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5-04

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共3篇)

篇1: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发改委

排涝泵站是湖区发展生产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排涝泵站管理、确保排涝泵站正常运行,对于推进湖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命靠大堤,吃饭靠电排”,是湖区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了排涝泵站所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以工代赈连续投入改造排涝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排涝抗灾的综合能力。

**市共有湖区面积4120.09平方公里,覆盖300多万人口和320多万亩耕地,占总人口、总耕地面积的近50%。截止2005年,全市排涝装机总量达到671处、1479台、22.6万千瓦,设计耕地效益面积499.6万亩。1993年至2005年,国家和省对**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1384万元,新建和更新改造各类排涝泵站349处、977台、14.2万千瓦,受益耕地面积比以工代赈前增加了35%,为湖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增强了抗灾救灾能力。以工代赈投资建设为主的羊湖口电排,蒋家嘴电排、苏家吉电排投产受益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岑河撇洪工程、冲柳撇洪工程、南湖撇洪工程、外河高洪水位不能自排情况下,通过电排既解决内河渡汛保安,又解决了上百万亩农田内涝问题。投资改造的47处大中型排涝泵站,提高了出水扬程和排渍效益。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以工代赈以来,湖区农业出现了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产量提高的新局面。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34亿元,比5年前增长50.8%,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畜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7.5%、24.3%、1.2%、30.1%和21.5%。促进了桃源、鼎城、澧县、汉寿等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

三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新建改造排涝设施,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配合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和构筑十大龙型产业,努力构建规模基地,一批新兴产业逐步壮大,速生丰产杨树、人工牧草和饲料粮、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养殖水产均已达到或超过100万亩。目前,全市珍珠蚌养殖面积占全省的90%,全国的50%,杨树、优质水果面积居全省第一,涌现出了全国有名的“欧美杨”之乡、“中华鳖”之乡、“柑桔”之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以工代赈连续十多年大规模投入新建改造排涝设施,并没有彻底改变设施老化、不配套的问题,甚至出现边建设边改造,连续几年重复改造的现象,关键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排涝泵站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可以说,目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长期存在的设施老化,设备不配套,年久失修,运转困难等问题,重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以工代赈资金,其他投入严重不足,人员包袱沉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水费征收不到位。水费是排涝泵站生产成本耗费的合理补偿,也是维持工程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政府对水费征收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各地都很难得到落实,造成排涝泵站员工工资、设施设备养护费用无保障。一是截留挪用现象普遍。很多地方采取由乡镇政府统一收水费,而乡镇政府将水费收上来后往往挪作他用,不按规定足额拨付给水电站。二是无强制征收措施。一些地方由泵站直接征收水费,但是当受益单位和个人不缴纳时束手无策。三是跨地域关系难协调。有很多排涝泵站跨区县(市)或跨乡镇,不同行政区域的群众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如石门桥邱家昏两处排涝泵站负责三合垸排水,与德山开发区在水费征收过程中存在争议,就发生过挖沟堵水的事件。由于这些原因,各地应收水费通常有30%不能到位,有些单位比例更大。如澧县观音港泵站,有82名职工经核准每年应收水费68万元,每年到位不足20万元,难以保证正常的运转。

2、人员待遇不到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泵站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排涝泵站一年最忙时间仅3到5个月,大部分时间是保养维护设备。按照国家水利部、财政部泵站人员定岗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全市排涝泵站实际只要1500名工作人员,但是现有员工4007人,约超编2500人。人员过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排涝泵站将大部分经费用于人员供养,加之水费征收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工资保障水平降低。目前,全市有很大一部分排涝泵站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按时全额发放,有的每月只发档案工资的70%,更提不上缴纳社会保障金了。如安乡县近五年泵站员工年均工资在5000元以下,从1998年起至今无一人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工资难以保障的后果则是人心浮动,造成泵站设施保管不善,被盗被损,养护不够,加速老化。

3、管理责任不到位。一是条块管理责任不到位。目前,全市排涝泵站有市管、区县(市)管和乡镇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管人与管事分离,造成谁都不承担管理责任。因此,对于出现的排涝泵站经费、泵站人事改革等问题,通常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二是区域协调机制不到位。由于排涝泵站依流域设计,以排区形式分布,跨行政区划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行政区域间对于排涝泵站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利益关系、管理责任难以理清,往往在水费征收、配套建设等问题上出现矛盾。当洪涝灾害一过,各方又重新出现扯皮和争执等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排涝泵站处于一种重使用、轻管理的状况,这也是个别排涝泵站运行情况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排涝泵站要完成担负起排涝抗灾的职能,必须推进人事、管理职责、水费征收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

持内部活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加强湖区排涝泵站管理,扭转泵站运行现状,提高泵站对湖区生产的保障能力,也是当前湖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机构改革。一是理顺机构管理关系。排涝泵站属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应按水利部所颁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人员编制,由同级编办审核定编。同时,整合各排区功能,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妥善处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精简人员。对于排涝泵站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对于不能上岗的现有员工,采取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身份买断、从事水利经济、离岗学习等形式实行分流;对于现有临时工予以清退,并按工龄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

2、完善水费征管。对于水费征管,核心是要落实《水利工程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一是将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归口财政部门统一征收。跨区县(市)的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由市财政统一征收;跨乡镇的由各区县(市)财政统一征收;乡镇管理的由乡镇财政统一征收。二是要加强对水费收支的管理。要建立水费征收与使用的稽查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专款专用。电费由各级财政统一支付,跨流域排涝泵站的电费由市及区县(市)财政从专项资金中支付。三是改进水费征收办法。要严格执行水费征收标准,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和城镇受益单位、个体经营户负担,即使是大灾之年也不能多收。农村水费征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完善农村水费收费的审批、公示、解交程序。

3、强化内部管理。一是明确人员岗位职责。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建立体现员工管理水平、业务、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人用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工作与年终评先、工资晋级、奖金挂钩,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落实管护维修经费,加快实施排区续建工程配套,改造和完善一批协排泵站设施。推进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水利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建立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汛前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三是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对于一些运行情况较好的泵站,可以让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经营。或者组建养护维修专业队伍,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公开。

篇2: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洞庭湖地处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 南纳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四水, 北与长江相连, 通过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吞纳长江洪水, 经湖泊调蓄后, 在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洞庭湖的水情受长江和四水的共同影响, 加上不同的洪水组合和江湖关系的变化, 洞庭湖区水文条件复杂。

洞庭湖沿岸大多为堤垸, 垸内涝水需通过泵站提排入外湖。至2012年, 洞庭湖区共有排涝泵站2 213座4 656台67.75万kW, 总设计排水流量6 160m3/s, 主要建成于上世纪60-70年代。泵站排涝设计标准为10a一遇最大3日暴雨3日末排至田间水稻耐淹水深 (50 mm) 。在《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97) (现已废止) 颁布实施前, 洞庭湖区排涝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的确定方法不尽统一, 按照现行《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的要求, 排水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应取承泄区5~10a一遇洪水的排水时段平均水位。但该确定方法对于洞庭湖区这一水文条件复杂的特殊地区是否合适, 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系统的权威研究论证。由于洞庭湖区地理位置特殊, 水文条件复杂, 论证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故本文仅对洞庭湖区城西垸排涝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确定方法进行探讨。

1 区域水及气象特征

城西垸行政区划属湘阴县城西镇, 为洞庭湖区24个蓄洪垸之一, 地处湘水尾闾、南洞庭湖南岸, 湘水在本垸濠河口分为东、西两支, 其后又于芦林潭汇合, 注入南洞庭湖。湘水东支有湘阴水位站, 建于1951年, 基本能反映城西垸外河的水位变化特性。全垸一线防洪堤全长51.76km, 堤防设计水位为当地1954年最高洪峰水位35.41m。全垸总集雨面积106km2, 区内具有调蓄功能的湖泊有鹤龙湖, 水面面积540hm2, 对涝水具有调蓄作用。全垸共有排涝泵站7座39台6 485kW (其中城西泵站装机14台2 420kW) 。据调查, 本区域的场降雨持续时间为3~5天, 当场降雨大于30mm时产生涝水, 需要通过涵闸或泵站外排。垸内一般地面高程25.5 m左右, 当外河水位高于25.0m时, 垸内涝水不能自排, 只能通过泵站提排。

1.1 水文特性

由于城西垸地处湘水尾闾和南洞庭湖地区, 来水组成复杂, 洪水及其变化特性受湘水和洞庭湖的共同影响。通过对本地湘阴水位站和代表湘水洪水特性的湘潭水文站、代表南洞庭湖洪水特性的营田水位站水文资料分析, 可以看出: (1) 湘阴站历年最高洪峰水位主要出现在5-9月份, 其中出现在7月份的有35次, 占57.4%, 远远高于其他月份; (2) 湘阴站和代表南洞庭湖水位变化特性的营田站同时出现洪峰水位的年份有27a, 占44.3%, 如果加上湘阴站、营田站和湘潭站三站同时出现洪峰水位的情况, 即湘阴洪水和湘江、洞庭湖出现共同遭遇, 则出现的年份有37年, 出现几率达到60.7%, 说明湘阴站的洪水位主要受洞庭湖的水位控制和影响。另外, 湘阴站和湘潭站同时出现洪峰水位的年份为1953年、1956年、1958年、1959年、1971年和1978年, 这些年份均为洞庭湖的小水年, 在洞庭湖洪水对湘阴站水位影响较小、湘水出现洪水的情况下, 湘水来流对湘阴站的洪峰水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 湘阴站的洪水位主要受洞庭湖水位的影响。由于泥沙淤积、江湖关系的变化, 湘阴站洪峰水位不断抬高。湘阴站建国后最高洪水位为36.66m, 出现于1996年7月, 排在第二位的为36.36m, 出现于1998年7月;不同年代洪峰水位的均值逐渐抬高, 20世纪90年代比50年代的年最高洪峰水位均值抬高近2.55m, 说明湘阴站的洪峰水位呈逐年抬高的趋势, 而且其持续时间延长。

1.2 降雨特性

城西垸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本地降雨具有年际变化较大和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1 408.2mm, 年最大降雨2 207.6mm, 年最小降雨462.4mm;年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 总降雨982.9mm, 占年均降雨的69.8%;5月份降雨203.0 mm, 为月降雨最大的月份, 12月份降雨48.2mm, 为月降雨最小的月份。

据对不同时段湘阴站暴雨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1) 不同时段的暴雨多发生于每年4-7月, 各时段累计达到总数的68.3%以上。随着时段的延长, 时间分布有前移的趋势。最大1日暴雨主要分布在6-8月, 共41次, 占总数的65.1%, 最大3日暴雨主要分布在5-7月, 共36次, 占总数的57.1%, 最大7日暴雨主要分布在5-7月, 共37次, 占总数的58.7%, 最大15日暴雨主要分布在4-6月, 共39次, 占总数的61.9%, 最大30日暴雨主要分布在4-6月, 共45次, 占总数的71.4%; (2) 不同时段暴雨存在着“长包短”现象, 即短历时暴雨发生在长历时暴雨中的几率均在60%以上, 其中最大1日暴雨发生在最大3日暴雨之中的几率为63.3%, 最大3日暴雨发生在最大7日暴雨之中的几率为66.7%, 最大7日暴雨发生在最大15日暴雨之中的几率则高达为78.3%。由于不同时段暴雨之间的包含关系, 在短历时暴雨前后, 均有较长较大的暴雨过程, 使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 产水量增加, 使城西垸需要调蓄或外排的水量增加。

1.3 雨洪遭遇分析

城西垸1981-2013年降雨和外河水位特征见表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1) 3-8月降雨982.9 mm, 占年降雨的69.8%, 为主降雨期, 相应外河月均水位为25.88~31.24m, 此时外排水闸全部关闭, 启动外排泵站; (2) 最大3日暴雨和最高3日平均水位峰值遭遇或过程遭遇的仅1987年和2007年, 占6.1%, 其他年份出现最大3日暴雨时段3日平均水位比年最高3日平均水位低0.93~9.68m;外河出现最高3日平均水位时, 只有16年降雨, 而且仅1987年 (138.9mm) 、1993年 (60.7mm) 大于30mm, 其他年份降雨均在10mm以下。

2 不同方法确定的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

2.1 水位频率计算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的规定, 排水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应取承泄区5~10a一遇洪水的排水时段平均水位。考虑到洞庭湖区农村的现有排涝设计标准为10a一遇3日暴雨3日末排至水稻的耐淹水深, 设计运行水位相应采用10a一遇3日平均水位。基于城西垸所在区域的雨、洪遭遇特点, 分三种情况进行计算:

(1) 洞庭湖区4-9月为汛期, 其中7-9月为主汛期。以4-9月为排涝期, 统计湘阴站1981-2013年历年4-9月最高3日平均水位并进行频率计算, 得湘阴站10a一遇4-9月最高3日平均水位为35.24m。

(2) 根据城西垸的地形地貌特点和现场调查, 当外河水位高于25.00m时, 外河水将倒灌入垸内, 所有外排水闸将关闭。在水闸关闭情况下, 降雨达到30 mm以上时, 需启动泵站排涝。统计1981-2013年历年场降雨大于30mm时相应湘阴站最高3日平均水位并进行频率计算, 得湘阴站10a一遇泵站排水时段最高3日平均水位为35.01m。

(3) 以1981-2013年历年最大3日暴雨出现时相应的湘阴站3日平均水位进行频率计算, 得湘阴站10a一遇最大3日暴雨相应3日平均水位为33.15m。

2.2 警戒水位

防汛特征水位是洞庭湖区防洪预警、指挥调度的重要依据, 对各级防汛职能部门掌握汛情, 进行科学、及时地调度决策, 组织实施防洪预案至关重要。洞庭湖区原防汛特征水位体系 (俗称三防水位, 即防汛水位、警戒水位、危险水位) 是上世纪60年代由湖南省水利厅建立。2004年, 根据国家防办发布《关于要求调整江河防汛特征水位设置意见的通知》精神, 将洞庭湖区防汛特征水位使用全国统一的警戒水位、保证水位体系。两个文件中确定的湘阴警戒水位均为33.00m、保证水位均为35.41m。

综合《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中排水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确定方法和《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97) 发布实施前洞庭湖泵站设计水位的确定方法 (采用当地警戒水位、6月份或7月份平均水位) , 得城西垸排涝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成果见表2。

3 各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的比较

3.1 高于各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的概率

统计分析湘阴水位站1981-2013年实测水位资料 (见表3) 可以看出: (1) 高于保证水位35.41 m的时间62d, 仅1996年、1998年、199年和2002年出现, 分别为7、41、9和5d; (2) 高于水位35.24m的时间为73d, 年均2.2d, 其中:1995年2d、1996年9d、1998年44d、1999年12d和2002年6d, 如果考虑防洪保安的需要在保证水位以上泵站限制运行, 则泵站在35.24m以上水位开机运行的时间为11d, 年均0.3d, 30年中仅1995年2d、1996年2d、1998年3d、1999年3d和2002年1d; (3) 高于水位33.15m的时间为339d, 年均10.3d, 除1981年、1984-1987年、1989年、2000-2001年、2005-2009年外, 其余18年均出现该水位, 如果考虑防洪保安的需要在保证水位以上泵站限制运行, 则泵站在33.15m以上水位开机运行的时间为277d, 年均8.4d; (4) 高于水位35.01m的时间为89d, 年均2.7d, 其中:1995年3d、1996年10d、1998年48d、1999年21d和2002年7d, 如果考虑防洪保安的需要在保证水位以上泵站限制运行, 则泵站在35.01m以上水位开机运行的时间为27d, 年均0.8d, 30年中, 仅1995年3d、1996年3d、1998年7d、1999年12d和2002年2d; (5) 高于水位33.00m的时间为371d, 年均11.2d, 除1981年、1985-1987年、1989年、2000-2001年、2005-2009年、2011年、2013年外, 其余19年均出现该水位, 如果考虑防洪保安的需要在保证水位以上泵站限制运行, 则泵站在33.00m以上水位开机运行的时间为309d, 年均9.4d; (6) 高于水位31.38 m的时间为1 053d, 年均31.9d, 除1985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外, 其余29年均出现该水位, 如果考虑防洪保安的需要在保证水位以上泵站限制运行, 则泵站在31.38m以上水位开机运行的时间为991d, 年均30.0d。

3.2 运行工况对比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在平均扬程时, 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在整个运行扬程范围内, 水泵能安全、稳定运行。排水泵站的主泵, 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其设计流量宜按设计扬程下的最大流量计算。

目前洞庭湖区排涝泵站使用的主要泵型为700ZLB-50 (配用电机功率为155kW或180kW) 或1400ZLB-88 (配用电机功率为800kW) , 两泵型工作性能曲线见图1。

两泵型不同扬程条件下的运行效率见表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不同扬程时各泵型的效率各不相同, 而且各泵型在不同扬程段的运行效率分布也各不相同。700ZLB-50泵型在扬程7.34~9.37m时运行效率能达到80%以上, 1400ZLB-88泵型在扬程9.37m以下时运行效率基本都能达到80%以上。两种泵型在9.20~9.37 m扬程时运行效率均能达到80%以上, 对应水位为10a一遇最大3日暴雨相应的3日平均水位或警戒水位。

4 结语

城西垸为洞庭湖区24个蓄洪垸之一, 在每年汛期, 外河水位普遍高于垸内地面高程, 垸内涝水不能自排, 需要通过泵站提排入外江外河。排涝泵站在保障垸内工农业生产、特别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按照《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的要求, 洞庭湖区排涝标准采用10a一遇3日暴雨3日末排干至水稻耐淹水深 (50mm) 是合适的, 基本能适应洞庭湖区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等粮食生产的需要。

按照《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的要求, 排水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应取承泄区5~10a一遇洪水的排水时段平均水位。结合城西垸的水文气象特征、排涝工程现状等具体条件, 为使排涝泵站安全、经济运行, 且能最大地发挥工程效益, 排涝泵站的设计运行水位宜采用10a一遇历年最大3日暴雨相应3日平均水位并参考泵站所在地警戒水位, 同时应针对排涝区的水文气象特性和排涝工程现状, 加强排涝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B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S].

[2]刘立云, 张愫.湖南省岳阳市城西泵站更新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R].长沙: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2007.

篇3:排涝泵站安全运行管理分析

【关键词】泵站;管理;前提;保障;维护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Safety Operation Management Analysis

Ren Yan-yan

(Zaozhuang City, east levee Authority Zaozhuang Shandong 277000)

【Abstract】With the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put into operati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s also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Its manag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operational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pumping stations to play.

【Key words】Pumping stations;Management;Premise;Security;Maintenance

原来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原来的稻田、水塘、河涌被填,建成了成片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和道路,于是,湿地、绿化面积锐减,硬地面积猛增,相应的地面径流参数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滞洪区和泄洪区大大减少,汇流时间短缩,随之带来的就是洪水泛滥,江河水位暴涨,许多城市因地势低洼,区内河涌、渠道的洪水受外江(河)洪(潮)水顶托而无法及时外泄,形成内涝成灾,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亦急剧增加,如果没有配套的水利工程措施,这种水患将愈演愈烈,内涝灾害也会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许多受灾严重的城市、地区纷纷兴建排涝泵站,以改变被动受淹的局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完善的管理单位是管理好排涝泵站的前提

泵站管理是人为对泵站设施、设备的看管、维护保养和操控,没有一个完备、专业、分工明确的管理团队是无法管理好一个泵站的,更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益。

1.1 泵站管理单位首先应合理确定好岗位定员 。

按照现有相关泵站管理规程,泵站岗位定员总人数按下式计算:

Z=G+S+F

式中Z为岗位定员总人数;G为单位负责、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水政监察等市岗位人数之和;S为运行、观测、养护修理等类岗位之和;F为辅助类岗位人数。中型泵站的岗位定员总人数在30~40人,包括单位负责人,行政、技术、资产管理人员,水政监察人员,运行、观测、养护修理人员,以及辅助类人员。

1.2 泵站管理单位的人员素质要求。

泵站设施和设备的管理与操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光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数量还不够。现在各级政府的就业压力都很大,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随便安排一些素质低的行外人员参与泵站的管理,严重影响泵站的运行安全和效益。泵站管理人员要求责任心强,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特别是安装大口径水泵和高压电机的泵站,其设备较先进,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复杂,易出故障点多,不规范操作将产生严重后果,务必聘请一名有丰富相关工作经验的机电专业工程师作为技术负责人,才能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依赖安装单位来维修存在很大弊端:其一是往往不能及时前来抢修,延误了排涝时机,造成涝灾;其二是夸大故障收取昂贵的维护费用,只需更换一个几十元的继电器,却说成大故障,维修一次动辄几千几万元,增加了财政压力。应该制定适合本站的《泵站运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对故障隐患及时预判和处理,完全扭转了以前被动的局面,保障了机组的正常运行。

1.3 泵站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

很多地区的做法是等泵站建好后才招聘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因不熟悉泵站的状况,或不具备泵站知识和技能,给泵站管理带来不利影响。泵站应该对泵站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非常重视。凡新建泵站的管理人员均提前聘请到位,并选1员运行管理经验丰富的老职员任新站组长,带领新职员在现役排涝站跟班运行实习,以及跟班参观学习新站设备安装流程等。另外,新职员必须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技能考核取得岗位证书。如此下来,等新建泵站正式交付使用时,管理人员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控技能,并熟悉了本站的构造、功能和各项技术参数,管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泵站管理人员还需参加水利系统组织的泵站运行、管理课程培训班学习,接受再教育,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泵站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2. 加强检修与维护管理是排涝站泵站正常运行的保障

排涝泵站包括工程设施、机电设备、辅助设备及金属结构等,必须注重其平时的检修与保养维护工作,及时消除各项设施和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保障泵站的正常运行,发挥其排涝效益。

2.1 工程设施的检修与维护 。

工程设施包括泵房、进出水池、防洪闸、检修闸及引水渠道等,每天至少巡查1次,检查泵站工程设施是否完好,渠道是否畅通,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特别是对水下部位的检查、维护更要引起重视。排涝站泵的水下部位有前池、流道等,定期安排潜水队进行潜查,消除水下障碍和隐患。除做好正常维护外,还应根据运行情况对工程设施进行必要的岁修和大修。

2.2 辅助设备与金属结构的检修与维护 。

油、气、水等辅助设备系统中的机电设备和安全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缺陷应及时修理或更换。闸门、拍门、启闭机和拦污栅、清污机等金属结构汛后及时进行防腐保养,更换损坏止水胶,维持清污机保养性运转,起重设备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维护保养和年检等。

2.3 潜水队是泵站检修、维护管理的好帮手,是泵站水下设施、设备的保护神。

泵站水下结构复杂,杂物垃圾众多,往往是泵站运行故障易发点,特别是前池、流道和水泵叶轮等部位。流道是水流进入水泵的导水建筑物,其进口处一般设有2道拦污栅(设在1道拦污栅清污机之后),也是水泵的最后1道防线。当吊起2道拦污栅清理垃圾时,大件杂物可能已悄悄地滑进了流道,如果不及时清除,水泵一开启就会受到大件物体的重创,并导致瘫痪。

3. 规范运行管理是泵站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

3.1 规范运行管理。

根据本站的具体情况制订《泵站运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开停机程序,执行操作票制度。泵站的工程设施、电气控制系统、辅助系统、金属结构等都为主机组正常运转服务,但也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为保证机组运行过程的安全,要求各运行班组人员恪尽职守,巡视、监测各项设施、设备情况,发现异常马上报告处理。做好运行记录,并定时向主管领导和水利所办公室汇报,为上级调度运行及时提供依据。当内河水位超警界线时,安排专人巡视上游水位、内涝情况,并拍照记录及时汇报。

3.2 加强预抽运行,充分发挥排涝泵站效益。

要做到充分发挥排涝泵站效益,仅保证机组运行安全还不够,还需在开机时机上下功夫,即做好预抽运行工作。预抽运行就是在未下暴雨之前开机排水,把内河涌(渠道)水位降至停机水位,增加内河涌的滞洪量,与水库提前泄水、腾出调蓄库容同样道理。雨势集中时段,上游洪量超出泵站抽排能力时,利用腾出的河涌容量容纳超出部分洪水,达到削峰错峰的效果,为泵站排水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泵站的排涝标准,最大程度地发挥排涝效益。 依据是市气象局发布的即时天气预报信息:当挂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或有强降雨预报时,无论当时是否开始下雨,各排涝站只要满足开机条件,均需马上开机排水,迅速将内河水位降至停机水位,然后逐步减少开机台数,但保证内河水位不反弹上升(保留开机数量视上游来水流量大小而定);当降雨时,在满足开机条件的情况下,各站必须尽可能开启最多台数机组排水,限制内河水位过快上涨。为保证泵站预抽运行执行无误,要求所有泵站管理人员必须订购手机天气预报服务,确保及时收到市气象局发布的即时天气预报信息。

参考文献

[1] 赵艳红. 泵站运行和维护管理[J]. 科技风,2012,(24).

[2] 艾克飞. 加压泵站运行的科学化管理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3] 王丽霞. 泵站机电的维修与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

上一篇:中秋节赏月有什么象征意义下一篇: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