会议录索引基于Web of Science 的同一个检索平台。会议文献对于期刊论文是一个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

3 收录情况分析

3.1 论文数量

通过作者所在机构( author affiliation)字段以 “Xian Univ. E*.S*. T*.”+“Xi′an Univ. E*.S*. T*.”+“Xi′an Poly* Univ*”+“Xian Poly* Univ*”等为检索词,查询了学校被SSCI、A & HCI、CPCI-S、CPCI-SSH收录的论文数量[4],重点分析了2006-2009年被收录的情况,并以同样的方法检索了其他几所同类高校论文被收录的情况。

EI收录情况已另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截止至2010年12月21日,共检索到我校2006-2009年被SCI收录的论文136篇,被CPCI-S(ISTP)收录的论文181篇,被SSCI和A&HCI收录的论文数量为0篇,被CPCI-SSH收录的论文数量为21篇。2010年EI已收录论文150篇,SCI已收录论文51篇,CPCI-S(ISTP)收录论文119篇,SSCI和A&HCI收录数量仍为0篇,CPCI-SSH已收录17篇。因二次文献数据库有3-6个月的滞后期,故2010年的数据仅作参考。第一著者机构收录的论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8.0%、64.0%、97.8%、0、0、100%。检索结果表明,西安工程大学整体学术论文的产出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在不断进步,但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偏差较大,人文、艺术、管理等社科方面的科研实力较为薄弱,研究深度需加强。

表1 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国外著名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说明:若著者在标注学校名称或校名英文名称时有拼写错误且未标注邮政编码,可能会引起漏检。

3.2 论文著者

以下列出被SCI收录2篇以上、CPCI-S(ISTP)收录3篇以上署名为第一的著者。从中可以看出,SCI收录重点在基础学科领域,排在前列的主要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在读或已毕业的博士们,包括侯海云、郑长征、武俊梅、马明明等老师,另外纺织与材料学院从事功能性纺织材料方面研究的张辉博士也较为突出。理学院的朱长军和吴俊芳博士也一直是基础研究方面的生力军。

CPCI-S(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较多,电子信息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学科带头人刘曙光教授和主攻电力系统在线监测技术和无线网络传感器的黄新波教授无论在科研能力还是学术成果方面均位居前列,且近几年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他们的论文EI收录量较多。此外,空调领域的领头军黄翔教授论文产出也颇丰,计算机科学学院引进的陈宁博士的课题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近两年,服装与艺术学院参加的国际会议较多,因而被CPCI-S收录的作者较多,以蒋晓文博士的第一著者论文收录最多,但张欣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发表的总论文收录量居全校CPCI-S收录的首位。在CPCI-SSH收录的21篇论文中,只有两篇论文是计算机科学学院的王会燃老师和张晓滨老师所著,另有一篇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文力老师所著,其余均为管理学院教师撰写的论文,其中以张克英老师被收录的论文最多,4篇均为第一作者;郭伟教授被收录的论文共有7篇,第一作者为3篇,另外作为第一作者被收录2篇的有周镭和贾艳玲老师。

表2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三大检索工具收录的著者情况

说明:若著者在标注学校名称或校名英文名称拼写时有错误且未标注邮政编码,可能会引起漏检。

3.3 论文机构

3.3.1 SCI收录机构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21日,2006-2009年度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文献共计136篇,署名第一著者机构的文献共计87篇,第一著者机构所占百分比为64.0%.该校SCI收录的论文作者中,仅有5篇合作作者为外国人,其余均为中国人。合作机构以西安交通大学最多,有28篇,占收录总量的20.6%。主要源于该校目前还无独立博士点,很多教师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合作对象也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主。其中17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收录总量占12.5%。

排在首位的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其SCI论文收录量几乎占全校收录总量的一半,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说明在基础学科领域,该院的学科优势较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学科研究与国际接轨,争取同步性,在学校基础研究方面起主导作用。理学院在引进了数位博士后,其基础科学研究有显著的进步。纺织与材料学院的研究重点在于应用领域,横向课题较多,相对于学校的重点特色学科来说,优质论文的产出优势不明显。

按机构排名情况如下:

表3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机构情况

3.3.2 CPCI-S(ISTP)收录机构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21日,2006-2009年度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ISTP)收录的文献共计181篇,署名第一著者机构的文献共计177篇,第一著者机构所占百分比为97.8%。因服装与艺术学院和纺织与材料学院参会人数较多,故论文收录量居前列。

按机构排名情况如下:

表4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收录的机构情况

3.3.3 CPCI-SSH(ISSHP)收录机构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21日,2006-2009年度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SH(ISSHP)收录的文献共计21篇,署名第一著者机构的文献共计21篇,第一著者机构所占百分比为100.0%。其中管理学院被收录的会议论文为18篇,占收录总量的85.7%。与CPCI-SSH收录社科领域的国际会议文献是相对应的。

按机构排名情况如下:

表5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CPCI-SSH收录的机构情况

3.4.1 SCI收录来源分布 SCI Expande目前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已达百余种,但相对我国大陆每年出版近万种科技期刊而言, 所收录的期刊可谓是凤毛麟角。从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来看, SCI覆盖的仍是重要的、公认的和一些主流学科的期刊,对一些局部的研究领域则无法反映。中国源期刊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和医药等有限专业范围的基础研究领域, 特别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期刊居多[2]。目前SCI收录材料科学-纺织领域的期刊为20种。

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论文的源期刊前6名分别为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ure Reports Online(《结晶学报E辑》——结构报告在线)、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Textile Research Journal(纺织研究杂志)、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Fibers and Polymers(纤维与聚合物)、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应用聚合物科学)、SEN-I Gakkaishi(日本纤维学会志)。说明学校在化学、物理、材料学科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这也是与SCI收录的源期刊范围相对应的。

3.4.2 CPCI-S收录来源分布 CPCI-S收录会议论文较多的会议录名称前两位分别是:①Textile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Symposium Proceedings, vols 1 and 2 。共收录了55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30.4%;②Proceedings of 2006 China International Wool Textile Conference & Iwto Wool Forum。收录34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18.8%。

上述会议主题均为纺织相关学科,所以纺织、服装学院参加会议的人数较多,其论文收录量占CPCI-S收录总量的近50%。其余会议均为收录3篇以下(含3篇)的会议。

3.4.3 CPCI-SSH收录来源分布 CPCI-SSH收录社科类会议论文的会议名称较多但却各不相同,相对集中的少,收录2篇以上的会议名称分别是:①8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收录3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14.3%;②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收录2篇,占收录会议论文总量的9.5%。

其余16 篇分别来自不同的国际商业及管理类会议。

3.5 主题分布

3.5.1 SCI收录论文主题分析 SCI收录论文中按主题内容分类排序,研究热点领域依次为:crystallography(结晶学);materials science, textiles(材料科学,纺织品);chemistry, physical(物理化学);physics, multidisciplinary(物理,多学科方向);polymer science(聚合物科学);materials science, multidisciplinary(材料科学,多学科方向)。基本上是与SCI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相对应的。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物理、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的纺织品、聚合物及多学科方向。

3.5.2 CPCI-S收录论文主题分析 CPCI-S收录论文中按主题内容分类,超过收录量10%以上篇幅的主题依次是:①materials science, textiles(材料科学,纺织品领域)有93篇,占收录总量的51.3%。②engineering, biomedical(工程,生物医学领域)有55篇,占收录总量的30.4%;③mathematics, applied(数学,应用领域)有35篇,占收录总量的19.3%;④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工程,制造业领域)有30篇,占收录总量的16.6%;⑤materials science, biomaterials(材料科学,生物材料领域)有27篇,占收录总量的14.9%;⑥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应用)有21篇,占收录总量的11.6%;⑦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工程,电气与电子领域)有20篇,占收录总量的11.0%;⑧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19篇,占收录总量的10.5%。国际会议的主题内容比较明确,专指度比较高,从收录的会议名称和主题来看,学校的纺织学科特色比较明显。

3.5.3 CPCI-SSH 学科类别 CPCI-SSH虽然收录的论文量不是很多,但也可以归纳出目前社科领域研究的主题内容,涉及较多的主题是:management(管理类)有17篇,占收录总量的81.0%;business(商业类)有14篇,占收录总量的66.7% ;economics(经济类)有11篇,占收录总量的52.4%;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应用)有9篇,占收录总量的42.9%;business, finance(商业类,金融领域)有7篇,占收录总量的33.3%;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有5篇,占收录总量的23.8%;engineering, industrial(工业工程)有5篇,占收录总量的23.8%;operations research & management science (经营研究和管理科学)有5篇,占收录总量的23.8%等。

从SCI和CPCI-S收录的论文主题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题内容多集中在纺织学科,但纺织材料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正向多学科方向扩展(如生物医学材料领域)。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辅以先进的数学建模和物理化学性能优化方法以及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监测手段,可不断提高织物和材料的性能,扩展应用领域,达到性能、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即便是CPCI-SSH收录的商业、经济、管理类论文,也更多地融入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严谨的数学分析方法,使学科研究不断深入。

3.6 论文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中被用来测度论文学术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论文被引频次越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说明该论文的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5]。

由于2009年发表论文的时段较短,与读者的学术交流机会少,所以其被引频次数据相对较少。目前被引频次在5次以上的论文见表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6篇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著者来自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说明西安工程大学在环境与化学工程领域的学术成果被关注度较高,这些论文基本上是被EI、SCI双收录,排在前列的还有多数作者不是第一著者,为合作机构所著,说明真正学术价值很高,被同行认可的本机构文章还不是很多。另外也可以看出各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差距较大。

表6 2006-2009年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被引频次5次以上的论文

4 对比分析

4.1 与陕西地方同类院校对比

从表7可以看出在陕西的8个同类工科高校中,SCI的收录量西安理工大学居于前列,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直是二本院校的领头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紧随其后;陕西科技大学以轻工为特色,是一本重点院校,但在基础学科领域较前两所大学稍逊一筹,前三所院校基本处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西安工程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排名在先, 在第二梯队中处于首位,但与第一梯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西安理工大学的SCI收录量是西安工程大学的2.6倍。单纯从排名来看,与另文所述的EI情况相比,西安工程大学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要好过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这与近年来该校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方面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西安科技大学的收录量与之相差不是很多,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西安邮电学院与西安工业大学基本在同一个线上,有波动下滑的趋势;西安石油大学亦起伏较大,没有太大的进步,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从SSCI和A&HCI以及CPCI-SSH收录情况来看,陕西地区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与艺术领域科研实力普遍较弱,论文收录量都偏少甚至为0,说明各工科院校的综合实力还需加强。

表72006-2009年陕西部分同类高校被国外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统计

4.2 与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高校对比

从全国部分纺织特色工科院校来看,这些高校均是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校。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历次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6]。现在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的三大高校(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中,东华大学已遥遥领先;天津工业大学的发展不如江浙地区大学发展速度快,但学科优势根基较深;武汉纺织大学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并在2009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在逐步提升,实力不容小觑;西安工程大学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学科优势在逐步萎缩,重点学科的梯队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原工学院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进步较快,但基础科学领域还比较薄弱。

从SSCI和A&HCI以及CPCI-SSH收录情况来看,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院校比陕西地方院校的情况稍好些,尤其是东华大学。

表82006-2009年全国部分纺织特色院校被国外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统计

由此可见,学校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学校的总体建设目标、管理体制、政治和学术大环境都对整个学校的科研学术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交叉学科的融合日益凸显,工程应用领域和基础科学领域已密不可分,三大检索工具收录的学科覆盖范围会越来越宽,文章被EI、SCI双收录的作者会越来越多。

5 结 语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陕西同类高校和全国纺织同类高校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学科发展还不平衡。要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建设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纺织服装特色大学,学校还需根据总体定位与发展,统筹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科研力量,重点扶持培养有发展前途的科研项目和创新人才,发挥重点学科的特色优势,瞄准前沿,找准对学科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方向和学科特色领域[1]。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科研人员多向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高质量刊物投稿, 在扩大科研产出的同时,努力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多出“精优”论文,以提高学术影响力,从而扩大国际著名检索工具的收录率,这样才能在在学科领域中具有话语权, 才能被同行所认识和承认。才能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地位。

另一方面,论文只是基础研究工作的表现形式, 而不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不能将论文作为最终目标去追求,而不去关心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 造成科研产出单一, 论文形式多, 应用成果少。科技创新评价标准要实现从以成果、论文与专利的数量为主,向以实际的创新贡献质量与水平为主的跨越[7]。

参考文献:

[1] 孟春全.EI Compendex收录西安科技大学论文统计与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203-206.

[2] SCI、EI收录论文写作指南. [2010-11-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02/20/153092_66079346.shtml.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11-02]. http://www.casted.org.cn/upload/news/Attach-20091130154058.pdf

[4] Web of Science.[2010-12-21].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

WOS&SID=2DJ3JkFKHe6Ni9CGi8A&search_mode=GeneralSearch.

[5] 邱燕燕.SCI与科研成果评价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5(5):67-69.

[6] 东华大学简介.[2010-11-02].http://www.dhu.edu.cn/dhuzy/dhuyl/gaishu.htm.

[7] 刘俊英,张爱梅,林本兰.浅析EI收录偏向对工科院校高质量论文产出的影响——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94-96.

[作者简介] 尹方屏,女,1969年生,副研究馆员,硕士,发表论文12篇。

作者:尹方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论文 篇3:

向左北京,向右上海

口大学探源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而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复旦大学”。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了文理科综合大学。

口大学看点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一名句”“复旦”二字,意在自强不息、振兴中华,也寄托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殷切希望。而一代又一代的复旦人,不负先辈期望,在开拓进取、修身济天下的路上坚定前行…一百多年来,复旦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复旦大学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9所工程”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之一。

作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百年复旦厚积薄发,这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学科发展平衡,在文科、理科、工科和医科上的实力稳步提升中,目前有包括哲学、新闻传播学、金融学、国际关系、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等在内的共40个一级、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名列全国前三。

新闻系可谓是复旦大学的一张活名片,很多毕业生都活跃在各大媒体新闻报道的第一线。新闻系成立于1929年,1988年在国内率先扩建为新闻学院。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类学院。几十年来,新闻学院不仅涌现了一批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学者。不断产出在国内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传播学实证调查、视觉文化与传播等研究领域居领先地位的创新性学术成果,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底蕴深厚、经验丰富的新闻人才。无论是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固外名校的交流项目,还是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上海东方卫视、南方报业等媒体的实习机会,都在学生的成长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正面作用。

数学也是复旦大学的王牌学科。数学学科由老一辈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等创立,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已发展成为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它多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排名第二。该学院培养出的学生,无论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或是就业。都是供不应求的人才类型。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人在追求卓越的求学路上,坚持思想独立、严谨创新。而他们偶尔也有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敏捷、细腻、精致、闲适。在上海各大高校中,所谓“玩在复旦”的顺口溜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复旦校园里的各处都有惊喜在等待着你,也许是复旦剧社正在相辉堂上演着的中国版《剧院魅影》,或许是复旦民乐乐团在活动中心鸣响了《渔舟唱晚》,又或许是3108教室内几位队员激辩正酣,因为复旦学子爱自己定义属于自己的自由,来获得“无用”的灵魂。

备注:“自由而无用”诠释: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元迫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招生电话:021--55666668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国际政治、核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微电子学、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等。

(陆乙尔)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上海交通大学

口大学探源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根据国务院决定,部分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现为“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口大学看点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_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等。

上海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上海交通大学在理工科学术方面一直是有比较大的优势,近年在人文学科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学校中有“饮水思源”BBS成为校友们发表自己看法、学术交流的好平台,上面甚至有校长办公室的版块,同学们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曾经一度闹得满沸扬扬空调问题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在一年间实现了闵行校区所有寝室的空调安装,学生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校现有徐汇、闵行、法华、七宝和重庆南路(卢湾)5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840亩。闵行校区为现在大多数本科生所在的校区,坐落在上海西南部郊区,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思源湖、涵泽湖成为学生清晨背书。午后散步的好去处。同时在华联生活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光彪楼等地还有为学生生活娱乐提供便利的各种设施与场所,如概念沙龙、保龄球馆、台球馆、洗衣店、书店等。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交通大学的校训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百年来,交通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光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出众,更是在人格教育方面一流。每一位交大学子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学校党委书记上的“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让每一位学子明白自己身上背负母校的期望,祖国的希望。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招生电话:021--34200000

大学网址:htlp://www.sjtm.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临床医学、工业工程、医学检验、法学等。

(刘王悦)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

——同济大学

口大学探源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

口大学看点

如今,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同济大学已经逐渐转变成一所以工科为优势、文理科迅速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校独特的历史渊源,同济大学的对外尤其是对欧交流十分活跃,在欧洲各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土木、建筑、汽车是同济最为众人所知晓的三个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中,交大、复旦、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同年,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等,多方整合而成同济大学建筑系。自此,土木工程与建筑学成为了同济的优势学科,同济也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被合称为“建筑老八校”。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一。建筑学专业则稳居专业排名前三。同济土木和建筑专业的学生得益于优良的师资条件和完善的硬件条件。其具有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以及行业视野都在建筑行业颇具声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成立于2004年,第一任院长为现任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汽车学院的建立顺应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在近几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设备完善的工程中心、国内首个汽车风洞实验室、良好的对外交流平台以及与大众汽车城的紧密合作都是其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同济大学承担了世博会园区电动观光车、公交车等项目,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砥砺自强、创新发展的同时。同济人也绝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而是时刻不敢忘记。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世济天下。之精神,靠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5.12”汶川地震后,同济大学组成专家组第一时间奔赴四川灾区,参与危楼评估与灾后重建。2010年,同济大学全面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设计、建设、运行等工作。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曾这样评价:“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胜过同济大学对世博已经作出并将继续作出的贡献。”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招办电话:021---65982643、65983643

大学网址:http://www.tongji.edu.crd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动画、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德语等。

(高硕)

质朴却不失华彩

——华东理工大学

口大学探源

华东理工大学于1952年正式建校,学校原名为华东化工学院,由当时的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昊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以化工特色闻名。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学校现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口大学看点

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充满着大家庭气息的大学,被同学们简称为“理”。校园朴实静谧,沉淀着她独有的韵味,令人颇觉质朴而不失浪漫色彩。华理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奉贤区和金山区。

其中,徐汇校区是学校总部,目前的主要在校生是大三、大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外留学生等。徐汇校区离上海南站仅15分钟步程,闹中取静,出行十分方便。校园绿化面积比例大,充满着浪漫的校园气息,上下课间穿梭在绿树荫下,感觉无比惬意。奉贤校区是2007年建成并开始入住学生的新校区,目前的在校生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在校生。奉贤校区紧邻奉贤旅游胜地——碧海金沙。金山校区也是紧邻着金山海滩,周围交通和生活设施都非常便捷,目前已改建成为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区。

目前,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中德工学院、理工优秀生部、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

“学在华理”是上海地区流传于高校中的一句顺口溜,它说明了学校具备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以“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严格要求学生们应胸含鸿鹄之志,放眼脚下踏实做学问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如何做入。整个华理校园俨然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年都有一系,列学生活动,同学们一起商讨、策划、组织、参加,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学校在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国家,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冠军…--同时,在物理、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招办电话z021---64252763。

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社会工作等。

(钟兰凤)

经天纬地,织就锦绣中华

——东华犬学

口大学探源

东华大学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现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口大学看点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但“根叔”是东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许多人却并不知道。对于东华大学,众所周知,学校的服装学院和纺织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而材料学院、机械学院、化工学院、管理学院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笔者想说的是在中国所有的高校中,既能做到在时尚艺术领域顶尖,又能在工科管理中拔得头筹的学校非东华大学莫属了。

2011年4月,笔者笫一次去延安路校区参加了“第十届东华时尚周”活动。当笔者在延安路校区的体育馆中看到学校的模特们穿着服装设计专业的同学亲手设计和制作的服装走台步时,当得知长宁区政府要依托东华大学打造“时尚长宁”时,笔者为是东华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东华大学的同学为上海这座时尚之都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同时,东华的教授们也将时尚与工科成果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看过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同学可能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几十只“白鸽”在舞台上空自由飞翔,这个成果就是东华大学机械学院的研制成果。

长三角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丝绸之乡。而东华大学地处上海则更占据了这一地理优势。学校的每个学院都会和很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就拿笔者所在的纺织学院来说,与瑞士乌斯特公司、立达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海澜集团、阳光集团等全国大型纺织企业均有合作,这让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学院还与浙江海宁经编城。浙江绍兴柯桥轻纺城等联手打造品牌,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来自企业的资源是其他地处内陆的大学所无法企及的。同时。学院也加强和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每年都会选派10-20名本科生赴美国留学,研究生则有更多的机会继续深造学习。

东华大学的特色校园活动也值得一提,在东华太学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每天中午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一年一度的“研究生经纬的科技文化节”。“校园十大歌手”“本科生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也有各个社团举行的特色的活动。如“动漫秀”“布艺制作”等。在活动中心不仅可以做游戏,还可以拿到各种各样的纪念品。要是到了星级社团和星级学生会评选的时期,便可以看到每位参与活动的同学都摩拳擦掌,为集体荣誉而努力。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

招办电话:021--62379160、62373266

大学网址:http://www.dhu.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应用物理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日语等。

(崔启璐)

厚德博学,经济国时

——上海财经大学

口大学探源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后于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商科大学。1985年9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2月,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口大学看点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727亩。其中,国定路主校区(619亩)是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部分留学生教育基地,中山北一路校区是专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教育及高层次人才在职培训I基地,昆山路校区是成人教育基地。在美丽的上财校园,你可以在情人坡草坪仰望璀璨星空,你可以在春晖园湖畔聆听潺潺溪水,你可以在风雨操场挥汗如雨,你还可以在教技中心自我充电。在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可以站在中国和上海国际化进程的前沿。学校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日本一桥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等63所大学签约了合作协议,在合作办学、博士培养、学生互换、海外学习和实习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此外,结合学科及专业发展特点,学校还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美国火寿保险公司管理学会(LOMA)、英国保险学会(CII)、英国精算协会(IOA)、国际项目经理学会(IPMA0等14家国际认证学会建立了国际从业资格项目的合作。学校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化素质教育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3个国家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商业、学术氛围相当浓厚,商业大赛的经常举办帮助学生培养了专业的商业视角和分析能力。而上海丰富的校友资源和学校区位优势,可以帮助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到上海各类企业实习,积累宝贵的工作经历,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777号

招办电话:021,7-65904372

大学网址:http://www.shufc.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投资学、经济新闻、经贸英语等。

(古豫津)

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华东政法大学

口大学探源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组建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72年由于“文革”停办,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口大学看点

在上海各大高校特色排行中,华东政法大学被评为上海最美的校园:红砖绿瓦的欧式建筑、波光凌凌的玉泊湖水、典雅古朴的韬奋钟楼、英姿飒爽的法国梧桐……这一抹老上海的风景。绝不愧对“最美”二字。华政老校区的前身是享誉国内外的圣约翰大学,坐落于上海中心城区,却掩于苏州河畔,幽静典雅,《情深深雨濛濛》《恋爱通告》等影视作品均拍摄于此。如今新建于松江的新校区与老校区一脉相承,不仅继承了老校区优雅的外表,更继承了老校内敛沉稳的教学宗旨。

如果说迤逦的风景只是一所高校的外衣,那么一所高校真正的魅力所在便是她的人文底蕴和精神脊梁。正如华政校友,最高人民检察长曹建明所言:“我们爱华政,不仅在于她的美丽,而且在于她的厚重、她的严谨、她的博大精神…”。华东政法大学曾在1979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当时的老校区满目疮痍,校园内杂草丛生,大部分校舍被外单位占用,有人提出应该先造一幢院长办公楼。而以徐盼秋、曹漫之为首的一批党政领导一锤定音:先建图书馆与教学大楼。校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让出办公室,在草坪上拉起的军用大帐篷里办公,以保证教学用房的需要。这就是被沪上高校传为佳话的“帐篷精神”。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众多的讲座是华政的一大特色。因法学特色,华政长期举办众多热点法律问题讲座,如“韬奋三人行”等名牌讲座,长年邀请全国著名法学教授、律师前来讲座。国际著名侦探李昌钰为学校刑事司法学院名誉教授,每学期都会前来举办讲座,每逢此时,学校便大有万人空巷之,势,大家争相涌向800人报告厅……

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多科性特色大学,形成了以法学为特色、非法学专业紧密结合法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华政因此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法律史可谓华东政法大学的“老字号”,该学科一直处于法学界前沿,是华东地区最早授予法律史博士点的单位。经济法学科、刑法学科曾被多次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这两项学科已经成为在上海地区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独具特色的科研机构、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硕的科研成果的法学学科基地。国际法学科是上海地区法学领域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并于1996年被确立为司法部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国际金融法学科是华东政法大学的“后起新秀”,师资队伍强大,有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太学和国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又有曾供职于大型金融机构、拥有丰富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员。目前,华政法学专业学生遍布全国的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非法学专业学生因其不仅具有经济、管理、新闻等专业知识且具备法学素养而倍受大型企业、媒体、金融机构的亲睐。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源路555号

招办电话:021---67790220

大学网址:http://www.ecupl.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法律史、经济法、刑法、国际法)、侦查学等。

(张茜)

精打细算“好管家”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口大学探源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建的,当时的校名叫“立信会计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学校同上海其他财经类校系合并成上海,财经学院。1980年10月,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复校。2003年,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现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学校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口大学看点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和世界市场中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会计”命名的全日制高校,在80多年办学实践中。开创了会计教育、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出版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了20多个产学研基地。立信会计出版社是全国唯一一所以会计命名的专业出版社。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是学院最主要的实习基地。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会计学为核心,扶持新兴及边缘学科的学科专业布局。启动了以会计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学科群、以开放经济与贸易为核心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群和以经济运行风险研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学科群三大学科群建设。成立了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等三家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由该校专家编著的会计系列精品教材是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会计学成为上海市教育高地;会计学教学团队成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目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拥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设有会计与财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经贸学院等11个教学院部,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等22个本科专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学生有不少在校期间即开始考取各类国际财会证书,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了充足准备。在麦可恩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位居全国非“211工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的第一名。

在立信校园里,有一尊青铜浇铸的潘序伦先生的半身塑像。潘先生面朝东南,两眼深邃,双手抚摸着由他编著的会计理财丛书,似乎要告诉学子“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为人信条。如今,“立信”这面旗帜已经在全国的四面八方飘扬,成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口大学资讯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松江校区);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徐汇校区)。

招办电话:021--67705115,021--67705238

大学网址:http:llwww.P,xin.edu.cn/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分四个具体专业方向: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资产评估专业)、金融学专业、税务专业等。

(吕迎春)

上一篇: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论文下一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