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2024-04-23

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精选9篇)

篇1: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一 引言

**市地处**黄金海岸带中部,三面环海,民营经济发达,由于产业结构等因素,民营经济所引起的消防问题十分突出,火灾隐患严重,其中尤以“三合一”最具危险性。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死亡17人的“三合一”特大火灾。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也发生过多起“三合一”场所火灾,如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坐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沈阳市苏家屯区双鹿制衣厂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火灾等,这些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做好“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试图分析“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就“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提出几点对策。

二“三合一”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2.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2.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2.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三合一”产生的原因

3.1 “三合一”场所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个体民营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初期,无力建设或租用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独立标准厂房,更不可能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致使“三合一”场所应运而生。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

3.2 相关职能部门缺少协调,审批把关不严。目前,有些职能部门审批发证时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在有的根本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照样予以批准发证,允许其经营生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调,发证时未能把好源头关,致使一些“三合一”场所合法存在;另外,在日常监督管理中,有的职能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没有切实加强管理,查处力度不够,给一些非法的“三合一”场所留下了生存空间。

3.3 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出租房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外来人员剧增,出租房屋有限及房屋租金等因素,直接导致工业“三合一”、商业“三合一”屡禁不止。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致使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在外来务工人员住宿没有强制统一的情况下,致使这样的“三合一”建筑长期存在。

3.4部分业主及社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由于部分业主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同时社会从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合一”场所的危害性,致使一些场所在使用初期就处于“三合一”状态。

四“三合一”的火灾防控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动,各司其责,依靠机制,加强配合,才能彻底根治。

4.1建立职能部门联动机制。

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从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国家、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形成整治合力,而不能各自为政。在对“三合一”场所的源头管理上,在这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审核、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形成一套互相配合的链式办事运作程序,消防安全这个环节千万不可掉链,严格将消防安全条件及消防手续作为审批发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消防安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其他部门决不可予以审批发证,切实把好源头关。**市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由乡镇的驻村干部、企管站和消防

中队实地勘查,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办理申领营业执照的相关手续,这种做法能有效的防止新“三合一”场所的产生。

4.2 对已产生的“三合一”场所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乡镇街道与部门形成了合力,部门之间形成了合力,公安、工商、国土、城建、规划、税务、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司法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供电部门以停电等措施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监察、安全监督等部门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部门统一步调、通力协作,共同执法,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4.3 整治“三合一”场所要多措并举。

我们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治力度、整治进度和整治效果的关系,在加大整治力度,加快整治进度的同时,始终把追求整治效果作为整治工作的中心目标。例如**市在整治“三合一”场所的过程中,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要坚决执行“三分离”,无条件的以分离职工为先,开辟安全疏散通道,投入安全消防设施,防止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按照《**市制鞋业重大火灾隐患整治验收要求》(制鞋业十三条标准),建制度、购器材、迁员工、增通道、修电线、打隔墙,有效地整改火灾隐患。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市企业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企业已从短期整改转变到长效管理,不再停留在过去的一朝生产一朝改,而注重以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来思考和决策。

4.4 整治过程中疏堵结合。

在堵住“三合一”场所源头滋生的同时,对典型“三合一”场所要做到坚决打击,对员工宿舍的设置问题可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转移,由政府统一发动,统一建设外来工宿舍,实行集宿化管理;或者租用闲置房,统一安排外来工住宿;二是隔离,对一时不能搬迁的,将员工宿舍和生产储存场所用防火墙等进行彻底分隔,员工宿舍另行设安全疏散通道;三是依靠社会力量,创建民工之家,改善民工生活条件;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造标准化生产厂房和员工宿舍,引导家庭作坊向规模生产转化,对多数利用居民住宅形成的“三合一”问题,应在疏散通道和住宿安排上加以调整,疏通逃生通道,配备救生器具,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市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兴建安心房。**市泽国镇已上马的“新民之家”建成后可容纳2000人左右,同时**市对新建工业区块、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台具体规定,要求这些区块、企业在落实一定的职工宿舍用来解决外来员工住宿;这样既从源头上解决了“三合一”问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得到了企业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衷心拥护。

4.5要加强整治后的监管工作,严防“三合一”场所的回潮现象。完善跟踪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三合一”整治长效机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针对“三合一”的举报,确保“三合一”整治一家,减少一家。**市对已通过整治验收合格的“三合一”场所,要求及时签署防回潮承诺书,由街道各联片驻村人员签订包干监管责任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切实巩固综合整治成果。对于经过大力气完成整治又回潮的企业,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禁止市场进入等严厉措施,坚决杜绝“三合一”现象死灰复燃。

4.6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构筑全民整治“三合一”的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三合一”建筑内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自身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三合一”建筑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对业主进行教育,使其知道“三合一”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从而推动业主积极整改;尤其要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确“三合一”现象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社区、乡村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努力实现从政府整治“三合一”到全民整治“三合一”的转变。

五 小结

“三合一”场所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要依靠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力,依托全社会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力量,积极营造氛围,多管齐下,注重当前实效,立足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区分对待,做到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三合一”场所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http:///diaochabaogao/

篇2: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及防控措施

摘 要: 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 对“三合一”场所主要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防控措施, 提出了从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四个环节,加强对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形成原因;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创业谋生,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和沿街租赁商业用房的开发利用发展迅猛,衍生出了大量住宿、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的场所,即所谓“三合一”场所。此类场所多集中于私人作坊类小企业等领域,由于这些场所自身条件所限存在消防安全条件差、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低等问题,所以火灾隐患突出,火灾事故频发,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恶性火灾事故。如何预防和遏制此类“三合一”恶性火灾悲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维护社会安全平稳发展,已刻不容缓的摆在各级政府、消防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

1、“三合一”场所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绝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出口处安装卷帘门、防盗铁栅栏等现象较普遍。住宿场所与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在安全疏散上不能独立,或者住宿人员必须经过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才能疏散到室外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一旦住宿外部分发生火灾,住宿人员逃生困难。

1.2、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

据以往的火灾事故调查发现,多数“三合一”场所经营、储存与住宿部分未进行防火分隔,火灾发生后极易蔓延扩大。另外,“三合一”场所中采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甚至在简易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消防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1.3、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且易发生纵火案件。“三合一”场所主要是以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宿舍。居住人员复杂,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发生纵火案件的几率较一般建筑火灾要高。

1.4、业主、住宿人员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且场所消防设施、器材缺乏。

由于业主在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消防知识、技能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建筑面积小,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因此,对配

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主动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了;住宿人员也往往缺乏正确的逃生知识,发生火灾后往往采用错误的逃生方法,直接导致火灾伤亡严重。

1.5、消防安全管理混乱。

多数闲置房屋改造的人员集中居住点由于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二、“三合一”场所频发恶性火灾成因 2.1、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三合一”经济模式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根植于我国人口多、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家庭作坊式企业是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经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经济成本最低,产出效益较高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其生产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深受家庭作坊式企业主欢迎,有其存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所以发展十分迅速,滋生出较多的生产型、经营型“三合一”场所。为拉动经济,有些政府部门只注重扶持和推动产业及民营经济的发展,缺乏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监管存在漏洞,此类场所长期得不到规范管理,势必造成其大规模无序发展,形成了“三合一”群体现象,形成成片的火灾隐患,极大地加大了社会消防安全负荷。

2.2、消防基础设施投入与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近年来由于各地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一些地方单纯以经济建设为头等大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尚未形成,导致目前一些城市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在西部后发展城市显得尤为突出,且每个消防站责任区保护面积远远超过国家规定,“三合一”场所脆弱的消防安全条件与落后的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类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2.3、监管失位,硬件配套设施与市场迅猛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流物流大量集中,由于没有相适应的物流和仓库厂房与市场相配套,城乡结合部由当地村民自建的住宅民房除了自家居住外,家家户户都给市场搞配套,都成了存放物资、从事作坊性生产的理想场所。出租房形成“三合一”现象,而此类场所建筑由于自身性质,在建设之初和建成投入使用,往往不需要城建、土地、消防等部门的审批,但建成之后房主只顾经济效益,随意出租,甚至经营生产未办理相应登记注册、无经营工商执照,这类场所的生存发展带有很强的隐蔽性,留下了许多下先天隐患和问题。在社会其他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了监管 “真空”,而社会过分依赖于警力十分有限的消防机构一家来管,造成了大量“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长期积累导致最终爆发。

2.4、从业人员素质与消防安全需求不相适应

在“三合一”场所、家庭作坊的从业人员甚至业主,大多未经正规岗位职业培训即上岗,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低,逃生自救能力差,不明白所从事生产工作的火灾危险性,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时,又缺乏灭火自救常识,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他们既是火灾的受害者,也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

3.“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3.1、对已产生的“三合一”场所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落实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形成整治合力。乡镇街道与部门形成了合力,部门之间形成了合力,公安、工商、国土、城建、规划、税务、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三合一”场所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司法部门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供电部门以停电等措施积极配合整治工作,监察、安全监督等部门切实加强监督和检查。部门统一步调、通力协作,共同执法,强势推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3.2、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构筑全民整治“三合一”的体系

加强宣传,提高“三合一”建筑内从业人员和住宿人员 的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消防部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自身开展相应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三合一”建筑的危害,并通过具体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对业主进行教育,使其知道“三合一”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从而推动业主积极整改;尤其要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确“三合一”现象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社区、乡村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努力实现从政府整治“三合一”到全民整治“三合一”的转变。

3.3、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避免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合一”场所大小不等,建筑形式不同,但其隐患所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整治“三合一”场所决不能有侥幸心理,政府需加强综合治理,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提高规模效应,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区,强化设施建设,让“三合一”场所无滋生之地。

3.4、严格依法监督,加大查处力度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新闻曝光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三合一”隐患的整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个职能部

门应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加强监督管理。针对“三合一”场所点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加大查处力度。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严格依法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一是要落实各部门责任,乡镇(街道)应以分管领导为辖区内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第一人,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对辖区范围内的“三合一”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并积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应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本辖区“三合一”整治的情况,配合县政府组织实施对“三合一”集中区域的改造工作;公安机关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中,对阻碍执法或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拘留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及时督促各镇乡、部门认真开展“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履行整治职责,追究安全生产责任;公安消防机构负责指导、督促、实施“三合一”场所整治工作,加强对整治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举报、投诉,对未办理相关消防手续的建筑内

存在“三合一”现象的,严格依法处理,随时掌握各乡镇(街道)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研究整治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设部门对检查中发现违反国家建设相关规定的,严格给予处罚,对须增设第二消防通道的建筑,应予以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三合一”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无证经营或生产的,依法给予查处,及时向县政府报送整治情况;各部门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应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二是要强化督察考评,抓好进度和质量双落实。政府、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察力度,对“三合一”整治工作进度、质量定期开展检查,对工作失职、进度拖拉、质量不高的单位和个人,要结合工作情况。对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或火灾隐患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要开展执法帮扶,保证整治活动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对于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奖惩措施。三是要健全监管网络,落实长效措施。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联动制度,整合警力资源,实现对“三合一”和各类火灾隐患的综合执法。公安机关要将“三合一”场所监管纳入治安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保安队伍派驻单位、乡村、社区居民区的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对“三合一”场所的动态监控,建立定期“回访”制度,防止“回潮”现象,巩固治理成果。要积极依靠和发挥乡镇(街道)、企管站、安监站、村镇办、城管队等基层单位和治保会、流

动人口管理办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对“三合一”场所的群防群治。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3.6、加大消防安全的社会培训力度,提高“三合一”场所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与劳动、教育等部门建立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根据“三合一”场所特定的对象,分别采取集中、上门培训和重点培训等方式,针对其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等组成特点,以防火逃生、生产经营火灾危险性常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重点,提请政府劳动培训部门将消防安全常识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培训课程当中,着重提高广大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指导业主制定场所防火安全制度、岗位职责和灭火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使之会查改火灾隐患、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使广大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普遍增强,各级消防部门要与文化、广电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三合一”场所整治火灾隐患的技术措施,普及逃生自救知识,使之家喻户晓。同时及时曝光火灾隐患,公开典型火灾案例,让业主和从业人员明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使员工认识到危险而自觉抵制,使广大社会群众认识到“三合一”场所存在火灾隐患对家庭、社区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使其发现

隐患后能主动举报,使此类场所无处藏身。

篇3: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探讨

一、“三合一”场所火灾特点

(一) 被困人员多

“三合一”场所是集住宿与生产、经营、储存为一体的个体私营场所, 员工居住、工作都在场所内部。一旦发生火灾, 将导致大量人员被困。如深圳市飞龙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发生火灾时有28人被困[1]。

(二) 建筑内部环境复杂

“三合一”场所建筑不规范, 建筑设计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 而是通过对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 或居住建筑改建而成的, 耐火等级低, 并不适合经营 (生产、加工、储存、服务等) 用途。

(三) 烟雾浓度高

“三合一”场所, 易燃物资储存量大, 火灾荷载及火灾危险性大。场所建筑空间与生产规模不配套, 往往是生产规模远大于所需建筑空间, 通风排烟条件不足。

(四) 易酿造群死群伤事故

“三合一”场所从业人员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文化程度较低, 心理素质较低, 自防自救能力差, 上岗前未接受正规的消防安全培训, 基本的消防常识如灭火器的使用, 逃生自救等知识匮乏。如福建飞达鞋面加工厂火灾死亡37人。

(五) 现场供水问题严峻

“三合一”场所所在区域供水系统建设薄弱;天然水源的基础建设落后;供水通道建设不配套, 导致火场供水难度大。

(六) 道路设计规格低

建在城郊结合部的“三合一”场所, 该地区道路偏窄, 转弯角度大, 很多道路宽度在2~5米之间;桥梁承载能力差, 其承载能力仅在5~10吨左右;很多路口和桥头都设置路栓及障碍物[2]。以上原因导致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现场, 给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三合一”场所具有火势燃烧猛烈;救人任务重;扑救难度大等特点, 消防部队在扑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置。

(一) 以快制快

火势发展蔓延快是“三合一”场所火灾的特点之一。该场所地处城乡结合区域, 位置偏僻, 道路状况差, 消防力量到达现场要用较长时间。

1) 接警出动迅速。迅速、准确调集力量, 第一时间赶往火灾现场, 是实现以快制快的前提。中队力量调度方面, 除了调度辖区作战中队, 还必须考虑邻近中队、特勤中队的力量调集, 以及社会相关联动力量的调集;车辆调度方面, 除了调度必要的水罐消防车,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度相关的抢险、排烟、照明、登高、通信等车辆;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将火灾控制在初起阶段。

2) 火情侦察迅速。及时开展火情侦查, 是实现以快制快的关键。“三合一”场所烟雾浓度高, 扩散快, 不利于着火点的发现, 阻碍作战行动进程。只有加强火情侦察, 迅速准确查明着火点, 确定燃烧范围, 才能实现快速展开灭火救援行动。

3) 战斗展开迅速。迅速进行战斗展开, 参战人员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 迅速进入作战位置, 加快战斗进程, 形成对燃烧区的进攻态势。

4) 救人迅速。“三合一”场所火场内部被困人员多, 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到达现场, 迅速展开救人行动。

(二) 联合作战

“三合一”场所火灾参战力量多, 同时涉及地方公安民警、电力、水力、医疗等社会联动部门配合作战[1], 组织协同作战难度大。如果不能对参战力量进行有效的指挥, 将会导致现场混乱, 影响作战进程, 甚至导致作战的失败。要取得“三合一”场所火灾作战胜利, 就必须充分发挥参战单位的整体威力。

1) 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三合一”场所火灾参战力量多, 组织协调作战难度大, 因此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十分必要。

2) 加强协同作战。“三合一”场所灭火作战行动, 没有一个统一的行动依据, 整体战斗力就得不到发挥。因此, 应对“三合一”场所火灾, 必须联系实际情况, 拟定切实可行的协同作战方案。

(三) 灵活战术

“三合一”场所火灾的灭火作战行动, 需要消防部队针对特定, 灵活战术, 采取最优的力量配划。

1) 堵截控火。烟火蔓延扩散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楼梯系统、管道系统和外部系统。因此, “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过程中应适当布置阵地, 采取堵截战法, 控制火势的蔓延扩大。

2) 加强排烟排热。为增加火场能见度, 减少高温毒气的危害, 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提高救人、灭火效率, 必须加强排烟排热, 其主要是采用自然排烟和人工排烟。

3) 近战灭火。深入火场内部实施内攻近战是发挥战斗力作用的重要条件, 是灭火战斗行动快速化的核心。“三合一”场所火灾的扑救, 由于环境因素, 不利于利用消防登高车、邻近建筑物从外部射水灭火, 所以必须强调近战灭火, 只有展开主动进攻, 才能及早疏散出被困人员, 有效地堵截住火势, 扑灭火灾。

(四) 做好保障工作

为了较好地完成战斗任务, 充分发挥近战的作用, 保障参战人员的安全, 加速灭火战斗进程, 提高灭火成功率, 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在灭火作战过程中, 必须做好保障工作。

三、结论

“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难度大, 人员伤亡大, 社会影响大。在扑救此类火灾中, 应力争在保障被困人员和消防战斗员安全的前提下, 将“三合一”场所火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降低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 并不断提升消防部队应对该类场所火灾的作战能力。

摘要:本文从三合一场所火灾特点入手, 意图使消防指挥员加深对三合一场所火灾的认识。通过对该火灾扑救对策的提出, 希望可以提高今后该类火灾的灭火救援作战行动效率, 在该类场所的火灾扑救过程中, 减少人员伤亡与降低财产损失并取得灭火作战的胜利。

关键词:消防,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0.

篇4: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关键词:“三合一”场所 火灾 危险性 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47-01

1 概述

2014年2月23日2时59分,浙江省台州温岭市泽国镇牧屿管理区牧西村中行西路一出租房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20 m2,造成8人(均为外地打工者)死亡,2人受伤。这近在眼前的惨剧在提示我们,“三合一”场所的现状不容忽视。

“三合一”场所是指将住宿和生产经营以及仓储等功能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的场所。这一空间可能是独立的或者某一建筑的一部分,关键的特点就是住宿与其他功能缺乏有效的防火隔离。其主要形态有以下几方面。

(1)设有员工集体宿舍的工业场所。

(2)作坊式生产加工场所。

(3)从业人员住宿的经营性场所。

(4)区域性“三合一”场所。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棚户区等地区。

2 “三合一”场所火灾成因

“三合一”场所社会背景错综复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其主要原因有:

(1)地方政府只关注经济效益,导致地方业主普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地方政府为求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片面的大力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三合一”场所的产生及治理没有足够的整改意识。

(2)政府部门对“三合一”场所的审批上存在漏洞。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发证、验证过程中不审查、不检查,造成个体、私营企业在消防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的情况下,仍旧不断审批、发证,导致“三合一”场所不断产生。

(3)“三合一”场所在消防安全规划上存在先天不足。如:安全出口被杂物堵塞,逃生门无法打开。有的企业在向消防部门报批规划图纸时,设计图明显无法达到消防安全要求。

(4)普通群众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救能力较差。在“三合一”场所从业的人员大多数是下岗、失业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没有人组织灭火和逃生,容易造成混乱,进而导致人员伤亡。

3 “三合一”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3.1 “三合一”场所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多数“三合一”场所为节约成本,使用的建筑材料低劣,耐火等级较底,加之这些场所通常可燃物较多,住宿与非住宿区缺乏有效的防火隔离,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蔓延扩大。

3.2 空间混乱,疏散困难

“三合一”场所大多为单层或多层房屋,面积狭小,空间逼仄,生产经营通常在底层,住宿则设在上层,有的甚至直接是在生产经营场所的阁楼上,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没有有效隔离,疏散设施基本没有,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火灾,人员惊慌、拥挤极易发生事故。

3.3 烟雾难以扩散,影响施救

通常这些场所可燃物较多,空气流通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放烟量大,排烟面积不足,通常会导致烟雾难以散去,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不但影响正常呼吸,吸入一定量后,甚至会造成丧失行动能力,难以逃生。

4 “三合一”场所整治对策分析

“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彻底消除“三合一”,必须“疏、堵、治”相结合,坚决整治现有“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做好宣传教育,严惩违规行为。

4.1 从源头加强监管

加强政府有关审批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审批,给予消防安全在经营许可、项目审批的一票否决权,当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时,其他部门决不可予以审批发证,严控源头风险。

4.2 加强技术控制

推进集中居住。积极推动在确保政府主导民工集宿区建设的基础上,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民工集宿区。加强消防审核验收,落实技防、物防措施。

4.3 做好宣传教育

通过新闻媒体,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发动基层组织,广泛宣传“三合一”场所的火灾危害性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技能,对火灾隐患严重且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曝光,使各经营业主能自觉抵制“三合一”现象。

4.4 严惩违规违法

充分发挥乡镇府、街道办、工商、安监等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整改隐患,查处违法行为,形成整治合力,明确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保证消防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5 结语

“三合一”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特定时期的特有现象,要立足源头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三合一”再生和回潮。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三合一”建场所,应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区别对待,标本兼治。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消除隐患。相信有了严格的监管,积极的宣传教育,“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问题定会有所缓解,我们也有信心最终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国嵩.“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防控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4):244.

[2]丁曦.商业“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西化工,2013(2):210-211.

[3]賈文栋,牛玉波.“三合一”场所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3(7):4.

[4]高骞.浅谈“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控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194.

[5]刘子瑜.“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3):192.

篇5: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近年来,消防部门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根治,回潮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区消防安全隐患还十分突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至2006年,全国典型三合一场所火灾案例中,死亡526人,伤305人,直接财产损失约亿元。07年10月21日21时50分左右,福建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铺街道飞达鞋面加工作坊发生火灾,造成37人死亡,20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经调查,该作坊为三合一建筑场所。无独有偶,07年10月23日5时41分,苏州吴江市横扇镇大桥路45号一经营羊毛衫门面房发生火灾,4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3人逃生。教训十分深刻,发人深省。为坚决遏制此类火灾事故的发生,江苏省公安厅决定于07年11月至08年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笔者认为,在开展整治过程中,要做到三清:

一要思想清。思想决定行为。要克服厌恶思想,深刻领会整治工作的重点和整治的目标,对照重点和标准要抓好学习、培训。一是认真学习三合一场所标准界定。组织全体消防监督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各级应针对辖区的特点,逐条研究,细化、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全面落实好整治工作。二是抓好培训。各级消防部门要借助政府和公安局(分局)等平台,积极开展整治工作。开展整治工作期间,一定要抓好培训关口,使参与整治工作的人员,熟练掌握整治重点和标准,做到入脑、入心,心中一干称。三是培养典型作用。典型分反面典型和正面典型。反面典型就是确定一处三合一场

所,让整治人员直观地进行了解,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观摩,更能掌握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正面典型就是在工作中,对创新工作方式,及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整治工作人员,加以宣传、表扬和奖励,不断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圆满完成整治工作,确保整治效果。

二要目标清。一是底数要明。各级公安消防部门、派出所和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对三合一场所进行全面清查,分别掌握辖区内三合一场所的状况,建立《三合一场所登记册》,对每一个场所逐一填写《消防安全检查登记表》,分门别类建档,做到底数明、情况明。二是整治重点要明。工作分轻重缓急,事情分大小。对在整治工作中,发现符合重大火灾隐患界定标准的单位,要及时上报政府,挂牌督办;对其它存在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单位,依法下发法律文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三合一场所整治合格率,火灾隐患及时消除。三是宣传的方向要明。对检查发现的三合一场所,逐一发放《消防安全告知书》和宣传资料,切实加强对业主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另外,要通过报纸、电台、局域网等公共平台,加强宣传和报道力度,对严重的火灾隐患三合一场所予以曝光,扩大影响力,增强三合一场所业主隐患整改的自觉性。

篇6: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

一、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的特点

1、宗教活动场所火灾隐患多,火源难控制。因生产、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如住在寺庙内的僧

尼烧火做饭、取暖时不慎引起的火灾;因电线老化、设备陈旧造成电线短路,或负载过荷产生过热或火花、电弧引发的火灾;有些寺观教堂没有安装避雷设备,或虽安装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由此而引起雷击火灾;因烧香、焚纸、点蜡等动用明火时引发的火灾;因对宗教活动场所或对信徒有矛盾而人为破坏,纵火引起的火灾(如1998年7月,江西省萍乡市宝积寺因纵火犯放火,使天王殿全部烧烬)。此外,作为旅游景点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游客吸烟常用的打火机、火柴,扔下的烟头,从而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几率和危害。

2、可燃、易燃物多,火灾荷载大。我国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寺观教堂具有独特的构造,建筑物多数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场所内的绸缎、经幡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稍有疏忽,就会引起火灾;因生产、生活使用点灯照明的植物油,烧饭使用的液化气,香客送来供奉的鞭炮、香、烛、纸等都属于易燃物品;场所内各种可燃装修材料、纤维织品、电线电缆等,如遇火源极易引发火灾。

3、建筑毗连,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特殊性,在寺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等建筑物,且相互毗邻;有些清真寺、教堂地处闹市区,还有的毗连居民住宅区;既无防火墙,又无防火间距,一旦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因宗教活动的需要,一些教堂建筑布局大,建筑高,跨度大,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大面积燃烧。

4、道路不畅通,消防救援困难。寺院、宫观等宗教活动场所多数建筑在偏远山区,有的建在高山峻岭,有的地处深山峡谷,俗语“深山藏古寺”就道出了场所所处的环境;山区多为雷区,容易引发雷击起火,且道路崎岖,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难以及时赶到起火点,即使消防车辆到达但因缺乏消防给水,也难以有效扑灭火灾。有些清真寺、教堂多数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城镇,但道路拥挤,弄巷狭窄,人山人海,难于疏散,严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也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

5、消防设施、器材、水源缺乏,难以及时有效扑救燃烧初起阶段火灾。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一些宗教团体的房产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自给自养较困难,经济拮据,因此,在消防设施方面投入少,重要活动场所没有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感烟、感温等现代防火设施。有的寺观地处悬崖峭壁,水位落差大,供水压力不足,难以保障消防车用水;在城镇人员相对集中的一些清真寺、教堂,没有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没有安装室内(外)消防栓、没有连网消防给水系统;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取用消防器村、消防水源,就难以将大火扑灭在初起阶段,而将小火酿成大火。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宗教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场所内有的字、画、经卷、雕塑已成为古董,有的场所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宗教建筑构造风格独具特色,造型精致,线条流畅,殿内雀替斗拱,精雕细琢堪称国宝;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代艺术中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明进程标志的代表和见证,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贵财富;宗教文化独特的内涵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失之不可再得,毁之不可重来;一旦失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其文化价值损失和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宗教活动场所预防火灾的对策

1、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对宗教活动场所预防火灾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寺观教堂存在诸多火灾隐患,主要是因认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所造成。因此,我们要加强《消防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宣传、教育,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认真开展消防基本常识的宣传,开展消防业务知识培训,普及消防常识,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增强防火、灭火意识;要请当地公安消防大队进行消防业务指导,制定灭火作战计划,进行灭火预演,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要教育宗教工作干部、宗教教职人员及广大信教群众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正确认识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重要内容;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警示;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寺观教堂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宗教艺术品安全。对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建设,对研究历史、宗教、天文、星算、文化、医学、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7: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分析及防火对策研究

摘要:列举了电气设备在公共聚集场所存在的隐患,分析了起火的.原因,结合近年来全国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的典型案例及沉痛教训,提出了防止电气火灾的主要对策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作 者:郭剑 GUO Jian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长治,046000期 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Journal: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11)分类号:X928.7关键词:公共聚集场所 电气火灾 隐患分析 安全措施

篇8: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1吕梁市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的基本情况

吕梁市共排查从事餐饮等经营活动经营户236户。从分布县市区来看, 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经济发展良好的县 (市、区) ;从经营场所来看, 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小区、高层住宅建筑物、城中村居民住宅;从经营规模来看, 最多容纳60余人, 最少仅容纳15人;从设置标牌来看, 基本95%的场所没有设置明显的标识。

2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存在的火灾隐患

根据排查整治辖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场所火灾隐患的情况, 此类场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火灾隐患, 从而极易造成监管盲区。

2.1场所具有隐蔽性, 易成为监管盲区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而隐蔽性恰恰成为人们选择此类场所的重要原因。在公共场所交流或谈事情, 很容易被窃听、泄露、拍照, 而且场所的宴请人员不乏有政府官员和公众人物的参与, 将他们之间的宴请安排在这种场合显然不太合适。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隐蔽性却成为他们选择的最佳空间。比如, 有的餐饮场所要求服务人员在客人谈话时马上离开, 尽量缩短留在现场的时间, 并不得听客人谈话, 不记客人名字, 不向客人提任何问题;有的场所还规定一顿饭只能接待两桌, 即使在会所里只有几个客人, 也不会再接待其他客人。这类餐饮场所主要隐蔽在居民小区或城中村内住宅楼, 既没有进行工商注册, 也没有张贴明显标识和挂牌立面, 如果仅从外面查看, 不深入细致摸排, 是很难发现的。由于此类场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从而造成消防安全监管时难以发现, 形成监管盲区。

2.2消防设施不齐备, 火灾隐患已突显

居民住宅楼餐饮场所往往租用高层建筑的住户或城中村的村民自建房, 租用前, 很多高层建筑或村民自建房的性质是单一作为住宅使用。改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后, 使用性质、范围发生了改变, 随之对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对封闭楼梯间、疏散走道、电梯前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达不到规定标准, 原有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餐饮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需求, 带来了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2.3缺统一规范管理, 多种隐患齐萌生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经营行为涉及到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燃气安全等安全问题。在实际中, 各地没有明确和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的职责, 没有制定规范、有效的管理规定, 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住建、食药、工商、质监、消防、环保等有关监管部门没有制定行业部门监管规定, 没有充分发挥职责作用, 仅靠消防一个部门监管, 难以形成震慑作用。

2.4消防制度不健全, 从业人员意识差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大多因为经营面积不大, 餐桌数量不多, 往往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 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 消防责任不明确、消防知识不培训、灭火疏散演练不开展、防火巡查不落实等等, 从而增加了此类场所的火灾隐患性。同时, 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经营者大多为夫妻、朋友或亲戚, 既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不懂消防安全知识, 也不会使用简易灭火器材、不懂疏散逃生, 一旦发生火灾, 对初期火灾扑灭不能及时有效把控, 极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

2.5使用范围易改变, 二次装修成隐患

居民住宅楼在消防审核验收时往往以居住建筑进行申报, 验收合格后出售给业主。部分业主购买房子是为了保值或投资, 购买房子后也不居住, 主要是出租经营。餐饮经营者租赁后, 对房子重新装修后进行经营。有的居民住宅楼内的业主, 一边用于居住, 一边腾出一两间空房子接待客人。这类场所使用性质和范围难以确定, 不利于消防安全监管。特别是租赁经营后, 对房子二次装修时使用的顶棚、吊顶、地毯、窗帘没有进行防火处理和性能检测, 发生火灾后极易蔓延。同时, 二次装修对原有结构的改变, 也是火灾易发生的主要因素。

3加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抓好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的统筹作用、行业部门的联动协作作用, 建立场所管理的责任作用, 打造全民参与的宣传作用, 切实真正建立起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格局。

3.1加大摸底排查力度, 确保消防监管无盲区

各地结合辖区实际情况, 组织公安、消防、食药、工商等相关部门,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 对辖区居民住宅楼内从事餐饮经营行为的场所进行一次全面、详细摸排, 切实掌握辖区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基本情况, 分门别类建立台账资料。同时, 对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消防基本情况、消防设施、建筑规模、耐火等级等方面进行登记造册, 尤其对周边环境、道路水源进行详细了解, 掌握第一手基本资料, 做好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之上, 对高层住宅建筑内餐饮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 对整栋建筑未办理消防审验手续、消防设施匮乏、用火用电多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彻底整治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的火灾隐患。同时, 要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和基层派出所直接贴近群众、点多面广的优势, 加大对辖区新增居民住宅内餐饮场所的排查力度, 确保营业一家, 排查一家, 监管一家。

3.2加大消防监管力度, 全力消除火灾隐患

各地政府要联合公安、工商、文化、卫生、消防等行业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 要铁腕打击, 严格依法查处, 该关停的关停, 该查封的查封, 该重罚的重罚, 该拘留的拘留, 决不姑息, 决不手软。同时, 要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 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 指导餐饮业主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整治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时, 重点对整体建筑是否通过消防行政许可、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用电、用火、用气、用油安全措施和值班巡查等安全制度是否落实、脱排油烟机及管道是否及时清洗、是否存在场所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等现象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全面细致查处, 及时进行整改, 坚决消除火灾隐患。要将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纳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内容, 指导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实行网格化排查整治, 发动综治办、安监办、居 (村) 委会、治安巡防队、协管队伍等基层力量, 对网格范围内的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3.3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落实消防主体责任

督促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防火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 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对于改建的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 要按改建后的消防设计重新设置消防设施,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指定专人或专业的维保公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确保其完好有效。督促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 强化厨房消防器材配备、严格油烟管道和燃气管路管理等, 切实提高自防自控能力。督促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疏散演练, 定期开展防火巡查, 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3.4加强消防知识宣传, 不断提高消防安全能力

各地要结合2014年公安部部署的119消防日“找火灾隐患、保家庭平安”的宣传主题, 借助小区的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深入实地宣传等方式, 宣讲消防法律法规及火灾预防、逃生自救等知识, 督促居民小区的餐饮经营业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加强灭火疏散演练, 切实做好相关措施。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公共媒体, 广泛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 及时发布火灾预警信息, 提醒居民住宅楼内餐饮场所加强自身安全防范, 警示群众提高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居民查找身边的火灾隐患, 拨打96119举报投诉电话, 举报投诉消防违法不良行为。

摘要:在详细了解吕梁市居民住宅楼内餐饮业情况的基础上, 客观剖析了消防安全现状, 并就餐饮场所如何规范经营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净化生活环境提出了新的对策, 以期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住宅楼,餐饮场所,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S].

[2]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S].

篇9:浅谈三合一场所的成因及火灾防控对策

关键词:建筑内部装修;电气火灾;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X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3-003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和生活用电急剧增长,电气火灾的威胁与日俱增。根据我国多年火灾实例统计,电气火灾在全国各类火灾总数中占的比例连年位居前列。在建筑内装修过程中,从线路、开关设备、保险、接插件到动力、照明用电、家用电器、电气设备无处不在。这些东西如果使用不当,管理不到位,都可能给内部装修工程留有电气火灾安全隐患,引发火灾。为了杜绝此类火灾隐患,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确保建筑内部装修的消防安全,防止和减少建筑物火灾的危害。

1内装修导致的电气火灾隐患原因分析

建筑内部装修中,电气线路超负荷、短路、接触电阻过大以及绝缘体损坏等,这些情况都会引起线路或设备过热,当附近有可燃物时,则这些可燃物随时有被引燃的危险,引发火灾事故。

1.1如果导线截面选择不当又随意接入过多的电气设备,往往会导致配电线路过载

导线过载的常见原因:一是私自接入大量用电设备,使用电量突然增大。二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日后发展需要,导线截面所留富裕度过小,长期过载或过载量过大,致使导线绝缘体受热熔化燃烧,这些都是诱发火灾的重要因素。若导线内的电流会超过其额定值时,过大的电流就会造成载流导体和周围介质温度升高,引起导线过热。当导线过载产生的热量超过了其外层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时,就会使整条导线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大为下降。如绝缘材料为塑料、橡胶等材料时,就会有发软、发粘、失去弹性;变硬、变脆、龟裂变形;脱离、变暗等现象。

在一些建筑内部装修工程中,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容易引发原有的电气线路过载的问题。如一些原来作为民用、办公用的建筑改为歌舞娱乐场所时,业主及施工单位因为节省投资或图省事等原因,往往在没有重新校核线路截面是否满足安全载流量的要求并采取未安装熔断器等安全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经营的需要,擅自接入大量空调、灯光、音响、冷柜、消毒柜、电脑等大功率电气设备,从而导致线路过载。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导线的绝缘体老化烧焦,形成导线短路,引发火灾。

1.2电气线路连接不当,布线不符合要求埋下火灾隐患

首先,电气线路连接不当会造成局部接触电阻过大的问题,在通电时,这些部位会出现打电、引起火花,埋下火灾隐患。内装修工程中,导线相互连接的部位、导线与开关、线路连接处,是产生局部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部位。导致接触电阻过大的原因主要有:①电气接头不牢固,在连接处发生松动而增大了收缩电阻;②铜铝接头不进行过渡处理,潮湿时发生电解化学反应,产生无机膜Cu2O使触点间电阻成千倍增大;③开关的频繁启动,引起接头松动,接触压力减小;④电气接头处经过长期运行,产生导电不良的氧化膜而未及时清除。由于接触电阻过大而引起的火灾具有蔓延速度快、隐蔽性强的特点。

其次,由于电气线路布线、连接不符合要求,在恶劣环境中布线而缺乏必要的防护,也是引发短路的主要原因。配电线路中电压不等的两点相接触,产生电流瞬间增大的短路现象是电气设备、线路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短路时,在短路点或导线连接松弛的电气接头处,会产生火花和电弧。电弧温度高达3 000 ℃以上,这些强烈的短路电弧和熔融的高温金属不仅会引燃线路的绝缘材料,还能够引燃附近的可燃材料。内装修可能遗留短路隐患的主要情况有:①电气线路接头处未安装接线盒保护,多股导线短接;②安装人员不按线路铺设要求安装,将绝缘电线电缆布置在不良环境时,因为受高温、潮湿等腐蚀而失去绝缘作用,或线路受潮,接头处尘埃堆积遇水短路;③安装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人为碰线而短路;④用铁钉固定导线,野蛮施工;⑤将绝缘破损的线路穿入金属管,造成导线与金属管之间短路;⑥相线与地间距过近,裸露接头不慎碰接。

另外,内装修工程中电气线路不穿管敷设而直接明敷,也是引起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电线的绝缘层虽然为难燃的有机材料,但当线路出现的过载、接触不良、短路等故障时,局部形成较高温度,如果不具备散热通风条件,即使是绝缘层难燃材料,也会引燃与电线接触的或邻近的可燃装饰材料。因而有必要根据装修的性质和规模选择合理的套管布线方式,重要工程或吊顶内有可燃物的工程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等防火措施,较小规模的次要工程可选择PVC或玻璃钢等难燃、阻燃等防火措施。[1]

1.3装饰灯具烘烤导致高温

现代装修尤其是公共场所经常采用各种布景灯、面光灯、荧光灯营造舒适豪华的氛围。灯具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选用不当或安装粗糙,同样会引发火花、电弧、过热、接触不良等现象,致使灯泡、灯管、灯座表面温度增高。100 W炽灯在散热良好时表面温度仍可达170 ℃~216 ℃,当接近可燃物(如纸张)时只需不到10 min就可将其点燃。照明灯具引发火灾的原因主要有:①照明灯具与可燃物、可燃构件距离过近;或将镇流器、白炽灯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内或可燃物装修的墙壁上;或直接将开关、插座安装在可燃软包上;②吊顶内安装的灯具功率过大;③镇流器与灯管的电压和容量不匹配;④采用木制底座的吸顶灯未铺垫石棉垫;⑤灯座、开关、挂线盒安装松动或带电部分裸露在外。

1.4电焊、气割作业时引发火灾

在内装修现场常常堆放大量易燃可燃装修材料,进行电焊、气割等操作时,如不注意现场管理,温度高达数千度的焊渣、火花溅落在可燃物上,极易引起燃烧。尤其是建筑内部部分进行装修、部分仍在使用时,更容易因人员流动性大、不易组织管理而产生火灾隐患。

1.5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装修为电气火灾提供了必要条件

事实证明,许多火灾都起因于装修材料的最初燃烧。因此减少可燃性装修材料而采用不燃或难燃性装修材料,这才是避免电气火灾发生的治本之策。许多业主在施工中只顾片面追求豪华装饰效果和经济效益,不顾国家有关内装修防火设计规范对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要求,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增大了建筑內的火灾荷载,为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了温床。

2内装修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在对建筑进行内装修之前,对整个建筑内部用电布局要通盘考虑,要按照建筑物的功能、用途用电量进行电气线路设计,选好选准设计参数,从安全方便的角度布置电气线路系统的设备。避免线路布局凌乱,用电导线质量低劣的现象。同时要防止线路负荷过重。防止用电超载,首先要选择截面载流量满足要求的导线,同时为负荷的发展留下足够的富裕度,高层建筑宜采用铜芯线;其次应安装合适的断路过电保护装置,确保过载严重时及时切断电源。

防止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应在内装修电气设计中正确选择线路的连接和布线方式。电气线路接头处应连接可靠,尽量降低接触电阻,使用接线盒进行保护;接头处应有可靠的耐腐措施,铝线焊接时要防止焊渣化学腐蚀;铜铝线连接时应进行过渡处理,采用铜铝过渡连接管以减少化学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导线穿管处理,限制可燃绝缘导线的使用,穿金属管要保证有效接地,并且不得使导线的绝缘损坏。

嚴格施工管理、规范设备安装和线路敷设。根据装修场所的特点,尽量选用较低功率的灯具以减少发热;灯具的开关、插座接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如靠近难燃、可燃装修材料时,要采取隔热散热等防护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各种舞厅灯具配套的电动机不应直接接触可燃物,中间层应铺垫防火隔热材料;各种照明灯具安装前,应对灯座、接线盒、开关等部件进行认真检查,发现松动、损坏的要及时修复更换;镇流器与灯管的电压和容量必须槽同,可燃吊顶上所有照明灯具均应穿金属管敷设。

建筑中的各种井道、管道井在火灾情况下常常是火势竖向蔓延的途径,装修设计施工中,穿越防火墙的管道、电线周围如果封堵不严,会使火势向相邻防火分区发展。规范中专门规定:多层、高层建筑的电缆井、管道井每隔2~3层封堵;超高层建筑应每层封堵,管井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各类管道井穿越防火分区处应以不燃材料紧密填实。设计施工时应尽量不使配电线路穿越楼板或墙体;穿越防火墙的。电线、电缆桥架周围孔洞应使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

严格限制在装修工程中使用可燃材料,加强现场管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控制好装修现场的物品堆放、施工用电线路布置,制定施工用火用电制度,加强对现场各类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以确保内装修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

推行电气检测,开展工地检查。电气检测是采用红外线、超声波、谐波测定仪等仪器对电气线路和设备各部分进行检测,准确发现电气火灾隐患的有效手段。在装修工程尤其是公众聚集场所装修改造工程中推行电气检测制度,对于消除火灾隐患,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消防部门要从消防监督的角度督促各部门落实相应工作,进一步加大施工工地检查力度,从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通过行政手段督促单位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确保装修工程电气消防安全。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Interior Trim

Electricity Fire Origin and Countermeasure

Wang Wuzha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nstruction interior trim electricity fire origin’s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pointed out that has the electrical fire’s primary cause is uses electricity surpasses the load, the electric wire to short-circuit, the contact resistance to be oversized, insulator damage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 above question, the author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interior trim electricity fire prevents the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warned people when interior trim project construction, must anticipate the electrical repair aspect from the timber wood should the key guard question, ensures the repair electricity fire prevention security.

上一篇:1至8的乘法口诀练习题下一篇:为你的创意点赞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