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善学班会反思

2024-04-29

乐学善学班会反思(精选4篇)

篇1:乐学善学班会反思

这个周末,天气仿佛一夜之间由深秋进入初冬,半个学期悄然而去。前两周初高中的同学们刚刚经历了紧张的期中考试。或许有同学一提到考试就头痛了,是啊如果不用考试就能读自己想读的大学,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可是,有学就有考试,有选拔就有考试,有理论考试、有操作考试、有笔试、有面试……考试伴随着我们成长,考试就是沙里淘金,是沙是金就看你有多少份量。然要考好首先就必须学好,功在平时,今天我就从《善学乐学》两个角度谈学习:

古语有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学习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与原则,所以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善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助力学业的进步。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就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是自己摸索“悟”出来的,有的是同学之间切磋来的,有的是老师指点出来的,有的是读书学来的。多积累方法,多尝试方法,多优化方法,你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一言以蔽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方法,才能帮助我们点亮未来的曙光。

古人云“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同学们于是说,学习这么苦,何乐之有?苦,确实不是好滋味。然而,偏就有卧薪尝胆者,明知味苦,定要尝之。苦之极,亦乐之极也。读书之苦乐亦如此也。乐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就有所乐。于是学霸们是这样苦中寻乐的:“这么难的一套物理试卷我居然才用了一个小时就做完了,做套化学试卷奖励一下自己。”

乐学,就是以饱满的激情坚定人生的航向。15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家讲过一件事:烈日炎炎下他路过一个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他问第二个人,这个人先把手中的砖码齐,平静的说,我在砌墙啊。他又去问第三个人同样的问题,那个人一脸祥和,他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那么我们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比第三个人有更多幸福感吗? 相信我们学习的意义,一切就会变得神圣而快乐起来。

善学让我们事半功倍,乐学让我们永不止步。

希望善学和乐学能够贯穿在我们学校生活的时时刻刻,也贯穿于我们人生的所有阶段。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永恒的观念、一种持久的习惯,让学习照亮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篇2:乐学善学班会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纠正学生的错误, 不如用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以此激励他, 让学生体验得到赞赏和成功的滋味。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学生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 但批评不但没使他们改掉自身的缺点, 反而毛病越来越多。当然,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鼓励, 既要赞扬鞭策优秀生, 又要肯定、激励中等生, 宽容、鼓励后进生,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激励性评价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及英语课堂的管理中,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

如上课时, 学生认真听讲, 朗读课文时声音响亮, 语音语调较好时, 可说“Good!”“Well done!”“Excellent!”“You did a good job!”;发现学困生有进步时, 应说“I’m glad that you made progress!”“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且有创意时, 我会由衷地对他说“How clever you are!”“We’re so proud of you!”等激励语言。对学生来讲, 是对他们学习的一种肯定, 而且这种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即便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善意的批评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如“只要你注意观察同伴的表演, 你就一定能学会” (学习出现困难, 注意力不集中时)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情, 你能做到是吧?” (小组活动时) 等, 这种带有激励性的语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教师这种期待与和蔼, 会让学生从内心中产生敬慕, 师生间就会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也就不再是“警察或法官”, 而成为学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

二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

当学生答对问题或有进步时, 教师可对其竖起大拇指, 或点头表示赞赏。一次和家长交谈时听到的一件“小事”令我有所悟。他说:“前天, 我家儿子放学回来, 神采飞扬, 一脸的灿烂, 凑在我的耳边悄悄地告诉我说:‘今天上英语课时, 老师看了我抄写的句子, 用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 并朝我笑着点头呢。’孩子说到这里时, 天真的脸上充满了幸福之感, 显然他还沉浸在激动的回忆中。”

我一贯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 而想不到老师用手轻轻地摸了学生的头, 并朝学生笑着点头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喜悦。有时教师充满信任的目光或亲切的抚摸, 能给学生莫大的鼓舞, 使其心情愉悦。而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愉悦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 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思维机制的运转加快, 知识就会被很快吸收。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长期坚持在课堂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进行适当表扬和鼓励, 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

三运用小贴花、小红花、特色卡等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我们班级里设立了这样一个激励性的奖励, 班级墙上有棵智慧树, 智慧树上结了许多的智慧果。当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好, 回答有创意, 学习进步, 写字漂亮, 乐于助人……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笑脸。如果学生积累了六个笑脸, 就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贴在智慧树其中的一个智慧果上, 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智慧果。当学生得到这样的评价奖励时, 我看到了他们眼中显现的欢愉、脸上掩饰不住的快乐和自豪。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 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 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评价, 就意味着多带给学生一分学习的动力。

四运用奖励机制进行评价

如复习单词时,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进行抢答, 答对一次给该学生所在的组加一分, 如“第一组的同学今天最认真听, 老师奖励给他们一面小红旗”;上课时, 各组进行比赛, 课堂纪律好的加分, 课文朗读好的加分, 积极回答问题的加分等, 课堂结束时, 算出各组的总分, 给予获胜组表扬或奖励。如此一来, 学生会因获胜而欢呼雀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有效地调控课堂学习气氛。

总之, 激励性课堂评价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它有待于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 努力提高英语口语素养, 进而产生精彩的英语课堂。以“尊重、激励、宽容”为出发点, 关注学生情感,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以关注学生情感为出发点, 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参与评价,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效、有趣, 让他们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篇3:爱学、乐学、善学

重视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疯狂原始人》热播之时,我们带孩子去看这部被无数人好评的3D电影。只可惜闺女听不懂英文版,我只能给她翻译,并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学会英语就可以看很多英语电影。闺女很认真地向我宣誓:“妈妈,我一定学好英语。”

回家之后,正好有一本英文绘本《STANLEY》,故事情节和《疯狂原始人》很像,于是我便用英语和汉语给孩子讲,她也会特别认真地听了。有机会遇到老外的时候,我会走过去打招呼,也鼓励孩子打招呼,她觉得用hello与一个陌生国度的人打招呼很开心。通过电影的诱导、英语绘本的诱惑,与老外的交流,孩子自然而然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强化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比尔·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因此,我们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入托两个月后,在我的启发下,闺女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双语课。用汉语自我介绍后,闺女用英语大声地说:“请大家拍拍双手,Clap your hands , clap,clap,clap your hands.”于是我和老公极其配合地拍手。她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举起手里的书给我们展示,“This is book,请大家大声地跟着我念,b o o k,b o o k,book。”就这样,闺女很认真地教我们学习了teacher、chair、girls、mouth等十余个单词。课上完了,闺女还不忘表扬我们说:“You are very good,very good!”

用上课的形式,孩子不仅巩固了幼儿园所学单词,还成功地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瘾,特别有成就感,这个过程激发了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挖掘多途径英语学习方法,全家总动员共参与

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坚持做一刻钟的英语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学到英语,更能让孩子体会到亲子共学的乐趣。例如我们经常在家里演出英语小话剧《Three little pigs》,全家总动员,在欢乐的气氛中练习英语对话。做这个活动需要家长提前做好工作,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程,最近学习了什么内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自己学习之后再有针对性地与孩子练习。家长还可以在家居物品贴上英文标签,全家人一起学。当然同孩子一起看英语视频、动画片,大胆地做动作并进行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

英语学习的路还很长,我们注重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能“爱学”,其次多鼓励、多赞美孩子,让孩子有自信“乐学”,最后我们与孩子一起探索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孩子能“善学”。

(权江红 外交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篇4:乐学善学班会反思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乐学善学的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 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 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 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内化建构。

1.1 创设情境是知识建构的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 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 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 因此, 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1.2 创设情境是认知冲突的需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认知冲突的学习过程,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会有深刻的体验, 知识容易遗忘, 较难形成学习能力。因此, 课堂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 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创设情境是成就动机的需要

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 即学生对教师在某种情境之下提出的问题, 他愿意去做, 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比如学生对问题有好奇的倾向, 想探究、操作、理解其奥秘之处, 一旦成功, 他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果多次获得成功, 他将会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乐学善学的主要方法

2.1 创设操作情境

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爱动的心理, 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 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的事物开始, 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 以动启思, 以动促思, 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 积极参与主动入境, 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 激发探知热情, 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准备。

案例1:在浙教版八年级上《认识不等式》的教学中, 最后解决问题的环节中笔者将远离学生生活的例题重新创设了情境。

例:据医学专家测定:一般地, 正常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60~100次 (包括60次, 100次) , 人才能正常生活。设某一个人每分钟脉搏跳动为x次。

(1) 自我体检:叫一位有手表的同学当计时员, 同学们要在1 min的时间测得自己的脉搏的次数, 并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判断自己的脉搏次数是否正常?

(2) 用不等式表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范围, 并把它表示在数轴上?

(3) 你能把自己的脉搏次数表示在数轴上吗?结合数轴给自己的脉搏次数是否正常作出解释?

在一分钟让学生自我体检测得自己脉搏的次数, 并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判断自己的脉搏次数是否正常?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把不等式知识与我们生活融合在一起, 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就把本节课题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升华——应用于实际。本情境的创设真正体现出教师才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 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并促进智能的发展, 提高学习的兴趣。

2.2 创设游戏情境

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十分自然地巩固新知,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的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案例2: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 为巩固同类项的概念设计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情境。

方法: (1) 、现在老师有20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分发给一些同学。

(2) 老师随意叫一位同学, 这位同学站起来并面对全班同学高举自己的卡片。

(3) 其他19位同学观察自己手中的卡片和站起来这位同学卡片上的单项式若认为它们是同类项的, 也请站起来。

(4) 请其他同学做裁判, 看看有没有找错朋友。

学生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 非常主动地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可见对一个抽象问题进行游戏化, 在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带着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 从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2.3 创设故事情境

数学故事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 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刻板观念, 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案例3:浙教版九下《2.1简单事件的概率》,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引用数学故事:1654年, 有一个法国赌徒梅勒遇到了一个难解的问题:梅勒和他的一个朋友每人出30个金币, 两人谁先赢满3局谁就得到全部赌注。在游戏进行了一会儿后, 梅勒赢了2局, 他的朋友赢了1局。这时候, 梅勒由于一个紧急事情必须离开, 游戏不得不停止。他们该如何分配赌桌上的60个金币的赌注呢?他们最后决定请帕斯卡和费马。没想到这两位大数学家也被难住了, 他们竟考虑了整整三年, 最后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同学们凭你们的聪明才智,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够帮助这位法国赌徒梅勒如何分配赌桌上的60个金币的赌注。

对数故事的了解, 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对数学的强大功能, 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视, 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2.4 创设探究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 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然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案例4:在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第6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中, 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 探索勾股定理。 (如图1)

(1) 观察图1中的甲、乙, 并填写下表见表1。

(2) 你发现了图1中A、B、C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关系了吗?

在此基础上探索得到勾股定理。对于第 (1) 问根据计算填写表格, 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通过观察第 (1) 问所得到的数据, 中等以上的学生都能根据图形猜出勾股定理关系式, 但是由于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它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学生自发地积极地去尝试、去探究它的真实性, 这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谓水到渠成。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善于创设尝试探究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探究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 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这正是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目的所在。

创设有意义的、高效的数学学习问题情境, 使传统数学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通过各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揭示事物的矛盾, 引出学生认知的冲突, 才能激发学生乐学善学, 积极探究, 从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主阵地。

摘要: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笔者借助多年所积累的教学案例, 从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等原则为切入点, 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方法及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善学。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乐学善学

参考文献

[1]张英杰.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数学情境[J].中国数学教育, 2007, 12.

[2]郭岗田.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 2006, 3.

[3]张福群.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7.

[4]刑成云.情景交融, 和谐生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初中) , 2007, 12.

上一篇:邮政人才政策考试试题下一篇:求职信正文的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