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磨难的议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磨难的议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学生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的实践的结果。人的生活能力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生活能力形成的基础,这是中外教育家在品德心理学上的共识。

第一篇:关于磨难的议论文

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迅速,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甚至极其残酷。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的垂青、成功的诱惑,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潜在的风险、挫折的袭击。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对大学生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对遭受挫折与磨难的追忆与反思、体验与感悟,连同课堂知识融汇于大学的求知历程之中。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引导大学生对挫折与磨难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归因方式

对挫折与磨难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归因,有助于大学生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

1.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的挫折观

大学生虽然经历尚浅,但也会遇到各种挫折与磨难,因此,首先要帮助他们对挫折与磨难有正确的认知,培养辩证的挫折观。人的一生经历各种不同的过程和体验,如果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炼,是很难对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真正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一个人受一些挫折与磨难,特别是在早期很有好处,从这一点来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遭受挫折与磨难的经历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质,发展其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挫折与磨难在给他们以打击、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带来成长的契机。只有在承受、克服挫折与磨难的努力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完善自我,变得聪明和坚强,更快地奋起和成熟。

2.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解释和推论。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人对原因的归结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倾向于外部原因的人,常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命运、自然界的力量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倾向于内部原因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与磨难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与磨难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分析归因,是应对和解决挫折与磨难情境的必要基础。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与磨难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才能从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促使挫折与磨难情境的改变。

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应对挫折与磨难的主动性

目前,在对学生进行挫折与磨难教育时,大多建立于对挫折与磨难的事后应对上,即挫折与磨难发生以后,再考虑如何应对。这是对挫折与磨难的一种消极、被动、滞后的应对,忽视了对其预防和准备。因此,应该将挫折与磨难应对分为预先应对(即在挫折事件发生之前,预先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阻止或调整)、事先应对(即对即将可能或肯定要发生的挫折事件的后果加以准备)和事后应对(即个体所采取的控制、容忍、降低或减少挫折不良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如果接受了少量的心理威胁,同时获得对付这种威胁的技巧,那么将具有对应激的抵抗力。通过预先应对或事先应对,可以产生如下效果:首先,减小挫折与磨难的打击程度。当挫折与磨难仅仅是可能时,通过预先应对或事先应对,挫折与磨难的影响可减小甚至感觉不到。其次,当挫折与磨难事件刚刚萌芽之时,可供学生选择的回旋余地还很大;当挫折与磨难已经发生或进一步发展时,回旋余地就小多了,而且选择就受限了。最后,通过预先应对或事先应对,使挫折与磨难事件在一定程度好转,这样使个人所承受的精神负担相对降低。在遇到应激情境时他们就像具有免疫力一样,心理应激不会伤害他们。这样,由“预先应对”“事先应对”“应对”初步建立了一个挫折与磨难的预防和应对体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应对挫折与磨难的预防性、准备性和主动性,减轻了对学生个体身心的伤害程度。

有效的应对机制必然牵涉到学生的生理条件、生活经历、思想水平、个性特点、期望值、心理准备状态、对挫折与磨难的知觉判断、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社会支持等。因此,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待挫折与磨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教学管理和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待挫折与磨难的正确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与品德等,都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学生作榜样,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对挫折与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很艰辛的;经受挫折与磨难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正确对待,经得起挫折与磨难。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应对挑战、克服挫折与磨难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必须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这三方面素质的培养。

1.责任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经受不住挫折的。”由于对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缺乏责任感,一些大学生在遇到挫折与磨难时表现得十分脆弱、不堪一击,从此一蹶不振,丧失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希望与信心。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培养对个人负责的意识,树立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能够帮助一个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重新树立对未来和生活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反映在意志的四个品质中,即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一个人的意志越坚强,他的抗挫折能力就越高。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鼓励他们善于抑制消极情绪,即使过去的往事和经历不堪回首,也要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和任务,不轻易改变计划和决定。

3.健全的人格

很多心理研究专家认为,对挫折和磨难的承受力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或者性情急躁、脾气火爆,或者意志薄弱、自我偏颇、缺乏自知之明,便经不起挫折与磨难的打击,越发容易产生受挫感。为了提高抗挫折能力,要帮助大学生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人格品质,重点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和开拓创新等优秀品质。

积极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与磨难的能力

1.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潜能

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先生时季老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要注重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启发他们在遇到挫折与磨难时,在认知层面上避免心理懈怠、患得患失,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在情感层面上,加强应急准备,将否认、拒绝、愤怒、沮丧、懈怠、冷漠等受到冲击的情感渐渐平复,以防对学业、社会功能等产生负面影响;在行为层面上,不因挫折而退缩,要学会分享、学习分担、勇于面对、敢于担当,提升有效应对的能力。

2.利用榜样鼓舞引导大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和校园中的榜样进行教育,鼓舞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面对磨难,应对挫折,走向胜利。通过宣传这些事例,使大学生明白: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具有很强的抗挫折力;挫折可以丰富人生的经历,使人见多识广,增强实践能力;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挫折和磨难,可使人终生受益。

3.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

学校和家长应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到实验基地劳动等,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情境,对锻炼学生的责任感、吃苦精神、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应对挫折的能力,都十分有益。总之,要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克服依赖性,从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将挫折与磨难教育纳入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

现代社会把每个人推上竞争的舞台,一个人如果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没有经受磨难,就不可能产生抵御挫折的能力,也就不能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正因为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所具有的高度综合性,在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中,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换言之,在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均身担重任。

1.社会教育

社会应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出发,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该对大学生遇到的挫折困难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和谐的环境;要积极争取家长、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支持对学生的挫折与磨难教育,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网络,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学校教育

首先,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精神家园,通过发挥校园文化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隐性育人等多种功能,创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谐的宿舍生活环境、文明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机会和展示舞台。其次,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将挫折和磨难教育纳入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再次,加强师德建设。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教师节与教师代表座谈时强调:“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家庭教育

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对孩子有极大的暗示性:家长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镇静愉快的情绪心态是孩子开朗、坚强性格形成的力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反之则对孩子起消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成为一个适应性强的人。家长应避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过度保护、过度限制与过高期望,要教育孩子热爱生活,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事物,以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同时,教给孩子遇到挫折后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文饰、宣泄、抑制、升华、幽默、补偿等,弱化挫折强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为其步入社会与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加强对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提出“挫折教育”“磨难教育”的说法。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而迫切。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探讨没有太深入的发展,对挫折与磨难教育这一概念的解释、应对测量表的编制、教育模式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依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科学研究,阻碍了对挫折与磨难教育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理论界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挫折与磨难教育理论的探索。

首先,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挫折与磨难应对测评工具的开发及应用,通过科学调查,摸清学生应对状况和应对方式。

其次,深入研究大学生挫折与磨难应对的内在调控机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完备理论模型,既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所必然、普遍遭遇的挫折与磨难事件,又密切关注社会变迁与发展所赋予学生的新的挫折内容,探索学生挫折应对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学生应对挫折。

再次,积极开展大学生挫折与磨难教育的实证研究,探索有效途径。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应对训练活动,重视创设一定的应对预演情境,增强学生应对的自我效能;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咨询与辅导机构,辅助学生处理好成长中遇到的挫折与磨难事件;分析教师积极和消极行为,开展有效的教学训练活动,建立具体可行的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及时反馈。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增强他们应对挫折的主动性,而且还要从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等方面,采用多渠道、多手段的模式推动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的发展,为大学生积极发展、健康成长成才筑起坚实的屏障。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常晶]

作者:高淑芳

第二篇:让学生在磨难中学会生活

学生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的实践的结果。人的生活能力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生活能力形成的基础,这是中外教育家在品德心理学上的共识。然而,当今的小学生生活能力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薄弱之处,尤其是显得实效不高;有的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差异很大,在学校能做个“乖孩子”,可一回家、一到社会上就变成“小皇帝”,无拘无束;有的说道理头头是道,可实际行动却背道而行;更有的不良行为虽经再三教育,可就是屡禁不止,防不胜防。笔者认为,育人成才,首先应该言人成人——让少年儿童成为一个有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也认为:儿童通过积极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的心理,同时已经形成的心理又反过来调节以后的活动。因此,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只是生活知识的传授,不只是让学生熟记和背诵各种名词和概念,也就不可能在课堂上以灌输和传授为主的口头教育来完成品行的塑造,而应在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切身地感受人内化为自己的生活能力观念,也只有通过活动,学生才能获得对生活能力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现今对学生生活能力的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与劳动学科课程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活动机会,并且活动又受到学科内容及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学生生活能力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局限性。再加上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使生活能力教育收到成效,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当好“导演”,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生活能力的活动,尊重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带领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学会“游泳”。当然,活动的设计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关键是抓住重点,选择好恰当的活动内容或载体。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从周一到周五,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在校园之内。这些昔日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独生子女家庭呵护下的孩子一时很难适应规范化的学校寄宿生活。虽然他们拥有优厚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具有珍惜时间、充满自信、乐于助人、兴起广泛、敢于参与等优点,但多数也具有意志脆弱、勤劳勤俭差、攻击性强、成就需要低、学习动机扭曲等缺陷。针对这些,我们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根据学生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地创设一些困难,让他们遭受一点挫折,在同困难和挫折斗争中经受磨练,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能力的意志、团结协作宽纳他人的精神、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种紧贴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为内容进行的“磨难教育”来塑造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磨难教育”的教育活动的:

一、实施军事化管理,培养守纪和勇敢精神

  (1)我校通过生活生活指导师的生活指导、集中时间训练、上生活指导课、内务操作比赛等方式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内务管理教育。统一学生的饭盒、茶杯、脸盆及其他日常用品,编号管理。要求按军事化标准摆放整齐、有条不紊,达到清洁卫生、整齐美观,在整齐划一的环境中,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得到规范,受到了遵守纪律的教育。如一年级有一位学生,在家里什么事都由父母代替,入学后,生活上许多事情都得自己动手。对他来说到学校住校好象是进牢房,能过半学期的艰苦生活,以前的坏毛病改掉了。

(2)成立了国旗班,统一着军装,规范动作,严格按标准升降国旗。当军乐队奏响《国歌》升国旗时,那庄严的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每个队员的心,他们不约而同地肃然起敬,感受这神圣的时刻。

(3)组织“监督员”维持秩序,保证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纠正不文明行为。严格的管理既培养了学生守纪、勇敢精神,又加强了自我价值、自我意识的教育。

二、组织序列化队活动,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1)为了引导独生子女学生摆脱从家庭小团体中确认自我现象,把“自我”溶入到集体中确认,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具有强凝聚力的集体,我们创设了学校“ 家庭”的氛围:为学生过集体生日,节日安排传统食品,开设广播为寄宿生传播生活、生理、心理健康等知识,合理安排晚间活动,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开展“一是常规”、“学全蒸饭”、“学会洗饭盒”、“学会刷牙”、“学会捕被”等活动,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生活能力教育。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我校建立了美术、书法、体育、生活四太板块的活动课程体系,成立了书法、美术、小制作等10多个兴趣小组,要求人人参加自己喜欢的某项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身心的发展,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本着“让队长当家,让队员作主”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中小队活动。期初,要求备中小队周密制订活动计划,安排好每周一节的班队活动课。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认识,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积极组织系列化队活动。开展以寄宿学校学生生活能力培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养成良好习惯手抄小报比赛、养成生活自理能力习作比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与要求,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活动,这样对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活动所带来的成果,以激起对个人或集体所取得成就的喜悦感、自豪感、形成积极道德感。三是活动形式的设计要吸收学生参与,并注意形式的变化,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緒、兴趣,同时,参与设计过程也就是很好的教育过程。四是设置的困难和挫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要循序渐进,不能给学生以过重的打击,以免挫伤积极性。

选择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为突破口,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培养生活能力的切身体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胡冀予

第三篇:关于企业文化概念.关于企业文化手册.关于管理标准.关于员工的忠诚

话题1

关于企业文化概念

孙兵-同心动力V:给大家出个题:不许说精神丶灵魂丶价值观丶使命丶愿景丶凝聚力丶哲学丶作风丶理念这些词,不许说企业文化分什么层,请回答企业文化是什么?三句话内,不超过一百字。

@ 董尚雯 V:企业文化是组织的共识和一致的行为方式。

@ 烨小刀: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公司内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认为一件事情该怎么做,并且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 不说话只写字:让大家做喜欢的事,赚快乐的钱。

@ 李家-丫头:在公司与员工、客户合作的同时能达到真正的共赢。

@ 白立新-SRCC:做人做事的准则与方向。

@ 婉皑之叹:一种能超越所得的满足;一种能逾越职位的认同;一种能跨越行业的共鸣。

@ 刘普哦:企业文化是发自企业主要权威领导人的一种做事为人的习惯和方式。

@ 天黑我就闭上眼:企业文化是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员工趋同选择的倾向和信念!

@ 子步非:这取决于企业的定位和一贯的处事风格,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文化更像是一种心理的诱导,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是宽容,而是深深镌刻在员工心中的信仰,即使换到其他的企业也依然输出原企业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是成功的,反之即使表面接受却不能为其所用,那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是失败的。

@李剑宏 V: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在一起都很舒适踏实;干活的时候各自献策、分工配合,把活漂亮的做出来;货出来以后,大家都很高兴,人人有自豪感、成就感。

@ 中科大赵征 V:文化就是把个体变成团队并持续存在还可能不断扩大的黏合剂。

@ 奋斗妞妞:企业文化就是一堆人在一起组合后,让外面的人都想加入进来,里面的人不想出去的吸引力。

@ Creator瑾:企业文化是大家和而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兴趣,但都能为了企业更好而在一起努力,勇于说话和承担。

@ 呸欢乐小姐:同心、同力、同梦想!感受、感知、感动、感染!

点评:

孙兵:其实企业文化与这几个词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让大家不谈这些词,是因为很多人只会谈论这些词,围绕这些词转来转去,忘记是企业文化是管理本身。而如果不用这些词能够把企业文化说清楚,起码不会陷入到文化词汇的酱缸里去。

话题2

关于企业文化手册

孙兵-同心动力V:再出一个问题吧:不许说精神丶灵魂丶价值观丶使命丶愿景丶凝聚力丶哲学丶作风丶理念这些词,不许说企业文化分什么精神层丶制度层丶行为层丶形象层,如果让你写你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你怎么写?搭个框架提纲,或谈想法,一百一十字内。看清前提条件。

@ 云瑞和玉:为了共同的梦,向善向上,行成统一的好习惯,持续提升。

@ 婉皑之叹:忘记老板.记得员工.想着企业。

@ Constance--li:分两部分: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提倡什么,摒弃什么。

@ 风绝Liar魂:这个需要看领导者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企业模式,是超前卓越,还是勤勉团结——我想只有追求品质生活,品质工作,品质人生,强调个体能力和共同目标的才会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而且不需要教科书化,这个从管理上就要开始,文化这种东西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深埋在企业领导者的血液中的东西。

@ 江水东逝:企业文化大纲另类表述:1、让能做事愿意做事的人挑大梁;2、不让老实人吃亏;3、即使有工作争议,也会心往一处想;4、有管理服从,但无等级森严,工作气氛活跃;5、能既快又好完成工作的人比加班喊忙的人更值得关注;6、扯虎皮做大旗和溜须拍马的人没有市场;7、员工充满乐观精神并对企业未来有期待。

@ 不说话只写字:欢迎怀揣梦想与激情的你加入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艰难,我们还是可以坚持赚着安于良心的钱,瞧,这样也可以梦想成真!我们有着热情,也有着坚忍;我们有着泪水,更有着微笑。我们在付出中获得,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精彩!

@ 会道杜磊:分三部分:第一,会讲我们所理解的企业责任感(或社会价值)。第二,会讲我们如何对待客户、合作伙伴。第三,会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以及如何对待员工。

@ 大阿银:1.我们为何要变得更好。2.你和我该怎样做。3.我们这样做的源动力。4.一旦出了差错,我们的对策。5.你我身边的故事。

@ 安徽陈卫民:从企业层面回答出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点评:

孙兵:这个题更切近管理实践,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题是没有办法做的。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对企业了解透彻、对文化了解透彻的人反而更能把文化手册写好,写得更有实践价值。

话题3

关于管理标准

孙兵-同心动力V:冬天在内蒙,与加油站的员工沟通,问最近企业对员工有何新要求,他愤恨地说:最近让我们训练“露八颗牙齿”的微笑服务。我问:这不好吗?他更来气了:好什么啊?!领导整天训人,动不动就扣钱,能笑起来吗?现在零下30多度,让我们“露八颗牙齿”是不是缺德?你没有发现吗,我们“微笑服务”更狰狞了!

@ 阳光妮子:呵呵,在不合适的时机颁布不合适的政令,只会招人厌烦。

@ 亨利博士 V:狰狞一词用得好!

@ 孙兵-同心动力 V:回复@亨利博士:我们可以想象数九寒天一个满肚子怨气的员工“微笑服务”的狰狞画面了。

@ 蔡丰的天地 V:不论学习什么管理方法,如果忘了管理的本质,只能东施效颦。

点评:

孙兵:你怎么对待你的员工,员工就会怎么对待他所服务的客户。

话题4

关于员工的忠诚

孙兵-同心动力V:最忠诚于你和企业的,不是你的管理者,而是看门的老大爷。

@ 文睛睁开前:因为老大爷不奢望、懂感恩、常在忧患状态下生存。这正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内心写照。

@ 孙兵-同心动力 V:让管理者忠诚于共同准则和游戏规则,比忠实于企业领袖更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 今晚上山打老虎:那是职责所在。

@ 孙兵-同心动力 V:老板整天琢磨谁忠于自己,管理者整天琢磨表现忠诚,这种风气看似和谐,其实风险很大,而且你会发现,两个都死忠于老板的管理者又是死对头,各自有自己的势力,给企业管理带来麻烦。

点评:

孙兵:一个企业如果都是忠诚的看门老大爷,这个企业就基本快倒闭了。

上一篇:打黑除恶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沟通难点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