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2024-04-16

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通用6篇)

篇1: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夏津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夏津县农机局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全面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各类新式机具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为全面掌握夏津县农机合作社的现状,为今后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近日,夏津县农机局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人带队的农机合作社调研组调研组,深入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夏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夏津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县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农机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具备,再加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基础有了提高,农民对农机化的需求较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

据调查统计,我县拥有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24家,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等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社员300余户,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0余台,联合收割机270余台,其他各种配套农具800余台(套),资产总额达3000万余元,全县各个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农机社会效益的同时,各农机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农机合作社在夏津县农机化生产中的贡献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作为前提和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

3、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通过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机械创收等多种方式增加有效收入。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尽管在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全面。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在基层农机组织中,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农机合作组织尚未具备科学管理水平。农机产业的巨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具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全、服务范围广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太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进程。

2、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夏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3、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标准低下。

4、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培训重视不够,技术不够强,理念不够新,服务不够优,思路不够宽,管理不够规范,活动不够正常,制度不够健全,作业经营效益不够明显,自我发展的后劲不够足。

5、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林牧渔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四、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抢抓机遇,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上级精神,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民自觉接受农机化技术的动力,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创造了有利契机。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起投资、经营、受益主体一致的,具有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农机服务机制,实现农机装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2、领导重视,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

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3、积极稳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是通过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抓住全县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利契机,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实行连片整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从而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4、注重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应把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服务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硬件来抓,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应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骨干作用。以他们为核心引导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升级上档。应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在自己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5、拓展领域、增强服务能力。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王丽娟)

篇2: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东依黄河,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9公里,滩涂面积38万亩,辖4镇2乡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0万。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加快追赶”的工作基调,确立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在黄蓝经济区建设中争名次、往前赶”的工作目标,突出工业强县、城市带动“两个重点”,围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投资和大项目建设、城乡一体化、改革创新、保障改善民生“六个突破”,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开创了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3亿元,同比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利税26.4亿元,分别增长34.6%和57.6%;工业用电量4.4亿千瓦时,增长72.7%;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增长

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新格局。在推进措施上,确定了76项重点工程、民生实事和重点项目,并筛选出了十大工程、十件实事、十大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实施工业(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百日集中会战”,实行县级干部联系重点企业、推进招商项目、承担重点工程项目“三个一”制度,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来抓,3月份、4月份分两批集中开工了总投资128.1亿元的39个项目,为加快融入黄蓝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举全县之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优化一产。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县各类畜禽养殖园区发展到523个,淡水养殖面积6万亩、海水池塘养殖面积7.5万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8个,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深化与六和集团的合作,规划建设了占地8平方公里的现代循环牧业示范区,投资5.2亿元的祖代种鸭基地及产业化、投资1.6亿元的黄河港牧业等项目加快推进,培育起了集饲料生产、种苗孵化、养殖担保、疾病防控、设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紧密联系的肉禽产业链。

三、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加快发展新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运用多种措施办法,努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全力做好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服务工作,荣乌高速与利津县城连接线争取到省级扶持资金1.45亿元,库容2000万方的陈北水库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二期及深度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加快推进,新建成的宫家干渠闸前泵站和日处理能力6万方的利津水厂运行良好,城乡承载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二是融资方面,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成立了金坤、恒信2家小额贷款公司,凤凰制药公司列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分期回购”的BT模式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功应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3月份全县政银企洽谈会成效显著,签约项目89个,签约资金62亿元,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土地方面,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中村改造、城市经营等方式,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加快储备一批土地,为经济发展腾出了空间。四是科技和人才方面,召开了全县科学技术暨人才工作奖励大会,在利华益集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加快推进,青岛农业大学在我县成立了研究生实验工作站,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共同组

了全市先进水平。扎实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保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畅通县级干部公开接访、网上民生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扎实推进平安利津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篇3: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下一步, 夏津县将按照“建基地、培龙头、强农企, 壮产业”的发展思路, 用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企, 用现代企业制度引领农企, 用创建名优品牌激活农企, 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企, 用完善市场体系推动农企, 用优惠扶持政策保障农企, 全力以赴, 聚力攻坚, 合力突围, 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 有生产基地, 有专业服务的基地型农业企业;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 有专业人才, 有研发平台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 有营销网络, 有品牌优势的开创型农业企业;培育一批经营管理能力强, 有现代制度, 有优秀团队的发展型农业企业;培育一批持续盈利能力强, 有市场前景, 有良好效益的成长型农业企业。

一、注重发挥规模效应, 着力提升农企的辐射带动力

夏津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 不仅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更需要“顶天立地”的大型龙头企业, 通过发挥规模效应, 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一是把企业做强。制定大企业培植计划,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技术合作、引进联合、多元经营等方式, 集聚优质资源, 壮大有效规模, 推进低成本扩张, 在资本运作中发展壮大, 在发展壮大中带动提升中小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尽快帮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为企业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铺平道路, 在更广领域内实现企业资本和综合实力的迅速扩张。二是把市场做大。引导涉农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规律, 运用信息技术, 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 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建立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 在培育本地市场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 打开企业的发展空间。三是把基地做优。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建设一批优质棉育种基地、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加工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等。按照“原料基地化、资源项目化、项目产业化”的思路, 争取把最优质的资源做成农业企业最具潜力的项目, 再把优势项目做成优势产业, 使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四是把招商做活。招商引资是引进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增创新优势的有效路径。要瞄准中国粮油、益海嘉里、中国食品等农业类央企、强企, 开展专业招商, 力争引进一批资产实力强、经营领域广、市场前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 以大企业推动大产业, 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二、注重发挥链式效应, 着力提升农企的核心竞争力

夏津县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主导产业不强、产业链不完整、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在提升农企的综合实力的过程中, 应深入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强链工程。抓住山东省支持夏津棉纺织产业集群的政策机遇, 以做强棉花产业链为目标, 引入金融、科技、信息等元素, 全面提升涉棉农企的装备水平和综合实力。通过加强科技合作、争取银行贷款、搭建信息平台等手段, 力促鑫秋种业、银星种业、润辉农机等涉棉农企做强, 形成一产助力二产、助推三产的良好局面, 真正实现棉花产业三产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二是实施延链工程。发达、永乐两家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小麦加工能力分列全省第一、三位, 但产品附加值低, 利润空间小, 亟需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不断拓宽经营领域, 致力于小麦精深加工, 立足于主食产业化, 向功能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方面食品、主食配送等领域进军。三是实施补链工程。夏津县依托丰富的棉籽资源, 打造了棉籽高技术产业链, 但棉籽壳作为食用菌的优质培养基, 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要积极推动棉籽加工企业不断拓宽经营领域, 引进工厂化栽培技术和食用菌深加工技术, 大力发展食用菌这一绿色产业, 将棉籽产业链拓宽补齐, 力争将夏津县打造成华北地区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四是实施建链工程。围绕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 发挥新希望六和、邦基饲料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 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对生猪养殖加工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倾力建设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以全新的产业链, 进一步提升农企的核心竞争力。

三、注重发挥科技效应, 着力提升农企的自主创新力

农业企业是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仅靠产品加工是不够的, 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进一步发挥科技效应,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科技投入。针对农企科研投入不足的现状, 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指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二是搭建研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 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储备,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水平。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协作, 建立科研机构, 组织科技攻关, 重点在产品、保鲜、加工、包装上有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推动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 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 实现“一种原料、多种产品、多次增值”。四是引进科技人才。根据人才围绕项目流动的特点, 支持企业以科技项目为载体, 大力引进科技型人才, 培养一支创新意识强、专业技术精、业务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是做强科技农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原则, 致力于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服务, 围绕设施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 开发新装备, 推广新技术, 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

四、注重发挥品牌效应, 着力提升农企的市场影响力

品牌就是市场, 品牌就是优势, 品牌就是潜力和生命力, 对于企业抢占市场、提高信誉、树立形象、实现产品增值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业企业而言, 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赢得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一是抓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不断激发农企创牌的积极性, 依托各类生产基地, 全面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各类安全卫生认证, 打造农业品牌优势, 以品牌树形象, 以品牌促发展。二是抓品牌提升。坚定不移地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的品牌提升之路, 形成“集中资源做大品牌、集中智慧做优品牌、集中力量做响品牌”的合力, 不断提升品牌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 以品牌优势膨胀企业规模, 以规模扩张支撑品牌形象。三是抓品牌经营。品牌推广是品牌经营的重要手段, 产品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强力支撑。农业企业要在品牌宣传推广的基础上, 狠抓产品质量, 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以质量维护品牌形象, 以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 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四是抓品牌服务。建立健全品牌服务长效机制, 成立由农业、财政、食品、质监、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品牌服务机构, 加强对企业在创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服务品牌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五、注重发挥雁阵效应, 着力提升农企的团队战斗力

所谓雁阵效应, 是指当大雁扇动双翼的时候, 所有尾随的同伴都可以借力飞行, 雁群以人字形的方式飞行, 可以比雁群单飞提高70%的飞行效率, 实现了管理界一直梦求的最佳效果:即1+1>2。发挥雁阵效应, 一是“好领导”引领。充分发挥企业家的领头雁作用, 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 经常组织企业家到先进地区或农业类央企、强企、名企学习深造, 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 借鉴成功的创业经验, 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市场观念的企业家队伍, 引领农企向着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好团队”合作。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员工素质提升”计划, 加强员工培训, 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和拼搏意识。大力引进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和在农业领域有成就、有建树的专业技术人才, 激发团队活力, 提升团队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一流的企业团队, 进一步发挥团队优势,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三是“好制度”推动。引导农企逐步克服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 大力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计划, 大胆引进职业经理人,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规范财务制度,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以制度创新激发活力, 以制度创新增添动力, 以制度创新提高创造力。鼓励并扶持农业企业加强联合, 用现代企业制度把散、小、弱企业整合成大型企业集团, 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战斗力。四是“好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远景目标、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 对于提升团队战斗力具有促进作用。农业企业要立足于服务三农, 致力于企业做强, 深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的归属感, 用远景目标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用团队意识强化员工的责任感, 用双重激励增强员工的荣誉感, 用企业强大实现员工的成就感, 团结一心, 同舟共济, 共同推动企业扬帆远航。

六、注重发挥政策效应, 着力提升农企的发展驱动力

政策也是一种资源, 不仅可以带给企业直接的经济利益, 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动力, 为企业发展拓宽新的空间和上升通道。一是金融政策。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 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的支持力度, 促其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力争引进成立村镇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 新增1~3家小额贷款公司, 全力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有效满足农企的资金需求。二是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扶持农业企业中的直接作用, 建立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上项目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 有效降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对于一次性投入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 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服务政策。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 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帮助农业企业, 争取上级各项资金和扶持政策, 有效缓解农企的资金瓶颈。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生产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 无偿为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所需信息。建立服务机制, 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环境、最强的保障, 倾力为农业企业搞好全程服务, 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要:夏津县在培植壮大农业企业方面具备基础和优势, 下一步将从六个方面切入, 加大农业企业的培植力度, 力争培植一批农业企业, 推动一批优势产业。

篇4: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一、全县交通运输业现状

近几年,利津县公路交通运输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强道路运输产业,使全县交通行业保持在稳定、快速地发展状态。

1.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利津县先后完成荣乌高速至利津县城连接线、河埕路改造、桩埕路改造、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工程等道路建设重点工程,正在实施省道316改线工程。目前,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到1639.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163.7公里,农村公路1476.2公里。全县形成了以东滨路、辛河路、永馆路、永莘路两纵两横为骨架,以利津街道、陈庄镇为交通枢纽,以胜利黄河大桥、利津黄河大桥、刘家夹河浮桥为节点,辅以若干条县乡路组成的公路运输网络。

2.公路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危险品运输企业8家、普通货物运输企业28家,货物运输车2900余辆,水上运输企业2家,客运企业1家,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汽车维修企业13家,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2000多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为利津县增长利税和增加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城乡公交系统进一步优化。2011年县交通运输局并按照“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收购原乡村客运公司,成立利津县津盛公交公司,并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城乡一体化便民公交。城区公交可覆盖县城的全部主要街道,专线及乡村公交可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居。

二、利津县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交通基础实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利津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短缺。交通设施建设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许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公路项目不能及时上马,发展速度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二是干线公路不发达。目前利津县的主要干线道路修建时间久远、建设标准低,难以适应现代运输的发展的需求。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农村公路普遍等级较低,道路宽度不够,许多公路还是泥沙路甚至是断头路,路面坑洼不平,晴通雨阻现象突出。从通行能力看,许多农村公路狭窄、弯急、坡陡的现象十分普遍,安全隐患较大,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交通行业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利津县大部分运输企业长期以来以个体运输方式为主,“粗放式”经营现象较为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经营不规范,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在经营主体上,专业运输企业实力不强,无法实现运输和经营上的合理分工,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在运输装备上,营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在组织方式上,绝大多数客货营运车辆以单车承包和挂靠经营的形式从事运输生产,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而且相当严重,运输效率低下。二是运输服务品种少,热线上运力过剩,冷线上运力不足,现代物流、快速货运等高水平、社会需求较大的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农村客运和货运能力低下,货运基本由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畜力车完成。三是高档客车、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拖挂车和各类特种专用车数量少、比重低,老旧车辆较多。货运超限超载,“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突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3.客货运输站场建设进度缓慢。利津县缺乏综合性客货运输站场,现有站场基础设施短缺且设备简陋,成为制约公路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公路基础设施功能和车辆运输效率的充分发挥,制约了运输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有效提升。一是场站建设规划、选址缺乏科学性。产站建设没有明确的前期规划,在选址方面,因城市建设规划中根本未考虑到场站建设问题,致使客货运输场站不能按照“人流集中”、“货物集散中心”的原则建设。二是原有场站不适应现实社会需求。过去长时期因运力不足、班车密度低,客观上产生了大量的候车需求,而现有产站规模已无法适应现实需求。三是货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到目前,利津县正式建设的货运站、物流园还没有,个别企业建设的物流园区规模小,致使到处形成马路货运停车场。四是农村客运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不配套。农村客运站建设,因规划、征地、资金不足,投资大,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导致建设积极性不高,速度慢。

三、推进利津县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建议

如何充分利用当前有利形势,努力破解难题,推进交通科学发展,加快交通行业建设是利津县的重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公路网。以提高全县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加快辖区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现代化交通网络。一是积极推进东营市区德州路西延、利沾路升级改造、津滨海新区金河二路延长线等工程建设;二是对县境内4条县道和5条主要乡道进行改造,提升县域交通运输能力;三是结合国家扶助政策,对部分乡村公路进行改造,特别是偏远村庄和部分断头路,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方便地方群众出行。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提高县乡公路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快推进黄大铁路、疏港铁路工程建设及德大铁路利津客货站等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搞好协调服务,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2.提高运输企业现代化水平。一是积极培育一批信誉高、服务佳、规模大、有竞争实力的道路客货运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积极鼓励运输企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提高道路运输企业在物流供应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货运服务。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运输企业经理培训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为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北斗系统、电子支付等技术手段,对交通领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控支撑。

篇5: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多项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迅速拉动了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

在省、市农机局的精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夏津农机局认真贯彻、执行财务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为目标,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权,阳光操作、强化监督,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惠农政策,有利的推动了农机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2年上半年,夏津县农机局共争取资金660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户,补贴机具63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2台,小麦收割机115台,播种机283台,受益农户1156户,直接带动农民用于购置各类农业机械投资1320万元,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夏津县实施购机补贴几年来,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了农村更宽领域的农机市场,对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的实效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全县农机化发展有一个良性循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夏津县农机化装备水平,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淘汰了落后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

2、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县已有农机合作社24家,入社社员300余人,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0余台,联合收割机270余台,其他各种配套农具800余台(套),资产总额达3000万余元。农机合作社以其农机装备优势、农业技术优势和组织化程度高优势,带领农业走向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据统计,今年合作社占了我县农机作业总量的60%。

3、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机补贴项目的实施, 我县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人平年创劳务收入1.5万元左右。

三、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售后尚缺乏有效跟踪服务。一是补贴机具生产供货企业的产品、经营、服务的品牌意识普遍差,缺乏战略性市场思维。有些企业抢占补贴机具份额踊跃,售后服务意识淡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使供货商和购机户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机具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部分供货商的供货时间较长,随货同行没有发票,购机户不能及时办理报户手续。三是供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按订单送货,购机户没有挑选的余地。在补贴实施过程中,供货企业一再要求多介绍、订购他们的产品,但对质量保证方面却不那么热情、认真,造成补贴机具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按订单送货,供货企业不会多拉一台,购机户没有挑选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农民有意见,后来虽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对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农民购机筹措资金难。虽然农机购置补贴占到了购机资金的30%,但70%的资金由农民自己筹集,再加之农机购置补贴报名时间短,农民筹集资金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一台大型农机具的自筹资金少则数万,农民大多只能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筹集资金,未能享受到现代金融业务提供的方便和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民购机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3、工作经费不足。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由于各级财政普遍困难,而购机补贴工作量巨大、政策性强,大量宣传、推广、培训、演示工作如果没有必需的经费保证,工作难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产生了影响。

4、价格监管困难。取消最高限价,实行后台监管后,中央通用类的控制价格基层农机部门不知道,有的厂家采用把机具更名或更改配置的办法变相加价,农民期待更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

5、新型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在补贴实施过程中,农民看不到样机,选购机具摸着石头过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商品的广告词连小孩都能倒背如流,而农业机械产品的广告宣传在大众媒体上难得一见,这就使得许多想购机的农户不知道都有哪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四、建议和对策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早落实。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时间尽量提前,不能影响了农民春耕备播,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应早安排、早落实,利于农民及早得到购机补贴信息,便于筹集配套资金。

2、加快建立购机补贴有关配套措施。一是对农机作业实行补贴政策,特别是对农机大户,集中连片的种粮大户机械化作业实行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二是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降低作业成本,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比如今年在燃油上,前段时间由于用油紧张,农机作业用油无法及时保证,农民意见很大,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三是应建立农机购置补贴小额信贷制度,提供长期购机优惠贷款,发挥政策的调控功能。是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经费。建议在补贴项目资金中安排3%的工作经费,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规范补贴机具的售后服务,加强对购机农户的技术培训。目前,补贴机具的三包规定基本上企业说了算,现在农民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对产品的三包内容、期限等争议越来越大,企业与区域代理商的三包责任相与推委,三包难以及时处理,农户向工商、消协等部门投诉的事件时有发生。厂家和经销商要明确责任,严格规范“三包”事项.在售前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在售后加强售后服务,保证机具的正常使用。

4、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对纳入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生产厂家、经销企业要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做出质量价格承诺,做好售后服务。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某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合质监、工商部门逐步建立制约监督机制,督促生产厂家生产质优价廉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对补贴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受补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严厉打击乱涨价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篇6:夏津县农业发展情况

(2015年1月)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利津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狠抓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设立了县委改革办,核批事业编制6人,由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县委改革办主任,充实了2名兼职副主任、2名专职副主任,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细则、改革办工作细则等工作规程,明确任务分工,狠抓责任落实,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协调调度、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具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统筹谋划,强化调度安排。研究制定了县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利津建设

— 1 — 的决议》,明确了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整体思路。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1次领导小组会议、1次领导小组及专项小组集体学习,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

(四)深入调研,推动改革落实。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工作中的倾向性问题,研究确定了12个调研课题,分别由县委常委牵头,集中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县委常委专题调研成果汇编》,及时研究破解影响制约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深化改革工作开展。

(五)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县委主要领导在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及不同场合中,多次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体会到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部门单位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上级有关重大改革的决定、方案和意见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改革共识。

二、突出重点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两批次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1项,减少44.2%;推动县级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进县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市首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全县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 2 —

编制完成了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制定实施了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7项公务支出管理办法,健全财政民生支出优先保障机制,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1%;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县级财政预算及县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对30家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按照要求进行了公开;落实国家税收制度改革措施,有序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网上登记预审等制度,将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加快推进未利用地开发,探索建立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模式,实施了2万亩明集乡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972.6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制定实施了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银行间应急转贷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3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利津舜丰村镇银行开业运营,3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获批成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龙翔实业研发中心、东营市三阳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服务平台加快构筑,与40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5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18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2家,家庭农场达到137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县农业园区达到33家,其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8家。启动新型

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扩权强镇政策,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陈庄镇、盐窝镇同时入选全国重点镇,陈庄镇被住建部列为县域副中心规划试点镇,盐窝镇纳入全市第二批强镇试点;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了“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扎实开展清脏治乱行动,我县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方面。推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实施了县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票决办法,人大审议监督延伸到跟踪督办、再审议和票决三个程序;制定实施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机制,探索设立了法律专家咨询团;进一步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系统已经启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行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制度,形成民主监督建议书46件;扩大协商民主参与面,制定实施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办法,选聘20名市、县政协委员为特邀信息员;健全完善政协委员联络制度,搭建“政协讲坛”平台,邀请专家学者集中培训授课,提高了委员履职水平。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制定实施了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村务公开目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工作方案,搭建企业职工与管理层沟通交流的平台,着力培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典型,推动基层协商制度化、常态化。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利津普法博客,打 — 4 —

造庄户普法剧团,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推动普法学法用法网络化、常态化;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完善县行政复议委员会,有效整合行政复议资源,全面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权;建立了县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从中选聘2名律师作为县政府法律顾问;实行政府重大决策听取法制部门意见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和规范性文件严肃性。

(三)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组建了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广播电视台、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将县吕剧团整体并入县文化馆,加挂县吕剧艺术中心牌子;组建成立了山东广电网络利津分公司;县博物馆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力度,获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个、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个。加强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建立了网络预警研判、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网络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实施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道德素质提升行动,巩固“四德”工程建设成果。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四)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扎实推进司法公开改革,全面加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启用了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人民陪审员达到50人;推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公开宣告、公开听证、案件信息网上公开机制,建成了阳光检务中心,聘请特约检察员6名、政协民主监督员3名;启用网上民生警务服务在线,对9

大类97项警务工作事项在警务公开专栏进行了公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降低城镇落户门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实施了居住证制度。推进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建立教师支教交流制度,制定实施教育干部教师支教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全县有132名教师参加了支教交流工作;扩大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范围,开展小班化教育专项课题研究,立项市级课题33项;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处县级医院全部推行绩效管理,落实了“先诊疗后结算”、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服务等惠民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职工医疗普通门诊统筹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体制,开展了社会组织调查摸底工作,全县社会组织达到116家;扎实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网格监管信息平台,制定实施了联合执法暂行办法,我县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抓好矛盾纠纷调处,我县被评为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

(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组织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积极推进下派帮扶、第一书记、党员干部“联户帮困”、“驻企联络员”工作,把加强作风建设纳入了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领导 — 6 —

班子和领导干部无任用考察、组织部长“双向约谈”、干部档案任前审查等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规范。完善乡镇(街道)综合考核办法和县直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民生实事、行政审批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建立“三步公选、民主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机制,按照培训测评、陈述推荐、组织考察“三步走”的办法,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822名。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252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了“送文化、进社区,爱心图书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选派86名县直部门单位机关干部到43个村开展驻村帮扶,深入实施村级集体收入“破壳”工程,集体收入过5万元的村达到444个。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长效机制,由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帮包5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经全部整顿完成。建立了工作区中心村办公、村干部坐班办公制度,开发建设了“利津智慧党建”手机系统平台,村级重大事务预告制、票决制和“三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六)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扎实推进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向县纪委全委会述廉述勤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创新开展廉政档案创建工作,为700余名科级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实行了案件助审员制度,从法院、审计等单位选聘10名业务骨干担任“案件助审员”,《大众日报》、“齐鲁网”

等媒体对相关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度,由县纪委常委联系派驻机构,调整派驻机构监督检查、分工联系部门单位,实现了105个县直部门单位派驻监督“全覆盖”。推进反腐倡廉阵地建设,开通了县纪委监察局网站,统一公开信访举报方式,设立举报电话和手机短信举报平台,畅通了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的课题研究下一篇:以我的同桌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