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静脉输液

2024-05-25

手指静脉输液(精选四篇)

手指静脉输液 篇1

1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1 方法

如滴管内有液体, (液面在1/2~2/3处) 空气仅位于滴管下, 还未到 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处。迅速将调节器下移至空气段下端距与头皮针连接处接近的输液管段, 关闭调节器。用右手食指将输液管从调节器上端开始由下向上用力紧密螺旋缠绕在食指上, 直到全部空气排至滴管内。然后松开缠绕在食指上的输液管, 检查一下确保管内空气排净。将调节器还原到适当处, 调节滴速。如滴管内及滴管下段皆有空气, 在确保输液袋内有液体的前提下, 先按照1.1方法关闭调节器, 然后用手挤捏滴管后再松开, 使滴管内液面在2/3处, 再按照1.1方法进行处理。

如果使用的输液器有通气管, 为避免上排气使瓶内压力增高, 液体从通气管溢出。应先将通气管折叠, 向上固定于网袋上, 再按照1.1方法处理, 然后再松开通气管。

1.2 操作注意事项

①食指在缠绕输液管时, 要注意用力, 保证输液管管腔在缠绕时处于相对吻合状态;②当输液管缠绕数圈后, 空气仍然没有完全排出, 此时输液管与穿刺部位距离缩短易引起头皮针牵拉, 可适当抬高穿刺部位, 切勿将头皮针拔出, 或松开缠绕的输液管, 再次重复缠绕;③如大量空气已进入头皮针段, 应考虑拔针后重新穿刺。

2 优点

2.1 输液时滴管内有空气是一种潜在危险, 应及时处理。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 护士一人便可处理。

2.2 该方法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密闭式操作, 无液体滴漏现象, 避免传统方法分离头皮针可能导致的污染。

静脉输液试题 篇2

一、单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3.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D、1、2%氯化钠液

4.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 5.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二.多选题

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AC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BCD)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3.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ABCDE)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4.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CD)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四,问答题: 1.静脉炎的处理:

1)按药物说明书将药物稀释至一定浓度。

2)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等不适,及时检查原因并给予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冷敷 6)药物湿敷 7)芦荟外敷 8)外敷水胶体敷料

2.输液反应防范措施

1、把好药品质量关

2、把好液体配制关

3、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针”,一定不要在这里“节省开支”!

4、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

5、输液速度要慢

6、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行事。3.输液反应的处理:

1、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3、联合用药:

静脉输液试题

一、单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3.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D、1、2%氯化钠液

4.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 5.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二.多选题

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3.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4.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四,问答题: 1.静脉炎的处理:

2.输液反应防范措施

手指静脉输液 篇3

【关键词】末梢血糖、静脉血糖、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80-01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伴随全球性工业化、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发展。血糖检测要快、准、精、好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院进行了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的结果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美国强生血糖测试仪及其配套原装试纸条;日本奥林巴斯AU4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血糖检测试剂。

1.2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糖尿病患者,共122例,其中男70例,女52例,年龄7~86岁,平均(43.3±20.5)岁。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院前未使用胰岛素,且无肝肾、胃肠道等主要脏器严重疾病。于早餐前及餐后2 h对患者血糖进行检测。

1.3 方法: (1)手指末梢血血糖测定:就检患者于安静、舒适环境中开始接受操作,采血前将手臂下垂10~15秒,试纸及血糖仪准备就绪后,选择患者无名指指尖内侧皮肤较薄处,使指尖充血皮膚消毒干燥后,采血针针刺采血,让血液自然溢出,滴血于试纸上测试,血糖仪显示血糖读数后予以记录结果。(2)静脉血血糖检测:在末梢血血糖采集的同一侧肢体,于桡静脉采集静脉血2毫升,1小时内分离血清,2小时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出血清血糖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血糖数值及年龄等数据采用SPSS 14.5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时段末梢血血糖和静脉血血糖基本一致,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糖对照表(mmol/L,X±s)

组别 空腹 餐后2小时末梢血血糖 8.6±1.03 12.7±2.11静脉血血糖 9.5±1.08 13.0±2.14P值 0.321 0.30153 讨论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不是最多的,但是,却是所有慢性疾病中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并已呈年轻化趋势发展。为了尽快查出结果,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用药调整期间,都要频繁检测血糖波动状况,我们采用传统的抽取静脉血来监测血糖,需耗时至少1小时以上才能检出结果,这样的工作效率不利于急诊和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而使用快速手指末梢血糖检测,1分钟就可以检测出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为患者赢得诊疗时间,避免人为医疗差错的发生。降低了医疗风险。

通过对比分析122例患者不同时间段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水平差异后发现,静脉血检测的血糖值稍高于末梢血检测,因静脉血分离了红细胞,末梢血是毛细血管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红细胞中含葡萄糖比血浆中少,又由于采取末梢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末梢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末梢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食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使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大致差不多。从结果检测表明末梢血血糖值结果与静脉血血糖相似,相差约10%~15%。但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也与许多相关文献报道近似。偶有末梢血检测血糖时不准,可能存在操作上不够规范,常见于采血不够深时出血量不多;试纸条只吸取一半血量就检测结果;用力挤压;患者的手太冷或者太热等等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只要通过训练,严格操作规范,定期对快速血糖仪进行质控和校正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差,末梢血糖结果是可靠并既有指导治疗价值的。

综上所述,手指末梢血血糖可以作为门诊常规筛选、普查,以及对确诊糖尿病患者用药后血糖水平的反复监测。通过本次观察,更进一步证实了其结果与静脉血血糖无显著差异,对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于年龄小的、年老的、长期监测血糖患者可以减少静脉采血次数,减轻患者精神负担,使患者更配合血糖监测,提高患者的医疗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涯云.快速手指血糖及静脉血浆血糖测定的比较及临床意义。[J].包头医学,2012,36(3):160161.

[2] EA Hu, A Pan, V Malik, Q Sun. White ric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diabetes: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BRIT MED J,2012,344:e1454.

[3] 孔胜利.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11(02):124-126.

静脉输液管理规 篇4

内一科 邹红雁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士的技术水平,并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加强对静脉输液环节质量的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的:①规范操作程序②提高穿刺技术③落实输液巡视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一.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与要求 1.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

(3).按医嘱三查七对。(核对医嘱、输液卡、输液单,检查药品、物品„)(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按要求查对:床号,姓名,治疗单,输液卡。

(5).做好解释,询问大小便,准备胶布。

(6).选择血管:根据保护血管的原则由远端至近端选择。置小枕,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操作中,注意关心体贴病人。(7).再次检查药液,输液袋口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裂痕,药物有无混浊、沉淀,是否在有效期内。

(8).开启输液袋口,消毒整个瓶口及四周,剪开输液器包装,取出输液器、关闭通气管,将输液器插入输液袋内,包装袋放于治疗盘内(9).将输液管内空气排出,(掌握液体不流出头皮针为原则),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器内有无气泡,针头戴帽置于输液器袋内存放。(10).在距穿刺点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直径大于5cm。再次排气后将头皮针冒摘下,再次核对病人后穿刺。

(11).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

(12).固定针头,无菌棉棒遮盖针眼,根据病情调节滴速。胶布固定不少于3条,第一条固定在针柄,第二条固定在针眼处,第三条折固定在针眼上方。调节输液速度。

(13).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输液单,输液卡,分别在输液单、输液袋上签名,并记录时间。

(14).告知患者所输药物及输液中的注意事项。2.静脉输液操作要求(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输液程序正确,用物准备齐全(3)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5)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6)滴速适宜,符合病情需要。

(正常滴速是40-60gtt/min,小儿是20-40gtt/min,心脏不好的患者缓慢滴注;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开始15分内每分钟20滴,如不良反应,心电监测数值正常调节滴数,3小时内静点结束。)二.静脉输液的巡视制度

1.巡视内容:有无液体外渗、滴速是否正确、输入是否通畅、液体余量多少,有无输液反应、有何生活要求。(不是看一下患者就完事了,要达到真正的巡视,认真的交接)

2.巡视时间:30-60分钟1次,特殊用药应加强巡视。如盖诺、OXA、紫杉醇、多西他赛。

3.建立输液巡视卡;眉栏填全,保留至患者出院为止。4.巡视要求(1)按时巡视.(2)要做到“两及时” ①及时主动更换液体不出现流空现象,减少呼叫铃声。②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

“两不准” ①不准随员拔针②不准将未输的液体或空瓶放于患者床头桌上。

5.处置室应铃响3声接呼叫器,要有礼貌。3分钟内为患者更换液体 三.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发热反应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2).循环负荷过重: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3).静脉炎原因: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和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4).空气栓塞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1.输液反应的预防(1)药品检查环节 二“熟悉”

 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 本科用药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如舒血宁—违迪 舒血宁—氨茶碱 速尿—顺铂 营养液--速尿 米乐松—18种 舒血宁—洛塞克 氟康唑—违迪 氟康唑—尿激酶 思美肽药物前后冲生理盐水;奥美拉唑必须现用现配,否则溶解后会出现红色改变。(换药后要观察药物有无变色、浑浊现象,不要换上了就走。) 憝悉给药途径:茂菲滴管冲入;静脉推注;静脉滴注;(1).静脉推注:用1支2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ml加入药物,连接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注意:尽量不使用静脉推注,以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机会。)(2).茂菲滴管冲入 选择通过输液器的茂菲滴管将药物分段冲入,不要给压力,间断放开输液夹,使液体不断稀释化疗药,以减轻药物对静脉的刺激。

(3).静脉滴注 将化疗药物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在规定时间内滴入。(常用的静点了)(4).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的连续微剂量静脉滴注。化疗泵(加入的液体一定要精确,以免药物输入时间延长或缩短。“三查”操作前、中、后(加药、换药、静脉输液、执行医嘱、报费、办理出院)

“四看”液体或药品失效期、贵重药时不仅要看批号、有效期,还要看药品有无浑浊、沉淀,瓶体有破损、裂缝。“五掌握”

(1)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物的PH值、渗透压、刺激性和毒性)(2)掌握药物的主要作用(化疗药,血管内皮抑制、单克隆抗体性药物)

(3)掌握药物的常用剂量(4)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5)掌握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常用剂量及英文代号

环磷酰胺 CTX 200mg/瓶(0.8g)(药物加热小于60度,待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异环磷酰胺 IFO 1g/瓶(2.0g)氟尿嘧啶 5-FU 250mg/支(500mg/750mg)健择(吉西他滨)GEM 200mg/瓶1g/瓶(1.4g/1.8g)阿霉素(多柔比星)ADM 10mg/瓶 30mg/50mg)(用糖溶)表阿霉素(表柔比星)EPI 10mg/瓶(50mg)(用糖溶)足叶乙苷(依托泊苷)VP-16 100mg/支

卡莫司汀 BCNU 125mg/支 冰箱内5度以下保存)

长春瑞滨(盖诺)NVB 10mg/瓶(冰箱内5度以下保存)(10-15min静点)紫杉醇(泰素、泰索帝)PTX 30mg/支(3h泵点、心电血压监护开始 20gtt/min)伊立替康(艾力)CPT-11 100mg/支(90min)

顺铂 DDP 30mg/瓶、10mg/瓶(避光)卡铂 CBP 100mg/支(避光)

草酸铂(奥沙利铂)OXA 40mg/支(避光)(用药期间避免接触或进食冷的物品,包括冷水和冷空气)

达卡巴嗪(氮希米胺DTIC 100mg/瓶(避光)

甲酰四氢(抗肿瘤辅助用药)CF 100mg/瓶(2h)(与5-FU合用,可提高5-FU的疗效)

美司钠(美安)200mg/支(常规使用CTX或IFO给药的0小时、4小时、8小时各注射1次)(解毒保护作用只限于泌尿系统)

长春新碱 VCR 1g/瓶(静脉冲入)长春地辛 VDS 1mg/瓶(静脉冲入)丝裂霉素 MMC 2mg/瓶(静脉冲入)治疗骨转移药物

作用机制:静脉注射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高血钙症

帕米膦酸二钠(博宁)15mg/瓶(4h)伊班膦酸 1mg/瓶 唑来膦酸 4mg/瓶(15min)

注: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可至肾功能受损(2).加药环节:加药不宜过早,抗生素应现用现配

贵重药品如美罗华、紫杉醇应反复确认(确认医嘱是否开药,确认患者状态有无发热、腹泻等)注: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

2小时。因溶液放置3~5小时,细菌可呈对数生长。(3)操作环节①掌握一个“严”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按要求洗手(一个病房静点结束到下一个病房时要洗手)②加药时严格消毒,加完药药瓶要压好消毒棉签。③无菌注射器必须做到一瓶一用一扔。④输液器与可莱福连接时必须严格消毒

(消毒用三根棉签可莱福接头后接静点用时45秒,PICC静点化疗药物45秒还不用担心有外渗的可能。血管弹性好的患者扎止血带消毒穿刺后用时60秒,但是如果是患者血管不好的上化疗药物如盖诺,表阿霉素等药物用时25分,静点后要加强巡视,要防止外渗。)2.输液反应预防处理程序

(1)出现疑似输液反应时,更换生理盐水维持通路,同时更换输液导管,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不能给患者拔针)(2)保留剩余液体备检。

(3)填写输液反应登记本或置管发热登记本 静脉化疗护理常规

(一)人员要求:1.必须有一定工作经验及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

2.加药时必须戴手套

(二)化疗前护理 1.患者准备

①根据医嘱做好各项检查

②鼓励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多饮水。有助于升血象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骨髓、鸡、鸭、鱼、海参、瘦肉、奶制品、豆芽、麦芽、大枣、菠菜、生姜等。

③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穿刺后为患者摆舒适体位,做好化疗前的宣教(如去卫生间需要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置管患者输液时抬高手臂,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如果滴速变慢观察有无外渗现象;封管时用力均匀,使用正压封管不可暴力封管,尤其是3Fr导管)2.护士准备

(1)熟悉药物的剂量、方法、副作用、药物间的静点顺序(遵医嘱用药)、配伍禁忌、有效期及注意事项(2)化疗药物应现用现配(如美罗华)

(3)健康宣教到位(如DDP要嘱患者多饮水,VP-16起床要缓慢,OXA要忌冷水和冷空气及不可触摸凉的物品等)

(三)给药护理

(1)严格按药物说明书配制药物

(2)输液部位选择:首选PICC、其次留置针:不易外渗但易发生静脉炎。(上腔压迫综合征及术侧肢体不能进行化疗,原则上不选择下肢静脉。常规首选上肢远心端部位,再次穿刺应位于前次穿刺点的近心端,应避免肢体关节部位。穿刺腕部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如选用桡静脉应尽量靠上,避开关节部位。严禁在穿刺点以下选择血管进行注射;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如两种均为发疱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10分钟。)(3)输注药物应缓慢均匀,观察输液速度是否变慢,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如有局部肿痛、无回血等情况应及进拔针。

(如留置针静点盖诺时,静点过程中速度变慢立即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有无回血。)

(4)输液完毕应用生理盐水冲管10-15分钟,减少药液对血管壁刺激,拔针后用棉签按压5-10分钟,甚至更长。(5)化疗药物的分类

1.发疱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药碱。2.非发疱性化疗药物

(1)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足叶乙苷、氮烯米胺等

(2)无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等

在输液前应向患者讲解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如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患者关闭输液器,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若已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给予局部封闭: 生理盐水5-10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3ml对外渗区域作多中心皮下注射,范围超出渗漏区域0.5~1cm;用冰袋间断敷于外渗部位。抬高患肢至少48h 湿敷的方法: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75%乙醇或硫酸镁湿敷

卡氮芥外渗后,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起化学灭活作用。(6)药物的PH值

溶液和药物的PH能刺激静脉。输注药物PH应保持在6~8,尽量减少对静脉内膜的破坏。PH低于4.1时静脉内膜可出现严重组织学改变。PH高于8和低于6时,静脉炎的发生增多。四.静脉输血

输血过程的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站采血及筛查——非常低的风险。(2)患者配血样本的采集——高风险(3)实验室相容性检测——低风险(4)输血差错——非常高风险

(5)临床医生作出输血决定——未明确风险度(6)对适当的血液品进行输注——中等至高风险

输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前15分应慢,每分钟20滴,如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40-60滴。血液在输注前在室温(18-25℃)下放置20-30分后输注。血小板的输注速度要快,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一般为每分钟80-100滴。新鲜的血浆的输注速度不超过5-10ml/min,溶化后的血浆在4小时内输注。所有血液制品应在4小时内输完。

输液器与输血器的滤网的孔径不同,因此输血器不能用于输液。五.胃肠外营养

定义: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给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配制前准备

(1)处置室清洁,配置前、后用75%乙醇清洁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

(2)配制前,将所有物品及各种营养素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增加污染机会,配液过程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营养液有无变质、浑浊,有无絮状物,检查各种药品、用物的有效期,并经2人核对后方可加药。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葡萄糖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液及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测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注意事项

(1)当营养液的PH下降至5.0以下时,脂肪乳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葡萄糖液为酸性溶液,所以不能直接与脂肪乳混合,否则会破坏脂肪乳的稳定性。

(2)氨基酸具有缓冲和调节PH的作用,故营养液中应添加高浓度的氨基酸。

(3)磷酸剂与钙制剂配伍,需分别在不同溶液中内稀释之后方能混合,以免产生磷酸钙沉淀,发生反应。胃肠外营养液

(4)为保持营养液的稳定性,应控制配方中的电解质含量。(5)为确保输入混合营养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要在混合营养液中加入其他药物。

(6)配好的营养袋应注明时间,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般在24小时内输完。

上一篇:借词的使用下一篇:艾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