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李白诗

2024-04-21

11李白诗(通用10篇)

篇1:11李白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幽涧泉」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泉深,

善手明徽高张清。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乃缉商缀羽,

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篇2:11李白诗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李白《关山月》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李白《关山月》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 李白《太原早秋》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 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 李白《千里思》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 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 李白《江南春怀》

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 李白《郢门秋怀》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李白《清平调·其三》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 李白《阳春歌》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李白《太原早秋》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李白《西施 》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 李白《鞠歌行》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 李白《鞠歌行》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 李白《千里思》

篇3:怎样读李白诗

李白的抒情诗最好读。比如《静夜思》,妇孺皆知,至今仍是年轻母亲对刚会说话的小儿进行启蒙教育时首选的“语言文学”教材。他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人们不一定记得住这些诗题,但只要提起第一句,大概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流畅地背出来,理解诗意也绝无困难。

李白的抒情诗又最难读。一首《蜀道难》,“奇之又奇”(唐代殷璠语,见《河岳英灵集》),当时就受到贺知章的激赏,历经千余年,解读至今,它的主题仍是唐诗研究者探讨的话题。《蜀道难》是用传统乐府旧题写成的七言古诗。李白还有不少名篇,是用当时新兴的歌行体写作的七言古诗。这些七古构成了李白抒情诗的核心内容,也正是我们要解读的重点。

解读李白的抒情诗,以方法论言,其大端有四:

一要知人论世。这是读诗的传统方法,也是非常科学的方法。知人论世,就是要弄清楚诗人生平的主要经历,并且把他的诗歌创作与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说明一首诗是诗人在怎样的生活遭际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又反映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特殊感情。研究诗人生平经历,属于考证性质的工作,所资依据不外两个方面:一是正史中的本人传记及其他史籍、笔记、诗文中有关他的记载;二是他的诗文中关于自己生活经历的写实性内容。通常情况是,史籍关于诗人生平的记载往往很简约,诗人生平事迹主要靠自己的诗文来展示。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如果是杜甫那样的“客观之诗人”,知人论世比较容易办到,因为他的经历在自己的诗中常常说得很明白,基本不存在空白点、疑点或有争议的问题。但李白作为“主观之诗人”,诗中较少写实性记述,这就给我们的知人论世带来了很大困难,也造成解读李白诗歌的诸多失误。一个最突出的事实,就是人们已往立足于李白天宝元年奉诏入侍翰林,后又被放还山的史料记载,把李白那些抒写政治失意感的七古名篇如《行路难》《梁甫吟》《梁园吟》等,通通视为天宝年间出朝以后作。1962年,稗山先生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辨》一文,提出李白于开元年间还有一次长安之行的新说。这一说法于70年代得到郭沫若的赞同与发挥。进入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就此展开进一步探索,确认了李白约于开元十八年“一入长安”,欲以干谒求仕进,而以失败告终的基本事实,并把上述《行路难》等名篇定为“一入长安”失意后所作,从而使这些诗的内容得到了正确阐释。这些诗篇产生于青年李白在求仕道路上初次遭遇挫折之后,他当时对人生的痛切感受就是“行路难”,“行路难”因而成了他此期抒情诗的基调和鲜明主题。如《行路难》其二,开头就疾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结尾又长叹:“行路难,归去来。”《行路难》其一感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梁甫吟》的开头是:“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这些诗篇形成一股感情宣泄的洪流,形成李白抒情诗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两入长安”说的确立,是当今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也是知人论世的成功范例。这一成果已反映到近年出版的两种《中国文学史》教材中(章培恒、骆玉明主编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袁行霈主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二要把握诗人感情活动的特征及变化轨迹。仍以“两入长安”言之。李白“两人长安”虽然都以从政理想的破灭而告结束,但“两入”的情况大不相同。“两入”是玄宗皇帝征召,李白在宫廷受到非常的恩宠,他一时踌躇满志,以为功业理想就要实现。孰料遭到权贵的谗忌,因而被玄宗日渐疏远。更加上酷爱自由的他受不了宫廷生活的拘束,所以,当功业理想破灭之后,他作出了上疏请还的选择。“二入长安”带来了抒情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梦游天姥吟留别》(按,诗题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兹不详说)就是此期抒情诗的代表作。将“一入”与“二入”两个时期诗作的感情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及期间的变化轨迹:“一入”诸诗,充满着不平与愤怒;“二入”过后,李白经历了无比的荣宠,也经历了巨大的幻灭,他看透了仕途人生,清醒了,不抱希望了,因而远离了愤怒,显示出空前的旷达与超脱,故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两句乃是全诗主旨所在。“一入长安”,李白虽然没有达到仕进的目的,但因为他尚未走近朝廷,因而对皇帝仍抱有幻想,对前途并未失去信心,所以诗中总是呈现失望与希望交织、痛苦中又能自我解脱的复杂感情,而且诗末往往拖一条光明的尾巴。如《行路难》其一,在对行路难的反复感叹中,插入“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妙想,结尾则预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梁甫吟》于焦急地呼唤阳春之际,坚信:“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结尾则自慰:“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倪屼当安之。”《梁园吟》的结尾也充满希望:“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二入长安”过后,李白一时间对从政失去兴趣,出世思想占了上风,故其诗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怀仙歌》)从根本上说,李白终生都没有放弃他的从政理想,但自“二入长安”后,每当在现实中遭遇重大挫折,出世思想就会抬头。这是诗人进行自我精神疗救的一种方法,也反映为其诗歌思想感情变化的一种规律。

三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比兴寄托。比兴寄托是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以来形成的艺术传统,也是李白抒情诗常用的表现方法。李白诗的比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引类取譬或感物起兴,而是以象征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诗歌意境,但却言在此而意在彼,于眼前诗境中寄托别一番深意。解读这类诗篇,带有较强的主观臆测性,似乎难成定论。但如果我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诗人生平及其抒情诗的创作演变规律有了总体把握,那么,当我们把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诗置于诗人抒情诗的总体系中加以考察,就可能比较顺达地对诗的寓意作出合理解释。比如《长相思》,起首云:“长相思,在长安。”则诗应作于长安,诗中写道:“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这里所抒写的并非男女之情,而是诗人一入长安期间,无缘走近朝廷的企盼怅惘之情。白居易诗有云:“帝乡远于日,美人高在天。”(《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囚继以诗》)正可拿来做李白诗中“美人”的注脚。美人者,人君也。这正是《楚辞》传统的复活。

又如《蜀道难》,乃是以蜀道之难寄寓人间行路难、仕进之路难的感慨。它与李白“一入长安”时期所作《行路难》诸诗表达了同一主题,只是将表现手法由直接抒情改为了象征寓托。这一点,唐人姚合在《送李余及第归蜀》诗中已经道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后世虽有对《蜀道难》寓意的各种解说,但相较之下,仍以此解为胜。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中仙境,古人已有很好的解说。明人唐汝询说:“此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唐诗解》)清人陈沆说得更明确:“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按,即长安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诗比兴笺》)今之论者,或以为梦中仙境是李白理想中的光明世界,其谬误不啻南辕而北辙。

李白抒情诗中有时会出现点破题旨的关键性句子,读诗时尤应注意。比如写于天宝末年的古题乐府《远别离》,诗中有句:“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显而易见是对朝廷失计、逆臣坐大的政治形势的担忧。全诗围绕舜之二妃的故事展开,其实寄寓了李白远游之际系念君国的感情。

这里要说到,寻绎诗中的象征寓意,必须具有总体解说的合理性,不可主观妄议,亦不可求之过深。否则,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

四要深刻体察李白精神的本质。上文谈论李白的抒情诗,中心话题是李白的功业情结。李白的功业情结反映了儒家文化传统造成的中国古代文人对社会和家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必然取向。这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李白对功业的追求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妨害精神自由,不能损伤独立人格。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大鹏赋》所云:“旷荡而纵适”,“顺时而行藏”,时运到来,他会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踏上仕进之路;而一旦感受到精神的压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又会义无反顾地拂袖而去。二是他设计的完美人生,是“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功业不过是人生应该实现的一个过程性目标,人生的归宿则是要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最终的精神自由。仕进功业与精神自由原是不相容也不可兼得的,但李白却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他追求的是一种最完美的毫无缺憾的人生,也是最符合人性的人生。就人性来说,既有个人发展的需求,又有精神自由的需求。李白精神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盛唐那个相对开明的较为适合人性发展的社会中,追求人性的完美实现。名篇《将进酒》正是李白精神的诗意表现:“天生我才必有用”,是对人生发展的企待;“人生得意须尽欢”,是对精神自由的歌唱。

至于开头提到的《静夜思》等脍炙人口的小诗,或抒写乡情,或抒写友情,或抒写面对山水美景时的精神愉悦,无不表现了人性某一方面的内容,只是人性在这里显得更为生活化、更贴近普通人的直接经验与心理感受。这正是这些小诗为人民大众喜爱的原因所在。

我们当然还得说到李白抒情诗的艺术性。那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它以天然真率为特征,摆脱任何拘束,不见丝毫用心。它脱口而出,一挥而就,不可效仿,不可重复,是在瞬间成就的永恒的美口对这种美,很难用理性的语言加以抽象表述,请读者诸君用心灵去感受就是了。

篇4:李白:旅一生,诗等身

李白乘船来到的第一个名城就是江陵。在这里,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江陵南下,经岳阳,就到了洞庭湖。李白在这里泛舟数日,却不幸一路从四川随他远游的朋友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欲绝,只好把朋友埋在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来到了江西庐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一路东行,过金陵、下扬州、游姑苏。此时,李白的游兴渐弱,想起朋友吴指南还葬在洞庭湖,便一路返回,将朋友的尸骨移葬到了江夏。在离江夏不远的襄阳,李白拜访了诗人孟浩然,并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本来李白的仗剑之旅还将继续,可是,此时的李白,只身来到了安陆,在小寿山的一处道观中住了下来。

落魄楚汉

西汉才子司马相如是李白的同乡,他的浪漫奔放让狂放不羁的李白即便是相隔900年也欣赏不已。受到司马相如文章的吸引,他来到了湖北安陆。

李白在安陆住下,也带来了他的才名。不久,李白来到安陆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开。终于,这消息传到了前代相国许圉师的耳中。因爱惜李白的才华,许圉师让孙女许紫烟嫁给李白,将李白招进门做了孙女婿。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孩子。

那么,长相不俗、才华横溢的李白,又为什么心甘情愿成为别人的上门女婿呢?最大的原因,还是李白始终拥有一颗热切渴望入仕的心。安陆府的许家,曾经在唐初至高宗年间显赫一时,李白希望靠着妻子家族的政治资本,进入政治的舞台。

不过,时过境迁,到了李白在世的这个时候,安陆许家的实力大不如前,无人在朝为官,难以成为李白入仕的台阶,顶多作为一个地方豪强,为李白提供一个安逸的生活。李白常年以“许家女婿”的身份奔波在外,意图结交权贵,攀附高枝,无奈世事难料,只能徒唤奈何。

唐开元末年,许夫人不幸病逝,这对李白又是一个打击。在安陆度过10年时光后,李白终于携着两个儿女,移居山东。

二入长安

李白的一生中,有两次入朝为官的机会。第一次发生在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狩猎的时候,李白献上《大猎赋》,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却没有任何结果。

李白42岁的时候,由于朋友元丹丘的推荐,得唐玄宗下诏,召他入京。李白欣喜若狂,写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莱人”的诗句。

可是,此时的唐玄宗早已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了,他召李白入京的目的,只是想让李白成为他的一个高级御用写手。初入长安的李白的确受到了唐玄宗的礼遇,皇帝降辇步迎,亲自下来迎接他。又赐他七宝床,并亲自调制羹汤给李白喝。

没过多久,李白发现唐玄宗并没有委以大任。自此李白开始表现出了厌倦情绪,“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天宝三年,他上书请求“赐金放还”。45岁的李白,怀着悲凉,离开了都城长安。

病逝当涂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避居庐山的李白激烈地想为国出力。永王李磷恰在此时东巡,李白应邀担任李磷的幕僚。入幕后,李白积极为李磷出谋划策,无奈李磷天资有限,终于在战场上败于叛军,李白也因此获罪,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被判的是长流,意味着一去不复返。路过巫山恰逢关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李白因此重获自由身。他旋即顺江而下,在江夏逗留了一阵之后,又重游宣城、金陵。

篇5:李白送别诗解析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注释:

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远:远自。

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大河。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篇6:李白诗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寻雍尊师隐居

楚人不识货,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字,与我忽飞去。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1]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2]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洛阳陌

纪叟黄泉里,换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广陵赠别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古风(大车扬飞尘)

其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余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其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对酒忆贺监

篇7:李白诗全集 卷二

远别离

远别离。

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雷凭凭兮欲吼怒。(雷一作云)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言一作云)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

重瞳孤坟竟何是。(何一作谁)帝子泣兮绿云间。随**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哮一作吼)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径流欲奚为。(径一作临)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

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于其间。【上网中口下月】(□一作骨)箜篌所悲竟不还。

蜀道难

噫吁唏。【唏:口戏】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相一作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一作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援一作缘)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问君一作征人)(时一作当)畏途□岩不可攀。【谗言换山】 但见悲鸟号古木。(古一作枯)雄飞雌从绕林间。(雌从一作呼雌, 一作从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天不盈尺一作入烟几千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虫换豕】 □崖转石万壑雷。【石冰】 其险也如此。(如一作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夫一作人)所守或匪亲。(亲一作人)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长咨一作令人)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清一作渌)逢时吐气思经纶。(吐一作壮)广张三千六百钩。(钩一作钓)风期暗与文王亲。(期一作雅)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不拜一作开说)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挥一作麾)狂客落魄尚如此。(客一作生)(魄一作拓)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诒尔为徒劳。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当安之。

鸟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乌栖曲

开一作生)【豸契】【豸俞】 【诒言换口】 【鲵鱼换山】【山兀】 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川一作家)怅然忆远人一作向人问故夫)孤一作空)(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欲一作犹)银箭金壶漏水多。(银箭金壶一作金壶丁丁)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乐一作尔)

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避一作备)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

征战无已时。(征战一作长征)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

君莫停。(君一作杯)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

生年不读一字书。

但将游猎夸轻□。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迸落连飞□。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帏复何益。

飞龙引二首

黄帝铸鼎于荆山。

一作钟鼎玉帛岂足贵)不愿一作不复)雪一作云)弓弯一作弯弧)【骨高】(一作【骨孝】)【超召换乔】【仓鸟】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後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造天关。闻天语。

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天马歌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

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

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恍惚。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流一作烟)口喷红光汗沟朱。(朱一作珠)会陪时龙蹑天衢。(蹑一作跃)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

□跃惊矫浮云翻。【马束】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

丘陵远崔嵬。(远崔嵬一作崔嵬远)盐车上峻阪。

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

恻然为我悲。(悲一作思)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行路难三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满山一作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碧一作坐)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狗一作雉)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

拥彗折节无嫌猜。(节一作腰)剧辛乐毅感恩分 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蔓一作烂)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雄才一作才多)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称一作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後千载名。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微一作凝)孤灯不明思欲绝。(明一作寐)卷帏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

美人如花一作佳期迢迢)高一作长)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春日行

深宫高楼入紫清。

金作蛟龙盘绣楹。(盘绣一作绣作)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

仙人飘翩下云□。【车并】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

独往入□冥。【上穴下目】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一本无一字)其一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平。(平一作倾)白发如丝叹何益。

其二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将一作欲)

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

金缸青凝照悲啼。(金一作青)(青凝一作凝明)金缸灭。(金一作青)【金工】 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

从君万曲梁尘飞。

野田黄雀行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巢一作尔)炎洲逐翠遭网罗。萧条两翅蓬蒿下。

纵有鹰隼奈若何。(若一作尔)【隼:颤页换鸟】【金工】

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多花必早落。(多一作开)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雉朝飞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锦衣绮翼何离□。(绮一作绣)【细田换徙】 犊牧采薪感之悲。(牧一作沐)春天和。白日暖。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雉子班奏急管弦。

倾心酒美尽玉碗。(倾心酒美一作心倾美酒)枯杨枯杨尔生□。(【禾弟】一作荑)我独七十而孤栖。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上云乐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岩容仪。【谗言换山】 戌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生死了不尽。

谁明此胡是仙真。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中国有七圣。

半路颓洪荒。(洪一作鸿)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皇。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

并两肘。(并一作立)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

长倾万岁杯。(岁一作年,一作寿)

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噎一作咽)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鹭一作鹰)(之一作亦)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隼雕鹗。【隼:颤页换鸟】 贪而好杀。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日出入行(一作日出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一作其行终古不休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

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口同科。【水幸】

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兼领一作谁者)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无人。汉道昌。

(一本此下有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句)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纹金□□。(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革叉】一作髀钗)【革卑】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

篇8:李白游侠诗客体论

一、李白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

中国的侠文化精神传承到唐代, 出现了战国以来任侠风气的又一高潮。一方面, 任侠成为唐人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述, 同时也是文人士大夫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之一。另一方面, 唐人任侠, 大都是嗜酒放荡、赌博杀人、斗鸡走马、任酒使气的无赖之徒行为, 身上带有时代赋予的世俗性与低级趣味。受时代风气等因素的影响, 李白也津津乐道于任侠, 并且将之视为一种光荣的标志, 从而终生永不言弃, 认真践行。

青少年时代的李白在蜀中度过, 曾有过充实的任侠经历。他自称“十五好剑术, 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 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 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人许与义气” (《与韩荆州书》) 。但李白的任侠, 从青少年开始, 便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同时代人。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与报国精神相统一, 在他身上表现出“济苍生”、“安社稷”、“救黎元”、“解世纷”的大义人格精神。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答到, 他将“申管晏之术, 谋帝王之业。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纵观李白一生, 他任侠称豪, 疾恶如仇。但他任侠, 又是脱离同时代人的。他追求社会事功, 但与爱国情怀相统一;他渴望建立不朽业绩, 但又不肯同化于社会人生, 始终保持自由独立之精神;他渴望走向仕途, 但又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 从而不附丽于政治集团, 保持其耿介孤傲的侠义人格精神。李白的这些侠义人格精神和充实的任侠经历为其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李白的游侠诗是其游侠人生的写真

李白的游侠人生为他游侠诗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从而使其游侠诗的客体中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自己任侠的影子。在李白的游侠诗中, 古今游侠形象往往寄寓着自己的侠行义举。如《少年子》:

青云少年子, 挟弹章台丘。鞍马四边开, 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 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 独守西山饿。

李白青少年时期热烈崇拜游侠生活, 并躬身践行。他的游侠经历深深地印在灵魂深处, 当他进行游侠诗创作时, 那股对游侠的崇拜热情便在高度自觉的无意识作用下倾注于他所描写的对象。如《结客少年场行》中“笑尽一杯酒, 杀人都市中”的游侠儿, 与青年李白“手刃数人”的任侠经历合拍。那“羞道易水寒, 从今日贯虹”的人格精神与李白“长虹贯日, 直度易水, 不以为寒”的狭义人格相吻合。

总之, 不管李白借古今游侠, 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描写侠客侠行, 以表达自己对游侠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还是以追忆的方式直接描写其任侠经历, 都是对其游侠人生的反映, 是其任侠经历的大写真。

三、李白的游侠诗是其侠客情怀和侠义人格的写照

李白青年时期便“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为的是建立一番不朽功业。这种侠客情怀与爱国精神相结合, 激励他勇往直前。但是, 侠的轻生重义、施恩不图报等超道德人格精神又使他时刻想念着归隐蓬蒿。李白游侠诗中好些便是其侠情与大义人格的写照。

(一) 爱国热情的喷发。李白一生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社会事功联系起来, 渴望完成一番不朽事业, 建立万代功勋。这种欲望与高尚的爱国情操结合在一起, 并企图用任侠的方式去完成。诗人对出征战士寄寓了自己的同情和希望, 勉励他们英勇作战, 早俘胡虏:“半渡上辽津, 黄河惨无颜。老母与子别, 呼天野草间……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 岂云惮险艰?” (《豫章行》) 忠贞不渝的爱国思想通过矢志奉行的侠客情怀体现出来。这类游侠诗的真正描写客体便是其爱国热情在自由、理想状态下的喷发。

(二) 对轻财重义、功成身退的理想侠义人格的追慕。古之侠士之所以不同凡响, 超乎寻常, 是因为他们具有轻财重义, 施恩不图报的人格精神。李白将这些单纯的游侠思想提升为济世安民而功不受赏的道德人格, 于诗文中处处加以表露。如《古风》第十写道: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 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 拂衣可同调。

篇9:李白、苏轼绝笔诗对比

鹏无坠日,美玉永藏——聆听双“仙”最后之歌唱

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中说:“(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王直方诗话》说:“东坡将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东坡绝笔也”。

《梦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与璧俱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李白的这首骚体绝笔也体现了想象奇特的庄子和忧时伤世的屈原的特色。《临终歌》第一层写展翅高飞的大鹏中天摧折,令人惊,令人撼;第二层写大鹏左翼受伤,但余风仍可激荡千秋万代,令人敬,令人羡;第三层写泣麟的孔子已死,今世已无人为大鹏的陨落长天而痛哭,令人哀,令人叹。

朱行中,即朱服。浙江湖州人。小苏轼十一岁。历任知州、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朱行中以廉洁著称。“士大夫颇以廉洁少(轻视)之”,以为他“不合时宜”,而苏轼却“爱行中至矣”。(朱弁《风月堂诗话》)。

一个借鹏喻己,一个借人写己,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孤独的,更是可悲的。他既有壮士不遇的悲愤,又有被宠被弃的波折。他一生抱有“济苍生”的理想,却一次次受挫,最后以“从璘附逆”的罪名而流放夜郎。在生命将行结束之时,诗人无比愤懑地对当时的社会发出呐喊,控诉这埋没人才、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不合理社会。苏轼生活在矛盾冲突十分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满肚皮不合时宜,所以左右支绌,动辄得咎,一生谪居生涯的空间之广大和时间之漫长,令人唏嘘不己。

李白一生都在希冀超越自我与自我的不可超越中无法平衡;而苏轼则是在渴求超越现实与现实的不可超越中矛盾重重。李白以诗人的心灵去构想现实,又以过于执著的世俗追求不断伤害着超俗的自己。李白心比天高,却脚踏现实。以尘外之思来应对红尘,必然要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脱节。苏轼一方面想积极入世,成就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想遗世独立,自足自悦。外在的环境使两者都无法实现,既不能兼善天下,又不能忘怀天下。无论是李白还是苏轼都承载了太多的矛盾和痛苦。他们一生都想超越,一生又都在挣扎。

李白之苦更多的来自于自我,所以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时,就把理想人格彻底地投注或寄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以艺术创作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在艺术里得到了延伸,并使致命的痛苦得以缓解和释放。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他强化他的理想,至死不衰。因为那是他唯一的一切,面对人生的自信,面对厄运的勇气,全赖于此。苏轼之苦更多的来自于现实,所以他要舍弃尘世的桎梏,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随时体察处世经验,总结人生,是东坡寻求灵魂拯救的常用思辩方法,而求诸内心又是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他能够自解自慰,在内心的平和中体察人世,总结人生,以此来对抗现实苦难,寻求灵魂拯救。在生命困境中,苏轼显示出了生存智慧;在与外界的抗争中,苏轼展示着独有的气度、识见和高远的人生境界。积极入世的精神为他带来的更多的是悲哀与不幸,而旷达出世的精神的确让他能坦然接受辛酸与无奈,从而笑傲人生,仰俯天地。

一个是天上谪仙人,雄视阔步,无所羁绊,如大鹏展翅,高翔天外;一个是士大夫典范,注重人格道德之修养,如无暇美玉,玉壶之冰,可垂范古今。无论是李白的张扬野性还是苏轼的沉稳理性,同样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美”,是时代馈赠给后人的最珍贵礼物。

高云游空,流水行地——品味两代美妙之华章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李(白)诗如高云之游空”,“苏(轼)诗如流水之行地”。对比李、苏,一个是唐音的绝唱,一个是宋调的颠峰;一个如豪情少年,意气风发,一个如沉稳中年,善于思考。他们不单有自己典型的个性,也能反映出两个时代之特色。

一、唐诗重形象 宋诗爱议论

李白饱蘸一生豪情,苦心孤诣,以系列的诗歌塑造了大鹏这一让人热血沸腾,叹为观止的高大形象。确如“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苏诗议论如风行水上,波澜迭起。全诗议论和说理十分明显,也见出宋诗的明显风尚。诗人笔走龙蛇,娓娓而谈,最后卒章显志,以画龙点睛之笔盛赞朱行中“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的高尚人格。其实,这些璀璨的美玉不仅是朱服品格的再现,也是苏轼品格的化身。纵观苏轼一生,怀瑾握玉,坦坦荡荡。所以,《宋史》对苏轼的节操评价极高:“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苏轼传》)他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苏轼《登州谢上表》)陆游对苏轼十分景仰:“公不以一生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放翁题跋·跋东坡帖》)苏轼自岭南北归常州后曾用尽积蓄购房一处,准备迁居此处。一晚踏月散步,听一老妪哭诉百年老屋被不肖子孙典卖,原来正是自己所买之屋。遂退还,且所用购房之钱一文不要,而自己却不得不借房居住,最后病逝于所借孙宅中。临死前,召子至床前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下地狱)”。

二、唐诗工比兴 宋诗爱用典

这只奔涌着诗人炽热感情的大鹏正是作者运用出人意表的想象,动人心魄的夸张,引人入胜的神话,发人深省的传说塑造的至大至刚的艺术形象。大鹏是诗人灵魂的实化,理想的物化。全诗无一字直接涉己,却句句字字皆是自己。唐诗人是运用比兴的高手,李白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苏轼之诗用典故如探囊取物,俯拾皆是,如数家珍,无不称心。短短一首诗中,苏轼竟连用五个典故来比喻行中的高尚人格。①用《周礼春官·大宗伯》“(舜)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典故。②用《韩非子》中卞和献璞的典故。③用《史记》中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④用郑子产对待强晋的不卑不亢,不随意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的典故。⑤用韩起醒悟后退还玉环的典故。(后两则典故见于《左传·昭公十六年》)以上五个典故全涉宝玉。珍视玉,保全玉,爱惜玉,不贪玉,一重接一重,一浪排一浪,令人目不暇接又心服口服。以气贯注,以气导引,文气刚健浩荡,文风纵横恣肆,用典多但不板滞,有议论但不觉枯燥,确为大师手笔,令人叹为观止。

三、唐诗气象阔大 宋诗缜密流畅

李诗具有纵横开阖,一泻千里的壮阔气象。即使绝笔,也是壮怀高歌。李诗中心意象是雄飞九天的大鹏,忽而翱翔天外,忽而折翅云端,由令人惊、令人撼到令人敬、令人羡再到令人哀、令人叹。大开大阖的构思,大起大落的情节,壮大的场面,惊心动魄的情节,悲壮震撼的艺术效果,一如李白的主要风格。苏诗表情达意,神至笔随,抒慨写志,酣畅淋漓,理思缜密,一层一层如剥茧抽丝,最后见出中心论题。全篇构思清晰有条理,毫不拖泥带水,恰也可见出宋人重理思的时尚。

篇10:李白诗二首

《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体裁,结合诗文的写作背景领会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崇高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情。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诵诗文,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3.背诵《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体裁,结合诗文的写作背景领会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崇高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情。

2.背诵《春夜洛城闻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难点: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诵诗文,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教学步骤:

《春夜洛城闻笛》

一、导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歌相信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它的作者正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这首《静夜思》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诗同样是以“思乡”为主题的,它表现了在闻笛声而思故乡的游子之情。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著作收集在《李太白集》中。

三、绝句的简介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是典型的七言绝句。“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静夜思》就是五言绝句。

四、品读诗文

1.从诗歌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作者是客居,“春夜”点出“闻笛”的季节及具体时间。2.请同学们先默读全诗,借助于课本的注释和译文读懂字句的含义。纵观全诗,有的句子是实写的,有的句子是包含着想象,有的是联想。读完后请说说哪句是实写,哪句是想象,哪句是联想。

全诗四句,其中第一、三句为实写,描写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了《折杨柳》的曲子的实景;第二句包含着想象,诗人想象着笛声飞遍洛城;第四句为联想,由自己听笛声引起思念故园之情,联想到其他人都会像自己一样涌起思乡之情。

3.请同学们先有感情地朗诵第一句诗,找出描写笛声特点的关键字,并分析这个字描绘出了笛声的哪些特点。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中的“暗”字饱含了许多意味。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不知从何处传来了阵阵笛声,“暗”字写出了听到笛声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且笛声微小,若有若无。同时,“谁家”,意即不知是哪家,“谁”与“暗”照应,表明吹笛者可能本来只是想独自表达自己的心声,却没想到竟打动了不少听者。因此,诗人可能是在无意中听到笛声的。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的第二句,“春风”为什么不是吹满洛城,而是“散”在了洛城?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有“均匀遍布”的意思,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与“满洛城”的“满”字相呼应;“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5.第三句中提到了“折柳”,这个词在古代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从课文的注释我们知道了《折柳》曲是怨别惜乡之曲。据说“柳”谐“留”音,古人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既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又蕴含着怀远、思乡之情。所以,这《折柳》曲引起了作者的客愁乡思。《折杨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6.诗歌的第四句如果改为“人人都起故园情!”与原来相比表达效果如何?

“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反问句,表达效果较好,不但情感更强烈,而且给人留有思考回味的余地;“人人都起故园情!”是陈述句,陈述句的表达太直白,感情也显得平淡。

五、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通过写笛声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游子情怀,这种思想之情是一种与爱国主义相同的崇高感情,具有震撼人心灵的力量。其中的巧妙之处是诗人听到《折杨柳》曲的笛声,而这首名曲正是古人用来表达离情别绪、怨别惜乡的,它一下子就勾起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强烈共鸣,于是作出了这首千古绝句。

六、李白另外两首思乡诗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想当年汉军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断窥伺着青海湾。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自古以来,此地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出征战士奔赴前方,却不见有人生还。守边的士兵们凝望着荒凉的边城,不尽的思归情感使他们无不愁眉苦脸。值此明月高悬之夜,可怜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远别而叹息不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七、作业

1.背诵《春夜洛城闻笛》以及课后积累2的古人思乡诗句。2.完成语文练习册《春夜洛城闻笛》的作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赠汪伦》写的是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二、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体裁

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扬州,李白亲自送到江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三、品读诗文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诗文,读完以后,你觉得这是一次愉快的送别,还是一次愁苦的惜别?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这是一次愉快的送别。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那是仙人飞天的地方,让人产生愉快的联想;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那是一个繁花似锦、春色迷人的季节;送别的场景辽阔壮美;朋友的去处是繁华美丽的扬州。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送别氛围。2.同学们再次朗诵诗文,品读一、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被后人称为“千古丽句”。一个“下”字,除了表示友人顺江东下的意思外,还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个“下”字,除了表示友人顺江东下的意思外,还包含着作者的真诚祝愿——朋友此行一帆风顺,很快便会去到一繁华美好之地,也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留恋、对扬州的向往之情。

3.诗中有一幅画面,充分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请同学们朗诵全文,然后把这幅画面找出来,并加以描述。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构成一幅画面:

朋友的船已经扬帆远去,诗人还在江边目送着那风帆,他眼看着朋友坐的小船愈行愈远,最后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最后就只能看到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了。从这幅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诵诗文的第三、四句,体会一下其中“孤帆”和“碧空”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孤帆”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船的组成部分——帆来指代船,其中的“孤”说明友人是只身前往扬州的,宽广的长江江面上一叶扁舟孤单地飘荡着,这不得不引起作者淡淡的惆怅之感。“碧空”写出了离别之时晴空万里的景象,此时的江水和蓝天浑然一体更显壮阔。此时的“孤帆”与“碧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了路途的遥远。

四、小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的是一次充满诗情画意的老友之间的送别。诗中李白称孟浩然为“故人”,足见结交已久,彼此感情深厚。李白把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对孟浩然此次所去之地——繁华扬州的向往之情,全都蕴含在诗中,蕴含在阳春三月的美景之中,蕴含在目送远眺的凝望之中,蕴含在壮阔长江的画面之中。

五、古人著名的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春雨洗净了渭城的尘埃。客舍外青青杨柳清新可爱。请再饮一杯美酒,此地一别阳关外岂有故人再来?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得;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里朝南飞去。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六、作业

上一篇:广告施工安装承包合同下一篇:以明天为话题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