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趣学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乐学趣学范文

趣学拼音论文汇总

趣 学 拼 音

澜沧县上允中心完小 刘国莉 [摘要]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拼音符号“形象、直观、有趣”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年龄及心理认知结构,利用模仿、儿歌、故事、游戏、表演、唱歌、比赛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来优化拼音教学,既能使拼音教学趣味盎然,又能使学生轻松、有趣、主动地学习拼音。

[关键词]汉语拼音 趣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阶段目标中也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显然《语文课程标准》把汉语拼音的学习定位在拼读音节,把汉语拼音作为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立足于用。汉语拼音也因此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然而,让刚入学的儿童掌握一组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工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的教学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拼音教学形象性、情趣性、记忆性、实践性的特点,优化拼音教学策略,“以趣为主线”让学生快速有效地在“趣”中掌握汉语拼音并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模仿、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比赛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展开主动的、能动的自我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过程。

一、仿一仿,仿中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人教实验版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孩子们一打开课本就会兴趣盈然的议论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干什么?比如第一课画面上有个小女孩,在小河边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谁呢(鸡、鹅、草地)?我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让孩子们上来模仿表演小女孩练声的样子…… “ 我在河边唱歌,a a a,o o o,e e e真好听。”孩子们争相模仿,在孩子们发音不够准确是,我并以身示范,校正他们的发音。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加上趣味盎然的模仿学习,轻松、正确的引导发音,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知识的获取是轻松愉快的。尽管教学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学习的劲儿却依然在延续。

二、读儿歌,乐中学。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直接的动机为主的,他们善于形象思维,又好奇爱动、易厌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接触各种感性材料,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并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歌诀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口读、脑想、手比划,揣摩字母形状的特点来加强记忆。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不但能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纠正了错误的读音,还能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如教学部分单韵母及声母时,边比划动作,边读儿歌:“张大嘴巴a a a”、“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两扇小门m m m、一根小棍l l l。”来帮助学生区分、记忆。在教学声调符号时,又可结合插图,边做动作,边用歌诀来区分、记忆。“一声小车平平走,二声小车爬山坡,三声小车下坡又上坡,四声小车下山坡。” 这样可使抽象的符号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学生没有畏难情绪,乐于学,就学得轻松愉快,成效喜人。为了帮助学生区分b和d、p和q这两对字形非常容易混淆的声母。教学时,把b和d、p和q同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区别,由学生得出b的半圆在右下方,有一点像6,而d的半圆在左下方,有点像倒写的6;p的半圆在右上方,有一点像倒写的9,q的半圆在左下方,有一点像9。然后可教给学生一段儿歌,一边表演一边唱:“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 q q;或者6 6 6 b b b,倒6倒6 d d d;9 9 9 q q q,倒9倒9 p p p。b和d、p和q面对面笑呵呵,我们都是好朋友。” 孩子们在有趣的儿歌中,既巩固了b和d、p和q的读音,又区别了b和d、p和q的形状。再如:学习ai时,我请两位小朋友在讲台上背挨背的站在一起,然后教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好朋友,背挨背站ai ai ai。a前i后ai ai ai, 好朋友啊不分离。 ” 这样轻松的学习,孩子们不但练习了发音,而且还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使韵母富有了实际的含义,让枯燥的拼音变成有趣的学习符号。

三、讲故事,趣中学。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故事这一文学形式生动有趣,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教学拼音前,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有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长大了,帮妈妈去市场买菜,好吗?”小兔高兴地答应。到了市场,小兔买了许多东西,背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小兔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一边高兴的哼着歌“ā ā ā”,走在平坦的大道。这时,走到了一个斜坡,小兔有点累了,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就使劲走上坡,嘴里“á á 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刚过了第一个斜坡,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小兔为难了,“ǎ ǎ ǎ”直挠头。这时,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看见小兔背着大袋东西在哭着,就帮小兔推着爬上陡坡。小兔高兴得直叫:“à à à,谢谢熊伯伯。再见!熊伯伯。”就这样,学生在故事中轻而易举地学会了四声的读法。在教学 ba 的四声时也可以用故事穿插在其中,故事的主人公是明明。我说:“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明明喜欢什么呢?”(喇叭花),接着出现音节 bā ,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明明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 ”(出示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 bǎ 。“明明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呀?”(小男孩拔萝卜图) “明明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爸爸的画像)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ba 的四声也学会了。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拿出了八支铅笔、八本书、一把伞、一把刀等东西,通过训练说话达到巩固音节的目的。另外,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时,也可以编故事穿插。如:“zh.ch.sh.r.z.c.s七位叔叔都说小 i宝宝最听话,都要带它出去玩,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可编这样的故事教学。“有一天,大y妈妈带着小 i宝宝到公园里去玩 ,整体认读音节 yi yi yi ”,“大 w爸爸也带着小 u宝宝到公园里玩 ,整体认读音节 wu wu wu ”,“小ü没有爸爸和妈妈,看见小i、小u被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玩了,小ü急得两眼挂着眼泪,大y见到后叫它擦掉眼泪跟着走,整体认读音节 yu yu yu ”学生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得既快又牢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兴致勃勃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新的学习任务。

四、做游戏,玩中学。

陈鹤群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时代,孩子们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了吗?”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枯燥的拼音练读,容易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倦,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为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常结合教学适当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在拼音教学中进行了猜一猜的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还巩固了拼音。譬如,我问:“ 两个门洞,伞把朝上和朝下分别是什么?” 孩子们答:“ 两个门洞m m m,伞把朝上 f f f,伞把朝下t t t。” 或者是教师手拿着拼音卡片,让孩子们用手势比出来,教师看孩子的手势来猜是哪一个声母、韵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出题,让老师或同学来猜。在复韵母、前鼻韵母教学中可以教师做口型,叫孩子们认真观察猜猜老师发的是哪个字母?这样不仅使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字母发音的口型,还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都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孩子们在愉悦、高涨的情趣中正确掌握了发音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比如,教师简单讲述游戏要求后,将制好的声母卡片和带声调韵母卡片分别发给学生,教师念出一个音节之后:“我是cháng,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组成这个音节声母卡片的学生和拿着组成这个音节韵母卡片的学生,便迅速站到讲台上将卡片拼在一起。一个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声母ch。”另一个说:“我是后鼻韵母áng。”然后齐说:“组成音节cháng。”全班就有节奏地鼓掌表扬:“拼得对!说得对!”然后全班同学再直呼几遍。这种游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分音、合音及直呼音节的能力。

五、演一演,演中学

现在的孩子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将此作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对学习拼音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j q x和 ü相拼时,给孩子们戴上头饰,配上儿歌 “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哥哥j q x,脱去帽子敬个礼。 ” 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学习儿歌,带着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做人,并在富有童趣的表演中掌握了j q x和 ü相拼的规则。这样的方式不但活化了课堂氛围,而且学生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枯燥、乏味。

六、唱一唱,唱中学。

用音乐智慧表现所学的内容,是学拼音最便捷、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教学单韵母和前鼻韵母中教学生边唱歌边比动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音和形。而在复习拼音三表时,又可分别用孩子们熟悉的歌的旋律来记。即声母表用《两只老虎》旋律来唱,韵母表用《金孔雀》的旋律来唱,整体认读音节用《小毛驴》的旋律来唱。通过实践这种寓教娱乐的学习方法,孩子们都很喜欢,而且也容易记住。通过孩子喜闻乐见歌来记,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或比动作),一边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既巩固了所学的汉语拼音又培养了孩子的音乐智慧。

七、比一比,赛中学。

在教学中还可以经常运用“竞赛”的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如以开火车的形式读音节、词语或儿歌,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小组间,男女间等进行比赛。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浓、积极性高,能大胆的参与,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会争先恐后地参加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拼音教学也不例外。汉语拼音教学教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把拼音教学和语言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汉语拼音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认识、去定位,使汉语拼音教学真正能成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基石。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趣为主线”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开发和丰富教学的内容,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 》 2008年第8期

2、《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浙江教育出版社 将小明 孙成刚 2005年10月

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师教学用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

5、《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龙文希 2006年3月

6、教育资源网站

第二篇:趣学本不有趣的故事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赏析

教学背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新世纪课程改革

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

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

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

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

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

色彩鲜明的贴图、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

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

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不同的心情,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

体验,读好课文。

日前有幸领教了平阳县昆阳二小的鲍海凇老师教学艺术,感受颇深。她的课件上标明的

不是常见的“执教者”,而是“组织和引导者”,说明她理念先行,早已摆正了自己在课堂上

的位置。

教学实录

师:昨天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生齐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叫——生齐答:雄日。

他很喜欢你们。今天他遇到了难题,把昨天学的生字忘了,谁能帮帮他 ?(师点击课

件:愁眉苦脸的雄日和一些空花盆,每个花盆上有一个生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真诚的话语,满足了学生“好为人师”的心理,增强

了主体感受。】

生:开火车读生字,其余跟读。

师:这下他该高兴了吧。可是他还是很苦恼,因为他忘了“孩、选”这两个字怎么装在田字

格里,谁能帮帮他?提示: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非常积极地举手)

【引导学生看范字,说出该注意的地方,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体会时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

谁能帮老师写好这两个字?

你能再帮帮他吗?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时说“小朋友写字的姿势和习惯这么好,一定会把字越写越漂亮的。”)

【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师:雄日写对了吗?(课件上的田字格里已写好了字)

师:他说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是什么呢?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很多种美丽的鲜花)板

书:美丽的鲜花

(接着屏幕上出现“最美的花”这几个字,同时老师板书:最美的花)

师:哪个自然段写雄日很想这些花也开在自己的花盆里呢?自己读读课文,把它找出来。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哪儿看出雄日很想花开?

生: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师:他会为花种做哪些事情?

生:浇水,赶苍蝇„„

(指导读好第一句,再读整段话。)

【讲中感悟,以悟促读】

师:谁能告诉我,雄日为什么这么着急?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国王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用这些种子”,国王的要求能变吗?谁能响亮地读读国

王的规定。(屏幕上有整段话,老师在“这些种子、最美的花、继承人”下面加了横线) 师四次引读第二自然段(离规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学生读“雄日又给种子„„”

【时间越来越紧迫,让学生深切感受雄日着急的心情】

师:雄日只能怎么做?

生:拿着空花盆。

师: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那天却发生了让雄日想不到的事,想不想去看看?

【铺垫的功夫已做足,居然还有想不到的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自己读第

三、四自然段,然后同桌互相说发生了什么事。

指导读句子: “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因为这是一个长句子,比较难读)

师:这些花可能是哪里来的?

生:扔了国王发的花种再种的;买来的;摘来的„„

师:可是国王说(出示句子): “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所以,他们会怎样?引读——“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学生接读——“突然,„„‘你就是我的继承人!’”。再读最后一句。

师:谁是他的继承人?谁培育出了最美的花?(出示国王的话,把“谁”换成“雄日”)指

名读句子。

【问句变成了陈述句,进一步肯定意料之外的结果】

师: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

生:种子煮熟了。

师:你知道种子煮熟了为什么不能发芽吗?

生: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没有生命的东西不会生长。(这孩子知识真丰富)

师:有没有可能发给他们的种子有些是没煮熟的?

【结合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生读句子:“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师再次出示以陈述句形式呈现的句子。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谁能学着国王的样子说一说?(朗读指导)

师:可前面他又说雄日培育出了“最美的花”,在国王心里“最美的花”和“美丽的鲜花”

能划上等号吗?国王认为“最美的花”是什么呢?

生:诚实(师板书这两个字)。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愿意跟更多的人分享吗?拿起书,在音乐声中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齐读课文。

师: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我的心里每天开出一朵花!”,把这句话送给你们,老师希望这朵

最美的诚实之花每天都开在你们心里。以后多读好书,多讲有趣的故事。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学评析

本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朴实、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

1、 顺应心理需求,调动有效参与

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了满足时,他就能自觉地参与,全身心投入到其活动中去,取得的效果也就越明显。本案例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而展开的。学生读生字写生字都是为了“帮雄日的忙”,积极性自然就高了。品读课文时有时是为了“帮老师解惑”,有时则是为了满足学生自己的好奇心,在师生互动中,在讨论、交流中,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架设联系桥梁,调动情感体验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当学生知道了做国王的 “继承人” 是什么意思时,有一个孩子情不自禁地大声说“当皇帝很爽的”,引得听课的老师不禁莞尔。我想大部分孩子都认同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当然,这个观念并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以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读懂故事,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机智,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闭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参考文献】

1、郑明江:《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2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教学实录来自本人的《听课记录本》

第三篇:乐读乐学

“乐读乐学,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李溢兰

一、模式界说

1模式名称:“乐读乐学,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模式

2模式结构:自读自悟,感知课文——读中交流,领悟课文——指导背诵,感悟课文——自主发展,延续课文 3模式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乐园,成为学生舒展性灵的舞台,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

4模式释要:

⑴读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主线。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读文兴趣,使学生体验到的情感不断加深,升华,达到读中感悟的效果。

⑵悟贯穿阅读教学过程始终。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重在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既要把准体验点的确定,即根据学生装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从课文的“三维目标”出发,确定情感体验点,又要遵循体验教学中情感体验手段“突出语文特点,多项综合运用”的运用原则。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二、理论依据

“乐读乐学,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模式,要注重认知结构中的“双基”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又要注重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心灵,努力使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心灵生长出另一翼——精神、思想、信念、意志。其理论依据如下:

1、 新课程以读代讲理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孙双金)。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读文,与文本进行不断地对话,从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积累、内化吸收课文的规范语言。

2、 教学中体验、认知和情感交互原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中,要创设真正意义的和学生个体知识、经验、情感密切联系的活动场景为基础,把学生在课外积累的内容和已有知识经验与文本内容整合起来,进行主动实践与体验,追求在体验中进行认知和感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无痕转变。

三、操作流程

1、 学生运用已有认知与生活体验,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学习段落,初步感知课文。

2、 教师先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组织学生边读边交流,反馈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综合运用各种情感体验手段来学习交流重点段落、词句,从而突破难点,领悟课文。

3、 指导学生背诵。借助教师板书、简笔画、音乐情形境等手段渲染、诵读文中优美词、句或段篇,感悟文中语言美,内化语言。

4、 教师引回全文,进一步体验和丰富课文的思想内容,升华情感,自主延伸,或对文章进行补白或对课文内涵多元解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与看法,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课文。

以上流程教师指导:读中感悟,情感体验手段的有效运用,促进认知与情感的有效整合。

四、操作方法

(一)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导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方法:可创设问题情境或出示“自读有招”指明探索的目标及方向,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读课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学伊始,我通过谈话导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诗歌,并通过巧妙的句式训练,借助课件,出示“自读有招”:1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请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 ,告诉我们____ 。”的句式说给同桌听。2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你还读不懂,就看一看课文插图,联系以前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或在纸上画一画,也可以问一误码同桌,试着把它读懂。学生边读边批注,运用已有的认识与生活体验,把简单的小节自主学习了。这们既培养学生装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装的学习热情,也留给教师灵活处理教学策略的空间。

(二)读中交流,领悟课文

综合运用多种情感体验手段,抓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用心感悟,使学生情有所动,理有所悟。

还是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设计以朗读品味体验手段为主,其它体验手段为辅,突破难点,领悟诗歌。我让学生运用句式“大自然用____ ,告诉我们____ 。”来学习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以前就读懂的小节,边交流边指导。学生理解鱼鳞告诉鱼的年龄时,我借助实演示情境,把市场上大鱼的鳞片带到教室给学生看,直观形象;理解年轮告诉树的岁数时,我借助简笔画再现情境;理解“三叶虫”化石,我借助课件,接着以朗读品味为主把理解深刻细腻的情感形之以外,用有声的语言表现出来,以点评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师生接力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品味,使自己体验到的情感得以加深,从而在读中领悟诗歌。又如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王自文老师在教《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是这样引导学生领悟课文:

教师先运用生生推荐读、点评读,诵读“曾经”相关段落,扣“曾经”读“现在”段落(7自然段)。师:现在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用心地默读第七自然段课文,找出最让你难忘的词语,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纷纷说出各自想象的画面,接着读“现在”,想画面,谈感受。(出示7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表情变了,说出脑中出现的画面。师导:大瀑布其实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其实它不想走,其实它想留。然后师配乐范读(8自然段),学生马上感受到大瀑布的无奈,也跃跃欲试,读出心中的感受。师追导: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奄奄一息的大瀑布,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这景象,真是天壤之别。大瀑布它愿意离开我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最后研读“葬礼”段落(9自然段),研究特别之处,揭示葬礼寓意。师:巴西总统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地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同学们只有认真读书,用心感悟才能找到。学生穿插朗读,多角度讨论理解了巴西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它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使学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指导背诵,感悟语言美

无论是诗歌、古诗,还是记叙文等,都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语言美,借助各种体验手段,读中悟,悟中读,熟读成诵,内化语言。

(四)自主发展,延伸课文

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通过激励评价,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议议、写写,愉快地投入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享受自由表达的乐趣。

仍是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课的伊末,我让学生争当小诗人,仿写诗歌。先运用板画(简笔画)出示其它大自然的语言,再现情境,再运用以下句式

句式1: 句式2:

你看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不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在____________写着: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语言训练,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我还借助语文天地中的气象谚语,联系生活经验,这样由扶到放,由理解到运用,又一次体现了语言美、情境美和情感美,班里个个学生装都成了小诗人。

学生1: 学生2:

你看那艳丽的茶花, 树叶纷纷落下,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不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荷花争相开放, 大自然在空中写着: 夏天来到人间。 秋天就在身边。

学生3: 学生4:

蛇„„在道上乱窜, 小鱼探着脑袋在水面吐泡泡, 不就像一条条草绳? 不就像一座座连绵的“小山”?

大自然在道上写着: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大雨不久就来到。 过一会儿就下雨了。 你如果看到日晕,

日晕身上也有知识—— „„ 看见了它不久就会下雨,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的思绪就像脱了疆绳的野马,拉都拉不回,学生对文中的句式模仿也各有千秋。 通过多媒体、道具、教学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入境入情,把体验到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语言文字,内化语言。

五、操作提示

1、本模式的三四两个流程可相互交替使用,不能一步一步机械照搬,可灵活使用。

2、本模式以读为主,其它情感体验手段的综合运用为辅,较适用语言生动优美感情色彩比较强烈的课文,诗歌与古诗也适用。

3、本模式教师只有在读的艺术上下功夫,才能发挥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得,才能熟练地驾驭该模式。

第四篇:“善教”与“乐学”

李淑君

(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河北 邢台 054600)

摘要: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善教”是前题、方法和手段,“乐学”是目的。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多样化、统一化、形象化和情感化。 “乐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善教;乐学;教法艺术

“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大学始教也,„„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段话论述了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课内和课外、劳和逸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论语》开篇第一句就载有孔子对乐学的认识:“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再老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苏联著名教育家何芙纳什维利认为现代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亚研究”过程,它既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成人(尤

1

其是科学家)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论所规定的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技巧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所以说,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既有教师的“善教”,亦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题,“乐学”是目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就不会使学生“乐学”。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这就是说,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厚积而薄发,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教常新。

我们不仅平时要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浏览报刊杂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国内外教坛上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做法,整理记录下来。用于教学过程,会产生非常好,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举个例子,我上初中的一位老师讲“相似形比例线段”时,讲了拿破仑通过观看士兵的帽沿轻而易举地测出了河宽的故事;讲

2

黄金分割时,介绍黄金数的美学价值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最和谐悦目的矩形和书籍、门窗等,其短边和长边的牢固,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句古诗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的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讲时高屋建岭,活水涌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清新,明朗,开阔的知识天地,进而诱发学生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学生便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二、 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

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善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魏书生说的好“老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各部分知识的“乐学”要素挖掘和显露出来。像孙悟空那样,面对复杂的环境,以“七十二”变本领去驾驭。课堂的情势不是死的,有时可能表现瞬息万变、急转直下的变换,这是我们应不失时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手段,才能使“无崖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从理论上讲,现代心理学以为“不愉快的是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而且“凡是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随着学生情绪反映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

3

力因素共同作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它有助于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和模式化给学生带来极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精神生活需要。如在识字教学中可用讲故事的、猜谜语、作动作的方法。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确”字的:一个小孩拿着一块石头去投牛,正好投到牛角上,放牛的老伯伯说:“孩子,你投的真准确,你的方法不正确,你的这种行为确实要改变。”他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确”字的音、形、意,学会了用“确”字组词造句。比简单地让学生读几遍,写几遍,组几个词,造几个句子的方法要好的多。

(二)教学方法统一化。

教学方法统一化即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要做到三个“符合”,即(1)符合教本人的个性特长,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我在教学中喜欢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讲《春蚕》一课时,学生对蚕不熟悉,蚕的生长过程,学生在文学中也不易理解,影响学生对蚕的喂养过程和母亲辛勤劳动的理解,我用几副简笔画出了蚕种、小匾、大匾、分匾、上山五个重要的生产阶段。(2)符合教学内容

4

的需要,以利于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因素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披露出来。报纸上曾刊载过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动物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与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的打字:“羽项必亡”。他走近是看,黑色全是由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刎。”这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揭示了这个谜,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大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了项羽军心的恐慌。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3)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讲《圆的周长认识》时用了“蚂蚁派行”的故事,就利用了小学生好奇的心理。以上三点“符合”是教学方法统一化的实体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的学风格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

所谓教学方法形象化是指教学中尽量多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形象化的东西易于唤起学生的乐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能进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形象化并非绝对的具象化,而是注意借助形象的表象化作为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学生乐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运用教

5

学方法时,能够深入浅出的将教学方法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图表模型、录音、录象、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方法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注意熟练而有效地运用表情、手势、姿态和语调等非语言表达手段,使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形式诉诸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教学效果。如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讲“饱满”一词时,先问学生,谁能做一个饱满的动作?有一个学生鼓起腮帮子,大家齐声说脸蛋饱满„„最后,斯霞老师作了一个从门口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的动作,学生看了齐声说:“精神饱满”,老师会心的笑了。又如在教“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行程问题”时,学生理解相遇问题时,学生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较为困难,若用演示仪器或画图,观察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是搞不大明白。若用多媒体进行分解演示,声形并茂,化静为动,又化动为静,学生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情感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教与学的生动是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无从何谈起?那种冷冰冰的异处是对人类情感的亵渎和摧残,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取的。我的一个同学讲述他教

6

学时遇到的一个故事:一次他正上课,看见一个学生低着头吃面包,身边的同学看着他,老师停下讲课,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轻轻的说:“王刚同学可能是昨天晚上熬夜学习了,今天早晨起的晚,饭没吃好,我们等他吃完再讲。”王刚吃完后,聚精会神地上完了这节课。还有一位老师一次上课提问,学生都举了手,一个学习差的同学也举了手,老非常高兴的说:“请你回答。那个学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不会。”老师没有批评。课下,老师问明了原因是他觉的不举手没有面子,就对他说:“以后,你会就掌心朝前举,不会就掌心朝后举。”后来,那个学生掌心朝前的次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法,使学生“会学”,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如一位青年教师一次听一位专家的课,正上着课,一个学生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学生出去了,又过了一会,两个学生一起回来。课后评课时,青年教师问那位专家:这是怎么回事?那位讲课的专家笑着说:“他正讲着课,看见一位学生坐力不安,可能是要大小便了,就走过去示意他去厕所,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还未回来,考虑到可能忘了带手纸了,就示意另外一个学生去送手纸。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丝毫未影响教学。

总之。“善教”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乐

7

学”才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的之一,它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李如密、孙元涛 :青年出版社 2001年版

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8

《中国

第五篇:乐学乐读

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理论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学生情景背景:一年级学生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期,学生在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但是一进入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纯学习的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

六、七岁的学生不仅难于理解,而且难于识记。一部分学生在幼儿班有拼音的基础,因此在教师整个拼音教学过程中处于枯燥的复习中。被动、枯燥的学习过程,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错过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佳启蒙时期。

3、研究媒介背景: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既能乐于学习,又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成为一年级教师所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乐学·乐读·乐进”?一方面是内容的选择,选择简单易懂的儿歌、童谣、古诗文等。所谓“简单易懂”就是学生能读懂。儿歌语言浅显形象具体,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使学生易于读懂,拥有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是形式的选择。在开展儿歌诵读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成果展现形式,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背诵的内在需要。

(二)相关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关于小学语文开展儿歌教学的策略研究层出不穷,如:江山文溪外国语小学的小学语文和绿色童谣(儿歌)整合的理念策略,他们从整合文本资源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校园语言环境研究。温岭市城西街道马公小学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策略研究,主要强调在教学中以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些学校的研究大多是将优秀儿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或者是仅仅以儿歌作为媒介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对激发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起始阶段)阅读兴趣,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一年级儿歌诵读: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儿歌为主,在课外以精选的儿歌读本为媒介来引导学生从儿歌诵读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

2、乐读、乐学、乐进: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儿歌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起“读”的内在需要,从而逐步培养一年级学生对阅读及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指向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的研究直接通过浅显易懂的儿歌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及阅读的兴趣,这是符合学生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兴趣取向的。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一下几方面:

1、 随课教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儿歌、韵文,尤其是拼音教学单元的儿歌

不仅与拼音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而且富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儿歌学习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编儿歌。一年级语文学习首先要面对的是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如何才能更好

地掌握抽象的拼音字母,学会枯燥的音节拼读,则要求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引入丰富有趣的儿歌,从而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3、 诵读训练。虽然一年级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儿歌、韵文,但是教材里的这些儿歌

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研究过程中,班上学生准备人手一本儿歌,规定的时间里诵读一定的数量,并且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各种阅读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人旨在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儿歌诵读的研究巩固学生的学后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读课外阅读的激情。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一(1)班全体学生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9月——2010.10月)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等研究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和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0.11月——2011.5月)

(1)随堂教学研究(2010.10—2010.11月) 在拼音、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来引导学生对于儿歌的兴趣。

(2)导编教学研究(2010.11月—2010.12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拼音、识字导编有趣的儿歌帮助拼音、识字的学习。 (3)诵读教学研究(2010.12月—2010.6月)在研究过程中,全班以《亲近母语·日有所诵》作为课外诵读教材,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诵读计划,全班按照诵读计划进行诵读。 (4)一年级儿歌诵读实践研究的评价策略

儿歌诵读评价结果主要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进行

3、总结阶段(2011.7月)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报告和其它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四)可行性分析:

1、儿歌资源:一年级课本里有许多儿歌,为随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课外优秀的儿歌精选可以作为有利的诵读材料。

2、学生资源:一年级学生对儿歌诵读有浓厚的兴趣。

3、研究人员背景:本人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富有童趣,对于儿歌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带领学生进行儿歌诵读有较好的条件。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深根:毛建华:《新课程研究》,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 周晓霞.让声音“看”得见.小学语文教师,2006(9). [3] 林文峰、舒镇:《小学阅读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

[4]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民营快递范文下一篇:埋葬希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