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学习计划

2024-04-16

新纲要学习计划(共9篇)

篇1:新纲要学习计划

《新纲要》学习心得

在学习了幼儿园指导纲要后,我觉得自己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观。纲要的理论知识是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的支撑点,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等都有据可依。我觉得幼儿园纲要这本书是新教师,也是老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海洋中的教育理论导师,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总缆《纲要》,我深深感到其中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在《纲要》中“教育内容与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被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健康的身体,作为个体生存质量好坏的表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前提和基础, 最易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纲要》的其他部分中,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这一指导思想也随处可见。例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总则”第四条)。在资源利用方面,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做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与家庭、社区等密切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使幼儿教育走向开放化,社会化。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创设良好的条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资源观念,使幼儿教育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如在平时要多与家长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从而参与到教育中,使家园共育工作做的更好。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五大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领悟《纲要》的内容和精神,为能培养合格幼儿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新纲要学习计划

新纲要学习心得《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同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进步教育能力。这不仅是对幼儿家庭看法的改变,更是对幼儿家庭教育作用的肯定和认同。它需要教师重新考虑以下两个题目:1.家庭成员有权利也有责任参与决定有关幼儿的教育题目幼儿园、家庭都要重新熟悉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师、家长都应当重新考虑各自的责任。以往,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为的是让孩子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者的权利与责任都在教师。只是在幼儿园安排的“开放日”时,家长才能走进幼儿园“看”孩子们的活动。今天,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知情权”,并且有参与决定的权利。教师与家长应当分担权利与责任。假如教师不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那是对家长权利的不尊重;而假如家长不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不参与幼儿在园的教育,那是不负责任。2.教师与家长要共同研究关于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题目、观点和策略共同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当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关键点,这样能使教师与家长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促进相互尊重;同时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讨论还能形成一些共叫,并寻求到解决一些具体教育题目的办法;再者,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班级治理和教育中,我们也把家庭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们交流、联系,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共同寻求解决具体教育题目的办法。每当幼儿园迎来一批新生时,我们总是事先做好一块块奖牌,奖牌上写好每个幼儿的名字,把它们挂在每个幼儿的脖子上,以便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每个孩子。由于对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我们还在教室门口挂上了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笔,家长有什么孩子的情况可写在上面,这样我们就能及时了解,并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关心了。家长们对我们的这些做法十分欢迎,都说我们的工作细致周到。家长会的召开也一改以往由教师的“一言堂”做法,而是采用了园长讲话、教师先容、家长提问多形式的方式,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我们每月还写好每个幼儿的家园联系册,把幼儿的在园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而家长也会把幼儿的在家表现写在联系册上,及时反馈给我们。这样,双方相互协调配合,达成一致共同来进行教育。学习《纲要》后,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正是家长的参与给了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同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篇3:新纲要学习计划

(一) 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快制修订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监管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治理。开展食品和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包装材料污染物、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措施。加强进口食品农产品监管, 全面实行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乳制品生产企业注册, 探索进口注册的“前置监管”措施与口岸查验手段的结合应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 下同)

(二) 加强消费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对儿童用品、车用汽柴油等消费品的监管。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市场反溯机制。完善消费品风险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及预警平台建设。开展农资、电线电缆等产品专项整治。完善进口不合格商品的退运销毁、通报召回、责任追究等处置措施和进口旧机电的“前置监管”。开展口岸卫生处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完善疫病疫情防范、媒介生物监测防控等制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加强电子等新兴产业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对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的质量安全监管, 推动产业发展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探索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新模式, 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以治理雾霾为重点, 强化节能环保产品标准的硬约束, 推进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对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严格企业准入和强制退出机制。开展重点行业能源计量和能耗限额标准工作监督检查。推进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完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认证认可体系, 开展环保产品和低碳产品认证活动。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加强工程和设备制造质量安全监管。以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建筑为重点, 开展全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抓好“平安工地”建设。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对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装备制造、能源生产、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大设备监理。组织开展铁路运输设备、铁路工程质量专项检查, 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加快客运索道等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和“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突出对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监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优胜劣汰的质量发展市场机制

(六) 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制订质量信用评价国家标准, 规范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 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发布企业产品质量“红黑榜”。规范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推动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 开展“诚敬做产品”活动。推进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诚信市场创建和旅游诚信建设工作。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旅游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 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中华老字号商标、地理标志等为重点, 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利用网络、电视购物等渠道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以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为重点, 加强广告日常监测检查和监督管理。 (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产品“三包”、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逐步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与服务标准自我申明公开制度, 开展企业公开承诺采用标准与社会监督试点。落实企业产品质量担保责任, 探索实施质量问题先行赔偿、质量责任保险、质量安全约谈等制度。在消费品生产企业中探索建立产品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质量升级的配套措施

(九) 加快制造业、服务业质量升级。制定关于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和工业强基战略研究, 推进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 促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强服务业质量管理, 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在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试点, 推动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测评与规范建设。开展服务业质量测评机构采信管理。建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 完善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和评价制度, 畅通旅游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开展服务外包认证示范。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统计局、旅游局)

(十) 加强质量升级相关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改革标准化体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 优化政府推荐性标准体系, 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大力推动能效能耗、重点产品、商贸流通、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贯彻实施《计量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 加快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和重点行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组织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和能效标识产品专项执法打假。发布实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加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领域国家产品质检中心的规划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产品质量部省联动监督抽查试点工作, 加强交通、铁路等重点领域认证工作。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

(十一) 完善质量升级的激励机制。完善国家技术改造贴息等激励政策, 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鼓励企业总结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建设一批质量创新基地, 牵头构建质量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开展品牌价值提升与品牌建设研究, 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 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 保护和传承老字号。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建立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国有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工程。制定发布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筹备成立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推动开展自主品牌价值评价, 加大对小微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 (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

四、强化质量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十二) 加快质量法治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法规规章, 研究消费品安全法立法, 推动修订标准化法、计量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推进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条例和重大设备监理条例立法工作。推进质量及相关学科建设, 鼓励高等院校设立质量教育研究机构。改革完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 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工艺规程、 (下转24页) (上接11页) 操作技术、质量知识培训, 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质检总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十三) 推进质量共治。发挥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精心组织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推动有关部门建立质量数据、信息交流发布机制, 鼓励有关学会、协会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发布质量信息。深入开展质量文化与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质量宣传和舆论监督, 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和质量失信企业的曝光力度。 (质检总局牵头, 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

(十四) 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在企业中广泛开展QC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 、“五小” (小建议、小革新、小攻关、小发明、小创造) 、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质量活动, 开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技能竞赛活动, 推动基层班组创新质量管理工具, 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全国QC小组质量技术创新成果遴选推广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 实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印发《2013-2014年度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分细则》, 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地方政府将质量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做好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统计调查、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等基础工作, 为政府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中央组织部、质检总局、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4:学习新《纲要》优化农村美术教育

【关键词】美术环境题材创新

新颁布的《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问题,其中,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科学实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有效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根据新《纲要》的教育精髓,结合我园地处农村的地理优势,笔者对优化农村美术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所谈的是我在尝试中获得的启示。

一、 优化环境是前提

环境是一种活生生的潜在课程,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由表现的环境,幼儿的创造素质就难以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优化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是优化农村美术教育的前提。

(一)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自由发展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以自然的心态允许幼儿“奇思异想”的言语和行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自由畅想,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泥工活动《恐龙世界》中,有个小朋友将一只可爱的剑龙尾巴割掉了,我好奇的轻轻问:“剑龙尾巴怎么了?”这位幼儿神秘地说:“剑龙尾巴被霸王龙咬掉了,它疼得哇哇直叫。”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果当时我训斥、制止他,也许他的“神秘故事”会石沉大海,严重影响他的创新思维。可见,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何等的重要。

(二) 挖掘社区资源,扩展幼儿活动空间

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而现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村“地大物博”的地理特点,充分挖掘社区中可利用资源,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加以体现,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欲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

1.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创造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根据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需要,我常组织幼儿走向自然、田野区、无土草坪基地、针织厂、农业科技示范园、工艺品厂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幼儿作详尽的介绍,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过观察、讨论、交往、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等各种实践活动,丰富感性经验,加深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美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触发创作灵感。如在手工活动《奇妙的玩具》中,我先带幼儿参观工艺品厂,了解叔叔阿姨制作玩具的程序,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各类玩具的色彩、造型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讨论,想象如何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玩具,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类美术活动,体现了农村社区资源特色,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开阔幼儿思路,丰富幼儿活动经验,使幼儿的自由创造有章可循。

2.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农村社区资源是最为直接、最为便利的资源,为顺利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中发展动手能力,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我注重挖掘农村社区资源(土、石、布、线、贝壳、纸盒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一些与美术活动相关的操作材料,在手工《奇妙的玩具》中,提供不同色彩的平绒布、开司米线、丝绵、刺绣针、陶瓷眼睛、油性笔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了小鱼、云朵、各类水果等玩具。在“纸盒造型”中,我除了提供牙膏盒、药盒、酒瓶盒、剪刀、胶布等主要工具外,还准备了各色毛线、蜡光纸、皱纹纸、酒瓶盖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随意摆弄,大胆构想,同时,我还适当加以点拨,让幼儿学会运用这些材料,如:剪、穿线、打结、套针针法、安装陶瓷眼睛等技能制作“奇妙的玩具”,掌握卷、折、剪、贴画等“纸盒造型”的基本方法。为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在创造中多出成果,埋下了较好的伏笔。

由此可见,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下,幼儿与自然、社区亲密接触,与材料充分互动,从而形成了宽松、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无压力、无所顾忌的活动空间内,幼儿可以自由联想、交流、表现,无形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 优化主题和题材内容是关键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因此,幼儿美术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幼儿园(班级)的主题活动,也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真正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特点,然后以此确定题材内容,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在精选主题时我有以下小小体会:

1. 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对其有感性经验。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和幼儿来到了一望无垠的无土草坪上放风筝,在此基础上,幼儿用合作画的形式表现了放风筝这一事件,由于这一内容是活生生的,幼儿有过亲身的体验,所以表现的画面生动有趣,各具特色。

2. 生动有趣,幼儿对其感兴趣。例如:在孩子们谈论动画片时,我发现幼儿对猫和老鼠特感兴趣,于是产生了《猫和老鼠》这一教学内容,我提出绘画条件:一只小猫、一只小老鼠由幼儿随意构图,结果幼儿画出了各种情景的画面,有“小猫玩火圈、小老鼠走钢丝”;“小猫背小老鼠”;“小猫钓鱼,小老鼠拎桶”等等,一幅幅作品在孩子的口中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3. 有想象的空间,幼儿有发展的余地。例如在“纸盒造型”中,我们收集了酒瓶盒、香烟盒、药盒、茶叶盒、化妆品盒、等废旧纸盒,在操作中有一位小朋友拿了一只香烟盒,想了一会儿,他取了酒瓶盒剪了一个长方形用透明胶粘在了香烟盒盖上,又剪了四个小轮子装在了两侧,他高兴的向我介绍演示:它可以当床;又可以当车子;还是一只有用的垃圾筒呢!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香烟盒在他的创作中竟变得如此的奇妙!

4. 适合以美术形式表现。例如:红泥是我们唾手可得的自然资源,它可塑性强,立体效果好,而且幼儿对其也很感兴趣。在数次的泥工活动中,他们掌握了搓、压、捏、刻等多种泥塑技能,孩子们创作了各具姿态的物体形象,有坦克、小碗、花篮、拖鞋等,并用色彩加以装饰,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在它们的稚嫩中却蕴含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容,闪现了幼儿的创作火花。

三、 优化教师素质是重要条件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曾提出:“倘若把创造作为教学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创造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教育观念新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自己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遵循儿童年龄特点,发挥美术教育的艺术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独创力、操作力和审美感等,把幼儿看作一个发展中的独立个体,给孩子创作的空间,充分相信他们,在美术教育中努力做到,多观察分析、少约束代替。让孩子在自由创作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作品的美、获得真正意义上美的愉悦,让孩子在体验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想象画《各种各样的鱼》,我们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通过观看实物鱼和录像,让幼儿在观察中了解鱼的身体结构,再请幼儿进行创作画“各种各样的鱼”,并请幼儿大胆构思,想象自己心目中的鱼,以及鱼中发生的故事。

(二) 教学方式活

正如新《纲要》中所说: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没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活”表现在为孩子留有想象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其示范提示应是点拨式的,点到即止,不必固定作品模式,不用命令语言,教师提示语对作品起到启发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余地,能够开动脑筋,自由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有了发展的可能。例如:在想象画《会跳舞的娃娃》中,我首先为孩子提供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图形片,并提示幼儿玩一玩、拼一拼、看谁拼的娃娃多,让他们在自由摆弄中了解人物的不同姿态,而不是教师枯燥的说教;其次出示“木头娃娃”,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变木头娃娃为跳舞的娃娃,在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变化的规律。幼儿还发现变化娃娃的五官、头发;用曲线表现,手臂、腿、身体也能使之跳舞。合理的想象空间是幼儿大胆创造的必要条件,在其中他们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新《纲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优化了农村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伯,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篇5:学习新《纲要》心得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形式,将个人主观意见强加于幼儿;没有做到真正倾听幼儿每一句话,分析他们的想法等。通过今天听周丛笑老师对新《纲要》的基本结构和指导思想的讲解后,新《纲要》则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这样一来使我更加明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这一准则。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教育教学与幼儿之间真正的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管理中,我还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幼儿学习兴趣为目标,正确引导幼儿学习。

常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指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生学习的最初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应该在一种轻松、愉快,并且适合他们的环境中积累知识经验、发展智力,而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时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为幼儿只有充满兴趣,才可能做到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某一件事。

二、善于观察,做好幼儿的支持者。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不该只进行横向比较,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坚持鼓励幼儿,努力了解孩子,给能力较弱的幼儿投去更多关爱和鼓励的目光,会使他们更有自信。并与家长做好交流配合工作,使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家园共育,使幼儿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儿的合作者。

篇6:新纲要学习计划

为争创国家文明城市,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活动,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把我园的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高,结合我局实际和特点,研究决定,特制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计划如下:

一、制定计划,落实措施1、1—3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纲要》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家熟背《纲要》20—80字常识。积极参加市、社区的宣传活动,书写标语,设宣传站,向游人发放宣传资料,办专栏等广泛宣传,让市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

2、4—6月,组织学习《纲要》1—5章,开展“争做文明绵阳人”读书活动,并进行知识竞赛。

3、7—9月、组织学习《纲要》6—7章,在全局职工中开展向社会弱势群体捐助活动。

4、10—12月、组织学习《纲要》第8章,进行学习贯彻《纲要》知识考核。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纲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大家积极参与,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2、为了加强领导,保证计划的落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的经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强大的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各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纲要》内容为指导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力度,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向纵深发展。

***县自然资源局

篇7:新纲要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五五”普法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风制度建设,严格公正执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监督机制、把我市及我局经济社会生活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全面开创依法治理的新局面。

二、依法治理的目标

我局从2006年起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市委要求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衔接的依法治理工作管理体系,形成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的良好局面,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局党员、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水平,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维护政治稳定,保障社会长治久安

依法严历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依法严历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历打击邪教活动,依法取缔“FLG”等邪教组织。

四、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和决策机制、规范决策和程序

对涉及全局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使决策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群防群治组织,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安全防控体系,鼓励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依法查处各类环保案件,加强对各种类型犯罪的预防和打击,逐步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格局。

六、依法调解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制,加强我局各基层单位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信访工作,积极引导干部、职工通过合法途经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努力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贯彻和实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

贯彻和实施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人事、职称、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用人机制,努力提高全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

八、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

严格实行执法人员的培训制度和资格管理制度,完善持证上岗,定期轮岗,不合格下岗的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提高警惕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自觉性,提高执法效率。

九、加大领导干部学习的力度

全系统各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各股室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法学理论、学习宪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目标管理制度、领导干部学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职资格法律考试制度、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

篇8:《纲要》学习体会浅谈

一、人才强省战略是由人力资源大省向强省迈进的必然选择

人才强省战略是推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统领着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 归根到底人才是第一实力。靠资源竞争、靠资本竞争、靠技术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顺应河南省面临的“两变、两不变”的新形势,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是核心技术、是专利产品, 说到底是人才的创造性劳动。从其他外省的经验教训来看, 资源型地区之所以往往不是发展最好的地区, 从根本上讲, 主要是囿于对静态的自然资源的依赖, 忽视了对动态的生产要素的开发。河南省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进而实现由产业大省到产业强省的转变。这个转变根本上讲要靠人才。要突破发展的瓶颈, 首先要突破人才的瓶颈。只有推进人才队伍的转型, 才能带动发展的转型;只有实现人才的跨越, 才能支撑发展的跨越。无数历史史实和国际经验表明, 依靠人才和科技创新投入的发展模式, 就可以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二、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几个主要着力点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 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河南省的人才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科学人才观初步确立, 全社会人才意识明显增强, 人才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不断优化, 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党管人才新格局基本形成。

1.着力加强人才培养, 总量规模得到扩大。据2010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消息, 河南省人才规模进入全国前10名, 人才贡献率居全国第12位。全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从2004年360万人壮大到2014年的近600万人。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2012年, 河南省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总量为577万, 位居全国第9位;具有高中 (包括中专) 教育程度的人口总量达到1258万人, 位居全国第3位;普通高校在校生总量达到156万, 位居全国第4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339万, 位居全国第2位。

2.着力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形成了“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开发方略。以高层次人才选拔为引领, 进而带动专业技术人才整体队伍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得到建立健全, 形成了涵盖国家、省、市、县梯次推进的高层次人才选拔格局。截至2014年年底, 河南省实现了获得冠以“国”字头荣誉称号和待遇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近3000人, 在豫院士17人,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 中原学者31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6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86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7人;省级层面的杰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00人, 河南省优秀专家1267人, 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31人, 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25人, 累计招收博士后2050人,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达到207个。从2004年到2014年十年间, 全省大概20万人通过评审获得高级职称, 大概50万人取得中级职称, 到2014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272万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 以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河南省政府签订新一轮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合作备忘录》为契机, 着力提升职业培训能力, 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鉴定力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截至2010年, 河南省培养技能人才409万, 其中高级技师人数约为3.7万, 约占1%, 技师人数约为17.8万, 约占4.4%, 高级工人数约为78.9万, 约占19.3%, 初级工和中级工人数约为309万, 约占76%。以“双高人才”培养为引领, 高、中、初级人才梯次发展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

3.着力增强招才引智的针对性、灵活性。围绕河南省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 以项目为载体和途径引进高端人才和智力, 着力增强招才引智的针对性、灵活性。遵循人才随项目走的规律, 策划和包装了一批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和课题, 放眼国内外、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利用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载体, 采取技术合作开发、产业技术联盟、课题招标、项目协作等形式, 定向地发现人才、延揽人才, 引进人才, 增强招才引智的针对性。打破行政区划、身份、所有制、地域等壁垒, 采用柔性流动的方式, 增强招才引智的灵活性。比如,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前期谋划、调研、规划、开发建设等申报评审阶段, 河南省就引进了有“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之称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 (John Kasarda) , 借助他的影响和理论助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 (John Kasarda) 首次提出航空大都市 (Aerotropolis) 理论, 他认为在速度经济时代, 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 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 一种新型的城市出现了:航空大都市。正是因为他的理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战略定位高度契合, 正是因为找准了河南省战略需要与优秀人才的特殊影响的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招才引智, 才有效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战略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关于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动力的思考

河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判断, 全省人才工作进入全面推进、整体提升的新阶段。为了实现“迈进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战略目标, 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持续投入, 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 需要增强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 需要改革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任用体制机制等。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的工作格局以及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是推动人才强省战略实施重要力量。

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带头营造“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 为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领导干部在人才问题上要有爱才之心, 识才之智, 容才之量, 用才之道。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胸襟。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视野要非常开阔, 胸襟要非常开阔”, 在人才的发现、使用问题上更要有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提倡在人才发现过程中, 贯彻“五湖四海”原则和“德才兼备”方针, 反对在人才发现选用中, 搞“体内循环”和“近亲繁殖”;提倡在人才使用上, 树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人才稀缺意识, 体现出“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执着, 反对在人才使用上搞“武大郎开店”和“叶公好龙”。二要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正确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人才和岗位的关系、培养教育和实践成才的关系、人才储备和使用的关系、最佳成才期与用当其时的关系, 是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贯彻好“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人才工作方针是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三要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的环境, 着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 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和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贡献智慧。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形成推动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的强大合力。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党管人才的定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重点是谋划好人才工作全局, 把握好人才工作方向, 制定好人才政策, 处理好人才工作的重大关系, 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 而不是由党委去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具体事务。而政府管理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由于长期直接负责人才工作, 具有一定的基础, 建有人才工作体系。因此无论是政府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还是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比如科技、教育、卫生等人才行对集中的行业主管部门, 都是党管人才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相对于党管人才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在党管人才的格局中, 政府部门应该是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管具体、管法制、管执行、管落实, 政府的角色应该是法律的监督者、市场的监管者、人才的培训者。党管人才原则和格局的确立改变了政府职能部门在人才工作中单兵突进、力量分散的情况, 动员了方方面的力量和资源, 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了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强大合力。

篇9:学习《纲要》,教育何为

30余年来,得益于中央的政策优惠,凭借敢想敢拼的劲头,广东在全国率先打破思想和体制禁锢,以务实敢干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勿庸置疑,广东教育在这段历史华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分量。而今,站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来支持、推动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全省上下都在解读、领会新一轮改革发展战略谋划的崭新命题。“教育何为”自然成为南粤教育人发自内心的追问和深入思考的课题。

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基础地位,起着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各行各业都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纲要》的贯彻与落实蕴含着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强烈诉求,自然也为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纲要》不仅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且详细阐明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域和项目,既为广东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提供了动力源泉。

发展转型是当前广东的时代课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型的新起点,广东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广东教育人必须深刻领会《纲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创造性地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学习《纲要》,就应当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条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广东教育的实际出发,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从体制和机制上大胆突破制约广东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闯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学习《纲要》,就应当把人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针对问题有的放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的规划和措施,将《纲要》对教育的要求实化、量化,从而以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引领我们贯彻落实好《纲要》。

学习《纲要》,就应当狠抓落实。只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把各项规划和措施真正优质高效地落到实处,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纲要》带来的福祉。

上一篇:至天堂的父亲下一篇:7、班主任如何开好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