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2022-09-11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与动手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方式及集体协作精神, 是资源勘查、勘察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笔者通过近十年的实习教学实践, 在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考核体系方面总结了几点经验体会, 旨在进一步提高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

1 提炼实习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由于带队老师在专业方向、野外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别, 无疑对多解性较强的地质现象产生不同的见解。因此, 实习前几天组织集体备课, 通过对地质路线的再观察, 不断挖掘和更新实习内容。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又提高了教学内容的严谨性与丰富性。另外,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 实习内容尽可能浅显易懂, 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实习内容, 包括地质观察点的优选、讲解内容的简练等。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通常在暑假进行, 由于日程安排比较紧张, 加上野外艰苦的实习环境, 如不在实习内容与时间上做到合理安排, 则很难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学生也会产生偷懒甚至厌学的情绪。因此, 教学活动采用上午野外实习, 下午整理与答疑, 晚上预习与教师抽查野外记录薄的方式进行。如遇到较短的地质路线, 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讲课。另外, 多个实习队在同一条地质路线进行, 很容易在某一地质点上出现拥挤。为此, 除了确定实习队出发的先后顺序事外, 还约定了在每个地质点讲解的大致时间。这样使每位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心中有数, 保证了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2 改进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开放、艰苦的教学环境虽然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 但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整和改进, 容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做到寓乐于教、以苦为乐, 真正达到“快乐地质”的实习目的, 在实习中应因势利导的改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发现与解释地质现象的动力, 挖潜其主观能动性。

2.1 注重引导和启发, 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是野外地质实习的主体。老师应主要起引导和启发作用, 促使学生成为实习的主角, 而不是“看客”、“听客”甚至是“匆匆过客”。譬如在观察潮水峪村东断层时, 先由老师提问学生一些问题, 如断层的分类、断层性质的判别依据、断层存在的标志等等, 在此提示与启发下, 让每组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观察和思考, 然后在给定的时间内, 由组长阐述其观测结果及认识, 老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 分析该断层的力学性质及其类型。如出现争议再给予纠正或指导, 当没有疑问时由老师做最后总结, 学生做记录并画断层素描图。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实际锻炼, 对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实习兴趣和热情。

2.2 提倡对比与联想, 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地质认识实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地质现象, 此时应鼓励学生去对比分析,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思考它们的成因联系。譬如, 我们在傍水崖观察到的大石河多级河流阶地;在鸽子窝公园观察到的海蚀阶地;在山羊寨观察到的多层溶洞;以上由河流、海洋、地下水在地壳表层产生的地质作用都与地壳的多次抬升有关。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实习区不同地点都存在类似的地壳抬升?它们之间有没有某种内在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把实习区内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有机的联系起来, 从而对该区的地质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把握。

除了巩固与加深课堂内所学地质知识外, 对于某些地质内容可适当引申。譬如讲解背斜构造时, 引导学生观察构成背斜的岩层岩性、厚度及其展布, 分析背斜要成为圈闭应具备哪些条件, 由此建立同石油地质学专业课的联系。把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同后续专业课有机的联系起来, 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内容在将来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有所了解,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质实习的浓厚兴趣, 也有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3 完善考核体系, 巩固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 学生是否重视认识实习, 主要在于考核体系的完善及它的巧妙使用。以往考核主要依据实习报告来给实习成绩, 这种做法不利于全面考评学生。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 应把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体系基本分为平时考核和最终考核, 成绩各占5 0%。其考核内容分别是以下两点。

3.1 平时考核

包括野外表现、野外记录、技能操作及岩石标本考试等几部分。野外表现成绩主要参考出勤率、观测积极性、回答提问情况来进行确定, 对无故缺勤、纪律散漫者给予警告;而对实习不畏艰苦、观测主动及积极发言者给予奖励;野外记录是观察描述各种地质现象的第一手资料, 是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依据。要求学生做到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图件和文字要真实、全面, 严禁杜撰。实习期间随时抽查并进行打分;技能考核与岩石标本考试是平时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 必须严格要求。技能考核包括罗盘的操作、构造类型的识别等,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种考核所需时间较多, 一般是分组进行。岩石标本考核需要学生平时注意采集新鲜标本, 并加以保存、整理。考核放在实习中间或结束时进行, 要求学生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三大类岩石, 包括它们的产出位置、名称及其成因分析。

3.2 最终考核

包括综合考试和实习报告的编写。综合考试是把野外地质内容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如 (1) 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些, 并以实习区黑山窑组/石千峰组为例, 分析其接触关系及识别标志? (2) 根据实习区内见到的断层类型, 总结断层存在的证据?等等;另外, 总结和编写实习报告可使学生更进一步消化巩固实习内容。实习报告中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不仅需要文字记录, 地质插图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这样才使图件既形象又真实。

学生非常关心自己的实习成绩, 实习一开始即把考核体系交待给学生。这样学生心中有数, 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实习期间会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实施, 会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实习中去, 实习教学效果与质量也将得到改善和提高。

摘要:笔者根据近年来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考核体系方面总结了几点经验体会, 旨在进一步提高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靖舟, 金晓辉, 雷天成.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石油教育, 1999 (3) , 40~44.

[2] 李理.如何指导普通地质认识实习[J].石油教育, 2005 (3) :85~86.

[3] 张达.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 2005 (2) :72~74.

上一篇:运动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下一篇: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