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建筑

2024-05-09

“三合一”建筑(精选十篇)

“三合一”建筑 篇1

实际上, 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三网合一”, 就是将三个网 (PSTN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有线广播电视传送网) 合而为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个性化生活办公条件的追求, 建筑智能化与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而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 使原来建筑物从单纯注重弱电系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基于Internet各种应用的飞速发展, 分立网络结构的缺点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设备重复投资, 资源浪费。在原来的网络架构下, 语音、数据和视频是三个孤立的网络, 需要投资三套设备和线路, 造成了线路和设备的重复投资。

(2) 不便于网络的统一管理。需要三套网络管理设备和人员来分别管理这三套网络, 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浪费。

(3) 网络运营成本过高。由于需要申请三套线路分别用于运行电话、视频和数据, 造成运营成本过高。

(4) 不利于新技术的扩展应用。每套网络的孤立运行给将来企业内部开展基于数据、语音甚至是视频的应用 (如新一代客户服务中心) , 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当今网络的发展趋势就是组建以IP为统一平台的数据、语音、视频为一体的“三网合一”新一代综合业务网络。

“三网合一”随国家“十一五”规划从准备研讨阶段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规划”中对5年内推进三网从技术方面整合基础设施资源, 做了明确的硬性规定。

就国内目前三网发展的形势而言, 政策问题确实是三网融合的关键环节。如今, 光纤敷设成本降低, 广播电视网进行双向改造, 宽带技术的不断更新, IP技术的日新月异, 这一切都表明三网融合在技术方面不再是问题, 而在业务方面, 目前用户对多元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也意味着市场对综合信息的服务越来越受青睐。三网融合汇聚电信网、广电网以及互联网于一身, 功能强大, 其在业务方面能提供综合的音频、视频服务, 这无疑将会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目前, 困扰智能建筑内部“三网合一”的实现,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1) 视频监控网络 (CCTV) 与数据通信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主要体现在网络带宽与网络的安全性两方面。

目前, 智能建筑内部网络架构采用三层或者二层的网络拓扑结构, 每个监控点的数据流量最大为70k~2M, 共有几十点到300点左右, 总共流量最大为600M。要求可支持100路并发直播码流, 即网络流量为最小需要满足200M。目前的万兆光纤主干完全可以满足视频监控网络 (CCTV) 系统的带宽需求, 即使在网络交换机出现宕机或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楼层视频监控编码器也可以及时的采用本地存储的方式, 待网络环境好转后及时的上传至中心后台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从而保证了整个视频监控网络 (CCTV) 系统监控数据的完整性与实时性。

同单一构建视频监控网络相比, 通过将视频监控网络 (CCTV) 划入专门的虚拟专用网络 (VPN) , 结合相应的交换机硬件安全策略与安全手段, 不但可以实现视频监控网络系统数据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而且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

因此, 视频监控网络 (CCTV) 与数据通信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是独立的、安全的。

(2) 语音通信网络 (VOIP) 与数据通信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关系主要体现在网络的实时性与安全性两方面。

未来智能建筑内部语音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可以采用应用管理服务器/IP-PBX+语音网关+IP电话终端的模式, 整个系统采用硬件内嵌式操作系统, 因此不会受到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等不良侵袭的干扰。虽然VOIP数据流量较小, 采用G.711和G.729A的编码压缩情况下分别约为30k/20k左右, 但是对于语音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与时延性、抖动等参数指标要求较高, 因此必须对语音通信网络系统划分专门的虚拟专用网络 (VPN) , 结合相应的服务质量 (QOS) 策略手段, 来保证语音通信网络在整个数据网络系统的服务等级中处于最高的等级。结合数据加密、服务器双机备份等安全手段来保证语音通信网络在整个数据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性。

因此在做好服务质量 (QOS) 策略手段和安全手段的前提下, 语音通信网络 (VOIP) 与数据通信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是独立的, 安全的。

(3) 集成控制网络 (IBMS) 与数据通信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主要体现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

目前智能建筑内部集成控制 (IBMS) 网络架构主要采用上层系统集成网络控制引擎+下层DDC就地控制器的模式, 整个系统采用硬件内嵌式操作系统, 因此不会受到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等不良侵袭的干扰。IBMS数据流量较小, 约80k左右, 即使出现网络宕机或中断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本地DDC的就地控制, 网络恢复后也可以及时的将控制数据恢复至后台服务器, 从而保证了整个集成控制网络 (IBMS) 的安全性。

因此, 集成控制网络 (IBMS) 与数据通信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是独立的, 安全的。

(4) 以上网络系统相互之间的带宽影响关系。

通过以上对视频监控网络 (CCTV) 、语音通信网络 (VOIP) 、集成控制网络 (IBMS) 和数据通信网络之间带宽的相互关系, 相互影响的分析后发现无论从网络带宽、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来考虑这些网络系统之间均不会产生相互的不利影响。

“三合一”建筑火灾形成和整治对策 篇2

所谓“三合一”建筑,是指城乡普遍存在的既做经营店铺又做仓库,同时还要住人的经营场所。“三合一”建筑由于管理不规范、火灾荷载大、人员密集,易引发重大甚至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今年以来,就发生过昆明市小板桥镇沙发座垫加工作坊火灾、汕头市谷饶镇内衣加工作坊火灾、湖州市织里镇服装厂火灾等几起恶性火灾事故。为做好“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笔者就从实际工作出发,谈谈“三合一”建筑火灾隐患的形成以及整治对策。

“三合一”建筑问题成因(火灾隐患的形成)

一、建筑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凡“三合一”厂房都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建造的。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这些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小,疏散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

二、同一幢建筑,多家使用,产权独立,无物业管理。使用单位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用途不一,厂房拥挤混乱,人员密集,电线乱拉乱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料性能复杂,仓库堆放混乱。

三、业主缺乏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员工文化素质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消防设施不到位,险象环生。

整治对策:“三合一”厂房的存在,没有季节性和突发性,它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因此,“三合一”建筑的消防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首先,加强对“三合一”建筑的行政干预,从源头上减少“三合一”建筑的形成。

一是严格执行《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强化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安全与生产是一对矛盾。有的业主能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有的业主却不能,为什么?主要是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明。他们重生产轻安全,自以为是,盲目侥幸。所以,要加强《消防法》和61号令的宣传贯彻,按照61号令的要求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增强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二是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严把源头关。“三合一”厂房的形成不是突然的,也不是变幻莫测的。任何企业建立之初都必须经过规划、立项、审批、发证等环节,公安、工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会应当密切配合。现在有的地方设置了前置条件,依赖于“前置”监督管理单位或监管员。殊不知,有些“前置”监管单位在受理项目时,还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厂房。众多的监管单位只依靠一个“前置”条件,依靠一个监管单位,相信个别监管人员,难免导致“三合一”厂房的出现。因此,每个环节都应按章办事,严格把关。先是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性质、生产规模、人员情况等,再到现场仔细察看,掌握全面真实情况。即使看到不属于自身监管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也应与其他监管部门交换意见。要实行各部门齐抓共管,互相监督,责任同担,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三合一”建筑的产生。

三是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避免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三合一”厂房大小不等,建筑形式不同,但其隐患所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整治“三合一”厂房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各级政府要

加强综合治理,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整治措施:调整经济结构。目前,在苏南地区“三合一”厂房,主要出现在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地方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提高规模效应,建立工业区,强化设施建设,让“三合一”厂房无滋生之地。

四是严格依法监督,加大查处力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新闻曝光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三合一”隐患的整改。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各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针对“三合一”厂房点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强对“三合一”厂房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要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加大查处力度。对于既不能根本解决,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严格依法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其次是整改已有的“三合一”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

一是尽量完善“三合一”建筑特别是厂房的消防设施:安装独立式报警装置、安装防火门、粘贴蓄光式疏散指示线、配备灭火和逃生器材等。同时,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厂房还可增设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二是对厂房进行功能分类、分区、防火分隔,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严格用火用电管理;

三是控制宿舍的居住人员,加强人员分流。“三合一”厂房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如果把人合理分流,建立外来工之家,集中食、宿,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三合一”建筑 篇3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天人合一;美学

0 绪论

《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老子《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例如,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紫禁城正对着紫薇星,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中国古建筑的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

1 《考工记》中“材美”“工巧”的现实意义

《周礼·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的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变化;“地有气”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指材料有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的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娴熟有技巧。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结合,就可以产生好的设计作品。这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这四条原则不仅适用于设计制作优质工艺美术产品,而且在普遍的设计中也具有参考作用。事实上,我国数千年的艺术传统,正是完全体现了这些原则。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材料美,是指那些给人以美感的不同质地、纹理、色泽,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在加工的过程中体现一个“巧”字。中国传统造物观中的“材有美”“工有巧”对设计匠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匠人不但要有手上技巧还要懂得材料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框架结构的技术体系之上。一直十分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从椽、檩、梁、柱到基础的结构力学传承,关系非常清楚。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纯粹装饰的构件是很少的。中国建筑的装饰,其造型形式与结构功能、构造要求紧密结合,具有实用价值,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例如,木构架构件中的梁、枋、檩、椽等,结构清晰合理,它们担当着装饰作用,造型精巧。古建中的斗拱,不仅装饰了屋顶,使屋顶与柱子之间良好过渡,且间接表达了封建制度的等级差异,更主要的是它成功地把屋顶的力向外延伸,起到了承托屋顶的作用。

2 以天坛为例阐述“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古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在中国古建筑文化中,建筑是世代中国人与大自然不断“对话”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北京天坛在祈年殿的设计中,殿顶周长三十丈象征一个月三十天,外层十二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十二个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中二层二十四根柱子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最内藻井下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殿内二十八根大柱,还代表了二十八新宿。圜丘圓顶的直径全为奇数,为阳数,台阶数皆为九的倍数,象征九重天的意思。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的圆顶和方形地基象征着“天圆地方”。最为突出的祈年殿的三重檐的颜色,上檐为蓝色象征天,中檐黄瓦象征地,下檐绿瓦象征万物。可以说,历经百年的天坛堪称中国古典建筑组群的典范。天坛内的建筑和布局设计已不仅仅满足功能的需要,更充满着对“天”的认识和寓意,充分说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建筑的深远影响。

中国的古建筑,是以人的尺度来设计建造的。即便是高大壮丽的宫殿、寺观,尺度虽有扩大,但也有所节制,给人的是一种亲和感。就拿天坛建筑来说,充满着理性思维的建筑构图,尺度虽然比一般居室有所扩大,但是洋溢着神圣般的宁静与自然,不使用过多建筑,而是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面积和绿化,突出环境的宏伟壮阔。中国古建筑讲究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和井然有序的空间营造。它的创作来源是现实生活,以大众的理解力为审美标准,进而深入到人的内在情感;以一定的象征手法,去表达特定的情怀,从而构成了中国古建筑的“伦理”设计观。就天坛建筑的用色而言,蓝色象征天,黄色象征地,绿色象征万物,七星岩象征北斗七星。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在建筑上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设计观。

3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空间创造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记载:“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运用在建筑上,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建筑室内外,有墙、有工具、有摆设的地方是给人提供便利的,而被墙围合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空间才达到它作为房屋作为建筑的作用。这“有”“无”的关系也就是让我们建筑师注意到“虚实”的对比变化,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出发点,更好地关注到人和自然的互动,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更好地展现设计中的技术美、材料美、功能美。

建筑无论大小,总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同时建筑又是构造出来的一个或大或小的空间。在中国古典建筑中,这个空间不是单一封闭的,而是延续的时空序列。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先将地基上的室外空间分隔成小块,将各个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组成单元,呈现出由许多小块实体组合构成的平面空间形态即院落,整体的平面空间,通过建筑群体的多层次的分隔、过渡、转换,形成有节奏的流通、连续的组合空间形态。

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立面多同时具有二重性,既是房的外又是院的内,而室内空间很少被处理成一个封闭的中心,其进深相对浅,片面简单,不形成深邃而复杂的空间结构,从而容易将人的注意力转向室外,门窗等构件的造型和设置,形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微弱割断关系,甚至包括家具陈设等,都将人的视线引向一面或数面与室外相接的界面,通过不同程度地向外敞开的辅助性或从属性的建筑,如廊、庭、厢等形成室内外互为过渡的中介空间。这些古建中虚实的交叉运用,正是将室内与室外联结成一个整体,不割裂自然,不孤立建筑,这也是中国古建筑天人合一的一大体现。

4 结语

“三合一”建筑 篇4

一、三教的缘起、对立和合一

儒学由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 在经过300余年的起落沉浮,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后, 开始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文化意识, 并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佛教于公元前10世纪由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于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 , 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 , 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 由于受到帝王的偏爱而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宗教, 发展亦达到新的高度,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反映了当时佛教兴盛的景象。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 其发源于我国古代本土春秋战国时期的方仙道, 到东汉末年, 教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 但其影响力远不如其他两家。为了生存, 道教不断迎合上层贵族的精神生活和肉体生活的需求, 向他们推销养生, 服食, 炼丹, 房中等宗教内容, 使得道教在士大夫阶层逐渐流行开来, 至唐朝时, 因唐王室认道教太上老君老子 (李耳) 为祖先, 奉道教为国教, 道教的发展也达到顶峰, 逐渐形成了三教三足鼎立的格局。

其后数百年间, 三教纷争不断, 先后发生“三武一宗”的灭佛行动以及儒林人士反佛等事件, 但统治阶级为维持社会稳定, 对三教均加以利用, 三教也在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中相互借鉴, 相互融合。至宋代, 社会生活稳定, 统治者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 同崇释、道两教, 此外宋朝统治较为开明, 思想环境轻松, 言论较为自由, 这些都为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三教融合的产物¬——理学应运而生。理学是儒、释、道三家理论思想精华的结晶, 他以儒家思想为根本, 又有选择性地吸收了佛、道两家的营养, 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合一也终成大势所趋。

由上可知, 宋代儒、释 (佛) 、道三教的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这种文化思想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是深刻的, 尤其是宗教建筑, 其中处处能看到三教合一所带来的痕迹。

二、三教合一对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三教合一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作为这一文化最直接表现的传统宗教建筑, 我们可以清晰地从中发现其打下的烙印。下面从建筑的结构与布局、雕塑形象以及祭祀人物来分析三教合一对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一) 建筑的结构与布局

佛教的寺庙在古印度主要表现为塔寺和石窟寺, 在中国的石窟寺多仿造印度样式修凿, 但塔寺的建筑风格与印度本土塔寺相比发生巨大变化。在印度的佛教寺庙中, 塔是佛教建筑的象征, 亦是整个寺庙的中心, 在佛教传入中国前, 中国是没有“塔”这一建筑形式的, 再加之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使得中国的佛教寺庙为中轴对称的合院式布局, 佛殿位于寺院的中心位置上, 而塔在中国佛寺中或有或无, 其建造位置也不尽相同, 更有甚者如济南长清灵岩寺中, 另辟别院修建塔林。佛寺中佛殿的结构、屋顶等皆仿宫殿的建造形式而建, 与孔庙的建筑布局结构趋同。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 其建筑布局和形式自然为传统中轴对称的合院式布局。

历史上, 随着朝代的更迭, 寺庙改为道观、道馆改为寺庙、寺庙改为书院、书院变为寺庙等情况时有发生, 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三教的宗教场所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日趋相同。

(二) 雕塑形象

1. 三教诸神共处一庙

在我国各地宗教建筑中, 常出现三教中诸神同时出现的情景。比如位于北岳恒山被徐霞客誉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 寺中南北各有两座三檐歇山顶高楼。南楼中有一宫三殿, 其中纯阳宫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宫殿分别供奉赐福的天官, 赦罪的地官, 为民解厄的水官;雷音殿为佛教殿堂。北楼中有三殿。五佛殿因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位于北楼的最上层, 三位教主齐聚一堂, 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 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

2. 雕塑形象的相互影响

三教在宗教建筑中的雕塑形象相互借鉴对方在造像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 逐步形成了有着鲜明合一特色的雕塑形象。

佛教在经历了北魏时期的灭佛运动后, 在继任皇帝们的支持下再次兴盛起来, 特别是云冈石窟及龙门石窟的开凿, 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佛像雕琢的过程中, 造像者们吸取了前朝灭佛运动的教训, 为讨好当朝皇帝, 将佛像与当朝皇帝的形象合为一体, 佛像的雕琢也更加的中国化, 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 许多石窟中除去佛像外, 还出现了太上老君、西王母等道家形象。这种大量吸收汉文化的造像手段, 有利于佛教被汉文化圈中的民众所接受, 从客观上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同时也是佛、道两教早起开始走向融合的具体表现。

道教根据历史记载在两晋前没有道教雕塑形象, 其诸神形象皆以文字描述的形式予以记载。但其描述多半光怪陆离, 严重脱离民众生活实际, 造成了很难被其信众所理解。然而, 随着大批石窟的开凿, 以及民间造像运动的兴起, 道教的传道者们意识到, 像佛教那般借助有型的雕塑形象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传播教义, 吸引信徒。因此, 在佛教的影响下, 各地道观开始出现一批道教神祇, 而其中不少的道教造像的手势、盘坐方式等均脱胎于佛教, 亦有许多道教石刻坐立于莲台之上。

(三) 祭祀人物

在全国诸多三教寺庙中, 我们均能够发现有供奉关羽的关帝庙。无论是济南华山上的道观华阳宫、杭州的禅中寺庙灵隐寺、甚至北京的黄教寺庙雍和宫, 都能看到被供奉的关公形象。三教共拜一人,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清代关庙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最能体现关羽在中国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儒称圣, 释称佛, 道称天尊, 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 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 宋封王, 明封大帝, 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 真所谓荡乎难名。”关羽的“忠、义、仁、勇”的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陈隋年间, 佛教徒尊关羽为护法伽蓝菩萨, 与韦陀菩萨并称是佛教的两大护法神, 并在湖北当阳建关庙。此后各家寺院争相供奉关公, 后世弟子更将关公的诞辰日五月十三作为伽蓝菩萨的生辰日。到清朝光绪年间, 关羽更是被封赐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 其佛家地位可谓登峰造极。

道家对关公的崇拜始于北宋笃信道教的道君皇帝徽宗赵佶, 其“关公斩蚩尤”的说法奠定了关公在道教中的地位, 因此被封为崇宁真君;至明万历年间, 关羽更是被明神宗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对于关羽的崇拜, 儒家自然不肯落后, 其“忠、义、仁、勇”的精神是儒家一直倡导的道德规范;此外,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明文提到:“羽好《左氏传》, 讽诵略皆上口”。《春秋》为五经之一, 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所以关公自然得到了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其地位也一升再升, 最终成为了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

三教对关羽的崇拜, 体现在宗教建筑上就是关帝庙 (殿) 的大量涌现, 各教将自身教义与关公生平结合起来, 利用民间对关公的崇拜, 以这种方式吸引教众。与此同时, 有些宗教建筑比如北京阜城门内大街的帝王庙等庙中供奉的关羽已经不是古籍文献中所描述的手持《春秋》的赤面武将了, 而成为头戴皇冠的金面帝君, 这是因为因为关公已经被封为佛, 已经配享金面。因此由上可知, 各类宗教建筑中对关羽的共同崇拜是三教合一这一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表现。

三、结语

儒、释 (佛) 、道三教合一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思想文化事件, 无论是本土的儒、道两教, 抑或是外来的佛教, 在华夏大地上互补互融、兼容并蓄, 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变得博大精深。而作为这些文化内涵的子体的传统宗教建筑, 见证了三教由对立、争斗再到开始融合并最终走向合一的过程, 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 也与母体一起散发出精彩纷呈的文化景象。

摘要:本文简述了儒、释 (佛) 、道三教在中国历史上从对立、争斗、融合到最终走向合一的重大历史进程, 并通过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结构、布局、雕塑形象和祭祀人物的分析, 阐述了“三教合一”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三教合一,宗教建筑

参考文献

[1]郑土有.关公信仰[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4 (10) .

[2]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2.

[3]赵翼.《陔余丛考》卷35[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三合一标语 篇5

2、预防和减少“三合一”火灾危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3、消防连着你我他,保障安全靠大家

4、珍惜生命,远离火灾;全面动员,杜绝“三合一”火患

5、消除“三合一”火灾隐患,永保生命安全

6、隐患不除、整治不止,彻底消除‘三合一’建筑火灾隐患

7、“三合一”险情排除早 人员财产方能保

8、贯彻消防法规,落实消防责任

9、远离“三合一”,幸福平安一生

10、‘三合一’须铲除 大家方能得幸福

11、‘三合一’险情排除早 人员财产方能保

12、查封‘三合一’场所停水、断电、搬迁

13、对‘三合一’企业业主 坚决给予警告、学习、罚款、拘留

14、存在‘三合一’的企业 将被罚款5万元

15、不当火灾隐患的守财奴 不当消防安全的吝啬鬼

16、以铁的手腕,坚决取缔“三合一”企业

17、坚决给予“三合一”企业断电、停水、查封等强制措施

18、对“三合一”企业业主,坚决给予警告、学习、罚款、拘留

19、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0、查隐患抓整改,杜绝火灾事故

2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22、人人把好安全关,处处设防隐患少

23、综合治理,保障平安

24、营造安全氛围,创造安全环境

25、安全发展,共建和谐

三合一的逆向团购 篇6

另类体验

IDEA团购网能够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商家将在三大分类里:“为产品挑刺”、“为产品推广”、“改进产品”选择一项进行问题发布,并设定回答问题的时间、接受IDEA的数量和愿意为每个IDEA支付的费用;一般限定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

除了邀请所有用户参与外,商家可以邀请特定的创意人来参与回答;同时每一个注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设定自己回答一个问题的价格范围。

普通用户花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时间,提供各式各样的解决之道。由于商家限定有效答案的个数,普通用户越早提供想法越有可能被选中。

为保证答案的有效性,网站编辑按商家要求一一评选,如果有重复或相似的答案,以提交答案的时间先后顺序为标准,并在每天上午九点公布名单。被选中答案的用户将获得商家的折扣券等奖励,优惠消费商家的产品。

用户之间可以相互关注、私信,回答某一个问题时,还可以邀请朋友一起来回答,看看朋友如何看待;同时,朋友之间可以相互收听对方的IDEA。

独特的体验模式,对人气的聚集以及用户黏性的增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将问答、团购和社交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Groupon的灵感来自线下的折扣券模式。在美国市场可以看到很多免费发放的直投杂志,里面都是各种折扣券,区别在Groupon是一个推广和营销的概念,不是打折概念。

Groupon的模式基础有两点:一个是通过信息化平台,把原来非常分散的市场都整合起来;另外一个是,尽管它的核心是信息平台,但是加入了很大部分的人工因素。这两点是它与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的很大区别。尽管Groupon不像Facebook那种社交网站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了趋同心理。

与其不同,“IDEA团”是逆向团购,其核心概念是为以团购的方式为商家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IDEA,将普通用户的IDEA作为商品卖给商家,普通用户提供一个想法就可以获得免费的“早餐”,商家获得货真价实的IDEA和广告效应。同时,形成一个基于IDEA的新型社交网。

“IDEA团”用户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快消品、餐饮、服饰、电子商品等商家,“每天团购一次想法,1个问题收获100个不同的好想法”;另一部分是为商家提供想法的普通用户,主要是各类在营销公司、广告公员上班的普通职员,“每天回答1个问题,每天免费吃早餐”。

尽管,IDEA团的绝招有剑走偏锋且收到奇效的不错表现,然而,这种逆向团购网站所针对的产品或许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小众产品的宣传平台。

动态

高端软件仍是“带头大哥”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机构承办的“2011中国高端软件发展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成功召开。

目前,全球软件产业进入全面渗透、深化应用、消费引领、加速转型阶段。软件将以更快的速度渗透社会各行业、各层面。软件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化,应用的智能化程度将更高。信息技术消费的中心将由企业转向消费者,消费IT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以云计算为中心的软件服务将席卷而来,产业转型步伐将不断加快。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和新模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高端软件将继续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产业引领的“带头大哥”作用。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而“高端软件”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探究 篇7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它起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无比敬畏与膜拜, “天”是客体, 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 “人”是主体, 与天地共生。《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法则, “寒露到霜降, 种麦不慌张”、“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等民间谚语也都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依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在“敬天”的基础上, 越来越强调天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人们可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良活动以改善生活条件, 伟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坎儿井便是最好的例证。反之, 人类活动若违背自然规律, 超出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如肆意开垦荒山, 同样会遭到自然的打击和报复。

所谓天人合一, 简言之是指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强调天道与人道, 人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者共存于一个有机体, 密不可分。反映到建筑上, 则强调建筑应与自然亲近, 与环境相互融合渗透, 达到浑然天成、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里的环境不仅指近区环境, 也包括更为广阔的大自然。《管式地理指蒙》中说:“工不曰人而曰天, 务全其自然之势”、“因其自然之性”, 天道必赖与人, 才能充分体现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拜之情。“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始终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的, 以环境来规划建筑, 让建筑溶入环境。[1]”

二、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

西方受宗教神学观念的影响, 在建筑上多追求永生的石材建筑, 古代中国人则多顺应自然规律, 不追求建筑的长久保存, 建筑取材也多来自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常见易取的木材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材质。正所谓“天地养万物”, 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之所以有男女是因为有万物, 之所以有万物是因为有天地。庄子《天道》中也说:“素朴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澹然无极而众美之, ”认为最美的事情即是顺应自然规律。在人少兽多的上古时代, 人们将天然洞穴作为栖身之所, 有巢氏“构木为巢”说明最早的建筑开始出现。木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建筑材料, 取材较石材容易, 加工也更为方便简单, 木材本身所散发出的稳重、深沉、含蓄的自然美既能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也符合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中国人稳重、内敛、谦逊的品质和性格。可谓“裁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 “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在传统建筑物中大量木材的运用便是天人合一思想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 尤其是房屋大多采用木柱、木梁为基本框架, 二者共同承受来自屋顶和楼面的重量。木构架的建筑结构通过在柱子之间进行围隔, 能相对自由地划分室内空间, 在不阻挡视线的前提下, 发挥最大功效, 达到虚实相间的效果, 将较大面积的空间分隔成较小空间, 满足主人的不同需求。此外, 木构架的建筑结构对地形有较大的适应性, 不仅能突破地面高低不平的限制, 融合自然的精巧之处, 巧妙地结合周边环境及地势, 顺势展开, 依山傍水, 建造楼阁亭台, 供人们休憩赏玩, 也能把孤零零的单体建筑聚合成规模较大的建筑群, 这符合中国古代的家族伦理制度。

“尚木”观念是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体现。“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2]”作为主体的人, 应在充分认识并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造自然, 从而让世间万物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选址

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认为天道与人道、人际与自然是相通的, 并在实践中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 反映到建筑上则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与人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 较为直接的表现则是在建筑中注重建筑地址的选择, 以此作为实现天人合一的有效途径。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境界, 这对中国古代建筑如都邑、陵墓、山村、民宅等建筑活动的选址、规划和布局产生了广泛影响。晋朝郭璞所著《葬书》中有关于相关论述:“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 古人使聚之不散, 行之有止。”

古代中国人认为建筑选址直接影响家族及个人兴衰。它主张人们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改造自然, 赢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 从而创造天人合一的良好的生存居住环境。《宅经》中说:“夫宅者, 乃阴阳之枢纽, 人伦之规模, 非夫博物明贤而能悟斯道也。”“藏风聚气”、“负阴抱阳”、“依山傍水”历来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居住之所。满足以上条件, 便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 如清新的空气、充沛的阳光、丰富的资源、适宜的气候、农田灌溉及生活用水。正如《阳宅十书》中所说:“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 右有长道谓之白虎, 前有污池谓之朱雀, 后有丘陵谓之玄武, 为最贵也。”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 古代很多村镇、房屋的选址都环山绕水, 这样既能满足生活所需, 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古代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 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住宅、陵墓等建筑都应有利于人的发展及家族兴衰。古人认为衙前寺后不易安置住宅, 因为衙门杀气重, 会引起人员伤亡, 寺庙阴气重, 不宜居住太近。这虽有封建迷信的成份, 但也并非无任何道理。若长期听到砍头、杀人等负面信息, 面对愁眉苦脸的人, 会自然而然产生负面情绪, 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不能积极正确地面对生活。

但是, 人并非一味迎合、顺应自然,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人的聪明才智弥补自然的缺憾, 一定程度上改造周边环境, 逢凶化吉, 转危为安。如并非任何地方都有充足的水源, 在缺水、地势不佳的地区可以通过开沟引水、筑堤坝拦水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在建筑领域中重视建筑地址的选择, 并较多运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 是天人合一思想在生活领域的体现, 其尊重自然、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依然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英哲, 杨子江.浅论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 (30)

“三合一”建筑 篇8

一、现代生活环境因素中导致居民生活幸福度下降的原因

城市人口密度大导致城市水资源压力大, 垃圾处理压力大, 公交系统压力大。人们紧凑的工作以及恶略的城市道路环境, 以及被污染的空气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幸福感降低。居民每天喝的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漂白粉, 粥的味道也与井水相差很多, 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活品质从而使幸福感下降。

很多城市周围因建筑施工砍伐掉许多植被, 风沙直接刮进城中, 导致市内环境恶化引发呼吸道疾病。夏天密密麻麻的楼群, 致使城内空气不流通, 高温难忍。四四方方的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缺少人文关怀。这些情况都直接使居民的幸福感下降。

二、新时代下“天人合一”思想与城市环境建设设计新思路

当我们的居住环境出了这么多问题以后, 大家不要抨击是科学发展带来的灾难, 我认为是我们的设计思想又一次落后了。我们应该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找新的设计思路, 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必违背人性, 我们需要亲近自然。这需要我们更好的将科技与自然结合。

1.艺术与科学技术及大自然力量完美之作海风琴

图1是居民休闲聚会的新颖场地, 建在离萨达尔游船码头不远处的海滨, 是外来游最先在海上看到这座城市的地方。

这座在萨达尔的海风琴总长度为七十米, 平均分为七份, 每份长十米, 由像台阶一样的大理石一起组成。每组的台阶数从最高的八阶一次减少到两阶。所有最下层的台阶都没入海水里。三十五只聚氯乙烯管子分七组安装在台阶的内部。每个管子的下端开口在海中, 然后在台阶里面向上伸延, 到达一个小气室。从小气室伸出的管子在开口的最上一层的大理石台阶的地面上。它利用大海的潮起潮落, 通过十二平均律严格设计的气管发出美妙的旋律。

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与大自然的力量更加能够创作出令人陶醉的作品。这是新时代下才能听到的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是新时代背景下人类亲近自然的方式, 是新时代的“天人合一”理念。在经历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 来到海风琴的岸边, 静静的听着大海的演奏, 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现代生活中, 我们不要抛弃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应该让它与我们的生活更亲近。

2.米兰世博会意大利展馆:一座吸食雾霾的建筑

在这一二百年来, 我们总是在大量的排放碳等物质, 将固体的变成气体后, 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了, 导致一种失衡状态。现在是时候换个思路了。

这个建筑 (图2) 的顶层由玻璃天幕组成, 使用了太阳能发电电池, 能源可再生。展馆的表层覆盖一层专门用来清洁周围空气的材料:光催化性水泥, 辅以混有二氧化钛的混凝土。当建筑材料和紫外线接触, 二氧化钛将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产生反应, 将污染物转化成为一种可以被很容易冲掉的盐状物质。这样一来建筑可以与光接触后吸收走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我们疯狂地发展经济已经使环境平衡被打破, 现在需要亡羊补牢。利用新材料新科技并使用可再生能源, 将曾经是固态的已经变成气态的物质再转换回固态的, 使自然环境重新达到一种平衡。

3.空中花园

亚洲城市土地有限, 建筑物不断朝向更高更密, WOHO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宾乐雅酒店在提供高密度发展之际, 并无因此而牺牲人与自然的联系。12层高的宾乐雅酒店 (图3) 位于高楼林立的市中心, 景观设计“自给自足”为主, 无须借助人工能源。新加坡全年高温多雨, 可以把屋顶收集来的雨水, 灌溉较低楼层的栽种区及其他水造景;干旱时, 可使用屋顶的太阳能电板, 可提供景观区所需的灯光电力。“零能源消耗”, 我认为这是新时代下的“天人合一”理念。

三、利用新时代下的“天人合一”理念做设计, 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好的的生存环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应该做到无为而治也就是说应该不违背自然去做事情去生活。如在做宣传广告牌时, 可以用绿色的植物代替传统的纸质塑料的载体, 在墙面上安置可以种植植物的器皿, 一方面做背景墙, 另一方面利用植物的不同颜色品种代替传统的打印图形与文字。不仅具有使用价值, 而且具有净化空气与观赏价值, 使人们更加能够亲近自然, 从而减轻高压生活带来的疲惫从而提升幸福感。

四、结论

新时代, 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顺应自然, 在植被绿化方向上转换思维, 不仅仅是像古代那样种在地表上, 设计师应该思考随着大楼越盖越高, 我们的植被也应该随着越来越高。在人口密度与植被密度上达到一种平衡。我们是大自然中渺小的一部分, 不可以脱离自然耗费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如煤和石油, 我们应试着从自然中选择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从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设计产品的时候考虑到它的危害面, 在污染物处理上要尽量同步于产品开发的速度, 新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下, 寻找保持环境美好的新的平衡点,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张慧娟.米兰世博会意大利展馆:一座吸食雾霾的建筑[J].艺术与设计, 2015 (04) .

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探讨 篇9

一、“三合一”场所火灾特点

(一) 被困人员多

“三合一”场所是集住宿与生产、经营、储存为一体的个体私营场所, 员工居住、工作都在场所内部。一旦发生火灾, 将导致大量人员被困。如深圳市飞龙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发生火灾时有28人被困[1]。

(二) 建筑内部环境复杂

“三合一”场所建筑不规范, 建筑设计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 而是通过对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 或居住建筑改建而成的, 耐火等级低, 并不适合经营 (生产、加工、储存、服务等) 用途。

(三) 烟雾浓度高

“三合一”场所, 易燃物资储存量大, 火灾荷载及火灾危险性大。场所建筑空间与生产规模不配套, 往往是生产规模远大于所需建筑空间, 通风排烟条件不足。

(四) 易酿造群死群伤事故

“三合一”场所从业人员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文化程度较低, 心理素质较低, 自防自救能力差, 上岗前未接受正规的消防安全培训, 基本的消防常识如灭火器的使用, 逃生自救等知识匮乏。如福建飞达鞋面加工厂火灾死亡37人。

(五) 现场供水问题严峻

“三合一”场所所在区域供水系统建设薄弱;天然水源的基础建设落后;供水通道建设不配套, 导致火场供水难度大。

(六) 道路设计规格低

建在城郊结合部的“三合一”场所, 该地区道路偏窄, 转弯角度大, 很多道路宽度在2~5米之间;桥梁承载能力差, 其承载能力仅在5~10吨左右;很多路口和桥头都设置路栓及障碍物[2]。以上原因导致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现场, 给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三合一”场所具有火势燃烧猛烈;救人任务重;扑救难度大等特点, 消防部队在扑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置。

(一) 以快制快

火势发展蔓延快是“三合一”场所火灾的特点之一。该场所地处城乡结合区域, 位置偏僻, 道路状况差, 消防力量到达现场要用较长时间。

1) 接警出动迅速。迅速、准确调集力量, 第一时间赶往火灾现场, 是实现以快制快的前提。中队力量调度方面, 除了调度辖区作战中队, 还必须考虑邻近中队、特勤中队的力量调集, 以及社会相关联动力量的调集;车辆调度方面, 除了调度必要的水罐消防车,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度相关的抢险、排烟、照明、登高、通信等车辆;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将火灾控制在初起阶段。

2) 火情侦察迅速。及时开展火情侦查, 是实现以快制快的关键。“三合一”场所烟雾浓度高, 扩散快, 不利于着火点的发现, 阻碍作战行动进程。只有加强火情侦察, 迅速准确查明着火点, 确定燃烧范围, 才能实现快速展开灭火救援行动。

3) 战斗展开迅速。迅速进行战斗展开, 参战人员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 迅速进入作战位置, 加快战斗进程, 形成对燃烧区的进攻态势。

4) 救人迅速。“三合一”场所火场内部被困人员多, 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到达现场, 迅速展开救人行动。

(二) 联合作战

“三合一”场所火灾参战力量多, 同时涉及地方公安民警、电力、水力、医疗等社会联动部门配合作战[1], 组织协同作战难度大。如果不能对参战力量进行有效的指挥, 将会导致现场混乱, 影响作战进程, 甚至导致作战的失败。要取得“三合一”场所火灾作战胜利, 就必须充分发挥参战单位的整体威力。

1) 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三合一”场所火灾参战力量多, 组织协调作战难度大, 因此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十分必要。

2) 加强协同作战。“三合一”场所灭火作战行动, 没有一个统一的行动依据, 整体战斗力就得不到发挥。因此, 应对“三合一”场所火灾, 必须联系实际情况, 拟定切实可行的协同作战方案。

(三) 灵活战术

“三合一”场所火灾的灭火作战行动, 需要消防部队针对特定, 灵活战术, 采取最优的力量配划。

1) 堵截控火。烟火蔓延扩散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楼梯系统、管道系统和外部系统。因此, “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过程中应适当布置阵地, 采取堵截战法, 控制火势的蔓延扩大。

2) 加强排烟排热。为增加火场能见度, 减少高温毒气的危害, 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提高救人、灭火效率, 必须加强排烟排热, 其主要是采用自然排烟和人工排烟。

3) 近战灭火。深入火场内部实施内攻近战是发挥战斗力作用的重要条件, 是灭火战斗行动快速化的核心。“三合一”场所火灾的扑救, 由于环境因素, 不利于利用消防登高车、邻近建筑物从外部射水灭火, 所以必须强调近战灭火, 只有展开主动进攻, 才能及早疏散出被困人员, 有效地堵截住火势, 扑灭火灾。

(四) 做好保障工作

为了较好地完成战斗任务, 充分发挥近战的作用, 保障参战人员的安全, 加速灭火战斗进程, 提高灭火成功率, 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在灭火作战过程中, 必须做好保障工作。

三、结论

“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难度大, 人员伤亡大, 社会影响大。在扑救此类火灾中, 应力争在保障被困人员和消防战斗员安全的前提下, 将“三合一”场所火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降低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 并不断提升消防部队应对该类场所火灾的作战能力。

摘要:本文从三合一场所火灾特点入手, 意图使消防指挥员加深对三合一场所火灾的认识。通过对该火灾扑救对策的提出, 希望可以提高今后该类火灾的灭火救援作战行动效率, 在该类场所的火灾扑救过程中, 减少人员伤亡与降低财产损失并取得灭火作战的胜利。

关键词:消防,三合一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0.

新型三合一装置研制与应用 篇10

分离设备是油田油气集输过程中完成油、气、水分离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传统的分离设备的不足之处是分离效率低, 内部分离元件结构落后, 整体自动化水平低等等。因此我们设计了油、气、水分离设备。该设备的特点是:集分离、缓冲、游离水脱除功能于一体, 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的聚结填料, 先进的自动控制达到油、气、水的高效分离。

2 新型分离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结构

新型分离器的结构由初分离区、第二分离区 (气相区) 、液相区、除雾区、出口除雾区、集油腔、集水腔组成。

2.2 工作原理

当油气水混合物从入口进入到设备内, 通过入口旋流装置使流速和运行方向发生改变, 气液两相得到了初分离。第二分离区对气流中携带较大的液滴进行分离, 在沉降区主要是依靠重力沉降原理脱除100 m以上的颗滴。其它更微小的液滴继续进入下一个除雾区, 在除雾区选用高效蛇型叶片除雾器依靠碰撞原理脱除大于10m以上的颗粒。最后气体经过新型除雾装置二次捕雾后进入气体出口经由叶栅型油气分离元件进入干燥器。初分离后向下的液体则进入集液区, 在一定的缓冲时间内, 油水混合物在蜂窝聚结填料的作用下分为油层和水层。油通过堰板进入油腔然后外输, 水则通过虹吸管进入水腔, 经由调节筒进出口管线掺输回流程, 从而完成油气水三相分离。

3 新型分离器结构特点

3.1 入口区采用旋流式入口装置

对于新型分离器整个操作来说, 入口区非常重要。在入口安装旋流式入口装置, 靠离心力作用使气液进行初分离, 并吸收潜含在流入液流里的动能, 并有效地破坏油包水或水包油的液滴外膜。挟带的气体在入口区上部进入气相区进行进一步的分离, 液体沿着集液筒旋下, 进入集液区, 使气液流实现了良好的初分离。

3.2 除雾区采用高效气体脱除元件-蛇型叶片除雾器

蛇型叶片除雾器, 是由一系列固定间距的不锈钢蛇型波纹板叠置而成, 相邻两波纹板间形成一个曲折变截面的流道, 其倾斜流道截面积约比平直部分小29.3%, 流速增加41.4%。当挟带小液珠的气体在往复变截面的流道中流过时, 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改变, 在碰撞、离心力和涡流机制的作用下, 小液珠被润湿的波纹表面吸附, 并呈液膜状流入容器底部的集液区。

3.3 集液区采用高效聚结蜂窝填料组块

高效聚结蜂窝填料组块是我们独立研制的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元件。在当介质流过波纹板时, 由于其上有凹凸不平的接触表面, 对介质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吸附作用, 改变了流体的流动状态, 降低了流体的雷诺准数, 并使微小的颗粒聚结形成较大的颗粒, 加速水滴聚结碰撞从而使油水沉降分离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将原来/形排列的波纹改成V形排列, 增加了近一倍的碰撞几率, 在不增加结构尺寸的情况下, 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

3.4 气体出口设置两级捕雾

为净化出口气体, 在设备中后段设置捕雾元件, 除液效率达到98%以上, 为进一步消除气体中的液滴, 在分离器出口设置了叶栅型油气分离元件, 从而增加了气中所带液滴的碰撞机率, 进一步提高了气体的分离质量, 使最终的除液效率超过99%。

3.5 油水分设两室

为了防止涡流和夹带发生, 设备的集油区设置油堰板, 将该区域分为油水两个舱室, 在水室设置油水界面调节器, 利用虹吸原理控制容器内的油水界面, 用以适应进入新型分离器的原油含水率的波动。油水出口分设防涡流挡板, 并加装出口液面调节阀, 自动调节油水出口的流量。

4 扶余油田新型分离器运行效果

扶余油田2个接转站投产使用, 每台日处理液量达1000m3/d, 经该设备处理后, 原油含水低于5%直接外输, ;污水含油200mg/L, 直接掺输回流程, 气体经干燥器干燥后直接作为加热炉燃料, 上述分离指标达到了石油行业先进水平。

5 结论

新型“三合一”设备是一台以自动、手动相结合为特点的设备, 主要体现了自动与手动匹配, 各部件功能匹配, 整体结构匹配的设计思想。适用于作为有一定气油比区块的油气水分离设备, 采出液低含水油的在线测量, 尤其在甲方要求占地面积小, 投资金额有限, 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小区块中更体现出该设备的各种优越性。

摘要:我们设计了新型高效油、气、水分离设备应用于扶余油田改造工程, 积极优化主要功能元件, 选择了高效蛇型板除雾器、蜂窝聚结填料组块及新型油气分离元件, 油水界面灵活调节, 采用了高低液面报警自控技术。经该设备处理后的原油含水低于5%, 直接外输, 污水含油低于200mg/L直接掺输回流程, 取消一台除油器, 分离后的气体干燥后直接作为加热炉的燃料。

关键词:新型分离器,油气水,高效,分离

参考文献

[1]林存瑛.天然气矿场集输[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党风廉政氛围下一篇:美国大学与总统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