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教学案例

2024-04-14

《认识物体》教学案例(共14篇)

篇1:《认识物体》教学案例

《认识物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将常见的物品分类,在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来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要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物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并知道各自的名称。通过触摸、拼摆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生活在城市里,在社会、家庭生活中都接触到许多课本与生活相结合的例子,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节操作课,学生动起手就容易忘记学习的内容,只顾着玩了。教师在应该想办法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教学目的: 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认一认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他们都装在礼物盒里,你们想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快打开看看吧。

师:谁来说说盒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啊。

生:有瓶子,乒乓球,药盒等。

二、合作分类,探究方法。

师:请你和小组同学把玩具分分类,想一想,你分类几类,为什么这样分?(板书:物体分类)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请小组的代表来回答,要求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了3类。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学生拿上台演示滚和不滚的两类。)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按形状,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都是分类的好方法。

三、观察操作,认识物体

1、介绍立体图形名称

其实在数学王国里,每种形状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名字,有谁知道?

学生说一种师出示一种图形及名称。(出示立体图形的模型)(这样形状的物体叫„„)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生汇报(教师板书正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总结: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 生1:我看书知道的。生2:我问的妈妈。

生3:我看电视上讲过。

师:你们预习的真好,看来看电视、看书、问家长都是学习知识的好方法。

2、观察操作,探索图形特点

师:你想了解他们吗?赶快看看,摸摸他们。和小组同学说说这些好朋友长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个物体,他长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要求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生1:我喜欢长方形。它的面摸起来平平的,很滑。

生2:它每个面都是长长方方的。它的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扎手。

(我的好朋友是长方体,他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他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的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他很听话,他不会乱滚,我很喜欢他,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他长得一样。

小结: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像这种长长的方方的物体就是长方体。还有好朋友要介绍吗?)

师拿出长方体,领学生一起来摸一摸,说说它的面摸起来平平的,楞是直的。顶点尖尖的。师:哪个物体和他很像呢? 生:正方体。

师拿出正方体:请你按摸长方体的方法来摸一摸正方体。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感觉。生:正方体的面摸起来也是平平的,楞是直的。顶点尖尖的。

师:你这么快就学会了老师教你的方法真聪明。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长方体的面都是长长的,正方体的面是四四方方的。

教师拿出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的名字。并指导学生区分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四四方方的,一样大。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长方方的。我的好朋友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他也不会滚。

小结:像这种四四方方的物体就是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看看他们俩有什么不同?

师:谁再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它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我喜欢圆柱,因为它能滚。

师:我们一起动手拿着它在桌上滚一滚,感受它是怎样滚的。

师:还有哪个物体也能滚?这是我的好朋友圆柱,有点圆,又有点长,他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上下一样粗。要他站他就站,要他滚他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小结:像这种直直的,上下有两个圆的物体就是圆柱。

师:圆柱和球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子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球。

师:说说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同?

对比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用手拿着在桌上滚滚。生:圆柱只能往一个方向滚,球可以向四面八方滚。

这是我的好朋友球,他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在平平的地方他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师:你真会观察,让他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小比赛:两个同学用筷子夹球,夹好后放在盒子里,看谁夹得多。对比赛结果追问原因。

小结:像这种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的方法认识了4个立体图形朋友,看来看、摸都是认识物体的好方法。

3、了解立体图形的平面画法

师:看来你已经认识他们了,如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画在书上和本上你还能找到它吗?

出示立体图形卡片,学生找一找,贴在对应的名称下面。

四、练习反馈、游戏巩固

1、师:我来考考你记师:好,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想想长方体什么样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球是什么样的?那圆柱又是什么样的呢?好了,记住他们的形状了吗?

师:听清游戏规则,先请一位小朋友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物体,告诉大家你摸到的物体是什么?其他同学判断。谁愿意先来?还有谁想玩?大家都想玩,好,听要求:由小组长安排顺序,小组里的每个同学玩一次,其他同学当裁判,摸错了,可以多给他一次机会,记住必须闭好眼睛,开始玩吧!

住今天四位好朋友的名字了吗。(课件出示立体图形,生说名字)

2、找朋友

师:我们再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做书上练习1。生读题,说题意。做完后实物投影对答案。

3、做书上练习2,课件对答案。

4、游戏“猜一猜”

师:刚才的题你们做得很好,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要找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来我的箱子里来摸一摸,猜一猜你摸到的是什么图形,说对了里面的礼物就归你了。

6、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形状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样的物体吗? 生汇报后。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展示资料)

7、小小设计师

师:现在,让我们都来争当"小小设计师",用你们的礼物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动手操作。

师:搭好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他组的作品。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小组搭的是什么?用了什么物体? 师:你们认为哪个小组搭得最好呢? 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我们学习了4个立体图形,它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请你回家用它们搭出你喜欢的东西,并且明天把你搭的东西带到学校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搭一搭、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他们最喜欢。开始行动吧?(配乐)

师:小朋友们搭完了吗?快让我们来参观一下。(学生评价)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个个都很聪明。笑笑他们看到了这么漂亮的作品一定会很高兴的。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数学课你开心吗?为什么?说一说你都学会了什么?

篇2:《认识物体》教学案例

《认识物体》单元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日常生活里,学生一般已经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我先了解了部分学生对这几种几何形体的了解情况:外形长长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生基本上能够认得出;圆柱有部分学生叫圆柱体;学生认为有一组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是正方体。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以想法。

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这几个几何形体,教学一开始我就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比较有特征的:牙膏盒)要求学生从带来的物体中也拿出一个和老师一样的物体。当学生举起自己的物体时,巡视有无拿错的(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将长方体拿错)。然后要求学生左右看一看其他小朋友拿出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物体,(揭示长方体)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方体。接着,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在交流长方体的样子时,有说“长方体长长的”、“长方体上面是方方的(片面)”、“长方体上面有四个尖尖的角,下面也有四个尖尖的角”、“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不一样大(长方体六个面不一样大)”——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没有全面观察长方体,但长方体的`大致形状已能认清。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正方体,在学生拿出的正方体中有部分学生拿错(认为有一组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是正方体)。我要求拿对的学生先来说一说正方体长什么样子,然后再来看一看刚才的拿错的是不是正方体。学生经过交流得出: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大。(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一结论没有看出)然后,再来判断是不是正方体。学生对圆柱和球还是比较容易分辩的。最后,辩一辩环节由我拿出不同的物体他们来说是什么;我说名称他们来拿物体。

在教学时,没有强调各几何形体中比较特殊的形体,比如:比较扁的长方体没有特别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应该找一个扁一些的木板);特别扁的圆柱也没有出示让学生来看;虽然教学时有学生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我也没有特别强调,这里应该强调一下,对以后学生判断正方体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依据。

篇3:《认识物体》教学案例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

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景, 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指一名生上台) , 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 说出形状, 如果说对了, 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 好不好?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 很自然。)

师:今天, 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 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活动二:

合作探究, 加深理解

师:你们真棒, 能够摸出物体, 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 让你们摸一摸, 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 (齐答) :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 闭上眼睛, 师说形状, 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 共同做这个游戏, 好吗?

生 (齐答) :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 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 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联系生活, 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 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 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 (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 (反驳) :不对, 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 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 (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 (反驳) :错, 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 不是平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

搭拼学具, 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 它们的用途可广了, 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 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 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 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 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生汇报: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坦克、动物园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们参与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 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 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并和同桌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 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 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 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 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 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 “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 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 学生在大胆质疑, 互相争论中, 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 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活动四”让学生搭拼学具, 目的是再次扭转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此时学生的精神已开始处于一种疲劳, 即将要分散转移的时刻,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好动特点, 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收拢, 让学生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 而且学会在参与过程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 允许学生下位去观赏, 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 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本文通过《认识物体》的“活动课”教学,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篇4:《认识物体》教学案例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一轮有余的时间。目前,老师们已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观念的更新已到位,但在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在课堂中比较常见。为此,我们选择《认识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作为情境刨设、实践操作的研究内容。

我们认为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要新、处理要活。设计要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本节课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通过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新知的过程中去。

[案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师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每个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的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里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一揭示概念

(1)活动

按教师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1: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奶盒……放在一起;

学生2:我们把过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

学生3:我们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

学生4:我们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的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1:我知道奶盒、魔方、积木等都叫正方体。

学生2:我知道骰子、鞋盒、肥皂等都叫正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的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体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特点

(1)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师:你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1:长=疗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学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学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学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2)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明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心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3)比较

①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说: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究。

②课件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4)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课件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5)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反思]

1.低年级儿童对故事、童话、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若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或融入学生能亲身经历的真实情境中,或在数学活动中设置游戏活动,则小孩子的情绪最易受到情境的感染而陶醉。本节课通过机器人叮当这一形象的出现,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并使之很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始终把学生的探索、操作、体验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篇5:《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实验都是由我在投影仪下演示完成的,这节课的实验也是。我带了教材上要求的乒乓球,木块,橡皮以及螺母和一个方形盒子。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一起数能在这个盒子里放下多少个,然后指导他们把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很关键,要简洁清晰,我参照了教师用书上提供的几个提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们分别是:在数完乒乓球和木块后,提问“为什么木块装的比乒乓球多?”;装螺母前提问“螺母会有几种装法”,装完后的提问“为什么竖着装比平着装的更多?”;最后提问“木块和乒乓球有其他装法吗?为什么?”。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回答的也很准确。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较大,很清晰,让学生容易把握关键点。

篇6:《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是很有探索欲望的,在感知圆柱体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柱竖着放不会滚,只有倒下来才回滚”的问题时,许多学生争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因为它的上面是平的,就能站在桌子上,旁边是弯的,所以能滚动;有的说,平平的面挨着一起只能推动,不能滚。。。。。。。。将平面和曲面区分得清清楚楚。

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

篇7: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活动二: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师:你们真棒,能够摸出物体,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驳):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平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

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生汇报: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坦克、动物园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案例反思:

一、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着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篇8:《认识物体》教学案例

1.复习一、二册认识的形、体的特征,重点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球和圆。

2.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分类,并能通过这两个数学名词进一步掌握形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由物体和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

学具准备:

彩纸、白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小棒、钉子板

课堂实录: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教师先出示用各种材料做成的形体,让学生初步体会几何形体的有趣和美丽。之后出示课题。

二、复习旧知,旧中有新

活动一:

师:你知道哪些形体?

生1:长方体。

生2:三角形。

……

(教师在下面的活动中分别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针对农村学生)

师:老师这个袋子里装了许多形体,请你蒙上眼睛摸一摸,并说出摸到的形体的名称,然后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对不对。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方案二:(针对城市学生)

师:老师这个袋子里装了许多形体,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但不能从袋子里拿出来,也不能说出它的名称,只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形体是什么样的,大家来猜,好吗?

生1:我摸到的这个形体,有两个面是圆的,一个面是弯曲的,放在斜坡上能滚下来。

生2:圆柱体。

生3:我摸到的这个形体的边是弯的。

生4:球。

生3:不对,它只有一个面,并且是平的。

生5:是圆。

……

活动二:

师:你们能对这些形体进行分类吗?

生1:将长方体和长方形分一类,正方形和正方体分一类,圆、圆柱和球分一类,三角形是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1:长方体和长方形有点像,正方体和正方形有点像,圆、圆柱和球都能滚,三角形和谁都不像。

师:有道理。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2:将长方体、长方形、正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分成一类,圆、圆柱、球分成一类。因为第一类都比较直,第二类都有点圆。

师:非常好。第一类是直线条的形体,第二类是曲线形体。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3: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分一类,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分一类。因为一类是“体”,一类是“形”。

师:很好!数学上把你说的第一类统称为立体图形,第二类统称为平面图形。(板书)请根据我的描述抢答: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看起来很圆。

生:球!

师:对了!一个平面图形,有四条直边,都一样长。

生:正方形。

……

活动三:

师:这些形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告诉你的同桌,并用桌上的材料把你最喜欢的形体做出来。

学生活动,同桌验证、展示。

师:你做的是什么形体?用什么做的?

生1:我做了一个长方形,用纸剪的。

生2:我做了一个正方形,用小木棍摆的。

生3:我用橡皮泥做了一个球。

生4:我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三角形。

生5:我画了一个长方形,还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方形。

……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和这些有趣的形体交了朋友,今后同学们还要在数学王国里交到更多的朋友。今天课堂上的游戏和活动,同学们可以在课后与同学或者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玩。

(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游戏的习惯。)

课后反思:

篇9:“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体及其图形。

2感知平面与曲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图形王国的一些小客人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爱学习,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球等操作模型)看,它们已经来了,咱们可以先看一看、摸一摸它们,同桌两人再一起玩搭一搭、拼一拼的游戏。

二、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1分一分,形成表象。

(1)这些小客人的模样各不相同,它们想将形状一样的编在一起,你们能帮忙分分类吗?同桌先商量商量怎样分,再比一比哪一桌分得快。

(同桌操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2)你是怎么分的?分成了几类?哪些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重点介绍按形状分成四类的分法)

像这样分成四类,你也会吗?我们把它们编成4个班,分別住进4个教室里,可它们还没有名津,咱们给取个名字吧!像这类长长方方的物体(出示模型),叫“长方体”。

像这样方方正正的物体叫“正方体”。

像这样长长圆圆的且上下一样粗的物体,叫“圆柱”。

这圆滚滚的物体叫做“球”。

(相机出示带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字样的图形)

2找一找,揭示概念。

咱们闭眼想一想、用手比划这些小客人的样子,现在它们的形状和名称你们都记住了吗?那咱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一个同学举起模型说“找呀找,找呀找,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小朋友找出对应的物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再由同学判断对错。

3自主操作,感知特征。

(1)这些小客人见大家这么快就记住了它们,可开心了,于是争着向大家介绍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家可以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猜一猜它们会怎样介绍自己呢?

语言指导:先说名称,再说它是什么样儿的;或者先说它是什么样儿,再让別人猜一猜介绍的是谁。

(2)引导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

这些客人长什么样子,你还有疑问吗?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方方的,为什么一个叫长方体,而一个叫正方体呢?

(出示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这是正方体吗?为什么?

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都可以滚来滚去,为什么一个叫圆柱,而一个叫球呢?(出示一个扁扁的圆柱)问:这是圆柱还是球呢?(生答略)小朋友说得真好,谢谢你们的帮助

(3)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比一比,谁说得多。

打开书,这些物体各是什么形状?请你连一连。

(4)比一比:刚刚介绍完自己,这些小客人又忙着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首先比谁搭得高,

(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四个,每大组选一名学生参赛),谁赢了,并说说为什么?(生活中,人们利用有平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建造了许多高楼大厦)

球很不服气,提出要比比谁跑得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每大组选一名学生参赛),圆柱和球赢了,说说为什么?(人们利用弯曲的面发明了车轮子)它们各赢一局,都比较开心,还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

课中操:长长方方长方体,方方正正正方体,圆圆平平是圆柱,圆圆滚滚的是球。

三、形成应用,巩固新知

1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得怎样?(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相机出示课题)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引导学生说出: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脑想一想,用嘴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在大家的努力下,每个大组都获得了不少奖品。现在它们也想回到教室休息休息。数数看,进入长方体教室的有几个……(指导数的方法,由扶到放)(出示表格)从填写的表格中,你能知道什么?还能知道什么?(适当渗透统计知识)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上次比赛,它们各有输赢,于是决定齐心合力进行创作,看,有哪些物体参加了这次的创作活动?(完成书上作业)

篇10:《认识物体》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这节课是让学生在玩中探索。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对物体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课初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形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另一方面让他们从身边熟悉的物体中,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同时在介绍物体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会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方法。

梁老师说:功夫下在课前,在课堂上宁愿做一名懒老师。让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孩子能够自己解决的不要插手。在课堂上要边上边思考。对我这堂课总结如下:

一、在数学语言方面说的不是很到位,在讲圆柱体、球体的时候语言描述的不是很到位,圆柱是弯曲的面,上面有平平的面;而球体也是弯曲的面。在以后要多听、多学、多思考。增加自己的数学底蕴。

二、课堂中对一些细节知识不到位,在讲这四个形体特点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多说、多摸,让他们多体验;在接下来的玩中也应该让学生多说感受,让他们在玩中体验。这两个环节学生说的、感受的有些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改进。

篇11:《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1

本周带着一年级孩子学习了《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课,学生对上课的内容很感兴趣。课堂学生的常规更好了,整体状态好,积极发言,参与度很高。

本课的研究目的:

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它占据的空间的。新课开始之前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对前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本课探究活动研究就更简单了。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把一些不同的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

探究活动二:

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在这两个探究活动的处理上,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的一些方法,而是让学生们开动大脑,尝试各种方法,因特殊时期,所以上课注重孩子们思维参与,他们说方法,我用他们的方法演示,所以本课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二中,孩子们打开脑洞,想到了很多方法。在橡皮擦的摆放上更是想法很多,从不同的面摆放。这个部分不知道老师们在上课时是怎么处理的,有些孩子长的那面立起放,但是超出了盒子的空间,不知道大家这种算不算呢?

通过前面探究活动实验,孩子们对最后一部分研讨:

同一种物体的两张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孩子们积极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本课参与度,孩子们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孩子在参与中。这样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课堂,我很喜欢,希望孩子们一直保持探究的兴趣。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2

本周上了《认识物体的形状》这一课,上完后感觉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接受起来容易。

在这段时间,实验都是由我在投影仪下演示完成的,这节课的实验也是。我带了教材上要求的乒乓球,木块,橡皮以及螺母和一个方形盒子。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一起数能在这个盒子里放下多少个,然后指导他们把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很关键,要简洁清晰,我参照了教师用书上提供的几个提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们分别是:在数完乒乓球和木块后,提问“为什么木块装的比乒乓球多?”;装螺母前提问“螺母会有几种装法”,装完后的提问“为什么竖着装比平着装的更多?”;最后提问“木块和乒乓球有其他装法吗?为什么?”。这节课比较简单,学生回答的也很准确。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较大,很清晰,让学生容易把握关键点。

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我是跟着学生一起填,把我填写的结果投影在屏幕上,告诉他们应该填在哪里,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小朋友把日期以及数字填错。哎,当低段的老师要耐心,再耐心啊!现在天气很热,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但要时刻告诉自己多一点耐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深吸气,抑制住了自己跳动的太阳穴。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3

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要使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注重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平时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课堂开始,我先给小朋友们创设了一个快递员叔叔包装快递的情境,他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就问怎么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面装更多的东西呢?是随便堆在一起还是整齐的排好呢?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容易的说出按顺序排好。接着开始分组活动。

在分组活动中,孩子们的基本上都能按活动要求完成在固定的盒子里平铺一层,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小组不能很好的合作,出现了争抢实验用具的现象,有一组就按分工很快的完成了活动任务,他们把老师分发给他们组的三种物体和三个纸盒合理的进行分发,两人一种物体的平铺活动,完成后并把平铺的个数分享给组内的其他成员,看到后我及时的给与这个小组表扬并奖励,让别的小组也按照这个小组的方法进行操作,其他小组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4

在进行本节新课前,我依然让学生回顾了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学生已经掌握得滚瓜烂熟了。

随后让同学们开启了小挑战模式,一起来“看谁摆得多”。在介绍比赛规则时,“平铺”这个摆放规则,加上一次示范,大家都理解得很到位,随后的课堂实验中没有学生将材料堆起来放。

挑战正式开始前插入观察每种材料的.形状,大体情况都是先说了平面图,例如:乒乓球—圆形;橡皮—长方形;木块—正方形;螺母—六边形。指点到大家说的只是一个面,这是一个立体图形,才能够答出:乒乓球—球体;橡皮—长方体;木块—正方体;螺母—六棱柱。

开始挑战活动,在挑战活动中乒乓球和木块请每个班级请两组学生来摆放都是9个和16个,很直接的体现了它们的不同方向形状都相同,占据盒子的空间都相同,所以数量相同,但是想要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时,一直感觉提问的方式不太如意,学生理解不到老师的点,回答结果都偏离了。

反而在第二部分挑战橡皮和螺母得出不同侧面占据空间不同,所以摆放数量不同,这一结论时还更容易,更直观。

今天的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板书问题,刘老师提到将猜测记录在黑板上,再根据实验来推翻各个推测,得出实验结论。倾听学生的发言,着重点在黑板上标记,进行及时的反馈。板书——课堂总结,敲重点。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5

《认识物体的形状》本节课是让孩子们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去认识物体的形状。

在进行平铺活动之前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铺,我特别在活动之前借助投影演示了乒乓球的平铺方式,并告诉学生所有的物体一样高,不能有的高有的低,不然就不叫平铺(为什么要这样解释是因为在第一个班上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为了让盒子填的满满的,于是把最后几个橡皮竖着放)一方面是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平铺,另一方面是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记录!结果在第二次平铺的时候有些小组又翻车了,因为在第二次平铺之前我给孩子们的问题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平铺方式,于是,我就看到了有些小组在铺正方体的时候把正方体的角斜对着放,留下的空间也就容不下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了,于是他们在记录单上记录的便是正方体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平铺结果是不一样的!

篇12:《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本课的研究目的:

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它占据的空间的。新课开始之前出示一些图形,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对前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本课探究活动研究就更简单了。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把一些不同的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

探究活动二:

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在这两个探究活动的处理上,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的一些方法,而是让学生们开动大脑,尝试各种方法,因特殊时期,所以上课注重孩子们思维参与,他们说方法,我用他们的方法演示,所以本课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二中,孩子们打开脑洞,想到了很多方法。在橡皮擦的摆放上更是想法很多,从不同的面摆放。这个部分不知道老师们在上课时是怎么处理的,有些孩子长的那面立起放,但是超出了盒子的空间,不知道大家这种算不算呢?

通过前面探究活动实验,孩子们对最后一部分研讨:

篇13:《认识物体》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知道它们的名称, 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 使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立体图形卡片、有关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你们瞧, 谁来了, (出示课件:喜洋洋) 初次见面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赶快打开看看吧!你们能把相同的物体放到一起吗? (出示要求:把这些物体分成两类, 再分成四类)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 可以按颜色分, 可以按形状分………今天, 我们再来分一分, 好吗?你可以自己分, 也可以同桌, 还可以小组分。

1) 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巡视。

2) 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 你们的分法和他一样吗?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 揭示课题: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四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二、操作交流, 探究新知

1. 感知长方体。

(1) 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学具盒中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长方体, 请孩子们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赶快行动吧!

(2)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长方体上面发现了什么?再摸一摸自己的物体, 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受, 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 触摸———对几何体的感知。1) 感知长方体。

(1)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 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 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 汇报: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 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A.引导学生数长方体的面。B.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2) 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1)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 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样的物体, 就拿出来看一看, 摸一摸, 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2) 汇报:指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特征, 其余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进行观察后进行补充:

正方体:方方的,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圆柱体:上下一样粗, 圆的。球体:光光的。

3. 比较。

(1)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2) 学生分别拿出几何体在桌面上轻轻的滚动。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圆柱体和球体能滚动, 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5. 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

指生答:它们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6. 到底掌握怎么样?

老师要考考你们, 小黑板出示第60页的课堂活动的第一题指一名学生上黑板完成, 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3) 通过讲故事搭围墙, 来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稳定性。以及圆柱和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活动

1. 奇妙的口袋。

今天, 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 里面有许多神奇的东西, 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如果你能用手摸出它们是什么?那么这个物品就奖励给谁。

2. 搭积木讲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用所学物体搭成自己喜欢的玩具。比一比, 谁最有创意。学生展示。

四、全课小结

今天, 我们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搭成了各种玩具。大家真了不起, 这节课, 大家掌握很好。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喜洋洋吗? (出示课件喜洋洋图片) 喜洋洋对大家说: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做个有心人, 用你们的勤劳、智慧, 铸就知识的殿堂。用你们勤劳的双手搭建成房屋、大厦, 创造出我们美好的明天。

五、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导入一开始我想采用直观导入, 直接出示物体图形, 后来我一想, 设计一个好的开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头开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成败。我选用喜洋洋来做为班级小客人来贯穿此课堂, 对学生来说那更具有吸引力。

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时, 我采用了模仿法, 我先出示一个长方体, 先摸, 再感觉, 然后再说。在讲第二物体时正方体时, 让学生采用像老师一样试着摸一摸, 再感觉, 再说物体特征。在教具上我采用众多的教具和学具, 能使每组小朋友们直接感受到实物。更直观地去发现问题, 去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我设计一个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学生看不到东西而摸到后, 说出他的感觉。愉快的游戏, 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 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将其由无意到有意注意, 调动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若能把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 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环节当中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三只小猪盖房子》, 故事内容:“三只小猪在山上建了一座漂亮的新房子, 他们要请他们的好朋友们小熊来做客, 大清早, 小熊就出发了, 哇!好漂亮的房子呀!可是空旷的山坡上一座孤零零的房子, 要是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呢?小熊想要是在房子的四周修建一面高高的围墙, 这样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师引导小朋友们愿意伸出友谊之手, 帮助小猪搭围墙吗?一句话, 透露出小朋友们的热情与友爱。体现了新课标中在课堂中, 素质提高, 更具有养成性教育。

篇14:《认识物体》说课设计

(一)钻研教材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本节课是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学习这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经验。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明确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2.发展性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4.感性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探究难点:使学生从直观物体抽象到平面图上,认识平面图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选择教法,突出主体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既要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既注重知识,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我采取个人评价,互评,教师评价,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采用四人一绀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根据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乐于与别人合作,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习方法,使会的学生教不会的,不会的学生向会的学习,有一种想法的学生可以听一听其它学生的想法,有多种想法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一听,这种评价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探究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讨论如何记住一个人的样子。或记住一种东西的样子。

(二)小组合作,复习旧知

小组分准备考好的学具,并说说分法。集体交流,比一比哪组想出的方法多。

(三)设置悬念,新课教学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出示一个袋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教师在袋子里摸长方体,说形状“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有什么特点?能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讨论长方体形状的特点并反馈。(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刚才认识的长方体是不是完全相同?哪里不同?找出来再给它起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形状特点,并反馈。(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贴在黑板上。(4)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2.认识圆柱和球。(1)小组交流圆柱和球的形状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2)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老师,介绍圆柱和球的形状特点;(3)小老师出示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分辨,然后请学生贴在黑板上;(4)小老师请学生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呢?

(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用10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有多少种摆法?

2.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五)小结所学,拓展延伸

上一篇:发车仪式主持人主持词下一篇:2023最新版节能监理规划