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2024-04-09

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通用11篇)

篇1: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一系列支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强化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对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的基本状况

目前全县有57个农机维修网点,承担着全县10万多台大小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任务,符合条件并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有51个,发证率90%。(其中二级维修网点有12个,三级维修网点 21个,专项维修网点18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40人,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84名(其中农机修理工技师1名、中级农机修理工23名、初级农机修理工60名),持证上岗率60%。有2个农机维修点被省农机办命名为四星级文明维修单位。

二、宁津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修理由原来的国营、集体经营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修理经营为主;专业修理为主,转变为有机户自修为主;旧件修复为主,转变为换件修理为主。有机户自修存在着修理技术水平低,修理质量无保证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机修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对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接受能力差,接受渠道也窄。特别是近几年高新农机具的普及使用,对维修技术和维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维修行业低水平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服务要求。

3、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等现象比较普遍。维修设备大多是从改制企业转让而来,或是从一些大型修理厂淘汰的设备,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

4、重用轻养。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至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最终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5、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宁津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鉴定站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2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同时,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物力、财力等的欠缺也牵制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作为农机维修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也无法对维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

6、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农机维修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大多数是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维修点很少,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检查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检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3、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4、支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可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定期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

训和技能训练,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支持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优势互补,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5、推动农机维修行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对分散的维修厂点进行组合,逐步形成稳定的维修合作组织,建立农机维修协会加强行业之间的联系,促进行业之间优化发展。国家和省农机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一些优惠的扶持政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农机维修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行扶持帮助。(王志强)

篇2: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对高新农机具推广的政策倾斜,促使了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对农机维修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了解东明县农机维修网点在新形势和新技术水平下的维修、管理、资金、技术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和机手的配合情况,日前,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企业和农机手进行了调查。

一、东明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经销商情况

东明县境内主要有4家农机经销商:东明盛达农机有限公司、东明翔龙农机有限公司、东明金山农机有限公司、沃得拖拉机经销处,主要经营:欧豹系列、雷沃系列、东方红系列、时风拖拉机系列、巨明系列、大丰系列、沃得系列等主流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及其它农机具。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在销售旺季才有个别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2、农机维修网点情况

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82个,星级网点24个,其中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2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5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7家,主要分布于县城及各乡镇驻地,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规模较大,此外的维修网点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每个网点从业人员一般是2人,个别网点有3-6人,但多是家庭成员,从业总人数保持在1300人左右,持证人数823人。农机维修网点年收入在2-5万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力。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散乱,多集中于县城附近、乡镇政府驻地,规模小,场地内油污遍地,工具杂乱放置等原因,相关部门无力管理或不想管理,政府又没有统一的集中治理活动,部门之间缺乏合力联动机制,这就造成了监管不力的现象。还有些网点是农忙时开门,农闲时关门,这也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

2、收入低,无力扩大再生产。90%的农机维修网点收入水平很低,年收入不足3万元,再除去房租、水电等杂费,所剩人均1万多元,别说扩大再生产,有些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干脆关门去打工了。这种情况下,很难出现高标准、高质量、上档次的规模化维修网点。

3、维修网点设备简陋,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多数维修网点是家庭式作坊、门铺式维修,维修设施、工具不全,场地简陋,环境卫生达不到维修技术的要求,造成了农机不能维修或不能按技术要求维修,相应地减少了收入,又给机手带来不便。多数从业

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只是跟别人学了一段时间(更有甚者是“自学成才”的老机手)便上岗,技术水平低,对老式农机还不能完全修理,对新农机出现的故障更是无从下手,这样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机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个别农机维修网点的从业人员素质低,出现漫天要价、以次充好、夸大毛病、过多更换部件等坑害机手的现象,以此增加收入,但损害了自身的形象,从长远来说,不利于维修网点的扩大再生产,也不利于整个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4、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和机手三者之间缺乏沟通,延缓了新技术的推广。在农机经销企业内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在销售旺季才有个别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这样,农机经销企业主要是卖农机,机手只是单纯的买农机,缺乏购机前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不能了解农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等,农机一旦出现故障即使是小故障机手也可能解决不了。对于农机维修网点来说,更不可能得到厂家的技术指导,对新农机具出现的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经验,这给新农机技术的推广带来阻碍,也给机手带来不便,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因维修时间延长而增加了损失。

三、对提升农机维修行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1、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和服务力度。在政府的牵头下,农机、工商、质检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销售,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维修点,制止在维修过程中坑农害农的行为,为维修行业打造一个干净有秩序竞争的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还应为维修行业搞好服务,多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修理设备,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

2、加强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机具的维修水平。以农机修配站和农机培训学校为主导,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依托,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不合格的不发给维修资格证;提高农机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数量与资质、资金、规模、设备等做相应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发证,不准开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相结合,把农机科技送到家,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到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3、争取财政支持,增强农机部门监管能力和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扶持力度。随着我县农机保有量的增加,只有2人的农机修配管理站已无力对全县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监管。这就要求我县财政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农机修配管理站人员,更新设备,以增强农机部门的监管能力。同时,还应争取财政对维修网点的支持,对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给予资金帮助,助推其扩大再生产能力以扩大规模,鼓励高标准、高技术、规范性的网点建设。

篇3: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一、行业现状

1、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截止目前, 瑞昌市农业机械保有量23133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32万千瓦, 瑞昌市农机从业人员1.3万人, 全市农机维修点58个, 其中村级维修点3个, 在农机部门登记的专业农机维修点12个, 三级维修点6个, 都配有1-2名从业人员, 并持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 能够承担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 一般性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工作。

2、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情况。

农机维修点基本分布在市区、乡镇、行政村三级地带。其中乡镇分布居多, 维修能力较强的维修点多设立在城区, 有6家, 维修能力一般的主要分布在乡镇, 维修点分布与农业机械保有量分布大体一致。

3、维修点业务开展情况。

农机维修有较强的季节性, 春耕生产、双抢、秋收冬种期间业务量较大, 占到90%以上, 冬季业务很少, 仅占10%。维修网点适应市场需要, 自然形成市场分工, 普通农机具维修就近维修, 主要是换件、校油泵, 修柴油机等, 维修点在营业淡季承揽加工一些零活, 个别维修点兼做经营农机具配件。一些高性能大型农机具出现故障, 主要依靠生产厂家维修。近年来, 瑞昌市新增高性能联合收获机、大功率拖拉机、水稻插秧机较多, 发展潜力较大, 这部分机械维修主要依靠代理商来进行维修等售后服务。购置补贴机具在“三包”期限内出现问题, 大部分由销售企业通过售后服务解决, 超出“三包”期限, 常规性问题多数是农机手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机驾驶操作的经验自行解决, 少量不能自行解决的就近去维修点维修。

4、农机经销商情况。

瑞昌市区主要有3家农机经销商:诚信农机销售有限公司、南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农机销售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手扶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 只有在关键农时季节才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维修。

二、存在问题

1、监管难到位。

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散乱, 规模不大, 部门之间缺乏合力联动机制, 这就造成了监管不力的现象。还有少数网点是农忙时开门, 农闲时关门, 无证经营, 这也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 还有个别村级维修点经营质量较差的农机配件, 影响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

2、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多数维修点是家庭式作坊、门铺式维修, 维修设施、工具不全, 场地简陋, 环境卫生达不到维修技术的要求。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自学成才者居多, 技术水平低, 大都是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 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对新农机具出现的故障没办法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3、维修利润空间不大。

因为补贴农机具在“三包”期内, 大多由生产厂家或销售企业负责, 主要农机配件都由生产厂家更换, 一般配件才去维修点更换, 所以维修价格和配件价格利润空间不大。

4、重使用轻保养。

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 至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 零件超极限磨损, 故障频繁, 使用寿命缩短,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三、建议与对策

1、强化监管。

在政府的牵头下, 农机、工商、质检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销售, 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维修点, 着力营造一个有序竞争的维修行业环境, 确保农机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

2、积极引导。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业务, 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 优势互补, 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相应地提高农机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 对从业人员数量与资质、资金、规模、设备等做相应的要求。

3、搞好培训。

加大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 提高其对新机具的维修水平。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依托, 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发放维修资格证, 逐步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性能农机具的能力。同时, 提供信息服务, 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 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使之遵纪守法, 诚信服务。

4、政策扶持。

篇4: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摘 要:文章以抽样、问卷、电话、走访为调查方式,以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资料,对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情况、技术等级证书持有情况、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岗位从业者中的占比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教育部门审批汽车类专业的开设审批和相关职业院校确定招生规模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性依据。

关键词:汽车维修;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15-02

根据甘肃省交通警察总队和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截止2015年底,甘肃省汽车保有量达到2720978辆,被许可的汽车维修企业8 505户,其中一类企业167户、二类企业1 292户、三类企业7 046户,4S特约维修站351家,未办理行业许可的路边汽修店约有7 000多户,行业从业人数达到13万人(含路边店从业人员),汽车维修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42 777人,全省汽车维修行业年完成工作量12 920 463辆次。针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课题组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的354家汽车维修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

1 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

课题组对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统计,采集到了两个样本。一是以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统计的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的42777人为统计样本;二是以课题组调研企业从业人员为统计样本,得到不同学历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占比,两个样本的统计结果,见表1。

样本一中的人员要么是单位推荐参加行业管理机构组织的从业资格培训的员工,要么是自我进步意识较强的员工,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样本二是课题组调研企业的从业人员,由于调研条件的局限性,课题组选择的调研企业是兰州市和地级市的企业,县市及乡镇的企业没有统计,因此,样本二中的人员相对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通过行业专家讨论分析,确定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比例,如图1所示,本科及以上占1.50%,高职和大专占17.31%,高中占12.21%,中专占23.80%,中技占22.76%,初中及以下占22.42%。

2006年,甘肃省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中,大学学历占 0.12%,大专学历占0.36 %,中专和中技占1.53%,高中学历占3.22%,初中学历占96.2%,小学学历占0.09%,大学(包括大专)与中学(包括中专、技校、高中、初中)与小学的比例为=5/ 1 097/1[1]。与10年前相比较,在行业现状中,大学学历比例略有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高职专科学历明显增加。根据课题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计算出:(本科及以上)/(高职专科)/(高中及相当于高中)/(初中及以下)=1/12/39/15,从而可以看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中高职毕业生成为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趋向合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理想。日本、德国、美国在10年前就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出,学历要求最低为高中,而且还必须通过相关考试,并取得证书,才能进入行业工作,技术员必须是大专或职业技术学校(相当于大专层次)以上的毕业生[1]。目前,甘肃省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和高职专科的比例仍偏低,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仍偏高,说明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有待提高,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需求具有很大空间。

2 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

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1~30岁之间的从业人员占比达到42.74%,31~41岁之间的占29.43%,41岁以上只占7.52%,行业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

课题组调研企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时,发现民营企业50岁以上的人员非常少,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几乎都在国营或由国营改制的企业中。

3 从业人员持证情况

3.1 概 况

在统计样本范围内,相关技能证书持有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省运管局的统计,全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大约13万,持有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人员42 777人,占比32.91%;课题组调研企业354家,从业人员9 558人,持证人数3 067人,占比32.09%,其中持有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人员1 813人,占总人数的18.97%,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 076人,占总人数的21.72%,持双证以上的人员有2 014人,占总人数的21.07%。行业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较低,说明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

各种证书持有人在总持证人数中的占比,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等级证和驾驶证的持有人比较多,驾驶证是从业者的工作需要和生活所需。计算机等级证书较多是因为,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3.2 技术等级证书情况

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2 076人中,高级技师11人,技师56人,高级工556人,中级工964人,初级工489人,各级技术等级人员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占比合计仅有3.23%,说明高技能人才的持证比例很低。

3.3 技术职称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高级职称人数11人,中级职称126人,初级职称188人,职称情况分布,如图5所示。各职称人员在调查样本中的占比,如图6所示。

调研发现具有职称的人员绝大部分在国营或由国营改制的企业中,说明民营企业对员工职称评定不重视。

4 高职专科毕业生从业岗位情况

课题组以高职专科学历人员为调查对象,以工作岗位为类别,对高职专科学历的人员进行统计。高职专科学历人员在各岗位从业的占比,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2%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担任企业厂级领导,22%的人员为部门负责人,36%的人员负责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30%的人员从事具体的维修技术工作。而在2006年,大多数中专毕业生担任较重要的领导工作(其中厂级47%、部门级33%)[1],这说明目前高职专科毕业生已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层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并开始进入企业的领导层,成为汽车维修企业的主要人才。 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5 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汽车维修企业对从业人员基本条件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技术工人的学历最合适的是高职,管理人员的学历还是本科比较好。

②企业最想聘用的员工年龄段为23~35岁之间。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人品第一,然后依次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综合能力,最后才是学历。这说明行业认为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现有知识水平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人品和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③课题组综合分析认为,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但仍存在着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工人技术水平偏低这“三低”情况[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小汽车在不断增多,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4],特别是高职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因此做好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为解决社会就业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一斐.甘肃汽车维修业人力资源现状简析及相关对策[J].甘肃科技,

2006,(3).

[2] 范赵.汽车维修企业人才需求与中职汽运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新课 程研究,2011,(5).

[3] 甄怀宁.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开展策略探讨[J].才智,

2016,(3).

篇5: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近几年,多项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迅速拉动了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

在省、市农机局的精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夏津农机局认真贯彻、执行财务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为目标,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权,阳光操作、强化监督,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惠农政策,有利的推动了农机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2年上半年,夏津县农机局共争取资金660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户,补贴机具63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2台,小麦收割机115台,播种机283台,受益农户1156户,直接带动农民用于购置各类农业机械投资1320万元,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夏津县实施购机补贴几年来,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了农村更宽领域的农机市场,对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的实效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全县农机化发展有一个良性循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夏津县农机化装备水平,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淘汰了落后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

2、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县已有农机合作社24家,入社社员300余人,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0余台,联合收割机270余台,其他各种配套农具800余台(套),资产总额达3000万余元。农机合作社以其农机装备优势、农业技术优势和组织化程度高优势,带领农业走向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据统计,今年合作社占了我县农机作业总量的60%。

3、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机补贴项目的实施, 我县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人平年创劳务收入1.5万元左右。

三、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售后尚缺乏有效跟踪服务。一是补贴机具生产供货企业的产品、经营、服务的品牌意识普遍差,缺乏战略性市场思维。有些企业抢占补贴机具份额踊跃,售后服务意识淡漠。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使供货商和购机户之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机具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部分供货商的供货时间较长,随货同行没有发票,购机户不能及时办理报户手续。三是供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按订单送货,购机户没有挑选的余地。在补贴实施过程中,供货企业一再要求多介绍、订购他们的产品,但对质量保证方面却不那么热情、认真,造成补贴机具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按订单送货,供货企业不会多拉一台,购机户没有挑选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农民有意见,后来虽然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对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农民购机筹措资金难。虽然农机购置补贴占到了购机资金的30%,但70%的资金由农民自己筹集,再加之农机购置补贴报名时间短,农民筹集资金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一台大型农机具的自筹资金少则数万,农民大多只能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筹集资金,未能享受到现代金融业务提供的方便和好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民购机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3、工作经费不足。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由于各级财政普遍困难,而购机补贴工作量巨大、政策性强,大量宣传、推广、培训、演示工作如果没有必需的经费保证,工作难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产生了影响。

4、价格监管困难。取消最高限价,实行后台监管后,中央通用类的控制价格基层农机部门不知道,有的厂家采用把机具更名或更改配置的办法变相加价,农民期待更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

5、新型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在补贴实施过程中,农民看不到样机,选购机具摸着石头过河。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商品的广告词连小孩都能倒背如流,而农业机械产品的广告宣传在大众媒体上难得一见,这就使得许多想购机的农户不知道都有哪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四、建议和对策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早落实。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时间尽量提前,不能影响了农民春耕备播,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应早安排、早落实,利于农民及早得到购机补贴信息,便于筹集配套资金。

2、加快建立购机补贴有关配套措施。一是对农机作业实行补贴政策,特别是对农机大户,集中连片的种粮大户机械化作业实行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二是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降低作业成本,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比如今年在燃油上,前段时间由于用油紧张,农机作业用油无法及时保证,农民意见很大,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三是应建立农机购置补贴小额信贷制度,提供长期购机优惠贷款,发挥政策的调控功能。是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工作经费。建议在补贴项目资金中安排3%的工作经费,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规范补贴机具的售后服务,加强对购机农户的技术培训。目前,补贴机具的三包规定基本上企业说了算,现在农民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对产品的三包内容、期限等争议越来越大,企业与区域代理商的三包责任相与推委,三包难以及时处理,农户向工商、消协等部门投诉的事件时有发生。厂家和经销商要明确责任,严格规范“三包”事项.在售前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在售后加强售后服务,保证机具的正常使用。

4、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对纳入补贴目录的农机产品,生产厂家、经销企业要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做出质量价格承诺,做好售后服务。针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某些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配合质监、工商部门逐步建立制约监督机制,督促生产厂家生产质优价廉性能优越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对补贴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受补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严厉打击乱涨价和欺诈行为,切实保护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篇6: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会议,并与大家在美丽的扬州相聚,也非常珍惜通过此次与大家交流、沟通、互通有无的机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农业机械维修学会和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对此次“中国农机流通协会零配件市场分会成立大会暨农机零配件行业发展恳谈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也感谢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热情周到的服务。

农机维修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201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11亿kW,同比增长2.23%。面对如此巨大的农机设备保有量,如何能够延长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发挥设备使用性能是摆在农机维修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但同样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农机维修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

特别是无锡市中惠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和马鞍山锐生工贸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不求大而全,侧重从小而精做起,通过协会平台逐步拓展领域,做大做强。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介绍目前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供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

一、全国农机维修服务的主体模式

全国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普遍认可的主体模式可分为以下4种:

1.农机企业或经销商提供的品牌“三包”式维修服务

品牌“三包”式维修是当前承担农机维修服务份额最大的一种模式,其业务主要是针对所销售的产品提供“三包”有效期内的免费服务和“三包”有效期外的有偿服务,该类模式维修服务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较强,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50%左右的份额。

2.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区域性便利式维修服务

个体工商户一般为具有三级综合农机修理或专项农机维修技术资格的维修网点,该类模式维修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一般,但由于维修网点数量较多,而且维修方便、及时,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30%左右的份额。

3.农机合作社或有机大户提供的自我保障式维修服务

农机合作社或有机大户自行购置必要的维修工具、配件和设备,主要针对自有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该类模式维修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较弱,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15%左右的份额。

4.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提供的有偿公益性维修服务

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机维修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高,维修设备较先进。该类模式对外服务能力有限,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占有5%左右的份额。

二、全国农机维修服务的总体能力

1.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于农机装备增长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圆满的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任务和目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和插秧机保有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3倍、1.75倍和2.1倍,小型拖拉机占比持续下降,畜牧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粮食生产环节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

但全国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数据却未有明显变化,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共有农机维修企业总量约20.1万个,较“十一五”末约减少了1.1万个。现有的农机维修企业中一、二级农机维修企业仅占农机维修企业总数的6%,高新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不足,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发展滞后现象明显。

2.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有待完善

维修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监督管理缺失现象严重,执法主体缺位、社会监督缺失等现象时常发生。

虽然《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中赋予了县级农机维修主管部门行政许可的执法权力,但由于工作人员不足,执法证件获得途径复杂等因素导致了农机维修监管执法力度不足。再加之农机使用者自身权力意识淡薄,对农机维修网点及网点工作人员资质要求不高,这也给许多无资质无执照的维修网点以生存空问。

全国农机维修企业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申请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仅有37%,农机维修人员按照《规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仅为41%,农机维修企业按规定进行经营情况报告的几乎为零,行业发展规范性有待完善。

三、全国农机维修服务的现实需求

随着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新型、高性能农机的应用和推广,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一下几点:

1.农机保有量增长对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布局提出新要求

面对农机设备新品种的不断丰富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和布局、规划等行业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性能新型农机应用对维修技术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新型农机正在不断向着大型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单价昂贵,机、电、液压一体化程度高,零部件精密的新型高性能农机设备在被不断投入实际生产,这对农机维修的技术、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农机换件修理对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农机维修方式由“旧件修复”向“换件修理”转变,农机配件的价格、质量、标准化程度和供应时效性等成为了影响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对农机维修零配件的生产和供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机维修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单台农机作业服务总时间越来越短,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在农忙时节农机使用者对农机维修服务的及时性和维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国家节能减排对落实农机维修保养制度提出新要求。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用能设备之一,国家曾在《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和“加强用能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等要求,这对推行农机节能检修与保养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如此巨大农机维修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发挥群体智慧,努力实践,注重共享,突出特点,才能在这次机遇与挑战中实现共赢。

篇7: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规划好下一步宁津县农机化发展,近日,该县农机局就农机部门如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这一课题在积极向省、市农机部门寻求政策信息、与农机管理人员酝酿讨论、和乡村干部、农机手座谈了解、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初步确立了宁津县农机局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机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宁津县农机局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服务农业发展的态势日益凸显。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2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2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822多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50台。农用运输机械56492台,柴油机59054台,各类小麦玉米精播机10507台,秸秆还田机5120台,整地机械5600台(套),棉花播种机4100台,拔棉柴机1526台。玉米机收率已达到了85%,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三夏、三秋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前占用劳动力最多的环节已经实现了机力代替人力。

二、服务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思路与措施

近几年,国家连续实施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面对这一难得机遇,宁津县宁津部门将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谋求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促进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为总体目标,重点抓好“五个一”措施。即:抓住一个机遇,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建好一个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一个平台,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推进一项技术,改进传统耕作方式;实现一个突破,加快秋粮机械化进程。

(一)抓住农机补贴政策机遇,发挥资金导向作用,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全县农机化水平。继续抓住国家大幅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良好机遇,2010年共争取农机补贴资金900万元,对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设施农业方面温室所需的卷帘机、微耕机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进行补贴,重点是把国家对购买机械的补贴政策,优先投入到设施农机化的建设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因势利导,培育农机合作组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今年力争新组建农机合作组织15 个,使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0个。对新组建的进行帮扶培育,对计划组建的服务设施农业的农机合作社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进行倾斜,促其做大做强。采用多渠道、多形式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服务,引导激励他们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其适应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帮助农机合作社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提高技术、诚信服务、树立形象、打出农机合作社的品牌。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专业户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三)强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和农机新技术推广,推动全县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温室大棚生产

机械推广技术。2010 年,省农机办确定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中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项目》在宁津县实施,该项目有效调动全县农民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实施免耕播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在今年完成10万亩小麦免耕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争取省市配套资金支持,推动保护性耕作这一“土地耕作革命”技术在宁津县的大面积使用。同时把设施农业机械化当成今年工作的重点,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筛选适应我县温室大棚生产的卷帘机、田园管理机、微耕机、微灌机等先进实用的机械,积极争取省市农机部门将其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对柴胡店镇、保店镇等温室大棚蔬菜生产集聚区的农户进行宣传,调动农民购买使用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好农机示范基地,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服务好权县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2010 年在柴胡店镇普西村、时集镇八里庄村集中实现土地代管1000多亩,办起了“保护性耕作农机化示范园”,全程实行玉米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通过实施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先进的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在全县有步骤、分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最终将该示范园建设成为我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展示应用、长足发展的亮点工程。

(五)强力装备秋粮生产农机新机具推广秋粮生产新技术,努力在秋粮机械化收获方面实现新突破。2010 年以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为重点,抓好秋粮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发挥好农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补贴玉米机械化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三秋”生产的先进适应的农机新机具,搞好技术培训,示范演示推广,在未来 2-3 年内使秋粮收获机械化水平有一个大的突破,争取全部实现保护性耕作新目标。

三、服务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设想和建议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农机化做技术支撑,设施农业机械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此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把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推动全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统筹规划和安排,在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对先进农机具进行地方配套资金叠加补贴,特别是设施农业机械化所需机具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增加补贴额度,能够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先进适用的农机具。

二、在有代表性的在乡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农机化示范基地,让农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农机化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经常性的组织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进行示范宣传,扩大影响。

三、注重农机技术人员培训,经常性地举办农机管理、农技推广、农机操作、农机合作社等人员的培训班,使其不断适应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技术要求。

篇8: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研究

一、农机维修工作的现状

最近几年, 在政府政策调控与财政补贴双重作用下, 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空前高涨, 农机的保有量持续增加, 农机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甚至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但是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却与其不相匹配。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缓慢, 且从业人员素质低, 不具有相关的维修技能, 致使农机维修质量低, 安全程度不够, 得不得消费者的认可。

1. 农机经营不规范。

对某些农机的维修, 需要在具有较大面积的场所进行, 不仅如此, 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维修的过程中, 需要使用专业的维修设备, 并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进行操作。但是在某些地区, 绝大多数的农机维修经营者达不到要求, 大多数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维修技能, 依靠在维修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的经验进行工作, 这些经验在对简单农机进行维修的时候还可以应付, 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农机设备就不在适用了, 对于出现的问题常常无从下手, 难以达到合格的维修标准。还有一些没有做人底线的经营者, 为获得较高的利益, 对旧配件进行翻新, 并以原厂配件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甚至向消费者出售一些不合格的产品, 这些都是违法行为。还有一些维修网点, 本着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思想, 没有效益的活不接, 但是有经济效益的活还处理不了, 这反倒使得店内的工作量得不到保证, 影响了经济效益。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严重制约了维修行业的发展。

2. 维修人员素质低。

在目前农机维修市场中, 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不具备相关维修技能, 而且大多数的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出身, 文化素质低, 只是由于接触农机设备时间较早, 有一定的维修经验。然而在现在来讲, 这些维修经验已经过时, 并且没有及时通过相应的培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 使得他们无法胜任对新型农机的维修工作, 这使得农机的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

3. 维修网点不具有专业性。

农机维修行业过于混乱, 发展滞后, 从业人员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中心, 不注重于维修质量, 使得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由于低质量高价格的非专业性维修, 使得消费者对农机维修网点失去信任, 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行业的业务量。

4. 制度不完善。

要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通过规范目前混乱的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 制约非法维修的发展, 使得农机维修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对改善农机维修现状的建议

1.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

要通过全面摸排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体系, 对农机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登记注册。要求全部的农机维修网点依据国家相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条文,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登记, 对于未按期登记的非法维修网点由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坚决取缔。对于已经登记的维修网点, 依据相关的文件要求, 在规定的期限范围内进行整改, 进而规范农机维修行业。

2. 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针对现代农机的智能化、集成化的特点, 要求相关的维修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调动下, 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局部化、整体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应主要以素质提高、技能提高、道德提高为主。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上岗前考试, 对于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颁发农机维修从业资格证, 对于考试不合格的从业人员坚决禁止其从事相关的维修工作。并设立具体的考核体系, 对上岗人员进行考核, 对于经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清除维修队伍, 逐步使农机维修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进行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的进程中, 在提高场地标准的同时, 也要注重各类维修设备的购买。由于在现代化维修过程中, 对于各类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 所以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良好的维修效果, 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信誉度, 优化产业服务,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为推进农机维修产业的发展, 国家各级政府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以及相应的财政补贴。鼓励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信誉度, 进而增加农机维修经营者的效益。

4. 加强农机产业信息化建设。

在这个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信息化建设, 以使得客户在网页上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状况、维修范围、维修操作人员等具体信息。并设立在线服务平台, 使得客户与农机维修网点可以在线进行相关问题的沟通交流, 从而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维修服务。

三、结语

篇9: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机维修市场;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24

1 当前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机事业迅猛发展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机维修市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农机修配网点的分布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机械的就近维修,及时排除故障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延长了农机的使用寿命。但是受经营者的知识水平、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加之相关部门在农机维修环节的管理相对比较薄弱,目前的农机维修市场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1 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许多农机维修点聘用的修理工都属于临时工作人员,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维修专业技术的水平有限。同时,由于很多维修点分布在农村,知识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导致很多工人修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对于一些高新农机具的维修业务难以胜任。

1.2 部分维修网点无证经营

许多网点是农民长期使用农机,具有一定的了解或掌握了一定的维修技术,在农忙时节兼职农机维修。这些维修点多数没有技术等级证,维修工无职业资格证书,属于无证上岗,农机具的维修质量很难保证。

1.3 农机维修工艺不规范

许多农机修理点属于家庭式经营,网点的经营者和维修人员往往只有一个人,技术不专业,机具维修时常常不能按照正规的工艺规范进行操作,农机维修的质量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1.4 农机维修设备简陋落后

大多数农机维修点都设在农村甚至农田旁边,经营场所的环境和设备都比较简陋,有的只有简易的维修棚,甚至露天维修,同时还存在越级修理现象。落后的维修设备和条件适应不了当前许多高新农机具维修的精准要求。对农机具故障的判断依靠的是眼观耳听和经验,故障排除和维修质量检测缺乏设备。

1.5 相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

在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方面,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因为许多农机维修网点都设在乡村甚至农田旁边,相关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导致许多维修点在修理农机过程中使用假冒伪劣农机配件,严重影响了农机具的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甚至对农机具的安全作业和人身安全产生影响,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2.1 加大农机维修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

我国在农机维修方面有农业部颁布实施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两个法规,为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机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对相关法规进行宣传,争取做到维修人员人人皆知。

2.2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督

一是要加强网点经营资格的管理。对于那些无证经营的网点,无资格证上岗的维修人员,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年度审验的网点坚决取缔,农机维修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要从事后处罚改为事前监督;二是做好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由于农机维修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因此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联合执法,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三是及时提供新的技术和信息。农机技术人员应及时向维修经营者提供新的维修技术信息和工艺规范,确保农机维修水平不断提高。

2.3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非常重要。维修技能培训班要利用国家扶贫和阳光工程,适应农村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农机维修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道德培训,努力提高修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2.4 积极做好维修设备配件的更新管理工作

先进的农机维修设备检测技术,农机维修人员较高水平的检测技术,是农机维修质量的重要保障。农机维修监督管理人员,督促业主经常自检,对有关检测设备定期送有关部门检验,维修主管部门对修理网点的设备每年进行检查,专业维修点要配备专用维修设备,对设备不符合要求的和超过报废年限的要及时更新,确保农机具维修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春明.浅析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

[2]李玉英.农机维修质量管理措施及相关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1,(06).

[3]孙亮.浅析农村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4).

[4]于俪英.关于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3,(05).

[5]胡仁平.实现农机修理网点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3,(01).

[6]杨正辉.浅析农机维修的发展现状和管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

[7]胡朝明.灵丘县农业机械维修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3,(04).

篇10:农机维修行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

从目前情况看, 农机维修服务行业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其一, 农机维修服务不能满足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山东为例, 随着连续八年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机保有量特别是大中型、高新型农机具有了迅速增长。到今年上半年, 全省农机总值已达675亿元, 农机总动力达1.19亿千瓦, 拖拉机达248万台。但农机维修服务业却未能同步跟进, 维修难、服务不到位、维修企业经营效益差、机具寿命缩短等问题普遍存在并日益突出。

其二, 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尽管《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已发布实施5年, 但从全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统计情况看, 农机维修市场的行政许可准入并没有很好的执行, 除我省在网统计核发近1万个外, 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总核发量不到1.5万个。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从根本上强化这一职责, 无证经营、超承修能力经营、从业人员无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假冒伪劣农机配件仍有市场;旧机交易市场和拆拼装机具问题尚未彻底管住。这既影响了维修市场的有序竞争, 也影响了农机维修用户的利益和农机“三率”水平的提高。

其三, 农机维修责任难以认定。农机维修管理系统由于受机构编制、办公经费及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 对《农机维修管理规定》、新《农机三包规定》等规章制度贯彻实施不够得力, 主要体现在一般化要求多, 实际措施少, 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真正遇到质量责任问题, 农机生产、销售、使用、维修等几个环节, 往往推诿扯皮、纠缠不清, 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广大用户。

(二)

从以上分析看出, 农机维修服务工作积存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政策不力。农机维修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及优惠政策偏少。农机购机补贴已实施8年, 农机阳光工程培训政策、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政策也已出台3年, 土地深松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也有了扶持导向政策, 唯农机维修服务缺少有效措施加以推动。从认识上看, 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把农机维修业当成农机化发展的保障作用来对待。对于农机维修在农机化发展中潜在的经济效益以及作业安全、节能减排等作用, 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农机保有量大幅度增长, 农机新技术广泛应用, 但农机维修方面的政策措施则相对薄弱, 致使农机维修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维修能力衰减, 农机维修单位规模普遍弱小, 装备能力、承修能力、技术水平偏低, 甚至许多地方连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机维修基础条件都比不上。

二是农机维修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管理机构亟待理顺。目前农机维修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上开办的农机维修网点, 而对产销企业的“三包”维修队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维修业务尚不能实施管理, 这也是农机维修管理不够有效的原因之一。从管理机构看, 由于历史沿革及改革不到位等原因, 农机维修管理至今难以形成系统, 也不能像其他系统那样能定期召开全国性会议。全国除山东、河北保留了相对健全的农机维修专门机构以外, 多数省、市、自治区不够理顺。自从2007年11月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在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挂牌设立“全国农机维修管理服务中心”以来, 只有少数省市自治区效仿部里做法在业务相近部门挂了牌子, 明确了任务。

三是农机维修资源得有待整合。由于缺少相应政策加以引导, 农机科研、制造、销售、维修、管理等环节又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 缺少必要的合作与配合, 致使有限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及时整合及有效发挥。

四是重购置轻维修保养的观念制约了农机维修业发展。由于受购机补贴和片面使用主义的影响, 农机保养得不到重视, 农机维修不够及时, 甚至有的大型农机长期露天存放, 不仅影响了机具寿命和作业安全, 更直接降低了作业效率和经营效益, 给使用单位和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

(三)

基于对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 现提出以下解决路径:

1. 积极争取对农机维修服务业的资金投入。

在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阳光工程培训补贴等政策的同时,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农机效益, 保障农机化协调发展, 建议财政部门拿出专门资金, 或在购机补贴时留出一定比例作为大修积金, 用于农机维修服务及农机维修所需的仪器设备补贴, 以促进农机维修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2. 有效整合现有农机维修服务资源。

建议财政部门投入部分资金或采取其它相应政策作为引子, 由农机管理部门出面, 通过“政企联动”等方式, 搭建由科研、制造、销售、维修网点、配件网点等多方参与的维修平台, 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维修机制, 使有效的维修资源得到合理发挥, 解决农机维修难和难维修问题。

3.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管。

完善机构, 健全队伍, 强化职能, 统一管理, 有效实施监管, 从源头上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和农机零配件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同时抓好新《农机三包规定》和旧机报废制度的实施。

4. 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能力建设。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顺应我国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客观要求, 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农机服务组织, 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在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时期, 重视和规范其农机维修能力建设, 对于充分发挥合作社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必须立足于合作社自身的条件, 下大力气搞好规范, 使其重视对农机的科学保养维护和及时修复。

5. 强化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培训。

篇11: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中农机维修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农机维修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机的正常作业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的目标实现,是农机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针对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农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机;维修;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2.8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25

农业机械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机械“高效、优质、安全、正常”作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使长春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农业机械化水平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目前,全市的农机总动力已达到600万千瓦,比五年前增加210万千瓦,增长53.8%;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9.55万台,比五年前增加6.3万台,增长了47.7%;收获机械保有量达到1.08万台,比五年前增加0.95万台,增长731%;各种配套机具达到45.7万台(套),比五年前增加35.4万台(套),增长344%;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比五年前增加了29.7个百分点。做好农机维修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具有深刻的意义。

1 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的现状

1.1 维修网点数量及分布

截止到2015年底,长春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593个,其中一级网点2个,农安和德惠各1个;三级网点1140个,其中榆树189个,农安720个,德惠125个,九台80个,双阳26个;专项维修点451个,其中榆树100个,农安96个,德惠50个,九台137个,双阳68个。

1.2 农机维修的主要方式

目前,长春市农机维修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到维修网点维修;二是机手自己维修;三是农机大户和合作社自行维修;四是农机生产企业或经销企业售后服务网点维修。

1.3 维修网点的基本情况

长春市现有的1593个农机维修网点,共有农机修理从业人员3650人,年维修量24万台(套),农机维修收入达6000多万元。90%的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缺少专门的修理车间,有的建有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92%的维修网点年收入在3~4万元之间。除了农安和德惠的两个一级服务站以外,其余的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或轮胎修补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

2 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结构不合理

长春市的1593个维修网点,除了刚刚建成的2个一级维修点,其余的1591个全部是三级维修网点和专业维修网点。现有的维修网点都以个体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少,以零件更换、一般性保养、小型农机具修理、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中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的修理厂(点)很少。

2.2 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布局不合理

长春市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数量虽然不少,但分布不均,95%以上都分布在县乡政府驻地或主干道的沿线。在交通便利的乡(镇),一个村有三四家农机维修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庄,尽管有农业机械,却没有农机维修点,往往距离最近的维修点也要几十公里,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常常因为故障机械得不到及时修理而影响农民的耕作进度和收入。

2.3 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

据调查,农机维修人员79%左右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而且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这些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正规专业技能培训,既没有理论知识,又没有丰富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方面的经验,只能凭借当过拖拉机手或学徒时掌握的经验,所以,维修质量很难保证。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4 农机维修网点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长春市80%以上的维修点没有必要的维修设备,即使有也相当陈旧,根本承揽不了较为复杂的大中型现代农机具的维修项目。由于维修点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维修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换件修理,造成修理成本偏高,维修服务质量差。

2.5 对农机维修网点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三包”维修期逐年到期,但由于缺乏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与之相配套的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加之农机维修户对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到位,不能够像购买农机具那样大力投资,从而导致维修手段落后,收入不高,生存状态堪忧。

3 推进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对策

3.1深入调研,学习先进,制定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

经过深入基层、深入村屯、深入维修网点进行调研,与农机大户、维修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了解农民关于农机维修的真正需求,找准维修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通过到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比较好的江西等省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春市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方案》,《长春市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标准》、《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开业条件》、各级维修网点建设的补助标准等相关文件。

3.2 结合实际,着眼全盘,统筹农机维修网点的合理布局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结合实际,本着“利民、便民、经济、质高、快速”的要求;二是要统筹兼顾,按区域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保有量、维修网点经济收入的要求;三是按照大、中、小型网点与县、乡、村相结合的要求。按上述“三个要求”,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大型农机维修服务站,每个镇建立1个中型农机维修点,每个村建立1~2个小型农机维修点,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农机维修“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的目的。

3.3强化学习,注重实际,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职业农民培训结合起来,使农民享受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给学员以最大便利。根据培训需求的不同,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可以把培训场地安排到田间地头,做到边讲解、边示范,学员边听课、边操作,让学员听懂、学会,使他们了解掌握新的农机维修技术,并能熟练地排除农机具故障,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同时针对目前网络信息比较便捷、普及的实际情况,依托长春市农机化信息网和各县(市、区)的农机(农业)网站,建立学习平台,定期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介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准修装备的技术创新。

3.4拓宽渠道,加强合作,创新农机维修网点的经营方式

一要采取农机企业与维修网点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企业出技术人员对维修点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通过维修网点进行一部分售后维修服务;二要扶持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业务。由于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具基本上都是自行维修,相对具备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开展农机维修的基础较好,因此可以延伸服务项目,开展农机维修业务;三要开展上门服务,即农机大户、维修网点、农机配件供应商到农户、到田间的上门服务模式,便民、利民。

3.5强化监督,合理奖励,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质量

要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有条件的县(市、区),对维修质量好、信誉度高的维修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物质上给予适当奖励,从而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质量。

上一篇:红领巾 广播稿下一篇:地质学基础知识——普通地质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