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2024-04-21

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通用6篇)

篇1: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南夏教育-2013年高考备战攻略-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普通本科第二学士学位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重点专业 本科专业解析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

百科名片

专业信息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水产养殖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水族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渔业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远洋渔业开发、教学、渔政管理等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环境学、渔具渔法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船舶驾驶技术、网具装配技术、捕捞技术、渔场调查、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渔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渔具渔法设计和渔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技能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2.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运用1-2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参考文献;

3.掌握渔业水环境调控与监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技能;

4.具有从事增、养殖工程设计,海洋牧场规划设计,设施渔业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5.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素质,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6.了解国际渔业发展趋势,适合从事渔业管理、海洋区域管理、对外渔业关系和行政执法等工作。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力学、水产学、管理学、航海学。

主要课程: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渔具渔法学、渔具理论与设计、航海技术、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渔业资源评估、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般安排25-28周。开设院校

中国海洋大学(农学);广东海洋大学(工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农学);天津农学院;烟台大学;湖南农业大学(10537);华中农业大学(10504);四川大学(10610);东北农业大学(10224)等。

就业与发展

渔业资源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遭到严重破坏,而中国的渔业产业链目前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对于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上船搞远洋渔业不论待遇上还是工作条件与航海技术专业都无法相比,而对于渔业局、渔政局、水产站等政府事业单位门槛较高。近十年毕业生除极少数从事渔政、远洋渔业外,部分读研深造或跨学科深造,大多从事其他行业。

篇2: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专业解析

南夏教育在线-2013 专业解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目录

名词解释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知识技能

课程设置

基本信息

相近专业

考研方向

开设院校

名词解释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识技能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南夏教育-2013年高考备战攻略-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普通本科第二学士学位教育

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专业代码:090403

相近专业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资源与环境

考研方向

篇3: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学校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的指导下, 以计算机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根据该标准拟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以知识为基础, 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 并在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中的一个方向具有特色,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开发能力。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软件项目或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2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突出两个办学特色、重点发展两个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将其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 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办学条件,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突出“校企合作”和“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坚持与国内知名软件企业以及嵌入式应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我院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软国际”的基础上, 重点加大与江苏昆山花桥工业园区、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吉祥腾达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合作, 争取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广州达内、长沙蓝狐、国信蓝点、桂林优利特等实习基地的联系, 与华为、3COM、品尼高等共建校企实验室, 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先导, 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团队的学术水平, 带动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班的规模和办学实际情况, 重点发展嵌入式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特色方向。嵌入式技术方向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知识, 嵌入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 嵌入式系统的实施与运行维护知识以及在信息家电、工业控制、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技术方向着力培养学生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知识, 主流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知识, 软件测试与维护知识及其在电子政务、数字产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四种能力包括计算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 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按照“四种能力”建设的需要, 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以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抓手, 以课程群组驱动, 优化课程体系。

3 以课程群组驱动, 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 在课程体系设置时, 要求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跟踪ACM和IEEE-CS联合任务组的计算教程CC200X、欧洲形式化方法协会形式化方法教育研究分会FME-So E的研究报告, 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 (试行) 》[2], 依托我院承担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研究”项目、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十一五”重点项目“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众化高等教育下教学型高校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等, 探索和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科学思维, 即计算思维, 进一步提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策略包括课程启动、课程组织和特色课程设置策略[3]。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设置采用了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和按合作企业的不同要求独立灵活地并行开设多门特色课程。

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和专业培养目标, 分析创新能力的构成以及课程体系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 优化课程体系, 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群、硬件课程群和软件课程群。基础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字逻辑、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等;硬件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两个专业特色方向课程群, 即嵌入式技术和软件技术课程群。嵌入式课程群主要包括Unix/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C语言和C++、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EDA技术、解析Linux内核、QT程序设计、嵌入式Wince系统开发、企业自设课程Ⅰ-Ⅱ等。软件技术课程群主要包括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Java EE程序设计、UML与系统分析设计、软件项目管理、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ORACLE数据库技术、基于.NET的开发技术、软件测试、企业自设课程Ⅰ-Ⅱ等。

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 基础实践环节是所有专业方向公共的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是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 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 有助于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 让学生在项目中分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不同的角色, 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进行研究性学习, 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4 课程体系的特色

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具有工程型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应用型人才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项目研究、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具备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上述能力, 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具有如下特色:

(1)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中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覆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 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实践环节课程培养方向明确。

(2) 课程设置合理。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置按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基础知识逐步向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过渡, 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清晰。为了合理地安排教学学时数, 保证每学期必修课程的总学时数在400以下, 同一学期有先后顺序的两门课程, 在教学计划制订时已标注分别安排在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授课。

(3) 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 除每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外, 单独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达42学分, 占除基本素质教育课以外总学分的29%。另外, 专业基础课中每门课程的实验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0%,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中每门课程的实验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30%。对于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

(4) 与企业联合培养。强调企业类课程的学习、参加企业项目的实训和综合类实践项目的开发,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5) 企业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灵活。培养计划中企业自设课程并没有指定具体的课程名称, 旨在方便多个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生分组按不同应用方向并行开设教学内容不同的企业课程, 也方便学生就业后的企业岗前培训。企业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可以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指定, 由学校教师授课, 也可以由企业指派工程师到学校授课, 还可以由学校教师带队到企业去学习, 这主要由企业的规模、培训实力和工作条件等决定。

5 结束语

按照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制订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 已在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和项目指导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企业导师认为我校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勤学好问、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 很受欢迎。

摘要: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 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 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论述了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和特色。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21-29.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海洋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4 万km, 拥有的4 大海域与海岸带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3 个气候带。但随着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 海岸及其近海海域环境污染形式加重, 污染引发的灾害大量增加, 例如赤潮的不断出现, 水域环境质量也随之急剧下降, 致使部分海域生物资源出现衰退;另外, 回填海造地工程频繁和海底挖砂、海岸工程建设等等活动造成了海岸线大量侵蚀, 严重破坏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维持, 严重影响珊瑚礁以及河口湿地等生态系统维护。

海洋资源管理机制协调性下降, 导致海洋资源管理无序化现象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校, 无论是在思想意识上, 还是技术装备的配给、以及对经济效益的有利刺激等诸多方面, 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总体水平仍旧比较落后。此种现象成为了我国海洋渔业发展与资源管理建设的重要屏障。因此, 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是当下各单位与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充分解决国家海洋管理与行业内部之间的各种矛盾, 成立管理协调组织机构和固定性权威机构, 针对当前管理无序化情况进行协调组织工作,

产权制度衍生的两极分化。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至当代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实施工作, 继而出现股份合作形式, 渔民成了自主生产经营的主要对象, 此种现象极大地激励了渔民的积极性, 但也导致了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的必然性, 出现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制, 即股东渔民通过渔船、网具等生产材料和先天优势有利地占有渔业资源, 而雇工渔民没有充分和完备的渔船和先进网具等重要生产材料。因此, 要靠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方式才能获取报酬, 也正是因为个体渔民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对渔业资源强取性、破坏性捕捞大大影响渔业可再生的资源的健康循环。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政策。在新形式下, 国家高度关注并十分重视海洋渔业的发展与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海洋渔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与规划意见, 将海洋经济效益视为中国经济大力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纵观整体情况分析, 我国仍旧缺乏和缺乏完整统一的可系统和综合指导海洋事业方向的经验以及海洋工作相关的具体统筹规划能力, 这也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海洋渔业方面协调统一发展。

未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体系。现阶段, 我国海洋资源管理主要以政府及多个部门同时负责和管理的管理模式为主, 因而缺少强有力的指导与针对性的方针政策, 从而加大了在实践工作中对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的难度系数, 往往在资源开发与管理法规发生矛盾时以牺牲资源管理为代价, 阻碍了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的行使与发挥, 严重影响着资源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导致各管理部门工作方向的利益化, 此种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海洋资源科学化管理的形成。面对海洋资源管理存在的制度空白, 各相关事业单位与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建立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管理体系。

2 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制定强海洋渔业资源管理需要的相关的海洋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以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 使我国辽阔的海域有良好的管理氛围, 提高海洋资源保护的综合意识。

加强对海洋开发及管理制度。为了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对海域使用现状作调研, 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海洋功能区域的划分, 以更好坚持海陆统筹管理, 加大海洋监察力度, 杜绝以往海域使用的违法现象, 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核审批海域关卡, 海域使用权属的管理制度问题要全面落实, 对海域使用实行合理性和节约性。

整合执法队伍进行联合执法, 以保证渔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实施。要保护好海洋渔业资源, 除了发挥有关海洋职能部门的作用外, 还要联合保护区管理等部门, 组织开展联合打击行动。同时,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增加人员编制并配备相关执法装备, 制定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做到海域资源环境监督和检查有法律的保障和制度的支撑。在资源保护方面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控制渔民的捕捞强度, 不断完善捕捞许可令证制度, 保证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休渔期内严格进行渔业打捞作业。

篇5: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1 科技进步促进民用航空业大发展

民用航空器是高科技产品,近半个世纪科技迅猛发展,使其性能(速度、载重量等)大大提升,安全性大幅度增强。我国近年短时间内引入大量高性能民用航空器,使空中管理体制及空域资源配置等面临巨大挑战。建立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势在必行,然而它涉及区域分布、航空公司结构、生产运作效率、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这已超出一个行业技术范畴(应放到STS学科高度来认识),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最新科技成果支撑。

我国改革开放适逢科技迅猛发展之时,民用航空业抓住了机遇,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国民航各型运输飞机总数仅有117架,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8条,国内航线123条(从1975年才开始扭亏为盈,从而扭转了长期亏损和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2],而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到2002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已上升到全球第5位[3]。2007年更是中国民航辉煌的一年,全年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65.3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791.7亿人公里、旅客运输量1.9亿人、货邮周转量116.4亿吨公里、货邮运输量401.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5%、17.8%、16.3%、23.5%和15.0%,其中总周转量和客运量增速均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第二个新高。

区域分布上,2007年旅客吞吐量向支线机场分散,货邮吞吐量向枢纽机场集中。北京、上海、广州四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5.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货运量比重为58.8%,增长0.5个百分点;西部十省市区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比21.43%,增长0.14个百分点,货运量比重为11.79%,下降0.33个百分点。

航空公司结构上,2007年小型航空公司抢占市场,航空运输市场集中度趋降。小型航空公司完成总周转量18亿吨公里,增长232.8%,占全行业的5.0%,比2006年提高3.2个百分点,大型航空集团完成296亿吨公里,增长12.0%,占81.1%,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生产运作效率方面,2007年正班客座率平均为76.4%,比上年增长2.9个百分点;正班载运率平均为67.3%,增长1.6个百分点。国内正班客座率在7~11月间达到80%,国际正班客座率在7~10月间达到75%。航空运力趋于饱和,客座率、载运率和票价指数持续走高。

基础设施建设上,2007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0亿元,全年民用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增加126万平方米。首都机场扩建主体工程完成验收。全国运输机场总数从2006年底的147个增加至152个。2007年初确定的33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根据我国民航业2007年前11个月的生产完成情况,结合以往的生产发展规律,通过趋势外推、弹性分析以及对数回归预测方法测算,预计2008年民航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增长率在15.5%~16.7%之间,旅客运输量增长率在14.9%~15.6%之间,货邮运输量增长率13.8%~14.3%之间。[4]

分析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其次则是得益于科技突出猛进的发展。

2 科技进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1 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需求

科学技术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直接应用到教育的方式方法中,从而引起教育系统结构的变化;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教育内容的更新。电脑、多媒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得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还在不断更新,频率越来越快。现在30年的知识积累超过以前2000年积累的总量。于是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自觉不自觉地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转变。首先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完善、充实。一系列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写进教科书。比如:民航系统的信息理论与方法;民航设施的新材料、新工艺理论;民用航空业的规划与管理等等。工程技术中的晶体管、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新兴学科。便产生了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指数增长与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5]

其次高科技的发展除要求高校成为其信息源、技术源和动力源外,更要求其成为人才源。要求它能培养出一批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的新型人才。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需要2400架新飞机,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飞机数量、规模决定了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仅以国际民航平均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最为吃紧的四类民航专业人才:首先是民航企业家,其次是空勤人员、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6]。这就形成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性、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的滞后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矛盾。[5]

2.2 教育必须改革

在这些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促使人们在更长、更大的时空领域思考现实及未来的教育问题,并寻求某种新的价值尺度来评估教育自身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以求得教育诸多矛盾的新的平衡点和统一。

然而现行的专业高等学校教育包括民航专业教育,尚未彻底从计划经济格局中解脱出来。依然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过分强调专业思想,在内容上知识分割,在教法上着重于教师的主导灌输作用,着重于单纯的知识传输,过高的“成才”标准,统一的培养模式等种种影响。

这些矛盾与冲突,首先冲击了旧的教育思想,即在20世纪下半叶,产生了两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一个是l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次成人教育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一个是由我国加以综合概括,在80年代中期提出的素质教育思想。

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需要思考的是现行的专业高等学校教育在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位置,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具体任务?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认为现行专业高等学校教育不再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终结教育,而是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教育。而这个阶段是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掌握各种能力,即塑造“素质”的关键阶段。为此重构课程体系,对浩繁的“知识”进行取舍,传授在本专业领域,能进行再学习、进行创新,形成能力的必备“基础知识”和那些代表最新科技成果的前沿动态知识,同时更重视科学方法的传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创新,不断更新知识,抢占科技前沿。拟以此解决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指数增长与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进行因材施教的多种培养人才模式尝试,以适应社会对现实性、多样性、多变性等人才的需求。

2.3 教育改革推动科技发展

专业高等教育首要职能是培养本专业的科技人才。教育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杠杆作用是通过他(她)们来完成的。科技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主体因素,仅有先进的设施、设备,而没有足够量的具有较高技能和敏锐思维能力的研究人员,不论物质条件如何丰富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1975年,邓小平就曾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比如我们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要增加科技人员,这就要靠教育。”[7]所以说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石,即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才能推动科技不断进步。

3 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民航高等教育必须与民航科技同步发展

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实践的最好总结,又是对马列主义新的发展。这里的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民航业可以通过大量引进,短期成为民航大国,但并不能及时成为民航强国。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引进只能买到“先进产品”,但买不到核心技术,至多买到一个高的“起点”,不能在高起点上创新持续发展,永远实现不了“超越”,就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强不起来。而引进、吸收、集成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这些都靠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不会自然产生的,只能通过专业高等教育塑造。

科技滞后不能促进教育改革,教育跟不上必然阻碍科技发展。可见科技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来完成的,而教育恰好是培养和输送这些人才的摇篮。可以说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科技则是知识和社会进步的源泉。科技与教育是否同步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9]

尽管前进的道路存在艰难和曲折,但人类文明总是朝着人们所追求的方向迈进。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和教育同步发展,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民用航空业是一个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行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民航的空前繁荣,同时在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方面,也造成了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指数增长与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这在中国已表现得十分明显。要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民航高等教育就必须与民航科技同步发展。

关键词:民航,科学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邓小平.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Z].

[2]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EB10L],网络资料,2005-04-03.

[3]论文--航空器发展史(原创一)[Z].网络资料,2007-04-12.

[4]高宏峰.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民航“十五”成就和“十一五”展望,并答记者问[Z].2006-02-14.

[5]李嘉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1).

[6]我国民航业迅猛发展未来20年需要人才24万人[E B10L],校园招聘频道,career.eol.cn.2006,3,31.

[7]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Z].

篇6: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1 VPN和MPLS VPN概述

VPN f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它是一种通过采用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模拟点对点专用链接的方式,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一条虚拟专用通道的网络技术[2]。VPN技术的核心是“隧道”(Tunneling)技术。VPN的操作独立于其他的网络协议.隧道内的数据流可以是IP、IPX、Apple Talk或其他类型的数据包。因此,VPN是通过跨越基于IP协议的公用网建立起一条安全专用通道,用户可以跨越公共网络,安全的进人内部专用网络实现公网私用。

在所有的VPN技术中,MPLS VPN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VPN技术之一[3]。基于MPLS技术的MPLS VPN,在MPLS/IP公共网络上,利用MPLS技术创建隧道,实现二、三层VPN业务。MPLS VPN的隧道建立就是采用MPLS的标签堆叠技术,通过给用户数据封装双层标签来实现。其中内层标签即私网标签,用来识别用户信息的VPN信息,外层标签即公网标签,用来在公网中转发私网报文,将公众网可靠的性能、良好的扩展性、丰富的功能与专用网的安全、灵活、高效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 MPLS VPN的基本模型及原理[3,4,5]

MPLS VPN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其构成包括以下组件:骨干路由器(P)、边界路由器(PE)、用户边界路由器(CE)以及用户站点(SITE)。

1)P路由器(Provider Router,运营商主干路由器):位于骨干网核心层,是核心路由器,负责MPLS包的快速转发,根据分组的外层标签对VPN数据进行透明转发,不与CE直接相连。在PE路由器间转发VPN数据流量时,P作为MPLS连接标签交换路由器LSR)使用,由于是在采用两层标记堆栈的MPLS骨干中转发流量,P路由器只维护到PE路由器的路由信息而不需维护每个客户站点专用的VPN路由信息。

2)PE路由器(Provider Edge Router,运营商边界路由器):位于骨干网接入层,与客户端边界路由器CE相连,负责VPN业务接人,处理VPN—IPv4路由,是MPLS—VPN的核心。PE作为标签边缘路由器(LER),要维护2份独立的路由表,分别是全局路由表和虚拟路由表VRF,全局路由表是和骨干网络通过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交换彼此的路由信息,包含了所有PE和P的路由,而每个虚拟路由表分别对应到各自VPN客户的路由,每个VPN客户的路由是隔离的,PE会根据不同的VPN客户分配不同的路由表。

3)CE路由器(Customer Edge Router,用户边界路由器):作为客户网络和骨干网络之间的网关,可以由最终用户管理(因而属于客户网络),也可以由服务提供商管理。实际应用中CE设备一般也可以是路由器,或者是交换机和主机。CE允许客户通过连接一台或多台PE(运营商边界路由器)的—条数据链路接人运营商网络。CE设备是一台IP路由器,它与直接连接的PE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在建立邻接后,CE路由器把站点的本地VPN路由广播到PE路由器,并从PE路由器上学习远程VPN路由。通常,PE—CE之间通过静态路由交换路由信息,也可通过RIP、OSPF、BGP、IS—IS等协议,静态路由方式可以减少因CE设备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对骨干网BGP路由的震荡,从而提供骨干网的稳定性。

4)SITE(VPN用户站点):是构成VPN的基本单元,是用户的一个连通的IP系统,一个VPN是由多个Site组成的,一个Site也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VPN。每一个site通过CE与PE相连,site不通过骨干网,相互之间也不具备有连通性,诸如公司总部、分支机构等都是site的具体例子。

如图1所示,当CE1路由器将—个VPN分组转发给入口PE1路由器后,PE1路由器查找该VPN对应的VRF,从VRF中得到—个VPN标签和下一跳出口PE3路由器的地址,VPN标签作为内层标签打在VPN分组上,根据下一跳出口PE3路由器的地址可以在全局路由表中查出到达该PE3路由器应打上的域内路由的标签,即外层标签,于是VPN分组被打上了两层标签,主干网的P1路由器根据外层标签转发VPN分组,在最后一个P3路由器处,外层标签弹出,VPN分组只剩下内层标签(此过程被称作次末级弹出机制),接着VPN分组发往出口PE3路由器。出口PE3路由器根据内层标签查找到相应的出口后,将VPN分组上的内层标签删除,将不含标签的VPN分组转发给正确的CE4路由器,CE4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将分组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

3 MPLS VPN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共享数据平台中的应用

3.1 平台的建设背景

笔者所在上级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院现有海区研究所3个、流域研究所4个、专业研究所2个、增殖实验站4个及院部共14个单位,与地方共建了5个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的12个省、市。各个分支机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均积累了的大量渔业环境科学数据,这些科学数据如能整合共享,对于我国渔业战略发展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各海区、流域研究所构建了全国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科学数据集成利用与共享平台,该平台拟通过集成各海区、流域渔业资源环境科学研究结果,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全国各类渔业科学数据在院内外不同层次上的共享、共用。该平台在整合水科院部各机构不同科研数据库的同时,还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及快速的对外共享,实现数据库的统一存储、统一维护,从而充分发挥渔业科学数据的科研、公益价值,同时还要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功能,以方便分处全国各地的各级专家能及时的交流沟通。

3.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MPLS-VPN网络整体架构

基于MPLS的VPN能够利用公网骨干网络的广泛而强大的传输能力,极大降低远程网络互联的建设成本,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传输安全性、实时性、宽频带、方便性的需要,这种种经济、高效、灵活和安全的联网方式,正好切合该平台的需求。经过多方比较认证,最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共享数据平台确定了以南凌科技NOVAnet为核心骨干网的MPLS VPN的组网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

作为国内领先的信息网络服务提供商,南凌科技的NOVAnet网络是目前国内覆盖最广的MPLS骨干网络,到2009年3月,直接覆盖重点城市达到31个,并通过与第三方运营商资源的互联互通覆盖全国各地。南凌网络(NOVAnet)MPLS/IP VPN业务骨干网以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六大区核心节点为中心,建立核心宽带网络。六大区中心的核心骨干路由器间通过高速链路建立全网状互连结构。在各大省会城市节点配置高性能路由器作为各省接入MPLS VPN业务骨干网的接入路由器。非大区核心节点的接入路由器通过两条高速链路分别连接两个不同大区核心节点骨干路由器,两条高速链路相互分担来自不同省份的流量,并起到互为备份的作用。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节点配置高性能路由器作为出口路由器,通过高速链路与其它电信运营商连接,承载跨域IP VPN业务[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MPLS-VPN网络依托南凌科技的NO-VAnet核心骨干网,通过北京、青岛、广州、上海、南京等几处节点把分处各地的北京总院和黄海所、南海所等八个分所联通起来。

4 MPLS VPN网络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中的优势体现

基于MPLS VPN网络架构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共享平台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研究所连通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各项应用均运行正常,作为VPN的网络的终端用户,我们时刻能感受到VPN的如下优势[4]:

1)安全性高。采用MPLS作为通道机制实现用户数据的透明传输,透明报文传输,MPLS的标签交换路径(LSP)具有与帧中继FR和ATMVCC相类似的安全性;尤其在视频会议、IP电话等应用上使数据安全有保障。

2)简化网络设计。通过用VPN替代租用线路来实现各分支机构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将对远程链路进行安装、配置和管理的任务减少到最小,另外,VPN通过拨号访问来自ISP或NS的外部服务,减少了调制解调器池,简化了所需的接口,同时简化了与远程用户认证、授权和记帐相关的设备和处理,大大降低了终端用户维护人员的技术难度和工作强度。

3)促进业务融合。提供了数据、音频、视频相融合的能力,实现了各分支机构间的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系统及科技文献平台的建设。

4)可扩展性强。扩大VPN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只需与新的ISP签约,建立帐户,或者与原有的ISP重签合约,扩大服务范围。而作为终端用户的其他海区台站、科研院所可以很方便的加入本资源共享平台,只需要其能链接入公用网络。

5)降低成本。首先是租用VPN线路比租用专线费用低,而设备方面,终端用户只须配备CE设备,不需要专门的VPN网关。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合语音视频数据业务节约了大量的费用,一方面是集中各所的经费,共建科技文献平台,二是各个所都在统一的局域网内,文件传输、信息上报等都可以快速便捷。同时,视频会议系统让会议本地化,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视频化的学术会议,让更多科研人员不需要往返出差就可参与会议,聆听专家讲谈,交流学术心得,为科研学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得到的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

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VPN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而借助VPN网络,渔业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整合资源,集成数据,为我国渔业事业的战略规划、行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百度全科.VPN技术[EB/D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152.htm.

[2]罗梦,李炳法,宋颂.基于MPLS建立VPN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2,22(3):34-36.

[3]杨博,陆松年,杨树堂.MPLS IP/VP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和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303-304,315.

[4]王熊.MPLS VPN技术在青海电力35KV农网网络建设中的应用[J].青海电力,2009,28(2):59-62,72.

[5]刘丽娟.MPLS VPN技术及其在校园网建设中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4):831-832.

上一篇:向梦想飞去作文下一篇:柴桥街道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