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折中运用

2022-09-10

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1957年C h o m s k y提出语言结构理论已不足以解释语言的基本特点, 他与其他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能力” (language competence) 而非语言结构的熟练度 (mastery of structures) 的观点;而其风行得益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强劲动力, 从而使交际法成为当时欧洲外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 (秦小孟, 1979)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此对其正确的分析定位将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Dell Hymes (1972) 开创了对交际能力进行研究的先河。他从C h o m s k y的语言能力 (l i n g u i s t i c c o m p e t e n c e) 和语言行为 (l i n g u i s t i c performance) 的划分框架中脱离开来, 认为能力 (competence) 应包括语言应用的知识 (knowledge) 和语言应用的能力 (ability) 。

交际法在我国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束定芳、庄智象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对交际法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武和平 (1999) , 韩彩英 (1999) , 董燕萍 (2001) 对交际法的理论发展, 适用性及交际法的实际运用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李筱菊的《交际英语》 (1988) 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折中运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已越来越强调其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朝着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向发展 (胡文仲, 1994) , 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已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 (应恵兰等1998, 2001, 王薇1999) 。

目前, 从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着一种折中主义 (Eclecticism) 的倾向, 交际法的本土化实际上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溶合的折中运用。学生面临一系列考试:学业考试、四、六级考试、考研等都主要强调的是语言知识或者其书面运用, 所以教师面临的两难境地:首先要保证学生能起码通过四、六级考试, 拿到四、六级证书, 又要尽可能的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即交际能力, 教师在交际课堂的组织实施及教师角色的定位即颇具折中色彩。

2.1 创设情境

交际法强调“源于”生活真实素材或期刊杂志等语言材料来构建交际活动, 但在实际教学中, 几乎所有的交际情境的创设都是依据于课文为基础, 尽管也有引入互联网教学的实例 (Gan Zhengdong, 1999) 。学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 信息差距的设置, 只是使交际比明知故问的“假交际”似乎接近真实实际, 而并非就是真实交际本身, 这种交际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准交际 (quasi-communication) 。相对于身处异族交际圈的人来说, 由于国内的学生没有生存的压力, 那么, 在一种半真半假的交际情景中, 生存的压力既不存在, 交际的愿望也只是一种假设 (韩彩英, 1999) 。因此, 这种交际不是那种完全意义上的真正情景交际, 而是理论与现实的一种折中运用。

2.2 错误纠正

交际法要求对错误的容忍, 学习者不必被随时纠错, 错误应被视为交际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我国外语教学传统却认为学生应掌握准确的语法结构及正确的词语运用,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是难以容忍的。这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一个折中的方式, 既部分地纠正学生的一些严重错误, 又不伤学生的积极性, 以免挫伤其交际积极性和交际愿望。

2.3 课堂组织

交际课堂通过小组活动, 配对作业等形式使学生有机会表达其个性特征。小组活动 (group activities) 是在3个以上学生之间进行, 适宜于课堂讨论及扮演角色做游戏;配对作业 (pair work) 是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 因接近日常生活的交流形式, 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这些交际形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动机和交际意识, 创造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但在交际运用中, 许多学生由于担心犯错误, 往往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态”, 使教学效果和教学预期出入很大。

2.4 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控制错误和改正错误 (error suppression and correction) , 而是学习顾问 (teachercounselor) 或学习主体——学生的扶持者 (facilitator) 。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教师是信仰的化身, 知识的化身, 也是权力的化身, 所谓师道尊严, 即强调师与生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是不可降低的。尽管在交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已经将地位降低, 成为兼组织者、导学者, 又是学习者与参与者为一身的角色, 但其在传统文化的角色定位及其文化依附心理 (高一虹, 1 9 9 1) , 使得教师角色的定位处于折中状态, 不可能像西方教师那样授课时端坐于讲台之上或与学生辩论时面红耳赤。

3 结语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与交际法的本质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其构成要件在本土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其基本原则的现象, 导致折中的交际教学法的实际运用。但当交际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巧妙融合运用时, 这种折中的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越来越凸现其价值。折中的交际法是外语教育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必然, 是与中国现阶段教学资源、教学目的及教学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 折中法没有一套具体的理论框架和原则, 教师应视具体情况, 结合教材、教学对象充分运用交际法的基本原理, 以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总目标。今后对交际法的研究应着重于其适用性、交际标准的制定, 以及交际模式的优选。

摘要:交际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bility) 的培养,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交际教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折中运用

上一篇:让教师话语行走在有效的路上下一篇:全面风险管理策略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