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

2024-05-04

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精选6篇)

篇1: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

关于文明点亮校园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带来的主题是“文明点亮校园”。

也许大家会疑惑,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文明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涵养和文化素质。简单地来说,文明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和谐统一,总之,文明非常重要。

文明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乘公交时的礼让座位;在过马路时的“红灯停绿灯行”;在闹矛盾时的不骂人不打架,不说脏话;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文明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还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就是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听也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文明管束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在社会上,文明具有强大的作用,它能使社会安定和谐,它能使人们开心愉悦。在校园里,文明也要有,每个人的文明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你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呢?你怎么忍心让洁白的墙壁,留下个个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够不好好听课学习,枉费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呢?我希望我们的校园应该是纯洁、美丽、文明的!

要想做到文明很简单,也很困难。但对于我们来说,文明就是随手关灯;就是轻轻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就是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就是去餐厅吃饭的自觉排队;就是举止优雅,不吐脏话……

文明像一首歌,交织着你我共同的心声;文明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心灵之锁;文明更像是一盏灯,点亮了我们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文明校园吧!

谢谢大家的聆听!

篇2: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是陆羽当老师时清音的问候;是别人受困时的真诚关心;是被帮助时发自内心的感谢,是不小心冒犯别人后真诚的道歉;这是有意识地把垃圾放进箱子里的行为。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礼数第一,空席;这些成语都蕴含着文明的内涵,曾子避席、张亮捡鞋、程门雪梨的故事都闪烁着文明的光辉。俗话说得好:“如果你爱一个人,人们就会永远爱他”;尊重人的人,人总是尊重人的。“文明是一种财富,一种文化,是人们和谐相处的敲门砖,值得继承和发扬。但是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身边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楼梯上刺耳的纸屑,花园里的碎花,走廊里的追逐打闹,路队里的推推搡搡,都在提醒我们,我们并不在文明的触及范围之内。德国作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反映他的肖像的镜子。“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你会因此而快乐。

有句老话:“少是自然,习惯是自然。”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你会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展现我们的风采,让我们的学校形象更好?不是春天一枝独秀,而是春天百花齐放!在此,我呼吁大家与文明同行!

同学们,人不是因为美而文明,而是因为文明而美丽!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人民青少年形象。我期待着文明的花朵遍布我们的校园!

篇3: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

关键词: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对比

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之初即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六大又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两项任务落实到高校就是创建文明单位与建设和谐校园, 那么, 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有哪些相同相异之处?笔者试着作一翻对比, 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理论提出背景及形成过程对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79年。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十二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这是我们党作出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决议, 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提出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把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 2004年9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社会和谐”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 提出了执政能力的五大任务, 其中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被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正式提出。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等, 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原则和九大任务, 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和谐社会的决定。

二、目标任务对比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指向主要是人, 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包括信念、道德、守法、文化、科学等, 以及在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风气的好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指向是关系, 是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社会等的关系, 是要改善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关系, 通过全方位的社会建设来达到社会的和谐。

三、方针原则对比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通过两个方针原则对比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 强调人的素质的提高, 突显了对人的重视, 既重视“国”又重视“民”。

四、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对比

与和谐校园建设相比, 文明单位建设有一整套比较成熟完备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一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即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各省、市、县、单位相应的委员会。二是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三是有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包括申报、评比、命名、分档晋级、管理权限、奖惩措施等。相比之下,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在以上几方面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 也没有形成评比、考核、管理制度, 更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

综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和形势,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和提升, 目标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的高校理应是文明的, 更应该是和谐的。目前, 许多高校已提出了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目标。文明单位建设20年来形成的一套完备的考核评比管理办法可以拿来为和谐校园建设所用, 文明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加入校园和谐程度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篇4:关于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校园 文明礼仪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61-01

简单来说,礼仪教育指的就是在校园里从进校门到离开校门的时空里所涉及到的礼仪内容的教育,而本文中小学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则专门指针对正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小学生在小学校园里从进校门到离开校门的时空里所涉及到的礼仪内容的教育。养成教育进行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一是阶段说理论,因为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最佳时期,还要了解哪个年级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要抓住关键期进行德育。二是中心扩散说,德育教育要有重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中心进行训练,先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后养成其他文明习惯。

一、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时代在发展,人们已经脱离温饱线,达到小康水平,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享受,社会在追求一种充满诚实、友善、理解、包容、和谐的环境,人们也在寻找一个文明有礼、真诚安全的生活空间,讲文明,懂礼仪已然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仅能够凸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衡量人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由此可见,我国从古至今就十分注重礼仪的教育。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要对中国五千年的礼仪文化进行继承发扬,担负起将我国礼仪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小学生自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文明的习惯。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二、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文明礼仪的初期,接触新东西的新奇感强,学习肯努力,是文明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习惯容易养成。但与此同时,这时期存在学生看法多,坏习惯也容易养成,待人处事方面以自我为中 心等问题。因此,学校德育就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德育帮助学生学会养成严于律己,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友好相处的文明礼仪习惯。教导学生使用文明用语,例如“您、你好、不好意思、谢谢”等,此外,要教会学生文明有礼的接物待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还可以设置文明小卫士,通过时时监督,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用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其次,要将学生刚养成的文明习惯进行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习惯巩固,避免忘记。

(二)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不仅要传播文明礼仪理论,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礼仪,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讲文明的人。在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中,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和督促者。习惯在反复中养成,文明礼仪习惯要渗透进生活,具体到每一次的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选择能力差,因而教师要明确德育教学内容,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去实施,这样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不断学习和练习中形成习惯。例如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从文明细节做起,以小带大。还要发挥教师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例如家长会时,教师要利用文明用语与家长沟通,接待时注意接待礼仪,给学生做好榜样。比如在讲卫生方面,从不丢垃圾做起(废纸不出门行动,下课后随手捡起废纸,放入垃圾桶,不带出教室),教师就要带头捡起身边的纸片,带动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要鼓励学生多为父母做家务事,比如洗衣、洗碗、打扫卫生等,在校内开展孝敬之星的评选,通过对身边真实事迹的宣扬,传递正能量。

(三)在学科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学校要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授课时力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学前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四)开展文明礼仪评比活动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结合当前的礼仪教育,我校开展了“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对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每天每项有专人负责检查,每天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会及时被反馈到本班负责该项工作的副班长处,每班利用第二天上午的晨会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与强化训练,使该生能尽快地改正不良的习惯。学校对检查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对先进班集体进行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在督导过程中,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育情的办法,引发学生的共鸣。

(五)建立完善的班队活动阵地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传统美德礼仪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时机,更重要的是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班队活动也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活动中我们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此外,以学生年龄为特点,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学校革命传统教育展室、访问模范人士、知识演讲、竞赛征文等活动,办好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组织各学科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德育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懂礼貌,讲文明的人。一个具有饱满精神并且心情愉悦的人更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促进自身的人际关系协调,运用文明用语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同学的认可,成为受欢迎的人。

参考文献:

[1]柳玉祥.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J]. 教育革新,2013,09:11.

篇5:关于创建文明校园的演讲稿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校园文明礼仪。礼仪无处不在,它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有太多的功能。没有文明,就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所以,即使我们有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知识,对人、对自己、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文明礼仪渗透到美丽的校园里呢?首先,我们学生要衣着得体,符合学生的身份,体现新世纪学生朝气蓬勃向上的风格,因为外表、仪容、仪态都能让人一眼就知道你的修养。在课堂上,课堂礼仪对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荣誉和凝聚力,反映了这个班级的班级风格和面貌。校园礼仪更重要!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说脏话,上下楼梯。还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保持整洁,服从值班师生的管理。当你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帮助时,你应该主动真诚地对他们说谢谢!礼仪离不开同学。就像润滑剂,让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要多做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包容他人,让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良好的文明礼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体现在细微之处,关键在于自我意识。

同学们,一定要以新的姿态,做出新的努力,勇敢地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绝不输给未来,绝不输给我们美丽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盛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一个更加美丽的校园而不懈努力。

篇6:关于文明校园的演讲稿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心系奥运 做文明学生 创文明校园。话题很老,但不过时。它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的7月13日,是令十三亿中国人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以压倒性的绝对优势获得了奥运会主办权。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万人空巷。申奥的成功,标志着拥有百年历史的奥运会,将首次在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文明的古国举行,而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广泛参与更加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

20的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盛会。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宣言下,在“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的召唤下,我们将与世界各国的朋友一道,共同点燃奥运的圣火,让文明灿烂的奥运火炎在我们的胸中燃烧!

面对已经进入倒计时的奥运盛会,作为一名北京的中学生,我们也负有相当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努力提升我们的中学生的文明素质。 精彩自己的人生。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校园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们的校园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环境氛围和文明行为,就不会有校园的文明,文明校园既包含物质的校园,更包括精神的校园,精神的校园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长期的努力。

我们同学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呼唤文明的回归、重建和发展,环顾四同不文明的现象仍然频繁地出现我们身边。

例如:语言不文明,有些同学出口成脏,打架骂人的事件还偶有发生;

例如:环境不整洁,伴随着值日劳动的是一些同学对环境的破坏,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屑随处丢弃,甚至不辞劳苦将这些东西到处藏,四处塞,垃圾不及时清理并倒入垃圾房,有的将垃圾偷偷扫近床底下,有的将整袋垃圾放在公共楼道上,有的将垃圾由2楼作“高空投掷”,我们还没有更多的老师同学伸手将身边的垃圾拣拾起来,这些都映衬了我们卫生习惯差、卫生意识薄弱;

例如:财物损坏不少,在寒假中,我们的寝室门被踢翻很多;男寝走廊上的很多栏杆被踢断;少数同学洗脸洗衣服后水龙头忘了关,成吨的水短时间被放干,严重影响集体生活,这不只是浪费的问题,而是人性的缺失;

例如有同学过度消费,总在不应该的时间进小店……

可见,文明与丑陋的冲突严重存在,要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需要大家的行动。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学习的人。他总是对知识充满渴望,在课内课外都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爱提问题、不怕困难。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不会随便买零食吃,因为他懂得随便买零食既浪费又不利于健康,他更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护公私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遵守纪律的人。他会将自己的物品摆放齐整,会自觉排队就餐,不会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的学习,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上一篇: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和纸玩游戏主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