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4-04-09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共6篇)

篇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伴随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其实,很久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建国以来,在历次课程改革理论实践的探究中,我们不乏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背后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共同的成功因素是否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呢?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我对国内建国以来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进行了梳理、比较和研究。

一、从理论层面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流派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小学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流派共有9个,分别是:

1. 卢仲衡:自学辅导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邱学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 黎世法:异步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 4. 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5. 李吉林:情境教学——创设充满智慧和情趣的空间 6. 王敏勤:和谐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规律 7. 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利用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8. 马 承:三位一体教学法——为学英语快速奠基 9. 顾泠沅: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面我仅就其中的四个和本话题关系比较密切的做一下简单说明:

(一)卢仲衡:自学辅导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中叶,“程序教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主张用“小步子”和“及时强化”为原则来编写教材。因为小步子学生才够得着,及时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才能得以保持。卢仲衡的“中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最初其实就是对美国“程序教学”理论的再实验过程。

经过实验发现,尽管程序教学有很多优点,如体现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等,但其实效性并不像国外有些报纸宣传的那样堪称“第二次产业革命”。其实从20世纪若干年来移植国外教育理论成功不多的教训表明,西方教育理论不少是脱离中国国情的,很难在中国以其原有的形态扎下跟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要使舶来的理论为我所用,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改造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卢仲衡结合“程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开始编写自学辅导教材,进行自学辅导进一步实验,并提出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

2.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启、读、练、知、结”。

“启”和“结”是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的,占15分钟左右;“读、练、知”是在中间30分钟不打断学生思路的状态下进行的。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学到课本中指令做练习处就做练习,并核对答案。

具体说:“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启发不是讲课,教师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时反馈。读、练、知三者可以交替进行,读懂课文就做练习,做完练习就对答案,又读课文、做练习、对答案,如此交替地继续学下去,直至老师小结才停止;“结”就是小结。在小结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做题规范化,解决疑难问题,促使知识系统化。

3.自学辅导教学的优点

学生注意力集中。每堂课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以视觉为主,动手、动脑、动耳、动口,多感官相互作用,大脑各区域轮换地兴奋,学生就不会觉得疲惫,注意力就会始终保持集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独立阅读能力、独立审题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独立操作能力。

自学辅导实验的验收指标关注学科全面发展。自学辅导实验验收四项指标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学能力成长、自学能力迁移、学科全面发展。强调数学学习不能挤占其他学科时间。

又称“三本教学”。单独编写的课本,适合学生自学;特殊的练习本,留有空白的地方,便于学生做题(答案附于练习本后)位置固定,便于教师检查;测验本不附答案,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做练习的真实程度。

自学辅导实验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成效明显。因为用视觉比用听觉更适应大多数学生。尤其学习不好的学生,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三遍。

自学能力提高后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

(二)邱学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1.产生背景:

1951年,在小学当代科教师的邱学华发现,教师先讲、学生听懂后才练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得累,且教学效果不理想。1956年,邱学华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并留校任教。边教书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发现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效果比较好。以此为起点,2000年完整提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形成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

2.尝试教学课堂操作模式——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其教学程序分七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练习。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取“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到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三)王敏勤:和谐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规律 1.形成与主张:

王敏勤的“和谐教学法”是融合暗示教学法和沙塔洛夫教学法而形成的。所谓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王敏勤认为,首先,和谐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它们配合得不够合理,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各种要素的搭配关系,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

随着研究和实验的深入发展,王敏勤又提出了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原则: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部分后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总是先部分后整体。而王敏勤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是先整体、后部分。根据整体建构的原则,在一个学段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单元(章)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而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及时回归到整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学完一册教材要及时回归到整个学段的知识系统。在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开始就要把主要学习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完成了主要任务再完成次要任务。这样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结构图理清教材的思路和各部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树、线状图、网状图、表格、简笔画等,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如一个学段的一个学科可以画一棵知识树,每一册教材也可以画一棵知识树,知识树可以挂到教室的墙上,学生一入学就要让他学习这一知识树,让他知道在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或数学学科要学习哪些知识,要学习的每一部分知识都是这棵知识树上的一个分枝、一个叶片、一个果实。

2.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八环节

最初,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即: 准备阶段,包括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两个环节;

导学阶段,包括明确目标、自学讨论、艺术精讲三个环节;

应用评价阶段,包括激活练习、达标测试、推荐作业三个环节。在准备阶段的“身心放松”环节是和谐教学的特色。常用的心理放松法有音乐放松法、诗词放松法、心理想象放松法等。

在导学阶段的“艺术精讲”也是和谐教学的一个特色,要求教师在精讲时不但要注意语言和手势的教学艺术,在板书时要运用纲要信号。艺术精讲还包括在课堂上适当地播放音乐。音乐如果用得好,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特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应用评价阶段的“激活练习”是和谐教学的又一特色。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活泼多样,如可以采取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方式。

在新一轮的课题实验中,王敏勤又提出了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是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图(纲要信号)来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

三是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与原来的“三段八环”相比,更便于教师操作,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 1.产生背景与理论支撑:

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青浦数学及格率仅2.8%。作为青浦数学教研员的顾泠沅为了改进青浦数学教育而进行的一场实验改革。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具体说是“实践筛选”的方法,在1980年青浦实验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概括为4条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处理教材,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效果反馈,及时调节教学。

它们又分别对应了四条教学原理:

第一,情意原理,即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以及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序进原理,即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的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序进原理实际上是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结构”与“教学结构”)的关注。第三,活动原理。研究者建议教师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边尝试,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反馈原理。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2.青浦课堂教学模式

青浦县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主要得力于上述四个教学原理的综合运用及其所延伸出的教学策略。实验的主要教学方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骤: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调节。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予以调节和促进,使之保持明确指向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探究知识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通过逐步试探和试验,在讨论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则拟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防止难易失度。概括结论,纳入知识系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尝试所得,概括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然后通过必要的讲解,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将其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变式练习的尝试。对于一般结论,教师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编制好顺序排列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编制练习必须注意:应使练习的思维过程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将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并使之与尝试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题的组合应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解题的技能和方法。此外,还可用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使学生受到训练。

回授尝试效果,组织答疑和讲解。教师搜集与评定学生尝试学习效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堂巡视、课内练习、作业考查等。教师通过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答疑和讲解。答疑要答在疑处,解决疑难问题;讲解则是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使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并通过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予适当指点。

阶段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在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教学完毕之后,要进行关于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其中尤以“阶段过关”最为重要。教师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以第二次学习机会,针对存在问题帮助“过关”。教学细节的调节与阶段结果的调节,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改善教学系统的控制性能。

上述五个程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特点而加以调整,也可以在某个方面有所侧重,其中尝试学习是中心环节;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是把尝试学习所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以及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水平。

二、从实践层面梳理:国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学校有效教学改革 1.盘锦课堂教学模式:

盘锦市教育局在魏书生主持下,2002年初,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市直各学校开始执行“盘锦课堂教学模式”。即“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①通过“定向”来帮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全局”,确定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②教给方法后“自学”。

③在“导学释疑”“合作探究”中深化重点,突破难点。④通过“测试”“自结”,达到知识的强化、运用的目的 2.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关键环节——导读

例如:数学课《分数的乘除法——分式乘方》。

8:20上课,教师首先用投影仪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 8:22学生自读教材、做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8:30学生上前面板演例题,师生一起检查纠错;

8:37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出分式乘方运算性质:“分数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8:40学生自己做课后练习题;

9:00学生再上前板演,师生纠错; 9:05下课。

例如:语文课《核舟记》

整节课都是学生看注释翻译,教师仅在最后的4分钟时间总结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例如:历史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自学指导题:“请同学们读课本119-123页内容,细读大字,快读小字,浏览图片,积极思考以下问题,6分钟后比比谁回答的好。①课本介绍了哪些科学巨匠,他们的主要贡献及影响是什么?②科学巨匠的队伍是庞大的,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巨匠,请说说他们的成就。”短短的一段话把学习内容是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解决什么问题都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引入了竞争,还有内容的拓展。自学结束后,前后四位同学交流一分钟,学会的教没学会的,即“兵教兵”。随后的提问检查主要对象是中下等生,体现了“优待差生,差生优先”的理念。

后教:教师所教内容必须是学生自学讨论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

当堂训练:洋思在当堂训练上求真务实。本节课的内容必须本节课掌握、消化、巩固,即“堂堂清”,洋思的课堂训练占15分钟,训练题是同组教师提前商量挑选出来油印好的,有选择、连线、填空和问答。容量是16K纸一张,题目内容不仅有基础知识,也有运用和拓展性题目。如语文课《宇宙里有什么》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三种说明方法,训练题就有“运用学到的1-2种说明方法,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某一文具。”历史课上有一道“实践探究拓展思考题”:“相对论推动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但核用于战争,却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爱因斯坦在去世前提出令人深思的话题:我们将结束人的生存,还是人类将结束战争?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由科技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请你就“人类该如何利用科技?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可以看到,当堂训练与考试相似,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批改,下课立即收交。整个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是思维的紧张,因而换来学习的高效。

洋思有三清运动。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尾巴。实际上是即使复习巩固,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理论的具体化。洋思中学最后的复习,教师用的是“背诵讲义”,这是洋思的一大法宝,他们要求总复习抛开课本,只要背诵讲义,各课需掌握的知识点全在其中。

洋思人认为“课改的目的是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将课堂变成师生高效发展的课堂,共赢的课堂。”洋思不否认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对分数的追求,他们说“追求分数是现实背景下必须做到的,没有分数今天就过不了关,追求分数是生存的必须,现实的必须,发展的必须。”但“追求分数必须科学合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3.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验,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才杜郎口中学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声、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预习,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对成功实践中隐含成功因素的思考

综合以上四个关于教学理论和三个教学实践的模式,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呢?

实验名称 准备阶段 导学阶段 应用评价阶段 卢仲衡自学辅导实验

邱学华尝试教学

准备练习自学课本—尝第二次尝试练——出示尝试题 试练习—学生讨论习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自学指导,整练习达标,拓明确目标 体感知 展提高

检查点拨,探

寻规律

读、练、知、王敏勤和谐教学

顾泠沅青浦实验 盘锦课堂教学模式

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诱导 定向 预习(自学指导题)

尝试-概括-变式-回授 自学、释疑、探究

展示 先学,后教

调节 互测、自结 反馈 当堂训练 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成功的教学模式有其共性特征。

(一)从课堂结构和内容看:

1.关注教学环节的根本性变革。虽然每种教学模式包含的步骤、方法有差异,但都可以包含在三个阶段里,即准备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

在准备阶段,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极其重视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工作,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他们有的是课堂上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的通过教师准备具体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尝试任务,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有的是在课堂上新课伊始完成导学任务;有的干脆把导学放到课前去完成,将预习环节纳入教学流程。总之改变传统的学生只带着耳朵来听课,而是需要带着问题、带着思想、带着对新学知识的或深或浅的理解来听课。

导学阶段,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无一例外地打破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甚至都没有保留那种我们新课程改革后很多教师采用的对话教学模式,不是亦步亦趋地将教师的话语权一点一点转给学生,而是无一例外地倡导学生自学。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各司其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教师的教探讨的其实不是教法,而是学生的学法。为了学生学得好,教师应该怎样教。力图使学习规律变成课堂上可操作的方法,寻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注意掌握教育的时机,即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应用评价阶段,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一例外地强调当堂反馈,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学情作为自己授课的起点,教师将强化反馈环节作为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这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里,他们都不回避分数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洋思中学校长所说:“追求分数是现实背景下必须做到的,没有分数今天就过不了关,追求分数是生存的必须,现实的必须,发展的必须。但追求分数必须科学合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代价。”

2.关注课堂教学的层次与结构。

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的实践者都意识到,要想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内化,需要考虑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网络化结构。比如和谐教学探讨的知识树、每学完一段知识就引导学生及时回到知识的上位系统,洋思中学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引领学生背知识结构图,都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层次的关注。教 师备课中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更多体现了对教材结构、教学结构的关注,有步骤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

3.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

分析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他们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洋思中学明确提出“课改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改变过去少、慢、差、废,实现多、快、好、省,将课堂变成师生高效发展的课堂,共赢的课堂。”“课堂要打假,要挤水分,挤假学假教的水分,不让一分虚过,不让每一个虚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成功教学模式的实践者都意识到,只有面对真实的学生,进行真实的教学,才是教学成功的起点。

4.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成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意识到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主动地学习。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将教学活动更多的纳入教学体系。不再让学生通过听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读书、尝试完成任务等以“看”“活动”为主途径获取知识。学生边读书、边听讲、边动脑、边动手,不同的感官交替进行,防止疲惫感产生。事实证明,通过看获取知识比听对学困生更有利。

5.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洋思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什么叫“好”,不是指全都升上重点中学,而是无论学业还是行为习惯,特别是行为习惯在原先基础上都有很大的改善。杜郎口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作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评价系统已经成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的助推器。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融合这些理想的教学模式,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综合分析具体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寻求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个神话。著名收藏家张伯驹说:“不知旧物,则绝不可言新。”探讨别人的长处,正是我们创新前的准备和起点。

篇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基于“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

作者:张文宏;单位:合肥市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邮编:238076 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立项年份及序号: 2011年、HJG11110

摘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新课改的永恒课题。高效的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这些因素在里面的。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无形。不论什么样的课堂,要取得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课堂的高质量最终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没有学生的全情投入、主动参与,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模式 关注学生 以学定教 预习合作 探究 展示 反馈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迷茫中的反思: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

新课改实施后,我们的老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教学实践中依然故我,大多数课堂仍然是讲堂,而不是学堂,表现在:教师更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而不是更多关注学生学的怎样、怎样学?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品尝不到教学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如何改变课堂,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学校先后两次选派教师在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同时利用网络深入学习部分有效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如邱学华尝试教学、王敏勤和谐教学、顾泠沅青浦实验、李炳亭“五步三查”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并通过多次学习研讨,教师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应通过高效的组织,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力、教给学生方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融合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综合分析我校校情,学情等基础上,寻求一种相对适合我校的有效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中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哪些学校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我们的课堂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理论与调研基础,我校决定进一步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在全校积极加强对新课改条件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构建进行研究,决心从根本上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于是,我校于2011年6月申报了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由我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被合肥市教育局批准立项。2011年9月研究正式实施。

实践中的反思:明确高效课堂的“高效”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高效”的实施,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主动展示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有效吗?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吗?学生的学习过程快乐吗?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具体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要能合理地抓住各环节的高效点:课前预习案设计的高效,学生预习的高效,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高效;课中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的高效,情境教学设置的高效,问题精心设疑的高效,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的高效,科学探究的高效,课堂活动组织的高效,学生合作、展示及质疑的高效,课堂语言的高效,对学生评价的高效,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高效,课堂生成问题及偶发事件处理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高效,作业设计的高效;课后学生巩固提高的高效,老师教学反思的高效。

实践中总结: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与诱导者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都秉承改革创新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紧紧按照“课题带动、骨干示范、全员参与、评价调控”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思路,在三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并组织了多次各种形式的深入研讨,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教学合一”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发放预习案,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在独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案,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步:以学定教。课前对预习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课中进行,小组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班内解疑,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含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学合一。

第四步:精讲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式、情境式或探究式引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重视知识的生成,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适当精讲,包括课堂生成的与学生提出的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当堂训练,课中进行,6~10分钟左右。像考试一样的训练。

第六步:归纳提高。课中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提出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

为确保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得以有序的开展,我校制定了各种制度以保证研究顺利开展,如:

1.建立定期培训和教师学习交流制度。校长室牵头组织专家学者统一对教学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理解、熟悉、掌握新课程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各教研组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解答疑问。

2.建立班级学生活动小组制度。各年级班主任把班级学生分成4或6人小组,同桌为对子,异质同组,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班主任要引导组织展开小组间、组内学生间学习环节落实和小组间的积极性评价,建立小组内的督学机制和小组间的“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机制,利用好黑板报、展示栏等宣传阵地给学生个人和小组作积极性评价或表彰。班主任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良好习惯,能够使学生养成积极完成预习,参与课堂活动、多种形式展示的习惯,班主任同时也要把学习小组与学生德育管理、思想教育等班级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我校基层班级高效管理的新体制、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3.建立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组织制度。课题组要定期召开了课题研究工作阶段研讨会、座谈会,及时调整思路,并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观摩课、沙龙活动、教学开放日、与合肥市四十七中结对合作,协助巢湖市教研室召开中考研讨会,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在听评课与观摩课活动中,观课后必须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主持议课点评,点评必须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我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环节要求,对每一位授课教师的点评以“闪光点”点评为主,但也必须指出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各学科分工领导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备课组的观课议课活动。

4.建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单元考查制度。年级组要负责制定表格,进而方便每位科任教师在课前能够有效收集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从而使教师在授课前及时调整课堂情境或问题设置,活动组织,精讲内容及当堂检测,实施以学定教。各学科组对学生单元考查负责落实,确保教学质量的完美收官。

实践后的再思考: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带来了课堂的改变,但因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各学科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也作了一定的补充说明: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无形。不论什么样的课堂,要取得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课堂的高质量最终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没有学生的全情投入、主动参与,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学、互学,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及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尽可能让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培养自信。

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课堂要打假,要挤水分,挤假学假教的水分,只有面对真实的学生,进行真实的教学,才是教学成功的起点。

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或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主动地学习。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避免“廉价的表扬”。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效的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附件:

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于2014年10顺得结题,下面是成果鉴定书中的专家鉴定意见:

合肥市教育规划办组织专家对巢湖市黄麓中心学校张文宏、黄诗河两位老师主持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进行鉴定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课汇报、查看资料,经评议,鉴定意见如下:

一、本课题的选题十分切合教学实际并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学校在进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学校领导班子和大多数教师改变课堂的主体性意识加强了,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就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展开课题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群众参与的基础,毋容置颖,新课程下,围绕构建有效教学的模式,打造有效课堂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清晰,构建起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促使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目标有清晰的思路,能够以部分学科先行,从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客体互动上,从课堂效率的评价上等多方面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较为得当。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行动和实践的过程,如各学科的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表的使用,学生展示的效果等都在每一堂课上去实施,去行动,实施一段时间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在组内和组际间进行交流,对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四、本课题研究步骤完整,过程真实。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先从部分大学科开始,然后每学期不断有学科跟进加入,避免了一哄而上,因缺乏先行的试验造成无序无效的状况。研究过程中,文化课的九个学科全部参与,研究过程有真实的材料支撑,材料处理及时,如前期阶段的问卷调查,有调查原始表格,有数字统计,有调查分析报告。在构建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上,都有较详实材料说明研究的过程。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年度报告也比较详备真实。

五、本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现在各学科基本能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同时,教师的改革意识、研究意识有较大的提高,如物理组教师开始思考少数学困生的教学问题,提出常规的教学模式要与特殊的教学个案结合起来。大部分实验老师的专业成长很快,学校有三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教师获得省市级奖励。

基于上述的看法,专家评委一致认定:该课题准予结题。同时建议课题组教师要加强学习,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完善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周德藩

《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2] 周峰、郑向荣

《优质学校形成规律探索——从“洋思”到“东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

[3]卢志文

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卢志文杏坛絮语

2009-5 http://luzhiwen.eduol.cn/archives/2009/782508.html [4]高效课堂研究简报

2010年第01期(总第1期)

2010年第03期(总第3期)

http://wenku.baidu.com/view/6a802b630b1c59eef8c7b4ab.html

2010年6月20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f51dc0100mglb.html

2010年10月

[5]艾玛·麦克唐纳

《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03-01 [6]陈源清

《精彩的小班课堂——初中小班化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探索》

凤凰出版社

2011年7月

篇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很烦累, 教学却没有实现教学相长。主要表现为:学生素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多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 教师业务没有得到提升。这一不良现象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所遗留的弊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除了严格落实新的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基于以上等主要原因,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实践, 浅谈几点自己肤浅的拙见, 以供交流切磋。

一、创建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感染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 带动那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大教师要想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比较重要。一个班级是由广大学生组成的,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要抓住他们的优点, 用他们的优点去带动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激励的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 要想提高效率, 激发热情和创造力, 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因此, 要想在课堂上实施有效高效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教师就必须要为教学营造一个民主, 宽松的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否则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无从谈起。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取得教学目标的高效率, 其秘诀之一正是贯彻执行教学民主原则, 师生平等。这种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地自由想象空间, 因为在课堂上广大学生对教师没有拘束感, 都比较放松。这样的学习状态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把教学任务化繁为简确保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要适用于广大学生, 一切从学生出发, 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考虑问题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一直我们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其实很多时候, 我们只要及时总结不难发现: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本身, 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适合广大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很多教师为了锦上添花, 课堂设计了很多环节和花样, 结果却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 我认为, 要在课堂上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 多和学生联络感情。有的时候广大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这就充分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比较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主体, 把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重点性地进行讲解, 这样我们广大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三、及时反馈课堂有效的学生信息, 尽快调整或加强教学的有效的针对性

语文教学和信息共享一样需要经过输入、输出、处理、分析这四个必须的过程步骤,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依据课本教材和教师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输出信息, 而学生从教师和教材中吸收和输入信息, 并进行交换, 储存消化吸收, 然后教师再通过学生的吸收接纳情况对学生输出的信息作出评价和反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 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 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的情况, 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学生在从教师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 查漏补缺, 并及时改正错误, 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合适有利的时机, 并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 及时恰当地实施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补救, 就会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样,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接受来自教师, 包括自己同学指导的反馈信息, 对于增强自信心, 积累学习经验就更具是大有裨益。毫无疑问, 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时, 我们在回收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时, 处理要适度、合理、及时, 能依靠学生内部优化的, 一定让其内部解决优化。合适必要的时候, 教师加以辅助引导, 唯有如此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实现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 而且更能培养学生形成思维品质和能力。

总之, 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 非一朝一夕之功, 更非一人之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同仁齐心协力, 大胆探索。而且还要形成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空洞的说理教育, 更要开动脑筋, 崇尚智慧的教育, 并要敢于担当, 树立为一切学生服务的思想。以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立足点,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师生交流对话、勾通合作共享的活动, 理性地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热情、平等的语文课堂中来, 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进素质教育, 有些地区都在大刀阔斧的改革。研究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 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出发点。下面就该如何营造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做了全面的阐述。

篇4: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考 实践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教学行为,学生是否乐意主动地学习,教学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师生是否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营造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势在必行。

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烦累,教学却没有实现教学相长。主要表现为:学生素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多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教师业务没有得到提升。这一不良现象是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所遗留的弊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除了严格落实新的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基于以上等主要原因,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肤浅的拙见,以供交流切磋。

一、创建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感染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带动那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大教师要想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比较重要。一个班级是由广大学生组成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要抓住他们的优点,用他们的优点去带动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激励的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提高效率,激发热情和创造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因此,要想在课堂上实施有效高效的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师就必须要为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否则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无从谈起。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取得教学目标的高效率,其秘诀之一正是贯彻执行教学民主原则,师生平等。这种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地自由想象空间,因为在课堂上广大学生对教师没有拘束感,都比较放松。这样的学习状态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任务化繁为简确保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要适用于广大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考虑问题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一直我们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及时总结不难发现: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本身,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适合广大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很多教师为了锦上添花,课堂设计了很多环节和花样,结果却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我认为,要在课堂上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多和学生联络感情。有的时候广大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这就充分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比较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重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我们广大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

三、及时反馈课堂有效的学生信息,尽快调整或加强教学的有效的针对性

语文教学和信息共享一样需要经过输入、输出、处理、分析这四个必须的过程步骤,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依据课本教材和教师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输出信息,而学生从教师和教材中吸收和输入信息,并进行交换,储存消化吸收,然后教师再通过学生的吸收接纳情况对学生输出的信息作出评价和反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学生在从教师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查漏补缺,并及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合适有利的时机,并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恰当地实施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和补救,就会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接受来自教师,包括自己同学指导的反馈信息,对于增强自信心,积累学习经验就更具是大有裨益。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时,我们在回收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时,处理要适度、合理、及时,能依靠学生内部优化的,一定让其内部解决优化。合适必要的时候,教师加以辅助引导,唯有如此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更能培养学生形成思维品质和能力。

总之,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人之力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大胆探索。而且还要形成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空洞的说理教育,更要开动脑筋,崇尚智慧的教育,并要敢于担当,树立为一切学生服务的思想。以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师生交流对话、勾通合作共享的活动,理性地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热情、平等的语文课堂中来,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篇5: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

洋思人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拔,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以一节数学课来简单的解释他们的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约6分钟左右。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了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

4、当堂训练

篇6:有效教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有效教学被提的也越来越多了,这更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该怎样理解历史的有效教学,又该怎样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落实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很多人都知道提高课堂效率,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如果简单的从我们学校的培训学习中来概括,“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能够有效“授课”、有效“设问、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有效“解疑”。经过培训和学习,我粗略的认为,历史有效教学和其他学科基本相同,但又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知道,面对新课程改革,它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开放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学科价值,那么历史教学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无可争辩了。在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以后,真正的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我个人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财富。

第一,学习历史,我们才能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养成一种历史的眼光。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包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革和奥秘,包含了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学习历史,能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学习历史,才能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感情。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孙子兵法》的古代打仗的战略战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执著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教育、启示、鞭策和思考,正是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延续。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学科价值,那么历史教学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无可争辩了。

(2)、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

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的有效与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做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说到底,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就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否符合21世纪的人才要求。

在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以后,真正的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我个人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1)、培养兴趣,注重学法。兴趣的培养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的呈现,学生表演等。大家都喜欢时事政治,入今年的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把这些带入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教材中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反思。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口才,还要有为学生搭建兴趣桥梁的办法。历史学科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仅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对于一些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等)要抓住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及影响;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正策,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等,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2)、刻意求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喜新”“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如中国古代史开始提到人类的进化,很多学生看到那些久远的复原图及头盖骨立马充满了好奇。教师上课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教师上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活交替使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当然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境界就有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可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它不仅是促进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和《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的经典片段、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与实践结合。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查找三至五个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把他们解放前与解放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视频及图片,„„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我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好。2)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没有“师道尊言”的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例如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查阅资料,编写表演词,帮助整理学生收集的游戏和比赛中,为获胜者鼓掌,为落后者鼓劲。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从教师的眼中感受到信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指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发展。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上一篇:21、搭石 第二课时教案下一篇:HD仓储合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