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2024-04-08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通用9篇)

篇1: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新纲要 新师德》读后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学习《新纲要 新师德》,我对于教师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者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老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新纲要 新师德》一书,就从七个方面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一.崇高使命,爱岗敬业

使命感,是人对自身使命的所思所想,是人在一定社会、一定时代,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一个人只有充分意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使命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创造自我价值。做个好教师,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使命感就是这种动力;做个好

教师,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来支撑,而使命感可以使教师产生这种顽强的使命。所以,当教师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使命,不仅会让自己做好,还能把学生带好。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爱岗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也不是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现今,有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真正爱岗敬业的人应该做的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攻克难关。

二.严于律己,身正为范

董仲舒说:“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更加要有良好的品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不断加强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习惯以及品质方面的培养。

三.勤奋耕读,学高为师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又怎么能要求学生认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积极吸收他人经验,推动自身发展;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实战能力,以此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

四.大爱无疆,乐于奉献

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更是为人师表的体现。教师要甘于奉献,就必须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名利得

失,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三尺讲台,微薄薪水,教师要做到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乐于奉献。

五.淡泊名利,忠于职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平和,是傲骨,淡看名利,从容自若,无欲则刚,做到安贫乐道。现今社会有些教师过于浮躁,被社会世俗所蒙蔽,被金钱利益所引诱,实行有偿家教,实在有损失师德,损害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知法守法,擅用师尊

《教育法》明确规定要依法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是到了21世纪,我们依旧从各种渠道听到学校用简单粗暴的手段“管、卡、压”学生,究其原因,实则是某些教师法制观念不强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知法懂法,更要守法不犯法,公平公正的地带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和平相处。

七.实事求是,学风端正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严谨”,要用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由此可见,严谨治学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治学上,必须严谨,绝不能误人子弟。

篇2: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从古至今,赞扬师爱的古诗就层出不穷,例如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讴歌了老师伟大的情操,高尚的师德,为我们新世纪的老师指引了方向,爱,就要体现在无时无刻的小事中。可是到底如何做呢?我在这扇门外徘徊良久,一直在寻找打开那扇师爱之门的钥匙。终于它——《新纲要新师德》出现了,犹如一道曙光,点亮了迷途。

契机来源于不久前。2013学年,全员读书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我们学习的书本是《新纲要新师德》。乍一拿到书,粗粗一翻,这本书的内容与这些相类似的书如出一辙,只是更为具体而已,于是便失去了翻阅的兴趣。一个月前,学校通知,每个老师要看完这本书并写一篇读书感受,不得已,我是“林冲上梁山——被逼无奈”才捧起这本书。正是由于这次不得已,才让我收获了惊喜。

这本书一共分成七大章,每一章后面又分成三到四个点,而每一个点后又分成了三个点,内容确实详细具体。这七大章函概了我们熟知的内容,第一章,崇尚使命,爱岗敬业;第二章,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第三章勤奋耕读,学高为师;

第四章,大爱无疆,乐于奉献;第五章,淡泊名利,忠于职守;第六章,知法守法,擅用师尊;第七章,实事求是,学风端正。每一章都从理论、案例两方面来阐述,内容亲和,案例新颖,常常让我觉得书中讲到的案例就是发生在我们班的,可是它处理问题的方法明显比我更为高明。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一、以身作则,信守承诺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三无穷的。”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是那么强。如果老师给孩子们呈现的是正面的形象,孩子们很容易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守礼的人,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你想让学生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必须自己先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记得,我刚接班那年,一次,我看到一学生正在往窗外吐痰,我火冒三丈,难道品德课都白上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行为,又让同学们罗列了这种行为的坏处。以为这种事不会再发生,可是不久后,还是有发生了。难道我的教育没有效

果?我疑惑不解。这次,我先询问了他为什么这么做,知不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孩子低下头,但依旧理直气壮地说:“数学老师每次上课都往窗外吐痰,为什么她可以?”我一下愣住了,原来这是跟老师学的,我只能耐心地跟他解释,老师是得了咽喉炎。随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数学老师,听孩子们说,她给全班同学道歉了,并且也不往窗外吐痰了。经过这件事,我深深认识到作为老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此后,过马路,我再也不闯红灯了,开车时也不再拼命按喇叭,说话更是注意文明,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作为老师还应该信守承诺,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班规:不管是谁,迟到了就得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那一天,我迟到了,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我就拿着书本在教室外面站了10分钟,我的守信,不但没让孩子们笑话,反而让他们更加尊敬我。

言教胜于身教,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学生的耳濡目染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有方,宽严有度

在班级管理上,老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时间不够用,更有老师抱怨自己身兼数职:保姆、侦探、教育家等等,这种种琐事常常会使我们产生职业倦怠。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师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建立一个班级得力管理机构,真正负责的老师不是天天下班的老师,而是会培养学生自律、他律能力的老师。所以,不妨让我们把这些琐事慢慢交给学生干部,将权利下放,将管理分担到每个学生。这样班级,即使老师不在,相信也能运转自如、整洁有序。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缺点和过失应注意教育和引导,做到宽严有度,体罚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会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家校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学生性格的扭曲,为社会带来大危害。作为老师,遇上不听话的学生,确实很令人生气,年轻的我也曾又打又骂,不但自己爱生之心学生毫无感知,还差点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瞧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必华的做法,这才是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不留痕迹。师爱原来也是可以在惩罚学生中见分晓的。对照自己的做法,确实还太嫩。惩罚学生的确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

罚可以规劝学生不良行为,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现在当我再遇上让人生气的学生时,我会等一等,深呼吸,让自己静一静,以免做出过激行为。另外,我觉得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让自己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火冒三丈,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这帮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孩子。

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无私奉献

近年来,社会反映比较多的有关于师德师风便是有偿家教,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与各个检查部门打起来“游击战”,给社会上造成普遍不良影响。对此,基于有偿家教形成的各类原因,我提出了一下几个建议:

一查。大力度地、运用家长等社会力量明察暗访,查找出每个学校都有哪些教师在开展有偿家教,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不是每个有偿家教的老师都是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所以也应当查明原因。

二签。签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的责任书,将责任与每个老师、学校的考核相联系,让老师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特别是对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有偿教教与广大老师的考核挂钩。这样一来,老师们再也不好意思有偿家教了。

三转。刚才我提到,有偿家教分为好几种,有部分老师并不是师德师风有问题,而是师德师风相当好,家长自己不会教或者没空,恳求他帮助辅导孩子,作为老师不忍拒绝,收取一些孩子的生活费,那么对于这类老师,需要学校或者教育局去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弊端,主动转化观念,明白辅导作业应当在学校里完成,没必要天天将孩子接回家中。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将有偿家教转化为公办性质的,比如说下午四点到五点或者到六点,安排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集中起来留校写作业,留几个值周老师管理,时间到让家长来接,而学校或者教育局再给予这些老师一些经济上的补贴,这样既解决了不好拒绝学生的老师的难处,又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其他老师的有偿家教。

四加。加强老师们师德师风观念,加强对有偿家教的管理,加深教师的责任意识。

五控。控制有偿家教的传播途径。设立有偿家教匿名举报电话,发挥社会的监管作用。

六提。设立师德师风示范,表彰有着优秀师德师风的老师,且这个投票还得由各个学校的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参与,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让那些真正有师德

师风的老师得到“提携”,提高他们的地位。当然,还可以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让他们不再被小利所吸引。

这本书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很多,相信会对每一位在这条路上迷茫的教师来说,仿佛是一盏明灯。最后我想说,师爱体现在小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是教育的真谛,愿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篇3: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韩明生县长说, 学校基础建设和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卓尼县正是抓住了这两个核心,使全县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以崭新的面貌向着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

记者在采访中亲眼目睹了卓尼县学校的新面貌,现代化的建筑、空阔的校园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丝毫不比城市学校差, 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浓厚的教育氛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教师才能带出好学生

卓尼县教育局局长杜育贤告诉记者, 通过灾后重建、校安工程、援藏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全县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得到更新换代。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免了,又享受到营养早餐和寄宿生补助。另外,全县27所幼儿园及附设班的1133名幼儿享受到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3108名高中学生享受到每生每年1000元的高中免费教育补助。

“学生有了学上 ,吃得好 ,住得好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得好。就是说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杜育贤说。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因为,长期以来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成为制约卓尼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卓尼县柳林中学是一所新办的普通高中, 学校成立之初, 师资问题犹为突出。校长张建炳告诉记者,县上非常重视,从省内外师范类院校引进本科毕业生130多人,2012年又为学校新招录12名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引进5名“农硕生”,教师队伍的壮大和高新人才的补充让学校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柳林中学的例子只是卓尼县师资队伍建设的缩影。据了解,近三年来,卓尼县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特岗等引进教师436名,从本科院校招录高中紧缺学科教师135名, 大大缓解了全县教师紧缺的现象,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外引”的同时,卓尼县更加注重“内培”,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盘活教师队伍资源。

卓尼一中现为全县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 现有学生2289名,教职工212人,由于2010年与柳林中学实现初高中分离,一批教师被抽调到柳林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更加紧迫。

“先让在校的教师提升 ,再吸引优秀教师任教。”卓尼一中校长王烈介绍说,2012年学校先后派出64名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与教学观摩活动,115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远程网络培训,共计投入培训资金12.8万多元。通过学习交流,汲取外地学校及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全县参加国家、省、州级校长培训的达到146人次,参加国家、省、州级教师培训的1764人次,县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4002人次,而全县的教职工总数只有1727人,培训面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外出培训, 学校层面的实践培训也在进行当中。如,从2010年春季开始,卓尼一中通过“一帮一”、“传帮带”和“五课”教学活动,即骨干教师观摩课、优秀教师公开课、新教师汇报课、基本功比武课、专题研讨课, 全面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长王烈表示,这种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的实践培训效果明显,成效显著,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现在,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研究新教法、探讨新理念成了自觉行动。

而柳林中学也经常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同课异构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教师能力考查课等活动,通过评课、议课,总结成功的新教法、新学法,让公开课成为常态课。

与此同时,为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卓尼县区域内的教研交流也让人眼前一亮。2013年7月,由卓尼一中学主办,纳浪、洮砚等五所九年制学校参加的卓尼县初级中学学校管理暨教育教学研讨会就是其中的一例。在教学研讨会上,各学校的书记、校长、骨干教师参加,观摩高效课堂教学,参观校园文化建设,交流学校管理经验。这一活动加大了县域内初级中学间的交流,实现校际之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提升全县普通类初级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快乐校园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风貌的展现,在卓尼县柳林小学,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学校提出“内容育人化”、“设计艺术化”、“班级特色化”、“墙壁活力化”的文化创意目标,全面打造班级文化、楼梯文化、墙面文化、景点文化、标志性文化、环境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育人氛围, 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文化,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另外,学校以“我们尽心,家长安心,孩子开心;我们诚意,家长满意,孩子受益”为主题,开展了“共同参与,快乐体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让家长走进了课堂,亲身经历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真切感受孩子的课堂表现, 同时加强了家长对学校各方面的了解,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理解到“家校”配合的重要性,为家校共育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

而在卓尼一中,学校在开展常规活动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学生的活动管理,学校里“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学校副校长王锋介绍说,学校制定了《一日活动安排》《一周活动安排》,使活动管理步入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早上学生到校、升旗、国旗下讲话、课前经典诗文诵读、两操一歌、课外活动,各项活动环环紧扣,而且都有跟班教师时时、事事、处处组织。

补好短板才能协调发展

如同其他地方一样学前教育也是卓尼教育的短板。近年来,卓尼县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兴建幼儿园,招聘优秀专业教师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卓尼县幼儿园就是新建的一所公办幼儿园。走进幼儿园,记者看到,新楼格外醒目,园内环境整洁,教学楼内活动室、休息室、漱洗室,功能多样的大型玩具一应俱全。陈玉秀园长告诉记者,目前在园幼儿达到836名,是全县最大的一所幼儿园。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陈园长介绍说,幼儿园借助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文化为蓝本,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开展手工活动,用麦秸、树叶、胡萝卜、土豆、瓜子壳、植物种子、碎布头、塑料瓶、纸杯等制作小摆件, 开展游戏教学。还根据当地实际, 开发了“模拟家庭———过家家”课程 。幼儿在“娃娃家”里扮演角色,进行互动游戏,在宝贝厨房里“学做饭”,在漂亮的客厅里与同伴交流,在温馨的“卧室里”学习整理床铺、穿衣服、系扣子,打扫卫生等,锻炼自理能力,培养责任意识。

卓尼县教育局局长杜育贤说,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甘南州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以集体办幼儿园为骨干、个体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园体制。2012年在县城新建“双语”幼儿园1所,通过城中村改造工程新建幼儿园1所。目前, 全县各类幼儿园发展到11所 ,入园人数较2010年大幅提高。

卓尼县教 育概况

篇4:新纲要的实践意义

优化内部治理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陈笃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明确目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指调整和规范大学与外部关系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的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其实质就是优化大学内外部治理,使之科学化和制度化,为实现大学理想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制度环境。

2009年8月以来,福州大学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加快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这一战略目标,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努力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上先行先试。在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优化内部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关键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主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注重经营、重心下移”,理顺以党委为主体的政治权力、以校长为主体的行政权力、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和以师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院两级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大学的学术本质决定了大学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来开展,必须坚持以学术为主导。高校行政权力干预甚至代替学术权力行使职权,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改变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不分的局面,充分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在办学中的作用。在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我校按照《规划纲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的要求,通过试点成立了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定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促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对独立,保证了学术权力得以有效行使。一是坚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分离。学校明确规定学院行政负责人不担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以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教授治学功能。明确规定教授委员会着重对专业学科建设方向、人才培养质量等办学重大问题发挥决策性咨询和审议作用;三是明确工作规范,保證教授委员会能充分行使学术权力,并要求教授委员会要弘扬大学理想,追求学术精神,防止学术造假,保持学术权力的权威性。

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没有管理的民主化就不能称其为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人员的文化素养比较高,思想活跃,识辨能力强,实行民主管理具有较好的基础。为此,在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我校坚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正确处理好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民主权力的关系,自觉接受校内外的监督,促进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一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校务公开意识,主动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二是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好群众团体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在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代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尤其是进一步加大管理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干部任免中的重要作用,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找准办学定位 加强内涵发展

集美大学党委书记 辜芳昭

集美大学于1999年开始实质性合并,如今经过10年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本科教育专业布局基本完成,研究生教育开始起步,多科性大学形态构建基本完成;学校基本度过了合并后的磨合期,并且建设了一个美丽的新校区。这一切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目标和方向在哪里?这是眼前人们最关切和亟待回答的问题。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找准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发展”是集美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的重点工作。只有找准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才会更加清晰;只有加强内涵发展,学校才能上水平上层次。

高水平、有特色应该成为集美大学的定位追求。集美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为行业与地方培养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持”的传统,并在这传统中形成了航海教育、水产教育等若干特色。集美大学航海教育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和东南亚有很大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四大高水平航海院校之一,享有“航海家摇篮”的美誉,据说目前国内航运业一半的船长毕业于集美大学;水产学科也一样,在省内、国内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影响。其中水产养殖服务社会的能力很强,在国内的地位排名靠前。

其次,“以教学为主;以本科教学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也是我们在寻求学校定位的初步想法,这缘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地方高校和有行业背景的集美大学尤其要考虑到地方和行业的需要。二是缘于集大的历史和现实,陈嘉庚先生上世纪初创办集美各个专科学校和厦门大学时,就对所创办的学校做了分类,我的理解,嘉庚先生当年把厦门大学定位在研究高深学问,集美各专科学校则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办学传统一直在延续;从现状看集美大学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更有利于在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做得最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赶超一流。三是基于高等教育分层次分类型的发展趋势。我们说以教学为主并不等于不做科研,相反要做强科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只是不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模式为目标。我们说以本科教学为主并不等于不培养研究生,相反的会在一些学科或领域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只是不以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的高低作为追求。而且众所周知,本科教育是体现一所大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能够最好地体现出一所学校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是充分考虑集美大学的传统特色,以及为行业服务的必需。

总之,我们认为,集美大学在发展中应该走“坚持特色、差异竞争”的途径。

把握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福建教育学院院长 赵素文

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教师培训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我们要打开新视野,迎接新挑战。

《纲要》对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围绕新要求进行。一是战略目标上的新要求。《纲要》提出“两基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来进行,教师培训也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二是培养人才上的新要求。《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要围绕国家培养人才的要求,提升教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力和工作能力来进行。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上的新要求。《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格,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训工作要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来进行,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篇5: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倪佳

暑期,我阅读了《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针对书中分析的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我来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二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数量上,认读“四会”汉字900个左右,继续鼓励学生大量认读“二会字”,而识字重点则要放在“字形”的把握上。在识字方式上,核心任务是在类结构学习中,扩大汉字量,用活汉字,欣赏汉字。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具体措施,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和移植。如:将教材里一个单元的生字按照类结构组成集中识字单元,编成若干识字课,如:按字音规律,编成同音字、音近字识字,按字形规律分为同偏旁、形声字、基本字加部首、合体字减部首、熟字换部首等识字课;按字义编成同义字、近义字、反义字等识字课。每课不超过十个字,将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和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上学期,我们祁老师就上过一节很有新基础味道的识字课,无论是在课前复习的鸟字旁和隹字旁的形声字,还是课堂中肉月旁和明月旁的形声字学习,以及最后“月字旁”生字的拓展,无不充分体现着类结构的识字教学法。这也说明,我们老师已经能够跳出以前点状地、单一地看一篇教材的思维模式,能够有一个单元和整册教材的背景。书中还提到:集中学完一个单元课文中的生字后,再集中精力学习本单元课文,识一批字,读一组课文,识字阅读交替进行,文本理解思路不再人为中断。我觉得这种方式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相信孩子的识字效果会更好。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逐年下降而困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重复的要求,陈旧的方法,太多的灌输,不能顺应学生发展需要,书中给出指导:识字教学中,用“教结构、用结构”的策略,通过“自学前指导、学生自学、自学后交流检查”的课型,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切磋,老师的指导,提高生字识字率。这也就要求老师要随时分析学生的前在状态,不光是质量上也需要在速度上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比如:平时我们的课堂一味地让学生口头说记字方法,还总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单一且没有重点,可以适当减少口头分析时间,增加学生为记忆字形而动笔书写的机会,然后通过交流检查进行再次的巩固。识字课,动笔写字的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这样学生不光写了,还更好地记住了生字,同时,把识字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本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章节中,还提到了让我一直头大的问题,就是抄写生字数量的问题,过多重复、机械抄写,会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对识字效果并不大,可不写几遍,总觉得他们掌握不了。而能分析学生的状态,考虑他们的基础,用汉字结构规律选择书写是适当减少书写数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同一类字,可选择较难、可以实现结构迁移的的重点字书写,这样就能减少机械化却又没有效果的现象,也减轻了学生负担。比起机械化的抄写,更重要的且必不可少的是运用,大量阅读、汉字夹拼音写小日记、用易错字组句子等等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下笔书写先思考,根据意思选择字形。

篇6:《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认为那就是二位一体的“爱与责任”,《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爱与责任就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就是师德之魂。

首先,教师要有“爱”于胸。“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彩感,都将一事无成。”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这种爱建立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高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人道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无知等等,绝对不会孕育出真正的爱。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并必然会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戴,读后感《《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在肩。“爱”就意味着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他“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怎能胜任教师职业,怎能实现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国家的重托?“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去体现师德的内涵,怎样才能做名称职的教师呢?!我认为应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2、育人——关爱你的每位学生

3、教书——勇做研究型的教师

篇7:《新时期师德修炼》读后感

———林晶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成败。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潜在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因此《新时期师德修炼》从十个方面来阐述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何为师德?我认为师德是教师应该遵守的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名合格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更要有为人师表的道德素养。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老师,更应该注重自身形象,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出现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有些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得过且过,抱怨什么“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要抓好学校阵地。学校是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加强师德建设,最基础的要抓好各学校的阵地作用。要认真负责地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主题活动。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

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综上所述,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该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五,要抓好机制建设。师德建设教育但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要否决制”。

篇8: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新《纲要》) , 取代了原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旧《纲要》。新《纲要》是国家对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 是这一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进行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和评价的依据。在新《纲要》的指导下, 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深入理解新《纲要》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纲要》精神, 对普通高校现设体育课程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和研究, 是一个摆在高校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2、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最早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是国外学者韦尔 (M·welly) 和乔依斯 (B·joyce) , 认为“教学模式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 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模型。”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对于“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有多种。有一种解释是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相对特色风格的教学框架, 是就指对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进行阶段、分步程序而言的。在长期、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具有某种教学特点的教学进程定势。作为课程的整体结构框架, 集中表现了教学模式会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整个教学活动整体以及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作为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方面就突出了教学模式具有宏观的有序性及可操作性。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三个基本组成要素:即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相对应的体育教法体系、体育教学的过程结构三部分组成。

3、对我国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及总结

(1) 传统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人类认识、了解事物的规律、依据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特点, 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重视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 以体育教师为核心、为主导, 侧重学生的本体化, 即重视从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来教学。

(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课堂学生的参与下, 通过使用运动技能的手段, 利用适当的外部的条件, 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外部环境,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内在努力或者与同伴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完成最终任务, 促进学生社会性与相互协作意识共同得到积极发展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

(3) 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师的启发指导下 , 让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讨和独立思考, 发现并掌握相应动作原理一种教学模式。

(4) 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试图运用从事物宏观进行学习的新教程, 摈弃以往只单单重视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某项体育运动的整体认知、忽视对体育运动项目技能的特有特点的了解得缺憾。

(5)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以进行体育运动为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发展学生身体为前提, 使学生得到快乐的体验, 即以快乐心理体验为直接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指导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

(6) 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某项动作技能时 , 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 让学生自己通过认真地自我思考、讨论、观察等途径去独立探究, 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动作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7)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 主要面向对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头体会到进行体育锻炼、从事体育运动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快乐, 重而使学生提高进行体

4、我国体育课程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

4.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教学模式高举相关的研究, 其中仅15%的文章涉及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绝大部分是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想, 操作性不强。在理论上建立了很多模式, 但脱离了实践研究, 不能完成模式规定的所有目标。如果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构想层次, 那就体现不实践价值。

4.2、提高本学科的针对性

目前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都是大而全, 模式之间的特征不明显, 针对性较差, 似乎每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很明显, 每个学科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的不同, 要针对体育学科的学科特点提出适合体育学科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9:落实新《纲要》务求新推进

孟万金: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教育部又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新《纲要》),一次比一次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新《纲要》对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凸显出指导思想更科学、基本原则更务实、教育目标更高远、教育任务更坚实、教育内容更具体、教育途径更全面、教育方法更有效、组织实施更得力等诸多亮点。

:新《纲要》在指导思想里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基本原则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这就是您所说的“指导思想更科学、基本原则更务实”的新亮点吧。请您具体谈谈其深刻内涵。

孟万金:新《纲要》开宗明义提出“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里的“科学”,主要强调要遵循两大规律。一个是要遵循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另一个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即“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新《纲要》在其基本原则中首先增补了“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将发展、预防摆在了危机干预的前面,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看,这些都彰显出新《纲要》指导思想更科学、基本原则更务实的新亮点。

:新《纲要》虽然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但是,有人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西方积极心理学移植到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您对此有何评论?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时代精神,主张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有人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归功于西方积极心理学,这是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真正的积极心理思想源自儒家经典。“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头的“正心”,翻译成英语,即西方的“积极心理”。更加可贵的是,“正心”不仅包含当代西方的积极心理学思想,还包含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端正、矫正心理之意。可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新《纲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写进总目标,将“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写进培养任务。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

孟万金:新《纲要》的目标更高远,任务更坚实。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目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主张让个体学会学习、生活、交往,从而塑造充满乐观希望、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最大限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积极的心理基础,为大国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可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较好地彰显和践行新《纲要》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梳理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内容,包括认知(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真诚、执着)、人际(爱、友善)、公民性(领导力、合作力)、节制(宽容、谦虚、持重)、超越(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希望)6大维度15项,并且编制出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为实践提供了教学资源和评价工具。同时,我们制定了幸福学校、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基本标准和评价指标,为奠基学生幸福生活提供了抓手。

:在教育内容方面,新《纲要》不仅对小学低年级和初高中内容做了增补,更重要的是将小学中高年级内容分别独立设定,对小学高年级做了专门规定。您如何看待这一改进?

孟万金:这一改进的最大亮点就是使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小学高年级阶段是身心发育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这些内容都非常必要。初中增补了“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高中增补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见,新《纲要》规定的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因而更加具体。

为了使教育内容更好地落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各学段规定的核心内容镶嵌到6大维度15项积极心理品质里面,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育关键期以及知识的逻辑性,细化出了各年级的课程标准,分层次、分梯度设计教育内容,采取了结构化、系统化、螺旋上升的设计,通过地方和校本活动课课程电子资源包使各学段内容落到实处。

:新《纲要》在途径和方法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完善,明确要求“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还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理解这些要求?

孟万金:这是新《纲要》的又一亮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并且进一步明确: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边缘性工作转移到学校核心工作中去。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力戒学科化和医学化倾向,强调生活性、自然性、活动性、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极大地提高了实效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纲要》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得到了拓展,实效得到了提高。

:目前,基层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有三个: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二是师资短缺;三是理想的学生教材和教师培训教材难寻。请您谈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领导重视摆在首位,领导重视的核心在于质量,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快乐高效学习、提高学习乐趣、成绩和升学率作为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研发了“易学灵”(e学灵)和“易教星”(e教星)人机对话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克服厌学厌教,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带动学校进步的引擎,保证受校长欢迎。师资短缺的表现有两个: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不高。针对这一困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自助、自动化专家辅导系统,分为团体必修课程和个体自选课程,前者满足各年级通识需要,后者满足个体心理需求。该系统既保证了教材的专业性,又有效解决了师资问题。

:这真是令人振奋的消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落实新《纲要》开辟了新视野,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抓手,衷心祝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落实新《纲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营销精英培训下一篇:学校体育工作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