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求知的议论文

2024-04-15

谈求知的议论文(通用9篇)

篇1:谈求知的议论文

激发高中生求知自信心的论文

摘要:

本篇论文从班主任自主培训、家长协同管理、班主任个别教育、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更好地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在自我体验中获得自尊感和成功感,从根本上激发高中生求知自信心。

关键词:高中生,自信心,策略研究

一、激励机制,夯实班主任自主培训平台

(一)在培训中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自信心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班主任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以促进行为能力的跟进。因此,学校要给班主任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搭建交流平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1.集中培训。针对心理学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学校负责定期组织集中性的专题辅导。让班主任看有关这方面的专家讲座的碟子,或者为班主任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班主任自信心辅导的能力。学校德育处也要收集整理相关主题资料,例如: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策略研究;班主任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自信心主题教育课等等。通过集中训练,解决班主任在理论方面存在的困惑问题,引导班主任以正确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2.自主培训。开出自信心方面的具体书目,班主任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同时,可以让课题组的老师共同收集有关自信心培养方面的资料、课件,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供班主任浏览,使用。

(二)提供自我反思与相互交流的平台。给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对话、分享的平台,剖析教育案例,进行理性思考,构建科学的育人理念。我们襄城三高采用的主要方式有:

1.定期组织召开班主任论坛。让高一、高二、高三的班主任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会,目的是为班主任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利用班主任论坛,讲述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自信方面的故事,让大家一起思考和分享。由于案例出自自身的实践体验,真切,生动,有血有肉,大家能够共同分享和体验讲述者教育人生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同时,案例包含了讲述者自己的理性反思,故事成了教育自己和启发他人的教材,对新班主任的帮助也很大。班主任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班级管理理念,对本校班主任们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2.印发学习其他高中优秀班主任成功经验的小册子,是襄城三高的一大亮点。各位班主任通过学习这些材料,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应用,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对班主任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莫大的帮助。

二、家校联手,广开自信教育渠道

襄城三高与襄城一高、二高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不是学校不好,也不是老师水平低,而是进入襄城三高学习的学生,都是在考不上襄城一高、二高的情况下,无奈才来我校学习,他们本身在自信心上就存在问题,更何况社会对本校还存在许多偏见,家长也对学校、对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而这种信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合力教育孩子就变得十分必要。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尝试:

(一)大力宣传,让家长对学校充满自信。

1.努力搞好并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改善学校形象。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关心,放心。这几年,学校积极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努力做好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工作,学校网站第一时间发布了新闻,并为其定做了喜报,张贴在学校大厅里,在家长们中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鼓舞了势气。学校重视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让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满信心。每到“孝亲日”,学校都会给每位同学写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带回家,让父母翻阅,让家长与我们的老师“亲密接触”,让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我校的教师以及教学状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二)对家长进行自信教育的有关培训。

2.热线电话解决疑难问题。学校公布了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及班主任电话,随时接听家长的心声,处理他们面临的棘手问题。让家长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好与孩子间的矛盾,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3.重点指导家长“赏识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引导,再多多正面鼓励,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学校更多地为家长提供了赏识孩子的机会。

(三)实施感恩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主要通过学生给父母写信,父母给学生写回信,举办感激父母的征文比赛,布置感恩教育作业等形式,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为自己的父母写下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信。同学们谈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教育和无私的关爱,谈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宽容,甚至还谈到了自己对父母的悔恨。的确,有时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子女并不一定就能感受到,通过为父母写感恩信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谢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在帮助家长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有了更多的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转换自身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困境面前,积极尝试,奋力进取的学生更多了。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打开思路,引导、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彰显个性,培养积极自我意识

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对学生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空间最广的老师就是班主任。相对科任老师,学生最愿意接受或者最不愿意接受的,往往也是班主任的举止言行。可见,通过探究,了解班内学生在学习自信、自控方面的整体现状,有针对性的寻求相应的对策,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学习的提高和个性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是我针对一(16)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及案例分享:

(一)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学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往往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所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这是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

案例分享:我经常以班会为阵地组织学生寻找优点。方法一:学生自己找自己的优点。方法二:优点大轰炸,即小组同学都来找其中一位组员的优点。这样学生对自己有了足够的认识。对个别找不到自己优点的同学,我会让全班同学帮他找,帮助他树立信心。

2.帮助自卑生树立合适的目标,选准适当的阶段目标。适当的阶段目标就是让目标与个人当前的能力相符合,不能好高骛远,不合实际。把个人的期望值降低一点,从小从低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登,积小胜为大胜。

案例分享:我们班最近转来了一位新生,他是学习和纪律上都较差的学生,而且这样的学生内心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外表却又表现出自尊心极强。第一步先消除他的自卑阴影,为他在班中树立威信。我在他刚开始进这个班学习的几天,对他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措施:他随手关掉灯,我在班会上表扬他;他写的作文,我会在班里表扬他;语文课上他主动举手读了一篇课文,我当即表扬了他;英语老师在默写单词、背课文方面表扬了他的态度很好,我又在班里及时表扬了。第二步,提出要求配合好大家,让自己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第三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知道你是有能力学好的,真正做到昂起头来做人。后来他的精神面貌较以前有了起色。

(二)坚持情感激励教育。

我经常会遇到各方面较差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感。以平等、宽容、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尊重他们,并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关怀。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培养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激励教育,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用表扬和鼓励发掘学生自信。

2.用爱心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自信。

3.用真诚打动他们,激发他们求知的自信。

(三)在发展特长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四)适当运用挫折教育,进行意志磨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挫折原因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渐渐引导他们作内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态度端正)的挫折原因分析。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遭受挫折是难免的。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使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至于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失去自信心。磨难也可变成财富。

(五)加强家校合作,全方位了解学生状况,增强教育力量的一致性。

班主任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各种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1.有时候借助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2.家长也需要鼓励。

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在家长和老师地共同努力下,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5岁至18岁,称学龄晚期,这一时期的高中学生正深刻地体验着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

首先,高中生在学习上有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是和少年的学习比较起来,在学习的要求上,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求高中学习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发挥更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次,高中生在集体生活中确立了新的地位。在学校集体中,高中生占有特殊的地位。学校集体是高中学结交朋友的最主要的`场所。高中生同伴关系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表现出多样性的形式:从简单一起度过时光,到最深刻的自白和自我解剖。他们表现为强烈的希望结交朋友,并建立良好友谊的要求。高中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方面,学生日益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职责。同时,高中生十分强烈地要求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选择朋友和度过余暇的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父母和成人日益尊重他们的榜样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被绝对地、不加批评地接受,但是好的父母仍旧是高中生重要的行为准则,高中生迫切需要年长者的生活经验和帮助,他们非常希望把父母看成朋友和参谋。高中生在集体生活中的新的地位,是他们个性发展的新的动力。

再次,高中生对未来生活道路有了更清晰的选择。高中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毕业以后既可能到高校去学习,又可能去参加各种劳动,这就迫使他们不能不去考虑自己未来的志愿。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无论是在高中生的学习上还是个性发展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突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要成功,必须把班级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人。同时解放教师,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德育塑造人格的实质得以实现,促进学校教育使命最终实现。我觉得班主任应根据本班级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强对班干部和团干部的培训,指导他们大胆工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班级日常事务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就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锻炼,在锻炼中逐步培养自信。

(一)建立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单位,形成它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团结机制,并拓展它们的功能。

班级有班委会合团支部两套组织机构,班委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律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突现作用。团支部对班级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反馈、沟通,确实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效体系,对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好的帮助。它推动了班级的民主化建设,推动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在形成机构的基础上,开创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1.学习自主管理。

学生自主成立班级学科兴趣小组,努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每个学科由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商讨学习上的问题,可以是一种题型的多种解法,可以是单元知识的整体梳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取长补短。在这个基础上,学科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将兴趣小组的成果由同学自己以总结述评的方式在课上推荐给全班同学,因为学生自己分析的问题往往更切合本班学情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进步。

每一位课代表就是一位小老师,带领整个班级一起学习。高中生的学习应倡导以自我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学生的自觉性都较强。

2.行规自主管理。

人人参与制定班规。利用班会课学生们根据自己本班情况定出班规,各有各的特色。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并且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纪律委员主动承担本班的日常管理。班级中学生的校服、校徽佩戴情况;外出活动的纪律情况;班级出现的偶发事件等等。纪律委员都能主动管理好班级日常事务。

卫生委员负责安排每一位学生的卫生岗位,并制成表格,贴在教室内,每次打扫由卫生委员检查每位学生的打扫情况。并及时处理打扫中的情况,有突发问题再请教班主任。从教室到卫生区的工作都有人负责,增强了学生自我劳动、自我服务的观念,校园卫生工作井井有条,卫生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3.自主筹划并实施主题活动。

学生自主策划主题班会。班会注重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关注学生的苦恼,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道德成长的需求。《寻找自信》、《自信是一种美丽》……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情景,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主题班会往往拿出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次次专题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与信任、理解与沟通、互助与竞争,班会课成为学生的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舞台。

总之,在自主管理中,健全的人格与精神风貌正逐渐形成,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勇气;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顽强意志;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篇2:谈求知的议论文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篇3:谈求知的议论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拉扎勒研究发现, 智商高的学生如果缺少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就一般;而智商一般的学生出于内在学习兴趣的推动, 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经过努力, 却可以获得优异成绩。

因此,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 应该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 促进其智能发展, 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怎样调动、吸引学生, 怎样把教材变得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 展现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 在讲“输血和血型”内容时, 先向学生讲下面的事例:十九世纪, 医生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 尝试为伤员输血, 开始就获得了意外成功。可是, 当他们喜出望外地如法炮制, 继续为其他伤员输血治疗时, 却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 反而因输血死掉了。这一事实令医生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 有的救了命, 有的却送了命?由于把学生引入一个解决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的情境, 学生渴望找出引发结果的原因,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克服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学习生物的阻力。生物偏重于文科的性质, 许多学生认为生物只要记记背背就行, 却往往因此遭受到了很大失败, 接着就产生抵触情绪。

要知道生物知识是很琐碎的, 很多时候, 正确的记忆就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是否能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记住,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较就是其中一种, 在比较中, 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找出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 帮助他们获得、掌握、巩固知识。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等等。比较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而且体现了联想和归纳的思维方式,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 让他们能找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除了注意师生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外, 还要注意激发其学习生物的热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 使学生乐学。

例如, 在讲“顶端优势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时, 可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两个实际问题:① 校园里的九里香是怎样长成球形的?② 种柑桔时, 为什么要定期对其进行修剪?由于学生急于找到答案, 于是便饶有兴趣地听课, 积极思考, 直到找出答案。这种实用情境的引入, 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易于掌握。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除了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课型外, 授课艺术也很重要, 教师要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首先在平时学习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课堂提问力求新颖、难易适中、有利于全体参与, 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闻, 避免“形式上的时间分配”, 即自己讲的时候注重师生互动, 而学生自学的时候也应适当点拨。其次, 教师要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提问, 促其参与教学。如我在上基因工程一节时, 有个学生突然提出:“既然目的基因导入的是受精卵细胞, 为什么不是在身体的所有部位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而只在特定的部位才表现呢?”我很高兴这个学生的提问, 因为它使我自然引出了“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内容, 我知道这和课堂氛围的营造分不开。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努力“把想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对象”,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使其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和主体性的发展。

最后, 教师还应幽默风趣。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 其实, 只要具有幽默感, 做到 “雅俗结合”, 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 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 将繁杂化为简洁, 将单薄变为丰富。我在讲生物的进化时, 针对“人类的出现”向学生打比方说:“动物园的大猩猩和我们还是一家子呢!”学生听到这里, 先是一愣, 后又点头称是, 欢笑不已。新颖的课型、幽默的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主体原则, 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 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思维和实践,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摘要:新课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主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浅谈学生主动求知欲的激发

关键词:主动 情境 自学 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对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学生有了自主活动的时间,才能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學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巧于创设情境,力争在单位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参考自主活动。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先将自己定位为指导、点拨者,接着以课文中的三幅插图为“入口”,并在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看图,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我巡查指导,结合实际进行点拨指导,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之后评一评,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图文结合进行学文。我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第二段后,便根据教材结构相似的特点,安排学生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下自己的见解,再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重要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画面,这时,学生被黄山的美景陶醉了,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不再是直接把最终的结论简单显示出来,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发现、讨论,总结出结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力争问题提得深、精、新。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我从文中“桑娜一家穷到什么程度?”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一个‘穷字也没有,却把渔夫一家写得穷困潦倒”,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揣摩桑娜的心理,自主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说:“桑娜一家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生那么多个孩子,如果像我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只生一个,就不会那么累了。”有的学生则提出:“文中连续使用了五处的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也有的学生问:“桑娜的命运真悲惨,在家肯定经常挨渔夫揍,渔夫肯定不爱桑娜,不然桑娜不会这么想的。”甚至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桑娜不把孩子送孤儿院呢?”

三、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学会自学课文,从课文中自主探究,善于对身边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狐狸营救小狐狸的故事。为了救小狐狸,狐狸爸爸以自己为诱饵,巧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大狗,狐狸妈妈则铤而走险尝试营救小狐狸,在一时无法救出小狐狸的情况下,竟然冒险隐藏在家里照顾小狐狸。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学生有了思路后,我就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适时点拨,待学生弄清内容后,布置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习剩下的课文,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各抒己见,然后各小组长再汇总本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报,我对学生好的看法加以肯定,对不足的加以补充,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如,教《鸟的天堂》时,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片段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写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语段,并设计提示:作者和他的朋友这一次是什么时候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鸟儿?第二次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能让学生轻松学文,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未来,这样的训练对学生今后走进社会,学会生活也会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究、发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了《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替乌鸦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喝到水。有学生说可以用吸管来喝,这本是一个长期以来大家都认可的答案,可另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乌鸦的嘴巴是硬的,它怎么吸水呢?这个办法不行。”我刚想否定这个孩子的说法,但又一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就暂不做结论,鼓励大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来确定这个意见是否正确,再另找适宜的时机加以讨论探究。

篇5:谈求知的议论文

以趣激学 乐中求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汉语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再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不易识记。因此,如何使枯燥的拼音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易学、爱学、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应成为拼音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寓教于趣“图与歌”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如,教学单韵母“!oe”时,可用这样的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太阳出来公鸡叫,圆圆嘴巴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这样能够实现与所学内容直观形象的结合,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中快快乐乐地学习。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打破了字母的神秘感,能缩短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另外,借助形象的图画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如第4课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识;第6课“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体现了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精神;第11课的“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二、寓教于乐“玩中学”

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让刚入学的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如,学u的四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模仿手握方向盘开汽车的动作,并边开车边发u的四声:“一声道路平无坡,ūūū,二声就像上山坡,úúú,三声下坡又上坡,ǔǔǔ,四声就像急下坡,ùùù。”复习“b、p、d、q”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区别这四个字母的样子?学生可以说一说、演一演、摆一摆、猜一猜等。还可设计“汉语拼音课中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巩固拼音字母知识。如,“做运动,解疲劳,我们来做课中操;摇摇头,晃晃脑,我们来背声母表b、p、m……伸伸手,跺跺脚,我们来背韵母表!、o、e……振振臂,扭扭腰,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三、寓教于用“拼与写”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还可引导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学具贴上拼音标签,给家中的生活用品贴上音节卡片。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用拼音,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读拼音读物;可以用拼音给孩子写信,信中可以是夸奖孩子的话,也可以是一首儿歌……水平能够达到的,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用拼音写信,还可用拼音“抄写”课程表,给爸爸、妈妈写留言条等等。

篇6:求知的作文

散步的时候看见汽车上尚未掉落的雨滴,一排排齐亮亮地睁着大眼睛,于是我顽皮地在上面一抹。

“麻烦你看清楚再抹!马塞地!若车主人看见了找你麻烦,看来你就真的要留在新加坡了!”

“我只是想洗把手而已!水珠那么干净!好象很期待我让它变得有用哎!我不想浪费它!”

“你见过用雨水洗衣服的吗?”

“见过!”

“不似你这种休闲之举,而是没有水,只能靠雨水,靠接满整桶的雨水来洗衣服。”

“见过,在我们小区后面,有一大块填海的土地,正在等待大兴土木。就在一片海风劲吹的泥地上,不知哪天就搭起了很好棚户,说是棚户,其实有的只是用一块大木板子架在几块歪歪斜斜的砖头上,看得让你觉得马上就要颠覆过了。你正感觉着就要翻倒下去罢,偏是从那挂着的蚊帐里头探出个头来,快活地对不远处的女人说话,女人则在那土堆子旁生火做饭呢!一笑,黑黑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

“他们是工地上的雇工吗?”

“我原来也这样认为,原来却不是。只是一群来自安徽的拾荒部落。每天早出晚归,每天都是满载而归。早上我去上班,就能看见几位大嫂笑笑呵呵地结伴走着,穿着很破旧的衣裳,肩膀上都扛着大塑料袋子,嘴里嚼着路边小店买的荞麦馒头,兴奋地谈起家里儿子的学业成绩或者盖房计划。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莫名感动!不仅因为他们脸上单纯的笑容和眼里焕发的希望,而是因为她们心无旁骛!”

“她们的心无旁骛!走在路上不被风景所干扰所诱惑,只是朝自己既定的目标走下去。他们的目的是拾荒,于是她们所接触的都是常人所不愿意触及的世界,被常人遗忘和抛弃的世界,但是她们却偏偏为那个世界而欣喜,而耕耘,为一点点发现而激动,而满足。这不正是很多都市人所缺失的么!至少在我看来,她们对花花世界的淡定和从容,就是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因此,看到她们意气风发地走在阳光弥漫的清晨,我觉得自己应该惜福和感恩;看到她们在简陋的棚户下升起炊烟,我觉得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对,心无旁骛现代人难得的一种幸福。很多时候人们都被名利牵引着,难得有专注和忘却的快乐。即便是在学术届人们有时也难免脚跨学术和赢利两只船。比如我自己,就时常会陷入选择的徘徊的境地,那个心思动摇的时候就是旁骛的时候。”

“能在一路朝着高山走去而不忘情于丛林溪水,岩畔山花,鹦歌燕舞,是一件简单的快乐。人最快乐但是时候莫过于投入,专心致志地投入。孟子就曾讲了一个“专心致志”和“心有旁骛”的例子。他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里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就是“心有旁骛”,这样的人与“专心致志”者一起学弈,其结果是不同的。孟子说的“专心致志”,也就是“心无旁骛”。以此态度治学、工作或生活,就要排除“旁骛”的诱惑,不要被外界的利益所牵动。”

长路漫漫, 语落无痕,我们心无旁骛,相视一笑,一路前行。

篇7:读书求知的名言警句

2.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7.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8.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11.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3.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14.开卷有益。——赵光义

1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19.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2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22.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篇8:谈求知的议论文

好奇心是激发求知欲与创新欲的内在动力. 因此,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 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应对讲解的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 在学习有关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 我在课堂上这样引入话题:“同学们, 你们爬过大山吗? ”这时很多学生感觉我在聊天, 于是非常积极地回答“爬过”或“没有爬过”, 此时我就说:“我爬过一座大山, 但是我能利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出它的直径, 你们愿意学习这种方法吗? ”此时学生感觉非常好奇, 不少学生认为大山比较大, 竟然能够简单地测量出其直径, 很快便吸引住了他们, 因此纷纷回答:“愿意.”接下来讲解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 学生们听讲十分专心,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唤醒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我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经常结合所讲知识巧妙编些故事例如, 在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时,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三户人家 (此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他们的分布位置) , 经常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 由于三户人家都不富裕, 因此没有足够的钱财打井, 最后三户人家商定, 共同出钱打一口井以方便吃水, 不过他们都希望打井的位置离自家近, 为此争论不休. 这时我问:“同学们, 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解决这三户人家的吃水问题? ”其实在我讲解故事时,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全神贯注地聆听. 最后, 很自然地引入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知识的学习上, 由于穿插了故事情节, 学生就不会感觉学习的枯燥. 不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 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法还需要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

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欲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 应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 在学习完有理数知识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暑假, 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 他们的汽车顺着公路向南行使10 km后, 又向东行使了10 km, 怎样用公式描述他们的位置变化呢? ”这个问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讲非常容易回答, 但是部分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此时我提示说:“同学们可以用刚刚学习过的有理数知识作答.”此时同学们恍然大悟, 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内心十分高兴, 成就感油然而生, 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被顺利地激发出来, 学习数学的热情非常高涨.

四、激发学生学习好胜心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比赛活动, 适当地利用学生的好胜心, 进而不断激发其求知欲与创新欲. 我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我在每章节数学知识讲解结束后, 都会将一些习题编写在一定数目的卡片上, 然后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将其编号为A, B, C, D等小组. 通过不同小组轮流抽取卡片的方式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当然为了保证分组的公正性,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不同小组的成员, 保持其整体数学水平相当. 然后我告诉学生:“同学们, 我们来做个游戏, 看看哪个小组解答的问题较多, 我会给予奖励.”这样一来, 各小组成员纷纷进入备战状态,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不但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 而且能使其积极思考, 巧妙地借助学生的好胜心理,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五、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可通过讲解有关数学成功者的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情感, 让其明白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昌盛, 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通过讲解数学成功者的故事, 学生内心非常想成为那样的数学人才, 进而激发起内心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例如, 我曾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只读过初中, 但是凭借求知的热情和非凡的自学才能, 经过长期的研究, 在矩阵几何学、群论、数论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为我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讲完故事问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华罗庚这样的数学家吗? ”此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就好好学习数学知识吧.”进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六、总结

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 教师要想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应充分把握初中数学知识特点, 立足于数学知识内容,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法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进而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作为重要内容, 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有个性的学习, 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满足这一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 探讨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欲的相关策略, 以供同行们参考.

篇9:谈求知的议论文

关键词:求知做事共处做人

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其共通的基点是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看作是具有鲜活个性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而评价学校育人成效的标准则集中为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即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成效。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就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四会”能力,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学会求知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时代的要求。有研究表明,在信息社会人类知识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部分知识会失效,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培养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求知”的关键。

在《动物音乐会》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粘贴字”和“不透明处理”命令的使用方法,教师先采用“猜一猜、试一试”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到菜单中寻找“粘贴字”命令。当学生将小动物“请”进大森林后(即掌握了“粘贴字”命令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请仔细观察现在的画图,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学生马上说出:“小动物背后有白色方框。”教师再次引导: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白色方框去掉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用橡皮擦,有的说用剪刀剪,还有的说用不透明处理命令……此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后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用不透明处理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求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基于“任务式”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综合任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直觉、洞察力、判断力和使一个集体紧密团结的能力,将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在实践中,综合任务往往具有两大类:

1.提供简单操作提示指南的综合任务

此任务在设计中要提供任务解决所相关的技能点列表、操作步骤、提示操作、操作要求中的若干项。例如:要求学生模仿预先设计好的小报。不同学生操作步骤可以不同,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技能点都是一致的。比如:页面大小设计,剪贴画、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插入,分栏的运用,底纹的运用等等。

2.不提供操作提示指南的综合任务

此任务在设计中隐蔽了操作的提示与任务的样例,只提供任务的背景与要求,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策略水平。在实践中,完成该类任务我采用协作学习方式。协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公平性,宗旨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承担部分工作。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例如:板报设计(排版综合任务),假日旅游设计(网络搜索任务),班级主页设计(网页设计任务)等。

三、学会共处

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着相同的目标,不同的分工,从不同的角度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这样的环境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变得更加宽容和谦虚;同时合作交流是一个集体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组织协调、学会情感交流、学会团结交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谅解接纳、学会奋力拼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另外,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互助”、“合作”、“合群”、“民主”以及“求实”、“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和时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集体负责的精神。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而是社会的一员,是自然界的一员,是自始至终生活在群体、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所以,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做一个和谐的人。只有学会了与人相处,工作、学习、生活才能够事事顺手,时时顺心。

四、学会做人

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不论哪个学科,都要以育人为本,既教书又育人。我在信息技术教学每一项活动、每一个任务的设计中,都蕴含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以个人评价、组内评价、集体评价等评价机制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做一个和谐的人,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要讲文明、有礼貌;能容人,应当具备自尊和尊重他人、理解和信任、同情与人道等优良品质。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上一篇:我深受我的祖国优秀日记下一篇:学校实验室人员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