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构成

2024-05-07

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构成(共6篇)

篇1: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分析

1. 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在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也是不同的,但是各个层次之间,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是具有连续性的。从纵向来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不断递进的;从横向来看,随着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能力的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有差异。比如,在小学时期,注重运算、归纳等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时期,注重逻辑等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学习层次,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数学核心素养也不断完备。

2. 具有抽象性和场景性。

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像具体的数学知识可以短时间获得。数学本真来源于现实生活,在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时,要回归社会生活。比如在小学、中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整体素养还比较低,对数学抽象类的概念和知识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利用现实、直接和形象的场景去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需要数学知识的场景化进行支撑。

3. 具有综合性和感悟性。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态度和思考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现,形成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各层次和各阶段。通常情况下,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讲解和传授以及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获得,然而对于数学态度、思考等方面是不能直接传授的,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感悟和领会。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1. 数学抽象。

题目:某超市打出优惠牌子,上面说:购买茶壶、茶杯可以有两种优惠方法:(1)是买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是打九折(即按购买总价的90%付款),假定每只茶壶20元,每只茶杯5元,假定某顾客要买4只茶壶,那么买几只杯子最合算呢?

解:当然杯子不少于4只。设买茶杯x只付款y元,x>3,且x为自然数。

用第一种方法付款:y1=4×20+(x-4)×5=5x+60;用第二种方法付款:y2=(20×4+5x)×90%=4.5x+72。设d=y1-y2=5x+60-(4.5x+72)=0.5x-12。然后进行讨论:

(1)当d>0时,0.5x>12,即x>24;(2)当d=0时,x=24;(3)当d<0时,3<x<24.

上述题需要利用数学抽象思维抓住题目的本质。数学抽象作为数学基础思想之一,存在于数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是理性思维形成的基础。数学抽象就是放弃事物的外在具体的物理特征,将问题提升到数学层面研究的思维过程。例如对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等现象抽象出函数,对立体几何抽象出了以公共点个数进行区分的线面的关系等等,所以要加强学生抽象思维的锻炼。

2. 逻辑推理。

例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3和5,求二次项系数为2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设该一元二次方程为2x2+bx+c=0;

∵该方程的两根为-3和5,∴=-4=-3

∴将根代入,解得b=-4,c=-30;

∴所求的一元二次方程为2x2-4x-30=0。

上述解题的过程就体现了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学重要素养的组成部分。逻辑推理是对某些事实和命题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的思维过程,一般分为两类,从一般到特殊以及从特殊到一般,采用归纳、类比和演绎等推理方式。通过逻辑思维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比较、分析等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养成有序、严密的思维方式。

3.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就是针对抽象的数学问题,采取假设、建模、求解和验证等相关步骤,让抽象的数学问题贴近现实的需要。对学生来说在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创新、探索和提高的过程。例如解三角形、不等式以及存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都涉及数学建模,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质。

4.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最基本的能力,主要是利用运算法则对数学对象进行运算的过程,数学运算主要涉及到运算对象、运算法则、运算过程以及运算结果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运算,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数学运算解决现实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形成严谨、科学、有序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5. 直观想象。

题目:已知在三角形ABC中,D为BC边上的中点,在AD上任取一点E,连接BE,延长BE交AC于F,BE=AC,求证AF=EF.

证明:如图,连接EC,取EC的中点G,AE的中点H,分别连接DG,HG。则:GH=DG。所以:∠1=∠2,而∠1=∠4,∠2=∠3=∠5。所以∠4=∠5,所以AF=EF。

上述题目需要充分发挥直观想象力。直观想象是进行抽象、逻辑推理的重要基础,对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直观想象就是通过几何感知和空间想象,对图形和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主要涉及空间事物关系、运动规律以及图形等。加强对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几何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强化其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创新。

三、数学核心素质与其他数学思想概念的相互关系

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的基础,更是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数学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抽象、推理和建模三个方面,利用数学抽象,形成了数学的运算法则和概念,通过推理促进了数学的进步,最后利用建模把数学抽象的问题与现实社会构建联系。

篇2:我校核心课程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1.提出

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会上,经过反复讨论,总结出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4个关键要素,即:“基础”、“实践”、“素质”、“创新”,并结合学校几十年来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特点,提出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同时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了核心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学生创新训练体系三位一体的本科教学建设工程。

2.定位和构成

我校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指导全体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构建知识、智慧的良好思维习惯,落实“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教育理念和实现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更加关注把学生引导到掌握某些领域知识的主要方法上来,探讨在这些领域里存在哪些类型的知识和形式、如何得到和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及它们的价值何在。核心课程体系由本科人才培养中构建学生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关键课程组成,体现了学校和各专业的培养特色,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课程体系由A级(校级核心课程)、B级(校院共建核心课程)和C级(院级核心课程)构成。总体上保证学生在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能得到足够的、结构合理的科学训练,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体现我校该专业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校级核心课程主要保障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即较好的数理基础、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对外交流能力及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确定了“数学分析”(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基础物理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工程训练”6门A级核心课程;B级核心课程是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所需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国内外一流大学同类专业中普遍认可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C级核心课程主要是体现各专业方向特色、学生在专业学科、科研优势方向、特色方向等方面能够形成潜在优势的课程。

二、核心课程体系的特点

为了建立合理、科学的核心课程体系,我校组织了多次研讨和学习,就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宗旨、课程遴选标准和建设方案等问题理清了思路,在学习和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我校核心课程体系与国内外高校核心课程的异同及特点。

1.强调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的合理组成和融合

核心课程体系是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的。作为我校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大体上决定了校级公共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A级核心课程);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的学生,应该掌握本专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公认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由此决定各专业在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B级核心课程);为了体现我校各专业的方向及其特色,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培养其不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精选出一些相应的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它们基本体现了相应专业的学科与科研的强势方向(C级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体系整体上体现了我校在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的合理组成和融合的原则。

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校十分重视融合。首先是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即在课程的设计、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始终注意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把知识习得与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紧密地结合起来;其次是课程安排上的融合,即综合考虑学科自身的逻辑顺序、学科发展的历史顺序、学生的经验及兴趣的发展的顺序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统一;再次是课程编制方法上的融合,即在课程编制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归纳、发展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在归纳、演绎、非逻辑的内容和方法运用上进行融合。

2.着眼于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课程实施中注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分析、推理、批判、质疑等能力的提高

核心课程作为我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环节,学校特别强调在课程实施中不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活力,在全校师生范围内积极倡导以研究为本的教和学。例如:

我校理学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李尚志教授一直承担本科生的数学类A级核心课程。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将眼光从书本和考卷的狭窄天地中解放出来,放眼到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数学。他说,从疑惑到醒悟、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更能够表现他们的思考能力,比最后答案的对或错更加重要。

“理论力学”是我校理工科专业共同的B级核心课程,获得国家教学名师称号的王琪教授对该课程的教学深有感触。他认为,要真正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可思考”、“有方法可推敲”。二是强调启发式与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一堂成功的启发式讲课应该就像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科研课题一样引人入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创新。三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对于像“理论力学”这样的工科类基础理论课程,可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解析分析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课堂教学还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王惠文教授承担的“应用统计学”是经管学院C级核心课程。她始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起点是对问题的敏感和解决它们的决心”的观念。她特别注重案例教学,不断收集和应用那些极其鲜活的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同时,她经常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悬念问题”提出来,留给学生在课下思考一段时间,以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感受自己通过查阅文献、持续思维和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3.强调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保证核心课程建设质量,我校要求每门核心课程都要建立教学团队,强调不论承担课程实际教学任务的人数多或少,作为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至少要包括三个层次:由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担任的团队负责人,领导团队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中的定位,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趋势确定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统筹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遴选教材等;课程责任教授负责按照团队共同确定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材等落实所有的具体课程运行,监控课程教学的质量,组织课程考核以及其他各个教学管理环节,课程责任教授一般也是该课程的第一主讲教师,是日常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其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参与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在学习、了解、实施课程建设各个细节的同时,也是课程主讲教师的一部分或第二梯队。

目前,我校构建的核心课程体系只是在遵循人才培养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可操作性提出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求的变化、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新学科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我校的核心课程体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补充、更新,才能使其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在现在及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知识得以不断充实,智慧得以不断激发,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得以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篇3:《金星秀》核心元素构成解析

关键词:毒舌,魅力,旗袍,幽默,价值

1月28日, 《金星秀》在东方卫视首播, 初战便以收视0.79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型脱口秀节目, 更是高居全国综艺节目同时段收视的榜首。伴随着节目的火热, 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金星, 到底给我们秀出了什么?到底是那些特别的因素促成了节目的成功?

一、主持人:秀出了金星的个人魅力

(一) 语言特色

一般来讲, 脱口秀节目在话题展开时会比同类的娱乐节目严肃许多, 受到的限制条件也较多, 但这丝毫都未影响到金星语言的自由发挥, 她本人会多种外国语言和各地方言, 在向观众讲述某一事件时, 常常将主人公的语言特色模仿得惟妙惟肖, 让观众能够快速地融入她所描述的情景中, 紧紧地调动着观众继续观看的情绪。当然, 这种再现并不是刻板地还原, 而是带着极具个人色彩的解读来唤醒公众对问题、现象的关注, 这样的展现褪去了大声作秀的成分, 而是让观众在内心极度愉悦的情况下, 接受了她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另外, 金星摒弃以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腔, 反而更加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也是她语言的一个特色。

(二) 服装特色

在看《金星秀》的同时也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金星每次出场的服装足以看出她个人对旗袍的热衷, 无形中给观众的视觉记忆里留下了一笔抹不掉的色彩。旗袍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服饰, 给人以无限的东方韵味, 传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当然, 这样的美衣配上简单的发型和干净的面容, 一个独具东方意味的女性跃然出现了, 这样一下子就跳动在了观众的视野中, 让观众完全置身在她所营造的氛围中, 没有了心理距离, 整个节目就显得轻松愉快了许多。服装是无声的语言, 除了主打旗袍秀之外, 金星根据节目的需要也适时地更换一下服装, 对韩流的逆袭, 她就以自己本民族的朝鲜服饰示人, 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更好地切入了自己所要讲述的话题。

(三) 表演特色

金星在节目中常常借助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手势, 如网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完美”, 抑或是极具夸张的眼神和表情也掀起明星们竞相模仿的热潮。自然, 这些都仅仅是为了传达她的一种立场和态度, 但也成了一种特制的标签。除此之外, 金星在表演上最具天赋的要数她的体态模仿, 作为舞蹈家出身的她, 这些模仿她似乎如鱼得水, 身体的表现力可能是每一个脱口秀表演者都无法企及的。节目过程中, 她学自己母亲和姐姐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令观众捧腹大笑, 谈到令自己鄙夷的人或事情的时候, 她翻白眼的鄙夷神情和模仿“木乃伊”时, 整个脸部表情的僵硬更是让观众惊叹她的表演能力。

二、话题:秀出了真实和自由

除了《金星秀》, 东方卫视之前就有两档不同类型的脱口秀节目《新闻眼》《今晚, 80后脱口秀》。两档节目播出至今, 口碑一直不错, 这样看似有些冒险的尝试, 却成为东方卫视的金牌收视。

金星素以“毒舌”自嘲, 但某种程度上已经彰显了她的本真特色。这种真让她对社会新闻话题的谈论不自觉地成为一种责任的担当。不管是教育、旅游、整容这些热点话题还是娱乐圈里的明星绯闻常常都是她的“嘴中之物”, 在具体的评论中她会结合自身或是周围亲人的亲身经历加以说明。例如, 涉及教育的问题时, 她就成了“现身说法”的实例, 涉及爱情的时候, 她将自己的爱情过往也好不吝啬地展示给大家, 并且以男性和女性的双重身份来表达对于情感的理解, 显得更为真实和平衡。

“首先, 我的节目能真实, 真实的人生态度。我请来的嘉宾在我面前都说实话。”金星的问题是随性、自由的, 对于自己的闺蜜来访更是各种麻辣问题层出不穷。例如, 作为首期的嘉宾周迅就被问到婚后想要几个孩子, 对于男人的看法等。“生活的真实, 人的真实就是给观众最大的智慧, 就是最大的幽默。”似乎在金星的节目里, 并没有事先设置好的网络段子, 而是一场无所顾忌的个人吐槽和分享。语言的犀利, 让她能够一针见血, 吸毒、小三、拆迁、反腐、家暴都是她一直关注的话题。这些公共话题随着时代被赋予的新内容, 在金星秀中都被注入了一种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理念, 通过金星自由的解读, 观众获得了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真实认知和心灵启迪。

三、板块设置:秀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金星秀》中的互动最主要的就是与助手沈南的互动和网友的互动, 这两个板块是其他脱口秀中都不曾采用过的方式, 相比于一个人在舞台中央一直侃侃而谈, 有助手、嘉宾、网友的互动在版块设置上就使内容更加丰富起来。沈南的角色是根据话题的需要成为分饰各种角色、演绎各种情态的调料, 成为话题的引子或是推进, 虽然看起来像是事先已经预设好的, 但是每一次的插科打诨都恰到好处, 成为活跃现场气氛的一个乐子。

为网友答疑解惑这个版块是节目在最后, 金星会根据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上一些网友的留言作一回复, 这些问题常常以奇葩的面貌出现, 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此, 金星以同样“奇葩”的回答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个版块的设置就像是自由表达的出口, 即便是涉及一些敏感的热点时, 她也会毫不遮掩。例如, 道德模范变性的新闻出来, 金星以个人的身份给予了自己支持的意见, 或是在谈论到吸毒减肥时, 金星更是直指尹相杰, 严厉指出这种说法的荒谬。

在金星看来, 脱口秀有三种:“国外俱乐部脱口秀, 一口一个包袱, 跟单口相声似的那是一种;社会新闻类, 主播大写个人态度播报解读消息的, 也算一种;我这种是嘉宾主持人制, 属于贩卖自我价值、个人态度。”自然, 这也成为《金星秀》不可被复制的成功因素, 它的出现是我国脱口秀节目继续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 随着社会议题的广泛和话语空间的广阔, 相信《金星秀》的未来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张霞.本刊专访金星——脱口秀, 一场灵魂的“脱衣舞”[J].齐鲁周刊, 2015 (06) :11-13.

[2]红菱.从“火冒金星”看中国式脱口秀发展[J].上海采风, 2014 (11) :22-25.

[3]郭燕飞.探析《金星秀》的成功之道[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5) :32-33.

篇4: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构成

关键词:电视;媒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12-03

提到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总会给人以印象是指收视率和市场占有份额,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它们只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或者效果,而不是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像一颗苹果,它的市场价值不等同于它的甜度。也许换一个角度来考察核心竞争力,媒体经营者的思路势必会更加清晰、明了。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人才、内容、创新要素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本要素。

一、人才要素

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电视媒体也应以人为本。目前国内市级以上的电视台拥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情况很多,但是人员数量和效益并不成正比。关键问题是人员过剩而人才有限,尤其是核心人才有限。毫无疑问中央电视台是人才最为集中的电视媒体,无论是新闻类还是文艺类的主持人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这还不包括知名的记者、编导和各类技术人员。

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往往是一个栏目或一个频道的招牌。电视媒体的人才战略一般都是从招揽主持人入手。各家电视媒体所倾心的对象不是实力派的专业人员就是炙手可热的演艺界明星,因为他们的收视号召力无疑足够强大。

各家电视媒体也都在不间断地培养新人,然而现实是,一个新人的培养周期较长,这与电视媒体急速发展的规划不能同步,在更多的时候现成的人才都会被迫不及待地加以使用,因而各大电视媒体的人才争夺战近一两年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

人才是推动一个单位发展的有力因素,如何把优秀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这就是常说的,好钢是否用在刀刃上,很关键。人才必须要有适合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最佳平台,这个平台没有找准,人才就不会实现他价值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电视媒体和人才之间有着有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当然主要的是电视媒体要发现人才的价值所在、潜能所在。在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之后,媒体为这些人才量身定制一些栏目。

二、内容要素

电视媒体以内容为王,内容的优劣决定最终成败。目前来说,国内电视媒体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新闻、电视剧、综艺三大块。其中新闻和综艺节目多为自产自销的自办节目,而电视剧主要是由专业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电视台只是购买播出权。自办节目的内容往往是电视媒体从业者最为纠结、耗费精力最多的方面。

(一)以新闻内容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媒体的普遍选择

绝大多数电视媒体都是以新闻立台[1],因为关注新闻的受众数量相对较多,这符合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人首先关注点是可以直接影响自己的事情,然后才是考虑和自己间接相关的事情,而新闻内容往往是和自己直接相关的事情较多的内容,反之,电视剧、综艺内容则离自己相对较远。然而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新闻内容大而无当、言之无物的时候,人们手中的遥控板相应也会做出理智的选择。当然也有宁可不关心自己的身边的事情,而去欣赏艺术,追寻激情,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以主打娱乐的湖南卫视和主打电视剧的安徽卫视这么多年受到观众热捧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其他专业频道也有一定的收视群体,如旅游类、时尚类、农业类等。但相对来说,上述频道的收视率是无法和新闻、电视剧、综艺频道相比的,前者面对的是大众,后者面对的是小众。

虽然表面上各电视媒体都在播出新闻节目,但是新闻的价值、受关注度都是不同的。如何打造有价值的新闻,从而提高新闻的关注度,一直是电视媒体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电视媒体非常焦灼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电视要播老百姓爱看的新闻。究竟什么样的新闻是老百姓爱看的新闻,这个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讨,但是至少和老百姓生活没有多少关系的冗长会议报道和那些只讲政治的假大空的新闻都是人人排斥的荧屏垃圾。荧屏垃圾之所以还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是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尤其是各级官员的认识问题。

(二)以电视剧内容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媒体的核心手段

在中国大陆地区,电视剧是电视媒体盈利的最常规的手段之一。大多数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电视剧插播广告。大部分省级卫视获取的广告,70%源于电视剧的贡献。省级卫视的竞争主要的是电视剧的竞争,因此控制了优质的电视剧资源就等于控制了市场的主动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频道营销的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每年产出的电视剧有一万多集。但是这个产业的产业链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生产和播出严重脱节,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电视剧找不到销路,难以和观众见面。电视剧市场为此每年浪费近30亿元。即使是播出的电视剧,真正盈利的也只是三分之一,每年影响较大的影片也不过十部上下。以2009年为例,中国电视剧产业投资50亿元,创造的价值不到17亿元[2]。虽然如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宁买贵中贵,不买贱中贱。尤其是有实力的卫视频道,为数部电视剧展开了剧烈的争夺战,导致电视剧购剧价格一路飙升。随着电视剧购买成本的与日俱增,对电视剧资源的控制成为了电视媒体经济实力的大比拼。正如在资本运作中,投资额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依然。有实力的电视媒体一部好戏的收入甚至超过其他电视媒体一年的收入。一部好剧、大剧的首播权不是任何电视媒体都能买得起的,所以导致有些电视媒体只能望而却步。为了平衡供求关系,通常的格局是四家卫视同时播出一个电视剧,分吃一块蛋糕,这种情况屡见不鲜[3]。

(三)以综艺内容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媒体的重要选择

综艺节目是除了新闻、电视剧以外最重要的电视内容,它的重要性是新闻和电视剧无法取代的,它满足的是人的完全不同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综艺节目是提升电视媒体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力量,甚至一个好的综艺节目就会让一个电视媒体名声大振。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因为放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其收视率是无可匹敌的,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过年方式也因为这档综艺节目而发生了改变。

说到中国的综艺节目,不可避免地要说到湖南卫视。湖南卫视虽然是地方电视台,但其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面旗帜,举国之内都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如早在1997年创办的《快乐大本营》,做为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一直是全国综艺节目的佼佼者。目前这个节目仍每周六晚黄金时段固定播出,成为长盛不衰的名牌。《玫瑰之约》也成为当年大陆最早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影响了所有电视台的类似节目。

目前综艺节目的竞争日趋激烈。湖南卫视综艺老大的地位现在已经受到了挑战,一线卫视频道开始抢夺湖南卫视的市场份额。综艺节目实际上已经迎来了它的“战国时代”。

三、创新要素

变则通,通则久,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电视媒体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正如前文所言,即使中央电视台也不停地改版,改版本身就是创新。区别在于,有的创新是主动追求进步,有的创新是被逼无奈。但无论是怎样一种情况,创新总是受到市场垂青。因为创新本身符合受众的心理习惯,任何欣赏到了一定的频次以后都会产生审美疲劳,这就是任何经典的电视节目都要不停地进行自身改造,在改造中得到涅槃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只有经过创新型的经营管理才有突出重围,重见一片天日的可能性。

(一)节目创新

新的节目是从形式到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这种改造需要胆量,需要各种扎实细致的创意工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研究和了解市场以及受众心理的前提下做出的抉择。

再论及新闻,南京电视台是如论如何都不能绕过的。这个省会城市电视台对国内同行中的影响不可谓不长远而深刻,它是最有想法,最有开拓精神的城市电视媒体之一。多年前南京电视台曾就组织了城市电视台联盟,并成为这个组织的实际领航者,而更为同行称道的是他们创立了《南京零距离》这样一档全国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不是肇始于南京电视台,但是作为一个栏目,将其重磅推出,的确是首开先河[4]。

随着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节目创新将越来越常态化,栏目的生命周期也将大大缩短,有规划并且快速地推出新节目,建立健全节目创新机制将成为不少电视媒体的一个工作重点。

(二)管理创新

电视媒体管理模式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自我营销

即对于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很好的营销效果。首先是对频道资源的整合。通过频道的特色化运营,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是普遍的战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自我包装和宣传,以此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美誉度和收视率。

2.行业间整合,增加竞争实力

行业间整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占用一方平台的方式。如湖南卫视与青海卫视合资组建了新公司,合作运营青海卫视。

对于强势的湖南卫视来说,与弱势上星电视媒体合作,等于是增加了一个播出平台,增加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弱势媒体也能得到积极的效应,他们借助强势媒体获得了实际的利益。

行业间整合的另一种方式是相互占用对方平台或者都不占用对方平台。这主要是城市之间电视台联盟的手段。目前,城市电视台的两大劣势影响了其核心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覆盖的劣势和资金的劣势。要在这种困境中突围,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城市电视台联合体,这样做既可以扩大覆盖范围,又可以融合资金,以小博大。要扩大覆盖范围,就是要相互占用对方平台播出节目,信息共享,互惠互利。更多的城市臺协作体主要目的是携手购买电视剧,共同播出。比如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电视台组成的“福建城市联盟”,在东南沿海地区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3.跨行业、跨媒体整合,实现利益最大化

湖南卫视率先和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合作,开创手机投票先河,以此盈利。当年,仅《超级女声》节目的手机短信就为湖南卫视赚得3000万元。湖南卫视也率先和网络公司腾讯合作,开创网络投票先河。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和互联网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安徽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积极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形成了以电视台、电台为主体,纸质媒体、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购物电视、楼宇电视、短信平台、音视频网站、网络电视、网络电台等近20个门类构成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相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关于创新问题有两点值得思考。首先是创新要有战略眼光。有的创新是可以刀下见菜,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则需要抢占先机后,静待时日,而不能急于求成。电视和网络的联姻目前来说可能不一定会“早生贵子”,但是长久来说,可能会“儿孙满堂”。其次,创新不一定都能成功,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但是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百分之四十的失败而不去争取百分之六十的成功。电视媒体永远没有现成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它的发展总的来说是靠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璐,张璐璐等.电视新闻:改革与融合中的多元伸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2).

[2]国产剧不断烧钱,近2500家制作机构只十多家盈利[J].电视文摘,2010(7).

[3]马晓宁.省级卫视购剧趋势与分析[J].新视听,2010(6).

篇5: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构成

关键词:图书馆,新时期,职业核心价值,构成,建设

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由于其具有社会性,且核心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研究重点,试图以核心价值指导该行业未来发展。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服务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本质,承担着共享服务、知识传播、思想教育等责任,在人们获取知识信息、保存文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方便读者索引、查阅信息,新时期各图书馆开始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但一些图书馆仍保持传统服务方式,缺乏图书馆服务化、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核心价值发挥不足。

一、图书馆核心价值概述

1.核心价值内涵。在商品经济范畴中,“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是反映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价值凝结在劳动中。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引入“价值”概念后,其成为衡量某种社会行为的标准。而核心价值一般认为组织价值,渗透在组织发展、成长的各个环节中。柯林斯和波勒斯“核心价值”术语,认为其是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是组织的永久与中心原则,不仅具有主客观性,还具有稳定、独特性[1]。例如,在社会方面,图书馆职业具有社会规定性、隐蔽性特点。首先,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样,在人类、社会需求知识的条件下,图书馆职业产生,并赋予其应有的价值。同时,社会对其的需求程度决定图书馆价值大小,社会对图书馆职业具有越强烈的需求,其具有越大的价值。其次,由于图书馆具有社会性、无偿性,是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其价值不被工作人员直接创作,价值依附于图书、信息资料,价值隐蔽。而且,通常情况下,图书馆人员在向他人、社会提供服务过程中,服务是无偿的。查阅者利用图书文献资源获取效益,工作人员劳动价值被转移。

2.构成因素。从职业价值构成分析,图书馆核心价值由成就因子、义利因子、责任因子、归属因子、权利因子、求新因子等要素构成[2]。首先,成就感是一个人工作的强大推动力,是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热情的动力。因此,成就因子在图书馆价值中占据重要作用。例如,在图书馆行业中,工作内容较为单调、机械,多数管理员认为该工作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缺乏工作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对自身能力的发挥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增加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图书馆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凸显,价值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利益驱动下,许多人不愿从事图书馆工作,人才匮乏,工作效率不足。其次,责任、归属、环境因子方面,责任因子指的是工作态度,归属即为工作人员被组织承认的倾向,而环境即工作条件、居住环境等。在具体图书馆工作中,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社会中地位被确立,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且图书馆工作福利差、待遇低,多不受社会重视,工作人员工作消极。最后,在创造、挑战因子方面,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跟随时代变化,积极改进工作,满足社会需求,并保持创新、好奇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意识面对工作,确保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图书馆核心价值定位

1.保存知识、精致服务。图书馆职业存在的基础是保存人类文化知识和记录。因此,在新时期,信息知识越来越多样,需要图书馆加强组织、选择、保存信息资源,建立适合于用户需求的、平衡的、各式各样的馆藏,进而生产出二次文献,并充分利用设备、现代信息向读者提供可有访问远程、本地信息的工具,确立“保存知识”核心价值观。同时,用户是图书馆的中心,图书馆需要为用户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履行图书馆使命。如在“图书馆事业新五律”中,戈曼把“服务全人类”作为地调,将提供服务看做是图书馆核心目标[3]。同时,该职业核心价值被纽约州立研究图书馆如此要求:尽可能地向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同友好、敏捷的专业客户服务;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客户;客户服务将优先于其他活动等。

2.充分开发知识,综合信息。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开发知识的隐性面即是对知识的开发,即深入分析、研究现存知识内容,进而生出新知识,增值知识。在此过程中,知识增值效应体现在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普通知识扩充为增量知识等。而整合资源,及时系统分析、科学整合使用文献资料、主题内容,有序化各类知识,发挥内在价值。例如,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文献资源量快速扩展,我国每年问世十多万种新书,电子文献、外文图书数量巨大,为用户使用查找、使用拥有信息提供不便。在此情况下,就需定位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功能,对知识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合理整合各专业知识,细化知识信息,为用户使用信息提供方便。

3.信息传递、引领学习。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图书馆需要首先实现社会服务目标。而不同于其他信息提供商的是,图书馆信息传递是无偿的,通过无偿信息提供制衡信息市场力量,进而对市场带来的追求眼前利益、功利、分化等消极后果进行弥补,对公众利益进行维护。这样,在定位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过程中,需突出信息传递功能,合理、适度保持文献的传统、正常借阅,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突出图书馆实际存在价值。同时,图书馆可通过文献揭示、讲座、刊物出版引导用户学习,提供支持学习者不同需求的资料,启发人们思想。此外,图书馆与教育密切联系,图书馆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高校图书馆是教师、学习的重要保障,为教学开展、学生学习、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引领学习功能突出。

三、新时期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措施

1.树立正确观念,分析社会信息需求。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否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判断信息价值的主要标准。在这种思想观念下,信息被界定为商品,忽视信息、图书馆的社会性、无偿性,现代图书馆职业理念与现存思想相背离,价值体系存在漏洞。因此,在目前社会,应首先扫清思想障碍,坚定贯彻平等、开放、自由等价值理念,突出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例如,图书馆管理人员认清图书馆服务方向、价值取向、社会地位,准确从公益机构角度出发考虑图书馆建设,从设备、平台、服务各方面完善图书馆建设,实现信息传递、知识整合、教育学习功能。同时,图书馆建设、核心价值突出的基础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了解读者心声、信息需求,结合用户需要采购图书、引进文献[4]。例如,在网络冲击下,人们查询、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这样,就需要图书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设本图书馆网,使用户通过登录网站查询在架图书、图书位置,并开放一定的电子参考文献,为用户借阅图书、查询文献提供方便。

2.推进阅读、推动图书馆联盟。新时期,每个人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终身学习,未来,读书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需要人们养成科学、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及自我素养。在此背景下,需要构建和谐的读书环境,发挥图书馆的精致服务、引领学习功能。在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构建中,需要图书馆加强文化工程建设,改进服务,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例如,各地文化部应加大图书馆建设资金投入,支持其开展“送书下乡”、“送书进社区”、“农村图书室建设”等活动,针对农民、社区群众需求选择有用图书,进而推动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同时,在网络信息社会,人们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共享信息,信息需求增加。为了保证公众对文献信息需求,各图书馆可加强联盟,相互分享信息,降低文献购买资金投入,降低个人阅读成本,增加图书馆信息提供能力,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样需求。

3.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由于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是图书馆最恒久的核心价值,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应完善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对于图书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而言,其即是根据图书馆行业规定的任职条件,专门的考核机构对入行者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技能水平评定,确保其满足职业需求,进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素质,提高服务质量[5]。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应加强机构建设、完善条件要求,实现专业化服务。例如,首先明确分类图书馆职业岗位,将所有工作人员分为研究性工作、技术性工作、教育性工作、管理性工作等方面,建立与此对应的职业资格,如咨询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信息技能培训人员、组织领导人员等。其次,完善图书馆资格认证法律法规,出台《图书管理法》,细化任职条件、途径,规范图书馆事业。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图书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担负着传播知识、教育民众等责任,核心价值理念突出。在新时期背景下,图书馆职业具有全新价值理念,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全面构建价值体系,从各项制度入手,分析社会需求,提高建设水平,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新时期社会、读者需求,确保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荣贤.基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1,(29).

[2]金鑫.新时期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及实现路径[J].卷宗,2014,(2).

[4]于良芝著.图书馆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3.

[3]吕立.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高效管理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0(1).

篇6:议论文核心段落的构成

关键词: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构成体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放在突出的地位,把科学探究作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強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而探究能力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1.1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正日益广泛渗透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成了综合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科学研究的主体及成果都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能掌握和运用高新科技,谁就能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和国际市场,谁就能成为时代的强者。面对这样的势态,强化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主题。科技在发展,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具有前瞻性,强化公民的科技意识应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

2.教育改革目的需要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学校是阵地,为此必须改革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工程,强化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科技意识,才能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才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成为未来科技队伍的生力军,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3.化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的历史悠久,同时现在仍然具有非常活力的学科。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化学领域的高科技信息、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材料和化合物、新的化学反应等等可说是日新月异。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的产生和进化,就没有现代的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化学的发展史渗透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许多的科学素养内容,所以化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注意合作观念的渗透

观念对具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能动性,要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合作观念,要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呢?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发展史中各种因合作而取得成功的故事阐述合作的意义,另一方面,用活生生的现实教育法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化学学科中的探究性实验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探究实验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例如,讲“燃烧的条件”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让学生做“水生火”的实验,这个实验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笔者让一些学生准备热水,一些学生准备白磷,再让一些学生负责具体操作,如通氧气,然后安排一些学生负责做记录,等等。在实验开展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发挥了一定作用,实验的完成使他们明白,一个实验活动的完成是合作的结果。这种现实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直观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逐渐树立起合作意识。

2.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对合作能力培养作用最为直接,开展小组合作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建组。如何建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并非我们想象得那般将班级学生按人数分成几个小组即可,需要更为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首先要考虑课题的特点,根据课题大小和难度,将学生分成不同人数的小组。其次,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例如,在一个小组实验中,实验目标的实现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完成,包括观察纪录实验现象、实施具体操作、实验报告撰写,等等,为了顺利完成这些工作,我们常常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将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分配到同一个小组中,这些能力各异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中才能通过相互合作以更高质量和效率实现活动目标。

第二,明确任务分工。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很重要。活动中常常看到部分学生“假参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前期在工作分配的时候没能做到任务明确分工。虽然我们分组的时候会尽量考虑到成员能力的差异性和均衡性,但要想实现能力的绝对平均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会造成在一个学习小组中总有一些学生比较活跃,而另外一些学生相对比较被动。在这样的客观实际下,如果不能在活动开始前就做好任务分工,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任务被少数学生包揽,而其余学生“搭便车”、“假参与”的现象。这样的小组活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因此,明确任务、理清分工十分必要。

第三,确定恰当的合作课题。化学学习中,并非所有课题都适用合作学习模式,有些课题具有合作探究价值,而有些则不具备,因此,选择合作课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把握和筛选,注意选择一些难度适宜、内容恰当的课题作为合作探究目标,有了合理的目标,才能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恰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常常会被忽略,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该让位,尽量少干预,这样的观念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在不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同等重要,只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不一样而已。就拿合作学习来说,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时,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如果缺乏教师的恰当引导,学习活动可能偏离目标,误入歧途,如果有教师在旁恰当引导,则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讲“制取氧气”这节内容时,笔者采用的就是合作探究方式。由于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氧气的制取方式及具体实验操作方式,为了让学生明确重点,在合作探究和具体实验操作中心中有数,在实验开始前,笔者就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制取氧气的仪器是怎样装配的?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实验装置的密闭性?如何向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塞在试管口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试管口为什么需要向下倾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好处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的引导会让合作变得更加顺利。

三、化学学科的特征与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化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或教学科目,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毕华林等认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化学科学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积淀了化学家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的思想观点、科学方法、思维方式等。这些丰富的思想、观点、方法彰显了化学的伟大魅力,成就了化学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强大力量,是化学科学的精髓。很显然,化学科学承载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化学教育根植于化学科学,必须彰显化学科学的魅力和特征,只有这样,化学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化学学科特有的知识、思想、观点、方法等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主体,更应该是构成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关于中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观念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建构成不同的体系。“学校教育范畴的学科能力,应该与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相对应”,化学学科能力“就是与化学知识性质相对应的获取与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四个方面”。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连福.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素质教育.2013(08).

[2]方扬平.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2(08).

上一篇:电路分析下一篇:技能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