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静脉

2024-04-23

头皮静脉(共12篇)

篇1: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我院急诊科在近年来平均每日输液量400人次左右,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 血管选择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 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 针头的选择 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 进针手法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2.3 固定胶布要牢固 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 注意按压方法

2.4.1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2.5 做好宣教工作 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2.6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3 心理护理

3.1 环境及氛围 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3.2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4.1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 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4.2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 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4.3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总结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篇2: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步骤基本与浅静脉穿刺输液一致,但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分布广泛,表浅易见,支甚,行走迂曲,管径细小,吻合成网,便于固定,而使其成为婴幼儿最普遍、最常用的给药、输液途径,同时也为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面临的难题,我有以下体会: 1 穿刺成功的提—— 静脉暴露充分,选择合适针头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管径细小,故其充盈度较周围静脉差。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先用剃毛刀剃净穿刺部位的毛发,使头皮静脉充分暴露,为选择好合适针头,做到心中有数。对发育良好,血管明显,充盈度好的患儿,可选用5~5针头;对营养不良或头皮静脉较细者,则选用4~4针头。同时应注意针尖斜面不宜过长,否则在穿刺过程中易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此外,还须注意穿刺部位的采光条件,对光线差或晚上操作时,可使用照明灯,弥补自然光的不足,避免盲目操作。穿刺成功的保障——稳定的心态,适合的体位,默契的配合 良好的心境是一无形的动力。在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来不得半点急躁之心,只有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使操作顺利进行。由于患儿在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哭闹无法配合,给操作者带来很困难。再者,患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无形中又给操作者施加了“一针见血”的压力。当选择好穿刺部位后,操作者可取坐位,因坐位可使操作者情绪稳定,心态平稳,动作稳妥。配合者面对患儿,两手分别置于患儿头部两侧,勿遮挡注射部位,两肘部分别放于患儿两肩处,力量适中固定。积极默契地配合,可增加操作者的信心。穿刺成功的关键——持针手法、进针角度、穿刺速度及深度

有学者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比作“绣花”。在行穿刺时,持针的手法、进针的角度、皮下行走的速度及深浅掌握的如何,为能否一针见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持针 有学者喜欢上下持针柄;也有学者喜欢前后持针柄;还有学者喜欢借助止血钳夹持针柄等。无论何种持针方法,均以掌握合适进针角度为宜。

3.2 绷皮 左手拇指和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穿刺静脉走行的上下,绷紧皮肤,阻断血流,使血管充盈。切勿污染穿刺部位。3.3 角度、速度及深度 因小儿头皮静脉表浅、迂曲,行穿刺时角度不宜过大,一般在5°~10°角为宜。角度过大易穿入血管下方,导致空刺失败。空穿刺时针尖斜面朝上,进针方向与血管走行一致,速度缓慢,见回血缓放调节器。若遇严重脱水、休克、重度营养不良等患儿,可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接头皮针,当手感觉已进入血管时,可抽吸有无回血,此做法效果尚好。穿刺成功不可忽视的环节——稳妥牢靠的固定

稳妥牢靠的固定为静脉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固定方法同一般静脉输液法,但勿将胶布贴于头发上,以免拔针时出现“连毛拔”的现象,增加患儿的痛苦。另外,由于在注射时患儿哭闹厉害,头上汗液多,应擦干后再行固定。5 穿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 局部严格消毒 由于颅顶皮肤厚而致密,并有大量汗腺和皮脂腺,此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消毒时还影响擦拭和药液浸入。由于头颈部静脉无瓣膜,颅顶软组织静脉又可通过板障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因此,若消毒不彻底,不仅会将细菌带入血液,还有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

5.2 鉴别头皮动脉 头皮静脉干都有动脉伴行。从理论上讲静脉内血液呈浅蓝色无搏动,血液为向心性流动,压力低、管壁薄,易被压瘪;而动脉则有搏动,血液为离心性流动,压力低、管壁厚,不易被压扁。但在严重脱水、休克或光线不足等情况下,上述特点不明显。可靠观察回血和试推药液来鉴别,若回血呈冲击状,推药时阻力大,局部皮肤出现树枝状白纹,患者表现痛苦或尖叫,则说明已误入动脉内,应立即停止推药,拔针后压迫穿刺点,以防出血形成血肿。

5.3 进针方向不拘泥 其他部位的静脉穿刺必须向心性进针,而头皮静脉无静脉瓣,吻合广泛,只要操作方便,易于固定,向心或离心方向进针,对注射或输液均无妨碍。

5.4 拔针后应压迫 头皮浅筋膜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纤维束把脂肪分隔成许多小格,静脉则穿行于小格内并与纤维束相附着,使血管不易滑动,便于穿刺,但注射时阻力较大,血管外伤后管壁也不能很好收缩自行止血,需要加压迫才能达到止血目的。所以止血后,注射、输液完毕或穿破血管改换部位时,一定要压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6.1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另备一条长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为了防止粘患儿的头发两端留余10 cm将中间的大部分对折粘在一起即可。

6.2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又便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浅、直,暴露明显、不滑动,因血管较细,穿刺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稍粗,但皮下脂肪厚,不易掌握进针深浅度,且不好护理;颅骨缝间静脉较粗、直,但易滑动。

6.3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尽量避开骨隆突处 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60°。对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要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到深缓缓进针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6.4 做好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

6.5 根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未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者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6.6 固定针头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穿刺成功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条~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后用1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常规固定的时候一定注意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而且尽量将胶布集中粘贴,固定好后再将长的胶布绕头固定,根据情况可直接固定或者交叉固定在针头上面的胶布上。

6.7 穿刺中还应注意的几点 将输液管调节器向上移至滴壶下,因调节器离滴壶越近,输液管内的压力越小,回血率越高;血管分叉处慎穿,可在离血管稍远处进针,进针后针头达血管分叉处停;用手指稍用力触摸血管,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可选用。如果用手指摸去,模糊不见了的血管不可用;横向的血管也可穿刺。传统的穿刺方向是向心方向穿刺。因为小儿头皮血管是呈网状分布,向左向右都能流通,所以在穿刺方向上向哪个方向穿都能顺利滴药,对已经穿刺过的血管,可在穿刺点前方进针,如果这条血管的后方或侧方有分叉血管且弹性好,可调转针头方向穿刺。液体不经过已穿刺针眼,不容易渗漏。

篇3:特殊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1年-2007年我科共收治新生儿硬肿、水肿50例, 肺炎600多例, 肠炎并重度脱水210例, 休克12例 (其中感染性休克5例, 失血性休克2例, 低血容量休克5例) , 肥胖儿230例 (其中皮肤色泽较黑110例, 皮肤色泽较白120例) , 在院外反复穿刺90例。

2 穿刺体会

2.1 穿刺前首先应用食指按压鉴别头皮静脉与动脉[1], 见表1。

2.2 沟通与配合

首先和家属进行沟通, 特别是静脉穿刺难度较大, 成功率较低者, 希望患儿家属积极配合, 以免造成工作人员心理紧张, 影响穿刺。患儿家属站在患儿一侧, 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放稳, 操作者站在患儿头部另一侧, 选择好静脉, 剃去周围头发, 用酒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 检查空气是否排尽, 且用少量液体湿润针头, 起润滑减少穿刺阻力的作用。

2.3 固定

如果是针头向上翘, 就在针梗部位垫一干棉球再粘胶布, 而且在针梗下用胶布交叉固定;如果是夏季出汗较多的患儿, 可用纱布块擦去周围汗液, 从穿刺处沿患儿头周用胶布固定一圈, 这样可以减少针头的移位, 减少反复穿刺。

2.4 按患儿类型分类

2.4.1 肥胖型:

皮下脂肪厚 (有皮肤色泽特别黑或特别白的) , 且外观看不见, 触摸时不明显, 甚至摸不到, 主要凭借自己的手感和解剖部位来决定血管方位。助手固定好患儿的头部, 选择好静脉, 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在穿刺部位上下压紧固定, 宜以30°或40°, 当针头斜面刺进皮肤2/3时缓慢进针, 针头刺入静脉腔内有阻力减轻的感觉。回血后将针头顺静脉推进少许即可。或可在血管处轻轻上下按压, 即可触摸到血管, 然后用拇指指甲在血管上面按上指甲印, 能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2.4.2 重度脱水或休克患儿:

由于静脉压低, 血液浓缩或血流缓慢, 以及血管细、腔扁瘪, 可局部揉搓或热敷, 使血管暴露, 扩张后再穿刺。当刺入静脉腔后, 有时不见回血, 但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局部无肿胀, 滴数正常, 即可确认穿刺成功。

2.4.3 刚出生的新生儿:

头皮胎脂厚, 皮下水肿, 皮肤红嫩, 血管不暴露, 可用温水清洗胎脂, 使血管充血, 并按静脉走行的解剖部位用手指压迫局部, 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 摸有无搏动后, 快速消毒。再以15°~20°的角度缓慢进针, 此类血管常常不回血, 针头进入血管有种落空感, 轻挤塑料管, 穿刺点前无肿胀, 放后有少许回血, 即穿刺成功, 一般不再往前进针。

2.4.4 反复穿刺时间过长的患儿:

如果是在以前穿刺过的血管上穿刺, 则穿刺点要离开原有的近期穿刺针眼, 而且要在其侧后方进针。如果头皮大血管已不能继续再穿, 可以选择其他细小的毛细血管, 左手食指和中指反复上、下搓揉, 然后, 食指和拇指绷紧局部皮肤, 以20°~30°角进皮下, 待针头斜面进入1/2时平行缓慢刺入, 若无回血, 用左手挤塑料管穿刺点前无肿胀, 滴数正常, 即穿刺成功。

参考文献

篇4: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

关键词 小儿静脉 穿刺 技巧

在儿科治疗中,经静脉输液或静脉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和途径,而头皮静脉占很大比例,穿刺适用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

资料与方法

我科现有护理人员5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2006年对输液患儿1300人次输液5681次,其年龄为出生后48小时~1周岁,1次穿刺成功5580次,约占98.22%,失败为101次,约占1.78%,其中家长不满意14例。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规律。小儿血管细,血管的深浅因人而异,加上患儿不合作,会给操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熟练掌握静脉刺术是非常必要的。

常用静脉的选择:了解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穿刺时,掌握血管的深浅度和走行方向,临床穿刺常选静脉如下:①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该静脉细长、浅直、清楚,血管虽细,但容易穿刺成功,液体不易外渗。②前额静脉:位于前额正中,呈Y型,分岔于近发际,表面显露粗短,直深,且易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静脉时,如向前穿刺,虽针头固定在血管内,仍有60%以上的患儿局部可发生肿胀,此现象乃因该静脉直径较粗,但其延伸到眉间部,变成又细又多的小静脉围绕双眼向心流,从而使液体汇流速度减慢,逐渐瘀积并由血管壁渗出到组织内,故易形成水肿;如采取向后穿刺,液体则汇入颞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③耳后静脉、顶骨结节处颞静脉:这两条静脉的特点是显露虽较清楚、粗长、直线,但位于皮下,脂肪层上,皮下深度2mm左右,血管下有2~3mm的脂肪层及疏松结缔组织,不易掌握深浅度,易给进针造成一种错觉。故穿刺时一定要绷紧皮肤,使血管固定,并正确估计深浅度,方有可能成功。

此外,对头皮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患儿,需要进行动静脉鉴别。

除应全面仔细检查和选择血管,还可以采取按摩、拍击指压、触摸等方法使其静脉得以暴露。

例如:对水肿患儿可根据血管走行采取指压法;对肥胖患儿可采取食指尖触摸法,必要时可拍击患儿臀部,使其哭闹,血管得以充盈;对重度脱水患儿或不易进食而需多次长期补液者,要注意保护血管,轮换使用。

当常用的向心血管不能再用时,可改变方向穿刺。因头皮静脉分布呈网状,无静脉瓣,无论向哪个方向穿刺,只要刺入血管内,液体都能顺利输入。

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协助患儿采取正确姿势,需要时剃去头发,消毒皮肤,用拇指、食指绷紧皮肤,以快速进针法轻稳刺入皮肤,然后再进血管,当进针1mm左右仍无回血,可将针头向下压,与血管平行方向推进。见回血后继续向前推进0.5~1cm,若不见回血,切勿快速退针,应边退边抽回血,如仅退针不抽回血,易穿透静脉形成血肿。②额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为20°~25°,耳后静脉及发际内的颞浅静脉进针角度应为30°。③根据血管壁弹性,估计血管的口径。当肉眼观察针头直径大于血管直径的情况下,只要方向对,深浅适宜,穿刺多能成功。④穿刺过程中,操作者可有三种感觉:即穿皮感、破膜感、落空感。当针头进入皮肤时,由于通过真皮层,可有一种穿透皮肤的感觉;当针头穿透血管壁时,有一种似穿透窗纸的既破膜感觉;当针头进入血管腔内,行进时无阻力,有一种落空感。⑤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血管,一般从远心端开始选用,由远到近,以备有计划的连续使用,有利于血管的交替恢复。

篇5:头皮静脉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中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置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妥善固定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措施。结果: 116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5.9%;所有患儿留置时间最长 9 d,最短 1 d,平均留置时间为 3.83 d;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发生留置针脱落的有15例,留置针阻塞的有22例;静脉炎的有2例,浸润的有18例。结论: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难度较高,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新生儿;对策

静脉留置针临床上俗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遇热变软、可在静脉内长时间留置而不会穿破血管。静脉给药是新生儿给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新生儿血管非常细、不易于穿刺,同时新生儿活泼好动,传统的头皮针极易穿破血管而导致输液失败[1]。因此,静脉留置针以其外套管遇热变软又可长时间留置的特点的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减轻了由于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缓解了护患关系。然而,有关调查发现临床上新生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低于采用头皮针穿刺的成功率,而且在留置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套管针脱落、外套管阻塞、静脉炎、浸润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2]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116 例,其中男60例,女56例,排除患有严重疾病、先天畸形等。患儿出生时体重在2 700~4100 g之间,日龄1d~27 d。

1.2操作方法

1.2.1 血管选择 根据患儿头部血管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易于触及、充盈良好的血管,临床比较常用的用于静脉穿刺的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 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耳前及颞部常会有动脉与静脉并行,须慎

重加以鉴别,以免误入动脉,造成患儿不必要的痛苦。

1.2.2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选用美国BD 公司22~24GintimaⅡ“ Y” 型留置针穿刺及 3M 敷贴固定。

1.2.3 穿刺方法 选好穿刺静脉后,剃净周围毛发,面积为 8 cm ×5 cm,用碘伏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次消毒,然后一手持针柄,一手持针栓,反复旋转,以松动外套管与针芯,使两者分离以利于退针芯。家属站在患儿足端,用双臂约束患儿上身,两手按住头部,同时绷紧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穿刺静脉段的皮肤以固定静脉,但切记不要按压过紧,以免压力过大导致管腔暂时闭合而影响穿刺效果。进针时针尖与皮肤呈 10°~25°,沿静脉走行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 1 mm~2 mm.,然后左手固定外套管的针栓处,右手抽出针芯2 mm~3 mm,然后边退针芯边沿血管方向置入外套管,直至将外套管全部置入血管内,同时针芯全部抽出。1.2.4固定 固定非常重要,用透明 3M无菌敷贴覆盖整个留置针,覆盖时从中心向边缘压平,以免空气残留在敷贴中导致细菌滋生而形成静脉炎。然后将套管针的外固定帽反扣于透明敷贴上并用胶布固定,可用小绷带沿留置针环行缠绕头部一圈以防止套管针脱落。切记要在胶布上记录穿刺的具体时间以计算拔管时间。另外,留置针、肝素帽等与皮肤接触的部位最好用小纱布垫起,避免头皮受压缺血而形成压疮。结果

2.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情况

116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的有88例,占75.9%;两次穿刺成功的有16例,占13.8%;三次穿刺成功的有8例,占6.9%;四次穿刺成功的有4例,占3.4%。详见表1。

表1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情况

置管情况 一次成功 二次成功 三次成功 四次成功

例数 88 16 8 4

百分比(%)75.9 13.8 6.9 3.4

2.2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情况

116例患儿中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9天,最短1天,平均3.83天。详见表2。

表2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情况

留置时间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 8天 9天

例数(n)6 16 28 30 24 6 3 2 1

百分比(%)5.2 13.8 24.1 25.9 20.7 5.2 2.6 1.7 0.9 2.3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3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脱落 静脉留置针阻塞

静脉炎 浸润

例数(n)15 22 2 18

百分比(%)12.9 19.0 1.7 15.5 3.讨论

经过调查发现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并将具体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3.1穿刺失败

篇6:头皮静脉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弹力网套在固定门诊小儿头皮静脉中的效果。方法:选用脑外科常用的医用网状弹力帽,将弹力帽线头剪开,剪成宽约4cm-5cm的网套,根据头围大小选择合适的网套固定头皮静脉。结果:弹力网套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固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弹力网套固定头皮静脉效果理想,操作简单方便,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避免了护患矛盾。关键词:弹力网套

小儿头皮静脉

输液

随着医疗保健意识的深入人心,门诊输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在临床上,小儿静脉输液中穿刺技术固然很重要,而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却更为重要[1]。因为在穿刺和输液过程中,大多数婴幼儿哭闹躁动、满头大汗,传统的橡皮膏和透明胶布在输液过程中粘性会下降,针头容易滑出,液体出现渗漏、肿胀,对于头发浓密的患儿,取针时头皮会产生牵拉痛,增加了复穿率和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耗材成本和护士的工作量,甚至引发家长的不满,产生护患矛盾。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新的弹力网套或绷带的固定方法[1-5],但大多应用于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笔者所在的科室通过将脑外科常用的弹力帽裁剪为大小合适的弹力网套应用于婴幼儿头皮针的固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脑外科常用的医用网状弹力帽,将弹力帽线头剪开,剪成宽约4cm-5cm的网套备用,裁剪的网套直径有大小,且富有弹性,再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网套,松紧度以能插入一小指为宜,太紧会阻碍静脉回流,减慢液体的速度;太松起不到固定的作用,稍一牵拉便会带出针头。1.2 方法

小儿头皮针的固定:选择好静脉后便将网套套在额前,按常规方法备皮、消毒,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胶带固定针眼后,只需将网套往穿刺部位轻轻一拉,将头皮针连同近处呈S型的延长管一同网住,套在小儿头围上,整理平整。如果选择的是眶上静脉或耳后静脉,可以先穿刺成功后再从后脑勺往前套。如果针梗与网套的夹角偏小,不便于固定,可用一根短的纸胶布加固于针柄,两头与网套重叠。总之,弹力网套的套法可根据静脉的走向、静脉在头皮上的位置、操作者的方便灵活选择,如果使用网套后液体滴注不畅,可随时调整网套的位置,直至滴注通畅为止。如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渗漏,肿胀又不明显时,只需将穿刺部位的网套稍移一下位置便可判断。液体结束取针时,让家长稳住患儿头部,移开网套,只需揭开穿刺点的透明胶带便可拔针,嘱家长按压穿刺点3-5分钟,轻轻的将整个网套取下。在去除弹力网套之后,头部皮肤会留有较轻度的压痕,2~3 h后即可消失[5]。2 效果

弹力网套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固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有效的减少了揭胶布引起的皮肤、毛发牵拉痛,极大的减轻了患儿因药液渗漏后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耗材成本,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3 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由功能制护理到整理护理的转变,门诊输液不再是单纯的配置药液、静脉穿刺、更换液体、结束取针,每个细节都会决定着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尤其是不会用语言去表达情感和需要的婴幼儿,常常用哭闹、抓脱输液针来表达对周遭环境、静脉穿刺以及疼痛的恐惧,若是在输液过程中有液体渗漏、针头滑出或被患儿自行拔出,患儿家长往往把责任归咎为护士没能穿刺成功或固定不牢,护士再行静脉穿刺时心理压力大,寻找血管难度也会加大。我科采用自制的弹力网套固定小儿头皮静脉具有以下优点:网状弹力帽是由棉质材料制成,透气性好、吸汗,极少过敏,保持皮肤干燥,解决了保护膜内积汗、积气,保护膜与皮肤分离以及胶布粘性下降的问题,固定稳妥,不因汗液而松动,针头在血管里不易滑动,降低了液体渗漏现象的发生;网套与毛发不会粘粘,取针时毛发不会受到牵拉而产生疼痛;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滴注不畅或不滴时,只需将网套移开一点,便能判断穿刺部位是否渗漏,而传统的固定方法需将胶布揭开,针头很容易随患儿头部的摇摆而脱出,节约了巡回护士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若使用医用弹力绷带,价格昂贵,大多数家长无法承受此经济负担,传统的3M透明胶布和纸胶布都是一次性使用,而用过的网套若弹性还在可重复使用,将收回来的网套集中浸泡在泡腾片浓度为1000mg/L的水中,半小时后取出,清水冲洗后待干备用,大大节约了科室耗材的成本。综上所述,自制弹力网套固定小儿头皮静脉,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理想,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朱宪芳,林小云.医用弹性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68 2.黄燕.绷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输液中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3):139 3.石萍,黄碧坚,周惠红.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72 4.朱祥芩.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68 5.黄文璩,朱建宏.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杂志,2006,6(9):52

篇7:头皮疼什么原因

1长期或经常性的熬夜,由于工作需要或是其他需要熬夜而导致引起我们自身植物性神经痛,出现头皮疼的情况;

2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皮疼,我们通常在感冒初期转入到中晚期时多会有各个部位疼痛的情况发生,此时头皮疼我们则可以考虑为伤风感冒引起的疼痛表现;

3内在外在引起头皮疼。和我们本身的心情情绪都有一定的关联,通常是因为我们自身处于一个闷闷不乐或悲观消极的状态从而导致出现压抑感加之天气炎热或干燥引起头皮疼;

4洗发后没有及时吹干导致毛孔松动引起头皮疼的情况,生活中我们常会由于一些原因而不能在洗头后及时的吹干头发,从而出现毛孔松动的情况对皮肤较敏感者则可能导致出现头皮疼;

5洗发水为干性引起了头皮疼,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枕头上会有油或者不洗头用手一抓也感觉油腻腻的,但若我们长期使用干性的洗发水从而令这种油大量流失不能保护头发出现脱发情况,由于头发脱落或引起头皮疼;

6头部皮肤血液循环不周而造成阻塞或引起头皮疼,中医有云痛则不通通常往往与组织周围气血有一定关系,所以头皮疼则需考虑是否血液循环不周;

7头皮疼或与工作环境有关,长期从事大量脑力劳动或长时间用脑则会引起头部颈部肌肉收缩,伴有明显的头痛、颈部疼痛,也或引起周围组织疼痛出现头皮

头皮疼的注意事项

如果长期用一种洗发水建议更换

可尝试按摩的方法来缓解头皮疼

篇8: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

1 解剖位置

头皮静脉的分布一般常见有额静脉、眶上静脉、两侧的颞浅静脉, 这些静脉在皮下组织中互相吻合成静脉网。

2 血管选择

在穿刺操作时最关键的一点即为血管选择。

2.1 当小儿哭闹时, 头皮上的某些动、静脉可清楚隆起, 辨别时:在患儿较安静状态下, 用除拇指外的手指触摸片刻, 如触及有节律的搏动, 为动脉, 不可穿刺。而这种清楚隆起的静脉一般以两侧颞浅静脉为多见。

2.2 有的静脉血管在皮下陷见, 表现为一条青线。为确定此血管是否可作为穿刺血管, 可用手指按压向离心方向退后, 阻断血流后再松手。如按压时青线消失而松手后复现, 说明此血管弹性良好, 属于可穿刺血管。如按压时青线在而松手后仍同前无变化, 不适合穿刺。

2.3 选择穿刺的血管宜稍长且直, 否则, 因针头不易固定, 或因进针太浅易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

2.4 对于头皮上发红的细小毛细血管不能作为穿刺血管。因为头皮针多为4~5 号, 细小毛细血管不能容纳, 致使针头不完全进入血管。虽有回血, 但滴液时易外渗。

3 操作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穿刺也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能操之过急, 或心绪烦躁的情况下鲁莽进行, 更不能产生紧张心情, 随时保持平静的心态, 认真对待每一次穿刺工作, 才是成功的要诀。

4 穿刺手法

使患儿头部正对操作者, 头下垫枕, 舒适卧位。如需侧卧, 则背部放枕, 以防翻身。操作者左手掌用力扶住患儿头部, 使之不乱动 (切勿用力过度, 避免按压囟门) 。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所需穿刺血管的前后两端, 留出约5 cm的位置利于穿刺, 按压时以食指尤为重要, 应用力压住血管前端, 起到一个止血带阻断血流使之血管充盈的作用。

5 进针要领

5.1 由浅入深

先在血管上以5°角度进行, 进皮后平行进针少许, 然后针尖微向下压, 进入血管;见箭头样回血, 表明穿刺成功。

5.2 进针缓慢

进针时一定要慢, 缓缓进入血管, 以防进针太快, 不小心穿刺血管。

5.3 看准方向

有的头皮静脉并不呈现一根直蓝线, 而是只有隐约可见的一个点或一短青线。进针时, 先进皮下, 然后看准血管所在位置, 针尖下压在能见的那个点或位置上, 便可达到穿刺成功。

5.4 注意回血

有时因专注地看针尖需要下压的位置, 而忽略见回血, 导致针尖仍然前行, 出现平头状回血, 表明已刺破血管, 需重新进行穿刺。

6 穿刺成功经验

6.1 进针过程中, 如感觉到达血管位置而无回血时, 可稍等片刻, 因有的患儿回血较慢, 还可挤压针梗后的细小硅胶管。如是回血, 表明进入血管;如无把握或挤压后无回血, 可轻轻后退, 重新审视血管方向后再慎重使针头前进。要防止使针梗反复前进与后退, 因为皮下脂肪及其它组织在针头反复前进过程中, 可堵塞细小针眼, 使针尖入血管仍表现为无回血, 液体不进;这时应拔针, 检查针头是否通畅。

6.2 对于腹泻、失血性休克等需补大量液体的患儿, 慎用额静脉。此血管在输液过多时, 易发生额部血管肿胀。此时宜先择颞浅静脉等粗大血管。此类患儿血管无弹性不易触摸、感觉, 此时可根据颅骨上静脉血管所在位置上有细小的沟缝以判定血管位置, 进行穿刺。

6.3 在穿刺时, 操作者如感觉针尖到达血管位置, 但无回血, 这时也可以观察针梗与硅酸管衍接处。因为此处虽经排气后仍留有少量空气, 当进入血管后, 如此处空气栓微微后退, 也表示入血管, 可打开调节夹, 试滴液体。

6.4 在穿刺见回血后, 如回血血色红、压力大, 打开调节夹后血不进血管, 挤压硅胶管后端、针尖处皮肤发白, 表示误入动脉。这时应迅速拔针, 拔出后用力按压2~3 min。否则可因动脉出血造成小动脉血管瘤或皮下出血, 留下大片青紫。

篇9: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54-0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用于婴幼儿,是临床给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静脉穿刺又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关键,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点:

1 输液前的准备

1.1 首先是护理人员的准备 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护士首先要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冷静与患儿家属多沟通。在扎针前不要给患儿喂奶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不要有为难情绪,向家长说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

1.2 其次是患儿的准备 安抚患儿,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分散起注意力以减少哭闹。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患儿家属回避尽量取得患儿的合作。

2 穿刺的基本方法

2.1 小儿头皮静脉的选择,根据解剖位置找准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这些静脉易固定,显露明显。正确区分。动脉和静脉。动脉外观和皮肤颜色一样,管壁较厚不易被压瘪,易滑动,触之有搏动感。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则回血呈现冲击状或回血呈鲜红色。用一定的压力将液体注入时周围皮肤呈树枝状色苍白。静脉外观呈浅蓝色,管壁薄易压瘪,但较固定不易滑动,触之无搏动,液体多呈向心方向流动。

2.2 光线的强弱和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强弱要适中晴天明亮的自然光线是理想的。在光线不太好的房间,阴雨天以及夜晚,就只有借助日光灯。选择100-150瓦。置于操作着左前方。操作者手和身体不能挡住注射部位的光线,针头大小选择合适一般头皮静脉选用5号半针头,较细小静脉选用4号半针头。

2.3 选择好穿刺时机小儿刚啼哭时,此时血管充盈好易穿刺,啼哭时间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形,给穿刺带来困难,让孩子不哭后,隔几分钟后再行穿刺。

2.4 穿刺手法 选择走行直粗大富有弹性的血管。一般采用直刺法。针头与皮肤呈10-15度。进入皮肤后根据血管粗细直曲。在皮肤内潜行0.5-1cm.有浅入深缓慢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2.5 某些患儿因腹泻或其它原因,致脱水或周围静脉压较低。欲穿刺的血管细小或充盈差时先用注射器接头皮针抽5-10毫升生理盐水边进针边有助手抽动注射器使其产生微负压,这样,容易见回血。极少数患儿使用负压注射法任不见回血。这是可以试探性地注射生理盐水。仔细观查血管无变化,皮肤无高起,输液顺利无外渗迹象,即表明穿刺成功。

2.6 水肿患儿组织水肿血管不易看清,静脉沟不易触及,用拇指按压穿刺部位,覱时驱散局部水肿充分暴露血管后快速进针。

2.7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用拇指或食指顺静脉血管方向探摸。可有弹性或凹陷性。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做一标记。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

3 固定的方法

针头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一条蝶形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要适宜。过大容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苦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长条纱布缠绕小儿头周固定法。将纱布或绷带的中间段放在针柄处的胶布上然后绕头一周,交叉打一活结即可。或用三条短胶布固定针头以后,在用一条长胶布中间段放在针柄上然后绕头一周即可。避免因出汗过多胶布脱落。

4 注意事项

头皮静脉表浅不宜深刺,如1-2次均未穿刺成功,应将针头退出另行穿刺,不可用针在皮下多次寻找血管,以免刺破血管加重疼痛,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情绪。输液结束,拔针时,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处5min至不出血为止,嘱家属千万不要按摩,以防因局部渗血而引起皮下瘀血,影响下次穿刺。

篇10:头皮发麻成语解释

【成语释义】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成语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感情色彩】中性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十分恐惧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例句

张抗抗《淡淡的.晨雾》:“他的头皮发麻,假如荆原真的是来找他算账的,他很难说没有一点儿心虚。”

英语释义

blood freezes

网络英语释义

1. blood freezes

2. horror

3. scalp pins and needles

4. scalp creepy

双语例句

1. To a field of view, I sense scalp numb.

到实地一看, 我顿感头皮发麻.

2. Her voice make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scalp.

篇11:如何护理头皮肌肤

头皮也需去角质

你知道吗?头皮也要去角质!定期去角质能保证头皮毛孔的清洁,控制油脂分泌,减少脱发的危机。不过一定要记得,给头皮去角质是在洗头之前进行的。

目前专业美发厅可提供头皮去角质疗程,专业的去角质产品再配合美发师的专业手法和仪器,去除头皮角质;自己在家也可通过美发品牌的专门去角质产品去除头皮角质,比如带有磨砂成分的产品,使用这类头皮去角质产品时,要划分好头发区域,再涂抹产品并加以按摩,每周一次,可帮助头皮加速新陈代谢,更好地为发丝提供营养。

防止头皮“沙漠化”

篇12:头皮护理不可忽视

最近在给模特做头发的时候,总是遇到一大堆关于头发的抱怨:“最近头发真的很干,天气都热了居然还静电……”、“头屑一下增多了,有什么办法?”、“早上洗头,晚上头发就很油,天啊……”,说到底,这些都是换季头皮不适造成的后果。头皮也是皮肤的一部分,多数人总是忽略了这一点,油了就使劲洗,和脸上的皮肤越控油越油一样,头皮也会反抗,结果就是出油量增大,头皮敏感,头屑增加,头发的营养得不到补充也变得干涩没有光泽。

最基础的头皮护理--温和彻底清洁

对每个人来说,最容易做到的调理头皮的方式,就是彻底清洁――别忘记手段要温和才对。气温上升了,头皮的油脂分泌量会提升,选择清爽型的洗发水,在手中揉出泡沫后用指腹仔细按摩头皮的每个角落。

如何洗头不伤发?

建议沿着头顶向两边进行清洁按摩,顺着发丝的纹理,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拉扯使更多头发脱落。一次清洁不到位的话,可重复洗,但水温得保持在中温,才不会刺激到头皮或冲走过多油脂。

头皮营养谁提供?

洗发水的作用是清洁头皮,若谈到养护,就得依赖针对头皮而开发的保养品,例如近日海飞丝推出头皮头发按摩膏,将多种矿物质调配成媲美海底SPA的养护功效,清洁及滋养头皮。

用植物精油制成的头皮护理品来起到控油和滋润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尤其针对一些压力较大的人来说。例如经常飞来飞去赶场参加秀的名模秦舒培,她就面临着头皮出油严重的问题,我会建议她使用Rene Furterer的5号精油,一周1-2次按摩头皮定期调理,舒缓压力重重的头皮。若是名模裴蓓,她的发质较细软,发根支撑力不足,在换季时我会建议她使用清爽型的洗发水,搭配蛋白护理的护发素,头皮清爽及修护发质两不误。

Q1:头发洗后是吹干好还是自然干好?

A:用电吹风的中温大风力迅速吹干头发,是避免发丝水分流失以及被“锈化”的最好方法。吹的方式是以头顶黄金点为中心(就是鼻梁上沿线和两耳连线的交点),向四周边吹,边用手指轻拨头发,使风力直达头皮,顺着发流吹才不会让头发毛糙打结,更不会出现“越吹头发越乱”的问题。吹完后,在秀发干枯的地方擦一些养护产品,有助后续造型。

Q2:哪些人需要头皮护理品?我的发质不错,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A:要记得,健康的头皮才能生长出美丽柔顺的头发,可惜现在压力那么大,很多发质不错的人都会面临头皮压力过大,太油导致发

丝生长环境不佳的状况,使头发越来越没有光泽,甚至出现脱发问题,例如我合作过的模特Jessica Song,就曾经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落发增加。这时,就看出来平日头皮护理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头皮养护产品,就如同发膜每周只需用1~2次,以植物精油或矿物质来调理头皮使其更健康,好过发质出现问题后再做事后的补救。

Q3:刚染完的头发,是不是要特别注意洗护的产品,才能让发色保持更久?

上一篇:父母的爱的作文700字下一篇:开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