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规范

2024-05-07

语言文化规范(共9篇)

篇1:语言文化规范

规范语言文字,彰显“和”文化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首批省实验小学。近年来,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科研兴校,让百年老校蒸蒸日上;文化强校,让优质品牌熠熠生辉”教育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在各种环境中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内在张力,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达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充满智慧的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学校在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将要求多方落实,注重实效,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力求引导学生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打造学校的品牌,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2006年,被评为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学校。2008年4月,全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小组领导和专家来校考察评估,省语委会领导对我校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充分肯定。2011年,成功申报首批张家港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现将学校近年来语言文字工作总结如下:

一、和实生物,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各项制度中落实、明确、健全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现代文明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把规范用字用语工作纳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争创品牌学校等具体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中层以上干部任组员,并配备多名教师为督导员,每班一名学生为推普员,制订计划,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逐层深入,真正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培训、检查和评价工作。通过规范语言文字,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培养教师良好的育人言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与语言素养。就这样,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工作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为学校工作的更加规范、有序推波助澜。

2.完善工作制度。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

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智慧型课堂教学分析评估方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新教师考核标准》等相关规章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项制度之中。

二、和美交融,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切入、铺展、深化 学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在活动中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不断优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学习环境。

1.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园主干道、走廊、楼梯口、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了永久性宣传标语、标牌,如“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标语,为语言文字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严格规范班级牌、科室牌、楼名牌、电子屏幕、横幅标语、评比栏、板报、公文、讲义、校刊等的用字。

2.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小百花广播、小百花电视、学校网站、联合早会、黑板报等各种阵地,以推普周等各项活动为契机,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大力开展规范语言文字的宣传活动。

三、和融相长,语言文字工作在师资培训中加强、提高、完善 为不断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基本功训练培训内容之一。建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考核制度,并作为业务考核、职务晋级、评优评先的条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且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学校。

1.规范教师用语用字。(1)组织老师学习法规和规范标准。通过教师例会,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公文、报告、试卷等文字材料中规范使用序号标点、汉语拼音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推普周”活动,向全体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以增强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带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师生员工树立规范用语用字的榜样。(2)组织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普通话朗诵比赛、青年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比赛、优秀教案评比、朗读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演讲赛、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来检查教师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并以此鼓励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表率,努力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2.加强工作考核。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之中,把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学生日

常行为规范,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将语言文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

(1)学校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晋级职务、评优评先等的基本内容和条件,并积极落实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按照国家标准,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等级测试,100%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其中语文、英语教师100%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

(2)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在备课、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等工作中写规范字;教师教育学生时用语规范;出试卷、自编教材、教辅读物、教学软件等用字规范。教导处经常开展不定期的教育教学常规调研,及时总结反馈,并与月考核挂钩。

(3)将“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先后修改完善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学生语文能力考核方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拼音过关要求》、《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学生作业书写要求》等相关规定,并检查落实,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等纳入各类学生评优评先活动的基本条件。

(4)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

四、和而不同,语言文字工作在各项活动中渗透、规范、提高 学校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为推广普通话和推广规范字的主阵地,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点到面,全面展开,不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校重视学生的写字教学,每天开设写字课,推进教师辅导作用,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定期把全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各班教室的外墙壁上,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书写规范,每年都有班级在张家港市、苏州市写字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语文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专门就习作课、口语交际课展开研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有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学校以“推普宣传周”的示范效应带动推普工作的开展,营造“人人讲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的氛围,利用联合早会发动宣传,开辟了黑板报“推普宣传角”,各中队举行主题活动。不仅如此,还开展了校外推普宣传活动,开展 “规范街头用字,提升城市形象”的“啄木鸟”行动,对街面上的广告牌、商店名称等进行用字规范化纠查,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活动。学校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举行“朗读课文及古诗词吟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节

目主持人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展”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积极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队”的读书活动,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成立了“文学欣赏”、“经典诵读”、“小记者站”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每年有几百名学生在各类读写竞赛中获奖。

4.开展让普通话走进家庭的倡议活动。为加快家庭及社会推普的步伐,学校积极开展“把普通话带回家”活动,通过学校向社会、家庭辐射,鼓励学生在家里与父母、亲戚说普通话,把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带到校外,带动影响全社会。

五、和谐共生,语言文字工作在经典诵读中扎实、丰富、升华。学校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各项活动中不断不断探索经典诵读的有效机制,并逐步完善,形成良好的中华优秀文化育人氛围。

1.在传统文化环境中传承经典。学校的楼名“三省楼”、“知明楼”、“博见楼”、“跬步楼”来自荀子的《劝学篇》;教育楼上“半肯半不肯”,巧妙借用“禅语”,形象解读“教学相长”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校文化石上一句句老夫子的教诲,学校大会堂里醒目处的古代智慧文化展板……无不处处凸现学校在追寻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弘扬着光辉灿烂的文化精髓。学校还在走廊、角落、办公室添置了读书吧整个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氛围。

2.在校本教材中落实诵读。为了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经典文化,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由教导处的各语文教导牵头,各语文备课组长负责编写校本课程,名为《书香雅韵伴我成长》,作为诵读教材并挂在学校的校园网上供大家随时阅读。此书一套六本,每个年级一本,分上下册。每册分三部分:经典诗文、现代美文、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每本书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和量度,集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古文名篇、经典名句、晨读对韵、中华成语千句文、现代诗歌散文、俗语谚语歇后语于一体。为此教导处统一安排了诵读时间:语文、数学课前预备铃2分钟古诗赏读(《古诗文诵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前5分钟背诵《三字经》(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古今贤文》(三年级)、《中华成语千字文》(四年级)、《论语》片段(五年级)、《孟子》《老子》片段(六年级);小百花综合活动(原始班)课上前10分钟诗文诵读(校本教材《书香雅韵伴我成长》);小百花少年宫活动项目中的阅读班和经典诵读班,辅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诵读。以保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力构建书香校园。

3.在各项活动中保证效果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

推进,如常规活动“课前一吟”,“论坛交流”,“师生共读”等;也有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的问卷”,“图书漂流活动”,“读书成果展示”,“书香雅韵迎新年”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在经典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如今,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树立新的语言观念,已在实验小学的校园里蔚然成风,有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师生的文化素养。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提高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并积极向社会辐射,为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语言文化规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约30种文字,而汉语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样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主要文字之一。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发扬,规范普通话也已纳入国家宪法,并大力宣传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向上,也有利于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些文化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所得的精华所在,而规范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望尘莫及的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的方块形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大致分为相声字和象形字。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文字的读音或是字形来判断这个字以及通过文字组成的词或是成语的意思,如“青(qing)”这个字,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而读音却是很相近,如“清(qing)”“情(qing)”“请(qing)”“蜻(qing)”“晴(qing)”“靖(jing)”“精(jing)”“睛(jing)”“菁(jing)”等。虽然这些字很相近,我们却很容易从他们各异的偏旁中区分他们的意思,如蜻蜓属于昆虫类,因此“蜻蜓”的“蜻”是“虫”字旁;“清”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因此就用“水”字旁;“请坐”、“请客”“请辞”都要用话语来说,因此自然是“言”字旁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不胜枚举得,如果将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组成成语的话更是令人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了。如“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很多人会迷惑,为什么“青山”的“青”和“山清”的“清”不能是同一个字呢?如果我们熟悉中国文字就会很容易区分,前者“青山”和“绿水”是一组并列结构的词语,“青”和“绿”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而后者的“清”是清净的意思,本是山水清静秀丽的意思,是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如果了解这些成语意思的话,我们就会很容易区分了。然而往往很多人都被这些四字成语弄得焦头烂额,总是理解错误,如“屡试不爽”的“爽”不是“痛快”的意思而是“差错”的意思,仅仅一个字理解错误就会将整个成语的意思颠倒;又比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差得很多”,但实际上却是“大体上使人满意,勉强还行”的意思。

篇3:语言文化规范

一健全组织, 完善管理,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进有序

1.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工具。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 我们积极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 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 把语言文字工作列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 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工作中有落实、工作后有总结。

2. 规范管理, 健全制度

结合新课程标准, 我把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常规管理, 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学校制订了《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与此相应, 还制订了《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要求》, 同时修订了《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评评分细则》、《梅城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具体要求》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要求, 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作为教师上岗、评优、聘任、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

二扩大宣传, 营造环境,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氛围浓厚

1. 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我们把校园布置得温馨感人, 充满诗情画意, 力争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让每一处景点育人, 用教育性的环境文化促进师生规范自身的语言文字行为, 从而提高素养。

“老师早 (好) !同学好 (早) !”这是来自校园的第一声亲切问候;步入校园, “请讲普通话, 写规范字”、“普通话——我们的校园语言”这永久性的标牌给了师生的第一道温馨提示;正对校门两侧“普通话是沟通的工具, 规范汉字是文明的标志”“说地地道道普通话,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是无声的承诺;大门一侧的“推普”专栏, 是“推普”周活动的一角;操场上的“普通话与素质同在, 与形象同伴, 与文明同行”, 让大家再一次享受了精神洗礼。

无论从哪个楼道上下, “说普通话, 从我做起”等醒目标志, 都让人心领神会;教室墙壁的文字、图片、名言警句, 每个教室不同主题、风格各异的宣传黑板都向师生展示着汉语的魅力和文化的神采。

2. 大力拓展语言文字宣传渠道

积极利用教工大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队会课、书信传单、校讯通、家长会、校园网站等各种渠道和方式, 多管齐下, 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 在全校师生中达成了共识, 掀起了热潮。环境熏染, 书香沐浴, 日久天长, 师生语言文字修养自然得以提高。

三强化培训, 丰富载体, 提高师生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

1. 加强培训, 组织交流,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坚持对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培训, 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提升了教师的素养。学校每年都按计划对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知识培训。在培训中重点做好两结合: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体研修与集体培训相结合。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相关语言文字业务理论知识等。现在, 学校语文教师普通话等级均为二级甲等以上, 其他学科教师, 除6位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外, 其余的普通话等级均为二级乙等以上, 符合标准的要求。2012~2013学年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共派出52位教师分别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听课培训,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 搭建平台, 开展活动, 实现师生用语规范

学校根据本校有关语言文字实施方案, 要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交流都要使用普通话;要求所有教职工在各类大型活动、教研活动、课程培训、各类会议上做到用语规范。学校坚持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和“书香班级”、“书香学生”的评选, 营造“书香校园”。校园内开展朗读、讲故事、演讲、征文等各级各类比赛又为学生说好普通话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展示平台。

3. 加强管理, 细化落实, 实现师生用字规范

第一, 教师用字规范。在学校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对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已形成命题、打印、校对、阅卷、订正等操作的规范化。每位教师的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时都必须用字规范, 要求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每月进行检查, 关注教师和学生不规范用字的检出率, 并进行反馈。对教师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等进行纠正, 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案、听课记录、读书笔记的展览活动, 培养教师严谨的教风。

第二, 学生用字规范。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将写字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持之以恒、讲究规范的做事做人的态度相结合。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写字教学课, 要求一、二年级写铅笔字, 三、六年级写钢笔字, 四、五年级写毛笔字, 由语文教师任教。除此之外还遵照课标精神, 要求每节语文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练字时间, 规范细致地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好汉字。同时, 把写字成绩列入各科测试成绩, 占总分的5%。每到期末考试改卷时抽出学校中写字写得好的老师进行专项的写字评分。目前, 学校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 基本养成了“动笔就不苟, 逢写必规范”的习惯, 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和提高。

四依托活动, 形成特色,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效果显著

“学校有文化, 教师有品位, 学生有后劲”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境界。富有学校个性的各项活动, 为此搭建了丰富的舞台。在这些舞台上, 语言文字唱的是文化大戏, 众多师生从中得到锻炼, 人才脱颖而出。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提高了师生的语言文字、文化素养。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引领了师生的精神发展。自2011年起, 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相关要求, 根据学校师资力量, 开设《经典诵读》、《三字经》、《口语交际》等校本课程。为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制订了晨读午读方案, 还明确规定评估与评分的方法。

书法教育成为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落实语言文字工作的特色。在完成省颁课程上好写字课外, 我们还特意为基础好的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写字指导课 (书法兴趣小组) , 由在市县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的老师进行辅导, 从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书写教育, 培养特长生。教导处每学年都会安排老师举行一场写字教学观摩课, 去年还承办了闽清县写字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此外, 我们还定期开展“手抄报竞赛”、“啄木鸟纠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鼓励学生写规范字。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成绩斐然。

根据国家语委所规定的每年一度的“推普周”, 为了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 我们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把每年的9月定为学校的“推普月”, 并以此为契机, 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今年“推普”周前后, 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开展了16项主题活动: (1) 每班召开了一堂“推普”主题班会; (2) 每班第一期黑板报辟出“推普专栏”; (3) 制作了“推普”专题手抄报; (4) 四、五、六年级开展了“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活动; (5) 选派两位学生参加闽清县“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活动, 刘会榕、陈鑫蕾同学分别以全县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6) 对全校老师做了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专题讲座; (7) 全校学生开展了规范字书法比赛、优秀作品展览活动; (8) 建立了“语言文字”专题网站; (9) 对语文组全体老师开展了一次“语言文字基本功”专项测试; (10) 召开了一年新生家长会; (11) 五年级同学开展了清查不规范汉字的“啄木鸟”行动; (12) 制作“推普”知识专刊, 宣传“两法”; (13) 选派两位教师参加县岗位大练兵比赛 (说课) , 均获县一等奖; (14) 学校小白灵合唱团参加比赛, 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15) 获县一等奖又参加县岗位大练兵比赛 (课堂教学) , 均获县一等奖; (16) 省级课题《盘活校本资源, 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

此外, 日常主题演讲、经典诵读、教科论坛、故事会, 每周一次的研究性教研活动等, 给众多老师提供了亮相的机会, 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潜能得以挖掘, 水平不断攀升。在各级各类演讲、朗诵比赛、教学基本功、优课评比中, 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师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国家和省等各级部门制订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 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不断深化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工作, 创设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氛围,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白春雷.以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推手,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

[2]李钺、杨建政.全方位入手, 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品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 (华北卷) [C], 2012

篇4:语言文化规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文化传播;措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代表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流传和语言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如今,中国正走向国际及更广阔的全球化经济社会舞台,传播中国文明,树立中国良好形象都无法脱离汉语言文字。但也正因为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网络语言的普遍使用,都极大地威胁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推进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首先是人们日常生活正常交流需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们传递思想观念的载体。不规范的汉语言文字使用现象会使人们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精准度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为了降低信息交流的误差和保证语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应规范化汉语言文字使用并及时纠正身边不规范或错误使用汉语言文字现象,使人们更加顺利的交流沟通。其次对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想让社会群体行为高度一致,就应语言文字规范化,因为汉语语言服从于社会交际所需。作为我国主流交际语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规范化使用汉语言文字能增强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统一性,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二、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存在问题

1.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1)多音字误读。多音字即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读音用法、表义及词性都存有差异。例如“薄”,若读“bo(二声)”,一般用于合成词,厚古薄今、薄利。若读“bao(二声)”,为不厚的意思,一般用于薄纸、薄饼;若读“bo(四声)是专用名词,指薄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多音字语境或组词,较易出现误读情况,导致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多音字误读也是汉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某台大型晚会上,主持人就将恐吓(he四声)读为恐吓(xia四声)。(2)词义误解。目前社会上大量存在不理解词语意义就随意使用现象,导致不少因词义误解而乱用词语的现象。例如“高屋建瓴”比喻势不可挡或居高临下的含义,然而不少人却将此成语与“高瞻远瞩”混淆。也有不少人会出现胡乱搭配动词、宾语现象,如“锻炼水平”或“提升数量”等。

2.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问题。(1)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当前一些行业领域根据实际需要都出台了相关标准,也细分了部分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也不断推行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测试。然而很多人在思想观念上对汉语言文字规划化使用的认识还有较大距离。部分人认为所传递对象能理解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即可并能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其规范化并不重要。甚至相关个人与单位认为地方语言极其有特色,还予以大量宣传和推广。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也影响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正是这种偏颇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汉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2)缺乏健全的规范化机制。我国一直以来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不过都是通过规章制度对具体规范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并没有一个较为健全和完善的统一工作机构负责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统筹及管理,以至于目前所开展的规范化工作都各自为政,人们除了认为政府对此项工作不重视,还会让其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导致规范化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3)推广宣传方式单一。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宣传汉语言文字规范使用,都会在每年举办相应的活动。然而在推进工作中,由于思想不够解放,推广方式集中于汉语言文字规范化计划和宣传阶段,只是单纯的以召开会议、贴海报、口头传输等,这些宣传区域和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以至于方言占据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大部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流于表面,使部分地区人们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接受程度较低。

三、加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相关机制。面对上述汉语言文字规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法律法规机制入手,利益法律的强制性使汉语言文字规范化成为硬性标准和规范。2000年我国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是首部规范语言文字的法律,因为法律是具有权威性的,它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正是这部法律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逐渐走向法制化方向,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进程的同时极大地肯定了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地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因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有了强制性保障,进而成为全国上下语言使用单位规范的标准。此外,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借助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有效促进社会法制的构建,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格局。(2)采取多元化宣传推广手段。以往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因宣传推广方式较为单一,导致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微弱的宣传力度使规范化工作影响范围甚小,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关注。对此,需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当下流行的新媒体渠道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及方针。例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2013年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引发了许多观众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思考。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汉语言文字的认识。此节目的播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宣传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督促当下人们都能使用正确的汉语言文字,对振兴我国汉字文化,建立学习型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很强的助推作用。电视媒体或网络媒体有较强的宣传和舆论功效,应广泛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让人们认识到汉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然而媒体及各种宣传渠道在运用汉语言文字时也应以严格规范的标准,避免出现读音错误、词意错误及多音字误读等常识性错误,尽可能地为广大受众提供规范标准的语言环境。(3)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学校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规范化汉语言文字的水平,是开展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电子白板教学的推广应用,备课用笔写教案及上课用粉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无纸化办公。所以,利用学校教育优势可以规范教师对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必要时可以将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机制纳入学校长远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例如学校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规范化使用汉语言文字,发挥榜样效果,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向学生推广标准汉字和普通话,促使学生树立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意识。

综上所述,增強汉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当代文化传播的要求。这是一项异常艰巨且迫切的工作任务,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依靠国家、社会及广大群众共同努力,通过法律法规使汉语言文字规划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相关部门也应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予以辅助,树立群众汉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必要时可借助学校教育平台,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字使用工作进程,进一步保证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成效。(作者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荆萍.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93~95

②孙媛媛.浅议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24~24,53

篇5:传承中国文化_规范语言文字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约30种文字,而汉语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样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主要文字之一。

中国的方块形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如果将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组成成语的话更是令人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了。如“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很多人会迷惑。

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发扬,规范普通话也已纳入国家宪法,并大力宣传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向上,也有利于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些文化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所得的精华所在,而规范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望尘莫及的语言文字文化。

我们希望,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后交流等方方面面都能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把它化为一种自觉行动,共同来维护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篇6:语言文化规范

——二(1)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提高对普通话的认识。

2、自觉在校园使用普通话交流,推广普通话的使用,3、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活动准备:

制作PPT、下载视频、搜集资料 活动内容:

一、介绍班会主题

“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了解普通话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三、观看《第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视频

四、绕口令比赛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五、朗诵比赛

六、布置活动任务

(一)进行“我寻找、我发现、我纠正”行动并完成联系单。

(二)完成“我寻找、我发现、我纠正”行动表

篇7: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语言的规范

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语言的规范

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出现的新词跟以往的新词新语有本质的`不同,它们并不是为了弥补新事物出现引起的词汇空缺而产生,而是对旧事物进行辞趣层面的命名改造.从语言规范系统来看,网语制造了两类词:异读异体词、异读异体同形词.另外网语制造了语言系统内部的词语歧义和背景语言的大面积更动,都引发了较严重的规范问题.网语存在的强烈游戏性本来无可非议,但如果听任网语在网络社群之外恣意蔓延则会引发不良后果.它停留于浅表的辞趣变异并不有助于丰富汉语,反而容易造成汉语系统内的语言混乱,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

作 者:邹立志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刊 名:修辞学习 PKU英文刊名:RHETORIC LEARNING年,卷(期):”“(3)分类号:H1关键词:网络语言 异读异体词 异读异体同形词

篇8:语言文化规范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新媒体,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使我们研究网络文化中的语言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一种发展变化的文化现象,不但是文化传播和人们交流的方式,还能对文化本身产生影响。网络文化必然会产生具有独特性的网络语言,也就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世界中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具有不同学术语言的发展性和多样性。网络语言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现力和想象力,但是网络语言也存在使用不规范甚至垃圾语言的不良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一步研究网络文化中的语言规范问题。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首先是与计算机有关的术语,如宽带、服务器;其次是网络服务领域的术语,如网吧、电子邮件等;最后是网民在网上交流的语言工具,如友尽、菜鸟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以现代汉语为基础材料,进行重新组装改造而形成的运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语言形式。按照其语言特征可分为谐音语(斑竹、美眉)、外来词语(黑客、猫)、缩写语(BBS)和符号语(各种表情符号)。

网络语言有自身的特点:首先,网络语言更具个性和创新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幽默感的空间;其次,网络语言具有经济性,网民通过最少的字数表现出最丰富的内涵,能够进行快速交流;第三,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网络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人的心情;最后,网络语言具有幽默性,年轻人通过网络语言幽默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他们创造出大虾、板砖等生动有趣的语言。

网络对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已经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人际交往形式。网络语言在给人带来趣味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良影响。网络语言存在着大量错别字、脏话、暴力语言和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对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规范化逐渐成为一个被重视的问题,网络语言重要性的逐渐提升要求其必须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规范网络语言:首先,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从现代汉语发展的整体角度审视网络语言,也就是将网络语言纳入汉语发展中考察其是否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并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语言学角度看,文字由表意文字逐渐发展为表音文字,网络语言中的鸭梨(压力)、油菜花(有才华)符合这个发展规律,应该予以支持。而网络语言中不符合汉语规范的语序变换和词性转化却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应该及时杜绝和取缔。第二,发挥媒体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网络媒体如新浪、百度等,应该主动使用规范化的网络用语,而纸质媒体如报纸、期刊和书籍也应该加强语言的规范化,对人们起到引导作用。第三,加强现代网民的道德规范,提升网民的文化素质是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根本方法。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用语规范。第四,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为语言规范树立学习的模板。第五,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制度,通过外部监管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执法者通过清理具有攻击性和不良思想的语言,维护网络语言的文明发展。

二、网络文化中的期刊质量把控研究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为期刊管理创造了新的环境,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质量是期刊的基本存在价值,通过对期刊的质量把控,提升期刊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是保证期刊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期刊质量把控是通过对期刊成型各环节的把控,以达到满足阅读者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的目的。

期刊质量把控需要坚持以提升质量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才发展和期刊质量关联起来进行事前分析,并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抓住重点进行把控。期刊质量把控可以从期刊的编辑、校对、发行、读者和监管等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编辑在选稿和编排时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科学规范用语,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组织期刊内容,做到选题恰当、设计合理、语言规范。其次,期刊出版时要注意版式的合理设计和印刷质量把控,保持期刊的排版和发行质量。第三,期刊出版后要重视读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处理读者来信,将读者的阅读纳入期刊质量的考察中。最后,期刊发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办理。

三、结语

网络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网络语言的运用和期刊质量的监管。网络文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和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期刊是言论、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加强期刊质量把控对社会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因此获得了区别于传统语言的创造性,具有形象性和幽默性的特点,而网络文化的弊端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期刊作为一种语言产物,与网络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从语言规范出发研究期刊质量把控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语言规范,期刊质量

参考文献

[1]洪青皎.网络文化中的网络语言特点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6):33-37.

[2]陈敏哲.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130-134.

[3]李立新.网络语言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4]谷子,等.对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3(S1):63-65.

篇9:净化语言 规范作文

一、语言要言简意赅

大凡优美的文章,总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文约意丰,使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作文同样要求学生必须删繁就简,抓住中心,用浓缩的语言表情达意,防止天马行空、泥沙俱下的冗长累赘现象。这不但考查了学生简练为文的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文风。清代郑燮曾说过“志简则言洁,志远则旨永。”莎士比亚也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我国古代不乏简练为文的例子。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开头只写“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就对环境做了精练的概括。高诱在《吕氏春秋》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吕氏春秋》写成之后,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于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时人无能增损者。”真可谓“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

与此相反,冗长拉杂的文章,总让人感到头疼。有一回,马克·吐温听一位牧师说教,最初觉得讲得很有力量,打算在捐献时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可是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马克·吐温就决定只捐献零碎钱。又过了十分钟,马克·吐温干脆决定一毛不拔了。等牧师终于讲完,出于对牧师的厌恶,马克·吐温还从收款的盘子里拿出了两块钱。这件事可以用高尔基的话说:这些松散冗长的东西,留在读者印象中除了对作者的恼怒之外就一无所有了,因为作者耽误了人家的时间。

简练靠平时养成。简练靠平时养成。一方面多看些古诗词名句。这些裁密思靡,玲珑剔透的佳句就会与自己的语言结合起来,一旦到写文章,便会泉涌而出,吐纳英华。一方面要勤于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名家高手,写文章时也都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苦修改,字斟句酌,达到不添一字,尽得风流。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我们在写文章时,千万不要忘了简练为文,因为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读者的需要。一旦兴酣落笔,语言凿凿,文句简明,读者也一定会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受的。

二、慎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网络语言这种表达方式有其创新在里面,但是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交流的语言,所以还是要以文字的规范化为前提,不提倡用网络语言。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拿到高分的可能性较小。像“楼主”“狂顶”这样的语言,很多年纪大的老师不上网的都看不懂,有些符号严格来讲就不算语言,它只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辅助形式。网络语言是网络中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它虽然有一些好处,但用在作文中就有些不伦不类。高考说明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它是一种严肃的、传统的学科考试,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否会正确使用祖国的文字,因此需要考生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达,慎用网络语言。

三、杜绝土洋结合

现在,在语言的运用上,“汉外通婚”特别是“汉英通婚”具有强劲势头。学生作文之中,时不时会冒出一句洋文或一句英语,以用洋文点缀包装自己的文章为能事,土洋结合,中西夹杂,使得语言不土不洋。如一篇题为“要勇于挑战自我”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句子:“But在困难面前,I不会退缩,I知道,现在世界上who也不会怕 who。”这样的文字读来真让人啼笑皆非。有的同学想通过这种方法刻意求新、求怪,其不知这样既破坏了我们本土语言文化的美感,更会让阅卷老师反感。

四、不宜使用文言

自2001年高考佳作《赤兔之死》受到好评以来,不少学生对文言写作情有独钟,以为只要如此便可轻易赚取高分,因而作文中就出现了文言抬头、古语蔓延的势头。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下面的句子:“吾幼时常读迅哥之杂文,常读自清之散文,亦常读琼瑶之小说,而今又读网络言情之小说耳。可谓雅俗共赏矣。所以然者何?嗜书之天性也。”本应是一段好端端的文字,却因充满了之乎者也的腐气而让人啼笑皆非。语言文字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人们学习、运用语言,主要是为了描述现代事物,表达现代思想。因此,写作要用适应现代实际需要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白话文,不宜使用与现代口语想脱离的文言。

五、表意要明了

也许是受到一些朦胧派诗人朦胧诗作的影响,也许是受到一些不合文法语句不通的歌词的浸染,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的作文用语故作高深,胡乱组合,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让你读半天猜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这样的写作,既背离了作文的终极目标,也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品位,实不可取。要讲究文采,可以在用词恰当精彩、修辞恰当丰富等方面下功夫,而不应当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脱离写文章的本质。

上一篇:CAI课件在小学听说教学的设计与应用下一篇:《草房子》2022阅读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