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方向》教学反思

2024-04-12

《辨方向》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辨方向》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思路如下:

一、谈话导入,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停顿。

2、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

3、完成导学案整体感知。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疏通全文,并交流展示。

以上是第一课时内容。以下是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再全班交流导学案精读感悟:

1、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争论的依据是什么?

2、你觉得两小儿可爱吗?可爱在哪里?你怎么看待孔子的“不能决也”?

3、学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迪?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你认为两个小孩说的对吗,为什么?

在本课教学中,处理较好的是:

1、读文言文,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挑同学展示,教师随机点拨指导,从而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课堂上,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读书,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读中感。

2、精读感悟,问题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点突出。

3、拓展延伸“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通过课件,图文结合,有效突破难点,直观形象。

存在问题:

课件制作嫌多,如果再精简一些,既节省时间,重点也会更突出。

且行且思!

篇2:《辨方向》教学反思

(一)讲《南辕北辙》的故事。老师抽了一个学生讲故事。这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从而明白了正确辨认方向的重要性。

(二)辨别方向的办法。原老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辨别方向的知识,老师及时做必要的讲解、补充,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得扎实、满足。

(三)用指南针画教室的.平面方向图。学生兴趣盎然地认识了指南针,学会了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在作画实践中,明白了画平面图的要素,掌握了其要领。

(四)用手指、手臂指方向。老师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辨别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令,指出相应的方向。在对对错错、快快慢慢地指认中,学生掌握了识别方向的窍门。

(五)为小明指路。原老师设计了小明的立足点与目的地的情境题,让学生为小明指路(必须说明方向)。

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时而讨论,时而动手,时而思考,时而提问,真正历经了学习的全过程。

我们何不立足教学实际,用活动引领学生兴趣盎然的在知识百花园中酣畅淋漓地畅游呢!

篇3:《辨方向》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4个新方向,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 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他7个方向, 并能根据这些词语比较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

[教学难点]

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方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 昨天我们认识了4个方向, 谁能来指一指这4个方向?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大家都能分清了, 那么在图上, 怎么分辨方向呢?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并在方向板上标方向)

出示例图。 (去除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公园)

师: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除了东、南、西、北4个方向外, 还要认识4个方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继续学习有关方向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 认识东北

1. 在原图上出示超市。

师:超市在汽车站的哪面?又在少年宫的哪面?

设计意图:找准观察点,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找准观察点后, 就站在这个位置去观察另一个物体在什么方向。在观察点上画出十字方向标, 帮助孩子轻松辨别方向, 打破孩子固有思维, 培养灵活的逆向思维。表面看是上节课知识点的回顾复习, 实则是打开孩子们“画中认”的认识之路。

2. 超市在学校的哪面呢?

要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就是以谁为观察点?我们就应该站在学校这个位置去观察超市。 (教师指着学校) (在学校画一个十字方向标, 并连接超市)

3. 同桌讨论, 并说明理由。

(学校的东面是少年宫, 北面是汽车站, 而超市在学校东面和北面之间, 因此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二) 认识西南

1. 在原图上出示公园。

师:公园在学校的哪面?

2. 能根据刚才的思考过程, 想一想, 说一说吗?同桌讨论, 并说明理由。

(火车站在学校的西面, 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 而公园在火车站和电影院之间, 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三) 认识东南和西北

1. 在原图上出示人民桥和体育场。

师: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2. 独立思考, 集体汇报。

(因为人民桥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 所以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因为体育场在学校的东面和南面之间, 所以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

3. 说一说。

我们学校的东南面是 () , 我们学校的西北面是 () 。

我们学校的西南面是 () , 我们学校的东北面是 () 。

(四) 动手实践

如果到了野外, 你迷失了方向。这个时候, 你会想到什么工具帮助咱们? (出示指南针)

这是利用磁针制成的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在古代又称为“司南”, 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红色指针指着北面, 你能说出其他的指针指着方向吗?

想不想模仿指南针, 动手做一个方向板?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 先上下对折, 再左右对折, 接着打开, 再对角对折, 这样就形成8等份, 请小朋友们模拟指南针来填写方向板上8个方向。 (动手制作方向板)

我们的方向板上多了4个新朋友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 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北相邻的方向有东北和西北, 和南相邻的方向有东南和西南)

请大家仔细观察, 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东北和西南是相对的方向, 西北和东南是相对的方向)

设计意图:做方向板的过程就是识记方向的过程, 上下左右地对折, 正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强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观察, 发现新学的4个方向, 都是以南或北为基准, 从而有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这一活动让孩子识记更加轻松, 让开孩子们在“做中识”。

(五) 拓展训练

根据不同观察点来确定方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以学校为中心的4个新的方向, 你能说出学校分别在超市、人民桥、公园和体育场的哪个方向吗?互相说一说。

学校在超市的西南面, 在人民桥的东南面, 在公园的东北面, 在体育场的西北面。

从图中任意选择两个物体, 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

设计意图:方向是相对的, 观察点一旦变化, 方向也随之变化。因此, 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可以让孩子先画一画, 再想一想, 借助十字方向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要想帮助这4个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 先要确定什么方向? (北面) 确定了北面后, 我们可以确定哪几个方位? (东、南、西) 请小朋友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几个水果园分别在水库的哪一面。

梨园在苹果园的哪一面?水库在苹果园的哪一面?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出示中国地图, 在地图中找到我们淮安市。你最想去哪个城市玩?它在我们淮安的哪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实践活动

篇4:野外如何辨方向?

出门在外先找北。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许多朋友会晕头转向,俗话说就是找不着北。其实,现场判定方位并不很难,下面的方法就能使你做到这一点。

利用指北针判定

倘若你手头有指北针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平置指北针,待磁针静止后,北端所指的就是北方。如果面向北方,则背后是南,右边是东,左边是西。

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

一般说来,在当地时间6时左右,太阳在东方,12时左右,太阳在正南方,18时左右在西方。根据这一规律,便可利用太阳和时表概略判定方位。记住口诀:时数折半对太阳,12所指是北方。也就是说,判定时,先将手表平放,以手表中心和时针所指时数(每日以24小时计算)折半位置的延长线对向太阳。此时,由表中心通过“12”的方向就是北方。例如,上午10时,折半是5时,则应以表盘中心与“5”字的延长线对向太阳;若在下午2时(即14时)40分,折半是7时20分,应以表盘中心与“7”后两小格处的延长线对向太阳,则“12”字的方向即为北方。为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可在“时数折半”的位置上竖一细针或草棍,并使其阴影通过表盘中心,这时表盘中心与“12”字的延长线方向即为北方。

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

用这个方法判定方向时,应以当地时间为准。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经120°的时间(东8时区)。由于经度不同,同时使用北京时间,各地所见的太阳的位置也不同。因此,在远离东经120°的地区判定方位时,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时间。方法是以东经120°为准,每向东15°,要按北京时间加一小时,每向西15°,要按北京时间减一小时,而后按上述方法判定。

在北回归线(北纬23°27')以南地区,夏天由于太阳垂直照射,不宣应用此法判定。

利用太阳阴影判定(投影法)

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B处;约15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A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北极量判定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寻找时,通常要根据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或w星(即仙后星座)确定。北斗七星是七个比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甲乙两星连一直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为甲乙两星间隔的五倍处,有一颗略暗的星,即北极星。

当地球自转,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则可利用3字星寻找。3字星由5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像个“3字”,向3字缺口方向延伸约为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就是北极星。

根据地形地物特征判定

1房屋。房屋一般门朝南开,在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2庙宇。通常也南向设门,尤其是庙宇群中的主要的殿堂。

3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枝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枝叶稀疏,树皮粗糙,树干上可能生有音苔。

4突出地面的物体,如土堆、土堤、田埂、石块等,南面干燥,青草茂密,冬季积雪融化快;北面潮湿,冬季积雪融化较慢,并可能生长苔类植物。

5观察树木的年轮。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向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向北方。

6积雪的融化。积雪融化的地方定是朝南的。

7草原、沙漠和森林。在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刮西北风多,在草棵附近常形成许多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即为西北方向。新月形沙丘,迎风面坡缓,朝向西北,背风面坡陡,朝向东南。

草原上的蒙古包的门多向东南开。

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

篇5:方向教学反思

我在一开始介绍方向时,主动让学生自己的寻找以前认识的主方向,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授课的教学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组、排找主人游戏过渡到利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地点,学生们能很快的接受,学习起来很轻松,只要稍加在确定角度的问题给予自然的指导,一节课就很好的能被学生掌握好。

相对位置的教学,我同样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上,学生们也能很快的切换观测点的思维,并且能用相对的方向描述两个地点的相对位置,教学效果也不错。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这次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学的反映不错,学生们测试的结果也好了很多,看来每次相同的教学,步同的方法,都能带来新的创新,教学需要创新!

篇6:《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活动情境。

第一环节:教室里的八个方向 课开始,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上一节活动课,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学生自然很乐意。接着,我叫了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做游戏,使学生明白老师在某某同学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为后面给新方向命名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找出今天教室里藏着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学生很快找到“四面八方”这个成语,接着问“四面”指的是哪四面?并要求学生在教室里指一指四面: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指什么?并指着墙角的“八”字问:谁能说出八这个字在教室的哪一面墙上呢?一些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由此介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指的是那四个方向,以及这四个方向的命名,并让学生在教室里指一指新学到的四个方向。

二、走出课堂到生活中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环节:操场上的八个方向 鉴于以往的教学经验,第二环节应该就是认识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并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但每次课后反思都能感觉:学生对于从“空间的方向”到“平面图上的方向”的转换,学生过渡的比较吃力,有的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空间,没有意识到平面上的方向与空间方向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成年人看不懂地图,更何况二年级的小学生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取了大胆尝试: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于是,第一环节结束我就对学生说:教室活动到此结束,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活动。首先,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中间,以操场为中心,让学生说出操场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指的是哪个方向?并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出北对南,东对西,东南对西北,西南对东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操场的周围分别有些什么?要求用上今天学到的方向词,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放在操场中间的地上,先把操场用一个平面图形表示,画在白纸中间,并写上“操场”两个字,接着在平面图上把八个方向标好,然后鼓励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合作,把操场周围的这些建筑物以及操场,画在这张大白纸上。这时有学生反映有些建筑太难画了,我接着说不要画出立体的,只要画出简单地平面图形表示就可以了,例如:操场南面的花坛是一个细长的长方形,我就画一个这样的长方形表示(边说边示范),再比如:操场东北面的厕所,只要想象它的房顶的形状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再次示范),这是学生明白了该怎样画,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最后,让学生在几个小组中推选一个代表,很快共同完成了一幅“校园平面图”。

三、回归课堂感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环节: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完成后我组织全班回到教室,把刚刚制作好的不太漂亮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说: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的一部分,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挂?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上的方向一般都是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接着让学生借助于手势记一记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然后再次交流操场的**方向有**,**在**的什么方向。

第四环节:实际操作,巩固深化 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

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9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习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五环节: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怎么学到的?然后布置学生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么?

篇7:《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预习调查,我发现学生中对这四个方向了解的同学约60%。于是我通过复习旧知入手,试图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通过复习,我发现学生对东、南、西、北这四个主要方向掌握的还挺不错,全班只有两三位个同学不能正确指出图中的东、南、西、北,所以学生都能够说出平面图上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四个方向)。于是我开始引入新课,问:右上角、右下角、左上角、左下角是什么方向?(请同学们用学过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对应。)下面比比谁能够通过一节课就学会,好吗?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方向的信心。

出示课件后,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地方,要求学生说说汽车站、火车站、电影院、少年宫分别在学校的哪面?再要求学生像老师一样提出谁在谁的哪面这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到如“超市在学校的哪面”的问题时,我及时评价,这个问题提的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像这样不是正对着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超市是在哪两个方向的中间,接着介绍这是右上角(东北方向,并画箭头板书出这个方向),用右上是东北面帮助学生记忆这个方向。然后再提出你还能提出一个也不是正对着的问题吗?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都能仿照前面的同学提出问题,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说是什么方向,如果有学生说是“北西”、“南西”等说法时及时纠正(先横着读在竖着读,简记先横后竖)。在这个环节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说方向,如: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面?学校在超市的哪面等,通过多认多说进行巩固,最后再进行练习。

篇8:《辨方向》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完满的智育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就是要掌握该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牢固而自觉的知识, ——教学就是从这些基本原理开始的, 不掌握这些基本原理, 就不可能掌握更高深的知识。”1这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句话。为人师者, 莫过于传道、授业、解惑, 尽管时代在变迁, 社会在进步, 后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赋予“教师”更完美的阐释, 但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和使命是不会更改的, 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能够始终贯彻这些基本原理呢?我们的高职教学有没有遵从最基本的教学法则?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否对学生有所裨益?以下, 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二、常见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 多元解读文章法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价值, 个人本身的体验、感悟、思考, 显得愈发重要。这种认识也为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认同, 并将这种理念引入课堂。于是, “风乍起, 吹起一池春水”, 文章的多元解读成为衡量课堂效果, 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标杆, 因为在这样的方式下, 学生对课文有了不同的感官认识体悟, 同时对于学生的多重认识, 教师也志得意满, 因为这完全打破了以往文本分析单一性的格局, 更是将“填鸭式”教学彻底击碎, 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二) 品读玩赏文本法

社会与时俱进, 教学也是如此。在近几年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人文情怀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生的问题就是最有价值的问题。优秀的教师往往善于看到最有价值的问题, 但现如今教师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我欣赏、自我解读、自我感受, 最后学生再把问题反馈给老师, 而聪明的老师总可以不着痕迹地将它变为课堂的核心命题, 这是一种高明, 也是一种智慧。然而由于这种模式的前瞻性, 大多数老师上课时或多或少都试图采用此法。尽管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课堂不尽如人意, 不是学生文不对题, 就是老师一手包办, 草草了事。

(三) 小组讨论总结法

共性与个性应当高度统一, 集体与个人的和谐也是当今课堂所格外追求的,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小组讨论”的遍地开花, 一堂课45分钟, 很多老师会分配给小组讨论20-30分钟的时间, 有的老师甚至是全部割爱, 完全发挥“小组讨论”的魅力, 课堂自然十分热闹有趣, 嘻哈过后, 学生的总结或者是老师的总结都是给充斥讨论法的课堂一个支撑点, 否则就有头重脚轻之嫌, 听课者则也听得饶有趣味。如果要给这种方式一个定义的话, 那就是“热闹”。讨论声的此起彼伏也成为了衡量课堂的一个指标。

三、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以上我列举了比较常见的几种课堂模式, 这些模式之所以会在几年之内就迅速窜起并直逼传统教学, 很大原因是源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修订, 我想先引用《全日制高中语文大纲》中的一段话:“高中语文教学, 应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对这段话仔细研读后, 我们就可以发现, 正是因为有了新课标的指向, 以上所说的三种模式才会如“雨后春笋”。也就是说新课标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竞相达到的目标, 无论是高中还是高职, 所有学校都严格执行新课标。由于新课标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通过实战经验便形成了一些特定模式, 并且努力践行, 且不说高中老师是否全部都完成了转型, 或者说完成得怎样, 这些模式教育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和热情是否已经全部扭转, 就高职院校而言, 在新课标面前能否完全参照高中标准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这样几方面:1.学习条件不同。这里主要说的是主观学习条件, 高中学生相对高职学生而言, 主观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都要强于高职学生。他们有着自发的学习愿望, 并且由于多数高中学生基础知识学得比较牢固, 因而就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习下一阶段的知识就更加游刃有余, 而高职学生在这方面则要弱势一些。2.学习目的不同。高中学生完全是以高考为风向标, 高考的指向性决定了他们学习的趋势, 例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频频出现课外读物上的内容, 考题不再是“一眼收底”的内容, 而是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后又能灵活运用, 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高职学生最终的目标是就业, 所以语文不应该成为他们的负担, 而应该让他们学有所用, 并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做好铺垫, 字词积累的多少、文字表述的能力等这些基础知识的灌输也许比天马行空的想象, 作者背景的识记、分析文章的能力来得更为重要和实际。3.学习行为不同。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科目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的努力付出紧密相连, 所以自主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 老师是拐杖, 学生才是行路者。而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现今还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的境界, 更多的时候老师既是路标, 又是鞭子, 学生则是一辆马车, 学习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学习的目的也是学生老师共同达到的。

三、实施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对策

基于以上三点的分析, 我们现在的高职语文教学向高中语文教学一边倒的行为——完全效仿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术业有专攻, 人各有所长, 我们的教学如果盲目跟风, 看到高中特级教师就“拿来主义”, 那么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 最多也就是“神散形聚”。再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说的“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 加强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我们的高职语文教学如果也一味采取一些既定的模式, 跟随高中语文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将不能给学生以任何帮助。那么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要达到“真实课堂”的良好效果, 要给予学生最有用的知识, 就必须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采用适合高职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我以为可以在高职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 识字教学的不可替代

语文的确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但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上的人文性一再被提及, 而导致语文最基础的识字教学被忽视, 这似乎有违语文课的本意。高职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有时不尽如人意, 很大程度上除了积累知识较少之外, 还是由对文字的陌生引起的。试问一篇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 字词一个不教, 这是一堂好课吗?这是真的在教给学生知识吗?字词的积累巩固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的基础知识是不可以被抹杀的。严格意义上来说, 识字教学为任何形式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朗读教学的不可忽视

校园的美好除了它的纯洁之外, 让许多人陶醉其中的是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 那种声音是天籁, 是享受, 但现在的校园里不太能够找到这些声音, 原因正是教学上的错误引导。“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是一种愉悦的感官活动, 过多地分析, 华丽的语言都不及有情感地朗读来得直接、具体, 高职学校开设口才课、应用文写作课, 但连读书都不会的人怎么练好口才, 怎样运用文字?任何冗余的探讨有时都不及读书来得奏效, 唐江澎校长就说过, “诵读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 很多时候, 听学生读书就已然明白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得怎样, 而高职学生出于就业的需要, 练好口才的前提就是会读字, 读好字。培养朗读不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 而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投资, 一个乐于享受陶醉课文的学生怎么会不懂体验、体悟呢?

(三) 一元解读的不可或缺

如果说多元解读课文的方式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那么传统的一元解读就不能培养探究能力了吗?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就应该倡导“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在课堂上实践以后, 我们可以发现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印象, 为什么呢?因为往往这种多元解读弄巧成拙后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 为了有探究而去探究。高职学生本身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不是特别强, 那么这时候他们可能更加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如果东鳞西爪, 学生其实等于毫无收获, 看似热闹大团圆的课堂也许就是一个舞台剧。相反, 如果我们能对“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大家普遍认同、理解的那一个见解进行深层次挖掘、深层次解读, 也许这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需要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 学生需要的是切实的知识, 而不是旁敲侧击的茫然。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正是需要在这一步步的正确引导中得以提升的, 这种理解能力对于将来的就业是一个储备, 是一个基础。

(四) 实践写作的不可遗漏

高职学生由于就业的需要, 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书写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以外就是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那么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 高职学生不需要依靠写作技巧去赢得高考作文的高分, 也不需要具备很多典雅的词句来堆砌文章, 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学到实在的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将来。那么诸如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就对他们很有用处, 而这样的教学则应该走向社会, 走进企业, 紧密和实际结合, 如果学生呆在教室里总是在分析写作手法, 而不去和社会交换情感;如果总是在指导学生如何为企业进行文化建设, 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那么高职学生永远不会学好写作, 因此实践写作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是不可以被遗漏的, 尤其对高职学生而言。走出去, 请进来, 高职语文课堂不应是局限在课堂里, 而应该让学生与社会焦点、社会问题时刻碰撞, 我们培养的就业人才是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实用性人才, 而非沉迷于学校生活的考试人才。

语文其实就是包含读、写、听、说这四种技能的一门课程, 以上的四点归纳梳理正是针对了四种技能的培养, 我们如果能够重视这些内容, 我想, 高职学校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熠熠生辉的。任何时候语文教学都应该是以“读写听说”为根本, 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更何况是高职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主, 不应该是一句空话, 要学生有最美的唱音就应切实考虑到学生的状态和需要, 并非教师意志的先行, 而是学生真正的快乐学习, 学有所得, 终生受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运动会活动方案、议程、规则、讲话下一篇:港珠澳大桥斜立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