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措施

2024-04-24

师资建设措施(精选8篇)

篇1:师资建设措施

师德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生产力,这是我们的认识;爱满校园,让学生沐浴在师德的光辉中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我们更重视增强教师的道德意识、敬业意识、爱生意识;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的名特教师,但我们更希望培养出一个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放心、获社会好评的教师群体。基于此,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扎实的教师校本培训,着力增强教师的科学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了以典型带动、政策调动、科研推动、利益驱动为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典型带动,给教师发展树立标竿。近年来,我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到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大连二十中、栟茶中学、天一中学等省内外名校考察学习,邀请教育名家来校讲学交流,把先进学校作为我们学习的团队榜样;另一方面,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姚止平、殷雪梅、张虹等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大力开展“十佳优秀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倡导教师“和好的学,跟强的比,向高的攀”,引导教师用一种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培养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博学精业、勤奋乐业的骨干教师。

政策调动,给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我校教师培养坚持贯彻岗位成才的原则,学校通过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和评价制度,使一批优秀教师得以脱颖而出,学校把他们推到更高的平台,使他们在自己新的平台上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学校组织青年教师、青年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各类教师研修班,通过常抓教师校本培训,着力推动教师自主发展。

科研推动,给教师发展确立方向。引导教师把握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学校教科研工作应该承担这个任务。我校科研和教研相结合,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一个以中陶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型教师培养实践研究》和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场的实践研究》为主的由各级课题构成的课题研究网络,使教师在科研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我校课题研究,无论是集体课题还是个人单项课题,始终坚持教师主动参与的原则,使科研成为了教师的自觉需求,较好地达到影响教师思想、改善教师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利益驱动,给教师发展输入动力。我校通过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使多劳多得、绩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分配原则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群体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了能者、强者、优者的潜力,达到了群体优化组合的目的,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目前,我校教师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团队精神显著增强,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社会群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3.强化实施青蓝工程,加速教师成长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占比较高的特点,我们坚持实施青蓝工程,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师徒,并计入教师业务档案。请名、特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给他们压担子、扶上马、送一程等办法,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关心青年教师的婚姻、恋爱、生活,解决夫妻分居两地困难。

4.实施名师工程,培育名师群体

重点扶持、培养一批优秀教学骨干。学校先后选派30多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近50位教师参加境外培训,20多位教师参加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进修,为优秀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参加学术交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优先考虑优秀教师的参观疗养。涌现了王生、钱宏达、陈仲刘、王建忠、曹瑞彬等一大批名师。

1、重师德,树师表。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学习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围绕“重师德、树师表、铸师魂”这一主题,开展 “怀仁中学教师形象设计”,签订“师德承诺书”,举办师德报告会,开展各类校级评优树先活动,使全体职工确立奉献为荣、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确立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行为准则,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2、抓培训,促成长。近几年,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成长的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全校各类岗位的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把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作为重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培训的方式,创新培训机制,将培训课程化,系列化。着力抓以下3个节点,一是新教师入门,二是突破老师的高原期,三是加强教学科研,让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智慧型老师。

3、修内功,练技能。针对我校师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年轻教师太多,中年成熟骨干教师偏少这一问题,我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主要采取 “一带二练三促四压五学”五项措施,提高其教学基本功。“一带”:借助“名师优势”,进一步完善蓝青结对,实施名师带高徒、连环师徒制;“二练”: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课堂教学比赛、组织二年一次学校教学能手及教学新秀评比等活动;“三促”:开展各级各类的校级评优树先活动;“四压”:狠抓教学常规,加大考核力度,对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压担子,变压力为动力;“五学”: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定期举办各种讲座、论坛及沙龙,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的平台。通过以上措施,我校教师队伍有了质的飞跃,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提高待遇,激励鞭策。留住人才必须抓待遇,这是一个基本常理,特别是对于我校引进教师多,地处农村这一校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逐年提高教职工的待遇,特别近3年教职工年收入增长幅度较大,每年递增16%。在这一基础上适度拉开差距,鼓励冒尖,奖勤罚懒,起到激励鞭策作用。目前,全校教职工人心齐、干劲足、士气高,和谐稳定。

⑴激励教师注重理论学习,学校每学期为教师发二本教育教学论著,编印二本学习资料,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30张读书卡片,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每年暑假,学校集中安排3-4天时间举办 “太高论坛”,让教师畅谈读书心得,介绍、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研究成果等。

⑵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继续实施“青蓝工程”,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学校积极创设条件,让教师出国考察学习,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和在职读教育硕士,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培训和竞赛。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派出徐志新等15位老师到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学习培训。先后邀请了熊川武、何永康、陈玉琨等17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

注重教师培训的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学校先后组织了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培训活动。提倡个人自学提高与学校组织培训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培训途径多样化的局面。

⑶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名师是成就名校的宝贵财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为教师的成功成名创造条件。一是每年我们都评校级教学、班主任能手、新秀。二是大力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市区教学能手、新秀、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评选。三是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选拔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和挂职锻炼。四是请名特优教师、专家来校作辅导和指导,让教师和大师进行零距离互动。五是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和教学技能竞赛。六是努力培养和造就领军人物。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一是重视师德建设。多年来,海州高级中学特别注重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师德建设,全面实施《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提出的四点希望,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员工签署师德承诺书,出台并实施了《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教师行为规范》,把加强师德建设与精细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相结合,构建起了民主、高效、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

二是抓好校本培训,造就学习型团队。我校长期实施校内教育教学的校本培训。每个暑假、寒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先后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培训、两届苏大研究生课程班等。每学期都聘请省教科所、苏州大学等专家来校讲学,每年都对教师进行一轮培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报考教育硕士,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加大学术交流,开拓教师视野。学校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派出34人出国培训,有20多人参加了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全员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

三是实施“三名”工程:打造名教师,洗磨名课堂,建设名学科。(1)加强师德建设,锻造海中师魂,业已形成了“为人师表、敬业爱生、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扎实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构建教师发展梯队,引领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要求,具体量化考核;在“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第一”的核心理念指导下,重点抓好“优培、自主、重用”工作。“优培”,就是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自主”,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根据《教师职业生涯自主规划书》,自觉成为学习型人才;“重用”,开发名师创造潜能,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让名教师有为、有位、有责,营造名师发展的绿色通道;(3)与多所高校共建教科研联合体,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端名师。(4)实施 “青蓝工程”,落实导师制,坚持以名师为依托,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以“新星杯”技能大赛为载体,为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搭台子,压担子,大大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认真组织教师培训。学校紧密结合创建“五星级普通高中”的目标和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编印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汇编》。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请进来”。先后邀请顾明远、谈松华、张定远、顾泠元、班华、桑志芹、郝京华等20多名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与南师大联合举办了两期研究生课程班,100多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结业。二是“走出去”。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年投入教师教育培训经费都在60多万元,先后派出43位教师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培训,100多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三是校本培训。加强制度化理论学习,组织教育论坛,开展“我的教育科研之路”等学术沙龙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研讨;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四是对外交流。五年来,我校先后接待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南非等国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团来校考察交流,与扬大附中、盐城一中、连云港海州中学、徐州三中成立苏北五校联谊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历时21年,已举行了36届。这些举措,开拓了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2:师资建设措施

近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县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不但要科学整合全县教师资源、有计划地吸收新教师,而且要下大力量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增加教师培训投入,从而促使现有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迅速提高。

一、师资队伍现状

我县现有公办学校在编教职工1833名,其中专任教师1730名,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3.6%、99.7%。

二、存在的问题

1、真正能胜任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上严重不足。我县绝大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机会极少,县内培训质量偏低,使得他们在教育观念、教育艺术、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上均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能胜任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并不多。

2、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师资源浪费并存。

一方面是缺乏政、史、地、生紧缺科目教师和优秀教师,各党政部门从学校借调人员的现象也不是偶然、学校内部管理和工作人员比例偏高(个别教职工总数不足60名的学校,校级和中层领导以及工人的人数竟超过30人)。另一方面是教师分布不合 理。有个别学生不足200人的联区,教职工总数竟达50多人。

3、后备教师资源基本素质偏低。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吸引名校优秀本科生到我县任教。同时近年除高中补充过十几名教师外,其它学校缺少新鲜血液,年龄结构老化,这就使得我县教师资源总体水平明显偏低,培养价值不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

1、实行师训、干训、教研、电教、家长培训五位一体,实现优质资源的科学整合,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其中教师进修学校是主要的教师培训机构,以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非学历培训为工作重点,教研室是主要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指导机构,电教仪器室具有帮助全县学校配备现代教育设备的职责,如何科学地促使这几个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将对提高我县师资队伍总体水平很有益处。

2、制定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政策保障。我县教育系统内部少有竞争,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观念的影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将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与考核、晋级挂钩,显得很有必要。

3、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经济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向教师个人收取,维持日常工作还能过得去,但要发展培训机构,购置基础设施的话,就明显不足。更何况公办学校教师培训的受益者并非教师本人,因而无论培训是否切实有效,向教师本人收取培训费都是极不合理的。因此,增加财政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

4、加强校长培训,是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组织保障。我县很少有校长是全日制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不具备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审视当今教育实践的能力,因而对教师是重使用、轻培训。因此,通过培训校长,使其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二)科学整合全县教师资源,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1、改革现有的工资和人事制度,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绿色通道”。将现有工资结构改变为基础工资和奖励工资两种,与教师的绩、能、勤、效挂钩,通过奖惩办法促使教师自觉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严格执行人事制度改革,将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解聘和清退。建立教师流动服务站,打开教师流动的“绿色通道”,让合适教师到合适的学校去。

2、通过行政手段,至上而下地科学优化各级各类学校。与机构改革和布局调整相结合,先根据工作需要,优化县科教局和 3 教师进修学校。接着优化县直学校,通过吸收县城周围的学生扩大县直学校办学规模。第三优化各联区中心学校。第四是优化整合农村学校,按片集中供学。这样最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现象,随学校和学生的减少就得到了解决。

(三)有计划地吸收新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辅助手段。教师队伍存在着新老交替的问题,因而应在科学预测受教育人口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吸收新教师。加强选拔和引进,全面实施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全员聘用制度,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中小学教师。

(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

篇3: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技能人才,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 对师资的要求有自己的特点, 即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应用研究、针对职业岗位开发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

一般认为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 既传授理论, 又指导实践。但是职业院校师资都不是相应的高一级学校专门培养的, 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 偏重理论;毕业后到学校从事教学, 实践经验不足, 技能欠缺或不熟练。与职业院校培养的掌握技能、会操作的高端技能人才目标不相适应。

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

面对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 我们能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获得突破。主要有两方面: (1) 加强教师个人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即学即用。 (2) 外聘企业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到校兼职授课, 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即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满足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就要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这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 也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

怎样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呢?

从学校层面讲, 学校党委、行政和人事部门应出台教师激励措施, 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学习培训锻炼等途径取得有利于教学的成果, 提升素质和能力;鼓励教师争取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取得新的突破。学校要制订系列教师培养计划, 通过如“校园十大名师”“年度十佳教师”“校园十佳指导教师”等各种项目活动载体, 鼓励教师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 鼓励他们到企业中实践锻炼和提升学历。

从教师个人层面来讲, 教师要制订个人成长规划。教师首先要有个人成长规划, 要有内驱力, 即教师主观上愿意发展提升, 尤其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他们应根据专业和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按照有能力胜任教学和实践指导的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也就是说,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主攻目标,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使自己有所提高。

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师资培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学校应有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市场调研锻炼教师

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应学必学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等。在课程的设置上下功夫可以让教师体会理解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的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对专业与职业从更高层面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随时都应了解市场, 参与到学校和系部组织的专业市场调研, 更直接和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促使教师在某一领域对自己缺乏和不足的知识加以学习和弥补, 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和提升能力应该达到的目标。

2. 在课程建设中锻炼教师

人才培养最终的落脚点在具体的每一门课程上, 这是开展教学的基础。课程建设中主要是课程标准的制订、试题库的建设和考核方法的确定。而课程标准中重要的是课程内容的选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哪些理论知识是必备而够用的, 哪些技能操作是必须掌握的等, 这些都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而定, 来自于市场调研。课程内容的编排要根据生产流程和学生学习理解思维的顺序性, 以便于学习掌握。试题库的建设即依据本门课程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目标, 组织命题考查学生。作用在于让教师在授课时能把握重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水平。课程建设的载体项目很多, 普遍使用而有效的是精品课程建设。

3. 在校企合作中锻炼教师

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讲, 校企合作主要呈现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教师参与企业活动,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参与企业活动的主要作用是让教师体验市场和了解市场,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并贴近生产实际。企业举办的讲座、论坛等交流活动能开阔教师专业视野。2013年,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与重庆正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就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达成一致意见, 以培养适销对路、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邀请了专业教师参加由企业举办的论坛和交流会, 这让教师开阔了视野。他们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道了企业对每个岗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教师回校上课在授课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大加强。大北农公司2013年邀请了杨玉能、李光全老师到贵阳参加猪业发展高峰论坛, 2014年邀请了王云、杨玉能老师到北京参加养殖业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动物科学系部分教师于2014年5月受邀到重庆正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交流。这些都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企业生产实际, 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受益匪浅。

学校层面, 制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这一制度建立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监督。通常由教学系部提出教师实践锻炼的范围、方向、人数及具体的人员名单和具体实践锻炼的时间, 由人事部门负责考核。系部要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双向交流, 为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提供机会, 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考核检查不由系部而由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主要在于公平严肃性等, 避免教师到企业走一趟盖个章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导致教师回校以后还是只会说不会做。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当一名合格的学生, 做好实习日志, 留下有时间标记的实践锻炼视频和图片、总结体会等, 企业认可签名并反馈意见。

校企合作的一个作用还在于将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引到学校, 作为兼职教师, 有利于学校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其中企业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讲座, 参与系部教研活动, 可以培训学校教师等。

4.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锻炼教师

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只有在生产实践中体会锻炼并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才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教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是有一定距离的。单纯把课堂教学做好而学生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就不能体现教师的成就。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生产中实践成熟后总结提炼形成的, 所以生产实际总是超前于教材。学生只有服务社会才真正体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必须过硬。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可以满足, 但基层工作需要的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他们需要的是实际操作,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就是倒逼机制, 逼着教师掌握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自己不会的在生产中向师傅学习。学好了教会学生, 学生学好之后更好地服务社会。

5. 教师参与技能培训、鉴定与考证

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培训与鉴定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 这是教师能力提高的体现, 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队伍建设建档归档的材料, 是双师素质教师的证明文件。学校要鼓励教师考取除教师资格证以外的职业资格证书, 并为他们提供方便。

6. 教师学历提升

学校关于教师人事政策方面的制度应具有激励性质, 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当学校没有相关激励政策时, 教师会抱怨学校政策不好, 没有给予学历提升的机会。当学校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的时候, 教师限于各方面的因素真正付诸实践的可能也并不多。学校担心教师提升学历后会造成人才流失, 教师可能离开学校选择别的地方。但是, 真正有了好的政策, 给予教师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 教师是会留下来的。

作为高职院校, 有一部分高学历的人才引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是必须的。从师资队伍的层次要求上来看也是有必要的。这也为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便捷途径。他们应该是教学团队中的佼佼者和带头人, 他们必须视野开阔。

7. 在参与科学研究中提升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有没有科研?答案是肯定的。与本科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的科研在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上更多一些, 在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上相对较弱。教师也应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探讨教法, 探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方法等。

8. 组织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常规手段。教师培训有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的培训等。这些培训在教师素质提高的各个方面都会发挥作用, 对教师能力提高的作用极大。

9. 利用好教研活动平台培养和锻炼教师

教研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 也有各种内容。如在平时听课的基础上开展评课, 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说课以及教材教法探讨、学生学习方法探讨、公开课、示范课和实践技能的锻炼等。近年来,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开展的教研活动, 主要是针对教师技能操作能力的培训, 实行以老带新的模式。老教师退休了, 新教师没跟上, 对教师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势必会造成影响, 所以我院设定了许多操作项目让老教师培训新教师和年轻教师, 让他们不出校门就可学到实用的操作技能, 做到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承。

1 0. 组织教师参与教材建设

教材内容是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主观上和客观上的检验和升华。教材是高标准要求, 查阅文献、经验总结、知识的定性定量界定等都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即教师掌握的知识要更系统、更全面。教师通过教材编写在整体专业素质上都得到提高。

1 1. 在教学改革中锻炼教师

课程整合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课程整合后要求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加全面。如原有畜牧课程和兽医课程是教师分开教学的, 2013年我院将畜牧、兽医课程整合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后, 两门课程分别由原畜牧教研室的教师进行教学, 他们分别在禽病防治和猪病防治方面得到了提高, 主要得益于教学过程中兽医教师的指导。兽医教师在教学养殖课程内容时也会和畜牧教师探讨交流学习, 使他们在养殖上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提升。这样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了, 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增强了。

教学改革是永恒的, 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没有进步。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既存在于教学内容改革中, 也存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我院先期推动了养猪和猪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两门课程的改革, 将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全部放在企业进行。我们与遵义黔图牧业公司合作, 将2013级畜牧兽医专业48名学生的教学活动与黔图牧业公司的生产联系起来, 实行产教融合教学, 生产的节奏就是教学的节奏, 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一致反映这样的教学效果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得到了提高。

1 2. 在指导学生兴趣养殖小组和学生技能大赛中锻炼教师

动物科学系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总结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做学做”的教学模式。所谓做学做, 即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兴趣养殖, 做中学、学中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兴趣养殖活动中教师也得到了提升。职业院校有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平台。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奖是教师的荣誉也是学校的荣誉, 反映学院教学的水平。要取得好的技能大赛成绩, 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也要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也要掌握专业新技术和新标准。教师通过技能大赛的指导也学习了新的知识、技能、技术和标准, 对人才培养是有利的, 是自身能力提高和素质提高的体现。

1 3. 教学督导和常规检查

教学督导和常规检查是教学管理的必然环节, 即说明加强教学管理在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中的重要性。让教师绷紧教学的弦不敢放松, 一方面是确保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督导检查对教学资料、教学过程的规范要求也让教师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提高教师书写教案、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素质。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教学有一定的节奏和程序以及相关标准和要求,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习, 然后要实践, 使自身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文件符合规范要求。

名师出高徒。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批好的教师, 有一批名师。职业院校的名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是丰富扎实和过硬的, 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也是出类拔萃的。要培养职业院校的名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措施, 归根结底是要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搭建多种平台, 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教学理念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4:师资建设措施

盘活教育资源,消化富余教师存量,发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最大能动性。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人民政府也十分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发展,对退休减员的教师进行定期补充。但是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因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少县级财政只是一个“吃饭财政”,教育经费很有限。而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造成县城学校学生过多,有大班额的现象;同时,乡镇初中学校大量的生源萎缩,原来1000余人的学校,现在基本上只有500来名学生,有的甚至只有二三百人,按师生比测算,农村初中有教师富余。在小学教师不足、初中教师有多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要求县政府招聘新教师,有点不太现实,再说县级财政也有困难,很难做到缺一补一,这也正是很多县区师资紧缺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积极争取县级政府支持教育的同时,也要主动为县政府分忧解难,盘活教育资源,消化农村初中富余的教师存量,发挥师资紧缺状态下的最大能动性。

如何消化呢?有两种办法。

一是实施乡村教师考调进城,增设县城小学岗位,把握当前中小学教师职称并轨统一为中小学高级、一级、初级的有利时机,动员和鼓励农村初中教师报考县城的小学岗位。之后,加大教师转岗培训的力度,盘活中小学教育资源。这样,既可以化解县城学校学生多、班额大、师资紧缺的矛盾,也可以消化农村初中富余的教师,同时还减轻了县级财政的压力,发挥师资紧缺状态下的最大能动性。

二是调配农村初中教师向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支教。坚持教师支教交流制度,实行支教扶弱、以城带乡、结对帮扶的师资交流制度,安排城镇中小学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教和富余中学教师到小学支教,缓解农村师资紧缺、结构老化的矛盾。我们制定了《教师支教管理办法》,根据支教受援学校岗位的师资情况和艰苦程度不同,将支教岗位分为两类:一类支教岗位原则上为师资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主要包括县城学校的教师支教农村学校,县城周边学校的教师支教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选派的“三区”(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人才支教计划,小学特高级职称岗位已聘满岗的县城及县城周边学校的小学特高级职称待聘教师支教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二类支教岗位原则上为师资相对薄弱的相同教学片区或邻近的学校,选派类别为本乡(镇)中学的教师支教本乡(镇)小学和本乡(镇)中学的教师支教外乡(镇)小学。

与此同时,要严格支教管理。一是为了维护被支教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和师资的稳定,把支教工作期限定为连续3个学年度。支教人员必须完成支教任务,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支教人员进行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经考核为优秀者,县教育局将择优进行表彰;考核合格者,可享受职称聘任加分、支教补贴、边远教师津贴;不合格者,其支教工作经历不享受职称聘任加分待遇并按相关规定扣发当年绩效工资;支教中造成被支学校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的,可将支教教师的编制调入被支教学校。

积极争取省市职能部门相关政策支持,力促出台新的师生比,调整教师编制数,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力度,为缺编补员提供强大支撑。

目前,我省中小学的师生比参照,还是十几年前国家出台的师生比数据,农村中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8∶1和23.5∶1。因农村中小学生源缩减严重,此师生比已不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央编办在2014年已下发新的师生比文件,但省级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县编制部门只能依据旧的师生比核算教师编制数,造成教师并不缺编而学校实际上师资运转困难的矛盾,也造成县教育部门与编制部门沟通的困难。举个例子,原省定师生比中规定,村小教学点是一个班配1.5个教师。现实中,农村教学点都只有几十个学生,少的只有十来个学生,但仍有6个年级6个班。一天6节课,六个班就是36节课;按规定配,只能配9个教师;平均一个老师每天要上4节课,还要备课、听课和改作业,教师的工作负担很重。平日,如果有一个教师生病,或请产假,学校教学运转就十分艰难。因此,村小一个班至少要按2名教师配备。

第二,每年招聘到的新教师女性都占90%(很难招聘到男性教师),男女教师比例失调,不利学生的成长;每学期请产假的女教师过多,造成师资的紧缺和教学运转的困难。国家和省级层面要看到这一现象,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加大师范类院校男性学生招生力度,高招中对男性就读师范院校实施倾斜优惠等,多培养男性师范类大学生。

第三,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力度。近几年是原民办转公办的教师退休高峰期,农村教师也存在易招难留的问题,县级财政确实存在较大压力和诸多困难。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解决农村边远学校的教师缺额问题,化解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建议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力度,适当根据各县区教师退休数安排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数。

进一步争取县级政府支持,实行农村教师“输血工程”,在空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行定期补录,缺额补员。

要进一步主动争取县政府的重视和县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总量控制教职工编制数的前提下,根据教师退休和正常流动情况,采取定向设岗、定向录用等方式,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从高分到低分依序选岗的原则,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择优招录一批具备教师资格的新教师,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让乡村学校教师运转不困难,也就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实际上也是提高了教师的待遇。

篇5:师德师风建设措施

自2008年5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来,我校按照镇中心校的统一部署,按照学校方案要求,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转入到对照检查阶段。在此阶段,我们通过教职工“八查八看”,自我剖析,开展谈心活动,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领导班子和教师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增强教职工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进取精神。个别教职工不钻研业务,得过且过,心态浮燥,治学不严谨,教学整体观念协作精神不强,挂在嘴边的总是待遇和社会分配不公。

2、教师言行欠规范。有的教师言行不慎,在与家长交流时,批评学生时,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语,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有失为师之道。

3、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有的班级不按课表上课,随意调课,在教学工作上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等等。

4、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生均占地和活动场所地不足,缺少必要的阅览室,科技活动室,教学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5、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不遵守市规定,缺乏敬业精神,对工作敷衍塞责,上课接手机,作业批改不及时,不按时上下课等。

6、与家长的联系不够。个别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很少家访,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单一,造成学校、家庭工作互不了解,加强与家长间的矛盾和隔阂,使工作去向被动。

7、对待学生的缺乏爱心。有些教师对工作时冷时热,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较大,对后进生缺乏爱心,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公平公正地对等学生,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苍白无力。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遵照镇中心校的工作安排,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提高,坚持上下反复的调查研究,查找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1、不注重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学习,法制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缺乏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事当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3、学校的管理存在漏洞,制度不细化,措施局部不到位,有些工作说做两张皮,得不到较好落实。

4、有些教师素质不够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只凭经验,缺乏对事业的热爱。

5、个别教师始终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缺乏教育“家”的气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教师的学问再高,不把它传授给学生,说轻点是自私,说重点就是无德。

三、整改措施

1、多方筹措奖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尽可能地争取上级拨款和社会助学支持。缓解场地、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努力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加强对校舍的维修改造和校园环境建设。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学校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对个别教师尚存的违背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教育,坚决查处教师违规谋私,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3、狠抓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有效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深化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工作操作方式,建立教育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校务公开,把学校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评优争先,职称晋升等关注的问题,置于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之下,增加工作透明度,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学校发展。

5、强化活动引领。在整改提高阶段,学校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赛”、“教育教学论文征集”等活动,举办了师生同台“讴歌青春,放飞梦想”演讲赛,党内外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通过上述系列活动,教职工自身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6、完善师德师风制度,拟定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几个制度:①师德师风学习制度。②师德师风民主评议制度。③师德情况报告制度。④师德考核评估制度。⑤师德责任追究制度。⑥师德行风整改制度。⑦师德师风表彰制度。

篇6:学风建设措施

学习风气浓郁:大一全年全体同学都能够坚持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在每个学期考试月前一周必有一次“全班考前动员”。严格考纪,提振信心,交流学习经验。并且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就学习上的问题可以经常互相交流学习。班团会议上也多次讨论并进行了考试学习交流。在学年末的班级考研志向调查中,有考研志向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2/3,充分体现本班同学“学”的志向和信心。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作为理工数学的我们,在英语四级过级率,一次达到六成,过学位证达标线的更是超过九成。

师生互动有效:一年来,每位同学都有受到十几位的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课前的一声“老师好”暖了一堂又一堂课。课前的一个“鞠躬”和谐了每个师生的关系。钱国华老师曾公开对我们班有很好的评价。钱老师给我们“开小灶”更令我们感动。当然,我们班的同学也算是办公室的常客了,给徐能老师,王彬老师,陆建明老师等添了很多麻烦。还有,孙瑾老师的巧克力还是挺好吃的。在此,要向老师们道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所以,在校师生大合唱中我们班同学就占了“半壁江山”,能够与本院系的老师很好的合作,用心唱出同一个音符,唱出了师生和谐之歌。此歌,不仅响彻于齐之厅的会场,更响彻于每位师生的内心!

篇7:学风建设措施

过去的两年内我们班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并不单一,而是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同时也是在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变化的。我们对于真正有效的措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进。

大一时候我们进行了很多自发的或者是集体的活动。主要有:一帮一学习互助措施,考前知识梳理,集体答疑,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以及集体自习等等。

这些制度中,一帮一是班委协商帮助对象,主要靠同学的自觉完成的。集体活动也能保持两周到三周开展一次。

大一措施开展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些措施并不完善。首先集体活动解一时之渴,没有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学习的意义,学长学姐经验交流让一部分人过分依赖经验与考前的突击。另外上大学之后的不适应不单单表现在学习方面,而综合的调整势在必行。虽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但是并没有起到实质意义上的作用。

于是我们在学习之外进行了很多班级建设的活动,以帮助同学们及时调整心态,顺利融入大学生活。比如每位同学的大学第一个生日是在班里开party度过的,营造了一个家庭氛围,增加了凝聚力,消除了很多同学的孤独感;举行了宿舍间的友谊篮球赛,通过运动让大家及早的熟悉起来;定期聚餐等等。

有了这些活动的基础,我们有建立了很好的纪律制度,包括上交作业及时而不照抄,集体活动(包括班级的和学院的)不迟到,不去的要请假等等。纪律建立之后,班级事务井井有条,当然学风建设就能如火如荼的进行。

针对集体活动不能深入人心的弊端,我们班在坚持措施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大学学习意义的讨论,通过班会,班长、副班长的寝室交流等等,让同学们自己思考,自己体验。同时鼓励各位同学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的活动,除了课业成绩之外探索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大一一学年之后,同学们很多人面临了困惑的状态,于是在大二的一年我们希望能从同学们根本意识上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大学应该学什么。为此我们开展了三方面工作:榜样带头,班委交流,资源平台建立。

首先,我们让党员,班委,宿舍长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强大的真能量,注重学业的努力仔细,注重实践的增加活动的宣传,注重学生工作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宿舍和班级带好头,带好学习风气。

其次,我们由班长、副班长等核心班委在一年内与所有同学谈话,明确同学们的状态,让他们反思,给他们打气。

最后,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等资源共享平台,学生活动,学习资料,各类情报及时在平台上分享,让同学们以最快捷最直观的方式接受这些资源。

与此同时,由于同学们的业余时间有限,于是我们相应减少了集体活动的次数,从同学们内心中建立起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促进学风的建设。

学风建设措施的效果:

1、各个宿舍为目前都有值得效仿的榜样,这些同学有的是宿舍长,有的是党员,有的是热爱学习的人,他们目前都有很高的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整个宿舍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不存在无故翘课,上课迟到的状况;作业都能及时收齐,基本不存在抄袭现象。

3、四级全部通过,六级通过率达。。。。。。。。

4、很多成员担任学生组织骨干,(分团委XXX,学生会有XXX),几乎全部成员都在学生工作有所帮助。

5、发展了党员和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为班级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6、科技竞赛积极参加,冯如杯XX人,得奖XX,SAMPEXX人,得奖XX人,大创XX组,共XX人,目前课题均良好进行。

7、有相当一部分人积极准备雅思托福等项目,为出路探索。

8、宿舍内形成了讨论问题的良好风气,考期尤其如此。

篇8:公路建设工程的建设风险管理措施

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公路建设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象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深入,我国的公路建设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存在,对公路工程的进度、成本、施工质量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研究公路建设工程的风险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是保证公路建设工程进度、成本、质量的重要手段。

公路工程的风险管理就是从立项到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要实施风险的预测、研究、控制与评价,从而保证有效控制公路建设工程的全过程。要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就不能仅从某一个部门、某一个环节来进行风险管理,而是应抱着风险组合的态度,以工程全过程的角度来看待风险管理,包括信誉、市场、设计能力、质量、费用、工期等。

1 公路工程风险的内容

1.1 工期风险

较为常见的工期风险表现为:在公路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或是签发合同之前,建设单位不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征地移民工作,为施工提供“三通一平”的条件;或是不能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及时将水、电等供应上,或是不能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及时将各类合格的施工材料供应上等。

1.2 费用风险

费用风险包括收入的减少、报价风险、投资追加、成本超支、财务风险等。而有4个方面对费用风险有着较为主要的影响,分别是经济发展规划,包括货币兑换的比率、信贷管理的制度、银行利率等;市场状况,包括公路建设工程市场需求的风险、竞争风险、价格风险等;电力输送状况,包括省内输送电、国内输送电以及自发电等;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包括施工单位的经营情况、施工成本、施工能力以及施工队伍的素质等。

1.3 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主要是指不能通过验收的工程、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等,即经过验收,工程质量不合格,或经过评价后,未能达到相应要求与标准的工程质量等。

1.4 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主要是指在完成公路建设工程后,并不能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由于设计质量的高低能够由设计量的大小反映出来,因此将设计关把好,才是将工程变更量进行有效控制的首选途径。如果前期勘察质量不佳或是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如果以这些质量较差的勘察结果为依据来进行公路工程的设计,那么公路设计的质量就肯定不会好。过紧的设计时间更是难以保证设计的周密性与严谨性,再加上与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不到位,就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多的错误与漏项,反而会使修改变更增多,进而使投资成本增加,工期延长,最终使索赔率失去控制。

1.5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当完成公路工程并投入使用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市场经济利益效果,竞争力较低。较为典型的公路工程,如北京五环路公路工程,该工程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计划在20年内将投资收回,但实际情况却是该公路日车流量只有原设计日车流量的五分之一。

1.6 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就是指有可能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信誉、形象造成一定损害的风险。包括建设单位不能按公路工程合同的要求,及时或在规定时间内向施工单位付清工程款项而产生的违约问题;施工单位不能按公路工程合同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存在缺陷与问题,并在验收工程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或是在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后,仍然不能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的情况等。

1.7 设备风险

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所使用的施工设备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但公路工程一般工程量较大且工期较紧,也存在建设单位购买施工设备后无偿或有偿提供给施工单位使用,从而使工期得到保证的情况,还能够使合同总价得到一定的降低。但随之带的设备风险则包括:施工设备不能按时进入施工现场;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故障等。

1.8 法律风险

主要指的是法律变动情况或是完善程度给公路工程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涉及公路工程设计与规范的法律法规的变更、当公路工程产生费用、工期、金融索赔等纠纷时的处理与仲裁、建设单位的经营权、受益与抵押权的保障等等。

1.9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其中自然环境风险包括气象变化情况、气候条件等,以及工程所在地晴雨天数、风力、降雨雪量、温湿度,尤其是自然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洪水、地震等。

2 公路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2.1 站在整体利益的角度,将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公路建设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风险,如果公路工程的参与者均不需要对风险进行承担,那么相应的也就毫无责任可言,不存在责任就必然不会有积极性。如果一个公路工程的合同方式是成本加酬金,那么施工单位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就会以盲目提高成本来使工程利润增加,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就会对整体工程的效益产生损害,而如果施工单位将所有的风险都承担下来,那么为对风险有所防范,就会将报价提高,使预算增加,最终结果仍然会使整体利益受到损害。

2.2 责、权、利的均衡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权力与风险责任应是均衡的,即责任的承担应享有相应的权力,而在享有相应权力的同时,也应对责任有所承担。对于承担风险的一方来说,其有权享受因控制、管理风险而得到的收益或机会收益。在承担风险之前,应保证其具备控制、计划、预测的可能与条件,同时具有快速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信息、时间等。只有基于此,公路工程的参建方才能够合理、科学地对风险进行承担。

2.3 风险的回避与选择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对于明显亏损的工程应及时放弃,同时遇风险大于承受能力或是成功机率较低的工程则应回避或慎重选择。

2.4 采取完善的组织与先进的技术

在公路工程中,为使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减小,就应选择抗风险能力强、具备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实施带有预见性的模拟试验,同时采取有效的安全与保护措施。而在公路工程的管理组织上,则应优先选择技术水平过硬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组织设计,同时保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严密的控制,保证计划变更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应签订相应的供图协议与限额设计协议,并将设计管理办法进行优化,从而拟定奖励合理化建议的制度。另外,通过设计指标的建立,建设单位应选择技术服务周到、素质高、信誉好、报价合理、方案优秀的设计单位负责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

2.5 风险担保与保险购买

在公路工程中,对于各参与方可能出现的资信风险问题,建设单位可要求参与方出具相应的风险担保,如银行投标保函、政府部门的保证、预付款保函或是履约保函等。并在报价中增加风险保证金,以应付不可预见的风险,从而使发生风险而导致的损失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抵消。而针对一部分不能排除的风险因素,建设单位可通过保险购买的方式加以解决,主要针对的是在实施公路建设合同时不能克服、无法避免的不可抗力的损失,其险种包括财产保险、工程保险等,从而使风险造成的损失得以转嫁。

2.6 风险预警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各方应持续分析与收集各类工程动态与信息,提前预知、获取工程风险的信号,从而能够更好地准备或是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对抗。

2.7 危机管理

当公路工程风险已经产生时,立即采取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是防范风险、降低损失的有效手段。当处于风险状态下时,应尽最大可能使施工得到迅速恢复,避免成本超支或工程中断,尽量使损失降到最低。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公路建设工程的特殊性,要完全避免公路建设工程存在的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预测、评价、评估,同时制定出切实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将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地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从而保证公路建设工程的工期、成本、质量能够得到最大的保障。风险可控可放,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对促进我国公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白德友.浅谈公路建设工程中的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

[2]胡佳树.关于公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8,27(2).

[3]庞保雷,段中华,李宝峰.试析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故事教案《月亮像什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幽灵聚会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