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2024-04-23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共10篇)

篇1:《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师: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生:克与千克

师:那请同学们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生:一粒玉米粒的重量、一个二分钱的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2袋有盐的重量、2袋洗衣粉的重量、6个梨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等等同学们举出的例子很多)。师: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千克=()克 5千克=()克 2000克=()千克 4000克=()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对1克和1千克物体重量以及克和千克之

间的换算的复习,让学生再次感受1克与1千克物体重量的 概念以及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进率,从而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

握情况勾起对旧知的回忆,同时也为下面吨的认识作下良好 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课题(课件出示下面题目)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刚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一头大象重约4()

成年大象约重4吨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师说:大象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成年鲸约重50吨

师:蓝鲸的质量也要用‚吨‛来作单位,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学生举例之后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如:(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量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做单位。《设计意图:从猜大象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吨的认识.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25千克、26千克、30千克、25千克等等

师: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生:250千克

师:那2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生:500千克

师: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 生:1000千克

师:那我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或抱仪抱来实际感受一下25千克的重量

师: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跟我齐读2遍1吨=1000千克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设计了让学生抱一抱周围的同学估计体重,感受25千克的重量这一数学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在这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知道了40个同学的体重合在一起就是一吨,这让学生丛中感受了‘吨’》 生:齐读1吨=1000千克

师:那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大约重多少千克呢? 生:大约重50千克

师:那么10个老师大约重多少千克呢? 生:500千克

师:同学们算得还真快,那么算一算多少个老师大约重1吨呢? 生:20个

师:同学们真棒,算对了,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说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生:像20个老师的体重大约重1吨.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让同学们想象大约多少个老师的重量大约是一吨,学生知道大约20个老师的重量是一吨。这让学生再次感受‚吨‛》 师:很好,教师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同学们独自进行计算后,再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师: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师: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练习质疑

做一做:

1、5吨=(5000)千克2000千克=(2)吨

2、一只大象体重4吨,是(4000)千克。

150克450克300克3千克 比一比:5吨(>)4096千克7吨(=)7000千克8000千克(>)8千克4吨(<)5001千克9000千克(=)9吨3000千克(>)3000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设计意图: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考察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建立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这样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建构起自己对学习的自信心。》

四、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可真棒,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呀?

生:想

师::你们看谁来了?《用课件出示书上主题图》

这一天阳光明媚好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4个小动物能

小熊小马小牛小鹿同时过桥吗?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400千克300千克500千克100千克 生:限重1吨就是这座桥载重量不能超过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师:那小动物们可以怎样过桥呢?

生: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 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学生说出的方法很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达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闭上眼睛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闭上眼睛‛的动作虽小,但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整理、建构新知,是一个知识内化过程。》 学生总结

六、拓展作业

师:今天我们的课外作业是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让今天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2:《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黟县实验小学汪建英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

6、例7,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第3题。

教材与学情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怎样将“1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中发展。

目标设计:

1.使学生认识质量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袋50千克重的大米、课前让学生测

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1)师:同学们,你们能猜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2)猜完后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的时候都用了同一个质量

单位——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会怎样呢?(数字很大、麻烦)

(3)学生回答后师小结:计量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而计量

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师出示图片:一只鲨鱼约重3000千克;一头非洲象6000千克;

一头鲸鱼重72000千克。

(1)学生齐读后师提问:这些动物又重又大用千克作单位怎么

样?(数字很大)

(2)师再出示图片:一大堆石头、一艘轮船„„说明:生活中

像这样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还有很多,如果计量它们的质量用千克不

太合适,该用什么呢?

3.揭示课题

计量重的或大宗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

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评析: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

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

要用到比克和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受1吨的质量

(1)抱一抱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这儿有一袋大

米,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抱一抱这袋大米,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抱的困难,再请一位同学来帮忙一起抬一抬。

学生抬后师采访:请问你感觉重不重?到底有多重,同学们来猜

一猜。

师说明:这袋大米的质量是50千克。20袋这样的大米质量才是

1吨。说说1吨等于多少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2)背一背

为了让同学们都能感受一下,我们来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听

清游戏规则:先问一问你的同桌的体重是多少,然后互相背一背,感

受一下你的同桌的体重。

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感受了同桌的体重,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体重

都在20千克——30千克之间。请一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起立,让

学生看看,然后指出我们就以一个同学25千克来算,请你们想一想,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是1吨?你能一次背起40个同学吗?

(3)说一说

我们已经认识了“吨”这个质量单位,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在什

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4)想一想,算一算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有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请你们想一想,算一算。(出示相应图片)

()头牛的质量约是1吨()桶饮用水的质量约是1吨()包水泥的质量是1吨

【评析: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选大力士抱米”、“背一背” “想一想,算

一算”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概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

信息的能力,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

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2.单位间的换算

10包水泥的质量是1吨,那20包水泥呢?(2吨)2吨也就是

多少千克?8吨呢?6000千克等于多少吨?

【评析: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

考然后反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三、趣味练习,拓展提高

1.帮小青蛙找到适合它们的荷叶

1块橡皮质量30()电梯载重量1()

在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上,中国名将陈燮霞以挺举117()轻松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为国争光。

2.改错(毛毛的数学日记)

早上起床后,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接了约2吨重的水洗脸,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个150千克重的汉堡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饭,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在路上,碰到了我们班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有40多吨呢,我们一起向学校走去。这时,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飞驰而过,把我们吓了一跳。

师:你们边看边笑,为什么呢?

学生改错后师继续提问:日记的最后“一辆大货车满载7吨左右的水泥飞驰而过”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教师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评析: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同时教师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3.帮小动物过桥(教材第11页主题图)

(1)师:动物们想过桥,看到桥边有一个醒目的交通标志,可是它们谁也不认识,你们认识吗?

(2)在平常的生活中你看过这样的标志吗?

(3)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过桥?

【评析: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像毛毛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们一定会比毛毛写得更棒。

篇3:“吨的认识”教学建议

一、灵活利用教材资源, 让学生初步认识吨

教师引导:“同学们, 熊弟弟、牛大哥、马叔叔、鹿妹妹一同来到小河边, 它们正准备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看图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把故事说完整。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图中“人物”各自表达的意思。马叔叔说:“这里有桥, 咱们一起过吧。”熊弟弟说:“这里有块牌子, ———限重1吨。”牛大哥说:“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然后对“限重1吨”、“1吨有多重”“咱们一起过”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主题图进行整体观察,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紧紧围绕小精灵的问题“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的体重加起来, 再与1吨作比较, 即400+300+500+100=1300 (千克) ,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 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它们不能同时过桥。

“既然它们不能同时过桥, 那它们该怎样过桥呢?”教师提出这一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一个一个地过桥, 也可以两个一起过桥 (每次过两个) , 还可以牛、马、鹿三个一起过桥, 或熊、马、鹿同时过桥。“熊、牛、鹿能一起过桥吗?”分别证明这些“组合”能同时过桥的理由。教学时, 还可以通过同桌互问、师生互问,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认识“吨”。

二、结合生活实例,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的:“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这一目标要求, 教学时, 要结合学生身边实例, 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 除教材中列举的外, 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 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对比, 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如, 每袋大米 (面粉) 重25千克, 40袋大米 (面粉) 刚好重1吨;一袋水泥的质量是50千克, 20袋水泥的质量就是1吨;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2万个鸡蛋大约重1吨;每袋化肥的质量是40千克, 25袋化肥的重量就是1吨;……生活中的实例很多,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此外, 还可以称出10千克的一桶水让学生提一提, 感受10千克的重量, 从而想象100桶10千克水的重量就是1吨。

三、学习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了吨与千克的进率, 初步建立了1吨的质量观念。例7教学的重点是吨与千克的相互换算, 内容很简单, 容易被忽视。其实学生要真正理解还有一个反复体验的过程, 所以, 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 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可能多种多样, 只要合理,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吨”之后, 要让学生充分说说“吨”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吨”作单位? (可以从汽车的载重量、火车车厢的运载量、电梯的载重量、桥梁的承受力等方面进行引导, 列举生活中运用“吨”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换算的实例, 帮助学生练习理解。如:

1.在一台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上, 装4台重700千克的机器, 超载了吗?

2.一辆卡车每次可运货800千克, 10次可以运货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粮店原有大米1吨, 又运来5000千克, 这些大米能卖6天, 平均每天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篇4:“吨的认识”教学建议

一、灵活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初步认识吨

教师引导:“同学们,熊弟弟、牛大哥、马叔叔、鹿妹妹一同来到小河边,它们正准备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看图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把故事说完整。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图中“人物”各自表达的意思。马叔叔说:“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熊弟弟说:“这里有块牌子,——限重1吨。”牛大哥说:“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然后对“限重1吨”、“1吨有多重”“咱们一起过”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主题图进行整体观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紧紧围绕小精灵的问题“它们能同时过桥吗”,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的体重加起来,再与1吨作比较,即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它们不能同时过桥。

“既然它们不能同时过桥,那它们该怎样过桥呢?”教师提出这一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补充,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一个一个地过桥,也可以两个一起过桥(每次过两个),还可以牛、马、鹿三个一起过桥,或熊、马、鹿同时过桥。“熊、牛、鹿能一起过桥吗?”分别证明这些“组合”能同时过桥的理由。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同桌互问、师生互问,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吨”。

二、结合生活实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这一目标要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身边实例,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除教材中列举的外,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如,每袋大米(面粉)重25千克,40袋大米(面粉)刚好重1吨;一袋水泥的质量是50千克,20袋水泥的质量就是1吨;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2万个鸡蛋大约重1吨;每袋化肥的质量是40千克,25袋化肥的重量就是1吨;……生活中的实例很多,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此外,还可以称出10千克的一桶水让学生提一提,感受10千克的重量,从而想象100桶10千克水的重量就是1吨。

三、学习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了吨与千克的进率,初步建立了1吨的质量观念。例7教学的重点是吨与千克的相互换算,内容很简单,容易被忽视。其实学生要真正理解还有一个反复体验的过程,所以,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可能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吨”之后,要让学生充分说说“吨”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吨”作单位?(可以从汽车的载重量、火车车厢的运载量、电梯的载重量、桥梁的承受力等方面进行引导,列举生活中运用“吨”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换算的实例,帮助学生练习理解。如:

1.在一台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上,装4台重7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一辆卡车每次可运货800千克,10次可以运货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粮店原有大米1吨,又运来5000千克,这些大米能卖6天,平均每天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4.现有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和700千克的机器各一台,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村完小

篇5:《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篇6:《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么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安全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说到:60×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吨500千克了,超过1吨了,依次得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这样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整堂课在知识呈现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动态生成中产生知识的生长点。

二、以“体验学习”为主,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1、体验于建立表象时:

通过掂2分硬币,体验1克的感受,再次提1千克的物品,静静地体验1千克的物品提在手中,停留片刻,有沉的感觉,通过掂、提的亲身经历,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接着试抱老师,抱不动,估计老师的体重,想象20个老师合抱在一起约有1吨,1吨有多重:1吨重的物品还能用手来掂、提吗?……通过掂、提、抱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吨”。

2、体验于方法引出时:

篇7:《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篇8:《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 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 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 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 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 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 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 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 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 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 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 都是学生熟悉的, 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师问:小朋友们, 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1) 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2) 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 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1) 学生观看场景图, 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2) 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用时方便吗?

3. 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 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 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 通常用“吨”作单位, 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 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 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 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 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 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 充分体验

1. 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 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 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 如搬不动, 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 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 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 如搬不动, 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 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 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 看能否搬动, 搬完后, 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 由最轻到重, 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 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 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 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 感觉很重, 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 (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 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 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 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4) 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 ) 千克, 8吨= ( ) 千克, 5000千克= ( ) 吨, 7000千克= ( ) 吨。

(5) 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 算一算, 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 然后交流算法, 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 40个学生的体重, 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 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 结合实际, 加深对吨的认识 (多媒体结合演示)

(1) 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 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 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 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 20袋水泥是1吨

(2) 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 )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 200块砖重是 ( ) 千克, ( ) 块砖重是1吨

(3)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 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 加深认识

1. 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

一只羊重大约45 ( )

一个苹果重200 (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

拖拉机能装2000千克石子, 也就是 ( )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 也就是 ( ) 吨

一条蓝鲸重7吨, 也就是 ( )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 也就是 ( ) 千克

2. 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 照这样计算, 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 试一试 (多媒体) :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 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 13个成人

(1) 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 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 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 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 算一算, 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 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 回归生活

1. 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有哪些收获。

2. 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 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 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 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 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 作好记录。

篇9:“吨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片段一:课前测试

1.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 ),商写在( )位上。

想:因为( )个( )除以( ),够商3个( ),写在( )位上。第二次商是( ),商写在( )位上。想:因为( )个( )除以4,够商( )个( ),所以商( ),写在( )位上。

2.算一算,说一说。

6.06÷3=

[3 6.06]先算:_____;被除数中的0表示_____。

再算:_____;最后算:_____;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_____。

评析:通过课前测试,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片段二:解决问题,理解算理,构建算法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自己先计算,再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2.4÷4=5.6 (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先确定商的位置,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5),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想:因为(22)个(一)除以(4),够商5个(一),所以商(5),写在(个)位上。然后算积和差,5个(一)乘4,得20个(一);22个(一)减去(20)个一,得2个(一)。

2.再次确定商的位置,准确对位,找到商。课件依次出示

思考的过程(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充的):

第二次商是(6),商写在(十分)位上,(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即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为什么?想:因为2个一和4个(十分之一)合起来是第二次的被除数24表示(24)个(十分之一),所以第二次的商6表示(6)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够商(6)个(十分之一),商是(6),写在(十分)位上。最后算积和差,6个(十分之一)乘4,得24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减去24个(十分之一),得0,所以商是5.6。

评析: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过程,说一说算理,理解算理,从而构建算法。

片段三:0的使用

课件出示: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14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信息一:16天,信息二:14km,问题是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两个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除的联系)列出算式,探究算理。(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4÷16=0.875

1.先确定商的位置,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0),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想:因为(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所以商(0),也就是用0来(占位),写在(个)位上;在被除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表示140个(十分之一),140个(十分之一)除以16,够商8个十分之一,(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的小数点点在(个)位0的右下角,类推到十分位上。第二次商(8),写在(十分位)上;然后算积和差,8个(十分之一)乘16,得128个(十分之一),140个(十分之一)减去(128)个十分之一,得12个(十分之一)。

2.添0继续除(算千分位)。课件依次出示思考过程:第三次商是(7),商写在(千十分)位上,为什么?想:因为12个十分之一表示120个(千分之一),所以在12的后面添上0,就是120个(千分之一)除以16,够商(7)个(千分之一),所以商(7),写在(千分)位上。依此类推,最后再算万分位。迁移到万分位上是5。所以14÷16的商是0.875。

评析:教师采用尝试思考、类推、迁移等解题方法,既对解题有一定的导向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由“整数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怎么办?”来揭示新旧认知的矛盾冲突,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究和发现新知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片段四:呈错、找错、析错、纠错、避错

呈现错例,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请你找一找错在哪里?为什么?然后帮他改一改。

1.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3),商写在(十)位上。想:因为(12)个(一)除以(4),够商3个(十),所以商(3),写在(十)位上。第二次商是(1),商写在(个)位上。想:因为(4)个(一)除以4,够商(1)个(一),所以商(1),写在(个)位上。

2.算一算,说一说。

6.06÷3=202

先算:6除以3,得2;

被除数中的0表示0;

再算:0除以3,得0;

最后算:6除以3,得2;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6个一。

小结性提问:今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评析:教师有目的地选出学生课前测试中的错例,让学生分析,既是对算法的重新认识,又是对算理的强化认识。

总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较好地把握住了教材,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地位,教学特点有:

1.充分运用了知识的类推迁移,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揭示了新问题中的新矛盾,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两主”作用发挥恰当。

2.学生学习新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练习,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自己寻找,错例也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使学生学会,又会学,还乐学。

3.设计恰当,有坡度、有层次、还有变化,针对性强,利用学生的错例,进行判断、析错、纠错、避错。以防患于未然,既概括了易犯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巩固和强化作用。

篇10:吨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吨的认识》(三上,第11、12页)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力求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导入新知,层层相扣,注意课堂的生成性。对于1吨有多重学生是无法进行直接和亲身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帮助学生去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千克、克,并知道1千克=1000克的数量关系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知道另外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本节课通过主题图中的“限重1吨”导入新知,从通过什么是“限重1吨”到知道什么是“1吨”来认识吨,并通过学生可能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得到千克和吨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展开教学。本课是学生掌握大计量单位,理解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概念教学课,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这些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克、千克这两个计量单位,也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进率。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对其抽象的概念、数量关系的建立较为困难,但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间接感受和想象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体会大数据,感受吨的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估计物体的重量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材料】

准备20千克的桶装水一桶

【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而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新课导入

引导: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问4个小动物可以同时过桥吗?有几种过桥的方法?

①提问:限重是什么意思?

解释:限重的意思是最重不超过多少重量。

②那么“限重1吨”就是指?那么“吨”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吨”,再来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吨”的初步认识

1、引导:老师这里准备了大约是20千克的一桶水,请我们同学来提提这桶水,感受感受20千克的重量。

问:感觉重不重?(适当可增加至两桶水)

2、引导:同学们,我们觉得2桶水已经很重了,那我们想一想3桶水,4桶水„„50桶水,我们还提得起来这样的50桶水吗?

请同学们来算算50桶20千克的水,一共多少千克? 预设:50×20=1000(千克)

3、引导:那同学们知道1000千克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吨”之前有什么联系吗? 预设:1000千克=1吨。

既然1000千克=1吨,1000千克又相当于50桶水的重量,那么通过刚才的感受,我们对1吨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呢?(很重)

三、“吨”的重量感受

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重量是1吨的?(ppt展示)

① 一头牛大约重500千克,两头牛就是1吨。② 小汽车总重约1吨。

③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2、1吨的延伸

引导:已知鲸的体重是4吨,那一共是()千克?

已知大象的体重是6吨,那一共是()千克? 这里我们用到的知识点是什么呢?(1吨=1000千克)

3、总结:你发现“吨”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A、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Ppt 展示称的器具。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引导:现在这4只动物可以过桥了吗?已知熊老弟400千克,马大哥300千克,牛大伯500千克,鹿妹妹100千克。

问:能一起过去吗?你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四、回顾旧知,深化新知

1、引导: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呢?

预设:克、千克(他们之间存在哪种数量关系?)1千克=1000克

2、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叫—吨。你能来给他们从大到小排排队吗? 预设:吨、千克、克

3、我们已经学过三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但是这三个单位的用途各不一样,都在自己的领域大显神通。

(1)一个苹果、一枚硬币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如:①一个苹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币约重6克;······)(2)小朋友体重、小型动物体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如:①小诗体重是32千克;②一只鸡约重3千克;③熊猫体重约为70千克;······)(3)大型动物体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如:①大象体重约为4吨;②鲸鱼体重约为125吨;③一架飞机重约300吨;④卡车载重量约为8吨;······)

习题——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习题——简单单位转化(见ppt)小明体重35()一枚硬币大约重2()两头牛大约重1()四袋大米大约重100()

五、习题巩固,延伸新知

1、书本练习三第一题,做一做第二题。

2、请同学们来当当小小检查员。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3、我是火眼金睛纠错员 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六、总结课堂

引导: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经常用到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只有把数学知识学得扎实了,才会减少像犯小明这样的错误。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称比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

上一篇:新社区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值班经理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