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吨的认识

2022-07-13

第一篇:三上数学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千米吨的认识

第 四 单元:千米、吨的认识

第 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 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 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 认识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 教学例1 (1)教学例1 a. 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 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 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对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长?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单位量长度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第 2课时: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教学内容:第71页例

2、例3,练一练,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间转化的推理过程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2. 复习长度单位

a.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b. 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 口答

(让学生抢答)

5个十是( ) 6个百是( )

80里有( )个十 300里有( )个百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2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 (板书:5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a.1厘米是( )毫米?

b.5厘米是( )个10毫米? c.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 )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

师提示)

例3应该怎么想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

40毫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十五”第

6、7题 第 3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7

3、74页“千米的认识”,例

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 )(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 )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 )米,4千米就是( )个1000米,也就是( )米 (2) 教学例2 出示:6000米=( )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 ),1千米=( )米。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五、作业布置

课作:

练习十六第3.4题

家作:

1. 练一练第1题 2. 练习十六第2题

第 4课时:长度单位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7

5、76页练习十六第5—12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进一步掌握量长度和画定长线段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简单换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简单换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前面几节课,我们都是学习的长度单位,学会了单位间的简单转换.谁来把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说一说。(板书:长度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长度单位的一些内容。(板书课题)

二、长度单位的练习

1.依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并让学生举出实例。

2.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回答

1米=( )分米=( )厘米、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1千米=( )米。 3.说一说量下列物体用的长度单位

黑板的长、公路的长、课本的长、火柴盒的厚、课桌的高。 4.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复习画线段的步骤)

注意:从0刻度鲜画起,有两个端点。 6.练习长度单位

(1)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集体订正。 (2)小结

单位换算时,先看前后个是什么单位,想它们之间的进率,在推算出结果

是多少。

三、应用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引导理清题意,学生读题

第一问:提问:要求的是什么,已知了什么,用什么方法? 第二问:要求的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 指名一人板书,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四、解答思考题

1.提问:从第1棵到第2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3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10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100棵跑了多少米?

从第1棵到第250棵跑了多少米?换成用千米作单位是多少千米?有1千米吗?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

9、10题 第 5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平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

3、4题。 第6课时:质量单位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7

8、79页练习十七第5—13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能正确地使用质量单位。更加熟练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2、进一步熟练地口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能正确地计算两步式题和有关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进行质量单位的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学过的质量单位,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能正确的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同时,再带着练习一些我们学过的计算和应用题。

二、练习质量单位

1、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请你从大到小说一说。

(根据回答板书)提问:谁来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质量大概是1吨?

2、用线连一连

一个铅球 1克 20袋水泥 2千克 一粒药丸 1吨 一个排球 300克

3、练习十七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单位间的换算

完成练习十七第6题,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三、练习计算和应用题。

1、比赛。

做练习十七第8题。

2、做练习十七第9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第一题先做除法?第二小题先算加法?

3、 练习应用题。

(1)完成练习十七第11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12题。

学生读题,提问: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是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3)两步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七第13题。

学生读题。提问:谁来告诉大家,这道题要怎样想?

指出:解答这道应用题,可以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题里的另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9题剩下的两题、第10题。 第7课时:设计旅游路线

教学内容:第80页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路线”。 教学目标:

了解一些地区或城市之间的路程,初步学习安排自己设想的旅游路线,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具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城市或地区间路程

1.出示中国地图,说明南京到北京之间的路程。

你到过哪些城市?你知道我们这些城市之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2.我们从地图上看一看,根据南京到北京之间大约有1100千米,估计我们与这些城市之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二、设计旅游路线

1. 分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到哪些地方旅游?

2. 每组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你要去的这些城市在哪里,讨论怎样的路线去旅游,每段路程坐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算一算整个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3. 各组在全班交流小组设计的旅游路线和用的交通工具。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

宁江区 新城小学 肖冬雪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以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生答(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海洋里最大的动物是蓝鲸)

2.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吨的认识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认识“吨”

继续播放动画课件:吨的认识例1

逐渐点击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

重量的初步认识。 继续播放动画课件:吨的认识例1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拖拉机的车身重量、轮船载重量、火车载重量等)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二) 继续播放动画课件:吨的认识例

2、3

(1)出示: 4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5、动物过桥(教材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马、熊猫、大象、狮子、野猪、牛相约到河对岸去玩耍,它们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瞧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图中描写的。图中都有哪些信息?

⑴指出:小动物要过桥,看见限重1吨的牌子“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就是说这座桥最多只能承受1吨的货物,超过1吨,这座桥就会发生危险。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马、熊猫、大象、狮子、野猪、牛,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为什么呢?(体重加起来不超过1000千克的,就能一起通过,超过了1000千克,也就是1吨,就不能同时过桥。) 那么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学生互相交流补充)

三、课堂练习

1.继续播放课件(练一练、比较大小)

2.(课件出示)用2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四、拓展题:

四、拓展题:小明在学完吨的认识后,写了一篇可笑的数学日记我们一起看看吧(内容略)找到可笑后,希望你们回家也写篇数学日记,用上所学的重量单位,好吗?

五、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一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记得《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 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40位同学约重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 (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40位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吨”这个单位。

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

同步教学设计

(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观察、比较、推算等活动中建立l吨的表象。 3.培养合作精神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l吨的表象,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认识质量单位吨

问题导入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用什么作单位呢?(教材31页例7)

过程讲解

1.描述画面内容

第一幅画面展示的是正在搬运的集装箱,集装箱上写着“2吨”;第二幅画面展示的是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货车车厢上写着“60吨”。 2.认识质量单位吨

上面两幅画面上的物品都又大又重。如果以千克作单位,数值会很大,那么就要用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 ─ 吨作计量单位,吨用符号表示为“t”。

归纳总结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来表示。

【知识点二】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第 1 页 共 4 页

问题(1)导入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过程讲解

1.理解图意

图中有1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100千克。 2.推导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100=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3.对比薯知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l)一头牛的体重大约是500千克,两头牛的体重大约是1吨。 (2)一头成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6吨。 4.解决问题

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问题(2)导入 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1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250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就是4个250千克,250+250+250+250=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第 2 页 共 4 页

2.解决问题

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250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1吨。

归纳总结

1吨=1000千克

【知识点三】吨与千克的换算 问题导入 填一填。(教材32页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过程讲解

1.方法分析

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即3吨。 2.解决问题

4吨=(4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3.对比观察.明确换算方法

归纳总结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误区警示

【误区一】判断:1吨棉花比1吨铁轻。 (√) 错解分析 两种物体的质量都是1吨,1吨棉花和1吨铁同样重,与物体本身的材质无关。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

在进行物体质量大小的判断时,不要受物体本身材质的影响而误认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的轻重不相同。

【误区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第 3 页 共 4 页

大象约重4000(吨)。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认为凡是较重的物体都选用“吨”作单位,没有考虑前面具体的数。

错解改正 千克

温馨提示

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不仅要根据物体的大小,还要结合具体的数据综合考虑。

【误区三】填空:5000千克+3吨=5003千克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计算时没有统一单位。

错解改正 8000 温馨提示

解决有关质量计算的问题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

(四)能力提升

【能力点】运用等量代换法解决有关动物体重的问题

例 1头大象的体重相当于5只大羚羊的体重,1只大羚羊的体重相当于2匹马的体重。如果1匹马的体重是300千克,那么这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分析 要求一头大象的体重,必须知道大象的体重与马的体重的关系。

1头大象的体重5只大羚羊的体重1头大象的体重10个300千克 10匹马的体重就是1只大羚羊的体重10匹马的体重2匹马的体重

解答 5×2= 10(匹) 300+300+300+300+300+300 +300+300+300+300=30

00(千克) 3000千克=3吨

答:这头大象的体重是3吨。

总结

借助中间量,利用相等的数量互相替换的方法可以逐步推算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上册 吨的认识3教案 青岛版

吨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练习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9千米=()米1千克=()克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教学吨的认识

1.出示教材第68页的直观图。

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教师可以把图放大贴出。)

请学生说说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再请学生说一说你在哪里看到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2.认识千克与吨的关系。

教师把教材第68页的直观图制成卡片,每张卡片上画着一袋大米。教师将卡片逐一贴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即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

引导学生认识千克与吨的关系。

1000千克是1吨,提问学生:1吨等于多少千克?

1吨=1000千克

教师将上面的关系式用方框框起来。

3.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然后提问大约有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推算,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

三、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5吨=()千克

1.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要求写出推算过程)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5吨是5个1000千克,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吨是5000千克。

2.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是1000千克,大约有40个同学的体重。为了计算需要,常常要把吨变换成千克,把千克变换成吨。进行千克和吨的互换,要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直接推算出得数,推算过程不必写出来。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八的第1~4题。

五、课外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5题。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吨的认识。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1)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3)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4)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5)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6)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做一做”中的第

1、2题,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练习十八的1~5题。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右边两图引导学生用乘法推算。

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4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画的都是什么东西,然后把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教师还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二)会进行“吨”与“千克”的换算.

(三)培养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建立吨的概念.

(二)难点:“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填空:①9千米=()米

②1千克=()克

2.教师谈话:

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30千克、35千克、50千克、40千克„„)

如果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像汽车(出示汽车图)、火车(出示火车图)时,就要用到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重量单位“吨”.1吨的重量有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题和图.

大米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

答: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老师指着算式说:千克与吨都是重量单位,每1000千克是1吨.板书:eqx(1吨=1000千克)所以,我们也可以说10袋大米重1吨.

2.请几个体重比较接近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着走两步,来感受一下重量.然后提问:有几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大约有1吨重?(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粗略的推算出1吨大约有

多重,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提问:你知道哪些物品用吨做计量单位吗?(载重卡车、大象的体重、河马的体重、火车的车厢„„)

3.引导学生进行推算:

谁知道一头象的体重是6吨,合多少千克?

(大象体重是6000千克)

问:为什么?

(因为1吨=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1000×6=6000,所以6吨=6000千克)3吨等于多少千克?为什么?

(3吨=3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1000×3=3000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为什么?

(5000千克是5吨,因为1000千克是1吨,5000千克里有5个1000千克,5000÷1000=5(吨)所以5000千克是5吨)

(三)巩固反馈

1.(用投影打出放大了的图)老师提出要求:想一想:每幅图旁边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一位同学做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做在书上.集体订正.(2头牛、10桶油、20袋水泥、40袋面粉)

2.做下面各题,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

2吨=()千克5千克=()克

7000千克=()吨9000克=()千克

3.用投影仪打出图,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在○里填上“>”、“<”或“=”(全班动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米○1500米910克○1千克

3吨○4050千克5时○300分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题目,再指名回答.

工人叔叔把4台机器装在载重4吨的卡车上,每台机器重900千克,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了吗?

答:这些机器的重量没有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因为:4吨=4000千克

4台机器的重量是900×4=3600(千克)

4000千克>3600千克

(四)课堂小结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为了计算方便和实际需要,常常要把吨改写成以千克作单位的数,或者把千克数改写成以吨作单位的数,进行千克与吨的互化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可以不必写出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建立吨的概念,会进行吨与千克的互化.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通过载重汽车与火车的实物图,告诉学生:计量大宗或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会用到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使学生初步知道“吨”是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通过计算大米的重量,知道了吨与千克的关系.又通过互相背一背来体会一个同学的重量,算一算几个这么重大约是1吨,较好地建立了1吨的概念.

通过看图填重量单位的练习,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事物重量的估计能力.通过填空的练习,巩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互化.最后练习的一道应用题,意在激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

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条理性.板书设计

上一篇:设备设施报废记录下一篇:三八妇女节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