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先演讲稿

2024-04-09

为先演讲稿(精选11篇)

篇1:为先演讲稿

感恩,是一束光

邓倩

信息技术系 铁道通信信号311-3班

我们每天都在说感恩谈感恩,感恩似乎无处不在,然而感恩它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感恩是一种细腻而磅礴的情感,它发乎于情,起之于义,就像一束永恒的光,散发人性的光芒,闪耀生命每一刻的感动。

古往今来,感恩的故事不绝于耳,感恩的事迹俯拾即是。

伯牙碎琴,以报子期;黄香温衾,待亲暖卧;朱总下跪,为母洗脚。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那就是感恩。然而感恩并不是名人的专利,环顾四周,在平凡的人群中感恩的例子又何曾缺少过?

你听!那中心广场地下通道内,小红帽们正在为贫困儿童募捐希望; 你看!那福利院里,志愿者们正躬身为孤寡老人洗头、喂食; 你瞧!那菁菁校园内,同学们互帮互助脸上洋溢温馨的笑容„„

大家是否知道我院的向琳琳呢?她帮助同寝室一腿部有残疾,只能靠拐棍才能行动的小利。陪她一起上课、自习。帮她拿书、打饭、提热水。这些滴滴点点的小事,她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感恩不一定是要感谢大恩大德,也可以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

感恩就像一束光,照亮生活照进生命,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我们究竟为何要感恩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相互搀扶携手共进才能成功走过人生路上的每一片荆棘。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以至人生路上的山山水水,花鸟鱼虫都对我们有着恩情。我们感恩父母,因为我们的父母带给我们生命,给我们一个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用知识的蜡烛点亮我们理想的火炬;我们感恩朋友,因为朋友带给我们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关心。我们感恩世间万物,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如此生动的我存在。

感恩,不仅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它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学会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感恩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而不是漠视认为理所当然。扪心自问,在漫长的年岁里,你曾为妈妈洗过几次碗,为爸爸倒过几次茶?在纷繁的节日中,你又是否为老师送上过一句真挚的祝福和问候?在奔向未来的路上我们有理由承受恩惠,但我们更有责任报答深恩。请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

曾经感动过亿万中国人的洪战辉说:“对一个人来说,选择责任、选择实践良知是最为重要的,不管是你去爱护人,还是人们爱护你,感恩都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责任为之重要,而感恩为之不可缺少。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催促我们向上的动力。在感恩的心情中,我们将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是的,感恩是一束光,给以温暖赐予希望,更赋予我们承担责任的使命!现在的你仍在黑暗中孤独徘徊吗?仍瑟缩在阴冷中抱怨吗?为什么不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呢?让我们学会感恩,走近阳光,拥抱温暖吧!

让我们一起,感谢陌生人,是他们默默陪伴我们存在于这辽阔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对手,是他们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坚定。让我们一起,感谢生命中每一次遇见每一场离别,让我们学会珍惜此刻拥有。感谢所有的朋友来到我的身边,与我悲欢同在,让我不再孤单。感谢孜孜不倦的老师,我才如此的坚强无畏,充满智慧。感谢无微不至的家人,给予我无限包容,教会我爱。

感谢现场的每一个朋友,是你们的微笑你们的呐喊,让我有了信心站上这个舞台!

同学们,现在就请你拿出手机,编辑一条祝福的短信发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吧!无论你现在身处何地,无论你现在快乐或悲伤,请相信,感恩是一束光,永远与你我同在!

篇2:为先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百善孝为先”。

孝,是感恩的前提,是至美之性,至善之德。《诗经》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之所以势微,或许是因为日月忽淹,又或许是因为物欲横流。然而夏雨冬雪,恒在的是天地;斗转星移,璀璨的是孝心。

孝,是生命的链条,为精神之接力棒。所以,古代有汉文帝亲尝汤药,王朗卧水求鲤以救母,今天有张恒背瘫父求学……繁茂的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壤,浩荡的江河,溯源于山脉的蕴藏。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董永卖身以葬父。鸿蒙自然,乾坤万物,皆把一种真爱延续传承,更将真情永恒演绎。

孝敬父母不是要轰轰烈烈,而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例如:情绪失落时聆听听父母的一句劝告;与父母发生分歧时,不赌气,多沟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节假日不能回家时,给父母一声电话里的问候等等。

篇3:从来文章“意”为先

●提到立意, 明代王夫之有一段名言值得送给同学们:“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

●人们常说, 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 是文章的灵魂, 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立意, 是文章的灯塔, 照亮读者的心灵。

●诗人王维说:“凡画山水, 意在笔先。”艺术家张彦远说:“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为文之道, 贵在立意。

●审题有正误, 立意有高低;意深则文深, 意浅则文浅。清代王原祁说得好:“如命意不高, 眼光不到, 虽渲染周致, 终属隔膜。”

●立意是审题的结晶, 主题是立意的体现。立意在前, 主题在后, 立意大于主题。

【佳作双娇】

每一滴雨都在认真地落

朱成玉

小雨点儿是同事家的孩子, 刚刚8岁, 正是惹人疼爱的时候。中午的时候缠着我打乒乓球, 第一次打, 打得完全不局限于球台, 乒乓球在空中乱飞, 旁边吃饭的人赶紧盖上了饭盒。

我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他:“妈妈为什么给你取了这个名字啊?”

他说“因为小雨点儿是最神奇最可爱的东西:亲了一下小花, 花就开了;亲了一下小草, 草就跳舞;亲了一下小树, 树就长高;亲了……”我说“得得得, 但愿你也能得此魔法, 换个清清爽爽的人间”。

“跟你算是说不明白了。”小雨点嘟着嘴, 拎着乒乓球拍找另一个人虐去了。

一天夜里10点多钟, 我路过家门前一个叫“高老庄”的饭店。那个饭店生意很红火, 客人很多, 所以每天打烊都很晚。客人渐渐散尽, 服务员正在打扫卫生。这时, 我看到一个女服务员和一个男服务生的亲昵动作, 我想他们俩一定是在恋爱。那女孩趁男孩短暂休息的瞬间, 送了几粒花生米到他嘴里, 男孩津津有味地咀嚼着, 一脸幸福。而女孩也是, 满脸汗水的脸上, 荡漾着幸福的红晕。

有雨点儿落到窗玻璃上, 女孩说:“下雨了。”两个人一起跑出来, 仰起了青春的脸, 承受雨滴的亲吻。

我在想, 不论多么劳累的一天, 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 都不算什么, 只要彼此能看到对方, 哪怕一个眼神的关爱, 也会令人顿消疲劳。他们不知道, 他们此刻在我的眼中, 也是两滴可爱的雨点儿, 在我的心湖漾起久违的感动的涟漪。

一个卖蟑螂药的, 推着很小的一个小推车, 上面的广告语很是雷人:蟑螂不死, 我死。不知道他能卖几个钱, 但他却卖了十几年, 这份坚守的姿态不免让人动容。还有一个磨刀的, 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到我们小区来, 挑着担子, 大声吆喝。这些老手艺渐渐地消失了, 他却顽强地坚守着, 似乎在提醒我们, 日子不能光向着前边看, 偶尔也要回回头, 去和温馨的旧时光喝一杯。

我忽然就很崇敬那些在雨中漫步而不带伞的人, 他们是在和雨亲近、和雨聊天。无数个雨点儿击打着他们, 在他们的身体上弹奏, 把他们当成了架子鼓。

这些平凡的人, 不就是一滴滴雨吗?不论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 都在认真地落, 认真地亲吻着尘世, 包括每一朵花, 也包括每一片垃圾, 从无怨言。既爱着这个世界美的那部分, 也宽容着这个世界丑的那部分, 并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努力清洗着世间的一丝丝污垢。

透过一滴雨点儿, 我看到的是更广阔的世界。一滴雨, 这么看, 是多么恢弘而伟大, 所以我相信, 一个人, 即便长得再魁梧, 也不过是住在一滴雨里。

日子要过得精细, 生活也不该随随便便, 每一分, 每一秒, 都不该应付了事。就像雨, 每一滴都在认真地落。

(选自《无锡日报》2013年11月18日, 有删改)

制造快乐

姚大伟

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伦佩曾在《少女西丽亚》中, 细致地描述了一种叫作“镜子反光”的游戏:“她没完没了地把手中的光束忽儿照到墙上, 忽儿照到地板上, 忽儿又照到炉角里。她灵机一动, 把光束照到爸爸的衣服上、下巴上, 接着, 又照到爸爸的眼睛上, 晃得爸爸眯起了双眼, 最后不得不把头扭到一边。这时, 她简直乐不可支……”

一面镜子, 一道光束, 便是制造快乐的工具。光束在跳动, 手臂、脸庞转动, 寻找, 发现。因为多了这一道明晃晃的光束, 墙壁、地板、父亲的衣服和眼睛, 都显得有趣至极。这种简单的、朴素的游戏, 让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中, 仿佛也能看到那束光透过文字, 落进了自己的书房。

与这种带着光束的画面相比, 早它310年的世界名画《吹肥皂泡的少年》则成了一页静谧的故事。这幅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作者是法国平民写实主义画家夏尔丹。画面里有一扇带有花束的窗口和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 一个个子高些, 像哥哥, 一个头未过窗台, 像弟弟。哥哥趴在窗台上, 鼓起两腮, 均匀地吐着气;弟弟踮着脚, 看着麦管的另一端。四只好奇的眼睛里, 一轮明晃晃的肥皂泡正在缓缓地成长、膨胀。

多美丽的故事, 多温馨的画面, 让人感动, 让人怀念。同样一节麦管, 时间轮转4个世纪, 同样的朴素无华的场景, 一个冬天, 一堵红色的矮墙, 我们在对着一块冰锥吹气, 聚精会神, 集中一点, 呼哧呼哧, 吹出一个麦管大小的孔;然后拿出早已预备好的红毛线, 把毛糙的一头放进嘴里, 舔得熨帖;眼凑过去, 手不要抖, 认准了孔, 拧着手指, 用巧劲儿, 一点儿一点儿地送进去, 快过去的时候, 用指甲掐线脑, 硬拽;最后理理, 把冰锥放在中间, 两头一对齐, 打上小结, 挂在脖梗。

这是冬天。冬天的我们, 闲不下来。挂完了冰锥, 我们就像是有了徽章的小兽, 哪儿都会是我们游戏的战场。撞拐, 攻城。跳马, 踩脚。捉迷藏, 跳房子。一个人, 两个人, 一窝人。有道具, 没道具。发现自然, 懂得合作。

一根绳子, 一个人, 原地蹦蹦跳跳, 单摇, 双摇, 或是一边摇一边迈着步子满晒场跑。两个人, 一人持一头, 顺着一个方向摇, 缓慢, 加速, 数着“一二三”, 过了数, 逃出去, 下一个跟进来。

一块四方方的窄布条, 做沙包。一个大的需要三四个人玩。三四个小的一个人也可以玩。牙咬线脑, 穿针引线。缝实两面。选细小的颗粒, 小麦, 水稻, 大米, 沙子。窝着手, 对着口儿, 一边暗自松劲儿, 一边轻微抖手腕。灌满。齐缝儿, 压缝, 锁边。平针, 回针, 倒针, 学样不成。一手捏着生锈的细铁针, 一手对着缝儿, 密密的, 正面, 反面, 倒过来, 翻过去, 一针一针地钉……

总之, 游戏是快乐的。这种快乐, 我们那时一点儿都不肯放过、错失。

(选自《扬子晚报·繁星》2014年8月5日, 有改动)

【说文论道】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情节, 绝大多数同学肯定熟悉。黛玉指导香菱写诗时有一句话特别让人难忘:“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 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 连词句不用修饰, 自是好的, 这叫作‘不以词害意’。”对于写诗来说, 这词句修饰不知难倒了多少人, 然而黛玉这位老师却说, 这是“末事”, 她把“立意”和“意趣”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由此看来, 千古文章意为先, 这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 而是渗透到了中国人评判文章的标准之中, 提高到了审美的至高境界。

现在,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前面这两篇从报纸上选录的短文, 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心头好像有一种被文章的思想之灯照耀的敞亮。

《每一滴雨都在认真地落》向我们呈现了4幅生活中非常平常、非常普通的画面, 且真实得如同我们自己遇见、感受的一样。“小雨点”对名字的解读, 一对服务生的恋爱举动, 十几年卖蟑螂药的小推车和广告语, 一个每周末都会出现的磨刀人的吆喝……他们无不是生活中的“小雨点”, 很不起眼, 随处可见, 但他们从不抱怨、从不卑微, “都在认真地落”, 都在寻找自己的快乐, 惬意于自己的幸福。寻常小景有了如此境界的立意, 文章即刻有了一片亮色和暖意, 给人以正能量。

《制造快乐》并不局限于现实, 而是引领读者一起穿越:70多年前西伦佩笔下写的, 近400年前夏尔丹笔下画的, 然后是作者自己回忆的童年时代挂冰锥充小兽到处游戏的快乐岁月, 其中特写了跳绳和做沙袋。最后, “总之, 游戏是快乐的。这种快乐, 我们那时一点儿都不肯放过、错失”, 文章便戛然而止, 这正如张彦远所说“画尽意在”, 文虽尽而意无穷, 深刻而隽永的思想意蕴在我们的玩味中变得越发凝重。

其实, 两篇文章都在说“快乐”。一篇的立意是不怕微小, 只要认真, 就会快乐;另一篇的立意是要有游戏精神, 快乐总是自己制造的。一是说快乐与身份无关, 一是说快乐与贫富无关。当然, 文章的立意还远不止这些。

值得一提的是, 两位作者表现立意的方式是不同的。前文采取的是叙议结合的方式, 4个画面, 总是先叙述后小议, 最后集中笔墨抒情议论, 升华主旨;后文则以叙为主, 融情融议于叙述之中, 最后只用一小节文字略作议论提示, 诱发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完成立意的升华和思想的深化。而在语言风格上, 两篇文章也不完全相同:前者优美灵动, 善于用喻;后者长于描写, 擅长短句, 语言有诗的洗练和韵律。

由此可见, 如何表现立意既是有讲究的, 也是有个性的。露有露的优势, 藏有藏的味道, 如何借鉴, 就看同学们自己取舍了。

【前车之鉴】

原来如此

曹佳涵

当阳光拨开层层阴云, 当风雨过后雨过天晴, 我发现, 原来如此, 有些东西, 如此美好。 (相当于“题记”的首段, 似在抒情, 又似在提示立意。其实, 删掉可能更好。想一想, 为什么?)

上个礼拜, 我们班要上公开课, 之前一天, 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穿校服, 而我走到班级才发现, 校服忘带了!

我环顾四周, 多希望找到一个和我一样也没穿校服的同学啊, 可是, 教室里俨然一片白蓝相间的世界, 每个同学都穿着校服, 使我显得格格不入。我心头硌磴了一下:怎么办?借?别的同学也要上公开课, 也都要穿校服, 谁肯借我? (因为前文只说“我们班要上公开课”, 没说是“全校开放日”, 也没说“各班级节节课都是公开课”, 因此, 此种担心会让人感觉很奇怪。) 打电话叫妈妈送来?前几天作业没带已经让妈妈跑了一趟学校了, 况且妈妈还要从单位跑回家, 再来学校, 也太劳累了。一时间, 我脑中迅速闪过无数种方法, 但都被一一否定。我步履沉重地走到座位上, 心想:算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吧。

上了几节课后, 下课时 (生活的真实表现在细节上, 哪怕就是一个时间点儿!) , 学校的保安走到我们班, 把一包东西放在讲台上。我跑去一看, 是一件校服, 校服上还有张纸条, 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刹那间, 所有的不安都烟消云散, 我又惊又喜、又疑又叹:惊的是校服竟从天而降, 喜的是终于不用担心没有校服了, 疑的是这校服究竟是谁送来的, 叹的是帮我送校服来的那个人真是太关心我了。 (这一层心理活动的描写, 可谓“眉清目秀”。) 究竟是谁帮我送校服来的呢?这个问题也让我疑惑了一整天。爸爸妈妈?可是我去上学时他们也已经去上班了, 怎么会知道我校服没带呢?外公?家离学校那么远, 他怎么来的?况且他也不认识路啊。我只能当作天降的恩惠了。 (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写上这句话, 想表达什么呢?)

放学回到家里, 一开门便撞见外公满脸笑容。 (“撞见”……“满脸笑容”?) 他问道:“今天校服没带吧?”我点点头, 突然 (明明前文说“疑惑了一整天”, 何必这里还做作地说“突然”呢?) 意识到了什么。这时,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转过头来对我说:“是外公大冷天地骑自行车按着地图走送到你学校去的。”按着地图走!我心头一惊!我能想象得出外公戴着他那顶最喜爱的乌毡帽、骑着他那辆笨重的自行车时的样子。那顶着寒风的身躯, 那背着沧桑的脊梁, 那风中如被刀割的面颊…… (前文为什么不伏一笔“冬天”呢?) 原来如此!外公是如此的坚强!屋外, 树影渐斜;屋内, 温暖正好。当我再次望向外公时, 我从他那混浊的目光中看到了温暖、幸福。原来如此, 我是外公永远的幸福。而我, 也感到了深深的幸福。

明亮的灯光下, 我从外公慈爱的目光里明白了一切, 原来如此! (连续三个“原来如此”, 其实, 读者早就知道了。更何况, 这里的“坚强”“温暖”“幸福”“慈爱”的标签贴得好俗套!)

总批:

忘穿校服, 结果家人送到, 这种事真的常有。如何才能把生活的真实表现得淋漓尽致, 或者说, 把这种平常之事写得有点意思, 肯定是有讲究的。如果就如曹佳涵同学现在这样来写, 既给人感觉漏洞颇多, 又觉得有点做作, 更没有什么意思, 就是为了“原来如此”而“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的“此”仅仅落实到“校服”是外公送的, 这是不够的;而对送了校服的外公就是“坚强”“幸福”“慈爱”之类的赞美, 更是浅表而无实质意义的。或许曹佳涵同学会认为, 故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其实蔡老师要说, 故事本来肯定不是这样的。一是你知道外公做这件事是怎么想的么?二是真实的故事被你叙述得不真实了。再说, 写作的真实和生活的事实本不是一回事, 这个道理前边已经说过。因此, 如果把这个平常的故事重新构思一下, 把需要伏笔、交代的地方提前预埋好, 把外公这个形象写得丰满一点, 把“原来如此”的故事写得稍微有趣, 特别是有意义一点, 这篇文章的境界就会发生变化了。

小小提示:可以考虑妈妈透露校服是外公送到的, 而你不敢相信, 因为外公从未去过你的学校。你问外公, 外公也笑而不语。然后, 你发现了外公床边有一张市区交通路线图, 去学校的路线被外公一一标注好了, 这时, 你才恍然大悟, 进而悟得了“未雨绸缪”“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道理。甚至可以节外生枝:你爱吃牛排, 但你坐在桌前却没有发现, 然后心想, 肯定是外公今天为“我”送校服而忘记了, 就像“我”忘记穿校服一样。可就在“我”准备原谅外公时, 妈妈却拿来了外公的“晚餐菜单提醒单”, 上面赫然写着“牛排”;说时迟那时快, 外公已经把牛排送到了桌子上。望着得意的外公, 看着热腾腾的牛排, 再看着外公的“晚餐菜单提醒单”, “我”突然明白了:外公在用无声的行动, 教给“我”如何做事不遗忘的生存方式, 于是, “我”脱口而出:“原来如此!”

这只是提示, 是一种提示,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的“原来如此”。

【深度对话】

问:好的立意, 应该具备什么标准?

答:这个话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回答还真不那么容易。因为, 要说有一个什么具体的易为同学们接受和掌握的标准, 还真的很难表达。更多情况下, 我们读了一篇作品之后, 会情不自禁地说道:文章的观点“深刻”“精辟”“新颖”, 文章的思想“前瞻”“睿智”“独到”, 文章的主题“精警”“宏大”“令人振奋”等。而这样的文章往往是自由写作的优秀产物, 而中学生的写作更多的是“命意”式的写作, 也就是先有一个明确的写作题目或者一段表意明确的材料, 再根据题目或材料所确定的思想、主题、观点去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从同学们训练写作更多地属于被动写作的角度来说, 蔡老师以为, 好的立意只要能做到“正确”“准确”“明确”这三“确”, 就是可以的了。

“正确”, 就是立意要能提供“正能量”。在命题的范围内, 确定立意最基本的一条是不能违背常情、常理和常识, 然后是不能违背礼仪、规范和法律法规, 更重要的是要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准确”, 不难理解, 就是立意要与题意契合。首先, 要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 不突破, 不超越;其次, 在题意允许的范围内, 可以另辟蹊径, 可以想人所未想, 但都必须在材料或题目所包含的意义范围内。

“明确”, 这是关于立意表达的话题。对于同学们而言, 立意要简洁、明了, 不能多向度、多中心, 更不能模棱两可、自相矛盾。如果写议论文, 还必须做到观点或论点能够爱憎分明、旗帜鲜明。

以上所说, 或许并非是同学们想要的满意的回答, 但肯定易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问:记叙类文章和议论类文章在立意的表现上有什么异同?

答:这个问题很有价值。首先要说的是, 无论是以记叙为主还是以议论为主, 都需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或主题, 也就是说, 都存在一个立意的表现或者表达的问题。如果要说同, 这大概就是相同的一面了。其实, 回答这个问题更多地应该关注“异”, 即不同。

如果是议论类文章, 通常情况下, 立意必须借助观点或者结论非常鲜明地呈现出来。文章的展开, 即阐说、举例、分析、归纳、推理、论证、批判、反驳等, 都必须围绕观点进行。这是由议论类文章重理趣的特点所决定的。

而记叙类文章的写作就完全不一样了, 理趣往往是记叙的“神”, 而用来表现“理趣”的人物、故事等则是“形”或“骨”, 这是同学们在立意时需要关注的。当然, 我们也不能为了表现立意而表现立意。“若气韵不周, 空陈形似, 笔力未遒, 空善赋彩, 谓非妙也。”意思是说, 画者不能为了追求立意而“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或只追求色彩, 而要有基本的造型构物;同时, 也不要一唯“空陈形似”, 照搬照写。这是在说绘画, 其实, 用来说记叙类文章的写作, 也是相通的。

【写作有约】

1.请以“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必须有生活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600字。

2.请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不要少于800字。

【相关链接】

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 情者景之情。’”这虽然是在论诗, 但所表达的理在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 同样是一气的。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看能不能从所写的人和事中, 体味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和意来。

走过月亮田

庞余亮

在去李庄的车上, 女诗人安就宣布了, 李庄最好看的地方是“梁林旧居”。安说得很自信, 仿佛她已经来过好多遍。其实, 安没有来过四川, 更没有来过李庄。她是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纪录片, 里面有梁思成和林徽因, 还有中国营造学社。

但“梁林旧居”并不在镇上, 而是在离李庄镇三里之外的月亮田。月亮田, 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 然而, 现实并非如此。镇上是石板路, 而从一家畜牧兽医站拐向月亮田的路却是土路, 夜里刚刚下了雨, 很难走。小路边有大耳朵的芋头, 有歪脑袋的耕牛, 有味道丰富的粪坑, 还有三三两两散步的鸡群。我们还得蹦蹦跳跳地去问正在田里劳作的乡亲。乡亲们都说我们走得不错, 可我们总是怀疑是不是走错了。

待安的高跟鞋变成了两只泥乌龟时, “梁林旧居”出现了。它在一群苦竹的拥护之下, 门口的牌却很显赫:中国营造学社, 梁林旧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墙却是黏土的, 就像一座保护得很不好的民居。同行的男诗人感慨说, 做过老师的人肯定要羡慕梁思成, 如果没有他的好学生罗哲文, 老师和师母的旧居肯定是无法恢复的, 更是无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梁林旧居”里面除了一些照片, 其实什么也没有。真是人去室空。安很失望, 我问她认为这里面应该有什么, 安说不出来。我对她说, 其实, 这里能有所房子就不简单了, 待月亮升上来, 这里就是月亮田。梁思成在教学生, 林徽因在做饭, 因为柴火都是湿的, 浓烟把梁思成和学生罗哲文都呛出了眼泪……安以为我说的是典故, 问:真的假的?

人生的故事哪里经得起复印?离开“梁林旧居”, 安明显地情绪低落。到了李庄吃午饭, 恰巧桌上有一碗鸡汤。我问店老板, 这鸡就是李庄的土鸡吧?店老板立即肯定, 还说, 整个李庄想找一只外来的鸡还找不到呢。我说, 这我就放心了, 因为到李庄最大的愿望不是看“梁林旧居”, 而是能够喝上一碗鸡汤。安很奇怪, 问为什么。我说:为什么?这是一碗和林徽因有关的鸡汤呢。

提到林徽因, 安有了兴致。我就跟她讲起, “梁林旧居”里最起码应该有鸡, 一群金岳霖饲养的鸡。早年的时候, 林徽因曾送了只公鸡给金岳霖。这也是金岳霖最喜欢饲养公鸡的原因。再后来, 金岳霖听说林徽因在月亮田患了肺病, 他有两次从西南联大赶到李庄看望、照顾她。他没有带着他的公鸡过来, 但从李庄的农家手里购得了鸡雏, 慢慢养大。再后来, 那些被哲学家饲养的鸡都变成了鸡汤———那是老金为林徽因所炖的鸡汤。

我对安说, 你有什么失望的?金岳霖养的鸡后来就留了几只下来, 再后来, 它们的子女就在月亮田繁衍……这碗鸡汤, 你一定得喝。

一口气把面对着的一碗鸡汤喝完, 安满眼噙泪。安给我们说了一个无望的爱情故事, 还没有讲完, 她就泪流满面。店外面, 偏偏有一声长长的鸡鸣, 像是给安的故事画了一个长长的破折号。安没有说出故事的女主角, 但我们都知道是谁———月亮田在左, 鸡汤在右。

(选自《扬子晚报》2012年6月28日, 有改动)

【下讲预告】

篇4:移动为先、云为先

Office 365技术融入了微软长达逾20年以来深受各类型企业欢迎的办公解决方案,其核心即为用户熟知的Office套件,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OneNote和Outlook。此外,它还结合了Exchange Online、SharePoint Online和Lync Online等企业通讯和协同协作服务。Office 365云技术能够为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让员工可以通过各类设备来创建、编辑、存储、管理文件及协作,同时还能确保企业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和可控性。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Ralph Haupter)表示:“企业机构无论需要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扩展业务,Office 365都是他们最为简便的一个技术方案。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落地中国,将使中国的企业和机构获得他们扩展业务所需的可信任技术和服务。”

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为中国用户带来企业级本地化云服务,包括Office应用、电子邮件(Exchange Online)、联机协作(SharePoint Online)、联机会议(Lync Online)以及附加的专业服务,如矢量绘图专业软件(Visio Pro for Office 365)和专业项目软件(Project Pro for Office 365)。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提供24×7h的支持,确保全年99.9%的运营时间。此外,世纪互联采取诸多措施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客户数据都存储于位于国内的数据中心。

移动性、用户无需IT基础设施投入以及本地服务是中国用户选择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的3大主要原因。Office 365的移动性能确保公司员工随时通过自带的移动设备实现互联,获取所需信息,同时也确保了公司数据的安全可控性;采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工银租赁可以快速扩展业务,增加新员工,而无需为此部署新的基础设施;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在中国本地运营,可以确保招商信诺的用户数据存储于国内的数据中心,提高了企业级的安全性。

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服务落地中国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促进微软“未来城市”解决方案受益于中国用户。基于Office 365的公有云服务,正在帮助政府实现优政、利民、兴业及助教,目前已经在上海、陕西、温州开始进行实际应用。

在教育领域,教育机构同样可以受益于Office 365服务。它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系列教学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提升协作,取得更多教学成果。

篇5:百善孝为先演讲稿

大家好!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相信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长辈,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和一切生存的权利。如今我们长大成人,他们也理应收到回报。

所谓孝顺,古时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未中断过。“孝”字由“老”的上半部分与“子”组合而成,喻意子女们应多多陪伴老人,围绕老人身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

爸爸每次给奶奶生活费的时候,奶奶总会说一句:“钱你们自己拿着用,我不差,你们只要多带着孙女回来住就好。”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不免感到十分心酸、愧疚,因为每到节假日我想的都是去哪玩、去哪吃,根本没有考虑到回家看望年老的爷爷奶奶,以后放假我一定要经常和爸爸回家看望他们、尽孝心。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外婆,途中妈妈买了很多,嫩得似乎吹弹可破的水蜜桃,因为我们记得外婆最喜欢吃这个。

到了病房,我洗了几个水蜜桃,妈妈挑了一个最大的,剥了皮,喂给外婆,结果外婆又递给了我,“妈,您怎么……”妈妈欲言又止。“没事,让她先吃,他还是个小孩子。”外婆脸上的笑容依旧是那么慈祥,慈祥的让人心里一暖。

“您总是这么惯着她。”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于是她又剥了一个水蜜桃,一手拿着喂给外婆吃,另一只手拿着纸巾给她擦嘴,这就是妈妈的孝心吧,对外婆无微不至的照顾。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想着一定要为妈妈做些什么。

回到家里,我主动蹲下给妈妈换鞋,给她倒水,第二天甚至自觉的打扫、洗衣服、洗碗,妈妈一脸欣慰的看着我,说:“女儿长大了,知道帮妈妈分担。”我说:“昨天在医院里看到您孝顺您的母亲,所以我也得好好孝顺我的母亲。”我们都笑了。

我想好了,以后不管工作多忙,我一定把父母放在首位,有空就尽量陪他们。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以有父母在身边的人千万别离家太远,也希望大家就算在忙,也别冷落了自己的父母!

篇6:百善孝为先演讲稿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发生在我们大家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爱妈妈胜过自己的好孩子的故事。

那一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晚会。里面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他们为了父亲母亲,宁愿抛弃自己的所有,甚至是学业!有的为了给父亲治病,推着大铁床带着父亲到上海去看病,有的代替妈妈跑这跑那去送票,还有的为了给母亲看病攒钱,去捡塑料瓶!他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珍惜父母的爱,不要让父母伤心、失望了!

晚会中有一个人物最让人热泪盈眶,那就是邵帅。

邵帅一家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这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妈妈患了白血病,必须做骨髓移植手术!这个消息犹如一个惊雷在他头顶炸响。接着,医生们找遍了中华骨髓库,都没有与妈妈相配的骨髓。这时出现了一线生机:邵帅舅舅的骨髓型号与妈妈相同!邵帅太高兴了,但高额的手术费用让这个家不能承受。他为了照顾妈妈,办了休学一年的手续,他为了攒钱,给妈妈治病的时候没有喝过一瓶汽水,没有买过一袋零食。但不幸还在不断降临,妈妈的病情还在不断恶化,舅舅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靠邵帅了。他想也没想,就决定把自己的骨髓献给妈妈。妈妈不同意,但他依然坚持。妈妈得救了!

篇7:百善孝为先演讲稿

大家好!

老师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还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长大,他们给予我们的恩情,是今生今世我们偿还不完的。我们能做的是时时刻刻都要孝敬父母。

局数据统计,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过年才回来一次,那么等父母退休时,儿女仅能见父母二十几次。父母退休后儿女必定也要去工作,若每年只见一二次,那么等父母去世后,累积一生也就只能见父母几十次而已。

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是宝贵的,和父母在一起使用一定要孝敬父母。当然上面的说法也不是一定的,只是针对一些外来务工的家庭说事。也有的家庭父母是都在家的,但我们要上学,有的住校,一连五六天都见不到父母,就算有星期天,也只是短时间的相聚而已。有的走读生晚上回家迟,早晨来的早,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相聚的时间真的是很宝贵的,好好孝敬父母吧!

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难免会有些叛逆心理,老是觉得父母管教我们太严。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小口角,惹的父母很生气,自己也愤愤不满。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很容易避免的,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从父母的角度去分析对错,学会将心比心,父母开心便是儿女们做到的最大的孝顺了。

记得国庆假期间,我们一家四口回很久没回的老家。晚上我和老爸便聊到一个话题,我问老爸:“老爸你的收入虽高,但每个月要缴房贷,水电费,再加上一些必要的生活支出,一个月也便没有了结余,你有为到老后存下一笔储蓄吗?或者说是保障?老爸说你和你弟不就是保障吗!现在把你们照顾好了,等你们长大了工作后便能孝敬我们,还有个养老保险,难道你长大后会把我们丢在一边不管吗?”我哈哈大笑说:“怎么可能会不孝敬你们呢!”

不经意的疑问,让我感触甚大。

篇8:安全知为先

此次事故还给最近流行的Color Run (彩跑) 、Color Party (彩趴) 等活动敲响了警钟。据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这类活动参与者和主办方, 并不了解彩色粉尘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这就难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强调:不知险就无法识险、避险, 必须大力加强粉尘爆炸危险性宣传培训, 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不知险就无法避险”, 不限于粉尘爆炸领域, 仔细分析安全生产的事故, 有相当部分是因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知识造成的。就本期“高处作业”专题来看, 也是如此。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 高处坠落事故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首害, 每年造成的死亡事故占事故总量的50%~60%。而此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无知心理”, 我国建筑施工人员中农民工比例占80%, 业务素质偏低, 比较缺乏高处作业相关安全常识和专业知识, 再加上安全培训和学习普及不够, 对存在的安全风险难有正确认知, 易造成无知型违章, 进而发生事故。

从“彩虹趴”到高处作业, 从参加“彩跑”的民众到脚手架上的工人, 学习对所有人都是个永远的话题。“论轻重, 行为重”, 可“论先后, 知为先”, 没有“知”的前提, 谈不上“行”的正确。并且, 安全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 一蹴而就。有研究发现, 18世纪以前, 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 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总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这使得安全知识必然随之更新变化。所以, 只有不断学习, 才可能解决“知”的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写道:本领不是天生的, 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 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 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 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 那就难以增强本领, 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篇9:百善孝为先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百善孝为先》。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喂养,父亲用血汗把我们浇灌。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饱含着父母的辛劳。父母之爱,至大至真,至纯至深,无法替代,不能交换。

因为至爱,母亲可以在地震的废墟里用单薄的身体,用柔弱的双手撑起如山的土石瓦砾,只为血肉身躯之下,那一个小小的生命。因为至爱,母亲可以跑出超越世界短跑冠军记录的速度,只为接住从阳台上失足落下的娇小身躯。因为至爱,出生仅仅10天就被迫离散的父子能在6年之后见面的一瞬间相认。你知道双臂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小吗?你知道几秒的时间是多么的短暂吗?你知道六年光阴又是怎样的日新月异吗?只有父母,只有父母的爱,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因为有父母至真至纯的爱,我们笑也开心,哭也开心。因为父母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是我们的铜墙铁壁。生活里,所有的好,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所有的难,他们理所当然的承受。

但是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享受的同时,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力量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它是儿女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有人问:那我们又该从何做起?要我说孝顺父母其实很简单,给妈妈洗次脚,给爸爸盛碗饭,享受美食时分妈妈一块糕点,天气突变时,给爸爸打个电话。回家了,给妈妈一个拥抱,回爸爸一个微笑。

篇10:百善孝为先演讲稿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

孝是什么?

孝是我们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

孝是一种博大。它包容世间万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东汉孔融四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亲温暖冰冷的被窝,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

古人的孝感天动地,今人的孝同样为人称道。

河南小伙张尚昀家境贫寒,考入长春税务学院不久,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7月,张尚昀申请休学,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为老母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

张尚昀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孝子”!他在尽孝母亲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成功!

讲到这里,张尚昀背着母亲艰难行走的场面,和他边打工挣钱,边学习,边为母亲治病的情景,仿佛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从张尚昀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这金光闪闪的“孝”字,激励、感召了我们当代的每一位青年!

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篇11:诚信为本,感恩为先演讲稿

诚信,一个经常被人们挂在口边,却难以践行的词汇。之所以说难以践行,是因为诚信需要付诸行动去完成从你口中说出的每个承诺,包括你心里暗自下的一个决心。最近一周每天早上的6:30分,我都会伴随着闹铃的振动,从床上爬起,洗脸刷牙,背上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书包,跑到教学楼去读VOA英语,宝宝心里苦,可宝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答应了自己,我只有先对自己讲诚信,才能更好地向他人做出承诺。

如果说诚信使我们立人的根基,那么感恩则是树干,是绿叶的起源,是所有美好事物的载体。我有一个要好的兄弟,从小玩到大那种,他的家庭比较拮据,但他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每天吃饭的时候,他的父亲总会给他们母子夹菜,这大概就是所谓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吧。但是,在他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异了,是母亲陪伴着他长大,对于父亲的记忆,也只停留在夹菜时的印象。整个少年时期:12-18岁,他变得自卑、内向,只愿意跟我说心里话,他开始恨他的父亲,因为他能见到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在最需要一个父亲,一个男人领引他成长的时候,他只能暗自蜷缩在一个角落,承受着迷茫和家庭的不完整。不过,上天为他开了一扇窗,他从来不甘现状,初一,他因为成绩差没有进入学校的培优班,他就跟班主任说他想去培优班,班主任把他安排到了培优一班,也就是名列前茅的班级。到了初二,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进入了培优三班并考入重点中学。高中,他的成绩也是中等,班主任并不太关心他,唯一找他谈话也是建议他读文科,之后,他每天中午都不回宿舍,在教室学习,最后考上了大学。在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来看他,他问他的父亲,这么多年,你都不在我身边,有没有对我产生愧疚?他的父亲说:没有,我能竭尽全力供你上学,就已经尽到父亲的责任。当他的父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哭了,真的是心如刀绞痛,其实他宁愿自己家庭一无所有,但保持最起码的完整,那么连夹菜这种微小的动作也会值得他铭记一生。他更加恨他的父亲。到了大学,他不断地尝试,竞选班长,失败了,竞选学生会,失败了。竞选学社联,失败了,竞选支教老师,失败了,甚至,连肯德基兼职的面试,也失败了。他不知道自己败在那里,难道自己真的一无是处?直到他上了一个老师的课,那个老师2010年查出癌症晚期,医生断言活不过3月,随后妻离子散,他有想过自杀,但无奈身体发肤,偶然的机会使他认识到了感恩,他每天感恩自己感恩他人,感恩每一天还能睁开自己的眼睛。他的心态也逐渐的恢复,并且开设感恩课,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只有学会感恩,才能让自己真实的活着。他真的被触动了,自己的挫折和生死比又算得上什么呢?自己一直在责怪他的父亲,却从来没有感恩过。他开始积极的向前看、并且散发阳光正能量,他会多陪陪自己的奶奶外婆,多陪陪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会感谢继父继母为他2个家庭所做的一切。他知道自己并不聪明、动手也没有其他同学麻利、但他会感谢自己的笨鸟先飞感激自己永远不会安于现状,在努力过后,心怀感恩,淡然接受。现在,他和我一样,每天早上会起来读英语,我觉得他开始心怀感恩了。

上一篇:送戏下乡上讲话下一篇:热血沸腾的近义词是什么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