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对策,走出误区——对思想品德课堂有效讨论的思考

2022-09-11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 有的课堂讨论看似“热热闹闹”, 但结果却是 “蜻蜓点水”, 课堂讨论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1课堂讨论在对传统的反叛中走入误区

重形式轻效果, 华而不实。 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或者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师生互动”的理念, 根本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 于是动不动就让学生分组讨论。 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或学生独立学习就可以获得的知识, 却花时间、费力气反复讨论交流。 有的甚至把教材中一些毫无争议的问题都拿来讨论, 结果往往是学生对这种形式失去兴趣, 讨论不起来或讨论跑题。 这种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的做法, 导致课堂讨论的形式化和表演化, 其结果只能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讲数量限时间, 浮光掠影。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把传统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论”, 一节课提出十多个问题进行讨论, 课堂容量是增大了, 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时间不多了”, “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 这是易犯的毛病, 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就展开讨论。 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 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这样的讨论, 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求自主疏指导, 失控失度。 有的课堂讨论, 追求的是学生完全的自由, 教师成为旁观者。 表面看来, 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 但这样的讨论有可能忽略了课堂的实质。 由于小组成员程度不一, 对问题的理解水平有差异,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 教师若不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加以指导、点拨, 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 甚至盲目。 学生看似成了课堂的主人, 实际上是失去了控制的“假繁荣”。 与此同时,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而选择了沉默, 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讨论, 就必须分析现状, 寻求对策。

2精心选择讨论的内容, 提高讨论价值

把握课堂讨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思品课堂讨论内容的选择应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根据相关结合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讨论题。 讨论点应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的问题要面向绝大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问题的难度应适宜。 如果问题太简单, 会影响学生兴趣;但讨论的问题过难, 不仅广度不够, 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品味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如在讲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 结合近年来科技成就让学生讨论:①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②探月工程飞行试验成功, 能否说明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些话题既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又结合一些时政热点, 难易适度, 切口较小, 话题也有梯度和纵深,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

选准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和梯度。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能为学生所接受, 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即多角度理解。 富有启发性、探索性, 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以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了《增强自我保护》时, 设置情景讨论:小强放学路上被几个社会青年拦住搜身, 并被抢去50 元。 这几个社会青年要他第二天带50 元钱来, 否则还要收拾他。 小强可能采取什么对策并说明理由。 问题的设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想, 使课堂讨论积极、主动、有兴趣。

3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适时安排课堂讨论

在学生意见分歧较大, 需要共同探究时进行讨论。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的情况, 这时安排课堂讨论, 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了《做负责任的公民》之后, 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与我无关吗?”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结束了, 场地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饮料瓶、废纸和食品袋……请同学就“这些废弃物不是我丢的, 该不该捡”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交流、讨论、碰撞, 最后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学生的思路不开阔, 需要相互启发时进行讨论。 新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讨论题, 答案多样化, 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 想不到多种答案, 这时可采用课堂讨论。 如在学习《特殊保护》后, 笔者让学生讨论:近年来, 校园暴力事件屡有发生, 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请就中学生如何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提几条建议。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问题抛出后, 学生感到有点困难, 课堂一片寂静。 笔者留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深入、独立思考, 并提示学生可从心理、道德、法律三个方面作答, 也可从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建议。 这不仅使问题迎刃而解, 而且使学生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4科学组织和引导讨论, 增强讨论的实效性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过程, 成功的课堂讨论离不开教师精心的策划和严密的组织。 教师首先, 要把握好讨论话题始终围绕着主题。 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分析, 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其次, 要适时进行机智的点拨。 在学生对某个问题讨论不起来或者对某个问题 “浅尝辄止”时, 不能深入时, 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讨论欲望。 三要, 正确评价讨论。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判断讨论结果, 并巧妙地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对一些课堂无法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 可延伸到课外, 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继续共同研究、探讨。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所生成, 产生可贵的教学资源。

上一篇:苏北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下一篇:GPS定位技术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